微 课 名 称

微 课 名 称
微 课 名 称

鸡兔同笼问题微课设计

微课设计反思:

微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启发式的讲解,使学生学会鸡兔同笼问题的四种解答方法,并重点推荐假设法和列方程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渗透“枚举”(列举)、“假设”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渗透爱国思想教育。

微课力争做到既总体把握,又注重细节,先直观,后抽象,语言文字讲解与动画相映成趣,语言精炼、准确,避免灌输,注重启发引导,总结对比,择优推荐,并以古今中外的名家、名著为依托升华学习理念,激励上进,在乐曲《我爱你中国》优美的陪伴声中,轻松学习,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尽管喜欢做的事情总想尽力而为,追求完美,但是,毕竟能力有限,理念、技术、普通话等都很一般。为了极力消除内录的噪音,选择了最为安静的环境,谨小慎微,避免做出任何有可能影响内录效果的动作,但始终无法达到自己最满意的效果。

但愿我的微课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给同学们带来必要的帮助。

学校名称学生姓名奖项

学校名称学生姓名奖项济南西城实验中学刘琪金 武汉外国语学校谈明康金 山东省实验中学张千一金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朱容立金山东省实验中学东校王柯桢金西安高新第一中学赵竞川金 武汉外国语学校李尔佳金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张一铭金衡水第一中学戴萌金 武汉外国语学校舒博文金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韦凡坷银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周星宇银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刘思雨银 郑州外国语学校韩崇道银 海宁市高级中学王嘉宁银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宗雨胜银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刘玲歌银石家庄市第二中学陈品言银 广州市第二中学李小舟银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牟伟豪银衡水第一中学赵一骐银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蒋沐阳银淮北市第一中学况宇轩银 北京市十一学校徐宜德银 海宁市高级中学张鑫宇银 海宁市高级中学杨向东银 淮北市第一中学梁驰银 河北衡水中学殷翔宇银 武汉外国语学校王意飞银 广州市第二中学李颖铜 广东实验中学熊睿铜 郑州外国语学校李欣泽铜 淮北市第一中学王亦可铜 郑州外国语学校王柏川铜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王鸿仪铜济南西城实验中学袁承勋铜河北衡水中学李驰宇铜 北京汇文中学刘戎戎铜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和浩然铜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罗杨波铜广东实验中学周子杰铜 海宁市高级中学张曹屹铜 山东省实验中学李俊良铜石家庄市第二中学苏一然铜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陈浩斌铜衡水第一中学陈维璨铜济南西城实验中学曲戈铜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孙璟蕙铜西安高新第一中学赵昱杰铜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陈杰铜石家庄市第一中学韩若冰铜 郑州外国语学校赵君汝铜 合肥市第一中学余行泰铜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柴晋贤铜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姬臣轩铜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翟元莉铜石家庄市第一中学宋卓君铜

曹冲称象评课稿

《曹冲称象》评课稿 黄明松 今天听了翟老师讲的《曹冲称象》一课,收益匪浅,感想颇多,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下边谈谈我听课后的感想。 一、阅读指导到位,读中感悟。在学生阅读课文时,董老师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翟老师不做任何要求,让学生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还非常注意及时评价鼓励学生,所以学生学习非常投入,积极性很高。 二.、课堂结构紧凑,层次清楚。用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让学生通过讨论,去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学习新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课后拓展巧妙,教育深刻。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完成板书,夸夸曹冲后,本以为教学已经结束,没想到翟老师又给学生放课件《司马光砸缸》,《瓦特发明蒸汽机》两个动画故事,使课后主题升华,不仅使学生没有觉得刚才的长时间分析理解很疲劳,而是精神更加集中,情绪更加高涨。 四、培养创造思维,问题巧妙。教学中,翟老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曹冲能想出这样巧妙的方法,是因为他注意观察,善于动脑。小朋友们能不能也像曹冲一样,开动脑筋,想出比曹冲更好的方法呢?”这样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充分让学生体现了主体意识,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只,今天翟老师不仅给同学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而且让我学到了很多教学经验。

《曹冲称象》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3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曹冲称象-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说出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习曹冲勤于动脑的精神。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讲了才7岁的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通过与官员的对比衬托出曹冲聪明过人。故事告诉我们,平时要多观察,遇事要多动脑筋,就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在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避免枯燥的教材分析,借助多媒体的图片帮助理解,在学生充分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朗读法;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课时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通过送卡片的小游戏来复习词语(老师随机把词卡送给学生,拿词卡的学生把词语读出来) 柱子称象秤杆果然 学生读到“称象、秤杆”这两个词语时,提醒学生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书空这两个字。(巩固生字) (以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老师刚才送你们词卡小礼物,有人也给曹操送了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还记得是什么啊?生:大象。问:是怎样的一头大象?师引导:又……又……。曹操很想知道这头大象的重量,都有谁想出了称象的办法?生:官员、曹冲。师:你们上节课学得真不错,老师也很想知道是怎样的办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讲授新课 1、官员称象的办法 让学生先找出官员称象的办法,然后请一位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第三自然段。学生齐读,分角色朗读。 师:官员的方法好吗?生:不好。

温医专升本微免名词解释

温医专升本微免名词解释

资料仅供参考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与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生理平衡的一种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超抗原:某些抗原性物质,具有强大的刺激能力,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体内大量的淋巴细胞克隆,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效应,这类抗原性物质称为超抗原。基因工程抗体:由基因重组技术制备的抗体,由B细胞获得编码抗体的基因,经体外DNA重组后,转化受体细胞,使其表示特定抗体。包括人一鼠嵌合抗体、改型抗体、双特异性抗体、小分子抗体等。 过敏毒素:补体激活过程中由C3和C5裂解释放的小分子多肽C3a和C5a,能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生物活性介质,引起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支气管痉挛,引起超敏反应,故将C3a 和C5a称为过敏毒素。 白细胞分化抗原(LDA):是指细胞在不同分化阶段、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和受不同刺激而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抗原。此类抗原除在白细胞表示外,也可在红系和巨核细胞/血小板谱系表示;亦广泛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等非造血细胞。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此类细胞为CD4+、CD25+ 双阳性细胞,其功能是抑制CD4+T和CD8+T细胞活化与增殖,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的负调节作用,故被称为调节性T细胞;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经过直接接触抑制;表示CTLA-4、mTGF-b分子;下调APC表面的B7分子等。 模式识别受体(PRR):主要是指存在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一类能够直接识别结合病原微生物或宿主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也包括少分泌型PRR,如C反应蛋白和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膜型PRR是胚系基因直接编码的产物,较少多样性,主要包括甘露糖受体、清道夫受体和 Toll样受体。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是模式识 别受体(PRR)识别结合的配体分子,主 要是指病原微生物表面某些共有的高 度保守的分子结构,如G+菌的脂多糖, G-菌的肽聚糖和真菌的酵母多糖等; 也包括宿主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的 特定分子结构,如磷脂酰丝氨酸等。 PAMP数量有限,但在病原微生物中分 布广泛。 抗原递呈细胞(APC):即抗原递呈细胞, 是体内具有抗原递呈作用的一类细胞, 包括有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内皮细胞和B 细胞等。 T细胞突触:又称为免疫突触。是指成 熟T细胞在与APC识别结合的过程 中,多种跨膜分子聚集在富含神经鞘磷 脂和胆固醇的“筏”状结构上并相互靠 拢成簇,形成细胞间相互结合的部位, 其中心区为TCR和抗原肽-MHC分子, 以及T细胞膜辅助分子(如CD4和 CD28)和相应配体,周围环形分布着大 量的其它细胞黏附分子,如整合素 (LFA-1)等。 中枢耐受:是指在胚胎阶段以及T、B 细胞发生过程中所形成的免疫耐受。 超敏反应:指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同 一抗原后,发生的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 或组织细胞病理损伤为主的异常特异 性免疫应答。 免疫忽视:是指体内自身应答T细胞 克隆与相应组织特异性自身抗原并存, 而在正常情况下不引发自身免疫病的 状态。 DiGeorge综合征:是由于先天性胸腺 发育不全引起的T细胞缺陷病。除细 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缺陷外,此类患 者可伴有甲状旁腺、大血管及面部发育 障碍。 肿瘤特异性抗原:是指只存在于某一种 或几种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 的新抗原。此类抗原可用动物肿瘤移植 排斥试验证明,故又称肿瘤特异性移植 抗原。 肿瘤相关抗原:是指非某一种肿瘤细胞 特有、在其它肿瘤细胞或正常细胞上也 存在的抗原。此类抗原如甲胎蛋白、癌 胚抗原的表示量在发生肿瘤时明显增 加。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指供者移 植物中的免疫细胞识别、攻击宿主组织 细胞,导致宿主受损。 DNA疫苗:亦称基因疫苗或核酸疫苗, 乃将编码免疫原的基因与细菌质粒构 建的重组体直接免疫机体,在体内转染 宿主细胞,使其表示保护性抗原,从而 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的疫苗。也称 为第三代疫苗。 表位:即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 特殊化学基团。它是与TCR、BCR或 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一般 由5~15个氨基酸残基或5~7个多糖残 基组成。抗原特异性取决于抗原表位。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ADCC):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 胞毒作用,当靶细胞及其抗体同时存在 时,凡有Fc受体的多核白细胞、巨噬 细胞、NK细胞都能与结合了靶细胞的 IgG抗体的Fc段发生结合,引起靶细 胞的溶解或杀伤,因这种杀伤需要抗体 存在故称为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 胞毒作用。 免疫耐受:指机体经某种抗原诱导后形 成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的状态。 分化群(CD):以分化群(CD)代替以往 的命名,即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 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 体所识别的同一白细胞分化抗原称之 为CD。 T细胞受体TCR:T细胞抗原受体。 由异源二聚体组成,αβ或γδ,与 CD3形成复合物,,与Ig有同源性,是 T细胞特征性标记;编码V区的基因 重排,形成TCR的多样性;TCR是T 细胞识别特异性抗原的基础,只能识别 细胞膜上与MHC结合的抗原分子,其 识别的是抗原肽中的线性决定簇。 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与IgM抗体结

中国古代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学校的名称 古代帝王学习之地叫明堂 周王朝为贵族子弟所设的大学叫辟雍 西周诸侯所设的大学叫泮官 乡学叫庠,即地方所办学校 国家设立的学校叫国学 私人设立的学校叫私塾 官府设立的学校叫官学 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地方叫蒙馆 1、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2、庠(xiang):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 3、序:周代学校的名称。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4、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5、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6、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汇集于此,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孟子和荀子等大师都曾来此讲学,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 7、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 8、国子监(jian):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 9、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中国古代教育名人 中国古代教育名人如群星闪耀,竞相争辉。 春秋时期身兼“圣人”、“万事师表”的孔夫子为国内外辞书遵为第一先哲; 战国时期的“亚圣”孟子强调反求诸己,主张“慎独”的修养方法令人折服; 荀况的尊师重教观,学以致用理论饱含着唯物主义成份; 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对策确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北宋“二程”(程颢和程颐)既是理学奠基人,又一生从事讲学活动,双双成为当时有名望、后世影响大的教育家; 南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再中国盛行达七八百年之久,其学术思想影响波及日本、朝鲜、越南等国。 清初,颜元弟子遍天下,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反对读死书和死读书;清代戴震批判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理论,主张教育去“私”解“弊”,救人之偏失。他们二人都是当时进步教育家的楷模。 孔丘孟轲荀况董仲舒程颢程颐朱熹颜元戴震

《曹冲称象》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9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4《曹冲称象》人教(部编版) 《曹冲称象》说课稿 一、说教材 《曹冲称象》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经典的历史故事。记述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体重的故事。全文围绕“称象”这一中心,运用渲染烘托、映衬对比的方法记叙了称象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给人以深刻启迪。 二、说学情说目标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语能力。但曹冲称象这个历史故事远离孩子们生活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图片和动画等帮助理解。本课是第二课时,重点在于理解课文。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训练。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官员称象的方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巧妙。 3、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三、说内容过程 在讲解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分别是:(一)巧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走进生活实际,了解秤是不能称大象的。所以称大象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二)复习生字,朗读课文 学生复习生字词。教师适时指导朗读。使用个别读,齐读的方式。使同学们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辅助动画,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初步感受。 2、播放动画,整体感受曹冲如何称象。 3、分步演示,深入理解课文。 4、按照课件的提示,复述称象过程。 5、独立叙述称象过程。 (四)总结全文,拓展积累 通过几个小问题,使同学们懂得做事要想曹冲那样多动脑。 四、说信息技术的应用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切入点介绍一下信息技术在本课教学的整合。 (一)创设情境,走进历史故事 任何的一个历史故事都产生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本篇文章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遥远,但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就能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所以在开课我以大家都很熟悉的秤来导入主题,进而出示大象的图片,大象是否能用秤来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思考。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化静为动的特点把学生的注

病原微生物名词解释

1.微生物(microorranism ,microbe):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 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肽聚糖(peptidoglycan):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原核细胞所特有的物质,G+菌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 分组成,G-菌由肽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 3.脂多糖(LPS):是G-菌的内毒素。LPS由三部分组成(由内到外),1)脂类A是内毒素的毒性部分和主要成分,与致病性有关 2)核心多糖3)特异多糖,G-菌的菌体抗原 4.细菌L型:细菌在体外受到各种直接或间接地理化或生物因素影响后,导致细胞壁肽聚糖直接被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进而形成一 种细胞壁缺失或缺陷的细菌,称为细菌L型 5.原生质体:革兰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构成,细菌变成细菌L型后,细胞壁完全缺失,细菌原生质仅被一层细胞膜包 裹,称为原生质体 6.原生质球:革兰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肽聚糖含量较少,且有外膜保护,一般将源于革兰阴性菌的细菌L型称为原生质球 7.中介体(mesosome):细菌细胞膜向胞浆内凹陷,并折叠成囊状物内含管状、板状或泡状结构,称作中介体,多见于G+菌,又 有拟线粒体之称 8.质粒(plamid):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闭合环状DNA分子,可独立于染色体外并且自行复制,可整合到染色体上。 经人工抽提后可变成开环状或线状 9.异染颗粒:细菌细胞浆中含有的颗粒,因其嗜碱性较强染色着色深,可染成与细菌其他部分不同的颜色,故称异染颗粒。可作为 鉴别细菌的根据,如白喉棒状杆菌 10.荚膜(capsule):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层包裹着一层排列有序且不易被洗脱的粘液物质,厚度约200mm 11.粘液层(alim layer):若细菌细胞表面粘液性结构松散,排列无序且易被清除者,称粘液层 12.鞭毛(flagellun):在许多细菌在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 13.菌毛(fimbria 或pllus):许多革兰阴性细菌和少数革兰阳性细菌菌体表面存在着数量众多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类似毛发 样的丝状物,称为菌毛 14.芽孢(spore):很多革兰阳性菌在一定条件下,胞浆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具有多层膜包裹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称为芽 孢,是细菌代谢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维持生存,具有特殊抗性的休眠结构 15.繁殖体(vegetative form):与芽孢相比,未形成芽孢而具有繁殖能力的菌体称为繁殖体 16.IMViC试验:吲哚(I)、甲基红(M)、VP(Vi)和枸橼酸盐(C),利用这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合称IMViC试验 17.遗传(heredity):子代与亲代的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且代代相传 18.变异(variation):子代与亲代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差异 19.BCG卡-介:Calmette和Guerin于1908年将有毒的牛结核分枝杆菌在含胆汁、甘油、马铃薯的培养基上,经过13年传230代, 终于获得了一株毒力减弱但仍保持免疫原性的变异株,即卡介苗BCG,用于结核病的预防 20.多重耐药性(mutiple resistance):有的细菌表现为同时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受性即多重耐药性 21.S-R变异株:菌落由光滑型(S型)变为粗糙型(R型),称为S-R变异。变异是因为失去细胞壁脂多糖的特异性多糖而引起的。 变异时不仅菌落特征发生变化,且细菌多种性状也发生了变化,如毒力 22.致病岛(pathogenicity island):众多致病染色体上还存在一段分子量很大,载有多个毒力基因并可移动的DNA片段,称致病 岛 23.噬菌体(phage):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24.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能再宿主菌细胞内复制繁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使细菌裂解的噬菌体,称为毒性噬 菌体 25.培养基: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物质制品 26.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中,单个细菌生长繁殖所形成的细菌集团 27.溶原状态:染色体上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细菌,而细菌的这种状态叫做溶原状态 28.溶菌性周期:毒性噬菌体在敏感宿主细胞内以复制方式进行增殖,其增殖过程包括: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与释放4个阶 段。从吸附至细菌溶解称为噬菌体复制周期或溶原性周期 29.噬斑:噬菌现象在液体培养基中,可使浑浊菌变为澄清,在固体培养基上,若用适量的噬菌体和宿主混合后接种培养,培养基表 面可出现无细菌生长区,即噬斑 30.溶原性周期: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不增殖,不裂解细菌,其核酸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并与之一起复制传代 31.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不增殖,不裂解细菌,其核酸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并能与染色体一 起复制传代。这类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又称溶原性噬菌体 32.前噬菌体(prophage):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称为前噬菌体 33.溶原型细菌(lysogenic bacterium):染色体上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34.转位因子(Transposon):转位因子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分子上的一段特异性核苷酸序列片段,它能在DNA分子中移 动,不断改变它们在基因组中的位置,能从一个基因组转移到另一个基因组中 35.突变:是由于遗传物质的结构突然改变而引起的细菌性状的遗传性变异 36.回复突变:细菌由野生型变为突变型是正向突变。突变型经过又一次突变又可恢复野生型的表型,这一过程叫做回复突变 37.基因转移:外源性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转移至受体菌的过程为基因转移 38.基因重组:转移的外源性DNA整合于受体菌DNA中称基因重组,使受体菌获得某些供体菌的特性 39.转化(transformation):转化是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片段并整合到自己基因组中,从而获得新的性状 40.转导(transduction):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41.完全转导:供体菌DNA片段进入受体菌后,只有少数能与受体菌染色体重组并同染色体一起复制,称为完全转导 42.流产转导:供体菌DNA片段进入受体菌后,绝大多数游离于受体菌胞浆内,不能复制,被称为流产转导 43.溶原性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溶源性细菌因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为溶原性转换 44.接合(conjugation):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 新的遗传性状

学校名录

学校名录 (截止至2011年) (10001)清华大学(10145)东北大学(10358)中国科学技术 大学 (10559)暨南大学 (10002)人民大学(10146)辽宁科技大 学 (10359)合肥工业大学(10560)汕头大学 (10003)北京大学(10147)辽宁工程技 术大学 (10360)安徽工业大学 (10561)华南理工大 学 (10004)北京交通大学(10148)辽宁石油化 工大学 (10378)安徽财经大学 (10574)华南师范大 学 (10005)北京工业大学(10151)大连海事大 学 (10384)厦门大学(10590)深圳大学 (1000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0173)东北财经大 学 (10385)华侨大学(10592)广东商学院 (10007)北京理工大学(11035)沈阳大学(10386)福州大学(11845)广东工业大学 (10008)北京科技大学(10183)吉林大学(10389)福建农林大学(11846)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10009)北方工业大学(10186)长春理工大 学 (10394)福建师范大学(10593)广西大学 (10010)北京化工大学(10190)长春工业大 学 (10403)南昌大学 (10595)桂林电子科 技大学 (10011)北京工商大学(10200)东北师范大 学 (10404)华东交通大学 (10596)桂林理工大 学 (10013)北京邮电大学(10207)吉林财经大 学 (10407)江西理工大学 (10602)广西师范大 学 (10016)北京建筑工程 学院 (10212)黑龙江大学(10414)江西师范大学(10589)海南大学 (10019)中国农业大学(10213)哈尔滨工业 大学 (10421)江西财经大学(10611)重庆大学 (10022)北京林业大学(10214)哈尔滨理工 大学 (10422)山东大学(10635)西南大学 (10027)北京师范大学(10217)哈尔滨工程 大学 (10423)中国海洋大学 (10637)重庆师范大 学 (10031)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0219)黑龙江科技 学院 (10424)山东科技大学 (11660)重庆理工大 学 (10033)中国传媒大学(10220)东北石油大 学 (10425)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11799)重庆工商大 学 (10034)中央财经大学(10224)东北农业大(10426)青岛科技大学(10610)四川大学

称象评课稿

《称象》评课稿 董月凤今天听了董小琴老师讲的《称象》一课,收益匪浅,感想颇多。董老师作为我们二年级组语文教学组长,教学经验丰富,学生组织能力强,就《称象》这一课董老师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下边谈谈我听课后的感想。 一、阅读指导到位,读中感悟。在学生阅读课文时,董老师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董老师不做任何要求,让学生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还非常注意及时评价鼓励学生,所以学生学习非常投入,积极性很高。 二.、课堂结构紧凑,层次清楚。用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让学生通过讨论,去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学习新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课堂紧紧围绕两个关键问题展开阅读:1.曹操听了直摇头,为什么?2.曹操点头微笑,为什么?用第一个问题,引出官员们称象的办法,让学生自己说官员们称象的办法为什么不好:“造大秤”不现实也不环保;“宰大象”伤朋友也残忍。学生分析得很好,教师又引导学生说说曹操听了官员们的办法,除了直摇头还会怎么想,怎么说,问题抛出去,课堂就交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新课堂新理念,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起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用第二个问题引出曹冲称象的办法:“船代秤,石代象”。曹冲称象的方法是:“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单看这段话,很难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虽然只有四个步骤,但对于二年

《曹冲称象》公开课教案

《曹冲称象》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观察汉字占格的习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3、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教学重点: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词语。 曹冲称一称官员柱子议论重量秤杆砍倒画线停止 (1)指名开火车领读词语。 (2)齐读。 (3)选择最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注意多音字:杆) 2、回顾: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有谁?他们做什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3、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有滋有味地读读这个小故事,看看会带给你们哪些启示。

二、合作探究 1、合作学习课文第三段,探究:官员们提出了什么办法称象?他们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1)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并画出相关的句子。 (2)画好后小组同学说一说。 2、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1)自由朗读,要求读熟。 (2)教师出示“就……再……然后……”等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再指名学生说,师生共同评价,看是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说清楚了。 (3)想一想曹冲称象的步骤是什么?出示曹冲称象的步骤,学生排序。 (4)思考、讨论:曹冲的称象办法好吗?为什么? 三、语言训练 1、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大象“又高又大”。 (1)这头大象长得什么样?这是个什么句? (2)学生画出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互相交流再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个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大象“又高又大”。 (3)激发想象,练习比喻句。 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 大象的身子还像________________。

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名词解释

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名词解释 半数感染: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一定的途径使一定体重的某些实验动物半数感染的最小毒素量或最少细菌数。 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DNA的片段转移到受菌体内,使受菌体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溶源性转换: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后,整合了染色体上的前噬菌体改变了宿主细胞的DNA 结构,使溶原性细菌获得某些生物学性状。 顿挫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如细胞不能为病毒繁殖提供所需的酶、能量及必要的成分,则病毒在其中不能合成子代病毒的结构,或者合成后不能装配和释放,此感染过程称顿挫感染。 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过程中,细菌不侵入血流,但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液,引起独特的中毒症状;如白喉、破伤风等。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一定条件不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物或仪器可检出的沉淀现象。 干扰现象:当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同一种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成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显性感染:当机体免疫软弱或入侵的病原菌毒力较强时,则病原微生物可在机体内生长繁殖,产生毒性物质,经过一定时间相互作用,机体组织细胞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称显现感染。 固有免疫应答:指体内固有免疫细胞和固有免疫分子识别、结合病原体及其中产物或其他抗原性异物后,被迅速活化并产生相应生物学效应,从而肾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杀伤、清除过程。 噬菌体:是感染细菌、放线菌、螺旋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病毒,同时可赋予宿主菌某些生物学性状。 超敏反应:指机体接受某些抗原刺激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絮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抗原表位: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因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说课稿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说课稿

————————————————————————————————作者:————————————————————————————————日期: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是《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选自新课标人教版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一课时。物质的量是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由它可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这些物理量不但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阶段,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因此,物质的量概念的教学历来被认为是重点和难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本课时新课标的内容要求:认识化学计量的基本单位——摩尔,能运用于相关的简单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2)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建构,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相互交流与讨论中,培养与人合作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概念,因此,构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概念的同时,如何帮助学生理解 和应用定为教学的难点。 二、学情学法分析 本节课学习合作伙伴是高一学生,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高中自主学习方法的应用、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有很大的欠缺。在本节课的概念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建构自己对知识的正确理解。 三、教法分析

《曹冲称象》说课稿

《曹冲称象》说课稿 一、说教材《曹冲称象》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经典的历史故事。记述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体重的故事。全文围绕“称象”这一中心,运用渲染烘托、映衬对比的方法记叙了称象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给人以深刻启迪。 二、说学情说目标我根据本课生字很多的特点,所以选择用一个课时的时间,让学生完成识字、写字,让他们对课文内容有一点初步的认识。本课是第二课时,重点在于理解课文。同时结合了我校二年级语文课题研究: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训练。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3、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三、说教法与学法我主要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图文结合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大象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想象说话。此外,还灵采用了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的方法和感情朗读法。在学习重点段时,让学生边看边讲述并且能根据图画提示完整的讲出曹冲称象的过程。

2、自读提示法学法,被喻为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本课教学中,我安排了两次读书活动,让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动口、动手又动脑,在不知不觉中学到读书技巧,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多给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本课中应用了多种形式的说话训练。如,看图想象说话、按要求回答问题、重点句的朗读、逻辑思考表达、用词造句等方式。四、说教学过程首先学生复习生字词。导入新课,认识大象。通过看图说话,练习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适时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一读: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使用个别读,齐读的方式。然后学习第三自然段。学生自读课文,找到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并且理解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同时知道学生读出反驳的语气。接下来学习本课的重点第四自然段。首先通过学生自读汇报、教师分步骤引读、小组接读的方式,让学生对曹冲称象的过程有一个初步、抽象的理解。然后通过看动画片的方式,依次理解每一步的做法,产生一个直观的感受。为帮助他们完整的讲出曹冲称象的过程做好铺垫。最后通过再次完整观看动画片和看图提示的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出曹冲称象的过程。再通过曹操的不同表现,引发学生对比这两种办法。并且说出这两种办法的区别。这样锻炼了学生的逻

《曹冲称象》 公开课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公开课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称象》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通过故事要告诉学生,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难点是称出大象重量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理解课文时认识比喻句,会用“一边……一边……”造句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练习复述结合提示,用“先”“再”“然后”等关联词语连起来说一说课上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回答问题时间,培养学生平时要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的意识 第一课时 【课堂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再”“象”“像”“做”四个生字 2,会用“一边……一边……”造句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谜语:耳朵像扇子,鼻子像钩子,双腿像柱子,尾巴像辫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范读后,学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师出示生字,抽读,齐读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和巧妙的方法记住生字 3,小组交流,介绍自己记住生字的窍门 师引导:“称”“秤”和“沉”字音的区别;“艘”是平舌音,“柱”“址”是翘舌音 三、检查自读情况,巩固识字 1,小组互读 2,指名朗读,同学互评 3,抽字块认字在卡片上面分别写上本课的13个生字学生自由抽字块认字,全部读对的给予表扬 4,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教师把容易与本课生字混淆的生字块混入13个字块中,再让学生抽读

5,指导写字,“再”“象”“像”“做”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范读,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再请学生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后,请学生根据如下提示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 )用( )( )(曹冲用船称出了大象) 师指导学生明确,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将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1、2自然段,第二部分是3、4自然段,第三部分是第5自然段教师出示段意,教学生初步认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二课时 【课堂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平时多观察,遇事开动脑筋想办法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会写“照”“点”两个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第四段,理解称出大象重量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简略复习第一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环节,请学生说说课文分成哪三部分,再次明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投影出示段意: 起因——(1、2)别人送给曹操一头又高又大的大象 经过——(3、4)官员们议论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过程 结果——(5]用曹冲的办法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二、深入理解课文 1,大象的样子 师口述第一自然段提问:这是怎样的大象呢?在哪个自然段提到了?(第二自然段)谁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学情预设: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请学生朗读)

学生姓名: 学校名称:

學生姓名: 學校名稱: 家校聯絡主任/原住民學生聯絡主任姓名: 家校聯絡主任/原住民學生聯絡主任電話: 尊敬的 我就你的子女的上學出勤率情況給你寫信。《1990年教育法例》(Education Act (1990)) 規定,所有家長必須確保達到強制教育年齡的兒童在學校開學期間每天上學;除非有合理的原因,否則不能缺席。如果學生沒有上學,家長必須在子女缺勤之後七天內向學校作出合理的請假解釋。 我們之前也已經向你明確指出,如果家長沒能確保自己的子女按時上學,或是在子女缺勤之後未能作出令人滿意的請假解釋,則可能構成嚴重的違法行為。根據法例,違法的家長最高可被罰款$11,000。 你沒有按要求與自己子女就讀學校的代表以及家校聯絡主任/原住民學生聯絡主任見面,商討如何制訂一套改善學生出勤率的計劃。 作為學校和地區出勤率監管部門的代表人,我現在要求與你見面會談,商討如何有計劃地支持你的子女改善出勤情況。我們的會談時間、日期和地點如下。 日期: 地點: 時間:****Please delete this block and copy onto regional letterhead when using this translation GUIDELINES FOR SUPPORTING STUDENT ATTENDANCE - Appendices NSW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Communities School Attendance Policy PD/2005/0259/VO5 Translation of Letter 4 Letter from Regional Student Services Officer to parent advising of previous failure to meet to develop an attendance improvement plan and requesting another meeting Please delete and insert parent/caregiver name/s and address block Note: 4 lines available Please insert Trim /xx/xxxx Please delete and insert name of student Please delete and insert name of student's school Delete and insert name of home school liaison officer/Aboriginal student liaison officer Insert telephone number of home school liaison officer/Aboriginal student liaison officer Please delete and insert parent/caregiver name/s Delete and insert date of meeting Delete and insert location of meeting Delete and insert time of meeting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曹冲称象》说课稿

《曹冲称象》说课稿 一、说教材 《曹冲称象》是一篇经典的历史故事,记述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体 重的故事。全文围绕“称象”这一中心,运用渲染烘托、映衬对比的方法记叙了称象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给人以深刻启迪。 二、说学情说目标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语能力。但曹冲称象这个历史故事远离孩子们生活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图片和动画等帮助理解。本课是第二课时,重点在于理解课文。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训练。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官员称象的方法和曹冲称象 的办法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巧妙。 3、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三、说内容过程 在讲解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分别是:(一)巧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走进生活实际,了解秤是不能称大象的。所以称大象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二)复习生字,朗读课文。学生复习生字词。教师适时指导朗读。使用个别读、齐读的方式。使同学们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辅助动画,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初步感受。 2、播放动画,整体感受曹冲如何称象。 3、分步演示,深入理解课文。 4、按照课件的提示,复述称象过程。 5、独立叙述称象过程。 (四)总结全文,拓展积累通过几个小问题,使同学们懂得做事要像曹冲那样多动脑。 四、说信息技术的应用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切入点介绍一下信息技术在本课教学的整合。 (一)创设情境,走进历史故事 任何一个历史故事都产生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本篇文章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遥远,但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就能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所以在开课时我以大家都很熟悉的秤来导入主题,进而出示大象的图片,大象是否能用秤来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思考。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化静为动的特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同时把教材比较抽象的内容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直接导入课题,便于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由于学生对于曹冲不是很熟悉,所以我出示一幅关于曹操和曹冲的图片,并且简单给孩子们介绍他们。他们生活在1800年前的三国时期,当时曹冲只有七岁。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呢?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思考。 (二)多媒体游戏,复习旧知 二年级的识字是一个重点的内容,但是孩子们往往只是机械的记忆,达不到理想效果。我深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课件设计了游戏来复习生字,以多媒体游戏为载体,轻松突破教学难点。充分吸引孩子的眼球,提高了孩子兴趣。请看我的教学实录。在进行游戏教学时,同学们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