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归园田居》导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并尝试背诵。
2、学习景物描写的手法。
3、体会诗人的田园情怀。
教学重、难点:掌握景物描写的手法,体会诗人的田园情怀。
教学课时:1课时一、课前预习文化常识回顾:1、陶渊明,又名,字,(朝代)诗人,浔阳柴桑人,我国第一位诗人。
自号,世称。
2、主要作品收录在,其中包括诗、文、词、赋。
如以前学过的《桃花源记》等。
疏通课文,并给画线的字注音: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二、听读课文这首诗在题材上属于请找出直接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诗人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田园风光的?这些景物所构成的画面有什么特点?描绘这些田园风光时,运用了那些技巧?景物描写的方法:方法归纳:诗人归隐后心情如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归园田的直接原因是?归田园的根本原因是?三、题目解析“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四、总结: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五、课堂检测:1、解释诗中加点的字:荫:罗:2、《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3、《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一、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有效)1.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二、学习重点、难点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三、方法指导朗读、讨论、探究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知识链接1、了解作者: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私谥)。
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2、温故知新初中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学习过程一、基础过关(做一做,记一记,你一定能过关)1.填空陶渊明,又名(),字(),自号(),谥号()。
()(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品读字词体会诗歌情感2、知人论世,感受陶渊明精神的可贵之处3、整理并掌握本诗运用的表现手法【预习检测】为划线字标注字音:羁鸟一、初读读准字音节奏二、再读初步感知情感问:找出能明确表达作者情感的三个动词?三、精读梳理情感自学指导1:1、找出具体描绘归来之后“田园生活”的诗句?2、你认为哪一联可以体现陶渊明村居的悠闲?任选一联,仿照示范进行表述示范:“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描写了围绕房宅土地方圆十余亩,八九间茅屋静静点缀其中的景象。
从“草屋”可以想象生活在这里的是一个简朴、不慕奢华的人。
这里的生活让人觉得很简单。
【句式】“引用诗句”描写了翻译该诗句的景象,从分析具体意象、动词、形容词可以想象生活在这里的是一个形容词的人,生活在这里让人觉得心情很形容词。
【根据总结自查疏漏】自学指导2:(1)陶渊明为何独独选择了这份“安闲”,放弃了能维持自己和家人温饱的官职?请找出相关诗句并结合具体字词分析(2)结合学案“补充内容”,思考:陶渊明最终选择了离开官场回归田园,他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呢?要求: 1、独立思考2、把疑问提交到组内,交流合作,记录关键词补充内容:【时代背景】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正是历史上最纷乱的时期,19岁,遭遇淝水之战;21岁,司马氏父子擅权;35岁,司马暴政引发了孙恩十余万农民大起义;38岁,恒玄杀司马氏篡位自立;40岁,刘裕杀桓玄,弑晋安帝,立恭帝;56岁,刘裕逼恭帝禅位,篡而代之。
【门阀制度】门阀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又称士族、世家。
魏晋时门阀世族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
国家的重要官职被少数姓氏家族所垄断,个人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特长。
此后的三百年间,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政治上,士族子弟凭借父祖的荫庇,可以“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升迁也快得惊人,不百日就能升至显要官位,像王、谢哪些一等大族的子弟,“生发未燥,已拜列侯,身未离襁褓,业被冠带”,坐享一切。
归园田居
2011——2012学年卉原中学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编制:孙淑兰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 2012-11-25 《归园田居》导学案(定稿)姓名小组【教学目标】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情况及诗歌的写作背景;2、整体感知诗意,通过对景物描写的分析,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诗人从中体现出来的情趣美.3、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3、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并当堂背诵诗歌。
【资料链接】1、走近读者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
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后家道已衰落。
青年时期,他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
但是,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度极其严酷,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2、背景介绍:此诗写于陶渊明归隐的第二年。
归隐之前,还有一个典故,那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
(出示幻灯片)这个故事讲的是: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
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
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
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
【预习检测】1、划分朗读节奏,熟读诗歌。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注音:草盛.()荒秽.()荷.锄归(草木长.()愿无违.()2、解词:草盛.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草木长.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夕露..沾.我衣3、译句:。
在南山的下面种豆子,野草长得很茂盛,豆苗却很稀少。
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顶着月亮,扛着锄头回来。
田间小路很狭窄,两旁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打湿了我的衣服。
《归园田居其(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并识记相关的文学常识;借助资料,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本。
2、能力目标:能用抓关键字和分析意境的方法,鉴赏诗歌,解读诗人的思想和诗歌的主旨。
能背诵默写《归园田居(其一)》。
3、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习重点】解读诗人的思想和诗歌的主旨。
【学习难点】能用抓关键字和分析意境的方法,鉴赏诗歌。
【学法指导】1、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2、反复吟咏,品读语言。
3、合作探究,鉴赏诗歌。
4、授之以渔,提高能力。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诵读录音【教学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知人论世:根据学海导航的“相关链接”和所给的资料,了解作者。
思考:陶渊明一生中,什么样的选择是他人生华丽的转身?是什么原因让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学生回答:陶渊明其人其事2、落实字词:快速完成注音题。
羁.鸟()守拙.()荫.后檐()狗吠()暧.暧()墟.里烟()樊.笼()3、请解释下列词语。
(1)适:(2)尘网:(3)故渊:(4)守拙(5)方宅:(6)荫:(7)罗:(8)尘杂:(9)虚室:(10) 暧暧: (11)樊笼: (12)羁鸟:4、欣赏诗歌朗读,同时解决难读的字词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然后听读,个人范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整体感知1、解题: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我们在解读诗人的情感时应该要重点抓住哪个字呢?提问:“归”字是诗眼,归的意思是返回,作者从哪里返回?为什么要返回?回到哪里去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诗歌,并思考这问题。
2、思考:诗人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请大家仔细看课文,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用原文回答:讨论交流后明确:(1)从何而归?明确:思考1: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思考2: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思考3:还有哪两个词语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2)为何归来?明确:思考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明陶渊明的本性怎样?思考2: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词语含义、特点、修辞、炼字、情感)(3)归向何处?明确:思考1: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试着分析其意境。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文白对译建构鉴赏诗歌的语言基础2.在翻译的基础上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思路二、重点、难点1.重点:文白对译活动2.难点: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思路三、情境导入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结束一方战乱,为新朝代建立奠定基业的政治家;一个是厌弃官场生活,向往田园风光的隐逸之士。
他们二人在自己的诗作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便有了他们自己鲜明的烙印。
今天,让我们走进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细心体味蕴含在其中的情感,学习作品的表达技巧。
四、走近作者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qiān hé)思远翥(zhù)”(《杂诗·其五》)的大志。
28岁时,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出任江州祭酒。
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因出身庶族(寒门)而受人轻视,不久因“不堪吏职”辞官而归。
辞官回家不久,州里又来召他做主簿,不肯就职,在家中闲居六七年。
35岁时,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做属吏。
第二年冬天,因母丧辞官回家。
39岁时,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
但是不久,诸多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便又一次辞官隐居。
40岁时到江州刺史刘敬宣门下任建威参军。
同年,刘敬宣辞官,他也随之去职。
当年八月,在叔父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
任职81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又正逢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41岁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愤然辞官归田。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本诗就是其中一首。
五、任务活动一文白对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六、任务活动二 立足基础,明确思路1.鉴赏诗歌,从思考“写了什么”开始。
——意象、意境与形象思考:诗人在描写田园生活情景时选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本诗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鉴赏诗歌,从思考“怎么写”深入。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归园田居》导学案(教师版)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预习检测1、知人论世结合初中所学和档案卡补充,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思想、性格、朝代、爱好等方面考虑,用3个词语表达)结合小说人物形象概括题知识点,让学生概括,答案不唯一,但需要注意除了性格词汇外,还需给其定性,如文人、农夫、诗人等。
参考:一个安贫困乐道的文人,一个荷锄自娱的农夫,一个寄情田园的诗人。
【档案卡】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因作《五柳先生传》),谥号“靖节先生”。
被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往返于官场与田园之间,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直到他63岁去世,终老乡村。
陶渊明创田园诗一体,他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诗歌风格平淡自然,语言质朴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2、辨明字音羁鸟(jī)守拙(zhuō)荫后檐(yìn)(yán)暧暧(ài) 墟(xū)樊笼(fán)二、合作探究,吟咏诗韵以“归”字为核心解读诗歌1、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
2、为何而归?【明确】原因1——性本爱丘山(本性);原因2——守拙归园田。
3、归向何处?(重点)【明确】“守拙归园田”—归向园田(1)抓住诗中意象分析,在文中标注其营造的田园景色的特点?【明确】意象: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意境:恬静淡雅、空阔简陋、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
(2)这些都是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为什么在陶渊明笔下显得那么美?明确:运用远近结合、以动衬静、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一幅恬静幽雅,空阔简陋,一片祥和、美似仙境的田园美景,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
《归园田居》 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归园田居》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学习目标】1、了解“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生活经历,全面理解陶渊明其人。
2、反复吟咏,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3、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田园风光,用心灵之笔描绘出心中的“世外桃源”。
4、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学习重难点】1、把握意象,感受意境,体会情感。
2、反复诵读,感受五言诗的魅力,了解其对后世的影响。
3、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的精神。
4、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自主预习案}{知识链接} 诗词选粹《归园田居五首其二•野外罕人事》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③。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④。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⑤。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⑥。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⑦。
【注释】①野外:郊野。
罕:少。
人事:指和俗人结交往来的事。
陶渊明诗里的“人事”、“人境”都有贬义,“人事”即“俗事”,“人境”即“尘世”。
这句是说住在田野很少和世俗交往。
②穷巷:偏僻的里巷。
鞅(yīng央):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
轮鞅:指车马。
这句是说处于陋巷,车马稀少。
③白日:白天。
荆扉:柴门。
尘想:世俗的观念。
这两句是说白天柴门紧闭,在幽静的屋子里屏绝一切尘俗的观念。
④时复:有时又。
曲:隐僻的地方。
墟曲:乡野。
披:拨开。
这两句是说有时拨开草莱去和村里人来往。
⑤杂言:尘杂之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
但道:只说。
这句和下句是说和村里人见面时不谈官场的事,只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
⑥这两句是说桑麻一天天在生长,我开垦的土地一天天广大。
⑦霰(xiàn现):小雪粒。
莽:草。
这两句是说经常担心霜雪来临,使桑麻如同草莽一样凋零。
其中也应该含有在屡经战乱的柴桑农村还可能有风险。
【赏析】陶渊明“性本爱丘山”,这不仅是因为他长期生活在田园之中,炊烟缭绕的村落,幽深的小巷中传来的鸡鸣狗吠……都会唤起他无限亲切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心目中,恬美宁静的乡村是与趋膻逐臭的官场相对立的一个理想天地,这里没有暴力、虚假,有的只是淳朴天真、和谐自然。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诗译文 (2)四、中心思想 (3)五、读文感知 (3)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4)一、学习目标《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歌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学习这首诗,我们设定以下目标:首先,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与内涵,体会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其次,欣赏诗歌中优美的语言与生动的描绘,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最后,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反思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学习《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不仅是一次对古典文学的欣赏之旅,更是一次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生活场景?二、选择题1. 下列哪一句诗最能体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C.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D.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指的是什么?A. 丰收的愿望B. 归隐田园的愿望C. 生活的安逸D. 官职的升迁三、简答题1. 请简要分析“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情感。
2. 诗人在《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中表达了怎样的生活理想?三、全诗译文《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译文如下: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那儿的野草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清晨我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
小路弯弯曲曲,草木丛生,夜幕降临时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被露水打湿并不可惜,只要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就好。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劳作生活,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美,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自然朴实的情致。
四、中心思想《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喜爱,同时也透露出其对官场、世俗的厌倦和反感。
《短歌行》《归园田居》群文导学案(含答案)
《短歌行》《归园田居》导学案教学目标1.掌握比兴、化用、白描等手法与熟知质朴刚健、平淡舒缓的诗风。
2.学会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因声求气——结合注解、找诗眼、抓意象/事件——置身诗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3.解读诗歌的感情,理解与体会不同诗人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比兴、化用、白描等手法与熟知质朴刚健、平淡舒缓的诗风。
2.解读诗歌的感情,理解与体会不同诗人的人生追求。
难点:1.理解不同的诗歌风格2.理解不同诗人的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二、学习任务1.课前预习任务(1)借助课文注解,预习两首诗歌,疏通诗歌大意。
(2)给诗歌划分节奏,找出韵脚,在早晚读时朗读。
2.课中学习任务第一课时学习任务二:置身诗境,以意逆志诵读诗歌时,我们感受到了曹诗的“忧”与陶诗的“悠”,那你是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这种情感的?诗人又是为何产生这种情感?请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表格。
诗歌感情(原诗)为何忧?为何悠?(原诗)概括短歌行归园田居学习任务三:文本细读,艺术鉴赏曹诗所抒发之情为忧但整首诗却显质朴刚健,陶诗所抒之情悠然就显平缓舒淡,为何两首诗歌显示出如此大的风格差异?请小组讨论,完成下列的表格。
角度曹诗陶诗音韵,节奏感情意象、事件艺术技巧第二课时任务五:牛刀小试,学以致用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①。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①轮鞅:指车马。
1 .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四句从侧面写“静”,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B.“野外罕人事”与“户庭无尘杂”一外一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诗人摆脱官场和世俗束缚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C .《归园田居》(其一)整首诗着重表现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之情;而本诗着重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表现诗人恬淡的心境。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熟知作者及其影响;学习诗歌的写景技巧。
2、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与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引导学生理解学习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诗歌中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习重点】理解作者厌恶世俗,辞官归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品质,同时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学习难点】领会作者塑造意境的描写手法。
【自主检测】1、作者简介:①陶渊明:(365—427),又名,字,自号,谥号。
(朝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
开创诗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②同学们课下自主预习,了解更多关于陶渊明的文学常识。
2、给加点的字注音:(1)羁鸟()(2)守拙.()(3)荫.()(4)暧.暧()(5)樊笼..()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少无适.俗韵:误落尘网..中:羁鸟..恋旧林:守拙.归园田:榆柳荫.后檐:暧暧..远人村依依..有余闲:..墟里烟:虚室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引导鉴赏】一、诵读诗歌,把握诗眼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
本诗的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解释诗歌题目),那么这首诗歌的诗眼是。
二、品读诗歌,体会感情。
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⑴诗人从何而归?⑵诗人为何而归?⑶诗人归向何处?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
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幅美丽的图景。
⑷诗人归去如何?三、品诗艺赏析描写田园风光八句话的写作特色四、课后作业鉴赏田园诗(06年北京卷)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释:将:岂;纪:经营1、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的诗句。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隐逸诗人之宗”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生活经历,全面理解陶渊明其人。
2、反复吟咏,运用鉴赏的方法,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3、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田园风光,用心灵之笔描绘出心中的“世外桃源”。
4、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学习重难点】1、把握意象,感受意境,体会情感。
2、反复诵读,感受五言诗的魅力,了解其对后世的影响。
3、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的精神。
4、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时安排】1学时【学案内容】一、知人论世1、认知作者陶渊明,又名--------,字--------,---------(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
又自称作“------------”。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县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 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诗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归园田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2.诵读、背诵全诗;3.通过意象把握意境;4.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及情趣。
二、预习检查1.生字词的读写羁()鸟荫()后檐樊()笼暧暧()2. 填空:陶渊明又名_____ ,字____, 自号____,谥号靖节先生,是_____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大多是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语言平淡自然,简洁含蓄,情感真实,开创了_________诗风的先河。
3. 解释下面字词。
韵:_________ 荫:__________ 尘网:____________罗:____________ 暧暧:________樊笼:___________复:___________ 羁:__________三、感情诵读或背诵,读出节奏与情感自由读;抽生读、齐读。
四、品赏、探究1.品诗意。
抓住“归”字这个“诗眼”,品赏诗意,找出原句并译句。
为何而归?从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2.品诗艺。
总结本文的艺术手法。
3.品诗情。
可讨论,二选一。
(1)有人认为,陶渊明辞官归隐,热爱朴素的田园生活,这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请谈谈你的看法。
(2)陶渊明的归隐,是否可行?在当今时代是否可以提倡?五、训练达标1.仿写诗句三种句式,任选一种仿写:“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2.将上列句子改写成散文。
六、拓展感情诵读。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解释词语:荒秽:带:荷:七、学后感悟。
用一句话说出或写出。
八、作业布置1.背诵全诗;2.将全诗改写成散文;3.做随堂的练习作业。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班级姓名小组一、明确目标(1分钟)(一)学习目标1. 通过学习,了解作者生平、本文写作背景和田园诗的相关文学常识。
2. 通过对诗中意象的解读,把握诗歌的意境,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通过鉴赏诗歌,感受诗人情怀,感悟其人生志趣和人生追求。
(二)学习重点1.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2.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主旨,感受诗人情怀。
(三)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
2.合作探究法。
二、独立学习(8分钟)(一)知识链接1、田园诗派田园诗派是我国古代诗歌流派中重要的一支,陶渊明是其重要代表人物。
他的田园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有的接近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抒发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自然,朴实而又不缺乏色彩,给人一种清新、静谧、悠闲、淳美的感受。
陶渊明的田园诗为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境界,并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格调,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陶渊明之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
这一派别的诗歌总体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王维、孟浩然是其代表人物。
2.了解作者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陶诗的风格:质朴、平实、清新、自然。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后家道已衰落。
青年时期,他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
但是,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度极其严酷,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陶渊明二十九岁,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
曾三次辞职。
四十一岁时,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组别编写人及校对人:王国瑛
《归园田居》主题导学案
【学习主题】
田园诗的鉴赏方法
知识:了解诗人背景;诵读感知内容;体会情感。
能力:掌握田园诗的鉴赏方法;分析诗中所运用的手法。
情感:引导学生客观地理解陶渊明的辞官归隐;学习诗人洁身自好,坚持真善美的价值取向。
【自主学习】
1、东晋时代背景:
东晋朝廷:政治腐败、争权夺利、门阀森严、结党营私
官场现实: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钻营取巧、阿谀逢迎
门阀政治:门阀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权阶层。
它萌生于后汉,形成于魏晋。
曹丕为代汉作准备而推行的九品中正制,后来逐渐成为世家官僚垄断选举的工具。
为了取得世家官僚的支持,司马氏对他们采取笼络和放纵的政策。
司马炎建国后,继续实行这一政策。
因而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局面,形成了典型的门阀政治。
门阀士族拥有特权并与庶族保持着严格界限。
政治上,他们累世做职闲望重的高官;经济上,按官品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人口,并且不向国家纳租服役;社会地位高人一等,不与无特权的庶族(又称寒门)联婚和同乘共坐。
为了保护自己的特权,他们特别注意门第。
他们垄断政治,排斥庶族寒门。
庶族即使做官以后,依然受到士族的歧视。
至于那些不愿巴结士族的庶族地主,便一生沉滞,永无晋升的希望。
3、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多途径搜集资料)
早年:“大济苍生”
中年:“误入歧途”
晚年:“归隐田园”
【合作探究】
1、文章的题目像一个人的眼睛,往往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的信息。
本诗题
目中哪个字能作为题眼?
2、从题眼所蕴含的信息中,你还能想到什么问题呢?
3、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是如何搭配,又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归隐田园的心情的是哪一句?
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拓展导学】
思考:面对困境,屈原选择了投江,曹操却锐意进取,陶渊明选择了归隐,
有人说陶渊明弃官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选择,也有人说他的选择是勇敢高
洁的,说说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的这种弃官归隐的人生选择的?你认为他的
做法是否值得赞赏?
【当堂检测】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项是()
A.“方宅”句,意思是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
方,围绕。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暖暖”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
“暖暖”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2、对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归田园之后的愉快心情。
B.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C.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
3、下列对诗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陶渊明从做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令,实际上仅十三个年头,这里的三十年是夸大的说法。
B.诗中的“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从而反衬陶渊明对大自然的热爱。
C.“暧暧远人村”,是说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
“暧暧”,意思是模糊不清。
D.“守拙归园田”句,表现了陶渊明安守本分、清贫乐道的思想。
“守拙”的意思是说陶渊明本性朴实,不善于做官。
【总结反思】
田园诗意象积累:
表现手法:
田园诗情感:
【课后延伸】
选取运用田园诗的典型意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你心中向往的田园风光。
要求: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美文。
【课外补充】
陶诗风格探究
下面是古今学者对陶诗风格的评价如下,
结合这些评价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试概括陶渊明诗歌的风格。
苏轼:“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
朱熹:“陶诗语平淡,出于自然。
”
苏者聪《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认为:“真实新颖,恬静淡远,朴素自然最能体现陶诗的艺术风格”。
朱家驰《陶诗的言约旨远与玄学的言不尽意》:陶诗艺术特色是“言约旨远,意味隽永,常以精粹的文字包蕴无限丰实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