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生物标志物
心力衰竭学习题(附答案)
5月业务学习考核姓名:科室:成绩:一、选择题1、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A.心脏异常搏动B.血压突然增高C.心脏结构或动能异常引起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D.冠状动脉循环改变引起冠状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损害2、心衰常见病因是( )A.高血压病B.冠心病 C。
肺部感染 D。
肾功能损害3、心衰的生物学标志物是( )A.血浆利钠肽、心脏肌钙蛋白B.血尿素、血浆利钠肽C.肌酐、心脏肌钙蛋白D.血尿素、肌酐4、心衰临床表现包括()A.进行性呼吸困难B.活动耐量受限C.心前区疼痛D.体液潴留5、治疗心衰的常用药物包括()A.利尿剂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C.血管紧张素受体激动剂D.β受体阻滞剂E.醛固酮受体拮抗剂(6—10题共用以下案例)患者小张,男性,56岁,既往有冠心病史,具体用药不详,近日活动后出现气促、乏力、心悸,休息较长时间后可缓解,2018-05-20在家突发心绞痛,伴呼吸困难,全身乏力,口服硝酸甘油片、卧床休息仍未见好转,由家人送入医院治疗,血压172/108mmhg,肌钙蛋白阳性,BNP 96ng/L,肌酐79umol/L,血清钾浓度3。
43mmol/L。
6、患者小张最可能发生了( )A.心肌梗死B.脑血管意外C.心力衰竭D.高血压危象7、患者目前心功能分级为( )A.Ⅰ级B.Ⅱ级 C。
Ⅲ级 D.Ⅳ级8、以下对该名患者的护理措施中,正确的是( )A.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坐卧位B.中流量给氧C.控制补液速度约60滴/分D.记24小时出入量E.限制钠摄入<2g/天9、治疗期间,患者病情趋于稳定,5—26早饭后突发心慌、恶心、呕吐,心电图显示室性期前收缩,最可能发生了()A.急性心梗B.急性心衰C.洋地黄中毒D.胃肠道不良反应10、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今日出院,护士小陈进行出院宣教内容包括( )A.定期复诊,按时用药B.适量运动,劳逸结合C.保持心情舒畅,家人多关怀D.控制体重,每天水摄入量不超1000mlE.自我监测血压、脉搏,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答案:1—10:C、B、A、ABD、ABDE、C、D、ABDE、C、ABCDE。
2020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2020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要点生物标志物已被广泛用于心力衰竭的预测、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指导等各个方面。
其中,钠尿肽(NP)是心衰诊疗中应用最多的生物标志物,常用的是B型钠尿肽(BNP)和N末端前体BNP (NT-proBNP)。
钠尿肽反映心肌容量负荷及室壁压力变化情况。
心肌细胞受到压力/牵拉刺激后,即心室容积扩张、压力负荷增加时,首先形成BNP前体;BNP前体形成后被水解为BNP和无活性的NT-proBNP。
两者主要由心室肌产生并分泌入血,心室肌无存储BNP和NT-proBNP的功能。
BNP的生理功能包括扩张血管、排水、排钠,抑制RAAS和SNS;目前认为NT-proBNP无生理活性。
BNP由血清中的钠尿肽受体C和中性内肽酶降解,也可被肾脏等高血流量器官排泄;NT-proBNP在肌肉、肝脏、肾脏等高血流量组织器官中降解。
BNP与NT-proBNP的应用价值相当,但NT-proBNP的半衰期为120 min,长于BNP的20 min;NT-proBNP含量受脑啡肽酶抑制剂等药物的影响更小,因此更适合心衰药物疗效的监测。
预测心衰的发生BNP/NT-proBNP有助于预测心衰,特别是NT-proBNP。
BNP/NT-proBNP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时可以预测心衰的发生。
①测量心肌负荷标志物(BNP)、心肌损伤标志物(cTn)、肾功能不全标志物能有效预测心衰的发生,联合测量能显著提高预测价值。
(Ⅰ类推荐)②BNP/NT-proBNP单独应用或联合肌钙蛋白T (TnT)/肌钙蛋白I(TnI)或联合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对新发心衰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Ⅰ类推荐)③BNP/NT-proBNP,TnT/TnI联合炎症指标可溶性ST2(sST2),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对新发心衰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Ⅱa 类推荐)辅助诊断心衰生物标志物联合临床表现可以极大地提高心衰诊断的准确性。
BNP/NT-proBNP是目前最有价值的心衰诊断生物标志物,可用于多种类型的心衰诊断,包括无症状性心衰、慢性失代偿性心衰和急性失代偿性心衰。
儿童心力衰竭诊断标准
儿童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准确地诊断儿童心力衰竭,以下诊断标准可供参考。
1.临床指标(1)心脏扩大:通过胸部X光片检查,心脏形态明显扩大,尤其是左心房和左心室。
(2)肺水肿:通过肺部听诊和X光检查,发现肺部有湿啰音和肺水肿征象。
(3)心输出量降低:儿童活动耐量明显下降,稍事活动即感心悸、气急,生长发育受影响。
(4)肝肿大:肝脏肿大、质硬、触痛,严重者肝脏表面有结节形成。
2.血液生物标志物(1)脑钠肽(BNP):心力衰竭时,由于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细胞受压,导致BNP分泌增多。
血液中BNP浓度的升高可反映心脏功能受损程度。
(2)肌钙蛋白I(cTnI):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受损,cTnI释放入血。
血液中cTnI浓度的升高可反映心肌细胞的受损程度。
3.影像学检查(1)超声心动图:通过超声波技术,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判断心力衰竭的病因和程度。
(2)核磁共振成像(MRI):MRI可以清晰地显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对于评估心力衰竭的程度和病因具有较高价值。
4.心功能分级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儿童心力衰竭分为四级:(1)NYHA I级:日常活动无心力衰竭症状。
(2)NYHA II级:日常活动稍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心力衰竭症状。
(3)NYHA III级:低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心力衰竭症状。
(4)NYHA IV级:在休息状态下也存在心力衰竭症状,不能进行任何活动。
5.其他因素(1)病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包炎等心脏疾病可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
(2)诱发因素:呼吸道感染、贫血、甲亢等全身疾病可诱发心力衰竭的发作。
(3)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心力衰竭病史者,个体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较高。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及ST2介绍
来源:张真路 生物标志物在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诊疗中的价值 2023
2024/9/13
16
CONTENT
01 心力衰竭概述 02 心力衰竭评估指标与诊断工具 03 新型心衰标志物ST2临床意义 04 病例分析
BNP和NT-proBNP临床辅助诊断价值
BNP>50 pg/mL 或NTproBNP>125 pg/mL的患者进 行相应干预, 以预防或延缓 左心室功能障 碍及新发心衰 (I类推荐)
1. 在重组钠尿肽治疗的患者中,药物应用对BNP监测值影响较大,药物输注24 h内BNP水平存在大 幅升高。监测BNP至少要在药物半衰期后,代谢完成后采血,在一定程度上延误疗效监测。因 此,BNP在这部分患者中并不适合疗效评估使用。
2. BNP /NT-proBNP拥有极高的敏感度,但特异度较低影响了诊断的效率,在应用于不同临床情境 时,BNP/NT-proBNP 的界值也多有调整。
3. BNP/NT-proBNP对各种类型的心衰区分能力较弱。
2024/9/13
15
sST临床应用特点
(1)sST2 水平不受年龄、BMI、心力衰竭、房颤和贫血的影响。 (2)与其他常用的心脏生物标志物不同,sST2不会受到肾功能的影响。 (3)与其他生物标志物相比,sST2具有最低的个体内变异和最小的相对变化值,便于准确的连续监测。
2024/9/13
5
心力衰竭流行病学
2017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标化的心衰患病率为1.1%,估计我 国心衰患者达1 210万,心衰发病率为275/10万人年,我国每年新增心衰患者约300万。 我国心衰住院患者出院后30 d、1年和3年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2.4%、13.7%和28.2%。 住院心衰患者人均费用为29746元/年,其中住院≥3次患者的比例为40.5%,平均住院9.7 d;心衰患者门诊人均费用为6023元/年。由于心衰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与人口老龄化 加剧,预计未来我国心衰疾病负担仍呈上升趋势。(基于2017年我国6省、直辖市5 000万城镇职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在心力衰竭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不仅可以用于诊断,还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例如 ,高水平NT-proBNP或BNP往往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通过定期检测生物标志物水平,医生可以对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进行动 态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生物标志物水平的降低通常意味着治疗有效和患者预后改善,因此监测 生物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在心力衰竭治疗指导中的应用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可以为医生提供 治疗指导。例如,根据生物标志物水 平调整药物剂量或选择更合适的治疗 方案。
通过监测生物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医 生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从而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 效果和生活质量。
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心力衰竭患者, 如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 )患者,生物标志物可能有助于指导 个体化治疗。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实验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确保检 测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优化样本采集和处理流程
减少样本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的误差和干扰因 素。
采用先进技术和方法
应用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检测技术和方法 ,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加强与临床沟通
与临床医生保持密切沟通,了解临床需求, 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组建专家团队
由心血管领域知名专家牵头,联合临床医生、研究人员和相关机 构代表,形成共识制定团队。
文献回顾与证据收集
系统回顾国内外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相关研究文献,评估其临床 价值和应用前景。
多次讨论与修订
经过多轮专家讨论和意见征集,对共识内容进行反复修订和完善 。
共识的主要内容
生物标志物的定义和分类
炎症反应标志物
如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 介素-6(IL-6)等,反映心力 衰竭时的炎症反应。
心力衰竭相关的新标志物
我们的研究
我们的研究对象包括149 名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及 198名扩张性心肌病患者, LVEF均<45%。
在这347名心衰患者中, 125例伴有2型糖尿病, 222例不伴有糖尿病。
从柱状图可以看出,无论是否伴有糖尿病,只要患 者发生心力衰竭,其血清HMGB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
这些研究提示HMGB1与心梗后心力衰竭 的发生可能密切相关。
国际上对HMGB1与心力衰竭相关性的研究
Hiroyuki Naruse等人报道,在一组年龄、BNP值、 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都无明显差异,NYHA分 级3-4级的慢性心衰病人中,伴有HMGB1升高组 (≥0.3ng/ml)在19个月的观察期内心血管事件发生 率(死亡或心功能恶化)明显高于不伴有HMGBI升高 组。
0.441 (0.231-0.841)
高血压
2.891 (0.877-9.532)
收缩压 (mmHg, SD)
0.662 (0.336-1.304)
舒张压 (mmHg, SD)
0.986 (0.522-1.864)
尿素氮 (mmol/L)
1.158 (0.734-1.825)
肌酐 (μmol/L, SD)
2.160 (1.262-3.699)
尿酸 (μmol/L, SD)
1.720 (1.082-2.736)
甘油三酯 (mmol/L)
1.441 (0.789-2.632)
总胆固醇 (mmol/L)
0.571 (0.303-1.078)
校正传统危险因素与S100B等指标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Model II)
HMGB原为HMG-1/-2,因其特征性结构域 HMG-box,在2001年被重新命名并沿用至 今,是HMG的3个亚族之一。
2020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2020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要点生物标志物已被广泛用于心力衰竭的预测、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指导等各个方面。
其中,钠尿肽(NP)是心衰诊疗中应用最多的生物标志物,常用的是B型钠尿肽(BNP)和N末端前体BNP (NT-proBNP)。
钠尿肽反映心肌容量负荷及室壁压力变化情况。
心肌细胞受到压力/牵拉刺激后,即心室容积扩张、压力负荷增加时,首先形成BNP前体;BNP前体形成后被水解为BNP和无活性的NT-proBNP。
两者主要由心室肌产生并分泌入血,心室肌无存储BNP和NT-proBNP的功能。
BNP的生理功能包括扩张血管、排水、排钠,抑制RAAS和SNS;目前认为NT-proBNP无生理活性。
BNP由血清中的钠尿肽受体C和中性内肽酶降解,也可被肾脏等高血流量器官排泄;NT-proBNP在肌肉、肝脏、肾脏等高血流量组织器官中降解。
BNP与NT-proBNP的应用价值相当,但NT-proBNP的半衰期为120 min,长于BNP的20 min;NT-proBNP含量受脑啡肽酶抑制剂等药物的影响更小,因此更适合心衰药物疗效的监测。
预测心衰的发生BNP/NT-proBNP有助于预测心衰,特别是NT-proBNP。
BNP/NT-proBNP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时可以预测心衰的发生。
①测量心肌负荷标志物(BNP)、心肌损伤标志物(cTn)、肾功能不全标志物能有效预测心衰的发生,联合测量能显著提高预测价值。
(Ⅰ类推荐)②BNP/NT-proBNP单独应用或联合肌钙蛋白T (TnT)/肌钙蛋白I(TnI)或联合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对新发心衰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Ⅰ类推荐)③BNP/NT-proBNP,TnT/TnI联合炎症指标可溶性ST2(sST2),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对新发心衰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Ⅱa 类推荐)辅助诊断心衰生物标志物联合临床表现可以极大地提高心衰诊断的准确性。
BNP/NT-proBNP是目前最有价值的心衰诊断生物标志物,可用于多种类型的心衰诊断,包括无症状性心衰、慢性失代偿性心衰和急性失代偿性心衰。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目前全球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估计6 430万人。
我国心衰流行病学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35岁及以上的居民患病率为1.3%,估计现有心衰患者约为890万人。
在过去20余年,已发现多种反映心衰时神经内分泌激活、心肌牵拉、心肌损伤、心脏基质重构、炎症、氧化应激及肾功能不全等病理生理改变的生物标志物,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应用有助于心衰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其重要性日益受到关注。
01心衰生物标志物的种类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一)心脏负荷/室壁张力相关生物标志物利钠肽家族中的A型利钠肽(A-type natriuretic peptide,ANP)和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反映心脏负荷/室壁张力的主要生物标志物。
临床检验科检测和具有临床数据的利钠肽种类包括BNP、N 末端B型利钠肽原(N terminal pro-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和心房利钠肽原中间片段(mid-regional pro-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MR-proANP),其中ANP又称心房利钠肽,BNP又称脑钠肽。
ANP和BNP是膜结合型鸟苷酸环化酶受体的天然配体,与这些受体结合后通过增加细胞内第二信使——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浓度来介导利钠肽的生物学功能。
1. BNP/NT-proBNP:利钠肽家族中的BNP和NT-proBNP 是目前临床检验科常规开展的项目,在心衰所有生物标志物中推荐类别最高,现已成为心衰高危人群识别、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最主要的生物标志物。
(1)利钠肽在心衰中的病理生理机制:70% 以上的BNP 释放来自心室,心脏容量和/或压力负荷超负荷时导致室壁张力增加,其他如缺血、缺氧等因素均可刺激心肌的BNP基因表达增加,初始产物为pre-proBNP1-134,被快速酶切割后成为激素原proBNP1-108,随后被蛋白水解酶分解为等摩尔的两部分:一部分为含76个氨基酸的NT-proBNP 1-76,另一部分为含32个氨基酸的BNP1-32。
心脏负荷、室壁张力、心肌损伤、心脏基质重构、肾功能不全、氧化应激、其他等心衰生物标志物解读及临床应用
心脏负荷、室壁张力、心肌损伤、心脏基质重构、肾功能不全、炎症、神经内分泌激活、氧化应激、前体蛋白等心衰生物标志物解读及临床应用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以及液体潴留等,生物标志物在心衰预测、诊断、指导治疗及预后评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心衰标志物包括心肌容量负荷标志物 B 型钠尿肽及N末端前体BNP)。
根据反映发生心衰时多种不同病理生理改变,我们可将心衰标志物分为9大类:心脏负荷/室壁张力、心肌损伤、心脏基质重构、肾功能不全、炎症、神经内分泌激活、氧化应激、前体蛋白及其他。
心脏负荷/室壁张力相关生物标志物❶ BNP/NT-proBNP利钠肽包括心房利钠肽、脑尿钠肽和氨基末端脑钠尿肽等。
❷ MR-proANPMR-proANP 与BNP/NT-proBNP 相似,在心脏受到牵拉时表达上调并释放入血。
MR-proANP 在体外稳定性好,多项研究表明其对新发心衰事件的预测价值、急性心衰的预后价值与NT-proBNP 差不多,可作为NT-proBNP 的替代指标。
MR-proANP 是慢性心衰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心肌损伤相关生物标志物❶ cTnT、cTnI:心肌肌钙蛋白(cTn)存在于心肌细胞中,是由肌钙蛋白T(cTnT)、肌钙蛋白I(cTnI)、肌钙蛋白C(cTnC)三种亚单位组成的络合物。
其中,cTnT 和cTnI 心肌特异性较高,cTn/高敏cTn(hs-cTn)也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心衰时反映心肌损伤的生物标志物。
cTnI 比cTnT 半衰期短、分子量小,且受肾功能影响较小,但是cTnI 较cTnT 心脏组织特异性更强。
cTn/hs-cTn 可用于心衰高危人群的筛查、心衰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心衰的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
❷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结合蛋白是由位于人类染色体 1上的 FABP3 基因编码的一种由132 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主要在心肌细胞内表达,在正常心脏的脂肪酸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nt-probnp名词解释
nt-probnp名词解释
NT-proBNP是一种生物标志物,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NT-proBNP代表N-端脑钠肽前体。
脑钠肽是一种由心脏细胞分泌的激素,在心脏负荷增加时会释放到血液中。
NT-proBNP 的浓度水平可以反映心脏负荷的程度,因此可用于诊断和监测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
NT-proBNP的测定通常通过血液样本进行,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心力衰竭、冠心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
高水平的NT-proBNP可能表明心脏负荷增加,提示存在心脏疾病的风险。
因此,NT-proBNP常被用作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工具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NT-proBNP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性别、肾功能和体重等。
因此,在解释NT-proBNP结果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以做出准确的诊断和评估。
总之,NT-proBNP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脏功能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需要结合其他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心力衰竭时生化标志物(脑利钠肽)的变化及意义
受
NT-proBNP
NT片段(1–76) 8.5 kD 无 120 分钟 主要为肾脏清除
高达72小时
不受
Steiner, J., Guglin, M. (2008). Int J Cardiol 129, 5– 14.
急性呼吸困难患者
BNP<100pg/ml
体格检查胸片心电图 血浆BNP水平
BNP100~400pg/ml
影响BNP的因素——病理因素
心血管疾病
➢ 心力衰竭 ➢ 心肌缺血
(心绞痛、ACS)
➢ 高血压、左室肥厚 ➢ 房颤 ➢ 心脏瓣膜病 ➢ 心脏淀粉样变性 ➢ 限制性心肌病
肥厚性心肌病
非心血管疾病
➢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OSAS
➢ 肺栓塞 ➢ 肾功能不全 ➢ 感染、败血症 ➢ 贫血 ➢ 蛛网膜下腔出血 ➢ 肝硬化
预测急性肺栓塞发生右心衰有一定价值 反映慢性肺栓塞严重程度 BNP不能单独用于肺栓塞诊断的确定或排除
鉴别ARDS&急性肺水肿
BNP≤200 pg/mL,诊断ARDS的特异性为91% BNP≥1200 pg/mL,BNP诊断急性肺水肿的特异性为92%
特点
清除机制
BNP
中性肽链内切酶 受体和肾脏清除
NT-proBNP
特性 氨基酸 主要来源 激素类型
主要功能
ANP 28 心房
BNP 32 心室
CNP 22或53 血管内皮
Urodilatin 32(=ANP+4)
肾
内分泌
内分泌
自分泌/旁分 泌
旁分泌
调节水盐排泄及血压平衡 (利 尿、血管舒张、肾素-醛固酮抑
制特性)
调节血管张力
调节输尿管内
bnp检测原理
B型尿钠肽(BNP)检测原理B型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是一种由心肌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主要在心脏负荷过重时产生。
它是临床上诊断和评估心力衰竭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BNP检测的原理。
1. BNP的生成与作用BNP是由心室肌细胞合成的一种激素前体,即脑钠素原(pro-BNP)。
当心肌细胞受到压力或牵拉刺激时,会释放出pro-BNP。
随后,pro-BNP在内切酶的作用下被裂解为两个部分:具有生物活性的BNP和无生物活性的NT-proBNP。
BNP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调节体内水盐平衡,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2. BNP检测方法目前,常用的BNP检测方法有免疫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等。
其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以其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快速简便的特点,成为临床实验室最常使用的BNP检测方法。
3. BNP检测原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标记抗体和未标记抗体对样本中的BNP进行定量。
首先,样本中的BNP与标记抗体和未标记抗体形成“三明治”结构。
然后,在特定条件下,标记抗体发生化学反应,发出光信号。
最后,通过测量光信号的强度,即可计算出样本中BNP的浓度。
4. BNP检测的应用BNP检测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
研究发现,BNP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因此,BNP检测对于指导心力衰竭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来说,BNP检测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测项目,其检测原理基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和化学发光反应。
通过对BNP的检测,可以有效辅助医生进行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
hfref心力衰竭时bnp标准
hfref心力衰竭时bnp标准
心力衰竭时,BNP(脑钠肽前体)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用
于辅助诊断和评估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
BNP的标准值在不同的医
学指南和研究中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对于成年人,BNP
水平在正常情况下应该低于100 pg/mL。
而对于心力衰竭患者,BNP
水平通常会升高,反映出心脏负荷增加和心功能下降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BNP的标准值可能会受到年龄、性别、体重等
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而不是仅仅
依靠BNP的数值。
此外,除了BNP外,还有一种与之相关的指标叫做NT-proBNP (N末端前脑钠肽前体)。
这两种指标在临床上常常一起使用,可
以相互印证,提高心力衰竭诊断的准确性。
总之,BNP在心力衰竭的诊断和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在解
读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情况,并且应当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
情况进行判断和诊断。
心功能评价标志物-NT-proBNP
心功能评价标志物-NT-proBNP1、NT-proBNP国际共识概述随着世界范围内NT-proBNP检测应用的迅速增加,国际指南中已经将NT-proBNP列为筛查心衰的首选生物标志物。
2008年2月,在Amercian Journal of Cardiology增刊上全文发表了“NT-proBNP 检测的国际共识”,主要内容如下:z在有心衰症状的初诊患者中应用NT-proBNP检测辅助诊断心力衰竭,评价患者心功能状态;z NT-proBNP检测可用于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是急诊室呼吸困难患者诊断急性心力衰竭的最佳独立预测指标;z NT-proBNP检测可以用于评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及预后,指导治疗并检测疗效,NT-proBNP越高,急性心衰短期生存率越低;z NT-proBNP检测可用于门诊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情监测和治疗;Am J Cardiol,2008,101[suppl]:82A-88A 2、NT-proBNP在不同专科的应用临床医生 患者 临床应用急诊室医生 急性呼吸困难患者 1、快速诊断排除心源性呼吸困难,使诊断更快和可靠;2、急性心衰患者的预后和危险分层;3、含BNP的药物治疗最佳监测手段心内科医生 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心衰患者1、体检或超声检测无法判断的心衰诊断(如肥胖或者儿童、老年患者);2、心衰患者的预后和危险分层;3、含BNP的药物治疗最佳监测手段;4、急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长期治疗检测内科医生高危人群(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心衰患者1、高危人群的心血管风险早期发现(肥胖人群,糖尿病人,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肾损害患者);2、诊断和排除心衰更加有效;3、精确检测各种阶段的心衰(轻微症状或者无症状);4、区分心衰和其他疾病;5、心衰严重程度评估;6、急性心衰患者的长期随访外科医生 进行非心脏手术患者 围手术期和术后的心血管风险筛查3、ReLIA NT-proBNP 排除/诊断心衰标准年龄 <75岁 ≥75岁 判断标准≥1700 ≥1700 心衰可能性高250-1700 500-1700 不能确定,结合其临床表现诊断NT-proBNP<250 <500 排除心衰可能 4、急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的应用流程5、ReLIA NT-proBNP诊断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NYHA)参考标准NYHA心衰分级 ReLIA NT-proBNP 浓度(pg/ml)正常参考值 <250I 级 250-450II 级 450-1700III 级 1700-4200IV 级 ≥4200。
2021年心力衰竭标志物研究新进展(全文)
2021年心力衰竭标志物研究新进展(全文)心力衰竭(HF)是各种心脏疾病的危重表现及晚期阶段。
已经影响全球近2500万患者的健康[1]。
全球心力衰竭每年的发病率与日俱增,危及着数千万患者的身体健康。
无论是发达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其患病率都有很大的比重。
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不容乐观,心力衰竭也已成为我国心血管领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在我国,根据2003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我国35~74岁成人这一年龄层,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为0.9%[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导致我国心衰患病率升高趋势呈持续性进展,同样有着较高的再住院率及死亡率。
现阶段心力衰竭的诊断和分层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血浆生物标志物(以脑钠肽为主)和心脏超声,其中血浆生物标志物具有更大的潜在价值。
近年研究提示,生物学标志物如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小分子核糖核酸、脂联素、P2X7嘌呤受体、IL-6、生长分化因子-15、可溶性ST2、半乳糖凝集素3等均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预后密切相关,对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即对心力衰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心肌牵张标志物(一)BNP及NT-pro BNP发生心力衰竭时,心室肌细胞分泌的BNP水平随心室壁压力增加和神经内分泌的激活而变化,并对心室充盈压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其升高程度和心衰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血清BNP水平可以提供预后信息。
迄今为止,有研究已经报道了BNP在心衰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3]。
Sonoda[4]认为BNP被作为一种被证实的诊断标记物,可以用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危险分层、预后以及治疗,且对BNP浓度的动态监测可能有利于进一步的危险分层。
但是BNP的连续监测是否对心衰患者的健康管理有利,仍旧存在争议。
NT-pro BNP是由于心室负荷过重引起心室肌细胞受牵张时pre-proBNP增多,其可以水解成pro-BNP,再经corin 水解成为NT-pro BNP,NT-pro BNP是含32个氨基酸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片段。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2020)
常用心衰生物标志物的病理生理学作用
(二)炎症介质及心肌纤维化标志物 ✓一些新型的炎症标志物同时能够直接参与心肌纤维化和心肌重构的病理生理过程,
也被证实能够作为心衰生物标志物。 ✓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是一种跨膜蛋白,能够
作为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的标志物; ✓肿瘤生成抑制因子2(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2,ST2)是IL-1家族中的一员,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专家 共识( 2020 )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Dr. HAN
背景
背景
✓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必然终点,心衰的早期诊断、 疗效评估对于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有很大的意义。
✓心衰涉及神经内分泌激素激活、心肌牵拉、心肌损伤、心脏基质重构、炎症、氧化 应激及肾功能不全等病理生理学过程,其中每个方面均涉及相关生物标志物。
✓在诊断方面,虽然大量研究证实BNP /NT-proBNP拥有极高的敏感度,但特异度较 低影响了诊断的效率,在应用于不同临床情境时,BNP/NT-proBNP 的界值也多有 调整。同时,BNP /NT-proBNP对各种类型的心衰区分能力较弱。
✓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的3个月死亡率约为10%,1年死亡率约为30%,3个月再住院 率约为1/3。因此,对高危患者的识别和预后的评估以及早期的强化治疗非常重要。
①BNP/NT-proBNP可作为急性心衰的预后评估指标,BNP 大于480~840 ng/ml 或 NT-proBNP 大于1 000 pg/ml 的患者事件率显著升高,出院前BNP/NT-proBNP水平 及住院期间变化率对于急性心衰预后评估更有意义。(Ⅰ类推荐)
2023心衰生物标志物临床专家共识推荐(全文)
2023心衰生物标志物临床专家共识推荐(全文)心力衰竭涉及的病理生理机制众多,大到脏器的结构,小到心肌细胞内的某个信号通蹈,在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与之相伴的是众多分子进入体液,成为用于评估病情的生物标记物。
越来越多的分子被筛选出来探索作为心力衰竭生物t前已糊的价值,常用的生物标记物主要反映心脏负荷、心肌损伤、纤维化、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几个方面。
最新发布的《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和我国实践经验,对目前心衰生物标志物的||伍床应用进行了总结,本文将就这些总结简要介绍。
心脏负荷/室壁张力相关生物标志物A型利制肤(A N P)和B型利纳肤(BNP);是反映心脏负荷/室壁张力的主要生物标志物,冥中A N P又称心房利纳肤,BNP又称脑纳肤。
临床常见的利纳肤种类包括BN P、NTpro BN P( N末端B型利纳肤原)和MRpro A N P (心房利纳肤原中间片段L应用参考:1心衰高危人群应考虑筛查利制肢,并对BNP>50 pg/m l或NTpro B NP >125 pg/m l的患者进行相应干预。
2对于怀疑心寰的患者,BNP/N Tpro B NP可考虑用于心衰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对于急性心衰,墓线BNP/N Tpro B NP水平检测可用于心衰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出院前BNP/N Tpro B NP水平检测可考虑用于心衰严重程度及出院后预后评估。
4慢性心衰患者可考虑动态监测BNP/N Tpro B NP水平,用于心衰的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
5.B NP/N Tpro B NP的检测可考虑用于指导慢性心衰的治疗。
6对BNP/N Tpro B NP的检测可考虑用于指导急性心衰的治疗。
7.M Rpro A NP是具有心衰预测、诊断及预后评估潜力的生物标志物。
利制肤临床应用中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多种因素影响利纳肤水平,诊断急性心力衰竭时NT-pro B NP水平应根据年龄相肾功能情况进行分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力衰竭的生物标志物Biomarkers in Heart Failure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一个世纪以来,HF理论经历心肾学说、血流动力学说、神经激素学说,到现代的心室重塑学说。
最新研究表明,HF是一个复杂的、连锁的、动态发展过程,不仅心脏超负荷或损伤可导致心衰,作用于心肌细胞和(或)心脏间质的遗传、神经激素、炎症和生化改变,也可导致心衰。
越来越多的酶、激素、生物学物质,心脏应激、功能紊乱以及心肌细胞损伤的其他标志物,它们统称为生物标志物,对临床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生物标志物包括基因变异体、临床影像、生理学检验和组织标本活检。
心衰的细胞因子假说根据心衰的细胞因子假说,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8)由受损的心肌细胞产生。
在交感神经系统的刺激下,这些细胞因子产生增多。
受损的心肌和因输出量减少而发生低灌注的骨骼肌,激活单核细胞产生相同的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进一步损害心肌功能。
这种来源的细胞因子还可释放入血。
处于应激状态的心肌释放钠尿肽,其释放可改善血循环。
炎症细胞因子炎症在多种类型的心衰发病机制和进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C-反应蛋白(CRP)是炎症急性反映标志物。
近年来的研究揭示,CR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过程密切相关;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超敏CRP是常用的检测CRP指标,超敏CR P>3.23mg/L的患者与超敏CR P<3.23mg/L的患者比较,前者心功能显著下降,研究表明,炎症反应的激活与慢性HF相关性。
超敏CR P升高是慢性HF患者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至少3种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1、-6和-18)被认为是促炎细胞因子,是由心脏的有核细胞生成的。
肿瘤坏死因子-2也是机体免疫与炎症反应的重要递质。
心肌表达TNF-α是心脏逐步走向扩张与衰竭的重要步骤。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TNF-α与心肌细胞坏死相关;血浆中TNF-α水平增高的患者存在病死率增高的趋势。
TNF-α水平的增高是HF患者死亡的预报因子。
TNF-α在HF病程中主要作用如下:(1)抑制心肌收缩力;(2)介导心室重构;(3)调导心肌细胞凋亡。
白介素-1(IL-1),研究显示心肌过度表达IL-1能使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活性增强,基质金属蛋白酶-4组织型抑制因子表达下降,目前已证明基质金属蛋白家族与心肌重构直接相关。
因而推断IL-1在HF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IL-6在慢性HF患者血循环和心肌中表达增加,血循环中的IL-6水平和慢性HF的程度密切相关,能够预测慢性HF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IL-6可诱导肌细胞发生肥大反应,一项研究表明,可用IL-6和TNF-α的水平来预测无症状老年人日后是否发生心衰。
Fas(又称Apo-1)是TNF-α受体家族的一个成员,该家族在多种细胞上均有表达,包括肌细胞。
当Fas被Fas配件激活后,可介导凋亡,并在心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黏附因子是一类可在多种细胞上合成表达,存在于细胞膜或胞外。
促进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黏附及相互作用的一类分子的总称。
慢性HF患者血浆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上调,左室射血分数与可溶性ICAM-1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性。
以ICAM-1的黏附分子可作为监测HF进程的指标。
趋化因子-1(MCP-1)是趋化和激活单核-巨噬细胞最重要的趋化因子。
在动脉粥样硬化、1心肌梗死和重构、充血性HF病人其表达增强。
心衰过程中炎症生物标志物的有害作用:(1)已知的:左心室功能紊乱,肺水肿,心肌病,骨骼肌血流量降低,内皮功能障碍,食欲减退及恶液质;(2)潜在的:受体与腺苷酸环化酶解偶联,胎儿基因程序的激活,心肌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活性氧簇(包括超氧负离子、过氧化氢和羟基)和内源性抗氧化物防御机制之间的失衡。
可导致氧化应激加剧。
这种失衡会严重损伤内皮功能,促时心衰的发生并加速其发展。
氧化应激会损伤细胞内蛋白,导致肌细胞凋亡和坏死。
氧化应激与心律失常和内皮功能紊乱有关。
通过使一氧化氮失活和降低一氧化氮含酶的活性,引发内皮功能紊乱。
炎症和免疫系统活化,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活化,循环中的儿茶酚胺水平升高,以及超氧负离子与氧化亚氮相互作用生成的过氧亚硝酸盐,这些均可增强氧化应激反应。
细胞外基质重塑心室重塑在心衰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细胞外基质为肌细胞提供“骨架“,决定了它们的大小和形状。
正常情况下,基质金属蛋白酶(可使纤维胶原降解的蛋白水解酶)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之间处于平衡状态。
基质金属蛋白酶强于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的失衡状态,与心室扩张和重塑有关。
胶原合成异常增多也有可能损害心功能,因此导致的过度纤维化可损伤心室功能。
因此,一方面,提示细胞外基质降解增多的标志物水平升高,另一方面,提示胶原过度合成的标志物水平升高,都是与心衰患者左室功能受损和不良临床转归相关。
神经激素上世纪60年代初,有人报告,心衰患者静息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升高,运动时进一步升高。
尿中的去甲肾上腺素代谢物也升高。
这些发现提示,心衰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
神经激素紊乱有可能在心衰中起致病性作用。
研究证实,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Swedberg等人的重要观察表明,心衰患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也处于活化状态。
在这些发现之后,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大内皮素-1上,它是由39个氨基酸组成的一种激素,在循环中转化为有活性的神经激素——内皮素-1。
内皮素-1是引发血管平滑肌收缩、增殖,心室和血管纤维化的强力刺激物,是其他神经激素的增效剂。
心衰患者的内皮素-1和大内皮素-1血浆水平升高,而且这种升高与肺动脉压、疾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直接相关。
精氨酸加压素是一种在下丘脑合成的九肽,被储存在垂体后叶,具有抗利尿及收缩血管作用。
精氨酸加压素过度释放会导致心衰加重,伴有稀释性低钠血症、液体潴留和全身血管收缩。
而急性或慢性心衰患者的精氨酸加压素血浆水平升高。
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内皮素-1和精氨酸加压素都是血管收缩剂,因此均可使心室后负荷增加。
所以阻断交感神经系统和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均为当前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石。
肌细胞损伤严重缺血可肌细胞损伤,但心肌应激反应(如炎症、氧化应激和神经激素激活)也可心肌损伤。
肌原纤维蛋白(心脏肌钙蛋白T和I)已经被用作敏感且特异的心肌细胞损伤标志物,使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危险分层和治疗得到了很大改善。
在没有心肌缺血的心衰患者中,心肌肌钙蛋白水平也轻度升高。
研究报告没有缺血的晚期慢性心衰患者中,约半数患者可检测到心肌肌钙蛋白I(≥0.04ng/ml)。
心肌肌钙蛋白T水2平高于0.02ng/ml的慢性心衰患者,其死亡风险比大于4。
已有报告,用肌钙蛋白测定值可预测因急性失代偿性心衰而住院患者的转归。
肌细胞应激反应利钠肽,1988年Sudoh和他的同事首次从毫猪脑内分离出的一种新的肽类物质,能引起利钠和利尿作用并将其命名为“脑利钠肽”,尽管其被称为脑利钠肽(BNP)但是其最主要的合成位置是心室肌。
且以左心室合成为主,室壁张力及容量负荷增加都可促进BNP合成。
它和利钠肽系统的另外两个重要成员心房利钠肽(ANP)及C利钠肽(CNP)的共同结构特征是都有一个17个氨基酸组成的环状结构。
它们都参与心血管系统的病理生理过程,在调血压、体液平衡及心血管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其中BNP与心衰关系最为密切。
BNP是左室舒张末压(LVEDP)升高的独立预测因子,在评价慢性充血性心衰的预后方面优于ANP及其他神经内分泌因子。
BNP因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意义,可作为心衰的血浆标志物,用于心衰的诊断、危险度分层并指导治疗与判定预后。
BNP在与舒张功能不全相关的疾病中同样升高,例如主动脉瓣狭窄、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同。
各种原因导致的肺动脉高压也会使血浆BNP水平升高。
新型生物标志物脂联素(adiponectin,APN)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的细胞因子。
是一种由244个氨基酸组成的肽,它的水平与体质指数负相关。
晚期心衰患者的脂联素水平升高,是心衰患者死亡的一个预测因素。
其他生物标志物正在研究中,其中包括:①嗜铬粒蛋白A,它是心肌产生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具有强的负性变力特征,心衰患者的该激素血浆水平升高。
②半乳凝素3,它是活化的巨噬细胞生成的一种蛋白质,有报告其血浆水平可预测心衰患者的不良转归。
③骨保护素,它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与,与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发生有关,并且可预测心梗后心衰患者的生存状况。
④生长分化因子15,是一种转化生长因子B超家族中的应激反应成员,可预测心衰患者的死亡,值得深入研究。
3心衰的生物标志物*炎症细胞因子*神经激素C-反应蛋白(CRP)去甲肾上腺素肿瘤坏死因子-2肾素白细胞介素-1、-6和-18 血管紧张素Ⅱ黏附因子醛固酮趋化因子-1(MCP-1)精氨酸加压素Fas(Apo-1) 内皮素*氧化应激*新型生物标志物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嗜铬粒蛋白髓过氧化物酶半乳凝素3尿biopyrrin 骨保护素尿和血浆中的异前?烷脂联素血浆丙二醛生长分化因子15*细胞外基质重塑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胶原前肽:前肽Ⅰ型前胶原前肽Ⅲ型前胶原*肌细胞损伤心脏特异性肌钙蛋白I和T肌球蛋白轻链激酶I心型肌肪酸结合蛋白肌酸激酶MB*肌细胞应激脑型钠尿肽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肾上腺髓质素原的中段ST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