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作武《中国古文字的起源》阅读练习及答案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适应性月考试题(十)(含解析)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适应性月考试题(十)(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3df08efab069dc502201c2.png)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适应性月考试题(十)(含解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书法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其保护和传承已不仅仅是我们对自己民族文化艺术的责任,而且是对人类文化多样性,人类文化杰出样式的保存、发展与传承的责任。
这种文化遗产如果被扭曲、破坏与灭绝,就不仅仅是对一国文化的伤害,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亵渎。
然而,中国书法在一百年间遭遇的变局,比任何一种其他艺术形式都更加剧烈。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签字笔和电脑的时代,毛笔的实用性书写被普遍放弃,书法的传承遭遇了釜底抽薪式的环境变异,传统书法不断被边缘化。
我们的传统文字也经历了百余年简化字加拼音的冲击,汉字的字形、字体、字意已发生极大变化,书法的文字学根基和素材的多样性大受动摇。
我们的诗、文、画传统也迥异于历史,中国国画之中书法元素的缺失已是普遍现象。
我们传统的私塾和书院式的国学教育,也已经被现代教育全面取代。
书法的文化背景与文化依托几近弃绝,书法的历史地位一度从历史的最高峰跌落至历史的最低谷。
但无论怎样,我们一定要维护书法的历史传承。
没有历史传承、没有历史根基者,不能叫“遗产”。
中国书法的后申遗之路,绝对不能离开自身的历史。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书法在坚持“非遗”原则的同时,并不完全排斥艺术创新。
它所强调的是,当它作为“遗产”时,它的主体、主流、主干必须是从传统走来的。
当然,中国书法的传承必须是动态的。
这包括两层意义:一是传统的真草隶篆诸种书体必须依然存活于当代书家的书写中,书法诸体的历史沿袭传承有序、代代相传;二是当代书家人才辈出,书法活在当下,书法流传不绝,书法依然为人书写。
一切电脑设计制作的、机器印刷制造的“书法”或“书法式书写”都不是真正的可以作为“非遗”的书法,至少不是书法的主体。
另外,为了中国书法的发展,我们有责任加快向世界人民传播、交流和共享书法的进程。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身份,使中国书法的对外传播获得了更便利、更高端的平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检测:第三课第一节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检测:第三课第一节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b821c2ed630b1c58eeb547.png)
第三课神奇的汉字第一节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它们就像一个个顽皮活泼的孩子,就像一个个快乐的精灵,就像一幅幅跳跃的画,就像……它们不是僵硬的符号,他们也有形象,有色彩,有气味,有灵魂.这些由横、竖、撇、捺组成的汉字不仅富有魅力,而且美丽而奇妙.汉字记载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风风雨雨!(选自百度文库)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字体赏美文方块字之美“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篇文章便是视感极强的世界了。
如“月”的形状像月牙,“山"似隆起的连绵山峰,“果"让人想到树上硕果累累等等。
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只有短短的十二个字,六种景物,便可勾勒出一幅天涯游子漂泊他乡的“离人秋思图”来。
中国汉字这一种表意功能,是西方文字所无法企及的。
优美的汉字让你聆听高山流水的琴弦,让你聆听苏东坡月下把酒、仰望苍天的声声发问。
在人生受挫之时,读几首诗,背几句词,你会感到心旷神怡、豁然开朗。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唱出了我们希望与信心的高昂强音;“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的平仄格式构成语调的高低起伏,思乡情感无处诉说,吟读时语调应呈现出来自心灵的跌宕,两个“头”字发音时应夹杂着叹息声,让人感到悲情的诗意美。
(选自百度文库)【课内挖掘】课内素材中国汉字具有灵性之美。
汉字虽然是由横、竖、点、撇、捺组合而成的字形,但它们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
每个字都有着不同的风韵。
如“哭”字一看就像是流泪,“笑”字一看就像是竹子笑弯腰的形态,“重”字一望就有沉坠感等。
汉字的变化无穷无尽,本身就具有灵性之美,足使我们为之动情.汉字自身就有一个想象的天地,任我们飞翔和驰骋在知识的海洋里,享受无穷的乐趣.因此,中国汉字具有灵性之美。
[应用提示]以上材料可用于“灵魂家园”“汉字之美”、“汉字起源”、“文化传承"等话题中.精彩运用如果从半夜醒来,像今夜,一轮下弦月正悬挂在窗前,我赶忙拉开窗帘.在翠竹之上,正悬挂着一钩弯月,银辉静静地洒在田园,千山万水都沉醉在它的光辉里.岁月就这样流逝,无声无息,想到生命的开始,生命的成熟,生命的终止,我不禁泪流满面.常听人说岁月是一把刀,刀刀催人老,今夜看着这半轮月亮,我的理解更深了。
【中考真题】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中考真题】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f5d983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62.png)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语文真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深秋黄昏,野花开过了,甲。
野草朴实而感性,裸露的身体在落日里渐渐休眠,沉静之美非人工所能。
眺望中,湖滨苍凉悲壮,凝固之色、箫瑟....,..之气,乙。
世界讳莫如深野草执拗..(坚忍/坚韧),丙。
①相比自以为是、傲慢自大的人,我更愿意崇拜和信任这片黄绿相间、生机盎然的世界。
受阳光雪水的恩慧..,草原开出的花也格外鲜艳夺目。
(因为/虽然)经历的夏季太短,大多时日暴露于冷风之中,但是②它们美妙而坦诚的灵魂,总有不被驯服的野性。
生物之间普遍平等,此生存法则早已在牧人心中根深缔固....。
③植物内在的自然节奏和循环,同样隐藏着深刻的生存智慧。
④坚强的野草养育着芸芸众生,这是率性的生命之舞。
大地的欢乐、自由,酣畅淋漓....。
万物生息,各有归止。
爱无等差,谁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资本/资格),谁也没有目空一切、恃强凌弱....的(资本/资格)。
无论星辰还是海洋,无论野草还是参天大树,这种宽容豁达....,是一切生命生生不息的精髓所在。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箫瑟讳.(wěi)莫如深傲慢自大B.执拗.(niù)生机盎然根深缔固C.恩慧芸芸众生酣畅淋漓.(lì)D.炫耀恃.(shì)强凌弱宽容豁达2.依次选用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坚忍因为资格资本B.坚忍虽然资本资格C.坚韧虽然资格资本D.坚韧因为资本资格3.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甲、乙、丙三处,与原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懒散的光线在草原上跳跃①又异常脆弱敏感①使草原陷入静思默想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4.下面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苍凉悲壮”“鲜艳夺目”“参天大树”三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全国1卷精编版)【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全国1卷精编版)【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294f7e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10.png)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全国1卷精编版)【含答案及解析】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全国1卷精编版)【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题号得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XXX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XXX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XXX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XXX的《史记》也确如XXX、XXX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XXX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XXX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
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激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活动”促使中国的汗青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评,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材料的极端贫乏;二是汗青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山东省日照一中2020届高三新高考3月份自测语文试题
![山东省日照一中2020届高三新高考3月份自测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3937c69e2bd960590c677c6.png)
2020届山东日照市高三模拟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时下流行的表情包。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楠将古老与新潮融合一体,设计出系列甲骨文表情包,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
从1999年起,陈楠开始对甲骨文艺术设计进行研究与创作。
“作为韩美林老师的设计助手,我参与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运动造型设计,融进甲骨文元素的体育运动项目造型,受到世界各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教练员的好评,成为经典案例。
"陈楠说。
近20年间,他发表了大量关于甲骨文的设计作品,2017年首套甲骨文设计字库正式上线,同时他还把甲骨文设计成表情包、动画、贺卡、手机壳、丝巾等创意产品,带动了大量年轻人重新关注中国传统文化。
目前,陈楠采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和热词,创作发布的甲骨文表情包已经有6套。
他关于汉字设计的专著在海外出版发行,甲骨文等汉字艺术设计作品也在法国、匈牙利、美国等地展出。
(摘编自《陈楠:把甲骨文“玩"出“表情”来》)材料二:文字是文明诞生的标志,文化传播的先导是文字。
甲骨文传承数千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之一。
如何在纯粹的甲骨文研究、社会传播和文明交流中搭建桥梁,如何让深藏在博物馆里的甲骨从清冷库房中走出来,体现其时代价值,更多的人在尝试,在努力。
甲骨填色的拉曼光谱分析,计算机拼接甲骨图片技术报告,甲骨文大数据库平台的发布……科技手段在甲骨学研究中的运用是一个新的趋势。
识别与释读,一直是甲骨文系究的核心何题,在巳发现的甲骨文単字中,大部分未获识别。
人们对未来进一步利用科技手段来研究解决甲骨文何题充满期待。
“殷契文渊”平台的发布也让人欣喜。
它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镇豪指导下,建立的一个集甲骨文字库、著录库、文献库为一体的甲骨文知识享平台,包括“三库一平台”——甲骨字形库、甲骨著录库、甲骨文献库、甲骨文知识服务平台。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新高考3月份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新高考3月份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31de8e763231126fdb1180.png)
2018年,国家图书馆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图书馆藏甲骨整理与研究》正式立项,这意味着国家图书馆馆藏甲骨整理研究进入快车道。据国家图书馆馆长饶权介绍,目前已基本完成照片采集和释文,正加紧推进排序等整理研究,力争早日完成《国家图书馆甲骨全集》的整理出版。
(摘编自《陈楠:把甲骨文“玩"出“表情”来》)
材料二:
文字是文明诞生的标志,文化传播的先导是文字。甲骨文传承数千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之一。如何在纯粹的甲骨文研究、社会传播和文明交流中搭建桥梁,如何让深藏在博物馆里的甲骨从清冷库房中走出来,体现其时代价值,更多的人在尝试,在努力。
甲骨填色的拉曼光谱分析,计算机拼接甲骨图片技术报告,甲骨文大数据库平台的发布……科技手段在甲骨学研究中的运用是一个新的趋势。识别与释读,一直是甲骨文研究的核心问题,在巳发现的甲骨文単字中,大部分未获识别。人们对未来进一步利用科技手段来研究解决甲骨文问题充满期待。
2.下列可以作为论据,有力反驳材料四中提到的西方观点的一项是
A.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发现了17个距今约8000年的具有文字性质的刻画符号。
B.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和埃及的象形文字在公元前四世纪和五世纪就绝迹了。
C.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隶书、行书、楷书的壇变轨迹清晰可见。
D.晋朝初年汉字传到日本,至今在日本语中常用的汉字仍有1945个。
(摘编自孙亚慧《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材料四:
长期以来,西方流行的观点是“中国文字是埃及传入的”。事实上,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我们通过对比,不难发现,甲骨文有其独特的异彩之处:
2019届四川省广元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四川省广元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25c007b90d6c85ec3ac66e.png)
2019届四川省广元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汉字蕴含的美学骆冬青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古人对文字的创生充满惊怖和景仰之情,后世“敬惜字纸”的意识中凝聚着华人这种对“文字”的共通感。
汉字的诞生无从考据,可是,从古人刻画的留痕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鲜活灵动的精神。
这种精神凝聚在汉字中,凝聚在书法中,凝聚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
中华民族一项最伟大的创造,无疑是汉字这一文化符号。
从文字的起源来看,即使是拼音文字,亦需以一定形体作为“符号”来展示“声音”。
也就是说,在根本意义上,形、音的合一,是所有文字必然的归宿。
只不过,西方的拼音文字是以“字母”为基本元素的,“字母”作为表音的基础,生成为“单词”,方才成为西方语言书面表达的意义元素。
汉字则不然。
许慎的《说文解字序》曰:“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①而寝多也。
”这里,着重指出了“象形”的重要性。
“文字”获得了一种哲学意义,作为“物象之本”的“文”和“形声相益”的“字”构成的“汉字”,与“字母”的不同在于,它是以“形声相益”的复合形态出现的。
“字”所包含的“孳乳”义,与西方的“字母”不同,是以“字子”形态出现的——从而具有了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生生不息”的创发性。
所以,从图画文字到象形文字,汉字完成了一种飞跃。
“图”进一步形式化,“画”进一步抽象化,从而使“字”逐渐“象形化”“文字化”。
也就是说,汉字,正如公认的,是合形、音、义为一体的文字。
这里,就产生了一种似乎古怪的现象,那就是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
从以上提到的关于文字形态的进化论思路来看,从图画、象形、表意、表音这个序列,选择一个恰当位置定义汉字,似乎最佳选择就是表意文字。
2019-2020学年成都市玉林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成都市玉林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7cd633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67.png)
2019-2020学年成都市玉林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殷墟甲骨文是目前发现最早成系统的汉语言材料。
甲骨文数量众多,刻有文字的甲骨约有16万片,不重复的单字字头有4000多个;内容宏富,涉及战争、祭祀、田猎等诸多方面,是研究我国殷商时期的语言、古史,乃至思想的第一手资料。
甲骨文的考释,在甲骨学研究中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经过一代又一代学者的努力,现已有1000多个字头被成功识别。
但是,由于甲骨残断、拓片不清以及对字词理解的不同等因素,还有相当一部分字词的考释在甲骨学界仍然存在分歧。
甲骨文考释工作任重而道远,至少应在四个维度上同时展开。
一是甲骨文的今字判定。
甲骨文中的某字相当于今天的某字,这是针对甲骨文中的未识字而言的。
目前已被学界所考释出的1000多个字头,均属此类。
如甲骨文中的“一”“二”几乎与今字毫无二致;再如甲骨文中的“月”“雨”等独体字,象形意味明显;又如“休”“伐”等合体字,古今文字结构始终未变。
对于熟谙金石学的学者来说,辩识出部分文字是比较容易的。
在未被考释出的约三分之二的甲骨文字中,大部分是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它们大都是十分难啃的“硬骨头”。
对这些未识甲骨文的今字判定,仍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甲骨文考释工作的首要内容。
二是甲骨文的今字确释。
甲骨文中的某字究竟是否相当于今天的某字,长期以来学界认识并不统一,经过深入研究后确认某一种观点可接受,这是对悬而未决之字的考释。
如甲骨文中多次用在作乱方国名称前的一个字,旧无确释,绝大多数学者照摹原形作缺释处理,仅少数学者释“屯”。
李学勤在《释新出现的一片征夷方卜辞》一文中释读作“禺(遇)”。
蒋玉斌在《释甲骨金文的“蠢”兼论相关问题》一文中指出,运用“对照法”,经过细致的字形比对,该字可确认为“屯”,主要用为蠢动之“蠢”。
蒋说已被学界普遍接受。
三是甲骨文的今字改释。
甲骨文中的某字,前人已考释出相当于今天的某字,但后人作出了另一种考释,这是针对甲骨文中的已识字而言的。
四川省成都市2022-2023学年高三5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2022-2023学年高三5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429e78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12.png)
语 文(答案在最后)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摘编自王端廷《以开放的态度拥抱ChatGPT》)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ChatGPT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达到新高度,它将改变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给人类社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
B.依靠深度学习,AI创作的艺术作品存在的诸如缺乏人的情感、精神和意志等不足,可能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得到改善。
回声室效应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不断重复,并以夸张或其他扭曲形式重复,令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实的全部。网络技术使得信息的传递和分享变得更加便捷简单,但也在无形中打造出一个封闭的、高度同质化的“回声室”,使得人们更重视跟自己的假设或信念一致的事例。目前部分商业网站会根据用户的搜寻结果,进一步提供内容相近的网络信息,这种让人产生“挠到痒处”的心态反而会带来一定的问题。当我们越喜欢看某一类的文章,算法就越会更多推送类似的内容,这导致我们越来越加深自己原本的想法,即便自己原本的想法可能并不都是正确的。
如果上述要求能够得到满足,那么当我们利用AI进行决策时,将更有可能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但人类社会高度复杂,并且时刻都在变化,相对固定的算法很难做到长久有效。而且,算法的不断更新、修正,也是保证大数据应用能够取得可靠结果的重要因素。以互联网上运行的推荐算法为例,可能几小时就会迭代一次。
信息获取方式的变化毫无疑问是近年来数据和算法给大众带来的最大改变之一。因此,也不断有批评者对信息推荐算法导致“信息茧房”效应加剧的问题进行批判。有研究表明,“信息茧房”是算法和受众认知偏好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两者缺一不可。
高三周周测试卷及答案
![高三周周测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929bb180eb6294dd886ce6.png)
高三周周测试卷及答案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高三第16周周测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于中国古文字的产生时代这一问题始终缺乏具体确切的答案。
就是世界各国的文字学专家,对于文字产生的具体时代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和学派。
一种说法,认定文字的起源并不比语言产生晚,认为人类早在旧石器时代或新时器时代初期就产生了文字。
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把人类最早的图画、图示和各种刻记纳入了文字的范围。
他们把原始人的许多岩画谓之“图画文字”;也有把纹文时期的纹记视作正式的文字。
这主要是对文字的真正定义和内涵缺乏一个正确的认定。
当然我们很容易想象人类没有形成语言的时候,他们要表达某种意念或某种信息,只好用手势比划或在地上画图表示。
但是文字终归是文字,它和那些原始的辅助表意手段有着根本的区别,这个根本的区别是不管世界上哪个民族的文字,没有一个不是他们民族语言的符号,尽管世界文字之林中有的是表意文字,有的是表词文字,有的是标声文字,但都是和他们自己民族的语言一致的,凡是语言能表达的,文字就能表达。
所以可以说文字尽管在某种功能上超出了语言,但仍然是语言的辅助工具。
这样的文字,自然是产生在语言产生以后。
还有一种观点也是不能使人认同的。
那就是拘泥于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即没有见到完整的实证材料,就认定事物的不存在,就对没有被认识或没有被发现的甚至对理应存在和实际有过但已消失的事物持一完全否定的态度。
这种实证主义的方法并非是科学的态度。
比如说,在中国古文字起源的研究中,很多人认定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就是最古老的汉字,可在甲骨文被发现以前,人们长期认为商周时期的金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这些一见实物就动辄定论的习惯,一直妨碍了对文字起源的系统地、理论地探讨,也难以形成一个科学的客观的明晰结论。
当然,甲骨文是比金文更为古老的汉文字,有一些甲骨文的单字比钟鼎文的结构带有更为原始的特征,如“”(子)、“”(午)、“”(丁)等。
《汉字的演变》习题
![《汉字的演变》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f7d0e88d1f34693daef3eb0.png)
第20课汉字的演变一、填空1、在我国,文字产生之前,古代的先民们是以的方法来记事的。
2、时期流行时代“”的传说。
3、我国的文字是由逐渐演变而来的。
距今五六千年的半坡、姜寨、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陶器上都有它们的痕迹。
4、甲骨文是保存在代甲骨上用以记载情况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上古文字。
5、东汉时,文字学家,编写了一部《》,其中阐述了构字的四种方法,即、、和。
二、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汉字从甲骨文发展而来B、金文比甲骨文更加规范C、竹帛书出现于春秋时期D、大篆形成于西周的晚期2、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文字是()A、刻画符号B、楔形文字C、甲骨文D、纸形文字3、假设一下,如果你是商朝时负责占卜、观星相的官员,那么你记载占卜情况时所用的文字和材料是()A、甲骨文、运物骨骼B、甲骨文、竹简C、小篆、竹简D、小篆、丝帛4、汉字从起源到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如果按出现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金文②隶书③楷书④小篆⑤草书A、①②③④⑤B、①④②⑤③C、①③②④⑤D、①④⑤③②5、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我们称为()A、小篆B、甲骨文C、钟鼎文或金文D、隶书三、识图与分析1、仔细认读图片,回答问题图一:图二:(1)图一属于什么文字?它与今天的汉字有何联系?它对我们研究商朝历史有何作用?(2)图二属于什么文字?其代表作品是什么?今天我们研究它有何作用?2、读汉字的演变图,完成下列各题(1)根据图片提示,写出我国汉字的演变过程。
(2)欢哪一种字体?对照图片,把你最喜欢的那种字体临摹出6个字。
答案:一、1、结绳 2、战国黄帝仓颉造字 3、刻画符号 4、商、占卜5、许慎说文解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二、1、C 2、C 3、A 4、B 5、C三、1、(1)图一属于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
今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卜辞记录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2)图二属于钟鼎文,也叫金文,其代表作品是虢季子白盘。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习题5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习题5](https://img.taocdn.com/s3/m/f83f013c5901020206409c1f.png)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习题同步测控一、基础知识1.下列对文字起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字是在人类的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渐产生出来的.B. 世界上的古老文明都有自己独立形成的文字,这些文字都跟图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C. 我国目前能确定的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D. 文字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一旦产生,便永恒流传,如中国的汉字历经几千年传承至今. 解析: 选D. 并不是所有的文字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永恒流传,如古埃及的圣书字、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都已经消逝了.2.下面关于汉字的造字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字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演变后,逐渐发展出一些不同于“画图”的造字方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B. 像画画那样,用描摹实物的方法创造出文字的是象形字.C. 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都是表意的,而形声字则是单纯表音的.D. 会意字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或指事字拼合在一起造出来的字.解析: 选C. 形声字的一半符号(形旁)表示意义,另一半符号(声旁)表示声音,故而形声字不是单纯的表音字.3.下面汉字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A. 手抢慢田海B. 拉琶监弦裹C. 饮蜻跚峰地D. 鹉警雾基羞解析: 选D. A.“手”是象形字,像手的形状;“田”是象形字,像田地的形状. B.“监”字形表示俯首在盛水的器皿里照脸,是会意字. C.“饮”是会意字. D.“羞”本义是进献食物,从“羊”,“丑”声,所以是形声字.4.下列各组汉字中完全符合括号内所注的造字方法的一项是( )A. 木(象形) 休(会意) 江(形声) 房(形声)B. 座(象形) 占(指事) 架(会意) 芳(形声)C. 固(形声) 攻(会意) 旗(形声) 本(会意)D. 语(形声) 究(形声) 材(会意) 见(象形)解析: 选A. B项,“座”是形声字,“占”是会意字,“架”是形声字; C项,“攻”是形声字,“本”是指事字; D项,“材”是形声字,“见”是会意字.二、语言运用5.汉语中有不少会意字,今人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感悟进行新的理解,且有的还不止一种理解. 仿照示例,从“舒、劣、臭、赶、愿、众”中任选两个进行重新会意.例: 诗——寺庙里的语言,自然是超越平常人的.挣——依靠自己的双手,勇敢地去拼搏竞争.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舒——放弃自我,这是何等舒畅的境界.劣——平时少出力,到时总比别人差一点.臭——愿意让自己生活得像狗一样,名声自然就不好了.赶——欲要追“赶”,就必须“走”在别人前头,先“干”起来.愿——“愿”望实现与否,“原”本就是一种“心”态.众——多人站在一起,就会形成一大群.6、(2012洲区第一中学月考)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
古代汉语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cedf07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0.png)
古代汉语习题答案思考与练习(一)一、汉字的起源有哪些说法?其中哪些说法是汉字产生的主要途径?答:我国古代有种种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其中影响较大、较广的是?结绳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图画说?和?契刻说?。
其中图画说和契刻说是汉字产生的主要途径。
二、汉字与图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答:汉字起源于图画,但图画并不等于汉字。
汉字有一定的读音和意义,是音、形、义的结合体。
而图画不具备这样的特点。
三、为什么说甲骨文、金文都只是汉字的流而不是源?答:甲、金文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
就单字来说,甲、金文各有四千多个,而且书法纯熟、刻工精细,文字构形的思辨性十分精巧,仅从这种构形手法看,甲、金文已是沿用已久的文字,具有群体认同的社会效果。
所以文字学家一般都认为,尽管甲、金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有历史,但可以断言,它仍然是汉字的流,而不是源。
四、汉字大约起源于什么时期?汉字体系大约形成于什么时代?答:汉字大约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
其证据有仰韶文化,特别是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距今有五、六千年的历史。
五、标点下列古文,并译成现代汉语:1、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注释]象:现象。
法,意同象。
宜:犹言仪,谓形状。
垂:显示。
宪象:法象。
迒(háng):兽迹。
分理:纹理。
夬(guài):六十四卦之一,乾上兑下,卦象有缺口。
取诸夬,谓书契的创造是由夬卦得到启发。
译文:从前,庖牺氏统治天下的时候,向上观察天象的变化,向下观察地理的现象,察看鸟羽兽毛的纹理和地理形貌,近的方面取法人身,远的方面取法事物,于是开始创作了《易》八卦,用《易》中的八卦来表示法象。
到了神农氏,用结绳记事来治理国家,各种事业纷繁复杂,文饰的弄虚作假的事情就产生了。
文字的起源练习题
![文字的起源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45b03c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99.png)
文字的起源练习题人类的文明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而文字的发明和使用则是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文字使得人类能够记录、传递和沟通信息,不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还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文字的起源,并通过练习题进一步了解文字的发展和演变。
一、文字的起源文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和国家的地区之一,而伴随着城市和国家的形成,人们迫切需要记录事物和信息的方式,于是开始刻写符号和印章。
最早的文字系统被称为楔形文字,因为它们是用楔形的工具在湿泥板上刻写而成的。
二、从象形到表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文字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在不同的地区和文化中,文字发展出了不同的形式和风格。
例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以其形象生动的符号而闻名,每个符号都代表了一个具体的事物或概念。
然而,象形文字的局限性在于符号数量过多,无法满足对抽象概念和复杂信息的表达需求。
于是,人们开始尝试发展表意文字,即通过符号来表示意义而不是具体的事物。
汉字就是一种表意文字,每个汉字都代表着一个独立的意义,而不仅仅是一个单词或一个音节。
三、练习题1. 请描述楔形文字的特点和使用场景。
2. 为什么象形文字在传达信息时受到了限制?3. 请列举三种不同的文字系统,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点。
4. 表意文字相比象形文字有什么优势?5. 为什么汉字被称为表意文字?四、文字的演变和传播文字的发明和演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和不断的实践。
同时,文字的传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和学术的发展。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字的演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象形文字向表意文字的演变,以及表意文字的进一步发展和变异。
这些演变和变异使得不同的文字系统出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传播到其他地区。
五、练习题答案1. 楔形文字是用楔形的工具刻写在湿泥板上的,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2020版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周周测7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2020版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周周测7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69a800a32d7375a417807b.png)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听了他的演讲,人们想理出一点头绪,却又似乎抓不住一条纲,依然是杂乱而混沌,真有点云山雾罩....。
②这是一个异常复杂的学术问题,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很多,但还没有出现统一观点,我在这里存而不论....。
③他最近情绪低落,迟到早退已是家常便饭,但近半个月的久假不归....倒是头一次,同事们也联系不上他。
④过去的婚姻要讲个门当户对,这种观点虽属门户之见....,但和今天人们看重颜值相比倒也没有太大问题。
⑤阅读梁衡的散文我们可以发现,他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可谓曲尽其妙....,而他对事理的表达也十分独到。
A.③⑤B.②③C.①⑤ D.②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①云山雾罩:形容云雾弥漫,也形容说话漫无边际,使人困惑不解。
用在此处正确。
②存而不论:保留起来不加讨论。
用在此处正确。
③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
句中说的是没有上班,使用错误。
④门户之见:学术、艺术等领域中由宗派情绪产生的偏见。
使用不当。
⑤曲尽其妙:委婉而细致地将其中的奥妙充分表达出来。
形容表达的技巧十分高明。
用在此处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给蔬菜基地的菜农们吃了“定心丸”,使他们更加坚定了靠土地致富的信心。
B.该委员说,要变成制造强国,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更多“大国工匠”是当务之急的工作。
C.这次校园歌唱比赛办得十分成功,主办老师还特地邀请了三个其他学校的学生来参加,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D.《心画》一书以广阔而宏大的历史视角清晰地呈现了中国文人画理论的演变、生发与成熟的发展历程。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B项,成分赘余,“当务之急”意为当前急切应办的事,与“工作”意思上有重复。
C项,表意不明,此处的“三个”是修饰“学校”还是“学生”,不能确定。
代生《古文字:开启中华文明的管钥》阅读训练及答案
![代生《古文字:开启中华文明的管钥》阅读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343093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b1.png)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古文字:开启中华文明的管钥代生①汉字由起源到成熟体系的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以及后期篆书、隶书等的绵延发展,都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
②古文字的起源发展与中华文明基本同步。
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时代。
在距今8000多年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了刻划在龟甲、骨臀器、陶器和石器上的大量原始文字。
其中,龟甲上的刻符,有形似眼睛的“目”字,还有像门的“户”字,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具有文字属性的符号之一。
带有刻符的背甲与腹甲恰是“天圆地方”的象征,这是古人宇宙观的反映,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体现。
③在安徽蚌埠双墩文化遗址发现的象形、会意符号,与距今5000多年的大汶口遗址的符号一样,属于早期文字。
距今4000多年的山西临汾陶寺遗址出土的扁壶上,“文”“尧”二字清晰可见,表明该遗址与尧都平阳密切相关。
文字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识。
④古文字资料也证实夏王朝存在。
学界梳理出的“王城岗——新密新砦——二里头文化”夏文化发展谱系,得到更多学者认可。
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的许多刻划符号,可以在甲骨文中找到相同或相似的字。
据古文字学者研究,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楚简中“西邑”指的就是夏王朝。
因为在周代文献中,周人称商王朝为“商邑”“大邑商”,夏商周时代都邑代表的就是“国家”。
此外,杞人是夏后裔,甲骨文、金文中的“杞”“杞侯”等记载反映了夏人后裔在商代得到继封,说明夏王朝真实存在。
又如,经王国维等论证,甲骨文资料印证了《史记·殷本纪》商族先公先王世系的可靠性,而诸多先公乃至甲骨文的“成唐”“大乙”——商汤,既是商代开国君王,又曾是夏代部族首领。
这足以说明,甲骨文、金文等资料是印证夏王朝确不可疑的重要证据。
⑤古文字的内涵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
古人造字即赋予字形以丰富文化内涵,正确解读古文字,是了解上古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于中国古文字的产生时代这一问题始终缺乏具体确切的答案。
就是世界各国的文字学专家,对于文字产生的具体时代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和学派。
一种说法,认定文字的起源并不比语言产生晚,认为人类早在旧石器时代或新时器时代初期就产生了文字。
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把人类最早的图画、图示和各种刻记纳入了文字的范畴。
他们把原始人的许多岩画谓之“图画文字”;也有人把纹文时期的纹记视作正式的文字。
这主要是因为对文字的真正定义和内涵缺乏一个正确的认定。
当然我们很容易想象人类没有形成语言的时候,他们要表达某种意念或某种信息,只好用手势比划或在地上画图表示。
但是文字终归是文字,它和那些原始的辅助表意手段有着根本的区别,这个根本的区别是不管世界上哪个民族的文字,没有一个不是他们民族语言的符号,尽管世界文字之林中有的是表意文字,有的是表词文字,有的是标声文字,但都是和他们自己民族的语言一致的,凡是语言能表达的,文宇就能表达。
所以可以说文字尽管在某种功能上超出了语言,但仍然是语言的辅助工具。
这样的文字,自然是产生在语言产生以后。
还有一种观点也是不能使人认同的。
那就是拘泥于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即没有见到完整的实证材料,就认定事物的不存在,就对没有被认识或没有被发现的甚至对理应存在和实际有过但已消失的事物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这种实证主义的方法并非是科学的态度。
比如说,在中国古文字起源的研究中,很多人认定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就是最古老的汉字,可在甲骨文被发现以前,人们长期认为商周时期的金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这些一见实物就动辄定论的习惯,一直妨碍了对文字起源的系统地、理论地探讨,也难以形成一个科学的客观的明晰结论。
当然,甲骨文是比金文更为古老的汉文字,有一些甲骨文的单字比钟鼎文的结构带有更为原始的特征,如“子”、“午”、“丁”等。
但人们都能看到,甲骨文的结构比钟鼎文简练,是简化了的古文字。
甲骨文大多是当时用来刻在甲骨片上的占卜记录,为了便于镌刻,长期形成了一种非常简练的书体。
文字的简化是文字形成以后的运作行为,所以甲骨文的出现,说明文字的产生已经有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究竟中国古文字起源于何时?根据种种依据推断,中国古汉字最早出现在六千年以前的中石器时代,形成于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摘自牟作武《中国古文字的起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原始人类用手势比划表达某种意念或某种信息,这种表意手段可以帮助理解语言。
B.有文字学专家对文字内涵缺乏正确的认定,把各种刻记或纹记看作正式的文字。
C.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字都是自身民族语言的符号,都和本民族语言相辅相成。
D.对没有完整实证材料的事物,哪怕理应存在或实际有过,也应该认定其不存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提出错误观点并分析其错误原因后,提出“文字产生在语言之后”的观点。
B.对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先论证其谬误,再阐释概念,然后指出其消极影响,层层深入。
C.文章末段说甲骨文的结构比钟鼎文简练,是为了证明甲骨文出现时文字的存在已有相当长的时期。
D.文章重点阐述关于古文字产生时代的不同见解,并作出了古汉字最早出现时代的判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即使把那些能表达某种意念或某种信息的可视符号认作是文字,也不能认定文字的产生比语言产生更早。
B.人类最早的图画、图示、纹记等,应当与他们要表达某种意念或某种信息有关,所以与文字的产生关系很密切。
C.文字的简化是文字形成以后的事,而甲骨文存在一些非常简练的书体,所以甲骨文并不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D.作者认为,中国古文字最早出现在六千年以前的中石器时代,这种观点在世界各国文字学家中并未形成公论。
1.(3分)B 2.(3分)B 3.(3分)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