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厌学心理健康辅导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厌学心理健康辅导案例

摘要:

本个案例讲述的是一位有比较严重的厌学情绪和行为的学生李某,分析其情绪和行为的产生的原因,有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有其个体因素的作用,加上人际关系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使他产生了不良认知,进而发展到厌学。在辅导过程中通过家校互动,首先为孩子创设了一个安全、温暖的生活环境;然后,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让李某学会重新认识自己、赏识自己、相信自己找回自信、自尊,逐渐消除厌学心理。

关键词:自卑厌学认知行为疗法改变认知行为矫正

一般资料

来访者:李某,男性,14岁,汉族,某中学二年级学生。出生于本市乡村的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幼小发育无异常,性格较内向。适龄上学,学习成绩一般,但他是大人心中的非常懂事的好孩子,人际关系一般,朋友不多,但都很要好。来访者身体健康,没有重大躯体疾病史,没有家族精神病史,没有强迫症等神经症的病史。此次来访以前从未进行过咨询或治疗。咨询前为其做了SAS评分总粗分65分;SDS评分总粗分70分。

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近一个学期来心情烦躁、注意力不能集中,经常和老师、同学发生矛盾,有较严重的厌学心理。

来访者陈述:这大半年来我一直很烦,学习成绩也下降了很多。我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不想学习,不愿意呆在学校,自己本身素质差学习成绩也不好,再怎么努力也考不上大学,就算考上大学,现在还有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妈妈为了我太辛苦了,我觉得还是回家帮她干活比较好。

观察和他人的反应

来访者身着黑色T恤和黑色长裤,高高的个子,身体很清瘦。他走进咨询室时一直在班主任老师的身后,低着头不愿意抬头。在咨询过程中,发现他对答题,思路比较清晰,但回答不太积极,不愿意和人多交流。

来访者的班主任反映他原来是一个很活泼的孩子。上小学五年级时父亲因病去世,姐姐去年也出嫁了,家里剩下他和母亲互相依靠,农活也落在母亲一个人的身上。他开始变的孤僻,喜欢一个人呆着,不喜欢去人多的地方。学习成绩也退步很多。老是心事重重的样子,但又不肯说。最近心情烦躁,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还经常和老师、同学发生摩擦。这几天又多次找到班主任要退学,所以班主任才带他来咨询的。

评估与诊断

来访者的叙述表明引起她的一些不良症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家庭因素

对于失去父亲的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都是欠缺的,在教育方面更是非常缺乏。无形要承受比同龄人更多的压力。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卑与孤僻

李某从小性格比较内向,失去父亲以后更是得不到像同龄人所受到的父母的关爱和来自物质方面的满足。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产生自卑的心理,并逐渐变得不合群、孤独。自卑心理的加重,使其缺乏自信心。

2、厌学

厌学是特殊家庭子女最普遍特征。李某由于情绪低落,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对学习失去信心,加之家庭突变,生活失衡,平静生活遭破坏,学习过程易产生疲劳感。尤其是其母亲因为家庭负担过重对李某的学习情况很少过问,李某的成绩直线下滑,加之没有家庭的更多关爱,使情况雪上加霜。

二、自身素质因素

常言道:“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十个指头不可能一样长”,由于李某自身基础较差,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往往是一知半解,又由于性格内向不愿意问老师和同学,使自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从而对学习产生了厌恶,这些是较大的原因。

三、社会因素

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不健康的影视音像制品,都对其造成了极坏的影响。经常接触一些宣扬暴力、攻击性的影片等。此外社会上的一些荒谬言论,如“读书无用论”等的影响,使一些本来就自制力较差,成绩较差的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产生了偏差,怀疑自己是否需要学习,学习某些知识是否有必要。这种消极的不良的自我认识,是他们放下自己手中的书本,离开了属于他们的校园,李某就是这种社会因素的一个案例。

四、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在学校中,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现在的初中生的年纪较小,他们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师的好恶。如果还总是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那么学生肯定会对该学科产生厌恶之感,反之,如果能够把学生的兴趣和教学结合起来,那么效果会迥然不同。对李某而言,教师缺乏对他必要的关心和照顾,加上他本身的基础较差,教师却没有给予帮助和鼓励,使其失去学习兴趣。

五、同伴因素

同伴指同龄或相近年龄组成的群体。同伴在初中生个性社会化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初中生与同

伴交往的频率已高于与父母交往的频率。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谈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发泄对成人的不满,心理上相互慰藉,发现并实现自我价值,同伴之间容易相互认同。同伴文化已成为初中生判断是非曲直和行事的参照标准,少年同伴群体中积极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倾向与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目的大体一致,置身其中的个体的心理就较为正常、合理;而少年同伴群体中不良的价值观和行为倾向则对置身其中的一些少年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在少年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英雄观、出风头、唱反调等倾向,就影响了一些少年,使其形成了逆反心理。一旦成人采取干涉、压制的行为,就会加剧其反抗情绪和反抗行为。而在李某为数不多的伙伴里就有两个是这种不良倾向的学生,所以李某在生活和学习的双层压力下情绪变的烦躁,出现与老师、同学的各种摩擦。

心理辅导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分析,经与家长和本人协商,共同确定如下辅导目标:

1.近期目标:

(1)帮助李某重新认识周围环境,感受到来自母亲和其他亲人的关爱与期待。

(2)重新树立学习信心,力争学习有所进步。

(3)提高自控能力,逐步学会如何宣泄情绪。

(4)克服自卑心理,处理好与老师、同学的关系。

2.远期目标:完善个性,实现心理问题的彻底解决,实现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自我满意。

心理辅导方案的制定

1.主要辅导方法与适用原理:

方法:认知行为疗法

原理:认知行为疗法确立了求助者和咨询师之间的合作关系,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和行为方面的改变。认知疗法认为心理问题是缘自于一般过程,如错误的思维、在信息不足或信息错误的基础上进行的不正确推理,导致不适应行为和情绪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认识过程和观念。只要纠正错误的观念和认知,就可以改变不适应的行为和情绪。

心理健康辅导过程

通过谈话、调查、分析,我明白了李某的厌学心理是因为家庭环境、学业成绩、加上自身个性方面的问题而引发的。明确他的问题实质后,我确定以下的辅导方案:

首先疏导其母亲:与李某的母亲谈心,劝其母亲为了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使李感情的需要得到满足。生活中多一些欢笑,偶尔也赞扬一下孩子身上的优点,例如:知道心疼妈妈、勤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