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的患者为什么易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呢
骨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1、加强康复锻炼:患者应尽早进行康复锻炼,如踝泵运动、股四头肌收缩 等,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2、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患者应尽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每小时应 活动一下下肢,以促进血液回流。
3、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良好的睡眠习惯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和焦虑, 从而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4、机械预防:可穿戴加压装置,如弹力袜、间歇性气压装置等,以加速下 肢静脉回流,减少血液淤滞。
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1.897,95%CI:1.219~3.098)、合并 基础疾病(OR=2.036,95%CI:1.326~3.124)和手术时间≥3小时(OR=1.745, 95%CI:1.146~2.664)是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骨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8.0%,略高 于国内相关报道。这可能与样本量、研究时间和地区差异有关。在性别分布方面, 本研究发现男女患者的DVT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一致。这 表明性别不是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合并基础疾病、 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以及活动量等因素与DVT形成密切相关。
2、适当活动: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进行适当的活动,如踝泵运动、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3、避免长时间站立:长时间站立会增加下肢静脉的负担,因此应尽量避免。 4、饮食调整:保持低脂、低盐、高纤维的饮食习惯,以改善血液黏稠度。
4、饮食调整:保持低脂、低盐、 高纤维的饮食习惯,以改善血液 黏稠度。
1、加强换药: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换药,以防止感染。同时,密切 观察患肢伤口情况,如出现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
2、抬高患肢:将患肢适当抬高,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摘要: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发病率较高。
骨科术后DVT往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高危因素,因此积极采取针对性方案进行护理干预,是预防骨科术后DVT、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本文就骨科术后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和围手术期预防护理方案做一综述,希望有所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骨科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进展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主要是指患者深静脉内部血液非正常凝结,具体表现为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本病发病部位大多集中于下肢,常见于各科手术患者。
骨科术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因而DVT也是骨科术后需要充分重视的一种并发症。
骨科术后DVT早期发病隐匿,难以及时诊明,部分病例或形成肺栓塞,出现明显症状时已经延误治疗时机[1]。
所以,术后针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实施有效的预防干预策略,是确保骨科手术患者顺利康复、预后改善的关键环节[2]。
本文结合骨科临床实践经验,总结了骨科术后DVT的危险因素,探讨了骨科术后DVT的预防策略,并就骨科术后DVT护理进展做了如下综述,旨在为骨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提供必要参考,以降低DVT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和患者满意度。
1骨科术后DVT危险因素分析对于骨科手术患者而言,术后发生DVT的相关因素较多,但主要包括如下三种:(1)静脉血流缓慢;(2)静脉壁损伤;(3)血液高凝状态。
这三点危险因素也被称之为Virchow三联征[3]。
符合上述三点中的任意一点都可能会诱发DVT,存在危险因素越多,则出现DVT的风险就越高。
诱发骨科术后DVT的危险因素如下:1.1高龄在DVT形成的各类危险因素中,高龄通常被视为独立危险因素。
临床研究表明,高龄人群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尤其是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已经被临床纳入下肢DVT的危险人群中[4]。
分析原因认为,高龄人群机体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相对较差,导致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静脉瘀滞几率升高,因此引起下肢DVT。
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措施
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措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体腔内不正常的凝结,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
血栓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甚至致残。
未被诊断和治疗的DVT引起的肺栓塞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死率极高。
由于手术相关的DVT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易被忽视。
因此,了解DVT的相关知识可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对DVT的警觉,对于围手术期的患者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减少DVT和肺栓塞的发生,降低患者住院日,医疗费用和病死率。
一围手术期患者DVT的发生机制要预防DVT,就必须认识其危险因素。
血流滞缓,血管内膜损伤,高凝状态是引起静脉血栓的3个重要因素。
导致高凝状态的遗传性因素抗凝因子Ⅲ(AT Ⅲ)缺乏、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蛋白C活性抵抗、V因子和R5.6Q条带突变、高半胱氨酸血症、凝血素基因突变(2021A)、纤维蛋白溶酶原不足和血纤维蛋白溶酶原异常。
导致获得性高凝状态的因素吸烟、肥胖、妊娠、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抗磷脂综合征、恶性肿瘤、抗恶性肿瘤药物、骨髓移植综合征、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和炎性肠病。
评价术中术后DVT的易感倾向,应了解病人年龄、手术方式、既往DVT史和继发诱因。
继发诱因包括长时间制动、瘫痪、恶性肿瘤、肥胖、静脉曲张和使用雌激素等。
根据上述因素,可将DVT的危险因素分为高、中、低三级。
二DVT基本预防原则是早期运动和使用抗凝药物。
1.手术前:术前准备常嘱病人禁食、禁水、洗肠并行胃肠减压。
如补水不足常致病人处于“脱水”、血容量不足状态,致使血液浓缩,继而导致血液高凝状态。
2. 手术中:(1) 病人卧床、下肢制动(捆扎,压迫静脉)均会使下肢静脉血流缓慢、郁滞,组织缺血并导致细胞代谢障碍,使局部凝血酶聚集和纤维蛋白溶解,致局部静脉血栓形成。
卧床、下肢肌肉的泵血功能减退,加之捆扎,甚至压迫后,静脉回流障碍,最终发生下肢DVT。
(2) 麻醉导致周围血管扩张,肌肉麻痹、张力减退,泵血功能减退,静脉回流减少、郁滞。
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和护理措施
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和护理措施摘要】静脉血栓栓塞是骨科大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临床上轻者无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对于骨科大手术后DVT 的预防十分重要。
对这些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临床表现结合PBL (problen based leaning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我科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提出相应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评价。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骨科大手术;预防【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24-02骨科大手术特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等。
静脉血栓栓塞是骨科大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和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临床上轻者无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近年来,随着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逐渐增高,国内外骨科专家已对DVT 高度重视,我科于2007年——2009年共计骨科大手术136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38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12例,髋部骨折固定术86例,其中出现深部血栓形成严重的1例,临床表现为,患肢剧痛,严重肿胀、紫绀、肢冷,足背与胫后动脉消失,全身反映高热。
2例出现小腿疼痛和压痛以及小腿轻度肿胀,Homans征阳性,Neuhof征阳性。
三例均经过溶栓和肢体功能锻炼后恢复,无任何后遗症。
对我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临床表现,总结了预防和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血流缓慢、静脉内膜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是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
手术中脊髓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血流减慢;麻醉时静脉壁平滑肌松弛,使内皮细胞受牵拉而胶质暴露;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以及术中出血、输血等。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
长期卧床
长期卧床可能导致静脉内 皮损伤,增加血栓形成的 风险。
血液高凝状态
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因素可能导致血液高凝 状态,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疾病和药物
某些疾病和药物可能导致血液高 凝状态,如恶性肿瘤、炎症性疾 病和激素类药物。
02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 理措施
机械性预防护理
弹力袜
通过施加外部压力,促进下肢静脉血 液回流,减轻下肢肿胀和疼痛。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 护理措施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 因
•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 理措施
• 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 • 术后护理与观察 • 总结与展望
01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 因
血流缓慢
01
02
03
长时间卧床休息
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 休息,导致下肢肌肉松弛 ,血流速度减慢。
制动
骨科手术后,为了减轻疼 痛和防止骨折移位,患者 需要制动,这也会减慢下 肢血流速度。
手术操作
手术过程中,麻醉和药物 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循环系 统,导致血流缓慢。
静脉内皮损伤
手术创伤
手术过程中,手术器械和 操作可能会损伤静脉内皮 ,导致血栓形成。
静脉注射
术后为了治疗和镇痛,患 者可能需要接受静脉注射 ,这可能会对静脉内皮造 成损伤。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能够减轻患者在医疗费用方面的负担,降低 治疗成本。
分析现有护理措施的不足与局限
缺乏个性化护理方案
01
现有的护理措施往往缺乏个性化,无法满足不同患者的特殊需
求,影响护理效果。
护理人员培训不足
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论文
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体会[关键词]下肢静脉; 血栓; 护理; 预防[中图分类号] r54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165-01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yombosis,dvt)形成是一种静脉内血凝块阻塞性疾病,是手术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手术后长期卧床,肢体不能自主活动或肢体活动减少,导致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或淤滞而形成。
dvt常发生于手术后的2—5天。
有研究显示,患者术后绝对平卧6h,存在着dvt的隐患,但是要经积极有效预防可以降低发病率。
使用抗凝药物和促进下肢静脉血流是主要的预防方法,而有效促进下肢静脉血流是可以通过护理工作进行干预的。
1 临床资料2008年7月—2009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手术病人术后患者986例。
其中,胃癌根治术2例,胆囊及胆道手术,456例,肠道手术128例,其它400例,发生下肢静脉栓塞3例。
2 dvt形成的危险因素1856年,virchows提出,静脉壁损伤、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发生dvt的3个主要因素。
近年来,崔继芳等人又进一步提出,危险因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最常见的原发性危险因子包括v因子突变、蛋白c、蛋白s缺乏和抗凝血缺乏等;继发性危险因子包括骨折、创伤、手术等。
3 dvt预防护理3.1 病因预防3.1.1 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静脉内膜损伤因素有化学性、机械性及感染性,当血管内膜损伤后容易发生静脉血栓。
护士在临床操作中应注意保护血管,提高静脉穿刺技能,减少和避免下肢静脉的穿刺,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反复输注对血管有刺激的药物,如必须反复穿刺抽血,可选择一处血管采用留置套管针,穿刺后用肝素钠盐水封管。
同一静脉持续输液时间不超过48h,如局部出现炎症反应立即重建静脉通道。
使用造影剂的患者,为避免高浓度碘液滞留激惹静脉炎,甚至皮肤坏死,造影成功后注意先松止血带在注入20ml肝素盐水,抬高患肢按摩1—2min后方可拔出静脉穿刺针;造影结束后将患肢抬高,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患肢温度、色泽、动脉搏动情况,鼓励患者多饮水加速造影剂排泄。
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机制及预防
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机制及预防近几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提高,腹腔镜以其创伤小、恢复快、越来越受到妇科大夫的钟爱,但其并发症也越来越引起临床大夫重视。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wein thrombosis,DVT)是其较为严重并发症,以致引起的肺栓塞也屡有报道,因此探讨其血栓形成机制及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院妇科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探讨其形成机制及预防。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2006年至今我院妇科共行腹腔镜手术1200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发生率5‰,年龄最大70岁,最小52岁,平均57岁,其中4例有高血压病史,2例有糖尿病史。
麻醉均为全麻,气腹压力为12-14mmgH,手术时间为30-180min,平均80min。
1.2临床表现 6例均于术后3天出现下肢疼痛,肿胀、站立式疼痛加重,活动受限,查体体温无明显升高,患肢腓肠肌压痛明显;其中左下肢4例,右下肢2例;无肺栓塞病例。
1.3诊断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查确诊,1例腘静脉血栓,余5例均局限于腓肠肌静脉。
彩超显示静脉腔内无彩色血流信号,静脉加压后血管腔无塌陷。
1.4治疗均采取保守治疗,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100u,1天1次,治疗15天痊愈出院,随诊未见复发。
2 讨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后DVT形成的原因:Virchow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为静脉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壁损伤,以前两者为主要原因。
2.1血流缓慢2.1.1解剖因素:妇科手术为盆底手术,其生理结构决定血栓高发因素。
盆腔静脉密集、静脉壁薄,缺少四肢静脉所具有的筋膜外鞘,同时由于膀胱、生殖器官、直肠静脉丛彼此相通,故易使盆腔淤血、血流缓慢;手术时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术后卧床,血流滞缓。
此外解剖上左髂静脉受压于左髂动脉,易引起左下肢血栓。
2.1.2手术因素:腹腔镜手术中由于采用膀胱截石体位,双下肢静脉受压,同时气腹所导致的压迫作用,使下肢静脉回流受阻,血流减慢,全麻使得全身肌肉松弛,下肢肌肉的收缩功能丧失,同时周围静脉扩张,血流速度减慢使得静脉回流速度减慢,下肢静脉回流明显减少。
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
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目的:对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10月在我院进行下肢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分组,血栓组患者60例,在下肢手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下肢血栓;正常组60例,在下肢手术后没有发生深静脉血栓,对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血栓组患者平均年龄、基础疾病的发病种类、骨科相关疾病、合并脑外伤比例均显著高于正常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均给予针对性预防措施护理干预。
结论:对于下肢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主要为年龄因素、基础病较多、骨科相关疾病因素、合并脑外伤等,给予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管的形成。
标签:下肢手术;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护理干预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上较为严重的一种合并症,常见于下肢手术后,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较容易导致肺栓塞,严重可导致猝死[1]。
本文选取在我院进行下肢手术的120例患者,对其血栓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治疗,结果显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10月在我院进行下肢手术治疗患者120例。
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外科下肢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患者,依据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分组,血栓组患者60例,正常组60例,两组患者均排除重症精神障碍等。
1.2 病理纳入标准纳入标准:1)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
2)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及诊断方法。
3)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措施。
1.3 统计方法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 11.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2.1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因素血栓组患者平均年龄、基础疾病的发病种类、骨科相关疾病、合并脑外伤比例均显著高于正常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等无显著差异性(P>0.05),详见表1。
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观察
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观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关节严重疾病的一种常见手术方式。
虽然手术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但在手术后,患者也会面临一些并发症的风险,其中深静脉血栓就是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之一。
对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观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观察,希望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1.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深静脉血栓(DVT)是指在静脉内形成的血凝块,主要发生在下肢深部静脉。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
手术本身会引起血管内膜损伤,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破坏和血小板活化,从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手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长时间的卧床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手术后患者的活动受限,血液循环变得缓慢,也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与手术本身,术后卧床和活动受限等因素有关。
2.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为了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医务人员需要在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进行全面、有效的预防措施。
在术前,医务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史等。
对于高危人群,可以通过给予抗凝药物或植入过滤器等方式进行预防。
在术中,医务人员应该遵循规范的手术操作流程,减少手术时间和创伤面积,避免术中出血和血液淤积。
在术后,医务人员应该及时进行功能锻炼,促进患者早期康复,预防血栓的形成。
还可以通过使用弹力袜、持续被动活动装置等器械,促进患者的下肢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3.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观察除了预防,对于已经进行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医务人员也需要进行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观察。
医务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下肢的肿胀和疼痛。
如果患者出现下肢肿胀、疼痛以及皮肤的发红、发热等症状,可能是深静脉血栓的早期征兆,需要及时进行深静脉超声检查,以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
手术后形成静脉血栓怎么回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手术后形成静脉血栓怎么回事
导语:现在很多疾病已经步入了我们的生活范围之内,而且随着科技的发达治疗的方法也普遍提高。
现在手术已经成为了治疗疾病常用的方法,但是手术同
现在很多疾病已经步入了我们的生活范围之内,而且随着科技的发达治疗的方法也普遍提高。
现在手术已经成为了治疗疾病常用的方法,但是手术同时也存在着风险,无论是手术前还是手术后。
有的人反应自己手术后形成静脉血栓,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手术后形成静脉血栓是怎么回事。
静脉血栓形成,又称血栓性深静脉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患病后易造成肢体病残,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血液黏度高,血流缓慢及血管壁的损伤是造成本病的三大主要原因,多发生于各种手术后:
1.在饮食上应选择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及低脂肪食物,忌食油腻,肥甘,辛辣之品,严格戒烟.
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肥胖者应减轻体重.
3.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或抗凝药物,降低血液黏度.
4.术后病人卧床期间对下肢由远端向近端进行按摩,术后尽早下床活动.
5.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应绝对卧床,患肢予以垫高,以防止血栓脱落发生肺动脉栓塞.
6.急性期已过或后遗症期的病人下床活动时应穿弹力医疗袜,以压迫浅静脉,防止浅静脉扩张,并能促进浅静脉回流,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下蹲,盘腿及两腿叠压.休息时仍应垫高患肢
7.中药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的有效方剂对本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ppt课件
返 回
2.高危组病人
可以选择:
机械性预防
药物预防
返 回
3. 中危组病人
• 在术后活动的基础上可以视自身情况增加 机械性预防,如果不适合机械性预防,可 在没有抗凝禁忌症前提下选择药物抗凝。
返 回
4 .低危组的病人
• 术后有效的活动即可降低发病率。
返 回
• 2004年美国心脏协会推荐的预防下肢深静 脉血栓及肺动脉栓塞的方法
返 回
12.肠炎
• 临床上常有报道肠炎病人合并肺栓塞。肠 炎引起DVT的原因不清楚,只是发现这些 病人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凝血因Ⅴ、Ⅶ含 量及纤维蛋白原浓度明显升高。肠炎引发 的DVT部位常不典型,如颅内静脉窦血栓 等。
返 回
13.系统性红斑狼疮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常合并动静脉血 栓形成、反复流产、血小板减少症及神经系统 疾病等。这可能与活动期休内狼疮性抗凝血酶 抗体及抗心肌磷脂抗体较高有关。其他一些自 身免疫病者也有类似情况。研究发现,系统性 红斑狼疮病人中抗凝血酶抗体含量高的发生静 脉源性肺栓塞的机会是对照组的6倍,而抗心 肌磷脂抗体较高的是对照组的2倍。
回
6. 创伤
• 创伤死亡的尸体解剖发现62~65%的死者 有DV'T发生。由于创伤可能导致下肢骨折 、脊髓损伤、静脉血管损伤及需要手术治 疗等,使创伤病人容易发生DVT。另外, 机体创伤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也促使血 栓形成。
返 回
7.产后
• 产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而国内奸娠期 DVT病人较为少见。产后DVT的发生与血液呈 高凝状态密切相关。产后子宫内胎盘剥离能在 短期内迅速止血,不致发产后大出血,除子宫 本身收缩外,与血液高凝状态直接相关。妊娠 时胎盘产生大量雌激素,足月时达最高峰,体 内雌三醇的量可增加到非孕时的1000倍,雌 激素促进肝脏产生各种凝血因子,同时妊娠末 期体内纤维蛋白原大量增加,加重高凝状态, 有可能导致DVT发生。
骨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
骨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及脂肪栓塞的谈话记录一.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由于骨折本身或手术后可造成下肢小静脉损伤,骨折后需长期卧床致静脉血流停滞及血液高凝状态,使患者容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血栓脱落后如果到肺引起肺栓塞,严重者可引起突发死亡。
二.骨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防范措施。
2.1 入院后以病情谈话形式予以告知,说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可能性。
说清:(1)尽可能下床活动。
(2)骨科卧床患者陪护人员每小时按摩下肢肌肉(由远端到近端)1—2次,每小时主动或被动活动10—30次。
2.2入院时和入院3天内检测D二聚体,血常规,血凝四项,以后根据病情定期监测,术前及术后常规行下肢深静脉超声。
2.3 加快下肢静脉回流的物理方法:(1)尽可能下床活动。
(2)骨科卧床患者陪护人员每小时按摩下肢肌肉(由远端到近端)1—2次,每小时主动或被动活动10—30次。
2.4 医护每天至少二次查看患者下肢肿胀情况,并督导患者和陪护人员落实活动措施。
2.5 药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5000U日二次皮下注射7—10天。
具体时间视病情而定。
二. 脂肪栓塞:指骨折后脂肪滴进入血循环,引起脂肪栓塞,进一步可能引起肺栓塞,脑栓塞,严重者可至突发死亡。
骨折后一周内为高发期。
预防措施:入院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减少搬动,扩充血容量。
注:医院尽管已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但由于当前科技水平的限制,仍难免出现上述并发症,入院期间也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突发猝死或其它意外。
患者或家属已知晓上述医生告知。
请签字(手印):与患者关系: 主管医生签字:上级医生签字;年月日。
神经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神经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摘要:患者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中凝固形成血栓,即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其成因复杂,在神经外科患者中较为常见,该疾病的典型症状为患者患肢肿胀,且症状具有突发性,患者会直接感受到患肢疼痛、压痛、发热,在血栓出现后还会伴有浅静脉曲张,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股青肿和股白肿。
关键词:神经外科;肢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在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主要是人体神经系统出现问题,此类患者大多数需要长期卧床修养,患者很难进行自主运动,这也是神经外科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较为常见的原因,为更好的保证患者在神经外科接受治疗后能尽快恢复,避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对患者的恢复造成影响,必须做好对神经外科患者的针对性护理,从下肢静脉血栓的病因、预防、具体护理方法等方面出发,进一步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1]。
1.常见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对患者的正常生理活动影响极大,要做好对患者的护理,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就需要从病因出发,对患者当前可能导致下肢静脉形成的病因进行控制,以下是常见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
1.1患者年龄较大根据医院长期以来对神经外科患者的治疗护理相关资料发现,在这部分患者中年龄较大的患者占有极高的比例。
结合年龄的增长对患者身体的影响进行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老年患者血凝度高极易出现血液高凝状态,以及老年患者身体素质下降,常见病的几率增加。
1.2神经外科患者治疗完成后长期卧床在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一般病情较为严重,且大多数患者的治疗都涉及到人体神经系统,在治疗完成后需要避免对人体神经系统造成二次伤害。
再加上部分患者存在意识障碍、身体运动能力受到限制等情况,只能长期保持卧床状态[2]。
1.3手术过程中的意外状况神经外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基本都需要进行手术,这也时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原因。
神经外科手术极为复杂,对医生的操作要求极高,在手术过程中出现风险的几率与普通手术相比也有明显差距。
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关因素探讨
【 关键词 】 妇科手 术后并发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有关 因素
下 肢深 静脉 血栓形 成 ( V ) D T 是一 种 常见 的周 围 血管性 疾 病 , 外 科 手 术 后 的 常 见 并 发 症 。 近 年 是
静 脉管腔 不 能 被 压 瘪 、 压 后 静 脉 管 腔 不 消 失 , 加 慢
2例 、 子宫 癌 肉瘤 根治 术 1例 、 良性肿 瘤 手 术 6例 、
血流 信号 出现 或 侧 枝 循 环 形 成 。经 治疗 后 所 有 患 者 复查血 D一二 聚体基 本恢 复正 常 , 随访 , 1 经 无 例
发生 严重 并发症 。
阴式 子宫 切除 术 4例 。发病 年龄 2 ~7 , 质量 5 4岁 体
性期 管壁 弥 漫性 增 厚 , 内有 偏 强 回声 物 , 于静 脉 由
来, 随着 手 术 增 多 ,V D T的 发病 率 在 妇 科 各 类 手 术
后呈逐 步升 高 的趋 势 。本 文 通 过 对 D T发 病 的有 V
阻塞 , 色多 普 勒 检 查 显 示 反 流 信 号 , 时结 合 临 彩 同 床 症状 、 体征 可 以明确诊 断 。
20 0 0年 1 至 2 0 月 0 8年 l 本 院 2月
1 资料 与方法 1 1 一 般 资料 .
4 时查血 D一二 聚体 异 常 , 下 肢超 声 检查 出现 8小 双 不 同程 度 的 静 脉 血栓 超 声 声像 图 。所 有 患 者 经抬 高患肢 、 局部 外敷 , 分 子肝 素抗 凝 、 激 酶溶 栓 等 低 尿 治疗 3天 临 床症 状 体 征 消失 的有 1 , 5例 5~7天症
13 方 法 . 本组 3 患者 术 后 1 内 出现不 同 9例 4天
骨科大手术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21
分类
远端DTV
腓静脉血栓
近端DTV
腘静脉、股静脉、股深静脉和髂静脉
近期并发症为PET肺栓塞
22
诊断
发病急,患肢涨痛或剧痛,股三角区或小 腿有明显压痛 肿胀、疼痛和浅静脉曲张:“三联” 下肢及踝部水肿 患肢皮肤呈暗红色,局部温度升高 患肢广泛静脉怒张 Homans征阳性
42
主动屈伸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术后主动屈伸锻炼辅以肌肉被动按摩 滑板锻炼、滑轮锻炼 辅以膝关节支具早期离床行走 术后镇痛
43
早期功能锻炼
44Leabharlann DVT发生了怎么办? DVT分型,PTK、PTT、FIB、DD二聚体、蛋白C 怀疑有肺栓塞者或B超提示血栓末端有漂浮、股 青肿、股白肿→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手术 系统溶栓、导管直接溶栓、超声消溶
17
骨科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危险分级
分级 低危 中危 高危 年龄 ﹤40岁 ﹥40岁 ﹥40岁 手术分级 危险因素 小手术 无 大手术 无 大手术 伴有一项原发或继发性 因素(如血小板异常或 糖尿病) 大手术 伴有多项原发或继发性 因素(如血高凝状态,应 用止血带,恶性肿瘤等)
极高危
﹥40岁
髋、膝关节置换病人几乎均属于高危、极高危分级(状态)
23
24
检
查
静脉造影----金标准 缺点:侵袭性手段 造影剂致血栓性 静脉内皮细胞的毒性 彩色多普勒超声 优点:简洁、廉价的非侵袭性 准确率高:97%~99% 特异性高:95%~100% 敏感性高:89%~100% 放射核素静脉显像 阻抗体积描记法
25
多普勒超声
26
关节置换术后左下肢股深静脉血栓
6
深静脉血栓的危害
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现状
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现状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不正常地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部位为下肢。
DVT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血流缓慢、静脉壁破损及血液高凝状态,骨科患者术后DVT发生率较高,是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肢体活动受限,使血液处于相对滞缓状态,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如果一旦发生,可导致下肢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而致残,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
通过针对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在患者所处病程的不同阶段:术前、术中、术后及出院后,从心理、饮食、体位、肢体功能锻炼、辅助器械及药物的使用等等多个方面,给予必要的积极地护理干预,完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降低DVT的发生,从而达到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早日康复的目的。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1]。
DVT在骨科术后患者的发病率约为40~70%[2],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其多见于下肢,并可发生在下肢深静脉的任何部位。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lolism,PE)是DVT所引发的严重并发症,也是临床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对骨科手术患者施以有效的预防与护理措施,降低DVT发生的风险,是近年来研究和探讨的热点。
1相关因素1.1主要原因早在19世纪Virchow率先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静脉壁损伤、静脉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近年来,大量临床与实验观察显示:上述三种因素中,任何一个单一因素往往都不足以致病,必须是各种因素的组合,尤其是血流缓慢和高凝状态,才可能引起血栓形成[3]。
1.1.1静脉血流滞缓血液流速缓慢或产生涡流时,血小板会沉积粘附在血管内膜上,当激活的凝血酶和其他凝血因子在局部达到了凝血所必需的浓度时,便导致血栓的形成。
骨科手术患者导致血流缓的因素包括[4]:①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②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使血流缓慢;③手术时间长,止血带应用,术中头高脚低体位,影响下肢血液回流速度;④术后下肢特定体位,早期肢体制动,同时伤口疼痛使下肢活动受限,患者长期卧床使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肌泵作用减弱,导致血流缓慢,静脉瘀滞。
妇科肿瘤术后预防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新进展
妇科肿瘤术后预防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新进展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是周围血管疾病的一种,也是外科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由于女性盆腔解剖特点、手术相关因素、患者自身因素,以及术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妇科肿瘤术后的患者也是其高发人群中的一类。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不仅身心痛苦,也会延长住院时间占用不必要的医疗资源,甚至会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栓子脱落随着血液进入肺而导致肺血栓栓塞症(PTE)。
肺血栓栓塞症起病急骤并且致死率高。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易被漏诊和误诊,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处理。
在这个医疗水平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于疾病的预后也越来越重视。
因此妇科肿瘤术后预防和及时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而言尤为的重要。
通过药物预防、机械预防、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要做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诊治,改善病人生存质量。
本文是对目前妇科肿瘤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妇科肿瘤;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ABSTRACT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LEDVT) is a kind of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and one of the serious complications of surgery.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emale pelvic anatomy, surgery-related factors, patients' own factors, as well as long-term postoperative bed and limb braking,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gynecological tumors are also one of their high incidence groups.If the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forms, the patient will not only suffer physical and mental pain, but also prolong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to occupy unnecessary medical resources, and evenlead to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 because of the embolusshedding of the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the bloodinto the lung.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has an acute onset and a high fatality rate.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is not typical, easy to be missed and misdiagnosed, oftennot timely treatment.In this era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level, people have discussed the prognosis of diseases in moredetail.Therefore,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patients to prevent and timely diagnosis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after surgery.The incidenc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the lower limbs is reduced by pharmacological prophylaxis, mechanical prevention, preoperative care, intraoperative care, and postoperative care.Doearly prevention, early detection, early diagnosis, early treat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This article is a review ofthe prevention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after gynecological tumors.Key words: gynecological tumor;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thelower limbs; prevention目录摘要ABSTRACT前言1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定义及发病机制1.1定义1.2发病机制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2.1女性盆腔解剖特点2.2手术相关因素2.3麻醉因素2.4恶性肿瘤2.5患者自身因素2.5.1年龄2.5.2肥胖3下肢DVT的诊断4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4.1风险评估4.2一般预防4.3护理预防4.4药物预防4.5机械预防5总结参考文献近年来,妇科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逐年增高,国外有文献报道,在妇科肿瘤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在11%~29%之间,我国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在0.2%~15.6% 之间,本文通过描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定义,形成的因素以及预防护理等方面,期望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全科临床护理】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王波【摘 要】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 ombosis,DVT)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方法 对92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的回顾性探讨,并对发生下肢DVT患者进行抗凝、溶栓等治疗及有针对性的护理。
结果 只有2例发生下肢DVT,经综合治疗护理,2例患者短期内完全康复。
结论 剖腹产术后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可减少下肢DVT的发病,有针对性的治疗护理可促进DVT患者的康复,宜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中图分类号】 R473.71 R719.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24152(2009)0921012202Preven ti on and Nursi n g of Pa ti en ts w ith L ower L i m b D eep Venous Thro m bosis after C2Secti on Techn i que WAN G B o.Fam ily P lanning Publicity&Education Technical A dvising Center of Huaibei C ity,Huaibei235000,A nhui,China【Abstract】O bjecti ve To exp l ore the p reventi on and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l ower li m b deep venous thr ombosis(DVT)after c2secti on technique.M ethods 920parturient women that received c2secti on technique were tended p reventively and analyzed ret2r os pectively,target2oriented treat m ent and nursing was perfor med t o deal with l ower li m p DVT.Results Lower li m p DVT oc2 curred in2cases,and the t w o recovered comp letely after comp lex therapy and nursing.Conclusi on The p reventive nursing measure can reduce incidence of l ower li m b DVT in women that received c2secti on technique.Target2oriented nursing may p r o2mote the DVT patient’s recovery and should be popularized.【Key words】 C2secti on technique;Lower li m b deep venous thr ombosis;Preventi on;Nursing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 Thr 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而早期发现DVT仍然是一个难点[1]。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下肢静脉病变,由于患者发病早期的症状表现并不明显,所以通常并不会引起患者的关注。
然而伴随着下肢静脉曲张的不断发展会产生下肢疼痛、沉重感、瘙痒以及患肢疲劳等情况,有些情况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下肢水肿、溃疡、湿疹以及色素沉着等情况。
超过30%的患者可出现继发性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随着症状的不断加重将对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目前对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比较常用的治疗手段有曲张团块连续缝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硬化剂注射治疗、静脉腔内激光闭合、腔镜交通支手术以及静脉腔内射频消融闭合术等。
由于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是一种血管相关性外科手术,所以手术后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概率要高于其他各类非血管相关性手术,患者手术后出现DVT将对其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特别是血栓脱落后还将引起栓塞,这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1.下肢静脉曲张术后DVT形成的原因血栓形成的本质其实是人体在受到血管壁损伤之后一种正常的保护性反应,如果某些刺激因素超过了人体正常的自然保护能力时就会出现血栓的异常生长,特别是当超过人体生理范围时就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伤害。
一般来说,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DVT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个:1.血液高凝状态患者接受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时,病变血管受到神经以及体液等调控的作用影响,产生收缩反应、激活凝血系统以及激活血小板等复杂的生理活动,最终产生血栓,从而堵塞小血管和手术切口,实现止血的目标。
在正常的状况下人体血小管破损所造成的出血情况能够在数分钟左右自行停止,然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通常可持续1小时以上,也就是说患者身体当中的凝血机制需要处于1小时以上的持续激活状态,在此过程中需要持续产生血栓从而达到止血的目标,因此极大地增加了术后DVT的发生风险。
患者在手术后身体受到了一定的创伤,随之会产生无菌性的炎症反应,外源性的凝血机制也将推动血栓形成,随着患者手术创面的增大、手术时间的延长,身体中的细胞因子活性水平也将升高,患者术后的DVT发生风险也随之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
1、手术中,由于长时间的仰卧和麻醉,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了正常的收缩功能,肌肉松弛,静脉舒张,易形成静脉血栓。
3、手术的患者因为疼痛和固定制动,常需卧床休息,从而影响了患者的运动,造成静脉血液流速缓慢,从而为静脉血栓形成创造了条件
2、手术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严重的失血造成血液浓缩,血细胞相对增多,这些因素增加了血液的凝固作用,可诱发静脉血栓的形成。
5、手术后患者常继续禁食、禁水,或者食欲下降,从而进一步导致血容量不足,致使患者术后血液呈高凝状态,为静脉血栓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4、手术造成的组织创伤、肿胀和炎症浸润等,也会阻碍静脉回流,加之静脉血管壁损伤又有利于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增加。
因此,为预防手术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该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密切的血液监测,并在术中及术后适当应用抗凝治疗,这样可以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