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doc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ccbb915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c.png)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
一、数学
1、数学运算:四则运算、组合数学、分式、坐标数学和不等式等的
基本概念和典型题型;
2、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其他数列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典型
题型;
3、几何:直角坐标系、直线和圆、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和其他四
边形、多边形、椭圆以及正多边形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典型题型;
4、概率:概率计算、条件概率和独立概率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典型
题型;
二、物理
1、质量、运动和力:力的概念、平衡力的概念、运动的概念;
2、物理运算:力学和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典型题型;
3、热力学:热量、温度、热和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典型题型;
4、光学:光的概念、反射及其应用、折射及其应用、棱镜及其应用、球形镜及其应用、干涉和倍率仪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典型题型;
三、化学
1、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特
性和典型题型;
2、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元素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典型题型;
3、物质的结构:物质的结构、分子结构、分子结构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典型题型;
4、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无机物和有机物,以及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典。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数学复习提纲)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数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dc174b9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4.png)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数学复习提纲)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数学复习提纲)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数学内容,我们特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复习提纲,涵盖高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
以下是本次复习的主要内容:一、代数部分1.1 实数- 实数的分类及性质- 实数的运算规则1.2 函数- 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常见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1.3 方程与不等式- 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不等式的性质与解法1.4 幂函数与二次函数- 幂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二次函数的定义与性质1.5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1.6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正弦、余弦、正切等)二、几何部分2.1 平面几何- 点、线、面的基本性质- 直线方程与曲线方程- 几何图形的面积与体积计算2.2 立体几何- 空间几何体的性质与结构-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立体几何中的面积与体积计算2.3 解析几何- 坐标系与坐标变换- 直线、圆的方程及其应用- 解析几何中的图形分析与计算三、概率与统计3.1 随机事件- 随机事件的定义与性质- 事件的运算(并、交、补等)3.2 概率分布-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3.3 统计量与推断- 描述性统计量(如均值、方差、标准差等)- 概率推断(如假设检验、置信区间等)四、数学应用4.1 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数学模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2 数学竞赛- 数学竞赛题型及解题策略- 数学竞赛中的常用技巧与方法五、数学思想与方法5.1 函数与方程思想- 利用函数与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函数与方程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5.2 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利用数形结合解决实际问题5.3 分类与整合思想- 分类与整合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利用分类与整合解决实际问题5.4 归纳与猜想-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利用归纳与猜想解决实际问题附录- 常见数学符号与公式- 解题策略与技巧- 模拟试题与解答希望这份复习提纲能帮助同学们系统地复习高中数学知识,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做好充分准备。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会考总复习资料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会考总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b4457a2a300a6c30c229fef.png)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mol )。
(2)1 mol 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0.012 kg 一种碳原子(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6.02×1023(3)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 mol -1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
(4)物质的量(n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及微粒数(N )之间的关系:n = N N A 。
2.摩尔质量(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M ),单位为g •mol -1。
(2)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3)物质的量(n )、物质的质量(m )和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n = m M 。
3.气体摩尔体积(1)定义: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V m ),单位为L •mol -1。
(2)标准状况下,V m ≈22.4 L •mol -1。
(3)物质的量(n )、气体的体积(V )和气体摩尔体积(V m )之间的关系:n = V V m。
学习笔记4.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c B),单位为mol•L-1 。
(2)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n)、溶液的体积(V)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B)之间的关系:n = c B•V 。
(3)容量瓶:常用于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
二、胶体1.定义: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2.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3.丁达尔现象: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现象。
4.丁达尔现象可用于检验溶液和胶体。
5.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聚沉。
6.引起胶体聚沉的条件:加入可溶性盐、加热、搅拌等。
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压缩版)
![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压缩版)](https://img.taocdn.com/s3/m/721a08a102d276a200292e4c.png)
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压缩版)第一部分:《必修一:政治史》1.分封制(理解):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先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做诸侯。
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通过分封,西周加强了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2.宗法制(理解):西周实行的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该制度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综合运用):(1)构成:①皇帝制度: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其特点是: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②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③地方行政制度:推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2)影响: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4.梭伦改革的主要影响(理解):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5.克里斯提尼改革的主要影响(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6.伯利克里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理解):(1)内容: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政;建立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2)影响: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7.《十二铜表法》的地位(识记):是第一部罗马成文法8.《民法大全》的地位(识记):历代罗马法被系统化和法典化,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9.罗马法的影响(简单应用):(1)对罗马:稳固了罗马国家的统治基础;并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和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10.《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单应用):(1)内容: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2)影响: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11.英国的责任制内阁(综合运用):(1)形成:在议会选举中,多数党派获得组阁权,多数党领袖成为首相,由首相组建政府机构(即内阁)。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35c7b58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10.png)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 夏朝的建立与衰落- 商朝的兴衰与迁都- 周朝的宗法制度与分封制2. 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铁器的使用与牛耕的推广- 诸子百家与思想繁荣3. 秦汉- 秦朝的统一与灭亡- 汉朝的建立与衰落-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与民族关系4.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与魏蜀吴的兴衰-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与民族融合- 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发展5. 隋唐-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唐朝的鼎盛与衰落-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与文化繁荣6.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 五代十国的分裂与动荡- 辽宋夏金的并立与战争- 宋朝的海外贸易与科技发展7. 元明清- 元朝的统一与灭亡- 明朝的建立与衰落- 清朝的兴起与近代化的尝试二、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与晚清- 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南京条约》的签订- 太平天国运动与晚清的内外困境-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2. 辛亥革命与民国- 辛亥革命与清朝的灭亡- 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与北洋政府的统治- 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3.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中国的抵抗- 解放战争的进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4.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世界史1. 古希腊罗马- 希腊的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罗马的共和国与帝国2. 中世纪欧洲- 基督教的传播与欧洲的封建制度- 大学的兴起与文艺复兴3. 近代欧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英国的工业革命与殖民扩张4.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5. 冷战与当代世界- 冷战的兴起与结束- 欧洲的联合与亚洲的崛起- 全球化与当代世界的挑战与机遇以上是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640d7e5c0b4e767f5acfce8e.png)
⑴过滤 过滤就是分离固体与液体混合物得操作方法。例如:用过滤得方法除去粗盐中少量 得泥沙。 过滤操作应注意: 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倾入液体要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向漏斗倾倒液体时,烧杯得尖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得底端应与过滤器 中得三层滤纸轻轻接触,漏斗颈得末端应与接收器得内壁相接触。 ⑵蒸发与结晶 蒸发与结晶可以用来分离与提纯可溶性固体得混合物。例如:蒸发食盐溶液得到 NaCl 晶体。 蒸发操作应注意: ①加入蒸发皿得液体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得 2/3。 ②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③接近蒸干前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把溶剂蒸发完。 ④冷却蒸发皿时应把它放在石棉网上,而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⑶蒸馏 利用液态混合物中各组分得沸点不同,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得杂质(或将 互溶得液体混合物分离)。例如:通过蒸馏得方法除去自来水中含有得 Cl-等杂质制取蒸 馏水。 主要仪器:圆底烧瓶、冷凝器、接收器、锥形瓶、酒精灯、铁架台(带铁架与铁圈) 及石棉网。 蒸馏操作时应注意: ①使用前要检查装置得气密性。 ②烧瓶中盛放得液体不能超过其容器得 2/3,也不能少于 1/3。 ③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⑷分液与萃取 分液就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不同得液体分离得方法。萃取就是利用溶质在互不 相溶得溶剂里得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得溶液中提取 出来得方法。例如:利用碘在 CCl4 中得溶解度比在水中得溶解度大,用 CCl4 将碘水中 得碘萃取后分液,得到碘得四氯化碳溶液。 萃取得操作: 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得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 ②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 ③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得铁圈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 分液操作: ①将分液漏斗颈上得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得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得小孔, 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漏斗里得液体能够流出。 ②将分液漏斗下面得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待下层液体流完后关闭活塞 (3)从漏斗上端口倒出上层液体。
最新整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详细版资料
![最新整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详细版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4a30fe8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fc.png)
最新整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详细版资料整理人:[Your Name]一、词汇与语法1.1 词汇- 基本词汇:掌握高中英语基础词汇,包括常用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
- 词义辨析:熟练掌握常见词汇的多义和近义词辨析。
- 词形转换:熟练掌握单词的各种词形转换,如复数形式、比较级与最高级等。
1.2 语法- 时态与语态:准确使用常见的英语时态和语态,如一般现在时、过去进行时、被动语态等。
- 句子结构:掌握常用句型的构成和使用,如简单句、复合句、条件句等。
- 修饰成分:理解和使用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等修饰成分。
- 语法错误:纠正常见的语法错误,如主谓一致、时态错误、单复数不一致等。
二、阅读理解2.1 理解信息- 主旨理解: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和目的。
- 细节理解:准确捕捉文章中的细节信息,如数字、时间、地点等。
- 推理判断:根据文章中的线索和上下文推断答案。
- 词义猜测:通过上下文推测生词或不熟悉的词语的意思。
2.2 阅读技巧- 阅读目的:明确阅读材料的目的,如获取信息、做笔记或写摘要等。
- 阅读速度:提高阅读速度,快速浏览和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
- 阅读标记:使用标记符号或关键词标记重要信息和关键点。
- 阅读策略:灵活运用略读、扫读和精读等不同的阅读策略。
三、写作表达3.1 作文基础- 文章结构: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
- 句子表达:运用简洁、准确和具有表达力的句子写作。
- 段落组织:合理安排段落的顺序和组织,使文章结构紧凑。
- 逻辑连贯:使用合适的过渡词和连词,使文章逻辑连贯。
3.2 写作技巧- 句型多样性:尝试使用不同句型和句式结构,提高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 词汇丰富性:运用丰富的词汇和成熟的短语表达思想和观点。
- 表达观点: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给出理由和支持。
- 翻译能力:具备将中文表达转换为准确英文表达的能力。
以上为高中英语学业水平测试复提纲详细版资料,希望能对你的复有所帮助。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ea0b85556bec0975f565e20f.png)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思想政治)经济生活(必修1)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一、基础知识梳理1.货币的本质⑴一般等价物就是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商品⑵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⑶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 •货币的职能(1)货币的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2)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3.纸币(1)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2)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4.信用工具(1)结算方式:①用现金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
②双方通过银行转账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
(2)信用卡:优点: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3)支票:种类:主要有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5.外汇和汇率(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例如美元、欧元等。
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①含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②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 •供求影响价格弓I起商品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关系、政策等。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7.价值决定价格⑴价值和价格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⑵商品价格量是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非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8.价值规律⑴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复习提纲)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b13ed352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e.png)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复习提纲)
一、化学基础知识回顾
-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特点
-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 化学键的种类和特点
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 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方程式
-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 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三、化学式与化学计算
- 化学式的表示和命名规则
- 化学计算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摩尔质量和摩尔计算
- 溶液浓度的计算
四、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
- 常见元素的特性和应用
- 酸、碱和盐的性质及应用
-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特点和反应
-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五、化学实验与实验技能
- 常见实验室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技巧
- 常见化学实验的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 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六、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影响
- 节约能源和资源的重要性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措施
- 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以上是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复习的提纲,希望能够帮助你复习化学知识。
记住要理解概念,掌握基本原理,并多做相关练习和实验,加深对化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祝你成功!。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复习题及答案【全套】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复习题及答案【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49374819f12d2af90242e6e4.pn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关注探究过程 关注实践应用
关注探究过程
关注学科内综合 关注实践应用
关注探究过程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复习题【必修 1—必修 5】
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 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 率折线图、茎叶图 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 合理选取样本、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 的数字特征,并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用样 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 的基本思想的实际应用 散点图的作法 利用散点图直观认识变量之间的相关 关系 最小二乘法 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 立线性回归方程 概率的意义及频率和概率的区别 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及应用 古典概型及其概率的计算公式、用列举 法计算概率 几何概型的意义 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 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诱导公式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象画法及性 质的运用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y A sin x 的实际意义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平面向量和向量相等的含义及向量的 几何表示 向量加、减法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向量数乘的运算 向量数乘运算的几何意义及两向量共 线的含义 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及其几何意义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2-
必 修 四
x
B
x 是 8的约数 ,则 A 与 B 的关系是
C. A B D.
R
A = x 5,B = x 3x 7 8 2 x则 (C B. x x 2 C. x x 5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英语复习提纲)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英语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cda237b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4e.png)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英语复习提纲)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英语复习提纲)本文档旨在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英语复习提供一份详细、专业的提纲。
以下提纲将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英语知识,提高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
一、语音知识1.1 音标- 掌握48个音素的发音- 了解音标的基本规则1.2 语音现象- 掌握单词的重音- 了解句子中的弱读、连读和停顿二、词汇知识2.1 词汇理解- 掌握常见词汇的词义、词性及用法- 了解词根、前缀和后缀2.2 词汇运用- 能够正确运用词汇表达意义- 熟悉固定搭配、习惯用法三、语法知识3.1 句子结构- 掌握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的结构- 了解句子成分分析3.2 时态- 掌握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 了解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3.3 语态- 掌握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了解虚拟语气3.4 非谓语动词- 掌握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分词的用法3.5 情态动词- 掌握情态动词的用法及辨析3.6 名词词组- 掌握名词词组的构成及用法3.7 代词词组- 掌握代词词组的构成及用法3.8 形容词词组- 掌握形容词词组的构成及用法3.9 副词词组- 掌握副词词组的构成及用法四、阅读理解4.1 事实细节题- 能够从文章中找出支持细节信息的具体语句4.2 推理判断题- 能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的推理判断4.3 主旨大意题- 能够概括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五、写作5.1 句子表达- 能够运用所学语法知识正确表达意义5.2 段落结构- 能够合理组织段落结构,做到主题明确、层次清晰5.3 文章布局- 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合理安排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六、翻译6.1 词义转换- 能够根据语境准确转换词义6.2 句子翻译- 能够准确翻译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6.3 段落翻译- 能够准确翻译段落,保持原文意义完整通过以上复习提纲,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考试成绩。
高中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必修一必修二
![高中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必修一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a9c5545271fe910ef02df87b.png)
实用文档必修一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一、技术的价值 a、技术对人类的价值:1解放人和发展它具有保护人、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人的作用(例:原始人随身拾磨制好的石器,现代人对疟疾、天花、肺结核等疾病不再[保护人]恐慌)[解放人](例:体力解放:自行车、内燃动力、电力,手机——信息传递)[发展人](例:爱迪生、袁隆平)a 2、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是推动社会发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
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
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
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具体为:⑴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
第三产劳动力结构也发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数量减少,⑵随着技术的发展,如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使农业从业人口减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度增加。
少。
而且丰富了人们⑶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社会生活,使人们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文化各领而且渗透到军事、政治、⑷技术进步不仅带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变化,域。
c3、技术对自然的价值:)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
(例:都(1 江堰))人类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2 视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例:物料的再3(循环工艺)术的性质二、技b.技术的发展与发明和革新关系: 1 技术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
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
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
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例:瓦特蒸汽机与第一次技术革命。
显示器的革新和电视机的创新,阴极射线折的历程。
(CRT)管)2.技术的两面性:a任何事物客观上都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数学复习提纲)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数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fc98c65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6.png)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数学复习提纲)一、知识点概述- 数的性质和运算- 代数基本概念与基本公式- 几何初步知识与直线、曲线的基本性质- 数据处理与统计- 概率初步二、具体内容1. 数的性质和运算-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的定义和性质- 整式的定义、加减乘除运算和基本性质- 分式的定义、加减乘除运算和基本性质- 方程、不等式的解集和解集的判断方法2. 代数基本概念与基本公式- 代数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幂的定义、运算和基本性质- 根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二次根式和分式根式的化简- 代数等式与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的性质-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集及解集的判断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及解的性质3. 几何初步知识与直线、曲线的基本性质- 角的概念和性质- 同位角、对顶角及其性质-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 三角形的定义及分类- 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和性质- 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4. 数据处理与统计- 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统计图表的读取和分析-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随机事件和概率的概念- 事件间的关系和计算方法5. 概率初步- 随机事件的概念和计算- 独立事件和互斥事件的概念和计算- 与事件的并、交、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三、复方法建议- 阅读教材,将知识点和公式复总结- 多做相关题和练题,加强巩固- 制定研究计划,合理安排复时间- 找到研究方法,如归纳总结、拓展思维、思维导图等- 与同学互助研究,相互答疑解惑以上是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数学复习的提纲,希望能帮助你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准备。
祝你考试顺利!。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doc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8e14d664c1c708a1294a4420.png)
(必修 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1.识别下列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2.举出实例常见腐蚀性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见腐蚀性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见可燃性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见可燃性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见可燃性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见有毒有害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污染空气的气体不能直接排放到______中去 ,必须进行尾气处理.例如处理一氧化碳时可将其__________ 而处理掉 ;二氧化硫可将其通入________溶液中进行处理 ;氯气可将其通入____________溶液中处理掉 .3.使用化学药品时,不能用 ____直接拿取药品 ,不得 ____药品的味道,掌握正确的闻气味的方法等.4.物质的加热:实验室给物质加热常用________; 酒精的用量不能超过酒精容积的______,若不小心酒精洒在桌上燃烧起来了,应该用__________ 盖灭 .用试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_____.可直接加热的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需垫石棉网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常见不能加热的玻璃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基本原理 :分离 :是把混全物的各种成分分开,分别得到纯净的物质.提纯 :是把物质中所含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净的物质.2.基本原则 :不引入新的杂质 (若引入 ,必须进一步除去 ), 提纯后的物质成分不变 ,实验过程和操方法简单易行 .3.常用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1)过滤 :用于分离 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过滤常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过滤时注意:一贴、二低、三接触。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通用技术总复习资料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通用技术总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0b36a19192e45361066f5d5.png)
一、会考要求1.1基本要求(1)知识与技能《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如下:①理解技术的性质,了解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一些最新的技术成果以及技术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能正确认识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及社会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具有正确使用生活中一些常用技术的基本技能。
②了解技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技术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技能,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对技术设计的过程、方案和成果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
③能从技术设计的角度理解结构、系统、流程、控制的一般概念,了解简单的结构设计、系统设计、流程设计、控制设计的基本知识,以及这些知识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内在联系和广泛应用。
④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绘制和识读一些简单的技术图样,会使用几种常用的规范的技术语言进行交流。
⑤熟悉一些常见材料的属性及加工方法,能根据设计要求选择材料和工具,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产品或模型。
⑥具有初步的技术试验的操作技能,能进行基本的技术测试和技术指标测量,会写简单的技术测试和技术试验报告。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的知识内容主要由技术设计的基本知识、技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组成,知识范围包括“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两个模块。
通用技术会考注重考查学科基本能力。
通用技术学科基本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技术设计能力:指制定设计方案,并用技术图样等技术语言来表达的能力。
②技术制作能力:指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进行作品制作的能力。
③技术试验能力:指对产品进行技术试验,并写出试验报告的能力。
④技术评价能力:指对技术问题的发现、明确,设计方案的选择以及设计的评价的能力。
⑤技术应用能力:指运用所学的技术知识、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用技术会考包含考查过程与方法。
通用技术过程与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经历将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确认为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初步学会从技术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多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思想政治)经济生活(必修1)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一、基础知识梳理1.货币的本质⑴一般等价物就是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商品。
⑵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⑶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职能(1)货币的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2)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3.纸币(1)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2)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货币流通次数4.信用工具(1)结算方式:①用现金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
②双方通过银行转账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
(2)信用卡:优点: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3)支票:种类:主要有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5.外汇和汇率(1)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例如美元、欧元等。
(2)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3)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①含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②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供求影响价格引起商品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关系、政策等。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7.价值决定价格⑴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是不同的。
[考虑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考虑替代品和互补品]⑵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10.影响消费的因素⑴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⑵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居民的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11.常见的消费心理⑴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⑵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⑶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⑷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1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⑴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⑵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⑶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一、基础知识梳理1.生产与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调节生产。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大力发展生产力⑴为什么?(必要性)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重要性):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a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技术基础。
b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c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⑵怎么办?(怎样发展生产力?)(措施)①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③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公有制的地位和内容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内容: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⑶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⑷在我国现阶段,除公有制经济外,还存在大量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⑸为什么要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①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⑹(怎么办?)怎样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修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4.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一个公司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5.劳动和就业(1)就业的重要意义。
①就业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②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③同时,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①根本途径: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②党和政府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③劳动者个人要a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就业观,树立职业平等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b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6.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⑴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是什么?):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盒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⑵维护劳动者权利的意义(为什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障。
⑶维护劳动者权利的措施(怎么办?):①基础: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
②依据: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③途径: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7.储蓄存款(1)储蓄类型和特点:①目前,我国的储蓄主要有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两大类。
②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但收益低。
③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但收益高于活期储蓄,风险较低。
(2)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和利息率水平。
其计算公式是: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8.我国的商业银行(1)含义: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2)主要业务: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结算业务(中间业务)。
9.股票、债券和商业保险(1)股票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2)债券①债券的含义: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
②债券的种类:目前在我国,债券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③债券的特点:a国债的发行者是中央政府,金融债券的发行者是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债券的发行者是企业。
b从风险性来看,国债风险最小,金融债券次之,企业债券最大。
c从收益性来看,国债收益最小,金融债券次之,企业债券最大。
⑶商业保险①商业保险的分类:商业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②商业保险的原则:投保人和保险人应当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原则,订立保险合同。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一、基础知识梳理1.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⑶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生产要素分配。
⑷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意义:健全这一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⑸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什么?):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①根本原因是由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②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它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2.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1)(是什么?)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
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区别。
(2)(为什么?)(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3)(怎么办?)社会公平的实现: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同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措施。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种要举措。
3.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与公平的辨证关系(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怎么办?):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4.财政及其作用(1)财政的含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它通过国家预算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