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和压强比例、比较问题
物理压力、压强的概念及大小的比较
压强考点练兵考点一、压力、压强的概念及大小的比较考点解读: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画压力示意图时要明确压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压力作用在被压物体的表面,压力的方向与被压物体的表面垂直。
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时,压力的与其自身重力的大小相等,因此只要知道物体的质量(或重力),就可知道压力的大小。
比较压强的大小关键是熟练掌握压强公式FPs。
在物体的压力相等时,压强的大小与受力面积成反比;在受力面积相等时,压强的大小与压力成正比。
若物体的压力和受力面积均成倍的增大或减小,则压强大小不变。
真题演练:1. (2013•眉山)设长方体砖块的三条棱长之比为1:2:4,如果将两块相同的砖A、B按图示方式置于水平地面上,砖块A对砖块B的压强为P A,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为P B,则P A:P B=_________;砖块A对砖块B的压力为F A,砖块B对地面的压力为F B,则F A:F B=_________。
2. (2013•河池)A、B两个实心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它们的密度大小关系为ρA>ρB,若这两个正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分别为F A和F B,则F A、F B的大小关系是()A.F A<F B B.F A=F B C.F A>F B D.无法确定3. (2013•绥化)有一质地均匀的长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P1,若把长方体沿图示的虚线方向竖直切成a、b 两部分,使b的体积是a的二倍,取走a后,剩余部分b对地面的压强为P2,则()A.P2=P1B.P2<P1C.P2>P1D.P2=23P1考点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考点解读:本考点主要以实验探究题的形式考查转化法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实验结论的总结、实验方案的评估等。
通过观察海绵或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的就是转化法。
在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时,要控制受力面积相同;在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采用的就是控制变量法。
液体压强专题(比较压力和压强大小)(典型)
试管倾斜,但水未溢出 p A p B有同种液体,两管液面等高 A 、B p A p B甲、乙两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 质量相等的液体,两试管液面相平 p 甲p 乙 p a p b a p水对杯底:p A p B F A F B 杯对地面:p 'A p 'B F ' A F ' B ①容器中未装满水水对杯底:p A p B F A F B 杯对地面:p 'A p 'B F ' A F ' B水对杯底:p A p B F A F B 杯对地面:p 'A p 'B F ' A F ' B ③容器中未装满水,当剪断绳子后水对杯底:p A p BFA FB 杯对地面:p 'A p 'B F ' A F ' B ④一木块漂浮在盛水杯中,现 ①密闭容器装满液体后倒置水对杯底:p 甲 p 乙 F 甲 F 乙 杯对地面:p '甲 p '乙 F ' 甲 F ' 乙 A B ②密闭容器未装满液体后倒置 水对瓶底:p A p B F A F B 瓶对地面:p 'A p 'B F ' A F ' B 液体压强专题(1)两相同的烧杯中装水后如图所示(2)试管倾斜问题:(3)容器中的木块问题(4)密闭容器倒置问题(5)同深度同液体不同形状容器的问题:重力相同的甲、乙、丙三容器的底面积相等,形状不同,装有深度相同的水后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如图所示①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力F 甲 F 乙 F 丙 ②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强p 甲 p 乙 p 丙③容器中所装液体的重力G 甲 G 乙 G 丙④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 '甲 F '乙 F '丙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 '甲 p '乙 p '丙(6)不同液体、不同形状容器的问题:质量和底面积都相同的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分别装有深度相同的酒精、水和盐水,如图所示①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力F 甲 F 乙 F 丙②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强p 甲 p 乙 p 丙③容器中所装液体的重力G 甲 G 乙 G 丙④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 '甲 F '乙 F '丙 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 '甲 p '乙 p '丙2.(1)如图2,两底面积不同的两柱形容器内装有等质量的水,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 A p B(2)如A 、B 两容器中分别装等质量的水和酒精,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A (水) p B (酒)(3)若等质量、两种不同液体放在完全相同的柱形容器中,A 、B 是两液体内距容器底部高度相同的两点,如图3所示①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甲 p 乙 ②液体的密度p A p B ③A 、B 两点压强的关系 p A p B3(变形题).如图4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平底试管,甲中装有水,乙中装有煤油,两试管底部受到的压强相等,比较同一高度上A 、B 两点压强的关系p A p B4.如图5,在水槽中放入一端扎有橡皮膜的平底试管,并在试管中逐渐注入与水不相容的油,当注入油的深度如图所示时,橡皮膜恰好水平,则距水槽底部相同高度的C 、D 两点的压强p C p D练习5.(2010上海)如图3所示,三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A 、B 、C 三种液体,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分别从三个容器内抽出相同深度的液体后,剩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A 、pB 、pC 的大小关系是 ( )A p A >pB >pC 。
大气压力和压强的计算
大气压力和压强的计算一、大气压力的概念大气压力是指大气对地面或物体表面的垂直压力。
它是由于地球表面附近的大气层对地面或物体表面的重力作用产生的。
大气压力的单位通常为帕斯卡(Pa),1标准大气压等于1.01325×10^5 Pa。
二、大气压力的计算大气压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P = g h ]•( P ) 表示大气压力(单位:Pa)•( ) 表示大气密度(单位:kg/m^3)•( g ) 表示重力加速度(单位:m/s^2,地球表面取值约为9.8 m/s^2)•( h ) 表示大气柱的高度(单位:m)三、压强的概念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它是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
压强的单位为帕斯卡(Pa),1 Pa等于1 N/m^2。
四、压强的计算压强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P = ]•( P ) 表示压强(单位:Pa)•( F ) 表示受到的压力(单位:N)•( A ) 表示受力面积(单位:m^2)五、大气压力与压强的联系与区别大气压力是由于大气层对地面或物体表面的重力作用产生的,而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大气压力是一个固定值,而压强会随着受力面积和受到的压力的大小而改变。
六、应用实例1.水族箱中的鱼儿能存活,是因为水族箱中水的压力与外界大气压力相平衡,使得鱼儿能呼吸。
2.吸管喝饮料时,通过减小吸管内的压力,使外界大气压力将饮料压入吸管。
3.气压计是利用大气压力变化的原理来测量气压的仪器。
4.轮胎内的气压要保持适宜,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车辆的行驶性能产生影响。
5.喷雾瓶喷雾时,通过减小瓶内压力,使外界大气压力将液体喷出。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对大气压力和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这些知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个标准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银柱?方法:根据公式 ( P = g h ),其中 ( P ) 为大气压力,( ) 为水银密度,( g ) 为重力加速度,( h ) 为水银柱高度。
压力和压强比例、比较问题教学文稿
压力和压强比例、比较问题压力和压强比例、比较问题:1.两物体所受压力之比是2:3,受力面积之比为2:5,两物体所受压强之比2•甲、乙两个正立方体都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
如果它们的密度之为3 : 2,那么,它们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 。
3. 一块砖平放和竖放在地面上时,其受力面积之比为4:1,则平放和竖放时,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_________ ,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_ 。
4. 甲、乙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质量之比为1:25,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甲、乙的密度之比为 ______________ 。
5. 长方体铁块对地面的压强为P,对地面的压力为F。
若铁块的长、宽、高都增加1倍,则它对地面的压强是6. 正方体甲和乙的边长之比为1:2,将它们如图所示叠放在甲对乙的压强为p1,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2;如果已知P1: P2=8:5,那么,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甲:乙= ________ 。
7. 有A B两个正立方体,它们受到的重力之比G: 2 : 3,把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A和P B,且P A:P B= 1 : 3。
把A叠放在B上后,B对地面的压强变为P B。
则P A:P B = ____________ 。
8. 如图所示一块砖将它分别平放、侧放、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R、P2、P3,贝UA. P1 = P2 = P3 B .平放P1 最大C.侧放P2最大 D .竖放P3最大9. 一个均匀的木块,如图放在水平桌面上,若沿虚线切去一半,将其放在它的上边,此时地面受到的压强是原来的:A. 1倍B. 2 倍C. 1/2 倍D. 1/4 倍.10.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 等。
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 一"I 高度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乙对地面的压强,则15.如上题图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甲的低面积是乙低面积的1/4,甲的密度是乙密度的 8倍。
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经典压轴题及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1.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已知它们的边长l 甲>l 乙,现将两物体均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厚度∆h ,则( ) A .若切去相等体积,P’甲可能小于P’乙 B .若切去相等体积,P’甲一定小于P’乙 C .若切去相等质量,∆h 甲一定小于∆h 乙 D .若切去相等质量,∆h 甲可能小于∆h 乙【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B .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厚度∆h ,且边长l 甲>l 乙,利用极限思想,乙被切没了,甲还有剩余,所以剩下的甲的压强大于乙的压强,所以AB 错误; CD .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gL gL ρρ=甲甲乙乙根据上式可得L L ρρ=甲甲乙乙因为切去相等的质量,所以22L h L h ρρ∆=∆甲甲甲乙乙乙结合上式可得L h L h ∆=∆甲甲乙乙又因为l 甲>l 乙,所以∆h 甲一定小于∆h 乙,所以C 正确,D 错误。
故选C 。
2.如图所示,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质量均匀的长方体,它们的密度之比:2:3ρρ=甲乙,底面积之比:3:4S S =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8:5p p =甲乙,下列有关甲、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的重力之比是1∶2B .甲、乙的体积之比是16∶5C .甲、乙的高度之比是5∶12D .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后,甲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详解】A .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质量均匀的长方体,它们的重力之比为836545G F p S p S G F p S p S ===⨯=⨯=甲甲甲甲甲甲乙乙乙乙乙乙故A 错误;B .甲、乙的体积之比是639525G m gV G m G V G gρρρρρρ===⨯=⨯=甲甲甲甲甲甲乙乙乙乙乙甲乙乙故B 错误;C .甲、乙的高度之比是9412535V h S V S V h V S S ==⨯=⨯=甲甲甲甲乙乙乙乙甲乙故C 错误;D .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后,甲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之差为122221212()()gV gV F F G G m g m g p p gh gh g h h g h h S S S S S S S S ρρρρρρ-=-=-=-=-=-=---甲乙111甲乙甲甲乙乙12121212由于:2:3ρρ=甲乙所以23ρρ=甲乙 由于125h h =甲乙 所以125h h =甲乙 故12212291()()0353153p p g h h g h h g h gh gh gh gh gh ρρρρρρρρ-=---=⨯--+=+>甲甲乙乙乙乙乙乙乙乙乙乙乙所以12p p >故D 正确。
教科版初二物理压强
压强1压力:如图1-1所示,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注意:(1)垂直向下和竖直向下的区别(2)重力和压力大小的关系2.压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受力面积}3.压强: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1)定义:(2)公式:P=F/S (3)单位:N/m2 Pa(4)知道改变压强大小的方法,并能举例说明。
(5)记住常见物体产生的压强,如一普通的中学生站在地面上时对地面产生的压强大约为10000Pa;一张纸平放在桌面上时对桌面产生的压强大约为1Pa。
4.改变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②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③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小压力②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③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题型一:受力分析图例题1.如图1-3所示,一物体重10N,放在斜面上时,对斜面产生的压力为8N。
试用力的图示法画出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题型二:压力,压强比例问题例题2.在水平桌面上放着两个体积相等的圆柱体,他们的高度之比是1:2 ,密度之比是2:3,则他们所受重力之比是____;对桌面的的压强之比是_____.例题3.分别用铜、铁、铝三种金属制成质量相等的A、B、C三个实心正方体,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为P A、P B、P C的大小关系为()A. V 最大B.P B最大C.P C最大D.P A=P B=P C例题4.如图1-7甲、乙、丙三个实心立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已知ρ甲<ρ乙<ρ丙。
若在甲、乙、丙三个立方体上分别放一个质量相等的铜块,则三个立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关系为 ( )A、p甲<p乙<p丙B、 p甲=p乙=p丙C、 p甲>p乙>p丙。
D、无法判断。
例题5.甲、乙、丙三个质量相同的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p甲>p乙>p丙。
中考物理压轴题专题复习——压力与压强问题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1.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 甲>F 乙.若将甲、乙分别从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则截去部分的质量△m 甲、△m 乙的关系是A .△m 甲一定小于△m 乙B .△m 甲可能小于△m 乙C .△m 甲一定大于△m 乙D .△m 甲可能大于△m 乙【答案】C 【解析】 【详解】因为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对地面压力F 甲>F 乙,由图可知S 甲>S 乙,由压强公式:Fp S=可知,p p 甲乙>,对于自有放置在水平面的上柱体,还可以用p gh ρ=计算物体的压强,由图可知,h 甲<h 乙,所以得到:ρ甲>ρ乙.若将甲、乙分别从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则甲截去部分对地的压强大于乙的,因为受力面积没有发生变化,则截去部分对地的压力大于乙对地的压力,水平面上放置的物体压力等于重力,所以△G 甲>△G 乙,即Δm 甲>Δm 乙. 故选C.2.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 和B 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向齐平,且甲的质量等于乙的质量。
若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齐平,则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A p 、B p 和压力A F 、B F 的关系是( )A .AB p p <,A B F F = B .A B p p <,A B F F >C .A B p p >,A B F F =D .A B p p >,A B F F <【答案】A 【解析】 【分析】甲乙质量相等,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A 的底面积大,根据Fp S=分析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A p 、B p 的关系;若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后,两液面仍保持齐平,则和原来的情况相同。
【详解】甲乙两种液体质量相等,此时两液面齐平。
因为是圆柱形容器,对容器底的压力为F G mg ==,所以甲乙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即A B F F =; 由于A 的底面积大,由Fp S=可得,A 对容器底的压强小,即A B p p <; 若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后,因为两液面仍保持齐平,所以和未抽出时的情况相同,即A B p p <,A B F F =;故选A 。
初中物理知识总结:压力与压强
初中物理知识总结:压力与压强初中物理知识总结:压力与压强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压力与压强1、重力和压力的区别:可以从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大小、方向、作用点等方面来比较。
2、注意正确地判断受力面积:压强公式中的S是受力面积,而不是物体的表而积,关键看所讨论的压力是靠哪一个面承受,而不一定是受压物体的表而积,代入数据计算时要注意各量单位的对应。
【典型例题】例析:下列事例中能够增大压强的措施是A.铁轨铺在枕木上B.书包背带做得宽一些C.载重汽车多用几个轮子D.木桩的下端削成尖形解析:在铁路的钢轨下铺设枕木、把书包带做得宽一些、载重汽车多用几个轮子,都是为了增大受力而积,减小压强。
木桩的下端削成尖形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从上述分析可知,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为D。
答案:D中考物理问答题答题四大要素问答题反映不太会回答,有话不会说,说了又说不清楚,说不准确,是容易丢分的题目。
对问答题的应对办法是:一个完整的问答题应该包括四部分内容:1.物理现象2.物理过程3.理论依据4.正确结论,有上述几部分基本就可以得到。
以北京市题52题为例:有不少考生答案是没有做功,因为石头没有移动距离,最多可得一半分,因为他没有把理论依据说出来。
正确答案是:(1)小磊对石头没有做功(结论)(2)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理论依据)(3)小磊对石头用了力,但石头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所以小磊没有对石头做功(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再举一个中考问答题为例:用久的灯泡壁发黑,在相同电压下时,亮度比原来的要暗一些,为什么?有的考生就一句话,先升华后凝华。
这只能给1分,正确的答案是:通电的灯丝在高温下由固态钩升华为气态的餌灯丝会变细,气态的餌遇到冷的灯泡壁,产生凝华现象,形成固态的餌,所以灯泡壁变黑了。
变细的灯丝电阻会增大,根据电功率的公式,电压一定时,电阻增大,灯泡的实际功率会减小,所以亮度会降低。
固体压强_典型例题(含答案)
一:压力比例、倍数问题例1、如图7,质地均匀粗细相同的实心圆柱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
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ρA:ρB=1:2,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 A:P B=1:3.则( A、D )A、它们的高度之比h A:h B=2:3B、它们的高度之比h A:h B=3:4C、它们的质量之比m A:m B=2:3D、它们的质量之比m A:m B=1:3【解题思路】由于是实心圆柱体且粗细均匀,放在水平地面上,所以压强公式可用P=ρgh,则h=P/ρg,列式计算可得h A:h B=2:3;又由公式P=F/S,F=mg。
S相同,所以质量比与压强比相同。
【点评】此题的关键点是灵活掌握公式及变形公式,理解它们的应用条件,以达到最佳的解题方案。
对于粗细均匀的实心圆柱体且放在水平地面上:由F=F/S=mg/S=ρVg/S=ρShg/S=ρgh。
难度中等。
例2、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立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p1、p2。
若把乙叠放到甲上面,则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p。
下列关于压强 p1、p2和 p 的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A、p=2p1; B、p=2p2; C、p=p1+p2; D、p=(p1+p2)/2。
例3、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块砖分别平放和立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砖的长:宽:高为4:2:1,若砖平放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1;,立放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2,则p1:p2等于( C )A.8:l B.4:1 C.1:4 D.l:8探究问题例1、小敏利用海绵、桌子和砝码进行了如图探究实验。
下列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C)A.探究的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B.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C.探究过程分析:通过观察海绵凹陷面积大小判断受力效果D.探究的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解题思路】此题主要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通过甲、乙两图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乙、丙两图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八年级数学下册 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压力与压强
压力与压强的反比例关系由公式S F p =,可得:S p F ⋅=;p F S =。
公式p =S F 表明: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跟压力成正比;当压力一定时,压强跟受力面积成反比,说明压强大小是可以改变的。
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将会被压坏。
例如:房屋建设中,楼层修得越高,楼体对地面的压力就越大,如果墙基的受力面积不是足够大,楼房对地的压强就很大,可能会使地面下陷,楼房倒塌,造成损失,所以修建高楼大厦,必须加宽地基,以减小楼房对地面的压强。
(1)减小压强有三种方法:①当压力F 一定时,需增大受力面积S ;②当受力面积S 一定时,需减小压力F ;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同时减小压力F 、增大受力面积S .实际生活中,比如:坦克、拖拉机宽宽的履带,铁路钢轨铺在路基上等等都是在增大受力面积的同时从而减小压强的。
(2)增大压强,所采取的办法恰好与上述相反即可.①当压力F 一定时,需减少受力面积S ;②当受力面积S 一定时,需增大压力F ;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同时增大压力F 、减小受力面积S .例如:剪子、斧头、钉子、针、刀等都做成一头为尖的,其目的就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从而增大压强。
【典型例题】例题1. 想一想: 阅读下面短文中描述的现象,提出一探究课题。
一天,小胖和刘强乘车去商场买学习用品,车上很拥挤,刹车时,忽听一先生尖叫:“唉哟,踩死我了。
”一个很苗条的小姐连忙道歉:“对不起!对不起!”小胖一脸不服气,附在刘强耳边说:“瞧这女孩,那么瘦!大男人,嚷什么!我可比她胖多了,上次不小心踩在一个阿姨的脚上,人家也没吭声,弄得我很不好意思。
” 探究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与解答:先生不由自主地出声,是小姐踩疼了他,阿姨没吭声,是因为她还能忍受被踩着的感觉,小姐虽然瘦,但穿高跟鞋,比较尖;小胖虽然胖,但穿平底鞋,所以导致压力产生的效果就不一样。
压力压强的计算规律及方法
压力压强的计算规律及方法:1、固体一般先求压力,再求压强(P=F/S)(容器问题为固体问题)2、由于液体压强性质的特殊性,液体压力不一定等于液体重力,不便于直接找,所以液体一般先求压强(P= )再求压力(F=PS)例题1:在一个重2N,底面积为的茶壶里装8N的水,容器中水的深度为,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求:(1)容器对桌面的压强;(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g=10N/kg.3、特殊容器的压力压强问题:点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一般不等于所装液体的重力,而是F=PS,经过推导可知F=G正上方,所以比较液体压力大小可以从两个角度比较公式法和比重法。
对于以下几种容器,压力与所装液体重力的关系如下例题2、一圆台形密闭容器如图所示放置,容器内装有部分液体,若将容器倒置,则液体对容器下表面的压强将?对容器下表面的压力将?如果装满水呢各物理量又如何变化呢?特殊快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1、对于形状规则柱体固体,如果压力由自身重力产生,在比较求解时,也常先判压强后判压力,例题1、2015泰安如图所示,a、b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均匀圆柱体,已知底面积S a=3S b,高度h b=2h a,对地面的压强p a=p b,圆柱体密度分别为ρa和ρb,对地面的压力分别F a和F b。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ρa=ρb,F a=F b B.ρa=2ρb,F a=3F bC3F b2、利用比例解决问题例题2、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高度相同,A的底面积大于B的底面积,A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对地面的压力.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mA′、mB′分别表示A、B剩余部分的质量,pA′、pB′分别表示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例题3、(2015上海)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原先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和压力F甲、F乙的关系是()A.p甲<p乙,F甲>F乙 B.p甲<p乙,F甲<F乙C.p甲>p乙,F甲>F乙 D.p甲>p乙,F甲<F乙3、对于形状规则的柱体容器,因为液体对它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正上方液体重力即所装液体重力,所以也可以先找压力再求液体压强P=F/S来求解。
液体压力和压强变化分析-yao
2.质量为2kg、底面积为0.01m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放在水 平面上,容器内盛有质量为8 kg的酒精(ρ酒精 =0.8×103kg/m3.)。求:
(l)酒精的体积。
(2)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与压强。
(3)当在酒精中浸没一个体积为2×l0-4m3的小球时, 酒精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范围。
(1) V酒精=m酒精/ρ酒精=8 kg/(0.8×103 kg/m3)=0.01 m3 (2) F=G容+G液=(m容+m液)g=(2 kg+8 kg)×9.8 N/kg=98 N
P=F/S=98 N/0.01m2=9 800 Pa 若原容器酒精盛满,则 若酒精不溢出,则
∴
3.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1kg、底面积为1×10-2m2的 薄壁圆柱形容器,容器内盛有质量为4 kg的水。
(l) 求水的体积V。
(2) 求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
(3) 现将一物块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若容器对地 面压强的增加量等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则该 物块的密度ρ物为 kg/m3
(1)水的质量
(2)A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
图4
(3)是否有可能存在某一深度h,两个容器中的液体在同
时增大或减少同一深度h后,使容器中的液体对底部的
压强达到p水>p酒?若有可能请算出h的范围,若没有可 能,说明理由。
(1)m水=ρ水V水= 1. 0× 103 kg/m3× 2× 10-3 m3 = 2 kg (2)FA = GA总 =(m水 +m容)g = (2 kg+ 0. 5 kg) × 9. 8 N/kg = 24. 5 N;pA = FA/SA = 24. 5 N/0. 01 m2 = 2450 Pa (3)初态压强大小
固体压强变化压轴计算题及比例题
固体压强变化压轴计算题21. (闵行)一个底部为正方形,底面积为2⨯10-2米2的薄壁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容器高为0.12米,内盛有0.1米深的水,如图14(a )所示。
另有质量为2.5千克,体积为1⨯10-3米3的实心正方体A ,如图14(b )所示。
求:⑴图14(a )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⑵图14(b )实心正方体A 的密度。
⑶将实心正方体A 放入图14(a )的水中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的变化量。
参考答案:⑴ p =ρg h =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980帕 (2分) (说明:公式、代入结果各1分)⑵ ρA =m A /V A =2.5千克/(10-3米3)=2.5×103千克/米3 (2分) (说明:公式、代入结果各1分)⑶ 将物体A 放入容器中, ∵ρA >ρ水 ∴物体A 沉底。
V 排=V A =1⨯10-3米3液面上升△h = V 排/S =1⨯10-3米3/2⨯10-2米2=0.05米, (1分) ∵容器的高度为0.12米,已装0.1米深的水,水溢出。
∴m 溢=ρV 溢=1.0×103千克/米3×0.03米⨯2⨯10-2米2=0.6千克 (1分) ∴△p = △F /S =(G A -G 溢)/S =(m A -m 溢)g /S (1分) =(2.5-0.6)千克×9.8牛/千克/2⨯10-2米2=931帕 (1分)22.(静安)如图13(a )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实心圆柱体甲、乙由同种材料制成,密度为5×103千克/米3。
甲、乙的高度均为0.1米。
甲的质量为5千克,乙的质量为15千克。
① 求:甲的体积V 甲。
② 求:甲对水平面的压力F 甲。
③ 如图13(b )所示,若在甲、乙上沿水平方向截去某一相同的厚度,并将所截去的部分均叠放至对方剩余部分上表面的中央。
备战中考物理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压力与压强问题附答案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1.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丙、丁四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
其中甲容器内只有水;乙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内有一个装有铝块的平底塑料盒漂浮在水面上,塑料盒底始终与容器底平行,且塑料盒的底面积等于圆柱形容器底面积的一半;丁容器中用细线悬吊着一个实心的铝球浸没在水中。
已知四个容器中的水面一样高,ρ木=0.6×103kg/m 3,ρ酒精=0.8×103kg/m 3,ρ铝=2.7×103kg/m 3,对于这一情景,有如下一些说法: ①各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同;②向乙容器中倒入酒精后,木块底部受到的压强将增大;③将塑料盒内的铝块取出放到水平桌面上,塑料盒底距容器底的距离的增大值等于水面下降的高度值;④将悬吊铝球的细线剪断后,丁容器对水平桌面压力的增大值等于铝球所受重力的大小。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答案】D 【解析】 【分析】①综合分析四个容器的受力情况,利用P =FS可比较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大小;②利用物体漂浮时受到浮力不变,底部受到液体压力不变分析;③利用物体从水中出来的体积等于水在容器中下降的体积可解得;④将悬吊铝球的细线剪断后,丁容器对水平桌面压力的增大值等于铝球所受细线拉力值的大小来判断。
【详解】①甲、乙 、丙 、丁容器中水面相平,由p gh ρ=液液,F =pS 又底面积相等,得容器底部受水的压力相等,而容器的底部只受水的压力,又是圆柱形容器,容器壁不承受液体压力,也不因液体作用对底部产生附加压力,故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等于容器中所有物体的向下压力,所以四个容器中,各容器中所有物体向下压力相等,而容器又相同,故四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由于四个容器底面积相等,由P =FS可知各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同故①正确。
②向乙容器中倒入酒精后,使水的密度减小,但木块还漂浮,木块受到浮力不变,上表面没有水,所以木块受到水向上压力大小没变,等于浮力,木块底面积也没变,故木块底部受到的压强不变,故②错误;③将塑料盒内的铝块取出放到水平桌面上,由于前、后都漂浮,塑料盒的总重力减小,受到浮力减小,造成排开水的体积减小,设为V ∆排 ,盒底相对水面上升为h 升,由题意有==V S h S h ∆排升容器降盒1=2S S 盒容器=2h h 升降又塑料盒底距容器底的距离的增大值为=2=h h h h h h '=--升降降降降故③正确;④将悬吊铝球的细线剪断后,丁容器对水平桌面压力的增大值等于铝球所受细线拉力的大小,因为拉力小于重力。
物理专题9——(压强压轴)比例法
比例法1、比例法原理:F G mg Vgp ghS S S Sρ=====ρF'G'm'g V'gp'gh' S S S Sρ=====ρF G mg Vgp g h S S S Sρ====∆∆∆=ρ∆∆∆因为公式的一致,各个物理量拥有相同的比例,如若切去体积的上14,则有1p p4∆=1F F4∆=1V V4∆=1m m4∆=1h h4∆=,3p'p4=3F'F4=3V'V4=3m'm4=3h'h4=,全部比例一致。
2、比例法思路通过已知条件(如V、m、h)得到比例(或比例关系),再去比较得到要求的物理量的关系(F、p)例题精选【例1】 已知m A =m B 、S A >S B 、h A =h B ,切去相同的高度。
求①m ’A m ’B ②Δm’A Δm’B ③F ’A F ’B ④ΔF’A ΔF’B ⑤P ’A P ’B ⑥ΔP’A ΔP’B【例2】 已知m A =m B 、S A >S B 、h A >h B ,剩下相同的高度。
求①m’A m’B ②Δm’A Δm’B ③F’A F’B ④ΔF’A ΔF’B ⑤P’A P’B【例3】 (2017松江一模)如图所示,A 、B 两长方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已知m A <m B 、S A >S B 、h A =h B )。
将两物体水平截去相同高度,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 A 、p B 和压力F A 、F B 的关系为( )A .p A <pB ,F A =F B B .p A <p B ,F A <F BC .p A >p B ,F A =F BD .p A >p B ,F A >F B【例4】 (2016宝山一模)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 和B 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此时两液面齐平。
若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后,两液面仍保持齐平,则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 A 、p B 和压力F A 、F B 的关系是( )A p A <pB ,F A =F B B p A <p B ,F A >F BC p A >p B ,F A =F BD p A >p B ,F A <F B【例5】 (2017青浦一模)均匀实心正方体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两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 乙
压力和压强比例、比较问题:
1. 两物体所受压力之比是2:3,受力面积之比为2:5,两物体所受压强之比是 。
2.甲、乙两个正立方体都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
如果它们的密度之为3∶2,那
么,它们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
3.一块砖平放和竖放在地面上时,其受力面积之比为4:1,则平放和竖放时,对地面的压力之比
为 ,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4. 甲、乙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质量之比为1:25,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甲、
乙的密度之比为 。
5.长方体铁块对地面的压强为P ,对地面的压力为F 。
若铁块的长、宽、高都增加1倍,则它对地
面的压强是____________。
6. 正方体甲和乙的边长之比为1:2,将它们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时。
甲对乙的压强为p 1,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 2;如果已知p 1: p 2 =8:5,
那么,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 ρ甲:ρ乙 =________。
7.有A 、B 两个正立方体,它们受到的重力之比G A ∶G B =2∶3,把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
面的压强分别为p A 和p B ,且p A ∶p B =1∶3。
把A 叠放在B 上后,B 对地面的压强变为p B '。
则p A ∶p B '=____________。
8.如图所示一块砖将它分别平放、侧放、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1、P 2、P 3,则
A .P 1=P 2=P 3
B .平放P 1 最大
C .侧放P 2最大
D .竖放P 3最大
9.一个均匀的木块,如图放在水平桌面上,若沿虚线切去一半,将其放在它
的上边,此时地面受到的压强是原来的:
A. 1倍
B. 2倍
C. 1/2倍
D. 1/4倍.
10.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在两个
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剩余部
分对
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
A. p 甲<p 乙
B. p 甲=p 乙
C. p 甲>p 乙
D. 无法判断
11.甲、乙两个密度之比3:2,高度之比2:1的金属圆柱体,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 面上,比较甲、
乙对地面的压强,则
A. p 甲=p 乙
B. p 甲<p 乙
C. p 甲>p 乙
D. 无法判断 12.两块质量相同密度不同的正方体金属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比较金属块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A. 密度大的对桌面压力大
B. 密度大的对桌面压 [ ]
C. 密度小的对桌面压力大
D. 密度小的对桌面压强大
13.如图所示的方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 ,如果沿图中虚线所示的位置将方砖的右半部分切去,则剩下的一半方砖对地面的压强为
A .P
B .2P
C .4P
D . 2
P 14.如图所示,木块甲重3N 、乙重5N ,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甲对乙 的压强与乙对桌面压强相等,甲、乙底面积之比为
A.3:8
B.3:5
C.5:3
D.8:3 15.如上题图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甲的低面积是乙低面积的1/4,
甲的密度是乙密度的8倍。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时,甲对乙的压强为P 1,将甲乙的位置互换,乙对甲的压强为P 2,则
A.P 1>P 2
B. P 1<P 2
C. P 1=P 2
D.无法判断
16.将质量相等的长方形铅块和铝块,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铅块对地面的压强大
B.铝块对地面的压强大
C.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一样大
D. 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一样大
17.如图所示,A 、B 两个正方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B 对地面的压强为p 1,若取走A ,B 对地面的压
强为p 2,已知p 1:p 2 = 3:2,若A 、B 的边长之比为L A :L B = 2: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
B 的体积之比V A :V B =8:27 B .A 、B 的密度之比ρA :ρB =9:4
C .A 、B 的质量之比m A :m B =1:2
D .A 、B 的物重之比G A :G B =2:3 18.正立方体甲和乙的边长之比是2∶3,将它们分别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时,它们对桌面的
压强均为p 。
将甲如图所示放置在乙上面,乙对桌面的压强为p '。
则p '∶p 等于
A .9∶13
B .13∶9
C .9∶4
D .13∶4
19.甲、乙、丙三个实心的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力相同,它们的密度 分别为ρ甲、ρ乙、ρ丙,且ρ甲>ρ乙>ρ丙。
若在三个正方体上分别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 甲、F 乙、F 丙,使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力F 甲、F 乙、F 丙的大小关系为
A .可能是F 甲>F 乙>F 丙
B .可能是F 甲=F 乙=F 丙
C .一定是F 甲<F 乙<F 丙
D .一定是F 甲=F 乙=F 丙
20.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把它们分别放在体积略小的正方体丁的上方中央,则三个正方体对正方体丁的压强大小
关系为 [ ]
A.P 甲<P 乙<P 丙
B.P 甲=P 乙=P 丙
C.P 甲>P 乙>P 丙
D. P 甲=P 乙>P 丙
B
A 甲 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