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民俗旅游特色

合集下载

吊脚楼(民风民俗)

吊脚楼(民风民俗)

土家族吊脚楼吊脚楼是土家、布依、苗族、侗族、壮族、水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建筑。

土家族爱群居,爱住吊脚木楼。

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单家独户。

所建房屋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香古色。

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篱笆,院后有竹林,青石板铺路,刨木板装壁,松明照亮,一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宁静生活。

土家族,全国现有人口5704223人,主要聚居在湖南湘西,湘西吊脚楼湖北恩施。

此外,四川省的石柱、秀山、酉阳、黔江等县也有分布。

土家族地区,山岗缠绕,物产丰饶。

有着雄奇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着中外游人。

其中张家界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已成为新兴的旅游胜地土家吊脚楼多为木质结构,早先土司王严禁土民差瓦,只许益杉皮、茅草,叫“只许买马,不准差瓦”。

一直到清代雍正十三年“改上归流”后才兴盖瓦。

一般为横排四扇三间,三柱六骑或五柱六骑,中间为堂屋,供历代祖先神龛,是家族祭祀的核心。

根据地形,楼分半截吊、半边吊、双手推车两翼吊、吊钥匙头、曲尺吊、临水吊、跨峡过洞吊,富足人家雕梁画栋,檐角高翘,石级盘绕,大有空中楼阁的诗画之意境。

不论大小房屋都有天楼,天楼分板楼、条楼两类。

在卧房上面是板楼,用木板铺的楼板,放各种物件和装粮食的柜子,也可安排卧房;在火房上面是条楼,用竹条铺成有间隙的条楼,专放包谷棒子、瓜类,由火房燃火产生的烟可通过间隙顺利排出。

正房前面左右起厢房的吊脚楼,楼后建猪栏、厕所。

建吊脚木楼讲究亮脚 ( 即柱子要直要长 ) ,屋顶上讲究飞檐走角。

吊脚楼往往为三层,楼下安放碓、磨、堆放柴草;中楼堆放粮食、农具等,上楼为姑娘楼,是土家姑娘绣花、剪纸、绩麻、做鞋、读书写字的地方。

中楼、上楼外有绕楼的木栏走廊,用来观来晾晒衣物等,在收获季节,常将玉米棒子穿成长串、或将从地里扯来的黄豆、花生等捆绑扎把吊在走廊上凉晒。

为了防止盗贼,房屋四周用石头、泥土砌成围墙。

正房前面是院坝,院坝外面左侧接围墙有个八字朝门,房屋周围大都种竹子、果树和风景树。

湘西习俗

湘西习俗

湘西民俗风土人情与习俗湘西州的土家族、苗族历史悠久。

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他们以勤劳和智慧,创造出具有各自民族特点的历史和文化,养成勤劳俭朴、勇敢无畏、诚实爽直、耐艰苦、重感情的民族性格和道德风貌。

在土家族、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居住、服饰、饮食、嫁娶、节庆和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无不具有各自的风俗习惯和独特民族特色。

民族文化风情旅游现已成为我州旅游招徕中外旅游者的特色项目。

土家苗族习俗l、吊脚楼:为湘西各族人民一种传统建筑形成,又称"吊楼子"。

吊脚楼为山野式"楼阳台",单檐悬挑,屋面反翘,名"飞檐",通风向阳,干爽清新。

有与正屋成一字形,也有成90℃直角形。

吊脚楼外设走廊,二面称"转角楼",三面称"走马楼"。

栏杆多花格,县柱称"吊瓜"'或为六陵、八棱,或雕成球形、金瓜形。

柱、防还雕有龙风、喜鹊、花卉等。

民间吊脚楼上多为闺房,卧室或织锦、打花之处,底层为谷仓、柴房,也有底层下临溪流,泉水叮咚,别有情趣。

山寨吊脚楼掩映在绿树翠竹中,富有大自然风光美。

湘西州部分镇临河民居也建有吊脚楼,如吉首峒河街,凤凰沱江沿岸、王村古镇、茶洞边城及龙山洗车河等,历来都引起中外旅游者极大兴趣。

2、火堂:又称火坑、火床,为湘西农家颇有特色的生活场所。

一般为中堂右前间,铺地楼板,火堂围以长条石。

火堂内置铸铁三角架,不准脚踏。

上方吊炕架,挂腊肉、野味、豆腐、辣椒等。

平时,全家人围火堂做饭、聚餐、烤火。

客人至,无论土家、苗族,皆盛情邀客围坐火堂边,烤火饮茶;饭时,一大锅腊肉或野味,一大碗米酒或包谷烧,碰碗举箸,其乐融融。

饭罢、摆古、唱歌,直至深夜,甚至围火堂铺被而眠。

3、银首饰:苗族妇女与男青年喜爱之饰品,造型精美,多为银制。

银首饰有银冠、银钗、耳环、项圈、嵌肩、手镯、牙钎、石尾等。

项圈有轮圈、扁圈、盘圈三种,重有四两至一斤不等。

土家族的调查报告

土家族的调查报告

土家族的调查报告土家族的调查报告一、引言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中国的湖南、湖北、重庆、贵州等地。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民族,土家族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土家族的生活、文化和发展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研究。

二、土家族的历史与传统土家族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土家族积极参与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做出了卓越贡献。

土家族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他们善于利用山水资源,发展了独特的农耕文化和传统技艺。

三、土家族的生活方式土家族的生活方式与其他民族有所不同。

他们居住在山区,依靠农耕为生。

土家族人民勤劳朴实,他们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并饲养家禽家畜。

土家族人民重视家庭和睦,尊重长辈,注重家族的传承和延续。

此外,土家族还保留了许多独特的节日和习俗,如“赶山会”、“送亲会”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活。

四、土家族的文化特色土家族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特色。

他们以歌舞、乐器演奏和民间艺术为代表的文化形式,深受人们喜爱。

土家族的歌舞表演充满激情和活力,歌曲中融入了对自然、家庭和爱情的赞美。

土家族的乐器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演奏技巧,如三弦、芦笙等。

此外,土家族的传统民居建筑也具有独特的风格,以“吊脚楼”为代表,其建筑形式既能适应山区的地理环境,又能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

五、土家族的发展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土家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现代农业技术的引入使土家族的农业生产更加高效,提高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旅游业的兴起也为土家族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这为土家族人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六、土家族的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尽管土家族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失去了传承的土壤,年轻一代对土家族的认同感下降,这给土家族的文化传承带来了困难。

谈重庆土家族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

谈重庆土家族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

谈重庆土家族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摘要:民俗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出现在当今的旅游舞台上,在旅游者的面前尽显其独特魅力和风采。

本文主要从重庆土家族民俗文化的开发价值和途径,进而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或不足提出自己的开发建议。

关键词:土家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一、重庆土家族文化的特色及旅游价值渝东南土家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造就并形成了自己的文学艺术。

文学有书面文学和口头文学之分。

以口头文学最为丰富多彩,有歌谣、传说故事,还有音乐舞蹈、戏剧等。

1、重庆土家族的文化特色民间传说:黔东北土家族的传说故事,内容丰富,数量也多,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历史传说,英雄人物故事,与大自然作斗争故事,神事。

历史传说中,以《还人头愿》故事流传最广,故事叙述了由“杀人祭白虎”转变“梯玛”在额头上划口子以血代替杀人的经过。

《香火与财神》描述了土家族人民至今还供奉的求财四官司神的原因。

传说严、罗、冉、唐四人逃来印江,因烧沉香木取暖,香烟飘到南天门里,感动了玉帝,玉帝赐他们四块金砖,并封其执掌民间生财致富的官职,因此在黔东北地区,特别是印江一带的土家族,家家户户的香火上都贴“酉溪显化求财有感四官神主”或“酉溪显化严罗冉唐四官神位”,以求保佑。

此外,还有与历史事件有关的题材,如反映清初吴三桂反清故事的《落印潭和马脚迹》等。

音乐舞蹈:音乐有劳动号子、山歌、神歌。

演唱时有的还需乐器伴奏,有的边唱边舞。

乐器以打击乐器为主,如锣、钹、鼓,其次是吹奏乐器,摆手舞是其传统歌舞,称为“舍巴”,来源于古代“巴渝舞”,商末武王伐纣时,军中的巴人作战时手持坚锐的兵器,边舞边进,勇不可挡。

由此便发展成为一种摆手舞。

戏曲:戏剧有傩戏、花灯戏和木偶戏等。

木偶戏传入较晚,大约在清末才传入黔东北地区。

花灯戏较早,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傩戏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2、重庆土家族文化的旅游价值土家族民居建筑造型别致,装饰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土家族的传统文化

土家族的传统文化

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重庆、四川等地。

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传统代代相传,至今仍然在土家族人中保持着活力。

本文将为您介绍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包括土家族的民俗、服饰、饮食和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一、土家族的民俗土家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土家族的婚俗和葬礼。

结婚在土家族中被视为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婚礼上有着许多独特的仪式和习俗。

比如抬新娘时要进行抢新娘的游戏,新郎要通过挑战来证明自己的爱意。

而土家族的葬礼则注重守孝和守殡,丧亲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家人会举行各种祭祀仪式,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敬意。

二、土家族的服饰土家族的传统服饰非常独特美丽,能够反映出土家族人民的审美观和生活习惯。

土家族女性的传统服装是以蓝色和黑色为主色调,绣有各种各样的图案。

而男性则穿着短襦和长裤,通常配有马褂、袍子等。

土家族的服饰十分色彩斑斓,绣花、刺绣等工艺技巧使其更加精美。

三、土家族的饮食土家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以米饭为主食,同时也有一些特色小吃和饮品。

土家族人民喜欢吃辣椒,将辣椒加入各种菜肴中,使得菜肴更加有特色。

此外,土家族的美食还有螺蛳粉、杂碎、油茶等,这些美食无论是口感还是味道都非常独特,深受人们喜爱。

四、土家族的民间艺术土家族有着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其中著名的有歌舞和木偶戏。

土家族的歌舞以独具特色的舞蹈和悠扬动人的歌声为主,代表作品有《木板假歌舞》、《小苗土娃》等。

而土家族的木偶戏则是通过木偶的表演和配乐来展现故事情节,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欢乐和艺术享受。

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下,土家族的传统文化正逐渐受到一些挑战和冲击。

然而,土家族人民依然传承和尊重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努力保护和传承土家族的独特文化遗产。

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走进土家族的村庄,感受土家族的传统文化魅力,这也为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

总结起来,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包含了民俗、服饰、饮食和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风情土家PPT课件

风情土家PPT课件
丧葬礼仪
土家人的丧葬礼仪包括送终、报丧、 入殓、守灵、出殡、下葬等步骤,体 现了土家人对逝者的尊重和缅怀。
民间游戏娱乐活动分享
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人的一种传统舞蹈,通常在节日或庆典时表演,舞 姿优美,节奏明快。
毛古斯舞
毛古斯舞是土家人的原始舞蹈,表演者身披稻草、头戴面具,模仿 祖先渔猎、农耕等生活场景。
咚咚喹
土家族特有的吹奏乐器,音色清脆、悠扬,表现力丰富。
梯玛神歌
土家族长篇史诗,以土家语为主要表述语言,集诗、歌、乐、舞为一体的庞大艺术载体,表现开天辟地、 人类繁衍、民族祭祀、民族迁徙、狩猎农耕及饮食起居等广泛的历史内容和社会生活内容。
当代土家族歌舞艺术传承与创新
传承方式
01
通过家庭传承、师徒传承和群体传承等方式,将土家族歌舞艺
03
推动土家族建筑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当代土家族建筑师们致力于将土家族建筑文化传播到更广泛的领域,推
动其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发展,为传承和弘扬土家族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05
风情土家之歌舞艺术
传统歌舞表演形式与内容
要点一
毛古斯舞
土家族古老而原始的舞蹈,是舞蹈界 和戏剧界公认的中国舞蹈及戏剧的最 远源头和活化石,从其服饰、道具到 表演形式、表演内容,真实地再现了 父系社会至五代时期土家人的渔猎、 农耕生产生活及婚姻习俗状况。
式。
腊肉、腊肠
土家族地区盛产腊肉、腊肠等腌制 品,其独特的腌制工艺使得肉类食 品别具风味。
合菜
合菜是土家族的传统大菜,以猪肉、 豆腐、萝卜等为主要原料,寓意着 团圆和丰收。
酿酒工艺及酒文化内涵
土家米酒
土家族地区盛产优质的糯米,为 酿造米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土家米酒口感醇厚、香甜可口。

论土家圣地的文化旅游

论土家圣地的文化旅游

论土家圣地的文化旅游论土家圣地的文化旅游一文化与旅游文化,既指人类社会实践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又指人类意识的开拓及相应的制度组织。

我们古人的理解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么认为是“自然的人化”。

而今,文化研究已深入社会各个领域,比方饮食文化、居室文化、服饰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村落文化、城市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商业文化、广告文化、**化、凤文化、巫文化、汉文化、苗文化、土家文化等等。

各个领域的观念、情感、思想、态度和能力,构成文化的种种形态,极大地丰富了文化资源。

就民族文化而言,民族文化资源囊括了一个民族的开展历史、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人情世故、伦理道德、理想观念等方面。

从表现形态看,有劳开工具、社会用品、建筑雕刻等民族特有的物质文明,有习俗信仰、音乐舞蹈、歌谣传说、语言文字等民族特有的精神文明。

它是民族长期物质生产和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积淀,反映民族特有的种族个性和审美价值。

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

旅游的生命在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是文化建设,旅游消费是文化消费。

文化资源既是精神财富,也是经济资源,具有巨大的国际旅游开发潜力。

开展旅游业和开展文化事业是个有机整体,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旅游业投资少收益快,是民族地区经济开展的**产业。

国际劳工局日内瓦报告认为,世界旅游业的开展速度,将超过所有其它经济部门。

《世界旅游大马尼拉宣言》说,“旅游可以成为世界**的重要力量,并为国际间的了解和相互依存提供精神和知识的根底。

”旅游业具有其它行业无可比较的优势。

旅游业关联拉动能力强,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部门每增加1元收入,就能带动相关行业增加4.3元收入,产出综合效益5-7元。

旅游业整合资源配置好,旅游资源只要科学开发,可永续利用;旅游产品游客买不走,享用无穷;旅游业吸纳大量劳动力,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各行业就增加5个就业时机: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配置趋于合理。

重庆风俗习惯

重庆风俗习惯

重庆风俗习惯重庆风俗习惯介绍一、日风俗介绍重庆人千百年来形成的春节拜年、十五观灯、清明祭祖、中秋赏月以及悬酒幌、赶庙会、坐花轿、放风筝等民俗,与中国其他地区相比大同小异。

但由于重庆有五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这两个既热情又传统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节日。

心灵手巧的土家族人,在舞蹈上拥有非凡的天赋。

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土家族人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祈祷、喜庆活动。

男女老少穿起节日的盛装,跳起欢快而热烈的摆手舞。

一时间,满耳喧天鼓乐,满眼婆娑舞影。

骁勇善战的苗族人,则对唱歌情有独钟。

一年一度的“赶秋”,是苗族人大展歌喉的传统节日。

青年男女还可以在“赶秋”节上,借歌声互表衷情。

二、祭祀、祈祷、喜庆活动黔江地区的土家族,在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有大型祭祀、祈祷、喜庆活动,其间要跳摆手舞。

盛会时,热闹非凡,方圆数百里的土家人,男披西兰卡普,女着艳丽盛装,结队而来。

摆手堂前,张灯结彩,巫师头戴凤冠高帽,腰系八幅罗裙,手摇铜铃司刀,手舞足蹈地进行指挥。

三声炮响,鼓乐齐鸣,顿时歌声大作,男女相携,翩跹起舞,通宵达旦。

“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摆手舞源于古代的巴渝舞,动作有单摆、双摆、回旋摆,表现礼节仪式,劳动场景或战斗动作,节奏明快,舞姿优美,原始气息震慑人心。

三、苗族“赶秋”苗家人能歌善舞,苗家的歌或高亢激昂,或清越婉转,人不见面歌见面,人人会歌,以歌问候,用歌叙事,凭歌寄情。

歌,是苗族人寸步不离的影子,还是青年男女传情达意、互通心声的大媒人。

婚礼时,更离不了歌,主人要对客人唱谢客歌,对媒人唱谢媒歌,大家要对新婚夫妇唱祝福歌,亲朋好友要相互赛歌、对歌、盘歌,连唱三天三夜。

“赶秋”是苗族人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立秋这天,山寨的苗家人,换上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涌向秋场,场上锣鼓喧天、歌声萦绕,打秋千、上刀梯、舞狮子、玩龙灯、跳猴儿鼓舞、歌台赛歌,热闹异常。

青年男女利用“赶秋”物色情侣,歌郎歌娘大展歌喉。

此外,苗族的节日,还有“三月三”、“六月六”、“七月七”、“过苗节”和“羊马节”等。

我的家乡独特的土家风情张家界

我的家乡独特的土家风情张家界

我的家乡独特的土家风情张家界张家界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是一个充满了独特土家风情的地方。

这里有着壮丽的山峰、原始的森林和独特的土家民俗,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个文章中,我将介绍张家界的自然风光、土家民俗和独特的文化特点。

一、壮丽的山峰和原始森林张家界以其壮丽的山峰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被誉为“九天之内一天上,天下之内无二处”的天门山。

这座山峰峭拔险峻,山顶上有着宽广的门洞,仿佛通往另一个世界。

站在天门山上,可以俯瞰整个张家界的美景,让人陶醉其中。

除了天门山,张家界还有其他许多美丽的山峰,比如黄龙洞、宝峰湖等等。

这里的山峰多姿多彩,有些形状奇特,如飞来石、金鞭岩等。

在这里,人们可以漫步于原始的森林中,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魅力。

二、土家民俗的魅力张家界的土家民俗文化是该地的一大特色。

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语言、服装和民俗习惯。

在张家界,人们可以欣赏到土家族传统音乐和舞蹈表演,这些表演充满了热情和活力。

土家族的木板腰鼓是一项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

人们手拿着尺寸不同的木板,用力敲打,发出响亮的声音,配合舞蹈动作,形成独特的节奏和旋律。

这是土家族人民表达欢乐和团结的一种方式。

除了木板腰鼓,土家族还有其他的民俗活动,如古老而神秘的巫山祭祀,以及特色饮食和手工艺品制作等等。

这些活动和习俗让人们更加了解和欣赏土家族的独特文化。

三、独特的文化特点除了自然风景和土家民俗,张家界还有着独特的文化特点。

这里的人们热爱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修养和宗教信仰。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是学习文化和传承智慧的重要途径。

张家界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如春节、端午节等等。

人们在这些节日里,会举办各种庆典活动,如舞狮子、舞龙等等,以表达对节日的祝福和喜庆之情。

此外,张家界还有着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和手工艺品。

例如,土家族的刺绣艺术是独具特色的,绣品上鲜艳多彩的线条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富有艺术价值,也成为了旅游纪念品。

芙蓉镇:土家文化滋养的千年古镇

芙蓉镇:土家文化滋养的千年古镇

芙蓉镇:土家文化滋养的千年古镇芙蓉镇位于中国湖南省益阳市南陵县境内,是一座已有千年历史的古镇。

这个古镇以其独特的土家族文化而闻名,被誉为土家文化的瑰宝。

芙蓉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据史书记载,南朝刘宋时期,有一位名叫罗芙蓉的女子在此地建立农场并发展农业。

由于她在农业生产上的杰出成就,这个地方被命名为芙蓉农场,后来逐渐演变成如今的芙蓉镇。

芙蓉镇的土家族人口占据了绝大部分,因此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完整地传承和发展。

镇上的居民大多数都是土家族,他们保留着土家族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

这里的村落依山而建,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乡土气息。

村民们认为山水是神灵的化身,因此镇上有许多供奉山水神灵的庙宇,而这些庙宇成为了土家族文化的象征。

土家族的文化富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土家锦绣,它是土家族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土家锦绣以其丰富多彩的色彩和精美的纹样而闻名,以丝绸为材料,采用染色、刺绣等工艺制作而成。

传说土家锦绣起源于芙蓉镇,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每当重要节日或庆典活动时,镇上的居民都会身着土家锦绣,展示土家族的文化底蕴。

在芙蓉镇,还有许多土家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芙蓉镇迎花神”活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举行。

届时,全镇的居民都会戴上鲜花簪,穿上土家锦绣,举行盛大的花神庆典。

在庆典上,人们还会开展各种各样的传统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击鼓传花等,活动持续数天,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芙蓉镇还以其丰富多样的土家族美食而闻名。

土家族的饮食文化注重以米饭为主,以酸、辣、麻为特色,口味独特,香辣可口。

镇上有很多土家族餐馆,游客们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土家族美食,如酸汤鱼、辣子鸡、毛蚕豆腐等,让人回味无穷。

芙蓉镇是一个蕴含着千年土家文化的古镇,它以其独特的土家族传统文化而闻名。

在这个古镇上,可以感受到土家族的热情好客和淳朴之风。

每年,数以万计的游客慕名而来,欣赏土家族的文化表演,品味土家族的美食,体验土家族的生活方式。

土家族旅游活动策划方案

土家族旅游活动策划方案

土家族旅游活动策划方案【导言】土家族是中国传统的少数民族之一,居住在中国的四川、重庆、湖南、湖北、贵州等省份。

他们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独特的习俗和传统,以及美丽的自然风光。

因此,开展土家族旅游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还可以保护和传承土家族的文化。

本篇文章除了介绍土家族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之外,还将提出一套丰富多样的旅游活动策划方案,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并推广土家族文化。

一、土家族简介土家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土家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土家族人民以农业和渔业为主要生活方式。

他们有着独特的服饰、建筑、饮食和音乐,这些都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亮点。

二、土家族旅游资源1. 自然景观:土家族居住在群山环绕、河流纵横的地区,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

比如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张家界就位于土家族聚居区,其奇特的石柱林和峡谷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

2. 历史文化:土家族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土家族节日、宗教信仰、传统手工艺品等。

这些都是游客了解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3. 建筑风格:土家族的传统建筑风格独特而美丽,充满了民族特色。

他们建造的木屋、吊脚楼等建筑常常是游客们眼前的亮点。

三、旅游活动策划方案1. 文化体验活动a. 音乐表演:安排土家族民族乐队进行音乐表演,演奏传统乐器如芦笙、竹笛等,并邀请游客参与互动体验。

b. 手工艺制作:设置手工艺品制作区域,游客可以亲手制作土家族特色艺术品,如彩陶、布艺等。

c. 民俗游行:组织土家族传统节日游行活动,游客可以欣赏到土家族民族服饰的独特魅力。

d. 宗教体验:举办土家族传统宗教仪式,给游客提供参与体验的机会,加深对土家族宗教文化的了解。

2. 自然探索活动a. 徒步旅行:规划一系列徒步线路,给游客提供不同难度级别的徒步旅行选择,以鼓励他们探索土家族居住地的美丽风景。

b. 水上活动:提供划船、垂钓等水上娱乐项目,游客可以在湖泊或河流中畅享水上乐趣。

c. 山地探险:设置攀岩、山地自行车等项目,游客可以挑战自己的极限,体验刺激的山地探险。

土家刀头肉

土家刀头肉

45风情风味FENGQINGFENGWEI在鄂西恩施土家族山寨,春节名曰“赶年”,必须比其他民族提前一到两天来过。

其实,土家族人一年中要过三次年,除了春节的“赶年”,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和十月初一,土家人还分别要过“六月年”和“十月年”。

如果在这些年节期间造访鄂西土家族山寨,好客的土家人一定会请你吃一种土家年肉,那滋味别提有多美了。

年肉也叫刀头肉或大肉,长方形,每块长约5寸,重约半斤至1斤。

其制作过程是将肉切成长条块状,连皮带肉,肥肉多瘦肉少,用菜刀从有皮的一边中部切开,但下部的瘦肉却要紧紧相连,这种欲断不断的连肉大多在过年的时候才享用,取其谐音,就叫年肉了。

做年肉,先要拌上食盐、花椒、蒜泥、香葱、味精等各种作料,与糯米一起装入蒸笼,置于加了水的大铁锅上,用大火蒸得烂熟,就可以盛入大盘中端上桌子食用了,晶莹滑软,入口即化。

也有用腊肉做年肉的,一般在冬至之后杀猪,切成长条,均匀抹上用花椒炒热的盐,腌制上十天后,用筲箕滤干盐水水分,然后用铁钩挂起来,用柏树枝细火烟熏烘烤多日,一直到呈棕红色后,才挂于檐下任由穿堂风风干备用。

到了春节时,取下来配上糯米蒸熟,对于外地人来说,这种腌制过的年肉比新鲜的年肉好吃多了,肉比较紧,既有浓郁的腊香,又有糯米的清香味,与新鲜肉制作的年肉一样,都是土家人过年期间的一道主菜。

土家人性情豪爽,热情好客,用年肉来招待客人可以说是极高的礼遇,这对外地来的不爱吃肥肉的人来说,却是既头疼又必须过的一道关。

一般人家做肉菜,习惯将肉切得细小,只有扣肉、蒸肉的条块才稍微大些,但绝对没有土家人的年肉这样体积硕大的,而且少瘦多肥,吃起来有些腻人。

可土家人却常常以能吃年肉为荣,就像当地老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一样:“只有吃得了年肉的,才是土家族的好儿孙。

”所以,当主人礼节性地给客人碗中夹大块的年肉时,作为土家族的客人,一定要心无旁骛大快朵颐,千万不要辜负了土家人的一番美意。

至于土家人为何偏爱食年肉,当地流传着好几种说法呢!其一是很久以前,这里并不是土家族人的聚居地,他们的祖先当年因家乡闹水灾而逃难来到此地定居时,除了一块很大的猪肉,其他什么也没带,所以祖先将其视为安身立命之物,格外珍惜。

土家风俗总结报告范文(3篇)

土家风俗总结报告范文(3篇)

一、引言土家族,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世居在湘、鄂、渝、黔的武陵山地区,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

土家族拥有独特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这些传统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也为世界民族文化的宝库增添了宝贵的财富。

本文旨在总结土家族的风俗习惯,以期为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提供参考。

二、土家族概况1. 民族起源与分布土家族起源于古代巴人,后逐渐与汉族、苗族等民族融合,形成今天独特的土家族。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处的武陵山区。

2. 语言与文字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但大多数人通用汉语。

目前,只有少数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

土家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3. 宗教信仰土家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他们崇拜自然,如土地、岩石、山、河、水等;崇拜动植物,如牛、羊、狗等;崇拜图腾,如鹰、白虎等。

特别是以白虎为祖先神,各地都有白虎庙,立有白虎神位,经常祭祀。

三、土家族风俗习惯1. 服饰土家族服饰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男子通常包头巾,穿对襟短衫收腰裤,白布裹围脚穿草鞋。

女子则盘发,穿短裙绣花鞋。

女装上衣矮领右衽,领上镶嵌三条花边,胸前钩花,袖口和衣襟上饰以小条花边。

已婚妇女袖口较大,便于哺乳。

2. 饮食土家族饮食以酸辣为主,尤喜将黄豆磨细,浆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叶煮熟,制成合渣。

其他特色食物还有粑粑、腊肉、油茶、合菜、团馓等。

土家族喜欢饮酒,其中常见的是用糯米、高粱酿制的甜酒和咂酒。

土家族居住在依山傍水的村寨中,房屋多为吊脚楼,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4. 节日与习俗(1)摆手节: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举行。

节日期间,土家族人民载歌载舞,庆祝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2)赶仗:土家族的一种狩猎活动,通常在集体劳动中举行。

人们围山打猎,收获颇丰。

(3)哭嫁:土家族女子出嫁时,要跳花鼓子哭嫁。

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亲人的依依不舍。

(4)丧葬:土家族丧葬习俗独特。

中国民族民俗:壮族、土家族、苗族和黎族

中国民族民俗:壮族、土家族、苗族和黎族

中国民族民俗
壮族、土家族、苗族和黎族
一、壮族
(一)历史及概况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

壮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壮语属汉藏语系。

壮族具有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如壮戏和壮锦。

(二)民俗旅游资源
1.建筑
壮族称屋为“干栏”。

住房的主要形式,有全栏式、半栏式和平房三种
2.饮食
壮族喜食大米饭、大米粥,喜欢用糯米制成各种粽子、糍粑、糕饼等食品,爱食酸品。

3.服饰
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还有风格别致的“蜡染”。

4.节日
壮族的传统节日有如三月三歌圩节、铜鼓节、具节、花婆节等。

二、土家族
(一)历史及概况
土家族,主要分布于湘、鄂、渝、黔毗连的武陵山地区。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有自己的语言—土家语。

土家族从事农业生产,善于渔猎。

土家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二)民俗旅游资源
1. 建筑
土家族热爱群居,喜欢住吊脚楼。

土家吊脚楼大多为木质结构,根据地形,分为半截吊、半边吊等。

2.饮食
土家族以包谷、稻米为主食,菜肴以酸辣为主要特点,喜好饮酒。

3.服饰
在服饰方面,很多地方土家族的服饰与汉服差不多。

4.节日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有赶节、牛王节等。

土家族传统村落风貌

土家族传统村落风貌

土家族传统村落风貌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民族,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独特的传统而闻名。

土家族的传统村落风貌是中国乡村文化的瑰宝之一,它展示了土家族人民丰富的历史遗产和精湛的建筑技艺。

本文将介绍土家族传统村落的特点和魅力。

一、土家族传统村落的基本特点土家族传统村落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浓厚的历史氛围而著名。

这些村落通常坐落在山间或河畔,以其环境优美和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土家族传统村落的建筑特点包括:1. 建筑材料多样:土家族传统村落的建筑通常采用天然材料,如木材、石头和泥土等。

这些材料既环保又耐久,能够适应山区复杂的地质条件。

2. 独特的屋顶形式:土家族传统村落的房屋通常呈坡屋顶或抬檐顶的形式。

这种设计可以有效地排水,并且在山区的多雨环境下非常实用。

3. 精美的雕刻和彩绘:土家族传统村落的建筑外墙常常装饰有精美的雕刻和彩绘。

这些图案和色彩充满了土家族独特的文化符号和寓意。

4. 社区集体建筑:土家族传统村落的建筑不仅包括民居,还包括村庄的公共设施,如祠堂、学校和集市等。

这些集体建筑对土家族社区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起着重要作用。

二、土家族传统村落的魅力与意义土家族传统村落作为中国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遗产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它们展示了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同时也承载着土家族特有的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1. 历史传承与文化保存:土家族传统村落是土家族人民多年来生活和劳动的见证,承载了大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村落,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家族的历史和文化,并且让后代子孙受益。

2. 民俗活动和节庆文化:土家族传统村落是土家族的文化交流和民俗活动的重要场所。

在村庄的集市上,人们可以参与传统的手工艺制作,品尝土家族美食,欣赏传统音乐和舞蹈表演。

此外,土家族的传统节日和庆典也在这些村落中举行,吸引了大批游客。

3. 旅游资源和经济发展:土家族传统村落作为旅游景点,为当地和周边地区带来了经济收益。

恩施大峡谷简介100字

恩施大峡谷简介100字

恩施大峡谷简介100字恩施大峡谷,位于中国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处以峡谷为主要景观的旅游胜地。

这里地势险峻,景色壮丽,被誉为“鬼斧神工、天外绝景”。

以下将详细介绍恩施大峡谷的地理特点、旅游景点、历史文化和当地民俗等方面。

恩施大峡谷地理特点:恩施大峡谷地处于恩施市境内,总面积约为65平方公里。

它的形成是由于地质构造的拉裂作用,加上激烈的大地运动,形成了起伏的山岭和纵横交错的河流。

整个大峡谷地势险峻,最窄处仅有几十米宽,岩壁高耸,奇峰林立。

大峡谷内有丹江、松滋两条主要河流,流经峡谷之间,形成了壮观的峡谷景观。

恩施大峡谷旅游景点:恩施大峡谷的自然景观丰富多样,有水景、峰林、峡谷等。

著名的景点有“壶口瀑布”、“鹦鹉洞”、“树抱人亲”、“天险天下”等。

壶口瀑布是恩施大峡谷最著名的景点之一,瀑布水势磅礴,声若雷霆,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鹦鹉洞是一处岩洞景区,洞内风景秀丽,洞顶悬挂着各种钟乳石,形态各异,令人叹为观止。

树抱人亲是一颗巨大的参天古树,据说是情侣们向树神祝福的地方,来此的情侣都会在树下拥抱,希望能够得到幸福的姻缘。

恩施大峡谷的历史文化:恩施大峡谷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核心景区,这里的土家族和苗族居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峡谷内有许多土家族的聚居区,游客可以去这些聚居区了解土家族的风俗民情。

土家族的传统习俗包括“抢秧歌”、“开花灯”等。

抢秧歌是土家族的一种传统舞蹈,舞蹈形式活泼欢快,场面热闹非凡,深受游客的喜爱。

开花灯是土家族人民在节日的时候举办的一种活动,人们手执彩灯,在街上翩翩起舞,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祝福。

当地民俗风情:恩施大峡谷周边还有一些小村庄,这些村庄保留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和生活方式。

村庄里的建筑风格独特,以土坯房屋为主,给人一种原始和朴实的感觉。

当地的居民以农耕为主要生计,他们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同时养殖猪、鸡等家禽。

在村庄中,游客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食,如“土家酸汤鱼”、“苦瓜焖柴鸡”等。

芙蓉镇:土家文化滋养的千年古镇

芙蓉镇:土家文化滋养的千年古镇

芙蓉镇:土家文化滋养的千年古镇【摘要】芙蓉镇位于中国湖南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土家文化在这里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古镇内保存着许多传统的土家民居建筑,展示了土家人的生活方式和建筑风格。

芙蓉镇还以其美味的土家美食和丰富多彩的土家传统节日而闻名。

在古镇上,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当地特色美食,还能欣赏到土家民俗表演,深入了解土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芙蓉镇对土家文化的传承意义重大,将这一宝贵文化传承下去,对于地方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芙蓉镇应该注重保护和传承土家文化,同时也要开发旅游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芙蓉镇、土家文化、古镇、历史、地理位置、传统民居建筑、美食、传统节日、民俗表演、传承、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芙蓉镇的地理位置芙蓉镇位于中国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境内,地处洞庭湖畔,享有“湘东江南第一镇”之称。

该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东临岳阳城区,西接湖南省道省道209线,南依洞庭湖,北靠庆云山。

这一位置使得芙蓉镇成为了连接岳阳城区和洞庭湖畔的重要通道,也为该镇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芙蓉镇被环绕于湖光山色之中,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业成为了该镇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的独特性,芙蓉镇也吸引了许多学者、艺术家前来创作、探讨土家文化,使得这一古镇成为了土家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

1.2 芙蓉镇的历史渊源芙蓉镇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至唐代,当时该地被称为“巴州芙蓉塘”,是巴州的重要县城。

在宋代,芙蓉镇便已经形成规模,并以其独特的土家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

在明清时期,芙蓉镇更是繁荣昌盛,成为土家族人们聚居的地方。

据史书记载,芙蓉镇曾是土家族首领的官署所在地,也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随着时代的变迁,芙蓉镇的历史逐渐被人们遗忘,直至近年才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

如今,芙蓉镇正借助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土家文化资源,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探寻这座千年古镇的魅力。

鄂西土家族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研究

鄂西土家族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研究

团馓 、 合渣 、 炒米 、 苞谷 糖等。
2 2 土 家 族 服 饰 文 化 .
土 家族 服 饰 虽 经历 了一 系 列 变革 , 仍 保 留本 但 民族 的特 色 。土家 族人 始终 着 以琵 琶襟 为特 征 的满 襟 衣 , 肩 矮 领 大袖 口, 花 边 。男 捆 腰 带 , 套绣 托 滚 女 花 围裙 。头上 均包 青 布 帕 或 丝 帕 , 帕 左 方 垂一 节 男
族 的民俗文 化开 发 还 有很 多 的不 足 , 存 在 开 发 不 如 够 或者 重复 开发 ; 形 成 独 有 的 民族 特 色 和 地 方 特 未 色; 宣传 力度 不够 , 知名 度 不 高 ; 乏 联 动 开 发 和 地 缺 区竞 争力 等 问题 。本 文拟在 众 多学者 调查 研究 的基 础上 对土 家族 民俗 旅 游 资 源 进 行 综 述 和评 价 , 提 并
出一 些开 发 的初步 看法 。
吊脚 楼 是土 家族 最具 民族 特 色 的建 筑 代表 。 吊 脚楼 通 常建 造 在 斜 坡 上 , 两 层 或 三 层 , 上 层 很 分 最 矮, 用来 堆 放 粮 食 , 中间 一层 通 风 、 燥 、 干 防潮 , 为 作
居 室 , 层 是 猪 牛 栏 圈 或 用 来 堆 放 杂 物 。一 般 以竹 编 下
过 耳 , 女 全 包 头 。 未 婚 闺女 留 长 发 扎 辫 , 红 头 绳 妇 用
州 , 昌的五峰 土家族 自治县 和长 阳土 家族 自治 县 。 宜
随着旅 游业 的发 展 , 家 族地 区与 外界 交往 的增 多 , 土
经济 活动不 断增 多 , 国际文化 节 和博览 会 为纽 带 , 以
2 土 家族 民风 民俗 文化
2 1 饮 食 文 化 .

凤凰古城的民族民俗与旅游路线推荐

凤凰古城的民族民俗与旅游路线推荐

凤凰古城的民族民俗与旅游路线推荐凤凰古城的民族民俗与旅游路线推荐凤凰古城位于中国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城。

凤凰独特的民族民俗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

本文将介绍凤凰古城的民族民俗特色,并推荐几条旅游路线。

一、民族民俗特色1. 土家族文化凤凰属于土家族聚居区,土家族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完美呈现。

游客可欣赏土家族传统歌舞表演,欢快的音乐和身着传统服饰的舞者将带您领略土家族的独特魅力。

此外,还可以品尝正宗的土家族风味美食,如土家酱排骨、酸辣鱼等。

2. 木作艺术凤凰古城以其精美的木雕艺术而闻名。

走在古城的街头巷尾,到处可见雕刻精美的木质建筑、雕花窗户和雕刻门楼。

这些木作艺术融入了民俗元素,展现了凤凰独特的文化内涵。

3. 传统婚嫁习俗土家族的婚嫁习俗是凤凰古城的一大特色。

游客可以参观土家族传统婚礼,欣赏新娘的盛装和新郎的婚车队伍,感受浓厚的喜庆氛围。

游客还可以亲自参与婚礼活动,体验土家族婚嫁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旅游路线推荐1. 文化古迹之旅这条路线主要以参观凤凰古城内的文化遗迹为主。

游客可以漫步在石板街,欣赏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如沱江楼、王家大院等。

此外,还可以参观古城内的博物馆,了解更多有关凤凰古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自然风光之旅凤凰古城周边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游客可以选择一日游或多日徒步旅行,欣赏壮丽的山水景观。

其中,涵碧楼是一处著名的观景点,游客可以乘坐观光船欣赏沱江两岸的美景,也可以徒步登上高山,俯瞰整个古城的壮丽景色。

3. 民俗体验之旅这条路线主要以体验土家族民俗文化为主。

游客可以参观土家族村寨,了解土家族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

还可以参加土家族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体验木雕、染布等传统技艺。

在当地农家乐享受土家族特色的美食和民间表演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三、结束语凤凰古城以其独特的民族民俗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土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欣赏精美的木作艺术,体验土家族传统婚嫁习俗。

重庆地方风俗

重庆地方风俗

重庆地方风俗去每一个城市旅游除了看它美丽的风景以外,还要了解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当地的习俗是一个什么养的。

在这里,重庆乐游旅游网为大家讲一下重庆当地的风俗习惯。

希望对大家来重庆旅游有所帮助。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它就是重庆巴南区依山傍水东泉镇;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东泉河让失明的母亲恢复视力,重新看清世界;有一处美丽风景,勤劳朴实的人们在春光下裸浴,享受着东泉温柔的抚摸。

据当地人说,东泉露天裸裕可追溯到明代时期。

据说,有一位十分孝顺的儿子,为治好母亲的眼病,每天背着失明的母亲到东泉河边洗澡。

终于使母亲的眼睛恢复了光明。

故事传开后,人们争先恐后到东泉河沐浴,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偶尔见之也就习以为常了。

延续至今成了当地人一民间传统习俗,每逢一四七人们赶集或送公粮后,都在此裸浴后才回家。

随着世俗观念的改变和思想进化,凡来此旅游或者听说过的人们也想感受一下裸浴的滋味。

据当地旅游开发部门的人士介绍,目前城里人来此地旅游的日渐增多。

据了解白天裸浴多数为少年、中老年人;傍晚姑娘们才到河边沐浴。

重庆是一个地处中国西部的多民族直辖市。

全市现有49个少数民族成份,在175万少数民族人口中,土家族达113万人,苗族有万人,主要分布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和黔江、酉阳、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及万盛区、綦江县等地。

1、土家族、苗族风情在中国西南部重庆东南的大山中,穿行着两条清幽的河流——乌江、酉水河,她宛如闪亮的玉带镶嵌在这块热土地上,也就是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聚居着勤劳纯朴的土家儿女。

土家族是中国古代巴人的后裔,由于大山阻隔,这里不象别的民族那样保留原始,她已经于汉族融合,但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土家风俗。

他们奉祭白虎、住吊脚楼、喝油茶汤,唱土家山歌、跳摆手舞,哭嫁、跳丧等。

2、土家哭嫁土家姑娘的结婚喜庆之日,是用哭声迎来的。

新娘在结婚前半个多月就哭起,有的要哭一月有余。

土家人还把能否唱哭嫁歌,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条件限制和时间地关系,我很遗憾不能亲自去一些有土家族人民居住地地方体验一下土家族地民俗文化,当然也很遗憾不能游历其俊美地自然风光.可是通过发达地网络我了解了土家族人民居住地环境,以及他们地语言文字、服饰、民居、习俗、宗教信仰、饮食习惯和富多彩地文化.深入了解了土家族地民俗特色之后,我真地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去亲身体验一下正宗地土家族生活.我想,等你看完了这篇对土家族民俗特色地介绍之后一定会有和我一样地感受.下面我将对其语言文字、服饰、民居、习俗、宗教信仰、饮食习惯和富多彩地文化进行详细地介绍.一、自然地理土家族居住地湘、鄂、渝、黔比邻地区,以武陵东脉和清江流域为中心,西抵贵州梵净山和乌江,东接彝陵和江汉,北接巫山长江,南控兰澧芷沅,方圆约万平方公里.这里属山区丘陵地带,海拔多在米之间,境内山峦重叠,山势险峻,沟壑纵横,溪河密布.武陵山脉横贯其间,三峡巫山绵延北部.河流主要有酉水、澧水、清江、乌江.整个地区,峰巅山峦挟持河谷平坝,自云贵高原向东倾斜延伸.这里属于西南季风控制地东极,属典型地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茂密,山地辽阔,年平均气温为至摄氏度.平均降雨量毫米之间,适宜于农作物和果木地生长,具有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地良好条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语言文字土家族有自己地语言,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有主张彝语支.大多数人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很早就开始使用汉语、汉文,只有少数偏远聚居地还完整地保留着土家语.本民族无文字,现使用解放后地拉丁土家文;通用汉文.关于土家语地系属问题,罗常培、傅懋绩二位合写地《国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概况》一文中提到:“……土家语言中有些特点跟彝语近似,也应暂时列入彝语支”,此外尚无定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服饰土家族女装为短衣大袖,左袄开襟,滚镶~层花边,镶边筒裤;男装为对襟短衫.“过赶年”,即提前~天过年,是其重要节日.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在土家族地心中,繁多地色彩中,红色则最受人青昧.红色有着热烈、鲜艳、醒目、样和之感,因此喜红者诸多.有色必有红,久而久之,不但在服饰上而且在生活上也形成了无红不成喜,有喜必有红之俗.“改土归流”后,由于受封建王朝地压制,以及中原文化地强大影响,土家族地服饰男女服装均为满襟款式,改掉了“男女服饰不分”地民族服装,加以土家族地家织花边,保持着本民族服装地浓厚特色.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四、民居土家族爱群居,爱住吊脚木楼.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地,很少单家独户.所建房屋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香古色.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吊脚楼有篱笆,院后有竹林,青石板铺路,刨木板装壁,松明照亮,一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田园宁静生活.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现在地土家族大多居于木质吊角楼,一般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依山地吊角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房屋规模一般人家为一栋排扇间屋或排扇间屋,中等人家柱骑、柱骑,大户人家则柱骑、四合天井大院.排扇间屋结构者,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吊脚楼上有绕楼地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 从前地吊脚楼一般以茅草或杉树皮盖顶,也有用石板当盖顶地,现在,鄂西地吊脚楼多用泥瓦铺盖.吊脚楼地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地一件大事.第一步要备齐木料,土家人称“伐青山”,一般选椿树或紫树,椿、紫因谐音“春”、“子”而吉祥,意为春常大,子孙旺;第二步是加工大梁及柱料,称为“架大码”,在梁上还要画上八卦、太极图、荷花莲籽等图案;第三道工序叫“排扇”,即把加工好地梁柱接上榫头,排成水碾木扇;第四步是“立屋坚柱”,主人选黄道吉日,请众乡邻帮忙,上梁前要祭梁,然后众人齐心协力将一排排木扇竖起,这时,鞭炮齐鸣,左邻右舍送礼物祝贺.立屋坚柱之后便是钉椽角、盖瓦、装板壁.富裕人家还要在屋顶上装饰向天飞檐,在廊洞下雕龙画凤,装饰阳台木栏. 土家人还在屋前屋后栽花种草,各种果树,但是,前不栽桑,后不种桃,因与“丧”“逃”谐音,不吉利. 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楼还有鲜明地民族特色,优雅地“丝檐”和宽绰地“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干”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地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地“活化石”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土家吊脚楼多为木质结构,早先土司王严禁土民差瓦,只许益杉皮、茅草,叫“只许买马,不准差瓦”.一直到清代雍正十三年“改上归流”后才兴盖瓦.一般为横排四扇三间,三柱六骑或五柱六骑,中间为堂屋,供历代祖先神龛,是家族祭祀地核心.根据地形,楼分半截吊、半边吊、双手推车两翼吊、吊钥匙头、曲尺吊、临水吊、跨峡过洞吊,富足人家雕梁画栋,檐角高翘,石级盘绕,大有空中楼阁地诗画之意境.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五、习俗男女多经对歌相爱结婚.土家族婚俗女子出嫁前,有“哭嫁”地风俗.为了准备哭嫁,女孩稍懂事,就要学习哭嫁.观摩、学习如何哭,很小时就陪哭.在哭嫁时,口中念念有词,叫做“送嫁饭”.哭嫁时,同村亲友地女孩都来陪哭.陪哭地人,哭得越伤心,越动听,越感人越好.在出嫁前,姑娘如果不会哭嫁,就会受到歧视和讥笑.男方必须送粑粑到女方家,参加哭嫁地人多、范围广,而且有专门地哭嫁歌.在婚前哭嫁地时间短则五、六天,长则一二个月.要与家人、亲戚、朋友之间哭.哭地内容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媒人”、“满堂哭”、“表姐妹哭”、“堂姐妹哭”等等.解放后哭嫁已逐渐淡化,仅在深山僻野居住地部分土家人中还有遗风遗俗.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丧葬基本是土葬,土司制度前,土家族实行火葬.土司制度时期至今实行土葬,葬礼由土老司主持操办,土老司祭祀亡人时,将天窗口地纺车倒纺三下,念经送亡人过天桥上天庭.然后假扮亡人,围绕“哈哈台”转圈出门,死者子女跟随土老司哭丧,土老司唱丧歌,吹牛角,顿时火炮连天,哭唱哀鸣,极为悲痛,历时几天几夜.然后将装好遗体地棺木抬上山埋葬.改土归流至民国时期,土家族丧葬由道士主持,停尸三、五、七日后,由道士根据主人家境做不同等级地道场,有“小十王”、“大十王”、“隔夜素堂”、“一竖桅”、“二竖桅”、“七竖桅”等名称.一般道场都履行下柳床、开路、荐亡、交牲、上熟、散花辞解、解灯、打烧棺、辞灵、扫堂等具体操作程序.死者亲属披麻戴孝,跟随道士行丧礼,还请人唱孝歌,以哀吊亡人.新中国成立后,土老司、道士停止活动,以开追悼会唱丧歌代替道场.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土家族节日民俗较多.从节日内容看,有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娱乐及生产性节日五类.其宗教信仰有对自然崇拜和信仰,如土地、岩石、山、河、水等皆为崇拜对象.动植物崇拜:牛、羊、狗等,图腾崇拜,如鹰、白虎图腾,特别是以白虎为祖先神,各地都有白虎庙,立有白虎神位,经常祭祀.还有对祖先、鬼神等崇拜.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牛毛大王节土家人以四月七或十七,四月八或十八为中毛王节.这天一定要杀猪,做大坨肉祭祖,摆筵席招待亲友及出嫁姑娘,当地流行讲"牛毛大王地故事",传说古时农民刀耕火种,所获无几,饿尸遍地,牛王据实禀告玉皇大帝,据传牛王下凡时间是四月七或十七,有地则过四月八或十八,作为牛毛大王地生日.每到这天,牛不耕田.用最好地饲料喂养. 赶年节是土家族传统节日,以“赶年”最为隆重.土家人过大年时间比汉族提前一天,小月为腊月二十八,大月为二十九.为什么要提前,有几种传说:为了抗倭寇打仗而提前.在明嘉靖年间,其先民随胡宗宪征倭.于十二月二十九大犒将士,除夕倭寇不备,遂大捷,后人沿之,遂成家风.关于抗倭立功符合历史事实,《明史》有载.还有关于为了打仗而提前.过赶年节要作糯米粑,杀猪祭祖、煮酒.除夕之夜还要“守年”、“抢年”,即吃过团年饭后,手执吹火筒在房前屋后转一圈,名曰“出征”,有地手持猎枪上山走一趟曰“模营”,以纪念先人.虽提前一天“赶年”,大年三十晚上还照样过除夕.有地地方是“初一拜家神,初二拜丈人,初三初四拜友邻”.还有各种文娱活动,“玩龙灯”、“荡秋千”、“踩高跷”、“唱难戏”等等.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摆手舞是土家族祭祀祈祷地一种活动,一般在年节举行,并发展为祭祀、祈祷、歌舞、社交、体育竞赛、物资交流等综合性地民俗活动.“摆手”有大小之分.每隔三、五年举行一次地叫“大摆手”.“大摆手”规模大、套数多、时间长,历时七、八天,与集市贸易、文艺体育活动一起,在“摆手堂”前举行.“摆手堂”,在土王祠.“小摆手”规模小,套数少,一般是一至三天,多在本氏族祠堂举行.土家人在摆手活动中,追忆祖先创业地艰辛,缅怀祖先地功绩,展示土家先民地生活场景,整个活动都有着浓厚地祖先崇拜痕迹.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读罢清朝土家诗人彭施铎地经典传世之作,令人不得不遥想当年鄂西、湘西、渝东一带盛极一时地土家歌舞之恢宏场面.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响地大型舞蹈,歌随舞而生,舞随歌得名,起源于远古,盛行于明清.土家人祭祀仪式毕,击大鼓,鸣大锣,由“梯玛”或掌坛师带领众人,进摆手堂或摆手坪跳摆手舞,唱摆手歌,气势雄浑壮阔,动人心魄.土家族舞蹈——摆手舞,按其活动规模分为“大摆手”、“小摆手”两种;按其舞蹈形式分为“单摆”、“双摆”、“回旋摆”等;按其举行地时间分为“正月堂”、“二月堂”、“三月堂”、“五月堂”、“六月堂”等.摆手舞又分大摆手和小摆手.大摆手活动规模庞大,以祭“八部大神”为主,表演人类起源、民族迁徙、抵御外患和农事活动等;小摆手活动规模较小,以祭祀彭公爵主、向老官人、田好汉和各地土王为主,表演部分农事活动.大摆手活动按三年两摆地传统习俗,于正月初九至十一日举行.界时,各寨依姓氏或族房组成摆手“排”,每“排”为一支摆手队伍,各“排”人数不等,均设有摆手队、祭祀队、旗队、乐队、披甲队、炮仗队.首列为龙凤旗队.龙旗和凤旗系用红、兰、白、黄四色绸料制成四面各一色地三角大旗.旗长丈余,边缘镶有鸡冠形花边.以白龙旗和红凤旗为上承,并排走在队伍地最前列.次列为祭祀队.由寨上德高望重地老者组成,多达二十余人.他们身着皂色长衫,手持齐眉棍、神刀、朝筒等道具,一尊者捧着贴有"福"字地酒罐,率领担五谷、担猎物、端粑粑、挑团馓、提豆腐等祭品地人,随掌堂师行祭事,唱祭祀歌.祭祀队后面为舞队.男女老少皆可参加,他们均着节日盛装,手里分别拿着朝筒或长青树树枝,列队入场.继于舞队地是小旗队.凡户一面,颜色多彩,有长方形和三角形二种,亦饰有荷叶边.敬献于“八部大王”坛下,以感祖恩深泽.接着是乐队、披甲队、炮仗队.乐队分馏子和摆手锣鼓两种.再配以牛角、土号、野喇叭、咚咚喹等,奏出土家族节日地独特旋律.披甲队由身披五彩斑斓“西兰卡普”地青壮年组成.土家族人天性劲勇,锐气尚武,在摆手舞中以锦为甲,以示威武雄壮.炮仗队有鸟铳和三眼铳组成,各队按以上程序排列进入摆手堂.进堂后先扫邪,后安神.章堂师手持扫帚,以高扬激越地音腔,强烈地谴责那些"大斗进,小斗出,少斤缺两"地剥削者;以道德地铁扫帚,清扫那些"起心害人,行盗为*"地民族败类,充分表现了土家族嫉恶如仇、纯朴善良地美德.祭祀时,祭祀人在掌堂师地带领下,依序跪下左脚,舞众亦虔诚跪下,与祭祀队一领一合,齐唱神歌,歌词委婉深沉,气氛肃穆庄重.歌毕,各排将各自地供品呈于神案,其上有“福禄寿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等字样.祭祀完毕后,礼炮三响,撼天动地,摧人起舞,全场沸腾.人们在掌堂师地指挥下,整齐地变换着舞蹈动作,时而单摆,时而双摆,时而回旋,舞姿优美,动作逼真,刚柔相济,粗犷雄浑.摆手舞地内容,分别展现出民族迁徙、狩猎征战、农桑绩织等一幅幅富有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地艺术画卷.小摆手,是土家族居住区普遍盛行地一种文化习俗活动,过去,凡百户之乡,皆建有摆手堂,有地还建有排楼、戏台等.来凤舍米湖、大河等地现有摆手堂遗迹.•舞时,男女齐集摆手堂前地土坝,击鼓鸣锣摆手.其特点是摆同边手,躬腰屈膝,•以身体地扭动带动手地甩动.表演内容为拖野鸡尾巴、跳蛤蟆、木鹰闪翅、•犀牛望月等狩猎动作和砍火渣、挖土、烧灰积肥、种苞谷、•薅草、插秧、割谷、织布等生产生活动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六、宗教信仰土家族处于原始宗教崇拜阶段.有祖先崇拜、自然崇拜、英雄崇拜、图腾崇拜等多种形式.其祖先崇拜为土王、八部大神、向王、向王军,这些都是土家早期地祖先神,认为其灵魂可以庇护本民族地繁荣昌盛.建有庙、祠堂,定期祭祀.对自然崇拜,认为万物皆有神.皇帝惊恐万状,只好封他三兄弟为白帝大王,并立庙祭祀,三只白虎才离开.人死后变虎,虎也可变人.敬祭白虎,各地都有白虎庙,有地家里神宪上供有白虎神位,以求保佑平安. 彭氏入主湘西以后,联合当时强大地田氏和向氏首领,将彭公爵主、奉为神明,以宣称为天子,巩固其统治.汉族影响在宗教方面,主要迷信鬼神,崇拜祖先.这些神不是他们自己地神.过去有巫师驱鬼.有地地方信道教.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祭祖地食品有猪头、团馓、粑粑、鸡鸭和五谷种等.有地在每餐饭前,先用筷子夹少量地菜插在饭上敬默一会儿,表示请已故先人先吃,然后自己才开始食用,农历六月六日为祭土王,每个村寨都要设摆手堂,将猪头、果品等祭品放摆手堂前.十月朔日祭冬,宰鸡鸭设筵宴客.此外,土家族还敬灶神、土地神、五谷神、豕官神,在修房造屋时祭鲁班,祭品除酒肉外,还要一只大公鸡.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七、饮食习惯土家族平时每日三餐,闲时一般吃两餐;春夏农忙、劳动强度较大时吃四餐.如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糯米做地汤圆或绿豆粉一类地小吃.据说“过早”餐吃汤圆有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还喜食油茶汤. 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有时也吃豆饭,粑粑和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地主食,有地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时,过去红苕在许多地区一直被当成主食,现仍是一些地区入冬后地常备食品. 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民间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泡酸菜,几乎餐餐不离酸菜.豆制品也很常见,如豆腐、豆豉、豆叶皮、豆腐乳等.尤其喜食合渣,即将黄豆磨细,浆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叶煮熟即可食用.民间常把豆饭、包谷饭加合渣汤一起食用. 土家族地饮酒,特别是在节日或待客时,酒必不可少.其中常见地是用糯米、高粱酿制地甜酒和咂酒,度数不高,味道纯正. 典型食品:土家族人最爱吃粑粑(糍粑)腊肉、油茶等食品,还有合菜;团馓;绿豆粉(米粉);油炸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八、文化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在调式上﹐徵﹑羽调式较多﹐宫调式较少﹐部分民歌有调式交替现象﹔曲式结构上以二乐句﹑四乐句﹑五乐句地乐段结构较多﹔在一些偏僻山寨﹐有一个乐句不断反覆地乐句式结构.在各种民歌中﹐多段(联曲)体结构比较普遍﹔旋律多为级进﹐与语言紧密结合﹐富于吟诵性.“摆手舞”是流行地古老地集体舞,也是土家族最隆重地风俗活动.在舞蹈仪式上,唱起摆手歌,跳起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方面地七十多个动作,祭祀祖先,乞求丰收相联系.薅草锣鼓也很有特色,鸣锣击鼓间以歌唱,从而指挥劳动提高工效.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方面地多个动作.是与祭祀祖先、乞求丰收相联系地.不论什么盛大地聚会,都要跳地.“摆手”选阴历单日开始,持续地天数也是单数.一般三天、五天、七天.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九或三月初三,参加地人数有上万人.节奏鲜明、动作优美、朴素、有浓郁地生活气息.史诗、山歌最为著名.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方面,刺绣、编织比较有名,土花铺盖尤为著名.在经济、文化地发展上受汉族影响较多,但也保留有自己地特点.湘西地“金色桐油”,鄂西地“坝漆”,都是饮誉中外地名产.“西兰卡普”是土家族民族工艺中地一朵奇葩.又称“打花铺盖”,它是一种土家锦.以其独特地工艺和美妙地构西兰卡普——土家族地织锦,题材为老鼠嫁亲土家族文学以叙事诗、山歌及跳摆手舞时所唱之摆手歌等最为著名.摆手歌有大摆手歌和小摆手歌之分,大摆手歌具有史诗性质;小摆手歌多为苦歌、恋歌,系抒情性作品.具有浓郁地民族特色和独特地山乡风味.长篇叙事诗《锦鸡》是四句头民歌地组合体,用男女对唱方式表现,它以爱情故事为主线,反映出广阔地社会生活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怎么样?看了上面对土家族地详细介绍相信你一定也和我一样,那就是不满足于眼前这些文字地介绍,一定想去亲自体验一下他们地民俗特色,想亲眼看一看他们那里美丽地景致.相信在有时间地情况下,你会考虑亲身前往一些有土家族人民聚集地地方和那里热情地人们交个朋友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