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探究二 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综合探究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综合探究2

综合探究二《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知识与能力】理解成熟马镫使用的意义及马镫对中世纪欧洲历史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运用查阅资料、小组探究等方式了解马镫从产生到成熟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马镫的历史,知道欧亚国家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史实。

【重点】马镫的演变历史。

【难点】通过学习马镫的历史,知道欧亚国家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史实。

【新课导入】(情境式导入)英国科技史学者怀特曾说过:“很少有发明像马镫那样简单,而又很少有发明具有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

马镫把蓄力应用在短兵相接之中,让骑兵与马结为一体。

”怀特为什么会对马镫的评价如此之高?让我们通过学习来找到答案吧。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马镫的起源1.阅读教材P43的文段及图片,思考:(1)什么是马镫?答案提示:马镫是骑马时的踏脚和支撑装置,一般成对垂于马鞍两侧之下。

(2)它有什么功能?答案提示:马镫能起到在奔跑中稳定身体的作用,在行走时,骑者以马镫为主要支撑点,解放双手,在马背上做不同的动作。

(3)它是如何发明、发展的?答案提示:马镫的发明可能来源于偶尔用来帮助上马的皮绳套。

但是在3世纪的时候,中国人已经铸造金属马镫了。

2.阅读教材P44的文段及图片,思考:成熟马镫的使用有什么意义?答案提示:(1)成熟马镫的使用,标志着骑马用具的完备,骑兵的发展由此进入新时期。

(2)骑兵可以和战马很好的结合,复杂的战术和训练变得容易了。

(3)骑兵不但可以穿上沉重的铠甲,还能运用马的力量,为重甲骑兵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知识点二马镫的传播1.阅读教材P44的文段及图片,思考:马镫是如何向外传播的?答案提示:金属马镫发明后很快传播到东北亚的高句丽地区,并通过突厥等游牧民族向西传播。

6世纪末至7世纪初,波斯人引入马镫,并在7世纪初传播给阿拉伯人。

7世纪早期,马镫传向东欧和东罗马帝国,及北欧、西欧等。

2.马镫对中世纪欧洲有什么影响?答案提示:马镫将骑手与马融为一体,骑手手持长矛重枪,身披金属盔甲,成为纵横欧洲中世纪近1000年的封建骑士。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教案:探究二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教案:探究二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
5. 课后作业:教师通过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程度和应用能力。
6. 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了解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的认识。
7. 教师评价与反馈:教师根据以上各方面的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马镫传播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马镫的制作和使用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马镫在中世纪欧亚国家文明传播中的作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4)学生能够运用史料实证,对马镫的传播进行深入的历史解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实证,对马镫的传播进行历史解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教学难点:
(1)马镫的起源和发展:学生可能对马镫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难以理解,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图片进行讲解。
(2)马镫在中世纪欧亚国家的传播途径:学生可能对马镫在中世纪欧亚国家的传播途径难以理解,需要教师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3) 游戏:教师设计关于马镫传播的问答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4) 辩论赛:学生分组进行辩论,探讨马镫传播对中世纪欧亚国家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教学媒体和资源:
(1) PPT:教师制作精美PPT,展示马镫的图片、史实资料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知识点。
(2) 视频:教师播放关于马镫制作和传播过程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马镫的历史背景。

历社八上综合探究二《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A卷

历社八上综合探究二《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A卷

历社八上综合探究二《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1题;共22分)1. (2分)对右侧西欧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 . 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B . 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的方式向帝王效忠C . 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D . 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考点】2. (2分) 12世纪初,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以此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

这一材料反映出中世纪欧洲()A . 封君封臣制度逐步形成B . 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城市C . 城市获得了部分自治权D . 市民以暴力方式反抗贵族【考点】3. (2分) (2016八上·桐乡期中) 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庄园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有()①庄园经济是自给自足的,所有物品都可在庄园内取得②每个庄园通常由一个或几个村子组成③在庄园内耕种的农奴,需向领主缴纳租税④庄园内大家笃信基督教,但却必须到庄园外的教堂参加固定聚会A . ①②B . ②③C . ①③D . ②④【考点】4. (2分)形成了欧洲封建等级制度,奠定了西欧骑士制度基础的历史事件是()A . 大化改新B . 亚历山大东征C . 丕平献土D . 查理•马特改革【考点】5. (2分)下列是文字产生过程中的一些环节,其发展的先后顺序是()①楔形文字②象形文字③图画文字④现代文字A . ①②③④B . ①③②④C . ③②①④D . ②①③④【考点】6. (2分)下列关于基督教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有()①产生于公元前1世纪②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③认为耶稣是“救世主”④经典是《古兰经》A . ①②B . ②③C . ③④D . ①②③【考点】7. (2分) (2018八上·秀洲月考) 下列关于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基督教、佛教、道教②公元1世纪在巴勒斯坦一带的民众把希望寄托于“救世主”耶稣,渴望拯救自己脱离苦海③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外传,也传入我国了中原地区④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穆德于622年被迫出走麦地那A . ①②④B . ①②③C . ①③④D . ②③④【考点】8. (2分) (2020八上·台州月考) 下图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的国徽,该国是以天主教教皇为首的罗马教廷的所在地。

《从宗教景观看文明的多样性》一课一练(含答案解析)--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

《从宗教景观看文明的多样性》一课一练(含答案解析)--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

综合探究二《从宗教景观看文明的多样性》一、单选题1.马镫见证了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公元前3世纪,中国人已铸造金属马镫B. 成熟的马镫的使用,标志着骑兵的发展进入新时期C. 金属马镫的传播路线:中国→萨珊波斯人→突厥人→北欧、西欧→东欧、东罗马帝国D. 战国时期的骑兵马具中已经出现马镫2.马镫的产生并传播印证了( )①欧亚文明建立起联系并相互影响②没有中国的马镫,就不会产生欧洲的中世纪③中国的发明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④不同文明的传播,常常成为人类进步的里程碑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3.下图是某地出土的唐代鎏金铁马镫,从中得出的结论最确切的是()A. 金属双马镫是唐朝时候发明的B. 唐代骑兵有较先进的技术支撑C. 马镫在唐朝时代传播到欧洲地区D. 唐朝的统治者来自于游牧民族4.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中国发明的马镫使中世纪欧洲穿戴沉重铠甲的封建骑士得以产生。

对他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马镫于中世纪传人国外②中世纪时中欧开始有了交往③马镫的传人对中世纪欧洲历史的影响非同小可④马镫为重甲骑兵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A. ③④B. ①③C. ②③D. ①④5.成熟马镫的使用,标志着骑马用具的完备,骑兵的发展从此进入新时期。

下列关于马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时马镫尚未出现B. 考古发掘证明,在东晋时期已有成熟的双马镫出现C. 最先使用类似马镫的皮绳套的是西亚游牧民族D. 马镫促使了欧洲中世纪军事贵族封建主义制度的诞生6.有学者评价马镫:“几乎没有什么发明像马镫这么简单,但是几乎没有什么发明对历史有如此催化作用。

”关于马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马镫的发明源于帮助上马的皮绳套B. 最早的马镫形象来自中国湖南长沙单马镫C. 马镫的传入让骑士驰骋欧洲近千年D. 马镫对于摧毁欧洲的封建制度有重要作用7.下列关于马镫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阿拉伯人传给波斯人B. 由突厥人从波斯处引入C. 从中国传到东北亚地区D. 从西欧、北欧传到东欧8.如图中的马镫是( )A. ①B. ②C. ③D. ④9.马镫是骑马时的踏脚和支撑装置,可能来源于皮绳套,最先使用的大概是中国的中原人、印度人、中亚人,7世纪初由哪个民族传入欧洲()A. 波斯人B. 阿拉伯人C. 突厥人D. 罗马人10.马镫的传入使欧洲封建社会产生了新的阶层,这个阶层纵横欧洲中世纪近1000年,它是()A. 农民阶层B. 骑士阶层C. 武士阶层D. 士族阶层11.中国发明的,传遍整个欧洲大陆,“使中世纪欧洲穿戴沉重铠甲的封建骑士得以产生。

探究二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文明传播共21页23页PPT

探究二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文明传播共21页23页PPT
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文 明传播共21页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2019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件:第2单元 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 综合探究 (共15张PPT)

2019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件:第2单元 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 综合探究 (共15张PPT)

的骑士
• A.①②④ B.①③④
• C.①②③ D.②③④
•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很少有发明像马镫那样简单,而又很少有发明具有如此重大 的历史意义。马镫把畜力应用在短兵相接之中,让骑兵与马结为一体。
• ——(英)怀特
• 材料二 无须赘述骑士们的装备对于中世纪军事贵族封建主义制度具 有何等意义……中国的火药在这一时期后期有助于摧毁这一社会形式, 而中国的马镫最初曾促成这一社会形式的形成。
• (4)成熟的马镫的使用,标志着⑤_骑__马__用__具_____的完备,骑兵的发展从此 进入新时期,为重甲骑兵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 2.(1)金属马镫发明后很快传播到东北亚的高句丽地区,并通过突⑥厥 ________等草原游牧民族向西传播。6世纪末至7世纪初,萨珊波斯人从 突厥人那里引入了马镫,并于7世纪初将这一技术传给阿拉伯人。⑦ ___________,马镫传向东欧和东罗马帝国,7世并纪继早续期向北欧、西欧等地传 播。
• (1)根据材料,概括马镫对欧洲社会的主要影响。
• 改变了作战方式,提高了战斗力;形成了新的文明形态和思想格局; 确立了封建制度。
• (2)简述马镫的传播路线。
• 金属马镫发明后很快传播到东北亚的高句丽地区,并通过突厥等草原 游牧民族向西传播。6世纪末至7世纪初,萨珊波斯人从突厥人那里引 入了马镫,并于7世纪初将这一技术传给阿拉伯人。在7世纪早期,马 镫传向东欧和东罗马帝国,并继续向北欧、西欧等地传播。
• (2)使骑兵这一灵活的新兵种取代了笨重的车兵,中国古代战争的样式 从此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赵国新建骑兵在战争实践检验中显示出的巨 大优越性,很快刺激了其他列国也发展这一全新兵种,马拉战车逐步 在战场上被淘汰而改为运输之用,中国军事史进入了骑兵起决定作用 的新时代。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二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二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

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题: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二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1.马镫的发明,使骑兵的双脚有了强劲的支撑点。

中国人开始铸造金属马镫是在( ) A.大约3世纪B.大约4世纪C.大约2世纪D.大约公元前3世纪2.金属马镫发明后,迅速在世界上传播开来。

6世纪末7世纪初,萨珊波斯人从________那里引入了马镫。

以上横线处应填入的是( )A.突厥人B.高句丽人C.阿拉伯人D.东罗马人3.下列关于马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古代人类骑马的大多数时间里,都没有马镫B.亚历山大的骑兵马具中没有马镫C.战国时期我国的骑兵马具中没有马镫D.秦朝的时候我国的骑兵马具中有了马镫4.下列关于马镫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中国传到东北亚地区B.由突厥人从萨珊波斯人处引入C.由阿拉伯人传给波斯人D.从西欧、北欧传到东欧5.西欧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

”据此,你认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充当使者的是( )A.埃及人B.法兰克人C.中国人D.阿拉伯人二、非选择题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很少有发明像马镫那样简单,而又很少有发明具有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

马镫把畜力应用在短兵相接之中,让骑兵与马结为一体。

——[英]科技史专家怀特材料二无须赘述骑士们的装备对于中世纪军事贵族封建主义制度具有何等意义。

……中国的火药在这一时期后期有助于摧毁这一社会形式,而中国的马镫最初曾促成这一社会形式的形成。

——[英]科技史专家李约瑟(1)成熟马镫的使用有何重大意义?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的“让骑兵与马结为一体”的含义。

(2)马镫传入中世纪的欧洲后,对欧洲的影响非同小可。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马镫传入欧洲后的影响。

参考答案1.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世纪时,中国人已在铸造金属马镫了。

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单元同步试题含答案解析 (27)

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单元同步试题含答案解析 (27)

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单元同步试题含答案解析马镫见证了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公元前3世纪,中国人已铸造金属马镫B.成熟的马镫的使用,标志着骑兵的发展进入新时期C.金属马镫的传播路线:中国→萨珊波斯人→突厥人→北欧、西欧→东欧、东罗马帝国D.战国时期的骑兵马具中已经出现马镫【答案】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时期,成熟的马镫的使用,标志着骑乘用的马具的完备,使得骑兵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B正确:大约公元3世纪时,中国冶炼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开始制造铜或铁制的马镫,A错误;中国从西晋时期发明了马镫以后不久就迅谏地向国外传插。

首先传播到朝鲜,后来又传到土耳其、伊朗,最后传到古罗马帝国,C错误。

约4世纪〔东晋)时,出现配有双马锓的陶马、马镫形象,这是目前最早的骑兵马具开象,B项说法错误;我国考古人员发现,在东北方的草原地区,大约在三世纪中叶到四世纪初的十六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马镫。

D错误。

综上故选B。

62.据说,明太祖朱元璋曾经打算将《孟子》从“四书”中取消,并将孟子像从孔庙中搬出去(在中国古代,孟子被尊称“亚圣”,是配享孔庙的)。

下列选项中,孟子的主张最有可能使朱元璋“龙颜大怒”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性善论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D.反对不义的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强调的是民贵君轻,与朱元璋强调的是加强君主专制相违背,A选项符合题意;BCD选项与加强君主专制并不违背,排除。

63.三国,是一个永远可以激起豪情的时代,雄才大略的曹操、坚韧不拔的刘备、胆略超群的孙权构筑起三足鼎立的局面。

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淝水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答案】D【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8年,曹操发动赤壁之战,结果被孙刘联军打败。

赤壁之战为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

综合探究二 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 课件ppt(课件ppt)导学案

综合探究二 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 课件ppt(课件ppt)导学案

新知讲解
马镫的作用
马镫,是一个平底的环开物,用皮带 固定,悬挂于骑乘动物(主要是马,也包 括骡等马科动物).上鞍的两边,供骑者放置 双脚,也可以辅助骑者上下。有了镫, 骑者更容易在鞍上坐稳,也更容易控制 马匹,从而能够解放双手,在马上做出 各种动作,这使骑乘动物在交通、通信 和军事_上开始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新知讲解
欧洲最早的马镫,出土于公元6世纪的匈牙利 阿瓦尔人的墓葬中,以窄踏板直柄金属马镫为主。 阿瓦尔人是来自蒙古高原的柔然人的后代。柔然 人的重点活动地区是阴山以北的草原,与鲜卑人 及北魏王朝发生多次战争被打败之后,柔然人于6 世纪沿欧亚草原之路西迁到匈牙利定居。因此, 有些西方考古学者认为,是柔然人从中国北方把 马镫传播到欧洲,甚至认为阿瓦尔人的马镫就是 中国传统的直柄横穿金属马镫,或者有中国工匠 直接参与到为阿瓦尔人制做马镫上来。因此,马 镫被称为“中国靴子”。
结合李约瑟和斯塔夫里阿诺斯观点,来说一下中国 部分发明对欧洲的影响?
新知讲解
发明 马镫 火药 造纸术 印刷术
指南针


对中世纪军事贵族封建主义制度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重要作用 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保存和传播,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对人类文化的保存、传播、交流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推动了教 育事业的发展
新知讲解
通过上述考证与论述, 可以确认:最早的马镫发现 于公元3—4世纪鲜卑人活 动的中国北方草原地区,这 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对 世界的一项伟大贡献。
新知讲解
成熟的马镫的使用,对骑兵有什么影响?
成熟的马镫的使用,标志着骑马用具的完备,骑 兵的发展从此进人新时期。
(1)骑兵可以和战马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复杂 的战术动作和训练变得容易了。

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试题: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二 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

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试题: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二 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

综合探究二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见学生用书P40]一、马镫的起源1.含义:马镫是骑马时的__踏脚__和__支撑装置__,一般成对垂于马鞍两侧之下。

2.功能:骑者脚踏一侧马镫跨上马背,双脚穿过马镫,这样,马镫能起到__在奔跑中稳定身体__的作用。

行进时,骑者以__马镫__为主要支撑点,可以解放双手,在马背上做各种动作。

3.出现背景:在古代人类骑马的大多数时间里,双脚都没有支撑。

(1)古代埃及人尚不知马镫为何物。

(2)亚历山大的骑兵横扫__中亚__时,都骑在马上无处搁脚。

奔驰或跳跃时,骑兵必须紧紧抓住坐骑的鬃毛,以免颠下马背。

(3)中国的战国时期,__赵武灵王__为抗击北方游牧民族侵扰,推行“__胡服骑射__”,但__战国乃至汉初__的骑兵马具中也没有马镫。

4.发明及发展:发明马镫的最初想法可能来自偶尔用来帮助上马的__皮绳套__。

最先使用这种皮绳套的大概是中国的__中原人__、__印度人__或__与中国接壤的中亚游牧民族__。

大约3世纪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在铸造__金属马镫__了。

5.使用的意义:成熟的马镫的使用,标志着__骑马用具__的完备,骑兵的发展由此进入新时期。

骑兵可以和战马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复杂的战术动作和训练变得容易了。

骑兵不但可以穿上沉重的铠甲,还能够更好地运用马的力量,为重甲骑兵的发展提供了__技术支撑__。

二、马镫的传播1.传播(1)金属马镫发明后很快传播到东北亚的__高句丽__地区,并通过__突厥__等草原游牧民族向西传播。

(2)6世纪末至7世纪初,__萨珊波斯__人从突厥人那里引入了马镫,并于7世纪初将这一技术传给__阿拉伯__人。

(3)在7世纪早期,马镫传向__东欧__和__东罗马__帝国,并继续向北欧、西欧等地传播。

2.传入对中世纪欧洲历史的影响:马镫的传入对中世纪欧洲历史的影响非同小可。

马镫将__骑手__与__马__融为一体,这些骑手手持长矛或重的长枪,越来越普遍地披挂金属盔甲,他们就成为纵横欧洲中世纪近1 000年的__封建骑士__。

八上社会8-2综合探究 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

八上社会8-2综合探究 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

西晋永宁墓单镫
江苏南京象山墓出土的东晋陶马,显示东晋已经有了成熟 的双马镫,也是双马镫的最早物证。
3世纪时,中国人已在铸造金属马镫了。
辽宁北票西官营子发掘了 北燕冯素弗(冯素弗死于 太平七年(415年))墓,获 得了马镫的实物资料。是 木芯外包嵌青铜片,铜镫 片都鎏金,装饰颇为华美。
马镫是人类历史上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正 如英国科技史学家怀特指出的:“很少有发明像马 镫那样简单,而又很少有发明具有如此重大的历史 意义。马镫把畜力应用在短兵相接之中,让骑兵与 马结为一体”。
在没有马镫的时候,古代人骑马是一桩苦差事,因为当马飞 奔或腾跃时,骑手坐在马鞍上,两脚悬空,只好双腿夹紧马身: 同时用手紧紧地抓住马鬃才能防止从马上摔下来。 古代各国军队,如埃及人、罗马人、巴比伦人以及希腊人都 不知道,更谈不上使用马镫;甚至亚力山大大帝率军横跨整个中 亚时,他的骑士们的双腿也是横跨于马鞍两旁,双脚没有任何东 西可以支撑,其艰难困源自可想而知。定义马镫
中 国 文明传播
传播
影响
欧 洲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启示:注重文化交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自我测评答案
1、 A 2、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最大特征:封建庄园制度、 封建农奴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基督教的作 用和影响。 3、D
4、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帝国
2世纪,罗马帝国 8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
金属马镫发明后通过高句丽向东传播,扩散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并通过突厥等 草原游牧民族向西传播。6世纪末至7世纪初,萨珊波斯人从突厥人那里引入马 镫,并于7世纪初传入阿拉伯地区。7世纪中期,马镫传向东欧和东罗马帝国, 并继续向北欧、西欧等地传播。
马镫又被西方马文化研究界称为“中国靴子”

综合探究二 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

综合探究二  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

综合探究二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主备人袁荣教学目标:1. 以马镫为例,了解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2. 围绕马镫的传播,认识欧亚各文明间的演进3. 通过马镫传播的史实,理解各区域文明之间的交往经历了不断扩展的过程。

教学重点:马镫的作用、马镫的传播对中世纪欧洲的影响教学难点: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影响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述法、自主学习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秦始皇出土的兵马俑与东晋时期的陶马,让学生观察二者,找一找有什么不同。

问:东晋时期的陶马比秦始皇时期的陶马多了什么?二、马镫的作用出示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问:在没有马镫的日子里,人们的作战方式是怎样的?讲述:“一车当十骑”的含义出示《亚历山大大帝》中亚历山大出征的画面,问:大家有没有发现,亚历山大大帝出征时,他的马有什么特点?小结:古代人类骑马的大多数日子里,双脚都没有支撑。

过渡提问:既然曾经那么长久的历史中,人们骑马都没有马镫,为什么后来会出现马镫,马镫有什么作用?出示各类骑马的图片,并提问:这些骑马的人是以怎样的姿势骑马的?为什么有些人能站起来,有些人能双手厉害马鞍进行射箭,有些能在马上装备沉重的铠甲?(因为马镫可以帮助骑马的人稳定身体,解放双手,做各种高难度的动作)三、马镫的传播出示马镫传播的动画,解释它传播的过程出示欧洲骑士装甲图,问:1. 大家观察图片,欧洲骑士的装甲有什么特点?2. 穿着如此沉重铠甲的士兵为什么能在马上坐稳?小结:因为有马镫的存在,骑士军队逐渐取代了步兵,成为当时西欧战争中的决定性力量。

出示李约瑟和斯塔夫里阿诺斯两位历史学家的观点,问:二位思想家认为马镫有着怎样的作用,产生了哪些影响?四、深化理解播放《国家宝藏——马镫》这一视频,加深学生的认识作业:课时由于还没有改变内容,所以没有课时;写一篇小短文,谈谈对马镫的认识,字数多少取决于理解,没有限制。

板书:综合探究二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反思:因为这是教材当中新出现的内容,还没有参考,所以在上完课之后发现备的课略有些简陋,但是补充了一段《国家宝藏》中的视频,这期节目中对马镫做了详细的介绍,所以留了十几分钟给学生看看视频感受马镫的魅力。

探究二、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 课件(12张PPT)

探究二、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 课件(12张PPT)

“不同文明的接触,以往常常成 为人类进步里程碑。希腊学习埃 及,罗马学习希腊,阿拉伯学习 罗马,中世纪的欧洲学习阿拉伯,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学习东罗马 帝国。” 罗素
结合罗素观点,依据所学知识,列举不同文明间互相学习的事例。
阿拉伯文化是在吸收消化古埃及、两河流 域、波斯帝国和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
马镫所主导的一幕幕历史大剧: 1、公元374年,北匈奴单于巴兰伯率匈奴骑兵西渡顿河, 击败以步兵方阵为主力的东哥特军队,宣示了骑兵时代的来临; 2、阿提拉(406-453)率匈奴骑兵横行欧洲如入无人 之境,被教廷和欧洲封建主恐惧地称做“上帝的鞭子”; 3、唐朝名将李靖率三千精骑奇袭阴山的突厥王庭,引 弓百万的突厥大帝国土崩瓦解(630年);
课堂小结
定义
马镫
中 国 文明传播
传播
影响
欧 洲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启示:注重文化交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自我测评答案 1、 A
2、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最大特征:封建庄园制度、 封建农奴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基督教的作 用和影响。 3、 D
4、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帝国
2世纪,罗马帝国 8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 5、略
成熟的双马镫的使用,标志着骑马用具的完备,骑兵 的发展从此进入新时期。 骑兵开始使用马镫后,作战能力大大增强。 首先,骑兵可稳稳地坐在马上自如地使用武器攻击敌人; 其次,人与马牢固地结合在一起,骑兵可借助战马的力 量刺杀敌人,冲杀力极强; 第三,马镫为骑兵能冲入步兵阵营、近距离搏杀创造了 条件。随着盔甲装备的加强,骑兵可在步兵阵营中横冲直撞, 威力尽显。
马镫
马镫是骑马时的踏脚和支撑 装置,一般成对垂于马鞍两 侧之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镫所主导的一幕幕历史大剧: 1、公元374年,北匈奴单于巴兰伯率匈奴骑兵西渡顿河, 击败以步兵方阵为主力的东哥特军队,宣示了骑兵时代的来临; 2、阿提拉(406-453)率匈奴骑兵横行欧洲如入无人 之境,被教廷和欧洲封建主恐惧地称做“上帝的鞭子”; 3、唐朝名将李靖率三千精骑奇袭阴山的突厥王庭,引 弓百万的突厥大帝国土崩瓦解(630年);
“不同文明的接触,以往常常成 为人类进步里程碑。希腊学习埃 及,罗马学习希腊,阿拉伯学习 罗马,中世纪的欧洲学习阿拉伯,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学习东罗马 帝国。” 罗素
结合罗素观点,依据所学知识,列举不同文明间互相学习的事例。
阿拉伯文化是在吸收消化古埃及、两河流 域、波斯帝国和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
马镫是骑马时的踏脚和支撑 装置,一般成对垂于马鞍两 侧之下。
上马时,骑者脚踏一侧马镫跨上马背, 双脚穿过马镫。马镫的作用不仅是帮助人上 马,更主要的是在骑行时支撑骑马者的双脚, 起到在奔跑中稳定身体的作用,行进时,骑 者以马镫为主要支撑点,可以解放骑乘者的 双手,在马背上做各种动作。
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定义
马镫
中 国 文明传播
传播
影响
欧 洲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启示:注重文化交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自我测评答案 1、 A
2、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最大特征:封建庄园制度、 封建农奴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基督教的作 用和影响。 3、 D
4、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帝国
2世纪,罗马帝国 8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 5、略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帝国
2世纪,罗马帝国
8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
中世纪欧亚大陆出现了诸多疆土轮廓的帝国,消除了 由来已久的地区孤立。 欧亚个地区的文明在商业、技术、宗教和知识等方面 建立起联系并相互影响。
马镫就是这种联系和影响的历史见证之一。
项羽踏镫上马,破釜沉舟大破秦军;刘 邦踏镫上马,从鸿门宴上脱逃;萧何踏镫上马, 月下追韩信——这是历史剧《楚汉传奇》中的 一些镜头。踏镫上马,这有什么古怪么? 历史剧的场景中多有类似镜头: 《赵氏孤儿》中赵朔踏镫执缰、威武出征; 《大秦帝国》中秦国和魏国的骑兵踏镫挥戈、 驰骋冲杀;《汉武大帝》中卫青、霍去病率镫 鞍齐全的骑兵横扫漠北;《战国》、《鸿门宴》 等影视里也都是大队骑兵纵横驰骋、马镫马鞍 齐备;甚至在反映三千多年前周武王伐商纣的 影视作品里也是这样。似乎有马就有镫,就有 鞍,自人类驯服马以来就是如此。 马镫,挂在马鞍两边的脚踏,它到底是 什么时候有的呢?
发明马镫的最初想法可能来自偶尔用来帮助上马的皮绳套。 最早使用皮绳套的大概是中国的中原人、印度人或中亚游牧民族。
马镫的出现
目前考古发现最 早的马镫雏形是长沙 出土的西晋永宁二年 (302年)墓中骑俑 上的三角形马镫,它 只有一只,吊在马鞍 左前侧,供人上马时 搭足使用,且骑上去 之后就甩开不用了。
成熟的双马镫的使用,标志着骑马用具的完备,骑兵 的发展从此进入新时期。 骑兵开始使用马镫后,作战能力大大增强。 首先,骑兵可稳稳地坐在马上自如地使用武器攻击敌人; 其次,人与马牢固地结合在一起,骑兵可借助战马的力 量刺杀敌人,冲杀力极强; 第三,马镫为骑兵能冲入步兵阵营、近距离搏杀创造了 条件。随着盔甲装备的加强,骑兵可在步兵阵营中横冲直撞, 威力尽显。
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看到使用马镫后的骑兵的 优势,进行了军事改革,建立骑兵军队。 经过查理马特、丕平、查理大帝三代人的努力,到8 世纪后期,骑兵已成为法兰克王国最有战斗力的军队,查 理曼帝国的建立及其疆域的拓展,无不得力于新式的骑兵 军队,骑士军队逐渐代替了步兵,成为当时西欧战争中的 决定性力量,封建骑士纵横欧洲中世纪近1000年。
除了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外,“传遍整 个欧洲大陆、具有深远影响的其他中国发 明是船尾舵、马镫个胸戴挽具等”,“马 镫使中世纪欧洲穿戴沉重铠甲的封建骑士 得以产生”。
中国春秋时期及以前作战以车战为主,骑兵仅是一种辅助力 量。战争方式为双方步兵、战车相向对峙,骑兵作用远不如车兵。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但从战国乃至汉初的骑 兵,马背上只有像坐垫一样的马鞍,填充物是兽毛,马鞍前后没有 鞍桥,更没有马镫。当马飞奔或腾跃时,骑者只能用双腿夹紧马身, 同时用手紧抓马鬃才能避免摔下马来,很难手舞大刀长矛灵活刺杀, 骑兵的作战可能主要是骑在马上向敌人射箭、冲击,不能灵活使用 各种兵器。
世界战场上的骑兵身影
4、土耳其骑士挥舞圆月弯刀、建立起横跨亚非欧的奥斯 1 、7-9世纪,凶悍的阿拉伯骑兵冲出阿拉 曼帝国(13-15世纪), 伯半岛,沙尘暴般席卷了西南亚和北非。 5、帖木儿率突厥-蒙古骑兵纵横欧亚草原和西南亚,其后 裔巴布尔又率军长驱直入印度、建立了莫卧帝国( 1526- 2、奠立中世纪西方世界格局的十字军骑士 1857); 的八次东征( 11-13世纪); 6、努尔哈赤率满洲铁骑内线快速机动、以少胜多五日歼灭 3、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率领蒙古骑兵横扫亚 明四路大军的三路(萨尔浒之战 1619年),奠定崛起和入主中 原之基……12-13世纪); 欧大陆(
西晋两侧各悬挂了一件三角形的马镫
江苏南京象山墓出土的东晋陶马,显示东晋已经有了成熟 的双马镫,也是双马镫的最早物证。
3世纪时,中国人已在铸造金属马镫了。
无须赘述骑士们的装备对于中世 纪军事贵族封建主义制度具有何等意 义┅┅中国的马镫最初曾促成这一社 会形式的形成。 在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外,最 重要的发明也许就是马镫了。
马镫的传播
金属马镫发明后很快传播到东北亚的高句丽地区, 并通过突厥等草原游牧民族向西传播。
突厥人
6世纪末至7世纪初
萨珊波斯人
7世纪
阿拉伯人
北欧、西欧
东欧、东罗马帝国
马镫的传入对中世纪欧洲历史的影响
对中世纪欧洲历史的影响非同小 可,马镫将骑手与马融为一体,这些 骑手手持长矛或重的长枪,越来越普 遍地披挂金属盔甲,他们就成为纵横 欧洲中世纪近1000年的封建骑士,对 欧洲中世纪军事贵族封建主义制度的 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