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在黄州时期的艺术创作及思想观
苏轼黄州时期文代表
苏轼黄州时期文代表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晚唐浪漫主义文学家。
苏轼生于安徽省黄州,自幼受到家庭良好的教育,并有及时的文学陶冶,成为黄州的书香之翰。
苏轼的诗歌以宽容大度、浪漫洒脱著称,他以“宋诗范”为基点,运用“自饰自娱”,也就是饰乐性的手法,把诗歌编排出具有浓郁个性气息的诗篇来,受到艺术家们的一致肯定。
他创作的《江城子定风波》,把临洋思归的痛苦与无奈,以及诗人的孤独和感激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可谓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部诗篇,是苏轼所作的最佳代表作品。
苏轼的散文也是黄州书香的一大代表,他著有《赤壁赋》《活记》《江城子望江南》等散文,其中《赤壁赋》可算是苏轼散文代表作之一。
他以深沉的抒情,表现其对国家祖国的特殊感情,影响深远,被誉为“千古绝唱”。
二、黄州书香
黄州,古称黟县,是安徽省的地级市,位于长江流域中游,地处两江之津,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黄州历史悠久,是古时中国的文化中心。
在黄州,出现了许多有影响力的文学家,其中苏轼尤其著名,成为黄州的书香之翰。
苏轼以其文学精湛的技巧、宽容大度的思想著称,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诗文,成为黄州时期的文学代表。
《定风波》的苏轼的浪漫主义引发了文学界的共鸣,并影响了后
人,被唐宋诗人们津津乐道,其文学成就也为黄州文学传承了更深厚的精神内涵,是黄州书香的最佳代表作。
三、结语
苏轼是十三世纪末期黄州文学的一颗明星,他的浪漫主义思想及其诗文影响深远,被誉为“千古绝唱”,成为黄州的书香之翰。
他的诗文是黄州时期文学的最佳代表作,为黄州文学传承了更深厚的精神内涵,值得铭记。
黄州时期的苏轼
黄州时期的苏轼黄州时期的苏轼纵观苏轼的⼀⽣,起伏不定。
可以说,贬谪黄州是苏轼仕途⽣涯的重⼤转折点,在他的⽂学创作历程中具有⼗分重要的意义。
他前后共在黄州⽣活了四年零四个⽉。
本次贬谪是苏轼遭到的空前严重的政治和⼈⽣打击,他开始思考和探索许多问题。
其结果是他的政治态度、⽣活态度,以及艺术创作都发⽣了巨⼤变化。
黄州是荒僻之地。
在此期间,鉴于混迹官场的诸多教训,苏轼不接⼈事,少作诗⽂,在同亲友通信以及赠和诗⽂时,他惟恐“⾔语之间,⼈情难测”,总是⼀再叮嘱对⽅“勿以⽰⼈”、“深藏不出”,深怕“好事者巧以酝酿,便⽣出⽆穷事也”。
可见苏轼当时“多难畏⼈”已经到了何种地步。
诗⽂所作不多,可是苏轼黄州词的创作却达到了⼀个巅峰的境界。
⾝为罪⼈的苏轼常常表现出对事功追求的鄙薄和厌恶,从⽽更多地关注于个体⼈⽣底蕴和价值,其作品也常常直接抒写对⾃然、社会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悟。
回想⾃⼰的⼈⽣历程,苏轼深深地感到⼀种空漠、⽆聊、孤寂与忧郁。
然⽽,种种阅历,以及在黄州的⽣计、游历、与儒释道思想的接触,苏轼也表现了热爱⽣活、积极进取,与超然淡泊、旷达豪放的⼀⾯。
具体表现如下:⼀、孤独凄凉、忧郁悲伤“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
在黄州期间,虽然有⼀些朋友来探望他,他也经常与朋友们游玩于黄州⼭⽔之间,并写下好些脍炙⼈⼝的豪放之作,但准确地说,他在黄州期间⼼情基调并不是不忧伤。
苏轼初到黄州时,开始寄住在黄州东南的定慧院,⽣活⼗分寂寞。
这时的⼈⽣处境使得苏轼⼀下⼦跌⼊到了⼈⽣的低⾕。
别说致君尧舜治国安邦的抱负化成了泡影,就连保全⾃⾝,养家糊⼝都很困难。
这个时期他写下了著名的《⼘算⼦•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挂疏桐,漏断⼈初静。
谁见幽⼈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醒。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在这⾸词中,苏轼托物抒情,抒发他初来黄州时的孤⾼、凄清、寂寞的情绪,是他贬谪⽣活中的苦闷、孤独⼼理的写照。
苏轼是在借“缺⽉挂疏桐”来表达⾃⼰⽣活清冷,借孤鸿状写⾃⼰的⼼境凄凉。
苏轼《游沙湖》赏析: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达观幽默、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苏轼《游沙湖》赏析: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达观幽默、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苏轼的《游沙湖》是一篇短小精悍、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随笔小品,创作于他被贬谪到黄州期间。
这篇文章通过记人、写景、抒情,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达观幽默、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以下是对该文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是日剧饮而归。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离黄州东南三十里是沙湖,又叫螺蛳店。
我在那里买了田地,因为去查田地的好坏,得了病。
听说麻桥人庞安常善于医病,但是耳朵聋,就去他那里看病。
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超过一般人,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懂得我的意思。
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俩都是当代的怪人。
”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去游览清泉寺。
清泉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左右。
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池水很香很甜,下方靠近兰溪,溪水倒向西流。
我因此作了一首诗歌:“山下兰芽儿,短短的,浸在溪水里,松林里沙子路上好干净,没有污泥。
傍晚的雨潇潇下,子规鸟正在鸣啼。
谁说人老了就不可能再青春年少呢?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在晚年的时光中不要只是去感慨时光易逝。
”这一天,我们喝得痛快了才回去。
2、注释黄州:在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因:因为相(xiàng)田:看田地的好坏。
相:察看庞安常:当时有名的医生,不止医道高,而且不少医学著作,《宋史·方技传》里有他的传善医:善于医病。
而,但,却。
遂:就,于是。
求疗:请求治疗。
颖悟:聪颖,有悟性。
苏轼谪居黄州期间的心路历程
苏轼谪居黄州期间的⼼路历程苏轼谪居黄州期间的⼼路历程“问汝平⽣功业,黄州惠州澹州。
”贬谪黄州是苏轼⼈⽣中经历的第⼀次⼤的挫折,是他整个⼈⽣尤其是其词创作的转折点,也是儒道禅这⼏种精神⼒量在他内⼼纠结得最紧、⽭盾冲突最厉害的时期。
⽐之于苏轼其它时期的词作,黄州词所表露出来的⼼灵世界的多层次性和⽣命存在状态的多元性更为特出、鲜明和完整。
正所谓“悲愤出诗⼈”,⼈⽣的不幸往往造就⽂⼈之⼤幸。
黄州时期是苏轼词作的丰收期,据薛瑞⽣先⽣考证,苏轼⾃元丰三年(1080年)⼆⽉⼀⽇⾄元丰七年(1084 年)四⽉⼀⽇谪居黄州时期,词作近 100 ⾸,占其整个⼀⽣词作总数的四分之⼀(词作总数360 余⾸)。
通过纵观这近百⾸词去透视苏轼贬黄时期的⼼态,我认为从“失意苦闷”、“乐观旷达”、“了悟⼈⽣”三个⽅⾯,来看苏轼在黄州期间的⼼路历程。
失意苦闷: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到黄州,他的正式官衔美其名⽈“责授检校尚书⽔部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岛安置”。
“本州岛安置”意味着不得参与公事,这对于仕宦之⼈来说,⼏近于流放。
乌台诗案之前,苏轼仕途虽然没有如“当时共客长安”时,“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那么得意顺畅,但他外任地⽅官的: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倒也不失为富庶之地,虽未跻⾝魏阙、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确也是不低的实职,可供有所作为,“苏堤”便是其业绩之⼀。
然⽽黄州却是个“此间但有荒⼭⼤江,修⽵古⽊”的蛮荒之地,⽽且不得参与公事,欲有为却偏缚紧了⼿脚,个中滋味可想⽽知。
“湿薪如桂⽶如珠,冻吟谁伴捻髭须”(《浣溪沙·半夜银⼭上积苏》),“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捻衰髯”(《江城⼦·黄昏犹是⾬纤纤》),这形象地写出了苏轼作为⼀个失意⽂⼈⼠⼤夫——迁客骚⼈的凄凉⽆奈。
“吟”字之前加⼀“冻”字,吟本⽆所谓冷暖,置⼀“冻”字,寒意即出,似乎苏轼在咀嚼体味这⼈⽣之凄凉,⽤现在的话来说,这⾥运⽤了通感的修辞⼿法。
苏轼被贬黄州后的研究报告
苏轼被贬黄州后的研究报告
标题:苏轼被贬黄州后的生活与文化影响研究报告
引言: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画家、政治家。
由于持不同政见,他多次被贬谪。
其中,贬黄州是苏轼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
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苏轼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状态、文化影响以及他在黄州留下的诗文作品与文化遗产。
一、苏轼被贬黄州的背景
1. 苏轼多次被贬谪的原因
2. 被贬黄州的时间和经过
二、苏轼在黄州的生活状况
1. 黄州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
2. 苏轼担任黄州知州的治理政策与成绩
三、苏轼的文化影响
1. 黄州地区文化背景与发展状况
2. 苏轼对黄州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四、苏轼在黄州的文学创作
1. 苏轼在黄州期间的诗词作品特点与风格
2. 黄州地区的文学人脉及对苏轼文学的影响
五、苏轼在黄州的书画艺术与文化遗产
1. 苏轼在黄州的书画创作与艺术风格
2. 苏轼在黄州留下的文化遗产及其传承
结论:
苏轼被贬黄州是他一生中重要的历史节点,这段经历不仅直接影响了他的个人生活,也对当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黄州期间,苏轼发挥了他在政治、文化和艺术领域的才华,留下了众多优秀的诗词作品和书画艺术,成为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对苏轼被贬黄州后生活和文化影响的研究,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苏轼这一历史名人的个人经历和文化价值。
苏轼与《黄州寒食帖》
苏轼与《黄州寒食帖》作为“宋四家”之一的苏轼,在文学和书画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其书法上的成就主要是提出了“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的书学思想,并为此身体力行。
本文从《黄州寒食帖》的创作背景出发,通过对用笔、结字、墨法三方面的分析,探究此帖的技法特征和艺术特色,同时作者试从心理学角度探析苏轼被贬黄州后凄苦忧愤的心理情绪对创作《黄州寒食帖》的影响。
标签:苏轼;《黄州寒食帖》;书学思想;心理情绪一、苏轼生平与书艺特征苏轼又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于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出生于眉州眉山,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到任的第三年写下了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书法名作《黄州寒食帖》。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的途中病逝于常州,享年65岁,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作为“宋四家”之一的苏轼,书法造诣极高,其书尤重写“意”,东坡自云:“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1。
他书学晋唐、五代的诸多名家之长,再将李邕、颜真卿等名家的风格融会贯通后而自成一派。
他在书写上并不注重工拙、丑妍,而追求通篇气韵的生发和畅达,这是苏轼区别于宋代其他书家的鲜明特征。
二、《黄州寒食帖》的创作背景与地位苏轼创作的《黄州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这固然与其风华绝代的文化身份的影响以及诗文内容有关,但从书法艺术角度来看,此书亦是他众多书法作品中的巅峰之作。
此帖之所以广受后人推崇,是因为他遭受“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心情苦闷,借书法排解内心复杂的情感,故书不计工拙,因情而生,这是可贵之处。
《黄州寒食帖》又名《寒食帖》、《黄州寒食诗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据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资料显示其横199.5厘米,纵34.2厘米,行书17行,129字。
书写内容为两首古诗,第一首从“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共60字,第二首从“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共60字,另外九字分别为落款7字,文中误字2字。
苏轼在黄州的文学成就
苏轼在黄州的文学成就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
他在黄州(今湖北黄冈)任职期间,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而闻名于世。
苏轼在黄州期间,不仅担任了官职,还积极参与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为黄州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以其独特的文风和丰富的情感,塑造了许多气势磅礴的作品,使黄州成为了文学繁荣的中心。
苏轼在黄州的文学成就表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
他的诗作以豪放洒脱、真挚感人为特点,深受后人喜爱。
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诗中写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这句诗展现了他对岁月流转和人生苦乐的感慨,表达出了深沉的情感。
他还写过许多描绘大自然景色的诗作,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表现出他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
苏轼在黄州的文学成就还体现在他的散文创作上。
他的散文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思想感悟,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他的《东坡乐府》被誉为中国古代乐府诗的巅峰之作。
他还写过许多游记和随笔,如《黄州快哉亭记》、《木兰词》等,这些作品不仅描绘了黄州的风土人情,还体现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苏轼在黄州还积极参与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
他与当时的许多文人墨客保持联系,互相交流切磋,共同推动了黄州文化的繁荣。
他还与黄州的学者一起研究经史子集,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学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苏轼在黄州期间的文学成就是非常突出的。
他的诗词散文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体现了他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独特感悟。
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为黄州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瑰宝。
论苏轼黄州时期的作品与心态
论苏轼黄州时期的作品与心态如果说欧阳修是宋代文学变革中的中坚人物,那么苏轼则是宋代文学变革中的最高代表;如果说苏轼一生的创作是浩瀚的长江,那么他在黄州的创作则是宏伟的三峡水坝-----创作上的里程碑。
苏轼的一生是坎坷的,仕途上屡屡失意,使他把投身于“经世”“救民”的积极入世精神转变为一种“逐客”“闲人”的闲适乐观生活态度。
但是他没有忘记国家现实、民生疾苦,作品多反映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和民俗民情,感叹“人生如梦”和命运的虚幻易变。
黄州是长江重要的流经地之一,是一座山水环绕的荒城,豪放派的创始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曾被贬在此,担任团练副使,生活非常凄苦,掘井筑室,躬耕自食,筑雪堂于东坡,榜之曰“东坡雪堂”,并自号“东坡居士”。
因此本文将根据这一特定时期的独特生活和精神状态来解读印证他这一阶段的创作。
一、苏轼的生平,一生多坎坷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宋仁宗景佑四年出生于一个书香之家庭,其弟弟苏辙比他小三岁,父亲苏洵是为大器晚成型的散文家。
二十七岁才发奋读书,然而他文运不佳,多次应试失败,因此在他们兄弟身上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对他们从小进行教育,同时他自己也有志于做一个经世济民的儒家子弟,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
苏轼二十二岁中进士,他的政治生涯是在北宋统治阶级内部激烈的新旧党争中度过。
但他是一个坚持自己政治理想的人,不论自己的政治见解是否符合当权者的口味,他都会毫不顾忌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曾多次上疏王安石变法的弊害,而最终自己要求外放。
先后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今江苏徐州市)、湖州(今浙江湖州市)、黄州(今湖北黄冈)、儋州(今海南省)等地担任地方官吏。
直至徽宗赵佶即位,六十多岁的苏轼才遇赦北还,卒于旅舍,谥号“文忠公”。
苏轼在思想上以儒家为本,又博采佛道之长,从儒释道中提炼自己的人生观,处顺境时不娇惰逸乐,处逆境中随遇而安,用乐观、洒脱的态度坚持对人生美好事物的追求。
从苏轼黄州之贬探其文学创作的三重境界
第41卷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41第1期JournalofHube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No.1,2021从苏轼黄州之贬探其文学创作的三重境界王紫骆(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陕西汉中 723000)〔摘 要〕 苏轼黄州之贬,历经重重困境之后,其创作心境日趋成熟,其转变也会及时地反映到这一时期的作品中。
通过苏轼黄州时期的心境变化与王国维“三重境界说”比较分析,可见二者有诸多相合之处。
第一境是苏轼苦闷隐忍逆流而上的人生展望,第二境是其豁达淡然以苦为乐的恣意纵情,第三境是其旷达超然了悟禅理的通透顿悟。
黄州之贬从不安彷徨到洒脱超然是苏轼的成长亦是其文学创作的升华。
〔关键词〕 苏轼;黄州之贬;心境;三重境界〔中图分类号〕I22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 3130(2021)01 0044 06doi:10.3969/j.issn.2096-3130.2021.01.008 宋元丰二年(1079)十二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身陷囹圄,百余日后获释,死里逃生被贬至黄州。
“十二月二十三日,神宗传旨:‘苏轼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1]1苏轼自京都赴黄州之时曾写诗表明心迹:“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
”(《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1]1此时的他如惊弓之鸟,谨小慎微,“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答李端叔书》)[1]357贬谪黄州虽是苏轼政治低谷时期,但成为其文学创作的高产期,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黄州的山水成就了苏轼,苏轼心灵境界的不断成长亦成就了黄州“东坡”。
《人间词话》系王国维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洗礼,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对中国旧文学进行审视和思考的结果,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说”最为人们熟知。
苏轼在黄州的文学成就
苏轼在黄州的文学成就
苏轼在黄州的文学成就是他文学创作生涯中的重要部分。
在黄州期间,苏轼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歌赋文札作品,其中包括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苏轼在黄州期间创作了许多具有豪放风格的诗词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以赤壁之战为背景,通过描绘战争场景和英雄形象,展现了苏轼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首词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豪放词派的代表作之一。
其次,苏轼在黄州期间还创作了两篇著名的赋作——《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这两篇赋作以赤壁之战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的描绘,表达了苏轼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感悟。
这些赋作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赋的巅峰之作。
此外,苏轼在黄州期间还创作了许多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如散文、诗歌、书信等。
这些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量上乘,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广泛的文学才华。
总的来说,苏轼在黄州的文学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
他
的创作不仅展现了豪放词派的独特魅力,而且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启示。
同时,苏轼在黄州期间的创作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诗意的旷达:苏轼元丰五年黄州词探析
诗意的旷达:苏轼元丰五年黄州词探析作者:陈玲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10期摘 ; ;要:与其他传统文人一样,苏轼很早以诗文扬名立世。
被贬黄州,苏轼的诗词创作到达人生的“嘉年华”时期。
元丰五年,苏轼已经从初到黄州的惊悸痛苦逐渐调适至平静。
此间词作,可窥见其诗文中未曾见到的生命内在情怀。
研读苏轼黄州元丰五年的词作,可以揭示黄州对苏轼人生和创作的意义,并理解其超越苦难的诗意的旷达。
关键词:苏轼 ; ;黄州词 ; ;元丰五年 ; ;旷达一词是一种音乐性文体,是配合宴乐乐曲填写的歌诗。
在苏轼以前,词被视为一种娱乐性、消遣性的“游戏”文字,而不是功利性、意识形态性的独立的文学体裁。
嘉祐元年三月,21岁的苏轼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一时间风光无限、名满天下:“当年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沁园春》)少年时期的苏轼自信自负,自以诗文作为绝对唯一的抒怀途径。
嘉祐四年,苏轼兄弟服丧期满,与父亲三人决定举家迁往京城,船行六十天,父子三人途中所作诗文一百多首,编为《南行集》(又叫作《江行唱和集》),其中苏轼诗有四十二首,这是现存苏诗中最早的一批作品,可以看作他诗歌创作的起点,多是慷慨激昂的诗句,满怀对未来的热烈向往。
这样的情怀在传统词中自然是没有的。
苏轼词的创作开始于杭州时期。
词于苏轼,一方面出于词的消遣娱乐之用,另一方面在熙来攘往的杭州,使其对于“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有着更加深刻的体悟,故以词抒发离情别绪。
但这个阶段的词还处于摸索创作阶段,难免有应酬之作。
直至从杭州离任赴密州的时候,词对于苏轼由原来的歌舞作乐的工具变成回归内在的抒情诗。
这种认同表现为这一时期苏轼孤独寂寥的心境与词的幽怨情怀是契合的。
杭州任满,苏轼自请到密州赴任,主要考虑其弟苏辙也在山东齐州任职,平日往来较为便利。
但一路行来,不仅因冰河冻结无法通航未能与其弟相见,而且一路北上愈加寒冷孤独,与杭州时候的境况不能并提,这使苏轼的内心尤其消沉寂寥。
苏轼黄州惠州儋州的诗
苏轼在黄州、惠州和儋州时期创作的诗歌数量众多,且风格各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他在这三个地方创作的部分诗歌:
黄州时期:
在黄州时期,苏轼的诗歌创作达到了高峰。
他在这个时期的作品多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通过对赤壁古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惠州时期:
在惠州时期,苏轼的诗歌作品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表达。
他通过对惠州山水的描绘,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例如《惠州西湖》这首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向往。
儋州时期:
在儋州时期,苏轼的诗歌作品更加注重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他通过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回顾和反思,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例如《自题金山画像》这首诗,通过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反思,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总之,苏轼在黄州、惠州和儋州时期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对自然、人生、历史等方面的描绘和表达,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论苏轼谪居黄州期间的心灵历程
收稿日期:2008-04-26.作者简介:帅杨(1978-),女,辽宁东丰人,黄冈市第一医院附属护士学校教师。
黄 冈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28卷Journal of Huangg ang N or mal U niv ersity2008 论苏轼谪居黄州期间的心灵历程帅 杨(黄冈市第一医院附属护士学校,湖北黄冈438000)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苏轼在谪居黄州四年多的时间里,通过礼佛清心和修道养身,对儒、释、道三家思想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领悟,他将佛家绝灭生命的信仰、道家简化生命的信念以及儒家生活的哲学融为一体,使自己的情绪和思想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经历了反思、成熟和超脱三个阶段的心灵历程。
在这段时间里,苏轼通过不断反思和总结,达到了旷达、超脱的人生境界,他巧妙地解决了进取与退隐、入世与出世、社会与个人这些在士大夫心灵上历来相互纠结缠绕的矛盾,为后来在类似社会条件下生存的文人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文人生存模式。
关键词 苏轼;思想;谪居;黄州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宋神宗时,苏轼因与王安石实行的熙宁变法政见相左而离朝廷,先任杭州通判,后知密州、徐州、湖州。
元丰二年(1079年),又因写诗“谤议朝廷”而被捕至京,入御史台狱,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至1084年被召还为翰林学士止,苏轼在黄州共生活四年又四个月。
贬谪黄州的生活、复杂的政治实践和矛盾的心境丰富了苏轼的生活视野,促进了他的世界观的变化,从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人生而又作玄思,苏轼在审美意识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其思想融合了儒、释、道的成分,迸射出超时代的光辉。
[1] 一、初到黄州元丰三年(1080年)大年初一,苏轼带着21岁的长子苏迈离开京师,前往谪居地黄州,经过一个多月的行程,他于元丰三年二月一日到达黄州,凭着自己的第一感觉,写下了《初到黄州》: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论苏轼在黄州时期的艺术创作及思想观
过好有生的每一天 。第二 , 关于道 统 与 政统 的认 识 。 统是 相 对于 统 道 治 而 言 的 且 为 中 国 知 识 分 子所 普 遍认 同的 一种 理 想 的 观 念形 态 , 政 统则是政权治理方面的传统。 从历 史 发 展 看 ,道 统 是 遵从 于政 统 的 。
想观 的形 成 。
关键 词: 苏轼
黄州时期 文化艺术创作
黄 州 时 期 是 苏 轼 文 学 创 作 的 重 要 时期 , 究 苏 轼 被 贬 黄州 时期 研 的生 存 境 遇 、 文学 创 作 , 于 探 究 对 其 丰 富 而多 变 的 内心 世 界 , 以及 独 特 思想 观 的形 成 有着 重 要意 义 。 1黄州 时期 苏 轼 的文 化 、 术 . 艺 创作 及 思想 观 苏 轼 的 文 学 、 法 创 作包 含 了 书
下 的宣 泄 , 同时 又 使 其 作 为一 种 生 命 暗示 , 与个 体 的 生 命情 态极 为 紧 密地 联 系起 来 , 其 意 味 深 长地 承 使
一
担 了人 类精 神 “ 型 ” 含义 。 原 的 而这 成就的实现都是 苏轼在被 贬黄 州 之后 形 成 的 , 一 期 间 苏轼 进 行 这
成 了一 些 个 人 的思 想 观 , 即乐 观 看
待生 死 问题 。 苏轼 在 总结 了道教 和 儒教 的思 想 理论 后 得 出结 论 : 不 从 变 的角 度 看 , 宙 与 人 都是 无 穷 尽 宇 的 , 变 的 角 度 看 , 宙 与 人 都 是 从 宇 时时 刻 刻 地变 化 的 , 既然 是 人 的 死 宿命 , 么 , 那 干脆 泰 然 处 之 , 观 地 达
学教 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苏 轼在黄州的生活如何影响他的艺术成就
苏轼在黄州的生活如何影响他的艺术成就苏轼,这位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其一生跌宕起伏。
而黄州时期,无疑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黄州的这段岁月,对苏轼的艺术成就产生了深远且多维度的影响。
初到黄州,苏轼的心境是复杂而沉重的。
他因“乌台诗案”被贬至此,这一巨大的人生挫折让他感到苦闷和彷徨。
然而,也正是在这种困境中,他开始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这种反思直接反映在了他的艺术创作中。
黄州的自然风光为苏轼提供了无尽的灵感。
那里有壮丽的山川、宁静的湖泊和广袤的田野。
苏轼常常徜徉于山水之间,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他在《赤壁赋》中写道:“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这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更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
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苏轼的心灵得到了慰藉和净化,他的文学作品也因此增添了一份清新与宁静。
生活环境的改变也促使苏轼的创作风格发生了转变。
黄州的生活相对简朴,远离了京城的繁华与喧嚣。
这种朴素的生活让苏轼更加贴近百姓,了解民间疾苦。
他的诗词中开始出现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关注和同情,如《猪肉颂》中对猪肉烹饪的描写,看似平凡,实则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民生的关怀。
这种接地气的创作风格,使他的作品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
在黄州,苏轼的心态逐渐从苦闷中解脱出来,变得更加豁达和超脱。
他在《定风波》中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种乐观、坦然的态度,成为了他此后人生的重要支撑,也在他的艺术作品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他不再被外界的荣辱得失所困扰,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如意。
这种心态的转变,让他的作品更具哲理和深度。
黄州时期,苏轼的交友圈子也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影响。
他与当地的文人雅士交往密切,相互切磋交流。
这些朋友的思想和见解,为苏轼的创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灵感。
他们一起饮酒赋诗,畅谈人生,在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下,苏轼的艺术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艺术风格浅析
刘 军 广西 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苏 轼 是北 宋 时 期 的大 文 豪 。苏轼 一 生 露锋 ,正锋与 侧锋交相 辉映 ;颜 在创作 《祭
中 在文 学 艺 术 的各 个 领域 ,有 非 常突 出 的 侄文稿 》时情 绪极度悲愤 ,错讹之 处 ,当即
(四 )浓稠而黝黑的墨色
建 树 。譬 如 诗 词 方 面 ,他 为 后 人 留 下 了 两 涂改 ,用笔多 藏锋逆入 ,中锋用笔 ,笔势 圆
苏轼 (1O37— 11O1),北宋眉 州眉 山 结 体扁平 的特 点 。在 结构方 面的最显著 的特 受到了苏轼 《寒食帖 》的影 响。
(今 四川眉 山市 )人 。苏轼 自幼聪慧 异常 , 博览群 书 。作 为北宋 的文学家 、书法 家和朝 廷官员 ,其思 想上受到 儒释道 的影响 ,并 以 儒家文 化作 为自己的精 神支撑和 最高 的人生
苏轼 《黄州寒食诗帖 》艺术风格浅析
内容提要 : 《黄州采食诗帖 》被誉 为 “天下第三大行 书” .不仅仅是因为苏轼 突出的文 学修 养 , 更在 于 苏轼 卓 越 的 书 法 功 底 以 及 “无意 于佳 ” 的 书 法 意 尚 本 文 以 艺 术 风 格 作 为切 八 点 分 析 《黄 州 寒 食诗 帖 》 艺 术 特 征 关键 词 :思 想 : 艺 术特 征 ;对 比
物 ;在 书法领域 ,他是 “宋四家 ”之首 ,在 鹰 。”由此可见 苏轼叉寸王 羲之和颜 真卿书法 种 ;麦厉 、劲 健的效果 。加上墨 色黝黑发 亮 ,
书 法创作 上另辟蹊 径 ,率 先提 出了 “尚意 ” 的高度重 视 。就 《寒食帖 》而言 ,其 笔法多 更是 奇异诱 人 。 《祭侄 文稿 》将 渴笔枯墨 表
品 。李泽厚 曾在 《美 的历程 》中说道 : “苏 轼 在美学上追 求的是一 种质朴无 华 、平淡 自 然 的情 趣韵 味 ,一种退避 社会 、厌弃 世 间的 人生理 想和生 活态度 ,反 对矫揉 造作和装饰
赤壁赋文学短评
赤壁赋文学短评《赤壁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
这篇文章以赤壁为背景,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对战争的看法、对人生的反思等主题,表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生命的热爱。
下面将从背景介绍、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文化内涵、价值观念和对后世影响等方面进行文学短评。
一、背景介绍《赤壁赋》写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政治腐败黑暗,党争激烈,民不聊生。
苏轼因反对新法,多次被贬谪,最终被贬至黄州。
在黄州期间,他多次游览赤鼻矶,感受到历史变迁和人生的无常,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散文。
二、主题思想《赤壁赋》的主题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缅怀历史:文章通过对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历史回顾,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缅怀,反思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2. 战争反思:苏轼在文中对战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战争带来的只有痛苦和灾难,呼吁人们珍惜和平,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
3. 人生观:通过缅怀历史和反思战争,苏轼表达了自己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认为人生短暂,要珍惜当下,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快乐。
4. 自然观:在描写赤壁风景的过程中,苏轼强调了自然的伟大和美丽,主张人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敬畏自然。
三、人物形象《赤壁赋》中的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苏轼:作为本文的作者,苏轼的形象贯穿全文。
他在文中通过对历史和战争的反思,展现了自己豁达乐观、善良正直的性格特点。
2. 曹操:作为历史人物,曹操在文中被描绘为一位英勇善战的统帅,但最终也难逃历史的命运。
3. 士兵:文中描述了曹操士兵在战争中的苦难和恐惧,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4. 朋友:在文中,苏轼与朋友泛舟赤壁,共同欣赏美景、饮酒作诗,展现了一种文人雅士的风度和情趣。
四、艺术手法《赤壁赋》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优美:苏轼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偶等,使文章语言优美流畅,富有诗意。
苏轼黄州诗文的平民思想
·17·苏轼黄州诗文的平民思想王 琼(东坡赤壁诗词杂志社,湖北 黄冈 438000)摘 要: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历时近五年。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他走进了社会底层,切身了解到平民生活,深切关注百姓的生存状态。
他本人也很快被底层平民所接受。
苏轼在黄州时期的大量诗词作品,是在充当平民百姓代言人,是为黄州底层劳动者写下的诗文,因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苛捐杂税对广大平民百姓的戕害。
其作品具有浓烈的平民思想,亦尤具历史价值。
关键词:黄州诗文;平民思想;形成元素;历史价值;苏 轼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1047(2020)02-0017-05 DOI:10.3969/j.issn.1672-1047.2020.02.03收稿日期:2020-03-06作者简介:王 琼,女,湖北黄州人,诗人,《东坡赤壁诗词》执行主编。
研究方向:诗词创作,东坡文化。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故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
北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除凤翔外,其他几地均为主政一方的行政长官。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
晚年因新党执政,又被贬至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一生近四十年的官宦生涯,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贬谪中度过。
正因如此,饱尝宦海沉浮的他,便有了充足的机会走入民间,过着与黎庶同餐的平民生活。
即当下人们常说的“草根生活”。
从苏轼贬谪黄州时期的诗文中,便可见一斑。
现根据贬谪黄州时的部分诗文,试图从三个方面,谈谈苏轼黄州诗文中的平民思想。
一、苏轼贬居黄州的生活境况北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曾被仁宗说有宰相之才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令御史台差人转押前去。
东坡黄州诗文
东坡黄州诗文一、东坡黄州时期背景1. 政治遭遇-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乌台诗案”是北宋一场著名的文字狱,苏轼因写诗被新党指摘讪谤朝政,被捕入狱。
这一事件对苏轼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打击,但也成为他思想转变的重要契机。
2. 生活环境- 黄州当时是一个较为偏远的地方。
苏轼初到黄州,生活非常困苦,经济上拮据。
他带领家人开垦东坡,躬耕陇亩,自号“东坡居士”。
这种生活经历使他更加贴近民间,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黄州诗文中的代表作及特色1. 诗歌- 原文:“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 特色:- 诗中既有自嘲,如“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表达了自己因言获罪后的无奈与对过往经历的感慨。
- 同时又有对黄州当地物产的描写,“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体现出他在困境中寻找生活乐趣的乐观态度。
- 原文(词在黄州时期也有诗歌的特点,故列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特色:- 这首词体现了苏轼豁达超脱的心境。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描绘出一种在风雨中泰然自若的形象。
-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等语句,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旷达态度,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幻,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
2. 散文- 原文(部分):“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特色:- 文章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
从写景入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寥寥数语就勾勒出赤壁之下的宁静江景。
- 文中充满了哲理思考,如探讨了人生短暂与宇宙永恒的关系,“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最后又以豁达的态度得出“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结论。
论苏轼黄州时期的文风变化
论苏轼黄州时期的文风变化一、本文概述苏轼,字子瞻,号东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
他一生历经多次贬谪,其中黄州时期是他人生和文学创作的重要阶段。
本文旨在探讨苏轼在黄州时期的文风变化,分析他如何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调整自己的创作风格和表达方式,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精神需求。
通过对苏轼黄州时期作品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文学创作与其生活经历的紧密联系,以及他如何在逆境中保持文学创作的独立性和创新性。
二、苏轼黄州时期的生活经历与思想变化苏轼在黄州的生活经历是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开始了长达五年的黄州生活。
这段时期,他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个朝廷官员转变为一个边远地区的小官,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的落差,使得苏轼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
在黄州期间,苏轼的生活相对清贫,但他并没有沉溺于个人的失意和悲观之中,反而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文学创作和地方事务。
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积极参与水利工程的建设,努力为当地百姓谋福利。
这些经历使得苏轼的文学作品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关注民生,体现了他深厚的人民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思想上,黄州时期的苏轼也经历了重要的转变。
他开始更加深刻地反自己的政治理念和人生哲学。
在这一时期,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流露出对权力斗争的厌倦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他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自由,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
这种思想转变也反映在他的文学创作上,他的诗歌、散文更加注重表现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描绘,风格更加清新自然,充满了哲理和智慧。
黄州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变化对苏轼的文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的文学作品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风格更加朴实无华,充满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这一时期的苏轼,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更在思想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苏轼黄州时期的文风变化苏轼黄州时期的生活与创作是他整个人生历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苏轼在黄州时期的艺术创作及思想观
作者:金燕
来源:《文学教育》2010年第05期
内容摘要:黄州时期是苏轼文化艺术创作思想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其个人思想观超越传统的形成时期,在这个时期,苏轼以诗文和书画创作为表征,在超然旷达中进行了思想观的探索,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全文首先分析了苏轼黄州初期的境遇,随后从两个方面说明了黄州时期苏轼的文化创作特点,以及思想观的形成。
关键词:苏轼黄州时期文化艺术创作
黄州时期是苏轼文学创作的重要时期,研究苏轼被贬黄州时期的生存境遇、文学创作,对于探究其丰富而多变的内心世界,以及独特思想观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1.黄州时期苏轼的文化、艺术创作及思想观
苏轼的文学、书法创作包含了创作主体的人本精神,实现了文学、书法艺术在仕途受阻精
神压抑下的宣泄,同时又使其作为一种生命暗示,与个体的生命情态极为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其意味深长地承担了人类精神“原型”的含义。
而这一成就的实现都是苏轼在被贬黄州之后形成的,这一期间苏轼进行了大量的文学艺术创作,留下了不少传世经典之作。
2.1黄州时期苏轼的文化艺术创作特点
黄州时期是苏轼文学、书法创作的丰收期和艺术上的辉煌时期,这些文学、书法作品成功
地反映了苏轼思想上的隶变,体现出他超然物外、旷达自由的精神品位。
第一,在文学创作上,此时的苏轼,在经历了初至黄州的苦楚和寂寥后,已经渐渐习惯了黄州的生活。
其诗文创作中逐渐摆脱了苦闷惆怅的情绪,而流露出旷达之气,这也成为苏轼在黄州后期文学创作的总体特色。
首先,在诗风上,苏轼创作的很多写景小诗、咏物诗,如《海棠》、《东坡》、《南堂》等,都洋溢着朴素的生活气息,丝毫看不出其初到黄州时期的郁闷之情。
其次,在词风上,既展示了其喜好自然、无拘无束的性格,又强调了他尝尽人世艰辛,但仍能坦然处之的内心感受。
最后,在文风上,一改其早期以议论文为主的文学创作模式,而是更多的将物寓意形上。
第二,苏轼在黄州时期进行了大量的书法艺术创作。
初到黄州时期,其书法作品成为淋漓畅快地表达其孤寂、穷困和苦涩感受的最佳方式。
以苏轼唯一的一幅狂草作品《梅花二首》为例,该作品是其赴任黄州途中创作的。
该作品由28个字组成,但是自然地由行入草,继而肆意由草到狂草,其不安、愤怒,但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全部展现在书法上了。
初始的行书只是其作为官员的
一种隐忍,后面的草以及狂草,才是其作为一个文人情感的释放。
还有如《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诗稿》,文章中展现了苏轼复杂的心绪,在渴望随遇而安的自适中隐藏着悲愤与余悸。
2.2黄州时期苏轼的思想观
在黄州期间,苏轼心态的基调是超越型心态,这种心态自然形成了苏轼的超越意识思想观,此时他更多的将时间转向内部,思考一些宇宙人生的终极性问题。
其成就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生死观。
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家并未像西方哲学那样穷根究底地探讨这个问题,而是对此问题采取实用的态度,即“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黄州期间,苏轼有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并形成了一些个人的思想观,即乐观看待生死问题。
苏轼在总结了道教和儒教的思想理论后得出结论:从不变的角度看,宇宙与人都是无穷尽的,从变的角度看,宇宙与人都是时时刻刻地变化的,死既然是人的宿命,那么,干脆泰然处之,达观地过好有生的每一天。
第二,关于道统与政统的认识。
道统是相对于统治而言的且为中国知识分子所普遍认同的一种理想的观念形态,政统则是政权治理方面的传
统。
从历史发展看,道统是遵从于政统的。
苏轼的个人体验也证明了这点,这种经历使得他对道统与政统的关系进行了更深刻的理论思索。
黄州前的苏轼推崇以“道”抗“势”,他推崇变革,但反对王安石的变法纲领,使得其违背“势”,同时,在前期的艺术创作中,他的大量文化作品也寓意了以“道”抗“势”的思想观,这最终为他惹来了杀身之祸。
结论
黄州时期,苏轼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化艺术传世之作,而且其超脱旷达、豪迈进取、精神自由的思想也深深的影响着后人。
苏轼的思想观不仅体现在本文所阐述的生死观上,道统与政统的认识上,还体现在他仁政爱民的政治思想中,其对现代青年的生命启示就是:仁者爱人,无往而不乐,放浪山水间。
金燕,湖北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