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人工种子与植物脱毒教程

合集下载

《植物脱毒技术》课件

《植物脱毒技术》课件
玉米
在玉米种植中,脱毒技术可以去除病 毒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提高产量和品 质。
脱毒技术在森林植物上的应用
树木
在森林植物中,脱毒技术可以消除病毒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提高树木的生长速 度和木材质量。
竹子
在竹子种植中,脱毒技术可以去除病毒对竹子生长的影响,提高竹材的产量和 品质。
04 植物脱毒技术的优缺点及展望
谢谢聆听
注意事项
嫁接过程中需保证嫁接部位的愈合良 好,并注意砧木的选择和处理。
03 植物脱毒技术的应用
脱毒技术在园艺植物上的应用
花卉
通过脱毒技术,可以去除花卉中的病 毒,提高花卉的品质和产量。
蔬菜
在蔬菜种植中,脱毒技术可以消除病 毒对蔬菜生长的影响,提高产量和品 质。
脱毒技术在农作物上的应用
小麦
通过脱毒技术,可以消除小麦中的病 毒,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植物脱毒技术的优点
提高植物抗性
脱毒后的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更强,生长 更健康。
改善品质
提高产量
脱毒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生长量都有所增加, 从而提高产量。
脱毒植物的品质得到改善,如更甜、更香的 果实。
02
01
延长存储时间
脱毒植物的寿命延长,更耐存储和运输。
04
03
植物脱毒技术的缺点
技术要求高
植物脱毒技术需要专业 的技术和设备,操作复 杂。
成本高
植物脱毒技术的成本较 高,包括技术、设备、 人员等费用。
可能产生变异
在脱毒过程中,植物可 能会出现基因变异,需 要进一步筛选和鉴定。
可能影响生态平衡
大规模种植脱毒植物可 能对当地生态平衡产生 影响。
植物脱毒技术的展望
A

植物脱毒方案

植物脱毒方案
(1)采用生物农药和低毒化学农药进行防治,降低病毒传播。
(2)针对不同病毒类型,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如抗病毒剂、病毒抑制剂等。
四、组织与实施
1.成立植物脱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方案的组织实施和协调。
2.设立植物脱毒技术指导小组,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
3.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消化和推广植物脱毒技术。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参与植物脱毒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5.组织开展植物脱毒技术培训,提高农民防治水平。
五、效果评估与总结
1.定期对植物脱毒效果进行评估,分析产量、品质等方面的变化。
2.总结植物脱毒经验,不断完善和优化方案。
3.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进展,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六、结语
本植物脱毒方案旨在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植物病毒防治方法,降低病毒危害,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各级农业部门应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方案取得实效,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第2篇
植物脱毒方案
一、引言
植物病毒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对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有效控制植物病毒的危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特制定本植物脱毒方案。
二、目标
1.降低植物病毒危害,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
2.推广植物脱毒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增强农民对植物病毒防治的认识,提高防治水平。
4.健康栽培管理:
a.严格执行轮作制度,减少病毒在土壤中的积累。
b.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c.控制害虫危害,减少病毒传播途径。
d.适时播种,合理密植,降低病毒危害。
5.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毒感染植株。
b.建立病毒监测预警系统,掌握病毒发生动态,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植物脱毒技术 PPT课件

植物脱毒技术 PPT课件

3、原球茎的诱导


茎尖、叶片、花梗 愈伤组织形成原球茎 茎尖:KC+BA0.5-2+NAA0.01-0.5 叶片:1/2MS+BA2+NAA0.5+CM50
4、原球茎的增殖与分化


接种的茎尖4-6 周后可形成原球茎,以未抽 芽的原球茎为外植体进行继代培养,不断 进行原球茎的增殖。 培养基:MS+BA0.1-5+NAA0.5-1+香蕉或椰 汁液
烟草黄瓜花叶病毒“脉坏死症”
感 染 病 毒 病 的 郁 金 香
第一节
茎尖培养脱毒
一、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病毒侵染到植株的叶片后,经过一段时间,即向 附近细胞增殖转移,转移速度很慢,每小时只有几微 米。当叶片内病毒浓度增大到一定量时,就转移到韧 皮部,随后通过维管束转移到其他部分。
由于植株生长点附近病毒的浓度很低,甚至没 有。所以,应用茎尖培养脱毒研究获得成功。由于 茎尖培养脱毒效果好,后代遗传性稳定,所以是目 前生产上最常用的脱毒措施。
第二节
其他途径脱毒
一、愈伤组织脱毒
在受感染的组织形成的愈伤组织中,并
非所有的细胞都均匀一致地带有该种病原。 在用机械方法由受烟草花叶病毒(TMV)侵染 的烟草愈伤组织中分离出来的单个细胞中, 只有40%带有这种病毒。由受侵染的愈伤组织 中能再生出很多不含有TMV的植株。
二、珠心胚培养脱毒
柑桔类多胚品种中除一个受精胚以外,


扩大繁殖与生根培养
茎切段生芽扩大繁殖法 叶切块生芽扩大繁殖法


移栽
五、药用植物
枸杞 初代培养 继代增殖培养 生根培养 试管苗的移栽
二、指示植物检测法

人工种子与植物脱毒

人工种子与植物脱毒

植物病毒的危害
爱尔兰饥荒(1845-1849年)
马铃薯晚疫病菌在爱尔兰岛蔓延,,导致大量马铃薯腐烂
大约有100万爱尔兰人不是饿死,便是病死; 还有100万人逃到英格兰、北美
这是什么花?
美丽的郁金香与植金香碎色花 病,因为至今荷兰阿姆 斯特丹的博物馆还保存 着一张1619年荷兰画家 的一幅得病的郁金香静 物画。为什么要画得病 的郁金香呢?
※特点:在诱导期,代谢活化了,细胞内的合成代 谢迅速进行,但是细胞的大小仍然和外植体时一样, 没有多大改变。
Stage 1. Induction(诱导期):
※ 诱导期的长短:
由一系列内部(植物的种类、生理状况)和外部 (光照、外源激素)因素决定。
例如菊芋的诱导期有时还不需要1天,胡萝卜则要 好几天,而菊芋块茎贮藏时间的改变,诱导期也发 生改变。从11月到次年4月取菊芋块茎进行培养, 则诱导期从22小时逐渐延长到40小时。
三、愈伤组织的器官发生方式
◆ 器官分化的植物激素控制理论: 大多数植物组织或器官的再生作用符合器官 分化的植物激素控制理论。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 ●比例小时则产生芽 ●比例大时则生根 ●比例适中时,则产生无结构的愈伤组织。
三、愈伤组织的器官发生方式
2、体细胞胚的发生 • 愈伤组织 体细胞胚
植株
Hard / lignified callus
Friable
Stage 3. Differentiation 分化期
Callus may have a yellow, white, green or red (anthocyanin 花青苷) appearance.
不同颜色的愈伤
第一节 愈伤组织 Callus
植物病毒的危害

植物脱毒程序及技术要领

植物脱毒程序及技术要领

中草药的脱毒培养技术自Movel 和Matin 首次成功地把茎尖组织培养脱毒应用于大丽菊以来,该项技术已经在控制植物病毒方面得到应用,目前已有50多种植物应用此法脱病毒成功。

在中草药农业生产中,病毒病的危害是影响药用植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有些中草药品种特别是以无性繁殖为主要方式的植物品种,因在自然环境中长期经受各种植物病毒病的重复传染而导致光合作用的明显降低,生产势变弱,品种变劣,种性退化,产量降低。

迄今为止,我国已经报道的药用植物病毒病有地黄病毒病、浙贝黑斑病毒、曼陀罗花叶病、八角莲花叶病、唐菖蒲花叶病毒、独角莲皱缩花叶病、太子参花叶病等10余种。

由于病毒病的危害,一般减产幅度在30%以上,成为药材生产上的重要障碍。

对于病毒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措施,为解决这一难题,科学工作者利用植物茎尖分生组织的脱毒培养,可以成功地获得脱毒苗,有效地去除特定病毒,研究出脱毒种苗,克服了病毒病的危害,恢复了植物固有的优良性状,再通过组织培养克隆繁殖就可以获得大量脱毒优良种苗,供生产上应用。

脱毒种苗是指用生物技术结合现代血清学理论,有选择性的将植抹体内的病毒进行有效脱除,并在隔离条件下生产出的无病毒种苗。

在生产中其具体表现为:生长健壮,抗病性强,经济产量高,品质优良。

2.2.1茎尖培养脱毒的理论基础茎尖培养脱毒是以茎尖为材料,在无菌条件下培养。茎尖培养之所以能够获得脱毒苗,是由于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在受传染的植物中顶端分生组织一般是无毒的。植株生长茎尖距离加大,病毒数量逐渐增加,这是因为植物体内病毒靠维管束系统移动。分生组织中没有维管束存在,病毒只靠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移动,这种移动速度很慢,难以追上生长活跃的分生组织。另外,分生组织中旺盛分裂的细胞,又有很强的代谢活性,使病毒难以复制。甚至有人提出,在分生细胞中由于病毒钝化系统和高水平内源生长素的存在,也抑制了病毒的增殖。感染病毒的植株体内病毒分布并不均匀,病毒的数量随植株部位与年龄而异,顶端分生组织区域一般是无病毒的或只携带浓度很低的病毒。

人工种子与脱毒

人工种子与脱毒

A
以体细胞胚为繁殖体的人工种子
以器官为繁殖体的人工种子
1.1 人工种子的制作
人工种子制备包括胚状体的诱导与同步化、人工种子的包埋、人 工胚乳的制作、人工种皮的制作、人工种子贮藏等步骤内容。
1.1.1 胚状体的诱导与同步化发育
不论是哪一种方式产生的胚状体,在发生和发育过程 中一般是不同步的。所以在一个材料中同时可以见到各个 不同发育时期的胚状体。因此,控制 胚状体同步发育是人 工种子制备的关键环节之一。
? (2)物理方法:低温处理法、过滤筛选法、渗透压分离法、密度梯度离心法 (体胚不同的发育阶段密度有差异)等到胚状体胎成熟以后,就可以进行人工种 子的包埋了。其中过滤筛选法较实用、快速。
1.1.2 人工种皮制备
? 分内种皮和外种皮 ? 对人工种皮的要求:具有保护胚的功能,并且无毒性、通气
好、抗污染、抗压性好、不粘连、适于贮藏和运输。 ? 内种皮常用材料:聚氧乙烯、海藻酸钠、明胶、琼脂等。
人工种子与脱毒
1 人工种子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天然种子,一般都是由种皮、胚乳和 胚三部分构成。种皮通常在种子的外层起保护作用;胚乳 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是种苗萌发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来 源;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构成,将来发成植株。
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把植物组 织的细胞培养成在形态及生理上与天然种子胚相似的胚状 体,也叫作体细胞胚。这种体细胞胚有于叶、根、茎分生 织的结构。科学家把体细胞胚包埋在胶囊内形成球状结 构,使其具备种子机能。所以,人工种子是一种人工制造 的代替天然种子的颗粒体,可以直接播种于田间。
②热处理是一种物理效应,可加速植物细胞分裂,在激 烈分裂的细胞中正常核蛋白合成占优势,使植物细胞在与病 毒繁殖的竞争中取胜。因此加速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能够 获得无病毒植株。

《植物脱毒技术》PPT课件

《植物脱毒技术》PPT课件
三氮唑核苷、5-二氢尿嘧啶、双乙酰-二 氢-5-氮尿嘧啶、
2021/6/10
15
三、脱毒苗生根培养与驯化移栽
2021/6/10
16
四、脱毒苗鉴定
(一)直接观察法 (二)指示植物鉴定法
1.汁液涂抹鉴定 2.小叶嫁接法
待检草莓叶, 叶柄削成楔 形
削去中间小叶,从切口纵切1.5cm左右 指示植物
2021/6/10
2021/6/10
3
(一)茎尖培养脱毒
❖ 1.微茎尖培养脱毒机理 ❖ 2.微茎尖培养脱毒的过程
剥离茎尖 顶芽或腋芽
感染病毒植株
茎尖培养
离体快繁
病毒检测 植株再生
2021/6/10
防虫网室内繁殖脱毒苗
4
图11-1 微茎尖培养生产脱毒苗的流程图(陈世昌,2011)
马铃薯脱毒
2021/6/10
5
马铃薯脱毒技术
②热空气处理脱毒法
3.影响热处理脱毒的因素 4.热处理的优缺点
2021/6/10
11
(三)茎尖脱毒与热处理相接合
2021/6/10
12
(四)微体嫁接脱毒法
2021/6/10
13
(五)愈伤组织培养脱毒
2021/6/10
14
❖ (六)珠心胚培养脱毒法 ❖ (七)花药培养脱毒 ❖ (八)抗病毒药剂法
任务1
选取外植体并灭菌
任务2
准备培养基
任务3
解剖镜下茎尖剥离与接种
任务4 继代培养
任务5
诱导生根
任务6
试管苗驯化移植
2021/6/10
6
任务一 外植体选取及消毒
选择:选取生长旺盛、健壮、无病或患病相对较轻的 的植株。切取4-6cm的顶芽或侧芽,除去外部可见的 小叶。

《人工种子与脱毒》课件

《人工种子与脱毒》课件

延长保质期:人 工种子可以经过 特殊处理,延长 保质期,方便储 存和运输,降低 成本。
适应环境变化: 人工种子可以根 据不同的环境条 件进行定制化生 产,提高农作物 的适应性和抗逆 性。
拓展应用领域: 人工种子技术不 仅可以应用于农 业生产,还可以 拓展到医药、环 保等领域,具有 广泛的应用前景。
脱毒脱Leabharlann 的定义脱毒是指通过一 定的技术手段, 去除植物中的病 毒和其他病原微 生物
脱毒技术包括热 处理、化学处理、 基因工程等多种 方法
脱毒后的植物可 以恢复健康生长, 提高产量和品质
脱毒技术对于农 业生产具有重要 意义,可以减少 病毒病的危害, 提高作物产量和 品质
脱毒的方法
热处理法:通过加热使病毒失去活性 茎尖培养法: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无病毒的茎尖组织 微茎尖嫁接法:将微型茎尖嫁接到健康植株上,获得无病毒植株 抗性砧木法:利用抗性砧木,提高植株对病毒的抗性 化学疗法:使用化学药剂抑制病毒复制 生物防治法: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控制病毒传播
人工种子与脱毒技术的挑战与前景:虽然人工种子与脱毒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技术 成本、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问题。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PPT
生态领域:脱毒技术可以应用于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等领域,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
人工种子与脱毒 的关系
人工种子制备过程中的脱毒问题
人工种子制备过程中的病毒问题 脱毒技术在人工种子制备中的应用 人工种子制备过程中脱毒的难点与挑战 未来人工种子制备过程中的脱毒研究方向
脱毒对人工种子质量的影响
脱毒技术对人工种子生长速 度的影响
人工种子与脱毒技术的结合: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种子与脱毒技术相结合,为植物繁殖提供了新的途径。

生物中图版学案:第五章第二节植物种苗脱毒技术

生物中图版学案:第五章第二节植物种苗脱毒技术

第二节植物种苗脱毒技术掌握植物种苗脱毒的基本过程。

一、种苗脱毒把茎尖分生组织从感染病毒的植株上剥离,在离体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从而获得不含病毒的脱毒苗,这一过程称为种苗脱毒.二、脱毒苗的培养实例1.马铃薯脱毒苗的培养(1)取材和消毒将欲脱毒的马铃薯块茎催芽,剪芽并剥去外叶,用自来水冲洗10 min,在无菌室内用质量分数为5%的漂白粉溶液消毒后,用无菌水冲洗2~3次。

(2)剥离和接种取马铃薯芽的尖端1~2 cm,在解剖镜下,用解剖刀小心地除去茎尖周围的叶片组织,露出顶端圆滑的分生区,用解剖针细心剥取所需的茎尖(约0.1~0。

5 cm),接种于MS培养基上,切面接触培养基。

(3)培养于25 ℃、1 500~3 000 lx光照下培养,当长成3~4片叶的小植株时,即可移栽。

2.草莓脱毒苗的培养3.探究切取茎尖的最佳长度在进行种苗脱毒时,切取的茎尖越小,脱毒效果就越好,但组织培养的速度就越慢,越不容易成活;如果切取的茎尖大一些,组织培养虽容易成功,但脱毒效果却很差。

污染的预防污染就是指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容器内滋生菌斑,使培养材料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从而导致培养失败的现象。

植物组织培养不同于扦插、分根、叶插等常规无性繁殖。

由于植物组织培养所利用的植物材料体积小、抗性差,所以对培养条件的要求较高,对无菌操作的要求非常严格。

污染有两种类型:(1)细菌污染:菌斑呈黏液状,界限比较明显,一般接种后1~2天即能发现。

主要是大肠杆菌和链球菌。

一般是由接种人员造成的。

(2)真菌污染:菌斑呈绒毛状、絮状,界限不明显,伴有不同颜色的孢子,接种后3~10天才能发现。

主要是霉菌污染,可能是植物材料灭菌不当造成的。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做好预防.(1)防止外植体带菌。

①选择好外植体采集时期和采集部位。

外植体采集以春秋为宜,优先选择地上部分作为外植体,阴雨天勿采,晴天下午采,采前喷杀虫剂、杀菌剂或套塑料袋。

②在室内或无菌条件下进行预培养.③外植体严格灭菌。

植物的脱毒培养与人工种子

植物的脱毒培养与人工种子

五、脱毒植物的鉴定方法
血清鉴定(serological test)(抗原抗体反应):病毒抗血
清具有高度的专化性,因而可用于鉴定受感染而没有
症状的带毒植物。
试管沉淀反应;免 疫双扩散;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
植物汁液
对照血清
抗血清
六、植物脱毒培养的意义
• 能够有效地保持优良品种的特性; • 生产无病毒种苗,防止品种退化; • 快速繁殖新品种,使优良品种迅速应用; • 节约耕地,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 其三,对于一些不能正常产生种子的特殊植物材料如三倍 体、非整倍体、基因工程植物等,有可能通过人工种子在 短期内加大繁殖应用;
• 其四,与田间制种相比,可以节省制种用地,且不受季节 限制,可以实现工厂化生产,同时还避免了种子携带病原 菌的危险;
• 其五,与利用试管苗相比,可以避免移栽困难,且可以实 现机械化操作,同时还便于储藏和运输。
• 生物学方法:选用抗病毒品种或采用种子 繁殖方法。
四、植物脱毒的原理和技术
• 基本原理
– 早在1934年,White发现烟草花叶病毒在烟草 根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越靠根尖(root tip) 区病毒含量越低,在根尖的顶端不含病毒。
– 能量竞争,病毒核酸和植物细胞分裂时DNA合 成均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分生组织细胞本 身很活跃,其DNA合成是自我提供能量自我复 制,而病毒核酸的合成要靠植物提供能量来自 我复制,因而就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从而就抑 制了病毒核酸的复制。
• 与试管苗技术和自然有性繁殖种子相比,人工种子具有以 下突出的、甚至是不可取代的优点:
• 其一,在无性繁殖植物中,有可能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繁 殖方法,它既能保持原有品种的种性,又可以使之具有实 生苗的复壮效应;

植物脱毒技术1---脱毒的意义及方法电子教案

植物脱毒技术1---脱毒的意义及方法电子教案

植物脱毒技术一、授课章节植物脱毒技术1---脱毒的意义及方法二、学时安排2学时。

三、教学目标1.了解热处理脱毒的原理与方法。

2.掌握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学会茎尖培养脱毒的方法和技术。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茎尖培养脱毒。

难点:无。

五、教具电化教学设备, 试管苗。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七、教学过程Ⅰ导入植物脱毒的病毒病仅次于真菌类病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如何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达到去除植物体内病毒,恢复种性或进行生产,这就是植物脱毒技术。

II新课一、植物脱毒的意义所谓“脱毒苗”或“无病毒苗”,是指不含有该种植物的主要危害病毒,即经检测主要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存在表现为阴性反应的苗木。

因此称为“无特定病毒苗”或“检定苗”要比泛称“无病毒苗”更为合理。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方法生产无病毒种苗可以同时除去真菌、细菌和线虫的寄生,因此产量大幅度增加,最高可增产300%,平均增产也在30%以上。

二、脱毒方法(一)热处理脱毒1.热处理脱毒的原理利用病毒耐热性差的特点,将植物组织置于高于正常温度的环境中,组织内部的病毒受热以后部分或全部钝化,但寄主植物的组织很少或不会受到伤害。

2.热处理的方法(1)温汤浸渍处理适用于休眠器官、剪下的接穗或种植材料的脱毒处理。

方法是将材料放在50~55℃的温水中浸渍数分钟至数小时。

此方法简便易行,但易造成材料受伤。

(2)热空气处理适用于生长期植物材料的脱毒处理。

设备可采用有照明、通风、调温、给水动能的培养箱。

方法是将待处理植株先进行盆栽,成活后移入35~40℃的培养箱中处理几十分钟至几个月。

3.热处理脱毒的优点与局限性(1)优点:对设备要求不高,技术简单,短时间可除去病毒。

(2)局限性:●热处理不能脱除所有病毒,此法只对那些球形病毒(如葡萄扇叶病毒、苹果花叶病毒)和线形病毒(马铃薯X、Y病毒、康乃馨病毒)有效。

而对杆状病毒(牛蒡斑驳病毒、千日红病毒)不起作用。

●同时同样的处理效果也不一样(具有不确定性)。

《植物的脱毒技术》课件

《植物的脱毒技术》课件

开发和实施植物脱毒 技术需要大量的资金 和技术支持。
3 可持续性
需要考虑处理后的物 质的处理和处置方式, 以确保环境的可持续 性。
植物脱毒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新材料研究
寻找更高效和环保的材料, 用于植物脱毒技术的研究 和应用。
遗传改良
通过遗传改良方法,提高 植物的毒物清除能力。
跨学科合作
促进不同领域的合作,推 动植物脱毒技术的创新和 发展。
化学脱毒
使用化学物质来中和和 清除有毒物质。
物理脱毒
利用物理方法,如过滤, 吸附和辐照来去除有毒 物质。
植物脱毒技术的应用领域
农业
环境保护
提升农作物的毒物清除能力, 增加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减少污染物对水体和土壤的 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工业
处理和处理产生的有毒废弃 物,确保工业生产的可持续 性。
植物脱毒技术的基本步骤
结论和要点
• 植物脱毒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可以应用于农业、环境保护和 工业等不同领域。
• 植物脱毒技术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但也有很多解决方案和未来发 展的机会。
• 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创新,植物脱毒技术有望为人类和环境带来更多的 益处。
《植物的脱毒技术》PPT 课件
欢迎来到《植物的脱毒技术》PPT课件。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探索植物脱毒技 术的定义和背景,以及其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重要性。
植物脱毒技术的定义和背景
了解植物脱毒技术的起源、基本原理和发展历史,以及为什么它对人类和环 境都非常重要。
植物脱毒技术的分类
生物脱毒
利用微生物或植物自身 的特性来降解和分解有 毒物质。
1
采集样本
收集含有有毒物质的植物样本,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和分析。

12植物种苗脱毒技术

12植物种苗脱毒技术
6、远缘杂交
7、突变育种
8、单倍体育种
巩固提高
1.马铃薯可以进行的生殖方式是……………()
A.出芽生殖和有性生殖B.分裂生殖和营养生殖C.营养生殖和有性生殖D.出芽生殖和营养生殖
2.马铃薯利用它的块茎进行无性繁殖,种植的世代多了以后往往会感染病毒而减产,为此农户都希望得到无病毒的幼苗进行种植。获得无病毒幼苗的最佳办法是……………()
答案:
1.C 2.C 3.A 4.A 5.C 6.B 7.C 8.A
9:(1)B(2)A(3)A
10.答案:一.材料的选取通过镜检选取发育期的花粉
二.材料的消毒
三.接种和培养消毒后的花药在无菌的条件下接种到培养基上,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花药开裂后尽快将幼小植株分开,分别移植到新的培养基上,
四.移栽并对植株进行鉴定和筛选。
9.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以及植物的无土栽培在农业生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请根据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1)用于组织培养的培养液与无土栽培时所用的营养液相比,前者……………()
A.必须含无机盐离子B.必须含有机物C.不一定含有植物激素D.浓度必须小于细胞液浓度
(2)下列属于组织培养的是()
A.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B.芽发育成枝条
探究深化
农业上许多作物体内都有病毒寄生。病毒繁殖速度极快,新产生的细胞一段时间后都会被病毒感染,且可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影响下一代的品质。用农药杀死病毒已无明显效果,请设法用最快的方法培育大量没有病毒的后代植株。
[解析]快速培育无病毒植株要选择刚分裂的细胞进行组织培养。
[答案]植物茎尖生长点刚分裂的细胞不含病毒。所以在茎尖生长点处取大量的刚分裂不久没有感染病毒的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诱导成植株,就能得到大量的无病毒植株。如脱毒马铃薯就是用此方法培育的

植物脱毒方法优秀PPT文档

植物脱毒方法优秀PPT文档

2:
研究证明,甘薯种性退化原因主要是由病毒侵染造 成的。
目前世界上已报导侵染甘薯的病毒有十多种,在我 国主要有两种:一是甘薯羽状斑驳病毒,主要症状是叶 片出现规则退绿条纹或带有紫色边缘的退绿斑,也可沿 叶脉行成紫色羽状斑纹,植株生长势减弱,薯块上产生 褐色纵裂,薯块内部形成褐色的内木栓,薯块变小,产 量品质下降;二是甘薯潜隐病毒,其症状表现不明显, 产量品质下降。
不能合成自身需要的生长素,但下部叶原基能提供,因 而带叶原基的茎尖生长快,成苗率高。但茎尖越大,脱 毒效果差。
大蒜(AlliumsativumL .)病毒病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 引起作物产量的严重损失和品质下降。这些病毒由于作物的 营养繁殖而在球茎中大量积累。要想有效控制这类病毒病害, 首先必须建立有效的病原鉴定体系,并明确它们的种类。迄今 为止,已有一些和大蒜花叶病症相关的线状病毒被报道,它们 常表现为复合侵染。这些病毒至少包括3种马铃薯Y病毒属 (Potyvirus)、2种麝香石竹潜隐病毒属(Carlavirus)成员和新 近成立的葱X病毒属(Allexivirus)属一些成员[1~3] 。其中 Allexivirus属是新近成立的一个植物病毒属,成员为单链正性 RNA病毒,基因组RNA长8 0~9 0kb ,包裹在长度为70 0nm~ 80 0nm的线状粒子中,3′端具有poly(A)尾,由螨虫传播,寄主为 葱属植物。
因此, 脱除病毒及其他病原菌对植物栽培生产是非 常必要的。
一.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危害及分布
2.分布
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具有不均匀性,随植株不同 部位和年龄而异。
老叶和成熟组织及器官中病毒含量较高
根尖、茎尖生长点约0.1~1mm区域内,几乎不含 病毒。
(原因: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和生长速度快,而病毒 在植物体细胞内繁殖速度相对较慢;另外,病毒 是通过筛管组织或胞间联丝传播至其他组织细胞 的,而茎尖分生组织无分化,没有维管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植物脱毒
◆ 植物脱毒
● 为什么?(植物病毒及其危害)
● 怎么脱毒(方法)?
● 如何鉴定?
1、植物病毒及其危害
烟草花叶病毒TMV
植物病毒的危害
当病毒侵染寄主植物后,感病植物代谢异常,
使植物的叶片黄化,褪绿,皱缩,卷曲;
使植株矮化,坏死; 使果实减少或畸形。
2、植物脱毒方法
方法:
物理方法:高温、低温处理法,X射线、紫外线使病毒钝化 化学方法:抑制剂,如放线菌酮、8-鸟嘌呤、三氯唑核苷等
(3)人工胚乳配制
• 人工胚乳(Artifical endosperm)主要包括无机盐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如MS培养基成分),为胚 胎发育提供营养保证。
• 由于糖等物质的存在易导致微生物污染,所以还
要加入防腐剂、抗菌素、农药等成分。
(4) 包埋
• 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 干燥法:这是比较早的一种包埋方法。将胚状体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第四章
人工种子与植物脱毒
体细胞胚再生途径的应用:
§4.1 人工种子
• 1. 人工种子(seed)定义:是指将植物离体培养中产生
的胚状体或芽包裹在含有养分和保护功能的人工胚乳(Artificial endosperm)和人工种皮(Artificial seed coat)中形成的类似种子 的颗粒。又称合成种子(Synthetic seed)或体细胞种子(Somatic seed)。
(2)嫁接法:木本植物病毒不通过汁液传播。将 脱毒植物茎尖微嫁接在指示植物砧木上,观察有 无出现病毒感染症状。
3.3 电镜检测 (Electron Microscopy)
电镜下检测病毒形态、 大小及结构 制片技术包括: 超薄切片技术
负染技术 免疫电镜技术
杆状烟草花叶病毒TMV
3.4 抗血清检测法
2.3 生物脱毒法
2.3.4 珠心胚培养法
利用种子珠心胚可以培养具有母侏遗传特性的无病毒 苗木,因为珠心胚是不带病毒的。
2.3.5 花药培养法
通过花药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利用秋水仙素处理 使染色体加倍,从而获得无病毒苗木,why?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
3 脱毒植物效果鉴定
再生植株后,一般应在18个月以内进行病 毒检测,因为病毒在植物体内的潜伏期一般 在6~12个月。
(2)人工种皮制作
• 理想的人工种皮(Artifical seed coat)应该具有保护
胚状体的功能,并且具有无毒、良好的通气性、抗 污染、适合运输等特点。
• 最早采用的材料是聚氧乙烯,但是具有一定毒性、
易溶解于水等不足。目前采用海藻酸盐(钠、钙)较 多,其具有成胶容易、操作条件温和、使用方便、毒 性低、成本低廉等优点。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 水性营养成分易流失、表面易结团等。因此,开发理 想的人工种皮材料仍是一个重要课题。
(5)人工种子的储存
一般将人工种子贮藏在4—7℃低温、相对湿度小 于67%的条件下。实际上随贮藏时间的延长,人工 种子的萌发率会显著下降。
4. 人工种子制作存在的问题
• (1)人工种皮性能不尽人意。 • (2)还没有一种符合多数植物胚状体需要的人工胚乳。 (3)胚状体储藏阶段的休眠控制; (4)如何保证长期储藏而又不影响萌发率; (5)制作流程较繁琐、成本高。 (6)许多植物还不能成功地诱导出高质量体细胞胚。
病毒蛋白抗原免疫动物,获得含特异结合抗体 的血清,再与脱毒植物是否发生血清反应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nzyme 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 ELISA)
3.5 分子检测技术
利用已知病毒DNA序列设计引物或探针,检测脱毒植物
核酸杂交技术 (Southern blot)
• 在结构上从外向里包括三部分:
(1)人工种皮外层,保护胚状体 中的水分免于丧失和防止外部力 量冲击;(2)人工胚乳,含有 必需的营养成分和某些植物激素; (3)胚状体或芽。
2.人工种子的优点
• (1)便于运输和储藏(相对于试管苗)。 • (2)人工胚乳可根据不同植物的要求配制,通
过加入植物激素、有益微生物或抗病、抗虫成分 ,使人工种子优越于天然种子。
生物方法:茎尖培养、微体嫁接,愈伤组织、珠心胚、花药培养
2.1 物理方法
2.1.1 高温处理(热疗法)
原理:在35-50℃热处理下,病毒活性被有效钝化,失去 浸染能力,但宿主细胞伤害较小。此方法主要对一些圆 形、线形病毒有效,而对杆状病毒无效,而且处理时间 较长,易使植物受到损伤。
常用2种处理方式: 温汤处理: 50℃热水处理几分钟到几小时,适用于离体 材料和休眠器官。 热风处理:以35-40℃热风处理植物几十分钟至数天。
tissue
virus particles found here
2.3 生物脱毒法
2.3.2 微体嫁接法
将0.14~1.0mm茎尖嫁接在无病毒实生苗砧木上。 无病毒砧木来源:常用热处理法获得 适用情况:无法或特难组织培养成植株的植物,如木本 果树。
2.3.3 愈伤组织诱导法
愈伤组织细胞分裂快,病毒复制能力减退或丧失,因此 也可获得无病毒苗木。 由无病毒细胞产生的愈伤组织可以获得无病毒苗木;
2.1.2 低温处理:低温能使病毒活力下降,失去感染力。
2.2 化学脱毒法
一些化学试剂可以抑制病毒DNA复制和繁殖。
包括:
放线菌酮、三氯唑核苷、 8-鸟嘌呤、孔雀绿等 但化学试剂可能对植物也有一定毒害作用,所以 应用广泛。
2.3 生物脱毒法
2.3.1 茎尖培养法
原理:幼嫩的茎尖(0.2~0.5mm)、根尖等生长点是不含 病毒的,因为: ①茎尖分生速度快于病毒增殖和传播速度; ②茎尖分生组织未分化,无维管组织,而病毒在植物体 内主要是通过维管组织或胞间连丝来传播的。 virus-free 该法优点: 脱毒效果好、周期短、效率高。 不足:微茎尖难剥离,组培难度大。 提示:茎尖培养与高温处理相结合脱毒效果更好。
PCR扩增技术
谢 谢!
• (3)可以固定杂种优势,保存珍贵稀有植物品种。 • (4)利于快速繁殖,生产效率高(尤其是没有种子
和种子昂贵的植物)。
3. 人工种子制作
• (1)胚状体同步发育
控制胚状体发育的同步化是人工种子制备的关键环节之一,主要方法如下:
• 抑制剂法:在细胞培养初期加入细胞分裂抑制剂(如5-氨基尿嘧 啶),去除抑制剂后细胞可以同步发育(S期始)。 • 低温法:低温处理使细胞分裂速度减慢,细胞周期延长,使分裂 指数提高,再恢复正常温度可以使细胞分裂同步化(G1期始)。 • 渗透压法:不同发育时期的胚状体对渗透压的要求不同,用一定 的渗透压使胚状体停止在某一阶段,然后再使其同步发育。 • 通气法:细胞分裂旺盛时有大量气体(如乙烯等)生成。可以通 过在培养基中通入3-5%乙烯+CO2或氮气控制细胞同步分裂。 • 分离筛选法:用不同孔径的筛网将不同发育时期的胚状体分离开 来,也可以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来选择不同发育期的胚状体。
置于23℃、70%左右相对湿度、黑暗条件下逐渐 干燥,然后用聚氧乙烯等种皮材料包裹。
• 水凝胶法:这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用海
藻酸钠等水溶性凝胶与Ca2+进行离子交换后凝固 的特点包埋单个胚状体或芽。种子硬度由凝胶浓 度与络合时间控制。
海藻酸钠包埋示意图
包埋液(人工胚乳)制备: 2%-4%的海藻酸钠+营养 物、生长因子等如MS。 将成熟的体细胞胚胎与包 被液相混合,然后将其滴 入(只允许一个通过)适 当浓度的氯化钙溶液中, 经过络合作用(生成海藻 酸钙)的造形过程,在2030分钟内形成内含细胞胚、 有一定硬度的雏形人工种 子。
病毒检测的方法:
● 3.1 直接检测法 观察脱毒后植株茎、叶等器官生长情况,有无 病毒引起的症状。
3.2 指示植物鉴定( indicator plant test)
指示植物: 对病毒反应敏感、症状明显的植物。如 烟草、马铃薯、葡萄、柑桔等。 方法: (1)摩擦接种法:用脱毒植物叶片中汁液与金刚 砂或石英沙摩擦指示植物叶片,冲冼 培养数天, 观察有无出现病毒感染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