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模 关于二胎政策对人口数量的影响(2015-2050)

合集下载

从数学建模角度看单独二孩政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从数学建模角度看单独二孩政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二 1二
:0 . 4 7 . 且 通 过 大 量 数 据 表 明 , 出生
必 要 求 出各 年 龄段 女性 人 1 : 3 占 总 人 口的 比重 . 通 过 各 年 龄 段
的年 龄 别 生 育 率 和 存 活 率构 造 L e s l i e矩 阵 .从 而 预测 了 中 长
期 人 口未 来 发 展 趋 势 .
二、 基 本假 设 与 符 号 说 明
婴儿的死亡率很低, 我们假设d = 0 . 0 2 , s : 为第i 个年龄段
的存 活 率 .
F F
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 z 6 …
F 。


f 一) 基 本 假 设 ( 1 ) 假 设 各 年 龄 段 的 男 女 性 别 比相 等且 均 等 于 总 男 女 性 别 比: ( 2 ) 假 设 重 庆 市 各 年 龄 段 的死 亡 率 和 年 龄 别 生 育 率 与 全 国水 平 相 等 ; ( 3 )假 设 总 男 女 性 别 比 不 随 时 间 变 化 : ( 4 ) 假 设 不 考 虑 迁 入 迁 出和 城 乡 差 异,

会环境是稳定 的, 即d I ( £ ) 、 d o o ( f ) 、 b i ( t ) 、 c ( t ) 、 h i ( £ ) 与t 无 关。 用
r ( t ) 表示第 t 年第 i 个年龄段的女性人数, 表示第 i 个年龄
段女性人口 死亡率: : + l ( t + 1 ) = ( 1 一 d i ) : ( £ ) .
实施 “ 单独 二孩” 政策后 , 总 和 生 育 率 发 生 改 变. 设 生 二 胎 的 女 性 总 和 生 育 率 为 ( 卢 为 常数 , 卢 , =1 . 6 ) , 不 生 二 胎 的 女性 总和 生 育 率 为 卢 ( 卢 : 为常数 , 』 9 2 =1 . 1 7 ) . 因此第 i 年 龄

信号与系统课程项目- 二胎政策对我国人口变化的建模与预测 总结报告

信号与系统课程项目- 二胎政策对我国人口变化的建模与预测  总结报告

《信号与系统A(2)》课程项目总结报告题目(A):二胎政策对我国人口变化的建模与预测组号:任课教师:组长:成员:成员:成员:成员:联系方式:目录一、问题的提出及背景 (3)二、问题的初步分析 (3)三、模型假设与约定 (4)四、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4)1.[模型一.未实行单独二胎政策我国人口的增长模型] (4)2.[模型二.全面实行单独二胎政策以后我国人口的增长模型] (9)3.对比分析与总结 (11)五、附录 (12)六、团队分工 (14)题目A二胎政策对我国人口变化的建模与预测项目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及背景在经历了迅速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之后,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增长过快,而是人口红利消失、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等问题。

国内20多位顶尖人口学者历经两年的研究指出,我国的人口政策亟待转向,尤其是生育政策应该调整。

于是二胎政策就这样出台了。

二胎政策,是中国实行的一种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符合条件的夫妇允许生育“二胎”。

2011年11月,中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胎政策;2013年12月,中国实施单独二胎政策;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二胎政策。

那么,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对我国人口变化有什么影响呢?此项目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建模分析和预测。

二、问题的初步分析要想知道二胎政策对我国人口变化影响,首先,我们要了解当前我国人口的增长模式,假设没有实行二胎政策,按照当前增长模式,拟定适当模型对其进行预测和分析。

同时,当二胎政策全面实行以后,同样也选用合适模型对我国人口数量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并与前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二胎政策对我国人口变化的影响。

经过查阅资料后,我们发现对于人口增长可以建立多个不同的模型。

指数增长模型可以较方便的根据以往人口数据预测未来的人口数量的发展,但此模型过于理想化,没有考虑到资源、环境等因素对人口增长的阻滞作用。

建模 关于二胎政策对人口数量的影响(2015-2050)

建模 关于二胎政策对人口数量的影响(2015-2050)

二孩政策下人口的预测摘要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在 2012 年出现了相当长时期以来绝对数量的第一次下降,很多专家学者将其解读为中国“人口红利”拐点出现。

2013 年中共中央 18 届三中全会决定放开全国生育政策,即执行“单独二孩”生育政策。

该政策被认为是推动我国经济长期持续较快发展的重要改革措施。

在人口红利拐点显现和近些年最大的生育放开政策出台的背景下,研究人口政策的调整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就显得更切合现实国情,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解决的关键问题:一通过分析历史人口与经济发展数据,洞悉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内涵关系;二是结合人口政策调整,预测未来中国的人口变化,进而预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三是结合上述两点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促进中国经济健康发展。

本文在国内外人口经济研究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中国人口的现状和特点。

概括来说包括:总人口增速持续放缓、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劳动力人口拐点出现、性别失衡加剧、城镇人口增加、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等特征。

本文通过调研的方法,调研育龄妇女在“单独二孩”生育政策下的生育意愿,分为高、中、低三个场景。

在中场景下,预计 2014-2016 年,生育率由政策调整前的 1.26 分别增长到 1.571.45 和 1.40。

本文采用 Lesiue 模型预测了各个场景下中国2015-2050 年的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

通过对预测结果分析得出“单独二孩”政策能够显著延缓人口峰值,劳动人有所改善,但不改“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持续下降”的趋势。

在参考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采用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了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模型得出,经济与人力、资本投入和年龄结构之间存量长期均衡协整关系。

在该均衡关系的基础上,得到“单独二孩”生育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 2015-2030 年短中期内,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1.0%--0.4%之间;在 2035-2050 年中长期内,对经济有显著利好影响,1.1%-0.56%之间。

人口模型数学建模

人口模型数学建模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影响的研究摘要本文讨论了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的影响,通过建立人口数量和结构模型,进一步分析新政策对教育、劳动力供给与就业、养老等的影响。

针对问题一,分析计划生育政策未调整对人口的影响。

首先对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行曲线拟合,描述人口自然增长率根据时间变化的关系,再运用递推法,建立全国计划生育人口数量模型,并预测计划生育下的2015-2025年的人口数量。

然后根据灰色模型思想,分别建立全国计划生育人口性别比例与年龄结构模型,同时运用MATLAB编程预测未来十年的人口性别比例与年龄结构趋势。

针对问题二,研究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的影响。

将父母双方是否为独生子女视为性状,运用孟德尔遗传定律,分析子代的出生率,再运用递推法,建立开放单独二孩政策下的人口数量模型,同时预测新政策下的2015-2025年的人口数量,并对比问题一中的人口数量。

数据表明:新政策实施后出生人数和人口总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都在可控可承受范围内,不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产生大的震荡和冲击。

依据灰色模型思想,分别建立新政策的人口性别比例与年龄结构模型,同时运用MATLAB编程预测未来十年的人口性别比例与年龄结构趋势,进一步对比问题一中的趋势表明,单独二孩政策会缓慢降低人口性别比例,并提高年轻人的人口比重。

针对问题三,通过问题一、二中模型的数据,分析收集报告的假设与结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开放单独二孩政策后,一是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老龄化程度和推迟老龄化进程;二是改善劳动力老化的结构,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积极贡献。

针对问题四,讨论上海市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的影响。

首先讨论上海市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模型,在问题一人口数量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迁移率常数,建立上海市的计划生育人口模型并预测未来十年人口趋势。

然后研究上海市开放单独二孩政策下的人口模型,按照问题二的模型分析方法,引入迁移率常数,建立上海市新的人口数量模型,进一步对比上海市计划生育人口模型,探究未来人口数量、结构及其对劳动力供给与就业、养老等方面的影响。

全面二孩数学建模

全面二孩数学建模

基于Leslie模型看人口政策改革研究结论1。

我国总和生育率从1996 年起开始低于1.6,至今已20 年,根据日韩经验,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的提升作用有限。

2。

单独二孩政策影响到的目标育龄妇女人群在1100万人左右,截至到2015年9月底,全国共有176万对单独夫妻提出再生育申请,共新增人口130万左右,低于预期效果。

3。

此次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影响到的目标育龄妇女人群在8000万人左右,政策实施第1年带来的新增人口大致为500万。

此后逐年递减,短期人口增量可能会在未来5年逐渐释放,共计1500-2500万。

4。

此次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短期来看,加剧了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长期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低年龄段人口比重,但不会逆转我国的老龄化趋势。

到2050年我国的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1%,比2014年增加11%。

我们仍需为未来的老龄化社会做好准备。

摘要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趋势持续走低,相关部门针对有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人口政策。

本文针对“单独二孩”政策对人口变化的影响,结合人口变化中存在的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衡等问题,对中国人口总量以及人口分布建立了人口模型进行预测。

首先,在《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历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性别比例、死亡率以及生育率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使用Leslie人口模型对人口总量预测,Leslie模型能够更好地用于预测人口比例结构。

最后采用Matlab编程对Leslie人口模型实现,对2016-2050年间的人口总量及人口分布规律进行了预测。

文中所涉及模型均采用Matlab进行求解,从模型的结果中可以看出,从长期发展来看,全面二孩政策要优于现行政策和单独二孩政策。

全面二孩政策下我国人口总数在2027年达到峰值14.52亿,到2050年,人口总量降到13.38亿,人口规模得到一定的控制,其中十二五期间人口总量控制在13.8亿之内,符合我国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的人口总量不能超过13.9亿的要求。

二孩政策对我国人口发展影响

二孩政策对我国人口发展影响

二孩政策对我国人口发展影响【摘要】我国二孩政策的实施对人口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孩政策的推行改变了我国的人口结构,增加了新生儿数量,促进了人口年龄结构的优化。

在社会经济方面,二孩政策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资源,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孩政策也带来了女性就业和家庭生活的压力,加剧了城乡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现象,同时也加剧了我国的老龄化问题。

二孩政策对我国人口发展影响深远,是我国未来人口政策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望未来,我们需要更加审慎地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人口发展走向健康可持续的轨道。

【关键词】二孩政策,人口发展,人口结构,社会经济发展,女性就业,家庭生活,城乡人口分布,老龄化问题,总结,发展趋势1. 引言1.1 二孩政策对我国人口发展影响的重要性二孩政策是我国人口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对我国人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孩政策的实施可以促进我国人口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劳动力资源逐渐减少,二孩政策的放开可以增加生育率,为劳动力资源的增长提供支持。

二孩政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增加二孩家庭的消费需求可以刺激市场活力,推动内需扩大,促进经济发展。

二孩政策对女性就业和家庭生活也有深远影响,可以帮助女性更好地平衡工作与家庭责任,提高生育率。

二孩政策对我国人口发展影响重要,对我国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二孩政策的背景和内容二孩政策是指我国自2016年1月1日起实行的放开生育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夫妇生育第二个子女。

这一政策的出台背景是我国人口结构失衡、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现状,以及需要调整人口政策以促进人口的合理增长和发展。

根据二孩政策的内容,符合条件的夫妇可以申请生育第二个孩子,而不再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

符合条件的夫妇包括已婚且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农村夫妇中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等。

二孩政策的放开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一方面有人认为这一政策能够促进人口结构的优化、缓解老龄化问题,另一方面也有人担心其可能带来人口过快增长和社会资源紧张等问题。

基于Leslie矩阵模型的人口数量的预测

基于Leslie矩阵模型的人口数量的预测

基于Leslie矩阵模型的人口数量的预测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全面二孩”政策下我国未来人口数量的变化,通过Leslie 矩阵预测模型,预测我国未来30年的人口数量的变化。

得到2015-2050年我国人口总数呈现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结果。

关键词:Leslie矩阵预测模型;中国人口预测对于人口预测问题,人口的变化除了与出生率、死亡率密切相关之外,还和性别比例、年龄结构有巨大联系。

下面结合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对接下来30年的人口数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并将预测出的中国未来30年的人口数量。

Leslie模型是以人口的年龄与性别为基数的离散型矩阵模型,用于中长期人口预测,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模型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本文建立Leslie模型对中国未来30年的人口数量进行预测。

1.参数定义我们约定忽视婴儿死亡率,将中国人口按年龄段分为数段,因此当段数达到一定大小的时候就能包含全部年龄层的人,这里将5岁分为一个年龄段,共分为21段,再将时间序列也分割成数段,此处以一年为一段来研究未来30年每年的人口结构,得到:——在t年的第i个年龄段的人数i=1,2,3,…,21这里的表示的是最低年龄段的人数,即0-5岁的人数,存在整数21使得表示的是年龄最大的人的人数,即“100岁以上的人的数量”。

其他参数::表示第i年龄段上的个体在一年内的繁殖率,i=1,2, (21):表示第j年龄段上的个体在一年以内的存活率,j=1,2, (20)假设j>n-1时,为0,即假设当人超过100岁后全部死亡,则::表示第t年的时候,反映各年龄段人口分布的列向量;:第t年时,第i年龄段上的个体数量;:第i年龄段上的妇女的年生育率;:i岁人口的女性比例。

2.模型建立建立Leslie矩阵令,得到Leslie人口发展模型:则人口发展模型的矩阵化简式为:与矩阵模型等价的联合方程为:3.参数确定由于中国每年的移民数量过少,对整体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故假设我国为一个封闭的系统,第t+1年的i+1岁的人口数量是由第t年的i岁的人口减去该年i岁的死亡人口而得。

数学建模论文关于二孩政策

数学建模论文关于二孩政策

题目:关于“二胎政策”的研究摘要关键词:二胎人口增长模型一、问题的重述多年来实施的严紧计划生育政策对控制人口增长起到关键作用。

在优生优育政策的指引下,我国人口质量显著提高,但也带来了不利影响,生育率偏低、男女比例失衡、人口老龄化情况严重等问题。

2016年,在全国范围内放开二孩政策。

早在20年前,我国某些地区已经开始试点二孩政策。

例如:1985年以来,山西翼城一直是二孩政策的试点地区之一,那里既没有出现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婴儿性别比也处于国际正常水平。

查阅相关材料并参考附件材料,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如下问题。

问题1:建立人口结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相关指标应具有科学性、代表性、全面性。

问题2:建立人口结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型。

选取10个国内具有代表性的省(市、县),对这些地区的人口结构进行评价分级。

并结合你的模型给出当前A地区评价等级。

问题3:假设A地区不实行二孩政策,预测该地区未来20年的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假设A地区实行二孩政策,给出二孩政策下最优出生率,使得该地区未来20年的人口结构更加合理。

问题4:二孩政策下,预测A地区未来10-20年按年龄划分的人口结构。

问题5:假如全面放开生育政策(不限制生育数量),在国民经济运行稳定的基础上预测A地区未来20年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

二、模型的假设1、假设影响我国二胎政策提出与决定的影响因素只有人口红利消失、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2、假设收集数据真实有效3、假设2016年的人口水平可大致反映目前我国的人口水平。

4、人口不会因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突发事故或战争等受到大的影响;5、人口不考虑迁徙情况6、不考虑移民对人口总数的影响7、单独二胎政策不影响出生率三、问题的分析人口问题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人口增长取决于各种坏境因素。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发展问题是困扰我国的重大问题,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至今,政策的压制对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具有深远影响,同时在经过30多年非正常增长的条件下,我国人口将会呈现出更为复杂的的形式,包括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即将步入一个老年化社会,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

二胎政策对大城市人口结构有何影响

二胎政策对大城市人口结构有何影响

二胎政策对大城市人口结构有何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策的调整,二胎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大城市的人口结构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这一政策的出台并非孤立的事件,而是与社会经济、文化等众多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着大城市人口结构的未来走向。

首先,二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大城市通常面临着更为严重的老龄化问题,老年人口比例相对较高。

在二胎政策实施之前,由于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新生儿数量相对较少,人口年龄结构逐渐失衡。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人口的养老、医疗等需求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二胎政策的推出,增加了新生儿的出生数量,为城市人口结构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十年内,劳动力人口的比例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减轻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压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人力支持。

其次,二胎政策对大城市的教育资源配置产生了影响。

随着新生儿数量的增加,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的需求也相应增长。

原本就紧张的优质教育资源变得更加稀缺,这对大城市的教育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需要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新建学校、幼儿园等;另一方面,要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教师,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

这不仅涉及到硬件设施的建设,还包括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等多个方面。

再者,二胎政策对大城市的家庭结构产生了显著的改变。

在过去,独生子女家庭占据主导地位,家庭规模相对较小。

二胎政策实施后,越来越多的家庭迎来了第二个孩子,家庭结构逐渐从“421”模式(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向“422”模式转变。

这使得家庭内部的关系更加复杂,父母在子女教育、经济支出、时间精力分配等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

同时,也促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增强了家庭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在就业市场方面,二胎政策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短期内,由于女性职工生育二胎可能导致的产假、哺乳假等,使得企业在招聘时可能会对女性求职者存在一定的顾虑。

但从长期来看,随着新生儿的成长,将创造更多与儿童相关的产业就业机会,如儿童用品制造、儿童教育、儿童医疗等。

单独二胎政策的影响研究数学建模完整版

单独二胎政策的影响研究数学建模完整版

单独二胎政策的影响研究数学建模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单独二胎”政策的影响研究数学建模“单独二胎”政策的影响研究数学建模摘要:本文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建立了Leslie模型,在未实施“单独二胎”政策时假设2010年以后生育率不变,利用Leslie模型对我国人口数量、人口结构、性别比和老龄化等的预测。

由于2014年实施“单独二胎”政策,所以将2014年的人口数据作为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后测算的初始数据,通过建立韦伯分布模型,对生育模式进行调整,实现对生育率的改变,可以实现对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后我国的人口总量、人口结构、性别比和老龄化等的预测。

假设2020年实施“全面二胎”政策,根据Leslie模型预测的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后我国的人口数据,将2020年的人口数据作为实施“全面二胎”政策后测算的初始数据,通过建立的韦伯分布模型,改变生育率,可以实现对实施“全面二胎”政策后我国的人口总量、人口结构、性别比和老龄化等的预测。

建模结果表明:未实施“单独二胎”政策,我国人口将在2022年达到人口最大值亿人,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后我国人口将在2024年达到人口最大值亿人,之后我国人口呈现急剧减少的趋势,但是根据人口预测,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后我国人口一直比未实施“单独二胎”政策的人口多,并且我国人口日益呈现老龄化,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前后,到2050年时老年人口比例已分别达到%和%,我国老龄化人口数量急剧增多,老龄化现象不断加重,虽然实施“单独二胎”政策相对未实施“单独二胎”政策能够减少老龄化人口比例,但是也无法避免老龄人口增多的问题,从而使得劳动人口减少;同时,实施“单独二胎”政策会导致男女性别比下降的趋势减缓,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前后,到2050年时性别比分别为:100和:100。

当我国2020年开始实施“全面二胎”政策后,预计在2029年我国人口达到最大值亿人,同时,实施“全面二胎”政策后我国儿童阶段人口,即0-6岁人口在2033年以后逐渐增多,少年阶段人口,即7-17岁人口在2041年后开始逐渐增多,青年阶段人口,即18-40岁人口在2030年后开始平稳增多,虽然中年阶段人口,即41-65岁人口2030年后呈现减少趋势,但是老年阶段人口,即66岁以后人口在2040年以后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并且在实施“全面二胎”政策后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相对有所减小,2050年以内均稳定在30%以下,人口老龄化问题有所缓和,同时,人口性别比也在102~105之间,属于正常水平。

二胎政策对我国经济与人口的影响探讨

二胎政策对我国经济与人口的影响探讨

二胎政策对我国经济与人口的影响探讨自从2015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以来,各界对其影响的讨论就从未停歇。

就从经济与人口两方面来看,这个政策给我国的未来带来了哪些挑战和机遇,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和思考的话题。

一、对经济的影响1.人力资本的投入增加随着二胎政策逐渐引起家庭普遍关注,二胎家庭的数量预计将会大幅增加。

这意味着未来二胎家庭的子女数量将远远超过现有单独家庭的子女数量,这将进一步加速我国人口的增长。

随之而来的,是人力资本的投入也将相应地增加。

二胎家庭的孩子将需要更多的投入,这将推动家庭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同时,在投入中所体现的可观抵免政策与各项儿童产业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

2.对社会服务业的拉动随着二胎家庭的增多,他们所需的服务也将会增加。

比如,在医疗保健和教育事业上,市场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强,产生相应的社会服务需求。

二胎政策将会拉动生育服务、家庭保障等多个领域的需求,以及垃圾处理、能源利用等新型产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3.劳动力市场的改变二胎政策实施后,我们的劳动力市场也会发生一些变化。

一方面,增加工作的年轻女性将减少生育堆积,使得更多女性有机会到社会上工作,进而提高美誉度;另一方面,二胎家庭的女性将需要更多的照顾和照料,家务劳动的增加将使得部分女性可能会休业或转为非正常就业形式。

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改善社会环境和生活质量。

1.人口结构的变化二胎政策实施以后,我国的人口结构将会发生重大变化。

新的生育政策将会影响家庭的生儿育女决策,放开二胎意味着引导一定人群的增加,这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改变我们的人口结构。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由于母婴生活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婴儿死亡率将会逐年下降,还会带来新一轮的人口高峰。

同时,由于老龄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剧,产生出的影响也越来越。

2.当代与未来人口的比例问题在单独家庭时代,我国逐渐建立起了以父母为中心的家庭观念,子女们无法承担家庭照顾责任。

全面二孩政策对人口与经济影响分析

全面二孩政策对人口与经济影响分析

全面二孩政策对人口与经济影响分析作者:于志远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22期摘要:2015年全面实施二孩生育政策将会导致人口增长、调整未来劳动力供给量,短期导致家庭收支结构改变,促进消费;而长期将导致人口结构的改变,有利于我国平稳健康发展。

本文将对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经济影响进行分析。

一、全面二孩政策的人口效应分析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与实施,将使我国生育水平从相对较低水平促进回升,增加人口出生总量。

新生儿总量的增加,将会使我国人口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性别失衡问题得到一定的改善,形成科学合理的人口性别比例结构与人口年龄分布结构。

1.有利于我国生育水平的增长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生育水平现在处于一个极低的时期。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我国生育率仅为1.22。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生育率将为1.18,城市低至0.88,乡镇为1.15,农村为1.44。

这些数据显示,我国的生育率远远低于人口更替水平2.1。

《世纪人口数据表》中数据显示:2010年世界的平均生育为每个妇女2.5个子女,发达国家生育1.7个子女,欠发达国家生育2.7个子女,最不发达国家生育达到了4.5个子女。

我国生育率还不到全球生育率水平的50%,而且相对于发达国家还要低的多。

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将推迟我国人口峰值的到来,推迟6年左右,人口总量也将增加1.2亿多。

2.有利于调整性别比例失衡新生儿的性别比例合理的正常区间范围在102到107之间。

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新生儿的性别比例就不断的攀升,从1982年的108.47到1990年的111.14,再到2004年的121.18。

新生儿性别比例也随着生育率水平偏离正常值,且成反方向的变化,即生育群体生育子女越多,新生儿性别比例越正常。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育龄人群生育数量会增多,放宽了更大的生育空间。

育龄人群由于增加了生育机会,不像生育一个子女政策那样过分关注,从而使新生儿性别比例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回归正常自然水平,维持在合理的水平区间内。

“全面两孩”政策对人口增量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全面两孩”政策对人口增量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全面两孩”政策对人口增量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全面两孩”政策对人口增量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自2015年中国政府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以来,该政策对中国的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人口增量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政策的社会经济影响等多个角度,深入分析“全面两孩”政策对中国人口和社会的影响,并试图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应对未来人口和社会发展的挑战。

我们将回顾中国人口政策的演变历程,了解“全面两孩”政策出台的背景和原因。

接着,我们将通过统计数据和分析,揭示“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人口增量的变化情况,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指标的变化趋势。

我们将关注“全面两孩”政策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我们将分析政策实施前后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变化,探讨政策对老年人口比例、抚养比、养老金压力等方面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将关注政策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群体的影响差异。

我们将对“全面两孩”政策的社会经济影响进行评估。

我们将分析政策对经济增长、劳动力市场、教育资源、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应对未来人口和社会发展的挑战。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政府制定更加合理的人口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全面两孩”政策对人口增量的影响“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无疑对中国的人口增量产生了显著影响。

该政策允许所有符合条件的夫妇生育两个孩子,这无疑增加了家庭的生育选择空间,从而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政策的实施刺激了生育率的上升。

在政策实施之前,由于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许多家庭只能生育一个孩子,这导致了生育率的持续下降。

然而,“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使得这些家庭有了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机会,从而刺激了生育率的上升。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低生育率带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政策的实施也促进了人口的自然增长。

在政策的推动下,更多的孩子出生,这直接导致了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数学建模论文关于预测“二胎政策”人口结构变化的研究

数学建模论文关于预测“二胎政策”人口结构变化的研究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熵值法 人口预测模型
一、问题背景与重述
1.1 问题背景
我国政府多年来实施的严、紧计划生育政策,对控制人口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在 优生优育政策的指引下,我国人口质量显著提高,但也带来了不利影响,诸如人口老龄 化情况严重、生育率偏低、男女比例失衡等问题。
据统计,20 世纪与 21 世纪之交,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率先步入老年型,2000 年, 我国 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了 6.96%,而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这个比例 已高达 8.87%,中国城市老年家庭空巢率也增至 49.7%,农村已达 38%。此外我国家庭 规模不断缩小,从 1982 年的 4.43 亿人缩减至 2010 年 3.10 亿人,独生子女家庭超过 1.5 亿户,生育率已降到 1.18 的低水平,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与东亚邻国。同时中国男女 比例严重失衡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根据《2010 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 70 后、 80 后、90 后男女性别比例分别为 206:100,136:100 和 110:100。这种情况导致三个 年龄层次的非婚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出 2315 万人。因此,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使得中 国部分男性面临因找不到配偶而成为光棍的危机。这些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提出了新 的挑战,中国的人口问题也面临着新的研究环境。
2016 年第十三届五一数学建模联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五一数学建模联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 上咨询等)与本队以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它公开的 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 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 则的行为,我们愿意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 我们授权五一数学建模联赛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示(包 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二孩政策对我国人口发展影响

二孩政策对我国人口发展影响

二孩政策对我国人口发展影响【摘要】我国二孩政策的实施对人口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人口结构调整方面,二孩政策使得劳动力人口增加,促进了经济发展;就业市场也出现了一定变化,对妇女和老年人就业提出挑战。

教育卫生压力增加,需要增加教育资源和医疗服务。

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特别是在城市,需要政府提供更多支持。

社会保障问题也凸显出来,需要政府加强社会福利政策。

未来,应优化人口政策,调整社会政策,将人口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二孩政策,人口发展,人口结构,就业市场,教育医疗,家庭经济,社会保障,人口政策,社会政策,国家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二孩政策是指中国政府于2015年10月全面放开限制,允许夫妻生育二个子女。

这一政策的出台是基于我国人口结构失衡、老龄化加剧等问题进行调整的重要举措。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我国人口结构急剧变化,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应对人口发展的新形势,中国政府决定实行二孩政策,以促进人口结构优化,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育政策也有了更多的呼声和期待。

独生子女政策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家庭的发展和个人的幸福感,二孩政策的出台为许多家庭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二孩政策的出台不仅是为了调整人口结构,更是为了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1.2 政策出台政策出台是国家对人口发展进行重要决策的表现,二孩政策的出台对我国人口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5年10月29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若干意见》,正式放开了“独生子女”的政策限制,允许所有夫妇生育两个孩子。

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全面二孩时代”,对于我国人口结构、社会经济、国家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孩政策的出台,一方面是出于对人口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我国不断老龄化的问题,需要增加劳动力资源以支持社会经济的发展。

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人口结构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人口结构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人口结构及经济发展的影响首先,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人口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使得许多夫妻有了再生育的意愿,从而逐渐缓解了我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在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前,我国老龄人口较多,儿童和少年人口相对减少,人口结构失衡的问题突出。

全面二孩政策的推行使得新生儿数量增加,大大提高了人口年龄结构的分布合理性。

这有助于降低劳动力紧缺问题,并带来消费市场的扩大。

此外,人口结构的改变还将为社会保障以及医疗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提供更多支撑。

其次,全面二孩政策对于经济发展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更多的家庭选择生育第二个孩子,意味着家庭居民消费将进一步增加。

这会给经济带来更多的需求刺激,促进国内市场的发展。

与此同时,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家庭往往需要更多的家庭奶粉、婴幼儿用品、教育、医疗等服务。

这就为相关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

此外,全面二孩政策还有助于增加新生儿人口,使得人口红利再度释放,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劳动力资源。

然而,全面二孩政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全面二孩政策增加了生育意愿,可能导致人口增长过快。

人口过快增长可能加剧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其次,二孩政策对于居民的经济负担也较重,尤其是在城市地区。

除了基本生活开支外,养育孩子的教育、医疗等费用都会增加家庭的负担。

这对于经济发展和家庭的经济稳定都会带来一定的压力。

综上所述,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的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消费市场扩大以及释放人口红利,该政策有助于提升我国的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

然而,也需要注意人口过快增长和家庭经济负担等问题,以保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政策,确保人口结构的改善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全面二孩政策对人口政策的影响与对策

全面二孩政策对人口政策的影响与对策

全面二孩政策对人口政策的影响与对策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家庭规模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以前的“独生子女政策”严格限制了每个家庭的子女数量,但现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人口政策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那么,全面二孩政策对人口政策的影响又有哪些呢?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影响呢?一、全面二孩政策对人口政策的影响1、人口老龄化问题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使得生育率得以恢复到比较正常的水平。

但是,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未来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会更加严重。

这是因为,如果每个家庭都有两个孩子,那么将来就会有更多的老人需要养活,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医疗和社会服务。

这将给政府财政带来更大的压力。

2、城乡人口结构不平衡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由于城市的生活成本较高,所以城市家庭生育二胎的数量相对较低,而农村家庭生育二胎的数量相对较高。

这将导致未来城乡人口结构的不平衡,可能会导致城市资源的分配问题。

3、就业等社会问题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也会对就业等社会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于每个家庭都有两个孩子,那么伴随而来的是更多的孩子需要教育和培养。

同时,由于生育二胎的家庭往往不会在孩子幼年的时候就送他们上幼儿园,这会导致幼儿园等教育机构的压力增大。

在就业方面,由于每个家庭都有两个孩子,所以可能会促使一些家庭减少母亲的就业机会,从而对家庭经济产生影响。

二、全面二孩政策的应对1、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未来需要重点应对的问题。

为此,政府需要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需要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

2、协调城乡人口结构由于全面二孩政策会导致城乡人口结构的不平衡,政府需要协调城乡人口结构,促进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人口均衡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增加城市的吸引力,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口向城市转移。

3、增加幼儿园等教育资源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幼儿园等教育机构的压力会增大。

政府需要增加幼儿园等教育资源,满足生育二胎的家庭需求,同时也可以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单独二胎”政策的影响研究数学建模

“单独二胎”政策的影响研究数学建模

“单独二胎”政策的影响研究数学建模“单独二胎”政策的影响研究数学建模摘要:本文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建立了Leslie模型,在未实施“单独二胎”政策时假设2010年以后生育率不变,利用Leslie模型对我国人口数量、人口结构、性别比和老龄化等的预测。

由于2014年实施“单独二胎”政策,所以将2014年的人口数据作为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后测算的初始数据,通过建立韦伯分布模型,对生育模式进行调整,实现对生育率的改变,可以实现对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后我国的人口总量、人口结构、性别比和老龄化等的预测。

假设2020年实施“全面二胎”政策,根据Leslie模型预测的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后我国的人口数据,将2020年的人口数据作为实施“全面二胎”政策后测算的初始数据,通过建立的韦伯分布模型,改变生育率,可以实现对实施“全面二胎”政策后我国的人口总量、人口结构、性别比和老龄化等的预测。

建模结果表明:未实施“单独二胎”政策,我国人口将在2022年达到人口最大值13.898亿人,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后我国人口将在2024年达到人口最大值14.17亿人,之后我国人口呈现急剧减少的趋势,但是根据人口预测,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后我国人口一直比未实施“单独二胎”政策的人口多,并且我国人口日益呈现老龄化,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前后,到2050年时老年人口比例已分别达到37.3688%和34.913%,我国老龄化人口数量急剧增多,老龄化现象不断加重,虽然实施“单独二胎”政策相对未实施“单独二胎”政策能够减少老龄化人口比例,但是也无法避免老龄人口增多的问题,从而使得劳动人口减少;同时,实施“单独二胎”政策会导致男女性别比下降的趋势减缓,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前后,到2050年时性别比分别为101.0744:100和101.6886:100。

当我国2020年开始实施“全面二胎”政策后,预计在2029年我国人口达到最大值14.921亿人,同时,实施“全面二胎”政策后我国儿童阶段人口,即0-6岁人口在2033年以后逐渐增多,少年阶段人口,即7-17岁人口在2041年后开始逐渐增多,青年阶段人口,即18-40岁人口在2030年后开始平稳增多,虽然中年阶段人口,即41-65岁人口2030年后呈现减少趋势,但是老年阶段人口,即66岁以后人口在2040年以后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并且在实施“全面二胎”政策后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相对有所减小,2050年以内均稳定在30%以下,人口老龄化问题有所缓和,同时,人口性别比也在102~105之间,属于正常水平。

“单独二孩”政策对我国人口自然变动的影响预测

“单独二孩”政策对我国人口自然变动的影响预测

广, 并获得联合国、 美国人口普查局、 普林斯顿大学 等国际权威机构高度认可。 使用 PADIS -INT 预 测 软 件 需 设 置 的 参 数 如 下:
经济与管理评论 经济管理研究 a基年分年龄分性别的人口数; b预测期间的死亡水平, 即分性别平均预期寿 命; c模型生命表的选择; d预测期间的生育水平, 即总和生育率; e生育模式, 即育龄妇女的生育率水平; f预测期间的出生性别比; g预测期间的迁移水平; h迁移模式。 三、 新生育政策对我国人口变化的影响分析 本部分以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 设 计生育政策不变与“ 单独二孩” 政策全面实施两个 方案, 分别对 2015 - 2050 年我国人口发展趋势进行 了预测, 并通过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来说明生育政 策的调整对我国人口增长的影响, 从而为政府部门 在教育、 卫生、 养老等方面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 据。 ( 一)人口参数的设定 在运用 PADIS - INT 进行分年龄分性别人口预 测时, 其关键点就是对死亡水平、 生育水平、 迁移水 平、 性别比等参数的设定。本文以第六次全国人口 普查数据为基础, 结合对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和社会、 人口发展趋势的分析, 对基础参数设置如下: 1生育水平 生育率是形成新增人口的重要变量, 是影响人 口数增加的因素。我国总和生育率的预测与设定主 要是基于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定性分析上。由于计划 生育政策的长期、 严格执行,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 期, 我国人口发展就已经进入低生育水平阶段, 2010 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全国总和生育率仅为 1 18 , 专家的测算结果也仅为 1 5- 1 6 左右, 远低于人口 更替水平 ( 2 1) 。受 单 独 子 女 可 生 二 胎 政 策 的 影 响, 许多学者指出短期生育率可能略有反弹, 但长期 来看不会大起大落; 翟振武在卫计委的专家研讨会 上表示单独二孩政策将会使我国总和生育率有一个 相对显著的回升, 最高点可能超过 1 8( 但不会超过 2) , 但累积效应释放后, 生育率会波动在 1 6 -1 7; 陆杰华表示生育数量“ 小高峰” 会在后年集中出现, 但是生育率水平不会大幅度上升, 将稳定在目前较 低水平。蔡窻认为通过政策调整把生育率提高到更 加接近于更替水平( 如 1 77 至 1 94 ) , 是一种最为 乐观的设想; 《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2006 ) 提出如果人口总量峰值控制在 15 亿人左右, 全国总 和生育率在未来 30 年应该保持在 1 8 左右, 过高或 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 我们假定: 方案一, 生育水平从 2014 年开始逐渐上升, 到 2020 年达到 1 8, 此后将稳定 在 1 8 不 变; 方 案 二, 今 后 两 年 总 和 生 育 率 上 升, 2016 年达到最高点 1 94 , 之后开始下降并到 2020 年生育率下降到 1 8, 随后将维持在此水平上。 2平均预期寿命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国际上用来评价一个国家 人口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医疗水平的显著提高, 人 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 人口平均寿命有较大幅度 的提高。“ 六普” 数据显示, 2010 年我国人口平均预 期寿命达到 74 83 岁, 比 10 年前提高了 3 43 岁, 其 中男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 72 38 岁, 比 2000 年提 高 2 75 岁; 女性为 77 37 岁, 提高 4 04 岁。男女平 均预期寿命之差与十年前相比, 由 3 70 岁扩大到 4 99 岁。中国科学院 2007 年发布的《 中国可持续 发展总纲》 指出到 2050 年人口预期寿命可达到 85 岁; 2012 年卫生部课题组发布的 《 “ 健康中国 2020 战略” 研究总报告》 提出到 2020 年主要健康指标基 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人均预期寿命达到 77 岁; 胡鞍钢在《 2030 中国: 迈向共同富裕》 一书中提 出到 2020 年 我 国 人 口 预 期 寿 命 将 达 到 77 岁, 到 2030 年将达到 80 岁。参照以上研究, 我们假设我 国人口预期寿命在 2020 年、 2030 年和 2050 年分别 达到 77 岁、 80 岁和 85 岁。 国家统计局人口司的有关负责人分析指出, 在 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的过程中, 女性提 高速度快于男性, 并且两者之差也进一步扩大, 这与 世界其 他 国 家 平 均 预 期 寿 命 的 变 化 规 律 是 一 致

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人口结构的影响

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人口结构的影响

2 n2 1 n 1 ( k ) e , e 3.级比判断:
由于所有的 (k ) [0.778800783, 1.284025417] ,( k 2,3, ,7) 因此, 可以用
W ( 0 ) 作满意的 GM (1,1) 建模。
二、利用 GM (1,1) 建模 1.对原始数据 W ( 0 ) 作一次累加:
关键词:全面二孩政策 灰色预测 Logistic 模型 Leslie 模型
一、问题重述
随着社会的迅速进步,人类的生活水平质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剧增,却也 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全国人口总数在不断增加,根据官方统计数据,中国人口在
1
2014 年底达到了 13.7 亿。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预测: 中国人口将会在 2025 年达到 14.13 亿的峰值, 可能会在 2050 年左右将至 13 亿。 如今,我们面临的人口增加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等, 这些都将严重阻滞了社会的发展、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建 国以来是实施最久、受国内外机构、群众关注度最高的一项基本国策。虽然为我 国降低生育率、 控制人口总数、避免因人口过多造成负面影响方面做出了卓越的 贡献,但受生育观念改变、抚养成本提高等影响,如今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引 发人口结构失衡、老年化日益加重、劳动力缩减、家庭规模缩小、养老保险金不 足等问题。 针对中国人口现状和近年来的人口压力及人口问题,二胎政策完全放 开,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国现状的改变,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 计划生育政策转变后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2016 年是我国自 2000 年以来 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 国家卫计委表示,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 我国 2016 年出生人口达 1786 万人, 同比增长 7.9%, 二孩及以上占出生人口比重超过 45%。 从我国国情和生育政策出发,收集相关的数据,分析我国人口结构情况。 1.试建立全面二孩政策下我国人口数量的数学模型, 并对 2017-2030 年我国 每年人口总数做出预测。 2.根据 1996-2015 年我国人口结构情况,若不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建立数 学模型, 选择适当的指标, 分析 2020-2030 年我国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后, 建立数学模型预测 2020-2030 年我国人口结构情况。 然后选择适当的指标,分析 2030-2050 年我国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请结合模型的分析结果,对我国人口发展合理化的生育政策提出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孩政策下人口的预测摘要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在 2012 年出现了相当长时期以来绝对数量的第一次下降,很多专家学者将其解读为中国“人口红利”拐点出现。

2013 年中共中央 18 届三中全会决定放开全国生育政策,即执行“单独二孩”生育政策。

该政策被认为是推动我国经济长期持续较快发展的重要改革措施。

在人口红利拐点显现和近些年最大的生育放开政策出台的背景下,研究人口政策的调整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就显得更切合现实国情,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解决的关键问题:一通过分析历史人口与经济发展数据,洞悉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内涵关系;二是结合人口政策调整,预测未来中国的人口变化,进而预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三是结合上述两点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促进中国经济健康发展。

本文在国内外人口经济研究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中国人口的现状和特点。

概括来说包括:总人口增速持续放缓、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劳动力人口拐点出现、性别失衡加剧、城镇人口增加、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等特征。

本文通过调研的方法,调研育龄妇女在“单独二孩”生育政策下的生育意愿,分为高、中、低三个场景。

在中场景下,预计 2014-2016 年,生育率由政策调整前的 1.26 分别增长到 1.571.45 和 1.40。

本文采用 Lesiue 模型预测了各个场景下中国2015-2050 年的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

通过对预测结果分析得出“单独二孩”政策能够显著延缓人口峰值,劳动人有所改善,但不改“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持续下降”的趋势。

在参考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采用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了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模型得出,经济与人力、资本投入和年龄结构之间存量长期均衡协整关系。

在该均衡关系的基础上,得到“单独二孩”生育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 2015-2030 年短中期内,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1.0%--0.4%之间;在 2035-2050 年中长期内,对经济有显著利好影响,1.1%-0.56%之间。

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本文最后几点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劳动力供给、经济增长一、问题的重述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提出,允许普遍二孩政策。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新生育政策的实施将对未来时期我国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

对此进行系统分析和定量预测可以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对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实现基本现代化目标是十分必要的。

请结合我国的实际人口总量,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进行预测:1. 未来我国的人口增长的高峰会产生在哪一年?2. 到2050年,我国人口会是多少?通过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说明新生育政策对我国未来人口增长、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影响,用定量的分析结果为我国的教育、卫生、养老等社会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信息。

3. 根据你的预测,我国未来是否还需要出台新的计划生育政策?二、选题意义及研究思路近些年来,人口红利拐点、人口老龄化、“单独二孩”人口政策调整等人口经济问题成为全国甚至世界性关注的话题,也是国内外经济学研究的热点课题。

本文结合近期人口政策的调整,研究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进一步完善人口政策调整下的人口数量和结构预测方法;用计量经济学定量分析人口结构与经济之间的规律,进而建立人口政策调整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2)现实意义:在人口红利拐点显现和近些年最大的生育放开政策出台的背景下,研究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就显得更切合现实国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课题不仅对历史的总结,洞悉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内涵关系,同时结合人口政策调整,预测人口政策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研究思路和方法人口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研究涵盖经济学、人口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一通过分析历史人口与经济发展数据,洞悉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内涵关系;二是结合人口政策调整,预测未来中国的人口变化,进而预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三是结合上述两点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促进中国经济健康发展。

具体研究方法包括:(1)调研总结分析本文通过调研的方法,调研育龄妇女在“单独二孩”生育政策下的生育意愿,分为高、中、低三个场景。

进而预测不同场景下的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化。

(2)Leslie 人口预测方法基于调研的数据,本文采用Leslie 人口预测模型预测了各个场景下中国2015-2050 年的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

(3)向量自回归计量模型在参考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采用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了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模型得出,与人力、资本投入和年龄结构之间存量均衡关系。

数据来源包括:中国统计年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等。

三、模型假设假设1:所有数据均具有真实可靠,具有统计分析价值;假设2:本问题所研究的是一个封闭系统,即不考虑人口迁移问题; 假设3:在预测期内,不发生战争及自然灾害等引起大规模的人口伤亡或人口迁移,即人口变化保持平稳,不出现骤减的现象;假设4:各地各民族的人口政策相同;假设5:假设2010年前城市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只能生一胎,2011年政策开放后,允许生两胎;假设4:15周岁到49周岁的所有女性为育龄妇女,不考虑其是否已婚、丧偶,是否具有生育能力;假设5:不考虑生育率、死亡率和男女性别比随着区域人口流动发生变化的情况; 假设6:假设用多胞胎的数量来抵消那些不结婚的成年男女; 假设7:各年段人口死亡率不出现突变现象; 假设8:中国所能容纳的人口有限。

四、符号说明五、模型的建立及求解人口增长预测的主要方法有:Logistic 模型、Leslie 模型、分批要素推算法、灰色预测模型等。

这些模型算法都是已有的经典算法,在所选论文中,有的直接应用,有的对其做了改进并应用,也有通过对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得到人口变化的计算公式的方法。

(1)Leslie 模型Leslie 模型利用出生率、死亡率来预测人口变化趋势。

该模型将人口年龄离散化,大小等间隔地分成h 个年龄组,相应地,将时间离散化为时段,每五年为一个时段。

具体的做法是:将某一年的各年龄组人口视为一个列向量,通过年龄段生育率、死亡率构建一个转移矩阵M ,左乘前述的列向量,得到新的列向量即是预测的人口。

那么n+5年后的人口数为)(5n n MP P =+)(。

Leslie 模型利用出生率、死亡率来预测人口变化趋势,矩阵简单,并且没有考虑生存空间等自然资源的限制,和意外灾难等因素对人口变化的影响,且生育率、存活率仅与年龄段有关。

(2)灰色预测模型灰色预测是一种对含有不确定因素的系统进行预测的方法。

灰色预测通过鉴别系统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异程度,进行关联分析,并对原始数据进行生成处理来寻找系统变动的规律,生成有较强规律性的数据序列,然后建立相应的微分方程模型,从而预测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状况。

其用等时距观测到的反应预测对象特征的一系列数量值构造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未来某一时刻的特征量,或达到某一特征量的时间。

对于影响人口系统的因素,除了出生率和死亡率外,还有净迁入量,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等一系列方面。

这些众多的因素结构关系错综复杂,对人口增长的作用无法精确计算,多数因素都在动态变化之中,其运行机制和变化规律难以完全明白。

将灰色模型用到人口预测中不仅简单而且能达到比较准确的预测效果。

(3)Logistic 模型Logistic 模型是种群生态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对Malthus 模型进行了改进,将增长率r 看成人口数的函数进行微分求解,认为人口增长不能超过由其他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某最大容量m N 。

m N 是资源和环境条件限制下的最大人口容量,它反映了资源丰富的程度,m N 越大说明该地区生存条件越好,迁出越少,迁入越多。

Logistic 模型考虑的影响因素太过笼统,仅考虑了环境和资源的影响,虽然可引入迁入迁出因素进行修正,但是忽略了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老龄化等十分重要的因素,所用的数据也较少,可用于中短期预测,但长期预测效果不佳。

(4)分批要素推算法分批要素推算法预测模型是结合对人口系统结构进行的关联分析,以估算出的当前人口的年龄构成、生育率、死亡水平为基础,根据近年来人口动态趋势,并参照人口政策的发展,作出今后若干年人口动态变化的假设,推算这些年间人口的增长。

对中短期人口数量进行预测,具体采用了年龄移算法。

年龄移算法是根据一定的分年龄的人口生存率,推算出人口总体中每一年龄的原有人口由低年龄组转移到高年龄组时的存活人数。

在由低年龄组转为高年龄组的过程中,(5)综合比较综合比较各种人口预测模型,我们发现,Logistic 模型因为考虑的因素较少,所用数据也较少,适用于中短期预测。

由于Leslie 模型将人口系统按年龄分段,具有较好的长期预测效果。

但是仅考虑了出生率和死亡率,实际应用时可引入修正量。

分批要素推算法模型中预测全国人数时,迁入人数与迁出人数之差忽略不计。

求解过程简单明了,数据处理繁杂。

建模过程虽然对影响人口发展的因素有所兼顾,但是不能定量表示它们与人口发展变化的关系。

因此在预测过程中,预测精度随预测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灰色预测中的GM(1,1)模型在其使用条件上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它是描述按指数规律变化的事物的模型,因此,它使用于呈指数规律发展变化的系统进行预测。

也就是说在题目中默认了人口的指数增长方式。

对人口的长期预测,可采用Leslie 模型,将时间离散化,鉴于男女人口通常有一个确定的比例,模型主要考虑女性人口,由女性人口可以得知总人口数。

可以5或10年对女性人口进行分组,用Leslie 矩阵通过MATLAB 或Excel MMULT 函数即可求解。

但是如此长期预测的误差较大,可将其与线性回归模型相结合。

将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的变化曲线分段,再用线性回归拟合,这样可以得到更精确的估算。

人口年龄结构分类和指标人口年龄结构(Age Structure )是指在一定时期和地域内,不同年龄组的人口数量分布情况,即各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根据国际上公认的划分标准,人口年龄结构划分为三个年龄组,分别是少年儿童(14 岁及以下)组、劳动年龄人口(15-64 岁)组和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

很多研究文献都是基于上述三个组别来开展研究。

不过有些研究文献中也将采用将 1 岁-100 岁等间隔的划分为若干个区间,每个区间为一个组,以此为对象来开展研究。

根据上述公认的划分标准三个组的占比比例不同,我们可以给一个地区在特定时期打上“年轻型、成年型或年老型”标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