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数据中心IT运维服务-体系建设最佳实践
数据中心运维服务方案

数据中心运维服务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中心在企业运营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提供高效、可靠的服务,制定一套完善的数据中心运维服务方案至关重要。
一、数据中心概述首先,对数据中心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
包括其规模、架构、设备组成、业务类型等。
了解数据中心的特点和需求是提供优质运维服务的基础。
数据中心通常包含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电力系统、冷却系统等关键设施。
业务涵盖企业数据存储与处理、云计算服务、网站托管等多个领域。
二、运维服务目标1、保障数据中心的高可用性,确保业务系统的连续性,减少停机时间。
2、优化性能,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
3、加强安全管理,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4、及时响应和解决故障,提高用户满意度。
三、运维服务内容1、设备管理(1)定期对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设备进行巡检,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硬件健康状况等。
(2)及时更换老化或故障的设备部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对设备进行配置管理,记录设备的配置信息,便于故障排查和维护。
2、系统管理(1)负责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优化和升级。
(2)对数据库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包括数据备份、恢复、性能优化等。
(3)定期对应用系统进行更新和维护,确保其功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网络管理(1)监控网络流量,优化网络拓扑结构,提高网络性能。
(2)配置和管理网络设备,如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等,保障网络安全。
(3)及时处理网络故障,确保网络的畅通。
4、电力与冷却管理(1)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包括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
(2)定期对UPS(不间断电源)进行维护和测试,确保在市电中断时能够正常供电。
(3)管理冷却系统,确保数据中心的温度和湿度在合适的范围内。
5、安全管理(1)建立完善的安全策略,包括访问控制、身份认证、数据加密等。
(2)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3)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基于ITIL4构建IT运维服务价值体系的研究

ACADEMIC RESEARCH 学术研究摘要:ITIL是当前全球信息技术服务管理领域的最佳实践。
创建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的目的在于满足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商业领域的发展需求。
在国内,应用的最为广泛的ITIL模型是ITIL V2和ITIL V3,然而这两种模型本身还存在有一定的不足。
而基于ITIL4价值链理论所构建的服务体系则能够有效地改善ITIL V2和ITIL V3的不足之处,论文对ITIL4价值体系和价值链进行了介绍。
在此基础上,对应用ITIL4价值理论建设服务体系具体步骤进行了介绍,希望为打造出完善的服务价值体系提供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ITIL;ITIL4;服务体系;服务价值体系ITIL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英国政府IT 部门的最佳实践指南,由英国商务部(OGC,office Government Commerce)发布并维护,问世后不久便被推广到英国的私营企业中,然后传遍欧洲和美国[1]。
ITIL在20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后,很快就在企业得到了推广。
在国内得到应用最广的ITIL模型主要是ITIL V2和ITIL V3,ITIL V2强调建立规范化的服务流程,在ITIL中分服务交付和服务支持两类流程,包括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发布管理、配置管理、服务级别管理等流程。
ITIL V3中建立了生命周期的概念,但最终还是要相关流程落地。
因此在早期IT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就是流程建设,并根据相关流程的需求,建设配套的工具,并设立相关的组织架构和岗位职责[2]。
应用此方法,相关流程得到了建设和落地,也可能得到了充分的执行,但流程执行的效益如何?这些流程到底给客户带来了什么样的价值?这些问题并不好回答。
建设了这么多的流程,到底是够了还是不够?要不要建设更多的流程?这些问题也很难回答。
这些问题难以回答,归根结底,主要是服务体系建设的时候,主要是基于“最佳实践”来建设的,最佳实践只是相关流程建设、以及如何建设的推荐建议,较少的考虑流程建设的需求,从而无法从“价值”的角度进行分析。
大规模数据中心运维的最佳实践

大规模数据中心运维的最佳实践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维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中,运维人员需要使用最佳实践来确保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可用性和性能。
本文将探讨大规模数据中心运维的最佳实践。
1. 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是其运行的基础。
因此,我们需要确保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和容错性。
这包括:- 电力和冷却系统- 网络架构- 存储系统将实时监测基础设施的状态非常重要。
这可以通过使用基础设施监测工具来实现。
这些工具可以用来检测设备状态、预测设备故障、探测超时和缺陷,以及自动化告警和报告。
还应该实施趋势分析来预测未来的故障和升级。
对系统的实时监控和趋势分析可以减少运维任务和维护成本。
这些措施的结果是数据中心的最高可用性。
2. 自动化自动化在大规模数据中心的运维中非常重要。
由于人为因素和手动错误的存在,大量的运维任务必须自动化。
以下是最常见的自动化任务:- 配置管理- 更新和补丁管理- 安全管理- 监控和警报自动化任务可以通过使用自动化工具和脚本来完成。
此外,还可以使用容器化技术来管理应用程序和数据,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动化。
3. 安全在大规模数据中心的运维中,安全是一个根本问题。
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可能导致数据中心性能降低或损失。
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大规模数据中心:- 访问控制- 数据备份和恢复- 恶意代码检测和防范- 安全审计和监控安全审计和监控是重要的,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检测潜在的威胁并及时采取对策。
这些安全策略必须与自动化策略集成。
4. 性能性能是大规模数据中心的核心业务。
如果数据中心的性能不足,则数据中心的用户将受到影响。
为了确保最佳性能,运维人员必须执行以下任务:- 实时监测性能- 进行容量规划- 分析性能数据- 优化硬件和软件性能容量规划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减少运维负担。
通过分析趋势和历史数据,可以预测未来需求。
因此,可以避免购买不必要的硬件或容量。
5. 摆脱固定运维尽管标准化操作可以提高运维的效率,但它会限制创新和灵活性。
大型银行“两地三中心”运营体系建设实践

大型银行“两地三中心”运营体系建设实践袁俊德【摘要】如何有效实现“两地三中心”的功能定位,是摆在所有银行同业面前的实际问题。
简单而言,“两地三中心”的目标是实现同城高可用和异地容灾的结合,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全行科技体系统一规划,统一部署。
【期刊名称】《中国金融电脑》【年(卷),期】2013(000)009【总页数】5页(P14-18)【作者】袁俊德【作者单位】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正文语种】中文如何有效实现“两地三中心”的功能定位,是摆在所有银行同业面前的实际问题。
简单而言,“两地三中心”的目标是实现同城高可用和异地容灾的结合,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全行科技体系统一规划,统一部署。
近些年,随着我国金融服务领域和渠道的逐步扩展,银行IT系统日趋复杂,客户对银行服务质量的期望不断提高,金融科技监管要求日益严格。
在此背景下,国内商业银行普遍加强了数据中心建设,以保障业务快速发展和IT系统安全高效运营。
目前,“两地三中心”模式已逐渐成为国内银行特别是大型银行数据中心建设的共识。
中国银行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基本建立了“两地三中心”的运营架构,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了一套运营管理体系。
目前,中国银行的数据中心建设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0年~2003上半年,通过物理集中将全国分散的IT系统集中到五个数据中心运营;第二阶段:2003下半年~2009年10月,开展全行信息系统逻辑集中和“两地三中心”的规划和建设;第三阶段:2009年10月~2011年底,分批次通过数据迁移和新系统投产将全行业务系统整合集中,形成了“两地三中心”的运营体系;第四阶段:2011年~今,针对“两地三中心”深化运营管理并着手海外数据中心整合。
其中,第二、第三两阶段也是中国银行IT蓝图建设阶段。
“两地三中心”理论上是将IT系统的高可用性和灾难恢复高效整合的数据中心运营体系。
严格意义上讲,高可用性和灾难恢复有不同的含义,在ISO20000描述中高可用性是Availability的范畴,强调组件冗余,使恢复时间(RTO)最小化,而灾难恢复是Continuity的范畴,强调系统可恢复,既有RTO要求也有数据恢复点(RPO)要求。
招行数据中心建设及运维管理

招行数据中心建设及运维管理在当今数字化时代,银行业对于数据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作为国内领先的商业银行之一,招商银行高度重视数据中心的建设与运维管理,以确保其业务的稳定运行和持续创新。
招行数据中心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选址问题。
为了保障数据中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招行通常会选择地质条件稳定、电力供应充足、网络通信便捷且远离自然灾害频发区域的地点。
同时,还会充分考虑当地的政策环境和成本因素。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招行数据中心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数据中心的机房环境要求极高,需要具备良好的通风、散热、防火、防潮等功能。
为此,招行配备了高效的空调系统、消防系统以及智能的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机房内的各项环境参数。
电力供应是数据中心运行的关键。
招行数据中心通常会接入多路市电,并配备大容量的 UPS(不间断电源)系统和备用发电机,以确保在市电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切换,实现无缝供电,保障业务的连续性。
网络架构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招行构建了高速、可靠、冗余的网络,采用了最新的网络技术和设备,以满足大量数据的传输和处理需求。
同时,通过与多家运营商合作,实现了网络的多线路接入,提高了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硬件设备方面,招行选用了性能强大、稳定性高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等。
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数据量和业务需求,还采用了云计算、虚拟化等技术,实现资源的灵活分配和高效利用。
而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更是保障其正常运行的关键。
招行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运维管理体系,包括人员组织架构、流程规范、技术支持等方面。
运维团队由具备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涵盖了网络工程师、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多个角色。
他们分工明确,协同工作,共同保障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
在流程规范方面,招行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流程和应急预案。
对于日常的运维操作,如设备的巡检、维护、升级等,都有严格的流程和标准。
而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将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
银行数据中心网络项目设计方案

银行数据中心网络项目设计方案目录1、数据中心建设分析 (4)1.1 背景 (4)1.2 银行网络现状 (4)1.3 建设重点 (5)2、数据中心网络系统设计原则 (6)2.1可靠性和可用性 (6)2.2可扩展性 (7)2.3灵活性 (7)2.4高性能 (7)3、数据中心分区设计思想 (7)3.1 区域划分 (7)3.2分区设计的优点 (8)4、数据中心技术架构设计 (8)4.1设计概述 (8)4.1.1 VLAN规划 (11)4.1.2 路由设计 (12)4.2核心交换区设计 (12)4.2.1 具体设计 (12)4.2.2 VLAN划分 (12)4.2.3 路由规划 (13)4.3生产核心区规划 (15)4.3.1拓扑 (15)4.3.2 VLAN规划 (15)4.3.3 路由规划 (16)4.4前置机区规划 (16)4.4.1 拓扑 (16)4.4.2 VLAN规划 (16)4.4.3 路由规划 (16)4.5广域网接入区规划(分行接入) (17)4.5.1 路由规划 (20)4.6 QoS设计 (20)4.6.1 QoS设计原则 (20)4.6.2 QoS服务模型选择 (20)4.6.3 QoS规划 (21)4.7 ARP攻击防御 (23)4.7.1 ARP攻击原理 (23)4.7.2 ARP攻击的类型 (24)4.7.3 ARP攻击解决方案 (27)4.7.4 其他技术 (34)5、数据中心管理 (35)5.1数据中心管理设计原则 (35)5.2网络管理 (36)5.3网络监控 (38)6、产品选型与关键技术 (40)6.1 万兆以太网与100G平台技术的考虑 (40)6.1.1以太网发展进入100G时代 (40)6.1.2服务器万兆互联成为主流趋势 (41)6.1.3核心交换机的价格升级至100G (42)6.2 IRF虚拟化技术 (43)6.2.1技术优点 (43)6.2.2典型组网应用 (44)1、数据中心建设分析1.1 背景当前,国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证券等金融机构都在进行数据大集中之后的IT建设,而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的建设是其中建设的重点。
智慧银行云双活数据中心整体建设方案

根据数据中心业务特点和运维需求,制定合适的监控指标,包括基 础设施、应用系统、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指标。
数据采集与存储
采用高效的数据采集技术和存储方案,确保监控数据的准确性和实 时性。
故障诊断与排除流程优化
故障诊断方法
结合监控数据和故障现象 ,采用多种故障诊断方法 ,快速定位故障原因。
故障排除流程
智慧银行云双活数据中心整 体建设方案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2024-03-06
目录
• 项目背景与目标 • 总体架构设计 • 基础设施搭建与资源整合 • 业务连续性保障措施 • 安全管理策略实施 • 运维管理体系建设 • 总结回顾与未来展望
01
项目背景与目标
智慧银行发展趋势
01
数字化转型
智慧银行正通过数字化转型提 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以满足客
管理。
虚拟化技术应用
采用成熟的虚拟化技术,如 VMware、KVM等,实现服务器 虚拟化、桌面虚拟化等应用场景, 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管理效率。
高性能计算支持
针对高性能计算需求,提供GPU虚 拟化、FPGA虚拟化等技术支持,满 足科学计算、图形处理等高性能应 用场景。
存储资源池化及虚拟化技术应用
存储资源池化
运维流程优化
根据实际运维经验和反馈,不断优化运维流程和管理制度,提升 运维管理水平。
07
总结回顾与未来展望
项目成果总结回顾
成功构建智慧银行云双活数据中心
完成了双活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建设,实现了业务系统的双活部署,大幅提升了银行业务 的连续性和灾备能力。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了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的池化管理和动态调配,提高了资源的 利用率和管理效率。
IT运维服务体系建设思路

中国人民银行省级数据中心IT运维服务体系建设,应包含运维服务制度、流程、组织、队伍、技术和对象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结合人民银行的业务特色,整合运维服务资源,规范运维行为,确保服务质效,形成统一管理、集约高效的一体化运维体系,从而保障人民银行数据集中条件下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稳定、高效、持续运行。
一、运维服务体系建设原则运维服务体系建设的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完善的运维服务制度、流程为基础。
为保障运行维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应制定相对完善、切实可行的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和规范,确定各项运维活动的标准流程和相关岗位设置等,使运维人员在制度和流程的规范和约束下协同操作。
二是以先进、成熟的运维管理平台为手段。
通过建立统一、集成、开放并可扩展的运维管理平台,实现对各类运维事件的全面采集、及时处理与合理分析,实现运行维护工作的智能化和高效率。
三是以高素质的运维服务队伍为保障。
运维服务的顺利实施离不开高素质的运维服务人员,因此必须不断提高运维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才能有效利用技术手段和工具,做好各项运维工作。
图1 运维服务体系架构二、运维服务体系的总体架构运维服务体系由运维服务制度、运维服务流程、运维服务组织、运维服务队伍、运维技术服务平台以及运行维护对象六部分组成,涉及制度、人、技术、对象四类因素,其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制度是规范运维管理工作的基本保障,也是流程建立的基础。
运维服务组织中的相关人员遵照制度要求和标准化的流程,采用先进的运维管理平台对各类运维对象进行规范化的运行管理和技术操作。
1.运维服务制度和流程为确保运维服务工作正常、有序、高效、协调地进行,需要根据管理内容和要求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覆盖各类运维对象,包括从投产管理、日常运维管理到下线管理以及应急处理的各个方面。
此外,为实现运维服务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还需要制定流程规范,确定各流程中的岗位设置、职责分工以及流程执行过程中的相关约束。
2.运维服务组织和队伍人民银行科技部门根据其运维服务工作的内容和流程确定各项工作中的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并按照相应岗位的要求配备所需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员,组成专业分工下高效协作的运维队伍。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ISO20000体系实践经验交流

发布体系 试运行体系 优化体系
外审
通过外审,获得证书
持续优化
持续优化管理体系, 确保其适宜和有效
4
三、实施步骤
实施主要阶段
1.现状评估与差异分析 2.体系建设 3.推广试运行 4.认证审核与持续改进
5
1.现状评估与差异分析
通过现状调研、对标等工作找出现有管理体系与ISO20000标准的差距。 对现状从管理要求、标准符合度、客户需求满足等角度进行调研
和项目后续工作重点
IT服务管理 体系设计
▪ 设计数据中心IT服务 管理体系
流程和制度设计
▪ 设计ISO20000要求的 流程
▪ 优化和完善现有运维 操作制度
关键角色和职责设计
▪ 补全重要职能缺失, 优化现有组织和角色
▪ 配套角色职责 ▪ 设计流程KPI
知识转移、现场培训贯穿全过程
第三阶段 审核确定与持续优化
具
了解客户需求
差异分析报告 改进措施建议
设计管理体系框 架
管理体系配套各 制度、流程设计
或优化
管理体系评审
体系推广试运行 执行内审与管理评审
申请认证 第一次外审
体系完善
第二次外审 得ISO20000证书
持续优化完善 首次监审
持续优化完善
培训和知识转移
3
二、工作思路
体系建设工作思路
启动
第一阶段 现状、差距及需求评估
9
2.体系建设
建立ISO20000所需的各类文件(1-4级文档体系)
✓ 一级文件用于对IT服务管理体系概览性介绍,是数据中心IT服 务管理体系(SMS)的纲领性文件。
第二阶段 目标及体系架构设计
新形势对数据中心 的要求
“双活”数据中心构建技术及实现路径(银行)

银行“双活”数据中心构建技术及实现路径■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 李小庆 赵建现代银行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从产品创新、风险控制到监管调控、战略决策等各方面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
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不仅是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还关系到整个银行业的安全甚至国家金融秩序的稳定。
如何持续提升信息系统的连续性水平,为业务连续性打造更加坚实的基础,是银行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虚拟化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数据中心灾备模式正在进行悄然变革。
出于提升信息系统高可用性、提高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率等需求的考虑,“双活”逐渐成为业内数据中心发展的主流趋势。
1银行业数据中心的发展情况信息化发展给银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数据中心作为银行信息系统运营的中枢和业务经营的基础支撑,为适应银行信息化发展和业务创新的需求,也在持续不断地完善和革新。
中国银行业的信息化发展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一直走在各行业的前列,其过程正是一部信息技术和业务需求相互促进、逐步融合的历史。
信息化发展给银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数据中心作为银行信息系统运营的中枢和业务经营的基础支撑,为适应银行信息化发展和业务创新的需求,也在持续地进行着完善和革新。
1.1数据大集中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业务大集中的需求给银行带来了数据大集中的变革。
为实现信息系统在物理构架上的集中,银行普遍建立了高可靠性和高扩展性的数据中心,对业务数据进行集中处理和统一管理。
数据中心满足了数据大集中的需求,为银行进行业务流程改造创新以及数据深层挖掘分析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推动了银行向决策科学化方向迈进,提高了银行整体的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1.2灾备体系建设数据大集中同时意味着各类风险的高度集中。
因此,在发生灾难或重大紧急事件时,如何保障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成为银行在完成数据大集中改造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数据中心“容灾”需求日益强烈。
过去的十年里,银行业掀起了灾备中心建设的浪潮并取得了巨大进展。
数据中心运维服务方案范文

数据中心运维服务方案1. 概述数据中心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是所有业务和服务的基础。
为保证数据中心的高可用性和稳定性,必须进行全面的运维服务。
本文将介绍数据中心运维服务方案,帮助企业在运维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数据中心的效率和稳定性。
2. 数据中心运维服务内容2.1 硬件维护数据中心的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在硬件维护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工作:•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和工作•做好备份和恢复工作•更新和升级硬件设备2.2 系统维护数据中心的系统环境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更新。
在系统维护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工作:•更新系统软件和补丁•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和工作•做好系统备份和恢复工作2.3 安全维护数据中心的安全维护包括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工作。
在安全维护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工作:•安全策略和规则的制定和实施•网络入侵检测和防范•安全漏洞扫描和修复•确保对安全事件及时响应2.4 应用维护数据中心的应用维护包括应用程序、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等。
在应用维护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工作:•定期备份和恢复应用程序和数据•应用程序的配置和升级•数据库的定期备份和优化3. 数据中心运维服务方案3.1 运维服务模式数据中心运维服务模式可以分为:全面托管模式、混合托管模式和监管模式。
•全面托管模式:由服务提供商全面负责数据中心的建设、维护和运营。
客户不需要承担任何运维工作。
•混合托管模式:服务提供商负责数据中心的硬件设备维护和网络环境管理,客户负责应用程序的管理和维护。
•监管模式:服务提供商负责定期对数据中心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并报告给客户,客户负责解决问题。
3.2 运维服务流程1.预审阶段:了解客户需求、进行技术评估、制定运维服务方案。
2.规划阶段:制定运维计划、制定运维手册、确定运维人员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3.实施阶段:按照运维计划和运维手册,对数据中心进行硬件维护、系统维护、安全维护和应用维护。
招行数据中心建设及运维管理

招行数据中心建设及运维管理在当今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银行业对于数据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招商银行作为国内领先的商业银行,其数据中心的建设与运维管理至关重要。
一个高效、稳定、安全的数据中心,不仅是招行开展各项业务的基础支撑,更是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所在。
一、招行数据中心的建设(一)选址与规划招行在数据中心的选址上进行了深思熟虑。
首先考虑的是地理位置,要远离自然灾害频发区域,同时具备良好的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以便于人员的往来和数据的传输。
其次,还需评估当地的电力供应稳定性和成本,确保数据中心能够获得充足、可靠且经济的电力资源。
在规划方面,根据业务发展的预测,确定数据中心的规模和功能布局,包括服务器机房、存储区域、网络设备间等。
(二)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电力系统、制冷系统、消防系统等。
电力系统是重中之重,采用了多路市电接入,并配备了大容量的 UPS (不间断电源)和柴油发电机,以保障在市电出现故障时能够无缝切换,确保服务器的持续运行。
制冷系统则采用了先进的精密空调,根据机房内的温度和湿度自动调节,保证设备在适宜的环境中工作。
消防系统采用了气体灭火装置,能够在火灾发生时迅速灭火,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设备的损害。
(三)服务器与存储设备招行数据中心选用了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
服务器采用了集群架构,通过负载均衡技术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可用性。
存储设备则采用了大容量的磁盘阵列,并结合数据备份和容灾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四)网络架构构建了高速、稳定的网络架构,采用了多层交换机和路由器,实现了数据中心内部以及与外部网络的快速通信。
同时,还部署了网络安全设备,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保障网络的安全性。
二、招行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一)人员团队拥有一支专业的运维管理团队,包括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等。
这些人员具备丰富的技术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快速响应和处理各种故障和问题。
卓有成效的IT运维管理

卓有成效的IT运维管理摘要:银行的it建设已经进行了多年,it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已经从建设阶段逐步转变为以应用为主的运行维护阶段。
it运维管理中存在着思维转变、开发转运维、问题及时发现、人员发展等问题。
要进行卓有成效的it运维管理,就要转变观念,认识到运维的重要性,合理、妥善解决开发转运维的问题;就要引入itil流程驱动方法进行管理,及时有效地发现并处理问题,建立合理的it激励约束机制,深入发掘、积极创新。
创新才是it运维的生命力。
关键词:银行业:it信息化建设;it运维、流程驱动;管理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2)32-0195-02银行的it建设已经进行多年了,纵观银行it发展历史,从早期的单机版,到城市综合网,到全省数据集中,再到全国数据集中,再到各系统的整合,再到以后的新一代核心业务……我们的it建设一直轰轰烈烈。
不过,随着数据的逐步集中,我们的it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已经从建设阶段逐步转变为以应用维护为主的运维阶段。
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it运维工作的经验,从it运维的角度来简单谈谈自己对it运维管理的几点粗浅认识,谈谈怎样做到卓有成效的it运维管理。
一、it运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化的集约型it运维管理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it运维管理者的思维问题现在的it运维,在各单位依旧存在诸多挑战。
管理者习惯沿用建设时期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这与现阶段的管理需求已不相适应。
it如何才能和业务充分融合,管理者如何使信息化真正能够带给业务价值,是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
(二)开发转运维的问题一个it项目,如何从开发自然平稳地过渡到运维,是一个难题。
我们的开发没有问题,但是从推广建设,到后期的维护,如何平稳地过渡,却不容易,牵涉到很多问题。
开发的人不能参与运维,运维的人如何能更加了解系统,以提高运维的效率?(三)it运维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it运维的监控管理十分重要。
电子政务的IT运维管理“最佳实践”

数据中心运维解决方案

1.实施计划: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表、资源配置、人员分工等;
2.风险评估:在实施过程中,持续进行风险评估,确保方案符合预期效果;
3.效果评估:定期对运维工作进行效果评估,以验证方案的实际成效;
4.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不断调整和优化运维方案,以适应业务发展需求。
八、总结
本方案从组织架构、管理制度、技术措施、服务保障等多方面,为数据中心运维提供了全面、科学、合规的解决方案。通过实施本方案,将有效提升数据中心的稳定性和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为企业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运维工作实际情况,持续优化和调整,确保数据中心运维工作的高效、稳定、安全。
4.安全防护策略:建立多层次的防护体系,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等。
六、运维服务保障策略
1.服务承诺:向用户提供明确的服务承诺,确保服务质量;
2.沟通协作:建立高效的沟通协作机制,提高问题处理速度;
3.持续优化:通过数据分析,不断优化运维服务,提升用户满意度;
4.用户培训:提供用户培训,帮助用户了解运维流程,提高用户的自我维护能力。
数据中心运维解决方案
第1篇
数据中心运维解决方案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数据中心已成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关键业务支撑的核心。保障数据中心稳定、高效、安全运行,降低运维成本,提高运维效率,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方案旨在提供一套全面、科学、合规的数据中心运维解决方案,确保数据中心运维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方案从组织架构、管理制度、技术措施、服务保障等方面,为数据中心运维工作提供了一套全面、科学、合规的解决方案。通过实施本方案,有望实现数据中心运维工作的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为企事业单位的业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方案实施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运维工作实际效果,不断调整优化,确保数据中心运维工作持续改进,满足业务发展需求。
大型银行数据中心一体化运维管理实践【新版】

大型银行数据中心一体化运维管理实践随着信息技术与银行业务的深度融合,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
金融需求越旺盛、银行业务发展越快,数据中心运行异常的损失和后果就越严重。
近年来,各银行对数据中心投入巨大,从人力、资源和技术储备上向科技倾斜,然而,数据中心的稳定性始终难以令人放心,业内重大安全事故屡次发生。
在当前金融需求极度旺盛,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的新形势下,保障数据中心安全生产运行,已不只是科技部门内部的技术问题,而应该从全行战略层面审视,建立从战略到战术,再到执行层面上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夯实运维基础,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国内大型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每天承载的交易量超2亿笔,峰值近2.7亿笔,电子银行交易占比近80%,并高速攀升,系统稳定运行的压力巨大,数据中心生产运行面临多重典型问题和挑战。
1.典型问题一是架构复杂。
当前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基本上都实现了全国数据大集中,在信息系统架构上实现了“全国一网、一网打尽”。
信息系统的软硬件环境涉及的技术平台复杂,厂商众多,系统的I/O瓶颈难以消除,扩展性差。
由于缺少跨越多平台的集成解决方案,数据中心安全生产运行在技术层面受到制约。
二是整体性能难以保障。
除了核心系统部署在主机平台外,还有几百个外围系统部署在开放平台环境,基础软件平台和数据库系统的多样性客观存在。
异构的数据库、Java层、消息层和Web层很难整体调优。
特别是近年来虚拟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在虚拟环境下,整体性能不高且不可预测。
三是整体可用性难以保障。
就像神话中的“阿喀琉斯之踵”,虽然生产系统在设计之初即考虑了各个环节的架构冗余,但是由于异构环境存在,单点风险依然不能根除。
基础环境、系统、网络、应用等任何一个环节的不稳定,最终都可能对整体可用性造成影响。
四是运维管理复杂。
数据中心安全生产水平,依赖于开发、测试、运行以及业务、风险管理、支持保障等多个部门的整体表现。
数据中心服务器管理与维护的最佳实践

数据中心服务器管理与维护的最佳实践数据中心是现代企业运营和管理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在数据中心中,服务器的管理与维护是确保业务连续运行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介绍数据中心服务器管理与维护的最佳实践,以帮助企业提高服务器管理效率和保障数据安全。
一、服务器管理1. 服务器设备选购在选购服务器设备时,需要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和预算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要明确业务规模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服务器类型和配置,以满足业务扩展和性能要求。
其次,要选择可靠的供应商,确保服务器质量和售后服务。
同时,还应关注能耗和环境友好性,选择具备节能特性的服务器设备。
2. 服务器规划与布局在数据中心内,服务器的规划与布局对于服务器管理和维护至关重要。
首先要合理规划服务器的数量和位置,确保资源利用和散热效果最优。
其次,要遵守机房设计标准,将服务器按照一定的布局规则进行放置,确保机房的通风和散热效果良好。
此外,还需要合理规划和实施机房的电力布线和网络连接,确保服务器正常运行和数据传输。
3. 远程管理与监控远程管理与监控是提高服务器管理效率和响应速度的关键方面。
通过远程管理软件和工具,管理员可以随时随地远程访问和控制服务器设备,进行服务器配置、更新和故障排除等操作。
同时,通过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服务器的性能和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确保服务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服务器维护1. 定期巡检与维护定期巡检和维护是保障服务器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寿命的重要措施。
管理员应制定巡检计划,定期检查服务器的硬件和软件状态,包括硬盘、内存、电源等硬件设备的健康状况,以及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软件的更新和补丁安装情况。
同时,定期清理服务器内部的灰尘和杂物,确保散热效果良好。
2. 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备份与恢复是服务器维护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管理员应制定合理的备份策略,将重要数据和配置进行定期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
同时,要测试和验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以确保在数据丢失或服务器故障时能够及时恢复数据并保证业务连续性。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智能管理运维方案与实践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智能管理运维方案与实践数据中心作为企业重要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其稳定、高效的运行对于保障企业业务的连续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数据中心的管理效率和运维质量,许多企业开始采用智能化的管理和运维方案。
本文将着重介绍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智能管理运维方案的设计与实践。
一、背景介绍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对数据中心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手动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业务的快速变化和复杂性,因此需要引入智能化的管理与运维方案。
二、方案设计1. 数据中心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数据中心的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电力消耗等,并将监测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台。
中央控制台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报警,为运维人员提供实时的环境状态信息。
2. 数据中心智能维护系统数据中心的IT设备是运行业务的核心,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是数据中心运维的重要任务。
通过引入智能化的维护系统,可以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提供故障诊断和智能维修建议。
此外,维护系统还可以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巡检,并提供维护记录和报告。
3. 数据中心智能调度系统为了提高数据中心的资源利用率和响应能力,可以引入智能调度系统。
该系统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和资源状态,自动调度和优化数据中心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实现资源的动态分配和负载均衡,从而提高数据中心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实践案例XXX 公司是一家大型互联网企业,在构建数据中心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智能化管理和运维的需求。
他们基于上述方案设计了自己的数据中心智能管理运维系统,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首先,他们引入了全面的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对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发现了许多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及时采取了措施进行修复,减少了设备故障的发生率。
其次,他们利用智能维护系统对设备进行了全面的管理和维护。
系统可以自动诊断设备故障,并提示维修建议,极大地提高了故障排除的效率和准确性。
数据中心运维的最佳实践

数据中心运维的最佳实践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数字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和运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然而如何高效地管理这些数据所在的数据中心,怎样运维数据中心才能更好地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可靠,已成为每一个数据中心运营者和管理者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本文将以数据中心运维的最佳实践为主题,探讨一些数据中心运维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1. 设计和规划在构建数据中心运维流程之前,需要先进行充分的规划和设计。
这其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核心设施的选址、数据中心的可扩展性、安全性及灾备情况等。
只有在充分的规划下建立完善的数据中心才能更好地保证其高效的运行和稳定性。
2. 配置管理在进行数据中心运维的过程中,正确管理配置对于数据中心的整体运作至关重要。
数据中心运维人员需要对配置管理的各方面进行全面认知,比如服务器配置、网络配置和应用程序等。
同时,还需要确保所有设备和进程的更新和追踪管理,这能减少未知隐患和运维风险。
3. 监控和警报对数据中心进行实时监控是保证数据中心运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仪表板可以告诉我们设备运行情况、网络流量和后端进程等信息,帮助运维人员快速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此外,预设警报可以及时地通知运维人员发现异常情况,从而能够采取快速响应措施,保证数据中心正常运行。
4. 安全管理保证数据中心安全是数据中心运维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在防范攻击方面,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比如使用防火墙、培训员工安全意识、以及采用安全验证等措施。
另外,还要及时监控数据窃取威胁,实时更新安全策略。
一方面,通过使用加密手段,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保证数据中心的备份和恢复策略,成为排除安全漏洞的重要口子。
5. 备份和恢复数据中心的备份和恢复是最后一个关键环节,在数据中心运维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
数据备份旨在在数据遗失或丢失的情况下保持数据稳定,而恢复是从备份或镜像中恢复数据以保证业务流程的连续性。
因此,正确的备份和恢复策略下能够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增加数据中心的运营成熟度和稳定性。
IT运维的年度回顾——保障业务连续性的努力与实践

IT运维的年度回顾——保障业务连续性的努力与实践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IT运维已成为企业业务连续性的重要保障。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的IT运维团队不断努力,以提高业务运行的可靠性和效率。
在这篇年度回顾中,我们将重点回顾我们在保障业务连续性方面的努力与实践。
一、基础设施优化1. 硬件升级与维护为了确保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稳定运行,我们定期进行硬件检查与维护,及时替换故障部件。
同时,我们根据业务需求,对部分设备进行升级,提升硬件性能。
2. 数据中心改造今年,我们对数据中心进行了改造,引入了更先进的冷却系统和技术,提高了数据中心的能效和可靠性。
此外,我们还增加了冗余设备和灾备设施,进一步保障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
二、应用系统管理1. 版本控制与部署我们采用了自动化工具进行应用系统的版本控制和部署,降低了人为错误的风险。
通过持续集成和持续部署,我们实现了快速迭代和高效部署,缩短了应用上线时间。
2. 性能监控与调优我们实施了全面的性能监控方案,实时监控应用系统的运行状况。
针对监控数据,我们进行了深入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性能瓶颈。
同时,我们定期进行系统调优,提高应用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响应速度。
三、安全防护1.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我们加强了防火墙配置,严格控制网络访问。
同时,引入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及时发现并处置安全威胁。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有效降低了网络安全风险。
2. 数据备份与恢复为了防止数据丢失,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数据备份计划,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
此外,我们进行了数据恢复演练,确保在意外情况下能够迅速恢复数据和业务运行。
四、团队建设与培训1. 技能提升培训为了提升团队的专业技能,我们组织了多次培训活动,涵盖了IT 运维的各个方面。
通过培训,团队成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为保障业务连续性提供了有力支持。
2. 应急演练与沟通机制建立为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我们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通过模拟实际场景,团队成员在实践中提升了应急响应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行数据中心IT运维服务体系建设最佳实践银行省级数据中心IT 运维服务体系建设,应包含运维服务制度、流程、组织、队伍、技术和对象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结合银行的业务特色,整合运维服务资源,规范运维行为,确保服务质效,形成统一管理、集约高效的一体化运维体系,从而保障银行数据集中条件下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稳定、高效、持续运行。
一、运维服务体系建设原则运维服务体系建设的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完善的运维服务制度、流程为基础。
为保障运行维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应制定相对完善、切实可行的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和规范,确定各项运维活动的标准流程和相关岗位设置等,使运维人员在制度和流程的规范和约束下协同操作。
二是以先进、成熟的运维管理平台为手段。
通过建立统一、集成、开放并可扩展的运维管理平台,实现对各类运维事件的全面采集、及时处理与合理分析,实现运行维护工作的智能化和高效率。
三是以高素质的运维服务队伍为保障。
运维服务的顺利实施离不开高素质的运维服务人员,因此必须不断提高运维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才能有效利用技术手段和工具,做好各项运维工作。
二、运维服务体系的总体架构运维服务体系由运维服务制度、运维服务流程、运维服务组织、运维服务队伍、运维技术服务平台以及运行维护对象六部分组成,涉及制度、人、技术、对象四类因素,其总体架构如图1 所示。
制度是规范运维管理工作的基本保障,也是流程建立的基础。
运维服务组织中的相关人员遵照制度要求和标准化的流程,采用先进的运维管理平台对各类运维对象进行规范化的运行管理和技术操作。
1. 运维服务制度和流程为确保运维服务工作正常、有序、高效、协调地进行,需要根据管理内容和要求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覆盖各类运维对象,包括从投产管理、日常运维管理到下线管理以及应急处理的各个方面。
此外,为实现运维服务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还需要制定流程规范,确定各流程中的岗位设置、职责分工以及流执行过程中的相关约束。
2. 运维服务组织和队伍银行科技部门根据其运维服务工作的内容和流程确定各项工作中的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并按照相应岗位的要求配备所需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员,组成专业分工下高效协作的运维队伍。
分行科技处负责数据省级集中处理的应用系统和本机构开发的应用系统部署和运行维护,承担辖内网络的运行管理。
辖内各中支和支行科技人员承担本行系统运行维护和故障处理。
3. 运维服务工作流程为保障运行维护体系的高效、协调运行,应依据管理环节、管理内容、管理要求制定统一的运行维护工作流程,实现运行维护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
其环节包括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和配置管理。
4. 运维技术服务平台运维技术服务平台包含实施运行维护和技术服务的各种手段和工具,通过技术手段固化标准化的流程、积累和管理运维知识并开展主动性运维工作。
三、运维的范围1. 全国集中的核心应用系统全国集中的核心应用系统的运维由总行负责,分行中心负责业务咨询工作和向总行反馈使用情况等。
2. 分行部署的核心应用系统分行部署的核心应用系统的运维由分行中心负责,分行中心负责技术性维护,业务维护由分行业务部门负责。
3. 分行自建系统分行自建系统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全辖使用,这类系统的运维由分行中心负责,分行中心负责技术性维护,业务维护由各分行业务部门自行负责;(2)省内使用,这类系统的运维由分行中心负责,分行中心负责技术性维护,业务维护由分行业务部门自行负责;(3)分行机关使用,这类系统的运维由分行中心全面负责。
四、运维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1. 运维管理制度建设总结现有的运维管理经验,遵照国内外相关运维标准,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统一制定运维管理制度和规范。
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促进各项制度规范在分行数据中心的贯彻落实,从而建立起全辖统一、规范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方式。
同时,随着银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也要确保各项制度的及时更新。
制度体系内容要涵盖机房管理、网络管理、资产管理、主机和应用管理、存储和备份管理、技术服务管理、安全管理、文档管理以及人员管理等类别。
各类制度具体内容因需要而定,如网络管理制度需覆盖网络的接入管理、用户管理、配置管理及网络日常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理等。
安全管理制度需覆盖包括机房设施、网络、主机、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数据信息的安全管理、其他机密资源和人员的安全管理以及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等。
2. 运维技术服务平台运维技术服务平台由运维事件响应中心、运维管理系统、运维知识库和运维辅助分析系统构成(如图2 所示)。
平台采用分行级、中支级分布式管理模式,在分行科技处和各中支分别部署。
(1 )整合分行IT 监控平台将分行级数据中心的监控数据交换到运维事件响应中心、运维流程管理系统、运维知识库、运维辅助分析系统,支撑运维体系。
分行级中心向总行中心传送的信息包括:网络管理、主机管理、数据库管理、存储备份管理、中间件管理、应用系统管理的相关信息,报表系统产生的设备资产、运行性能和运行事件报表,事件告警机制产生的关联和上报信息;省级中心和地市中心支行之间传送的管理信息为网络管理信息。
(2 )运维事件响应中心负责客户端运行和应用系统问题的接收及转发的部门是各级科技部门。
问题接收分为网络响应和电话响应两种方式,对于响应人员无法当场解决的问题,转发到运维部门的相应岗位,并向用户反馈解决情况。
对于分行级数据中心运维难以解决的问题,上报总行并配合总行进行问题的解决。
同时,实现问题库的维护、解决情况的反馈、解决方案的查询等功能。
(3 )运维服务管理系统运维流程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使日常的运维工作有序化,职责角色清晰化,能够有效地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质量,使运维部门内的相关支持信息更为畅通、透明、完整,实现知识的积累和管理,更好地进行量化管理和设定优化指标,进行持续地服务改进,最终提高整个运维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 )运维知识库建设知识库建设是银行信息系统运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统一的技术支持平台,通过整合总行、分行数据中心、合作单位和协作厂商的技术资源和解决方案,实现对全行有效的技术支持工作。
运行维护知识库由知识库平台和知识库内容两部分组成。
知识库平台包括知识检索、知识维护与管理等,可以通过纯Web 方式向服务请求对象提供基于Web的查询服务和检索服务,以完全共享知识库中的知识,在提供Web 服务时,还可通过响应中心平台来即时地响应用户请求的服务。
(5 )运维辅助分析系统以日常监控平台、运维响应中心、运维流程管理系统为基础,通过统计分析,了解运维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的现状,并可以进行趋势分析,为运维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3. 运行维护管理流程为加强对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确保运行维护体系高效、协调运行,应依据运维管理环节、管理内容、管理要求制定统一的运行维护工作流程,实现运行维护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自动化。
通过建立运维管理流程,可以使日常的运维工作流程化,职责角色更加清晰,从而使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实现知识积累和知识管理,并可以帮助运维部门进行持续的服务改进,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运行维护流程包含的环节有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及配置管理。
(1 )事件管理所谓事件,是指发生的对IT 体系某一环节运行造成影响的事件,包括系统崩溃、软件故障、任何影响用户业务操作和系统正常运作的故障、以及影响业务流程的情况,事件也包括一个用户的请求。
对日常性运维工作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即日常运行维护管理平台自动发现并产生的告警事件)和由用户/维护人员报告的事件会转入事件管理流程,事件管理流程如图3 所示。
(2 )问题管理问题是指导致事件产生的原因,许多事件往往是由同一个问题引起的。
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已经处理的事件,经过回顾分析后,可能形成一个问题;②重大事件,虽然经过紧急处理恢复服务,但未找到根本原因,也形成一个问题;③对于趋势性事件的分析,并形成问题。
问题管理流程可以按照不同领域的问题(如网络、主机、中间件、数据库、应用等)由相关领域的技术支持专家来处理。
原则上这些专家可以是二线支持专家,他们在负责接受来自一线支持人员的支持请求的同时,也负责对以往事件进行分析,找出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而确定解决方案,消除这些根本原因,最终使此类事件不再发生;另一方面,也要从发生的事件中找出事件的发展趋势或潜在可能发生的问题,主动提供预防性措施,提高系统可靠性,降低运维成本。
问题管理流程着重于消除事件或减少事件发生,确定事件的根本原因,其流程如下:首先,定期分析事件,找出潜在问题,调查问题以找出其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变通方法或提出预防性措施,以消除产生原因,或在重发时使其影响力最小化。
其次,记录解决方案、变通方法、预防性措施,根据需要添加到知识库中。
再次,提出变更请求,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估,通过提出变更请求以对该方案进行测试和实施。
最后,问题必须进行事后回顾以找出改进机会或总结预防性措施,包括改进事件监测、找出技能差距和文档资料改进等。
(3 )变更管理变更请求通常由于问题的解决方案中需要对生产环境进行某些改变而产生,变更请求来源于问题管理环节或由用户提交。
变更管理通过一个单一的职能流程来控制和管理整个信息系统运行环境中的一切变更,范围可包括软件,硬件,网络设备和文档等的变更,其流程如下。
①由用户或问题管理环节的维护人员提出变更申请,由运维负责人检查和完善其内容,并进行风险等级、优先级的初步评估。
②通过分类,确定是否为重大变更、紧急变更,如果是常规变更请求,则由运维负责人安排实施;如果是风险等级为“重大”的变更请求,则应上报变更管理小组。
③根据特定的变更请求成立特定的变更管理小组,成员包括对该变更申请有批准权的人员、对该变更的评估和批准提供参考意见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评估内容包括变更的技术可行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对现有服务的影响、对资源的需求等。
④变更管理小组评估后决定是否批准变更申请。
变更请求得到批准后,运维负责人安排相应资源进行变更的计划、测试,并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实施时间表,分配相应资源,通知请求人。
⑤相应岗位实施变更,运维负责人监视实施过程,并在必要时进行协调。
⑥定期回顾变更管理流程以提高效率和效能,在实施变更流程不久之后,可以进行第一次回顾,以确保流程得到正确实施并达到预期目的。
对发现的问题必须追根溯源并尽快解决,之后可以定期举行回顾。
(4 )配置管理配置管理是服务管理的一个核心流程,能确保应用系统及其运行环境中所有IT设备/系统及其配置信息得到有效完整的记录和维护,包括各IT 设备/系统之间的物理和逻辑关系,从而为实现有效服务管理奠定基础。
配置管理流程着重于管理生产环境中所有必须控制的组成元素,并为其他相关流程(如事件管理等)提供信息,使这些流程更有效地运行,从而确保应用系统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其主要流程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