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环节,最
终形成了本
作品。本作
品为珍贵资
源,如果您
现在不用,
请您收藏一
下吧。因为
下次再搜索
到我的机会
不多哦!
教学课题
本课题教时数: 1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备课日期月日教学目标: 1.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会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地找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2.理解全等图形的基本特征,掌握全等图形的识别方法.
3.经历平移、翻折、旋转等全等变换的过程,了解用图形变换识别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4.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合作交流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确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理解平移、翻折、旋转等全等变换的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图片欣赏
两个图形(见课件)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观察图形,
回答问题,加深对全
等图形的认识.
通过欣赏图片,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
简单易懂,通过类比
让学生体会全等三角
形的相关概念,导入
本节课的教学.
二、新知探究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如上图所示,
是全等三角形,记作“”,读作“”.对应顶点有:A和D、、;对应边有:AB和DE、、;对应角有:∠A和∠D、、.
注意:在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学生独立写出
全等三角形的相关
概念.
学生写出全等
三角形的对应边相
等,对应角相等的几
何语言,教师点评.
全等三角形的
性质:全等三角形的
对应边相等,对应角
相等.
通过类比容易归
纳出全等三角形的相
关概念及性质.
让学生从中体会
文字语言与数学语言
的互化,培养了学生
思维的深刻性和严谨
性.
三、操作思考
1.任意剪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2.利用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组合新的图形.
3.小组内讨论交流. 4.各组代表展示.
思考:怎样改变△ABC的位置,使它与△DEF 重合?
两个全等三角形的位置变化了,对应边、对应角的大小有变化吗?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1.首先学生独立完
成剪两个全等的三
角形.
2.利用这两个全等
三角形组合新的图
形并且小组内讨论,
气氛热烈.
3.展示交流.
通过动手操作让
学生在理解对应元素
的同时,体会全等变
换.设计“思考”的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
一步感受平移、翻折、
旋转等全等变换过
程.
四、尝试交流
1.如图△ABD≌△CDB,若AB=4,AD=5,BD=6,
∠ABD=30°,则BC= ___ ,CD= _ ,∠CDB = __ .
2.如图△ABC≌△DCB,
(1)写出图中相等的边和角.
(2)若∠A=100°,∠DBC=20°,求∠D和∠ABC的度数.(图形见课件)1.学生尝试完成1、
2两题.
2.利用展台学生代
表讲评.
设计尝试交流的
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
对全等三角形的理
解,同时为后续学习
作好铺垫.
A
B C
D
E F
本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采用过程教案法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过程教案法的理论基础是交际理论,认为写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而不是写作者的个人行为。它包括写前阶段,写作阶段和写后修改编辑阶段。在此过程中,教师是教练,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更正其错误,帮助学生完成写作各阶段任务。课堂是写作车间 , 学生与教师 , 学生与学生彼此交流 , 提出反馈或修改意见 , 学生不断进行写作 , 修改和再写作。在应用过程教案法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 , 学生从没有想法到有想法 , 从不会构思到会构思 , 从不会修改到会修改 , 这一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由于能得到教师的及时帮助和指导,所以,即使是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也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写出较好的作文来,从而提高了学生写作兴趣,增强了写作的自信心。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五、课堂小结
基础知识:
类比归纳出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会用几何语言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会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地找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基本思想方法:
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让学生经历平移、翻折、旋转等全等变换的过程,了解用图形变换识别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学生讨论小结本节课内容.
培养学生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归纳、整理、表达的能力.
六、作业 《补充习题》P2-4 学生独立完成.
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授后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