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比洛芬酯的应用现状

合集下载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诱发急性脑梗死1例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诱发急性脑梗死1例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诱发急性脑梗死1例林坤才1,谢梅珍2 (1 漳州市第三医院急诊科,福建漳州363000;2 第九○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药学科,福建漳州363000)摘要:1例36岁女性因右侧输尿管结石引起右侧腰部剧痛,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镇痛后,患者出现左侧肢体乏力、言语含糊、意识改变,经颅脑磁共振检查后明确诊断急性脑梗死,予按急性脑梗死诊疗常规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此后未再使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继续其他药物治疗,患者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关键词:脑梗死;氟比洛芬酯;药物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969 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 3765(2021) 04 0219 02通讯作者:谢梅珍。

1 病案患者女,36岁,2020年3月8日18∶50因“突发语言不清伴左侧肢体乏力2h余”到我院就诊。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等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患者曾于2020年3月8日16∶00因“突发右侧腰部剧痛伴呕吐30min”步行到我院急诊科就诊,当时无肢体乏力,无皮肤感觉异常,无头晕头痛,无心悸胸闷及二便失禁等不适,查体:查体配合,神志清楚、语言清晰,无口眼歪斜,双肺呼吸音清,心律整齐,未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

右肾区叩击痛明显,四肢肌力、感觉正常,病理征未引出。

急诊彩超检查提示:“右侧输尿管扩张,右侧输尿管下段结石5mm×4mm,右肾结石伴肾积水。

”诊断为:①肾绞痛;②急性右输尿管下段结石梗阻。

16∶27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厂家: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E068T,规格:5mL:50mg)50mg+0 9%氯化钠注射液10mL缓慢静脉注射。

用药约10min后,患者腰痛症状明显改善,但精神倦怠,自行步行回家休息,期间未使用其他药物。

2h后患者在家中出现意识模糊,言语含糊不清,左侧肢体乏力,无法行走,呕吐3次胃内容物,立即由家属送到我院急诊科就诊。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9, 2] 醉状态患者的苏醒, 可在术后立即使用 ; 另外, 本品
! 临床应用 [# $ %] 用于缓解术后痛和癌痛。 !"# 适应证
[9] 对氟比洛芬酯注射 !"! 安全有效性 日本 45%678# 液进行了随机双盲双模拟试验, 以肌内注射的酮洛芬
为对照。结果显示: 在开腹手术后疼痛的 203 例患者中 有 9:’ 例 (’9;3/ ) 疼痛得到了改善或显著改善; 20: 例 癌症引起的中重度持续疼痛患者中有 9:+ 例 (:<;</ ) 症状改善或显著改善; 效果与酮洛芬相当。术后镇痛 起效时间约为用药后 9+ %#=, 持续时间超过 05; 癌症止 痛起效时间多在用药后 0,%#= 内, 持续时间可达 <5 以 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在所有使用氟比洛芬酯的 只有 2; </ 出现不良反应, 主要为胃肠 9 ,><例患者中, 道反应如恶心、 呕吐、 腹泻和神经精神症状如发热、 嗜 睡、 畏寒, 个别患者出现注射局部的反应如皮下出血和 注射部位疼痛。有 9/ 的患者出现 ?@A, ?BA 或 C)D 值 异常, 还不能确定与用药是否有关。 我国也于 2,,0 年对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术后 疼痛进行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 结果显 示, 氟比洛芬酯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总有效率达 对照药安慰剂为 30; </ 。注射氟比洛芬酯后 <>/ , 在 9 1 +5 达 9+%#= 出现镇痛作用, 0,%#= 镇痛效果明显, 到最佳镇痛效果, 作用持续时间可达 :5 以上。不良反 应发生率低, << 例使用氟比洛芬酯的患者中可能与用 [+] 药有关的不良反应仅 2 例 (2/ ) , 分别为恶心和心悸 。 !"% 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的 安全性尚不明确。动物实验未发现明显的生殖毒性, 但由于氟比洛芬酯可分布于胎鼠和乳汁中, 因此应尽

氟比洛芬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氟比洛芬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氟比洛芬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摘要】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一种静脉注射用脂微球非甾体类镇痛药(nsaids),它是由脂微球和氟比洛芬酯组成,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发挥镇痛效应,目前针对围术期镇痛已进行了大量的临床治疗观察,本文综述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非甾体类镇痛药;脂微球;静脉注射;临床【中图分类号】r7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177-01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非甾体类靶向抗炎镇痛药,进入血液后被血液中的酯酶迅速水解成活性的氟比洛芬,通过在脊髓和外周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镇痛作用;而脂微球作为一种新的药物载体系统,对氟比洛芬酯的药效产生如下影响:①靶向性:使药物有选择性的在炎症部位及肿瘤部位聚集,其机制可能是肿瘤及手术创口处血管内壁受损变粗糙,炎性物质大量合成并释放,而使其在炎症部位聚集;②控制药物的释放,使药效持续时间长,氟比洛芬酯的半衰期与镇痛时间可以分别达到5.8小时、8小时以上;③更容易跨越细胞膜,从而促进包裹药物的吸收,从而缩短起效时间[1~2]。

本文就其临床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1 用于超前镇痛超前镇痛是一种增强术后镇痛的新概念。

在疼痛刺激之前先给予小剂量镇痛药,超前使用镇痛药可以减轻手术刺激所致的中枢神经元兴奋。

从而消除术后的异常感受性,以达到术后镇痛的目的[3]。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超前镇痛的研究较多,这可能与其直接作用于脊髓、抑制中枢敏感化和阻止ampa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激活的某些机制有关[4],陈君等[5]研究了氟比洛芬酯对颅脑手术患者的超前镇痛效果以及对围术期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证明在手术前预给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具有确切的超前镇痛作用,并能降低颅脑手术围术期应激炎性反应。

在腔镜手术中疼痛的程度较轻且时间短,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但其术后疼痛已经成为影响患者住院时间及手术恢复程度的重要因素[6],通常服用镇痛剂来缓解疼痛,且有一定副作用,曹英浩等[2]的研究表明:不同给药时机影响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术前给药优于术后给药,提示氟比洛芬酯具有超前镇痛作用;陈秀辉等[7]在甲状腺腔镜手术中应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的方法也减轻了术后并发症;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于解除癌性疼痛也有良好效果,房明[8]的研究表明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胃癌术后静脉镇痛效果良好,可明显减少pcia期间芬太尼的用量,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氟比洛芬酯在高血压患者中临床合理应用

氟比洛芬酯在高血压患者中临床合理应用
既往病史:高血压病史6年,最高血压180/80mmHg(3级高血压),自述血 压控制良好;2型糖尿病病史4年,自述血糖控制良好。
生化指标(异常):总蛋白↓、白蛋白30g/L(40-55g/L)↓、球蛋白↓、HDL↓、 载脂蛋白A↓、葡萄糖↑、尿素2.7mmol/L(3.6-9.5mmol/L)↓、肌酐 54μmol/L(57-111μmol/L)↓、尿酸↓、钙↓、无机磷酸盐↓
氟比洛芬酯在高血压患 者中临床合理应用
汇报人:
前言 Introduction
主要对一个高血压的胃癌术后 患者的氟比洛芬酯临床不合理用药 进行分析。
目录
ONTENTS
患者的基本信息 1 2 氟比洛芬酯微球注射液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合理性评价 3 4 用药建议
总结 5
患者的基本信息
诊断:患者,男,87岁,门诊诊断:胃体低分化腺癌(胃癌);入院诊断:胃 体低分化腺癌(胃癌)、2型糖尿病、高血压。
氯诺昔康是替诺昔康的氯化物。其作用与吡罗昔康相似,具有镇痛、抗炎和 解热作用,可选择性地抑制COX-2,期强度比吡罗昔康稍弱。无高血压禁忌 症。 慎用于老人,禁用于中重度肾功能受损、严重肝功能受损、严重心功能不全 者。也有相关研究表明其超前镇痛有明显的术后镇痛效果[7],为术后镇痛提供 新思路。
目录
ONTENTS
患者的用药信息 1
2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合理性评 价
3
4
氟比洛芬酯微球注射液 用药建议
总结 5
总结
随着医改的持续推进,(集采)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凯纷) 被广泛用于外科手术的围术期镇痛,虽然药品零加成后,药学服务 转型推进了该药的合理使用,但目前仍存在较多问题,有必要开展 氟比洛芬酯的合理性评价与干预工作。

氟比洛芬酯治疗中晚期癌痛51例

氟比洛芬酯治疗中晚期癌痛51例
合并有不完全肠梗阻 l例 , 6 骨转 移 6 , 腹 水 1 例 胸 3
1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 S 3 软件 , ‘ . 5 P Sl. 0 计 量资料 采用 检验 , 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P<0 5 为差 .认 0
异 具有 统计 学意 义 。
2 结果
例 。按单双 日半随机分为对照组 2 例和治疗组 2 3 8 例 。两组性别 、 年龄 、 病程均无明显差异 , 疼痛强度 亦 无显 著差 别 ( 00 ) 尸> . 。 5 1 疼痛强度分级 . 2 采用数字分级法L 将疼痛强 1 ] ,
【] ux Q , h n . oet lyo snh m l tm cl nrgnrt no w a ln sJS r s2 0 ,3 () 0 — 0 . 2 F , uZ S egZ P tni i f e ey a e el i ee eai f et a d. ugRe,0 6 162: 4 2 8 a t me s s o s g 2
加剂量 , 高至每天 10m 。疼痛仍不缓解 , 注 最 2 g 肌 吗啡 ( 1 g每次间隔4h 止痛 ; 5 0m , ) 治疗组不增加美
施 康 定 剂 量 , 疼 痛 强 度 增 加 时 , 给 予 生 理盐 水 待 则
天津市南开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 天津 3 0 O ) 0 10
良反应发生率会显著增加 , 严重者会 出现药物蓄积 中毒 , 如精神恍惚 、 嗜睡 、 呼吸抑制等 。因此在不增 加 阿 片 类 药 物 的用 量 和不 良反 应 同 时 , 能达 到 镇 又 痛疗效是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方法。氟比洛芬酯
[ 段砺 瑕 , 晓玲. 比洛芬醋注 射液 的药理作用 及临床应 用 【 . 2 ] 李 氟 J 1

氟比洛芬脂在小儿唇腭裂修复术后镇痛中的运用

氟比洛芬脂在小儿唇腭裂修复术后镇痛中的运用

氟比洛芬脂在小儿唇腭裂修复术后镇痛中的运用目的:将氟比洛芬脂(凯芬)用于小儿唇腭裂修复术后镇痛,观察其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40例唇腭裂患儿随机分两组:实验组(S组)和对照组(D组),手术结束前10min S组静注氟比洛芬脂(1mg/kg),D组静注0.9%生理盐水(0.1ml/kg)。

记录各组患儿术毕后的CRIES评分。

结果:术后8h内实验组(S 组)CRIE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D组),两组间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氟比洛芬脂具有提高小儿围手术期安全性和舒适度,为小儿镇痛提供了新的选择。

Abstract:ObjectiveAdopt flurbiprofen axetil in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of pediatrics cleft lip and palate repairing operation, and observe its effect and security.Methods Put 40 cleft lip and palate children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experimental group (Group S)and control group (Group D).Ten minutes before finishing the operation, use 1mg/kg flurbiprofen axetil in intravenous injection on Group S, while 0.1ml/kg normal saline on Group D. Record the children’s post-operative CRIES scores.ResultsIn 8 hours after the operation,the CRIES scores of Group S are clearly much lower than those of Group D.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there is no great difference in their recovery of self-respiration,consciousness and extubation time.(P>0.05).No distinct adverse reaction appears in both of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Flurbiprofen axetil is efficient in boosting security and comfort index in pediatric operation,thus it can serves as a new choice in pediatric analgesia.Key words:flurbiprofen axetil;pediatrics;cleft lip and palate repairing operation;post-operative analgesia小儿唇腭裂修复术后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如果疼痛治疗不充分会带来日后痛觉异常。

氟比洛芬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氟比洛芬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氟比洛芬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摘要】氟比洛芬酯是近些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由氟比洛芬和包裹在外层的脂微球组成,常用于手术疼痛和癌症疼痛的治疗。

本文对其在药理学、镇痛机制与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临床应用镇痛【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093-02氟比洛芬是临床广泛使用的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具有消炎、镇痛作用[1]。

由于口服氟比洛芬会刺激胃肠道,影响临床的使用。

1992年7月日本科研制药株式会社研发的氟比洛芬酯在日本上市,每5mL乳剂中含50mL氟比洛芬酯,用于治疗术后痛和癌痛。

2005年,北京泰德公司研发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在中国首次上市。

氟比洛芬醋注射液副作用小,而且起效更快,由于没有中枢抑制作用,不影响处于麻醉状态患者的苏醒,常用手术镇痛。

本文现将其药理作用、镇痛机制与临床应用综述如下:1 药理作用氟比洛芬醋注射液由脂微球和包裹在内的氟比洛芬组成。

脂微球是一种以脂肪油为软基质并被磷脂膜包封的微粒体分散系,平均直径为0.2μm,外膜为卵磷脂,内层为软基质油,其中包裹脂溶性药物。

作为新型药物载体系统,脂微球对其所包裹的药物的药效主要有4个方面的影响: ①靶向治疗。

脂微球靶向聚集于病变部位实现了药物的“靶向治疗”,将治疗药物最大限度地运送到靶区,使治疗药物在靶区浓度超出传统制剂的数倍或数百倍,减少了药物对正常机体组织的副作用,疗效显著;②缓释作用。

氟比洛芬通过脂微球的包裹和保护作用,在靶区被缓慢释放,既起到了长效的作用,又减少了频繁用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③直径小,易于跨膜转运,缩短药物起效时间。

一项同位素标记的测定实验发现,氟比洛芬酯静脉给药后,脂微球被血液中酯酶迅速水解,成为其活性代谢物氟比洛芬。

认识氟比洛芬酯医学课件

认识氟比洛芬酯医学课件

炎、镇痛效果。
03
注意事项
由于NSAIDs可能增加胃肠道出血和溃疡的风险,因此在使用氟比洛芬
酯与其他NSAIDs时,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如胃
痛、恶心、呕吐等。
与其他镇痛药物的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机制
注意事项
氟比洛芬酯与其他镇痛药物(如阿片 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但两者可 以产生协同作用,增强镇痛效果。
如出现血液系统异常,应立即停药并给予 相应治疗,如输血、使用止血药物等。
注意事项与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用药前评估
用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了解患者病史、过敏史等情
况,以确保用药安全。
用药剂量控制
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合 理控制用药剂量和滴注速度,
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过敏原筛查
对于过敏体质患者,应进行过 敏原筛查,以避免因过敏反应
不良反应处理方法
胃肠道反应处理
过敏反应处理
轻症患者可适当减少用药剂量或减慢滴注 速度,症状可自行缓解。如症状持续加重 ,应立即停药并给予对症治疗。
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给予抗过 敏治疗,如使用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 等。
肝损害处理
血液系统异常处理
对于肝损害患者,应立即停药并给予保肝 治疗。同时,应避免再次使用氟比洛芬酯 。 Nhomakorabea06
氟比洛芬酯的未来发展前景与 挑战
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及挑战分析
发展前景广阔
氟比洛芬酯作为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在术后镇痛、肿瘤镇痛、关节炎镇痛等方面具有广泛 的应用前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其临床应用范围也将不断扩大。
耐药性及副作用问题
长期使用氟比洛芬酯可能会导致耐药性及副作用问题,如胃肠道反应、出血、过敏反应等 。这给氟比洛芬酯的广泛应用带来一定挑战。

氟比洛芬酯联合椎旁神经阻滞多模式镇痛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氟比洛芬酯联合椎旁神经阻滞多模式镇痛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氟比洛芬酯联合椎旁神经阻滞多模式镇痛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何会珍① 姚媛媛① 张思琦① 卢建波① 王艳丽① 王梦迪① 闫亚萍① 【摘要】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椎旁神经阻滞多模式镇痛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术后恢复情况、术后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10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拟择期行肺癌根治术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S组(54例)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舒芬太尼0.2 μg/kg;FT组(54例)术前椎旁神经阻滞+手术开始前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手术结束前30 min氟比洛芬酯50 mg。

术后两组患者均应用舒芬太尼1 μg/(kg·d)静脉自控镇痛,手术结束后待生命体征稳定后返回病房。

记录患者入室时(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结束时(T2)、手术结束后20 min(T3)、手术结束后2 h(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值,术后2、6、12、24、48 h患者VAS评分,术中应用舒芬太尼及瑞芬太尼总量,手术结束后患者拔管时间,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FT组术后2、6、12、24、48 h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S组(P<0.05);FT组在T1、T2、T3、T4的MAP、HR均低于S组(P<0.05);FT组在T3的BIS值高于S组(P<0.05);FT组拔管时间早于S组(P<0.05);FT组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应用剂量及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均明显少于S组(P<0.05),FT组恶心、躁动、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S组(P<0.05)。

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椎旁神经阻滞多模式镇痛可为肺癌根治术患者提供良好的围手术期镇痛,维持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提高麻醉苏醒早期的苏醒程度,并能缩短拔管时间,减少术后恶心、躁动、嗜睡等不良反应。

氟比洛芬酯与氯诺昔康在下肢骨折术超前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氟比洛芬酯与氯诺昔康在下肢骨折术超前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氟比洛芬酯与氯诺昔康在下肢骨折术超前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摘要目的分析氟比洛芬酯與氯诺昔康在下肢骨折术超前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104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2例。

治疗组术前使用氟比洛芬酯静脉滴注,对照组使用氯诺昔康静脉滴注。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6、9、12、24 h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 AS)评分、镇痛泵中吗啡的消耗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3、12、24 h的V AS评分及吗啡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患者术后6、9 h的V AS评分和吗啡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1%,对照组为21.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76,P=0.6188>0.05)。

结论在下肢骨折术超前镇痛中,氟比洛芬酯的镇痛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氯诺昔康;下肢骨折术;超前镇痛手术后的慢性疼痛是影响患者病情及留院时间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具有较高发生率及较长的持续时间,严重威胁患者术后的病情恢复和生活质量。

超前镇痛是通过抑制、阻止外损伤冲动向中枢的传递及传导建立的一种镇痛疗法[1,2]。

为减少患者术后的疼痛及止痛药的使用量,提高患者预后,本院使用氟比洛芬酯对比氯诺昔康进行超前镇痛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4月~2015年6月骨外科接诊的104例下肢骨折接受手术患者进行分析,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2例。

入选患者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均为Ⅰ~Ⅱ级。

治疗组男27例,女25例;年龄44~65岁;平均手术时间(95.58±8.26)min。

对照组男26例,女26例;年龄43~66岁;平均手术时间(96.25±10.12)min。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氟比洛芬酯在颅脑损伤患者镇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氟比洛芬酯在颅脑损伤患者镇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药物治疗学◇摘要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镇痛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安庆市立医院神经外科收住的急性颅脑损伤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氟比洛芬+芬太尼镇痛)及芬太尼组(芬太尼镇痛),镇痛目标CPOT 评分≤3分。

观察两组患者镇痛起效时间、48h 内芬太尼用量,以及镇痛治疗期间恶心呕吐、上消化道出血、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抑制的发生次数。

检测术前及术后24h 、48h 血清C 反应蛋白(CRP )、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 )和S100β蛋白水平。

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 、入院格拉斯哥评分(GCS )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镇痛达到CPOT 评分≤3分目标值,氟比洛芬酯组需要的时间较芬太尼组短(P <0.05);48h 内氟比洛芬酯组患者使用芬太尼总量较芬太尼组减少(P <0.05);两组患者在术后恶心呕吐、上消化道出血、心动过缓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 >0.05);术后24h 及48h 时间点,氟比洛芬酯组CRP 、IL-6、TNF-α、NSE 、S100β水平均较芬太尼组显著降低(P <0.05)。

结论:氟比洛芬酯可减少颅脑损伤患者镇痛芬太尼用量,并具有抗炎减轻脑损伤效应,可有效、安全地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镇痛管理。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颅脑损伤;镇痛中图分类号:R93;R965.2;R73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501(2023)09-1056-05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9.012颅脑创伤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一般具有病情严重、并发症多、复杂多变等特点,创伤后患者通常伴有心率加快、瞳孔扩大、躁动、疼痛等症状,造成脑氧耗增加及颅内压增高。

1例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致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

1例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致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

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好手术相关人员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

参 考 文 献[1]薛亮.妙用头脑风暴法[J].企业研究(策划&财富),2005(5):61 62.[2]HcinHW.lndustialaccidentprevcntion:ascientificapproacb[M].NewYork:McGrawHillBookCompany,1941:1.[3]孙晶,马月仙,张志伟,等.分层次、分阶段的临床护理带教模式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5):2298 2299.[4]陈玉兰.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浙江创伤外科,2013,18(6):942 943.[5]段闵,石磊.风险意识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5):165 167.[6]刘媛媛,王利,王红梅.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分析与防控[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28):20 21.(本文编辑:曾丽琼)DOI:10.19791/j.cnki.1006 6411.2021.07.062工作单位:363000 漳州 福建省漳州市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普通外科李君洁:女,大专,主管护师收稿日期:2018-01-111例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致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李君洁关键词: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 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的不断发展,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广泛应用,镇痛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的镇痛效果相对于其他药物更好,被普遍应用于临床中。

但是,在本科室使用的过程中有1例患者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经过相关的救治与护理后,患者恢复健康,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81岁,于2017年6月21日入院,7d前患者突然站立时出现左下腹痛,呈绞痛,可忍受,片刻后可缓解,症状反复发作,自觉可触及左下腹“鸡蛋”大小肿物,肿物轻度压痛,活动度小,无明显变大或缩小,无腹胀,无黑便、血便,无里急后重,无胃寒、发热、反酸,无恶心、呕吐,无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症状。

氟比洛芬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氟比洛芬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氟比洛芬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谭文斐;金凤;崔湧;田阿勇;马虹;吕黄伟【摘要】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治疗甲状腺手术术后头痛的有效性.方法 86例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全麻拔管前给予生理盐水,氟比洛芬酯组(43例):全麻拔管前共计给予氟比洛芬酯100 mg.术后24、48 h随访,根据VAS评分(视觉疼痛模拟评分)两次评分均值>4分诊断为术后头痛.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24、48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术后头痛10例(23.3%),氟比洛芬酯组发生术后头痛2例(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应用氟比洛芬酯可以缓解甲状腺手术术后头痛.【期刊名称】《实用药物与临床》【年(卷),期】2016(019)009【总页数】3页(P1135-1137)【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术后头痛;氟比洛芬酯【作者】谭文斐;金凤;崔湧;田阿勇;马虹;吕黄伟【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沈阳110001【正文语种】中文随着甲状腺疾病发病率的增加,超声诊断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

有研究者应用机器人手术辅助系统完成甲状腺手术[1],且可以应用仪器实时完成喉返神经的监测[2]。

此外,麻醉药物的选择也为患者安全舒适的度过围手术期提供了更多的保障[3-4]。

已有文献探讨甲状腺手术后头痛的原因和体位改良[5],但围术期麻醉管理方案的变化,能否改善患者术后头痛的症状并未见报道。

虽然麻醉医生擅长应用强效的阿片类药物为患者解除围术期强烈的切口疼痛,但是甲状腺手术术后的头痛无论从疼痛的程度还是疼痛的性质,都不同于以往外科手术后疼痛。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论文:氟比洛芬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论文:氟比洛芬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论文:氟比洛芬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摘要】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一种静脉注射用脂微球非甾体类镇痛药(nsaids),它是由脂微球和氟比洛芬酯组成,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发挥镇痛效应,目前针对围术期镇痛已进行了大量的临床治疗观察,本文综述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非甾体类镇痛药脂微球静脉注射临床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非甾体类靶向抗炎镇痛药,进入血液后被血液中的酯酶迅速水解成活性的氟比洛芬,通过在脊髓和外周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镇痛作用;而脂微球作为一种新的药物载体系统,对氟比洛芬酯的药效产生如下影响:①靶向性:使药物有选择性的在炎症部位及肿瘤部位聚集,其机制可能是肿瘤及手术创口处血管内壁受损变粗糙,炎性物质大量合成并释放,而使其在炎症部位聚集;②控制药物的释放,使药效持续时间长,氟比洛芬酯的半衰期与镇痛时间可以分别达到5.8小时、8小时以上;③更容易跨越细胞膜,从而促进包裹药物的吸收,从而缩短起效时间[1,2]。

本文就其临床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1 用于超前镇痛超前镇痛是一种增强术后镇痛的新概念。

在疼痛刺激之前先给予小剂量镇痛药,超前使用镇痛药可以减轻手术刺激所致的中枢神经元兴奋。

从而消除术后的异常感受性,以达到术后镇痛的目的[3]。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超前镇痛的研究较多,这可能与其直接作用于脊髓、抑制中枢敏感化和阻止ampa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激活的某些机制有关[4],陈君等[5]研究了氟比洛芬酯对颅脑手术患者的超前镇痛效果以及对围术期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证明在手术前预给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具有确切的超前镇痛作用,并能降低颅脑手术围术期应激炎性反应。

在腔镜手术中疼痛的程度较轻且时间短,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但其术后疼痛已经成为影响患者住院时间及手术恢复程度的重要因素[6],通常服用镇痛剂来缓解疼痛,且有一定副作用,曹英浩等[2]的研究表明:不同给药时机影响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术前给药优于术后给药,提示氟比洛芬酯具有超前镇痛作用;陈秀辉等[7]在甲状腺腔镜手术中应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的方法也减轻了术后并发症;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于解除癌性疼痛也有良好效果,房明[8]的研究表明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胃癌术后静脉镇痛效果良好,可明显减少pcia期间芬太尼的用量,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的术后镇痛作用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的术后镇痛作用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的术后镇痛作用【关键词】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术后镇痛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非甾体抗炎药氟比洛芬的脂微球制剂,临床研究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抗炎、止痛及解热作用,能有效地缓解术后疼痛和癌症疼痛,避免口服制剂对胃黏膜的刺激,也给术后疼痛或癌症疼痛无法口服药物的患者带来方便。

自1992年7月在日本上市以来,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已经广泛应用于骨科、普外科、神经外科、妇产科、胸外科患者的术后止疼及癌症患者,且其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低。

我国对此剂的术后镇痛临床研究已有报道 [1] 。

现将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术后镇痛做一简要综述。

1.药理作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由脂微球(lipid microspheres,LM)与其包裹的氟比洛芬酯组成。

LM的平均直径为200nm,是一种新型药物载体系统 [2] 。

其对所包裹的药物主要有以下作用:①靶向性。

LM可使氟比洛芬酯聚集于手术切口、肿瘤部位及血管部位聚集发挥作用,使药效增强。

②控制药物释放,使药物有效时间延长;③促进药物在细胞膜的转运,催进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转运,从而虽短起效时间。

本品与氟比洛芬一样,是NSAIDs,通过外周及中枢作用,抑制环氧化酶而减少前列腺素生物合成,减轻手术创伤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水肿,有效减少末梢的伤害性感受及疼痛知觉,产生镇痛作用。

与其他NSAIDs不同,因其对创伤及肿瘤部位的靶向作用不会像口服药那样对胃黏膜产生直接的刺激作用,从而减轻胃黏膜的损害作用。

有研究表明,大鼠单次和连续7d给药结果显示,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对胃黏膜的损伤作用比口服制剂弱,安全系数(UD50/ED50,引起50%动物胃黏膜损伤的剂量/5o%有效剂量)为口服制剂的3~20倍 [3] 。

用 14 C标记测定发现,氟比洛芬酯脂微球静脉给药后,LM与血浆蛋白结合,微球中的大部分药物从微球向血中移行,被血中酯酶迅速水解,成为其活性代谢物氟比洛芬。

在大鼠、猴和健康受试者中均发现,静脉注射本试剂后5min血中即不见原形药物,只剩下活性药物氟比洛芬,而LM则迅速从血中消失,消除半衰期约为12min [4] 。

认识氟比洛芬酯医学课件

认识氟比洛芬酯医学课件
按照医生的指示正确使用氟比洛芬酯,不要 自行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方式。
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
氟比洛芬酯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产生 相互作用,应避免同时使用。
04
氟比洛芬酯与其他药物的比较
与非甾体抗炎药的比较
作用机制
氟比洛芬酯的作用机制与非甾体抗炎 药相似,都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 成来发挥镇痛作用。
用不会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镇痛强度
副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 出血、心血管事件等副作用,而氟比 洛芬酯的副作用相对较少,安全性较 高。
氟比洛芬酯的镇痛强度与非甾体抗炎 药相当,能够缓解轻至中度的疼痛。
与阿片类镇痛药物的比较
作用机制
阿片类镇痛药物主要通过作用于 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阿片受体来发
挥镇痛作用。
镇痛强度
阿片类镇痛药物的镇痛强度较强 ,能够缓解重度疼痛。
副作用
阿片类镇痛药物可能导致呼吸抑 制、恶心、呕吐、便秘等副作用 ,而氟比洛芬酯的副作用相对较
少。
与其他镇痛抗炎药的比较
作用机制
其他镇痛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也通过抑制前列腺素 的合成来发挥镇痛作用。
镇痛强度
氟比洛芬酯与其他镇痛抗炎药的镇痛强度相当,但氟比洛芬酯的副 作用相对较少。
适应症
其他镇痛抗炎药主要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的疼痛,而氟比洛芬酯可用 于多种疼痛的治疗,如术后疼痛、癌症疼痛等。

消化性溃疡
长期使用氟比洛芬酯可能导致消化 性溃疡,甚至胃出血。
肝功能异常
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 表现为转氨酶升高。
现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 瘙痒、呼吸困难等。
过敏性休克

氟比洛芬酯复合地塞米松超前镇痛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氟比洛芬酯复合地塞米松超前镇痛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氟比洛芬酯复合地塞米松超前镇痛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目的标签:超前镇痛;氟比洛芬酯;地塞米松;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疼痛妇科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轻、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已在临床广泛开展,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已成为治疗子宫病变的有效手段,但全身麻醉气管插管造成的应激反应和术后切口疼痛、非切口疼痛给患者带来不适,影响手术效果。

超前镇痛是在伤害性刺激发生前给予疼痛干预,减轻疼痛的中枢和外周敏化,达到减轻术后疼痛的目的[1]。

由于手术疼痛机制复杂,单一给予镇痛药物尚不能达到满意效果[2]。

笔者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采用氟比洛芬复合地塞米松超前镇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方法1.3观察指标1.4统计学方法2結果2.2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SAS评分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后5min 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术后V AS评分术后6h、12h、24h 观察组V 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h两组V 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疼痛是患者术后常见的不适主诉,影响患者的身心康复,已成为现代舒服医疗关注的重要问题。

非切口疼痛(腹腔镜手术后出现切口以外的其他部位的疼痛)对患者的不适甚至超过切口疼痛,主要是肩部酸痛和膈下、腹部、肋间的胀痛。

全麻苏醒期躁动与不适刺激、疼痛、气管导管刺激等密切相关[3],增加患者苏醒期心肌氧耗和以外伤害。

现代医学认为,术后疼痛的机制复杂,涉及中枢和外周的机制[4],单一药物镇痛尚不能满足理想的镇痛效果。

超前镇痛是上世纪初Crile首先提出,是指为阻止外周伤害性刺激向中枢传递而给予的镇痛方法,目的在于阻止疼痛敏感化的产生,提高痛阈。

超前镇痛治疗用药和治疗方式种类较多,不仅可以改善麻醉效果、减轻术后疼痛[5],而且还可减轻苏醒期躁动[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氟比洛芬酯的应用现状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程明华
认识氟比洛芬酯
氟比洛芬酯→非甾体类抗炎药
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SAIDs
类固醇激素是甾体类抗炎药:能有效控制感染性炎症和非感染性炎 症 ,长期使用SAIDs易引起肾上腺皮质的功能衰退等并发症
0
氟比洛芬酯不良反应现状→低且轻微
日本报道的1089例患者中,仅32例(2.94%)出现了不良反 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和神经精神症 状(嗜睡、发热、畏寒)
99例使用氟比洛芬酯的患者中出现的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 良反应仅2例(2% ),分别为恶心和心悸
徐国柱等.中国新药杂志, 2004, 13(9): 846
氟比洛芬酯 静注 脂微球
靶向浓集于 手术切口及炎症部位
靶向部位药物浓度是非靶 向部位的50-100倍
氟比洛芬酯从脂微球中释放
水解
氟比洛芬
镇痛、抗炎
COX-1/COX-2
中国新药杂志.2004, 13(9);846-8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1996, 20; 203-7
38例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经治疗止痛有效率为71.05%, 未见腹痛、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
欧阳学农等.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05, 11(5): 281
原因
氟比洛芬 ↓
氟比洛芬酯 氟比洛芬酯
一“酯”之差
氟比洛芬酯微球载体的药理特点
靶向性,使包裹药物释放并聚集在炎症部位周围,从而使 药效增强
两者比值越小,提示疗效越好,不良反应越小
COX同工酶新概念
过去认为 COX-1是一种结构酶,与维持某些器官如胃和肾的生理功能有关 COX-2是一种诱导酶,在受到炎症因子的刺激时,酶活性显著升高,
促使体内大量合成致炎物质PGs,加剧炎症反应,并导致局部或全身 疼痛﹑肿胀﹑发热以及运动障碍
目前认为 COX-1不仅是结构酶,也是诱导酶,它参与炎症并有加重炎症的作用。 COX-2则不仅是诱导酶,同样也是结构酶,如肾脏、胃肠和脑在生理
敲除COX-1基因的新生鼠无肾异常,而敲除COX-2基因的新生 鼠和成年鼠肾明显发育不良、功能性肾单位减少及有严重肾 病变
给犬静脉注射特异性COX-2抑制剂可引起明显的剂量相关的 尿量和尿钠排泄减少,肾血流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以上研究资料证明:
COX-2对正常肾功能维护发挥重要作用
4、COX与心血管(基础研究)
官衰竭 与华法令并用增加出血危险
罗非昔布不良反应
溃疡发生率 1.8%~5.5% 高血压水肿同对照剂 心梗发生率高于萘普生 无菌性脑膜炎 肢体麻木 抵消并用的降压药作用 与华法令并用增加出血危险
美国默克公司宣布主动自全球市场撤回 万络®
因为万络® (罗非昔布)的病人中发生确定 的心血管事件(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 相对危险性增加
非选择性NSAIDs安全性
COX同工酶传统概念得到更新,但并非 全盘否定
选择性NSAIDs存在风险,但并不能证明 非选择性NSAIDs的安全
非选择性NSAIDs的副作用应予关注
NSAID所致的胃肠溃疡的发病率
阿司匹林(57) 酮洛芬(59)
依托度酸(25) 氟比洛芬(35) 吡罗昔康(226) 吲哚美辛(180)
15 0.018 > 30
0.906 277.0 1.680 72.8 0.102 0.171 1.10 5.0 1.0 0.07 0.04 0.0015 0.007
600 173
68 15.16 1.25 0.08 0.70 0.58 0.143 < 0.07 0.0027 < 0.0013 < 0.0002
1、骨小梁形成 2、胃粘膜损伤愈合 3、肾功能的修复 4、保护心肌细胞及内皮细胞
修正后的COX概念
1、COX与炎症(基础研究)
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滑膜组织可同时测出COX-1和 COX-2
敲除COX-2基因的老鼠经炎症刺激同样可出现炎症反 应
炎症组织中绝大多数的前列腺素是由COX-1衍化而来 (Gretzer等,1998年)
氟比洛芬酯→环氧合酶抑制剂
非甾体抗炎药通过影响花生四烯酸(AA)代谢起作用 根据其不同作用途径分类:
环氧酶抑制剂(COX) 脂氧酶抑制剂(LOX) 环氧酶和脂氧酶混合抑制剂
非甾体类抗炎药作用机制
细胞膜磷脂
磷脂酶A2
花生四烯酸
NSAIDs
COX
PGI2
合成酶 前列腺素 PGG2 PGH2
临床证据
长期使用选择性和非选 择性NSAID的比较:
严重不良反应
非选择性NSAIDs 并发性溃疡
选择性NSAIDs 并发性溃疡
CLASS VIGOR 总计
20:24 16:37 36:61
0.2
0.5
1
2
相对危险性和95%5置信区间
赛来昔布与布洛芬和双氯芬酸钠并发性溃疡发生率没有区别 综合起来看,选择性NSAID与传统NSAID之间的并发性溃疡差别不显著
功能
炎症
NSAIDs对COX-1和COX-2不同作用
结构酶 生理作用
NSAIDs的抑制 作用
诱导酶,致 炎作用
生理性PGs合 成减少
不良反应
NSAIDs
致炎性PGs合 成减少
解热镇痛、抗 炎等作用
理论预期
根据同工酶传统概念,COX-2特异性抑制剂 应该:
具有抗炎镇痛疗效 没有NSAIDs诱发的副作 用
状态下均有COX-2的存在
COX-1和COX-2在人体内的功能是互相重叠的
COX同工酶新概念
COX-1
花生四烯酸
COX-2
最初的COX概念
血栓素 A2 前列环素 前列腺素 E2
巨噬细胞分化
白三稀 炎性前列腺素 羟基二十碳四烯酸
调节血小板 保护胃肠粘膜
维持肾血流
致炎 致痛
炎症 疼痛 发热 异常调节的增殖
COX-2特异性抑制剂 如罗非昔布、塞来昔布
COX非选择性抑制剂 氟比洛芬酯
COX同工酶传统概念
环氧酶 的生物学作用
COX-1
生理性酶
表达
胃肠 肾脏 血小板
功能 正常生理功能维持
维持胃肠粘膜完整性 调节肾血流 调节血小板功能源自COX-2病理性酶表达
巨噬细胞 成纤维细胞 表皮细胞 内皮细胞 等
综合起来看,选择性NSAIDs总死亡率高于非选择性NSAIDs,心血管相关的死亡 是主要原因
COX抑制剂初步临床证据
特异性COX-2抑制剂的疗效并不优于非选择性COX抑制剂 NSAIDs
特异性COX-2抑制剂并不证明会显著减少非溃疡病相关的胃 肠道症状
特异性COX-2抑制剂总的副作用发生率与非选择性COX抑制 剂无明显差别,甚至更高
在重度溃疡鼠模型中COX-2有助于黏膜防御(Nakatsagi等,1996年) 在胃的所谓“适应性环化防御”应答中, COX-2起关键作用(Gretzer,
1998年)
以上研究资料证明: COX-2也是正常胃肠组织表达的结构酶,对维护黏膜完整性发挥
重要作用
3、COX与肾脏(基础研究)
在新生鼠的肾单位和膀胱有高水平COX-2,并参与肾的发育
抑制血小板凝集、舒张血管
白三烯LTS LOX
合成酶
血栓素TXA2
促进血小板凝集、血管收缩
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维持肾脏、血小板的正常功能 抑制胃酸分泌、维护胃黏膜
PGE2 PGF2
PGs,使支气管平滑 肌收缩、发炎、疼痛
氟比洛芬酯→非选择性COX抑制剂
COX-1倾向性抑制剂 如阿司匹林
COXC同OX-工2选酶择性抑抑制制剂的选如氯择诺性昔康与其疗效 和不良反应直接相关
特异性COX-2抑制剂严重心脑血管副作用发生率高于非选择 性COX抑制剂
特异性COX-2抑制剂有严重至栓倾向,栓塞危险者使用时, 应给预防性阿司匹林
肾功能不全病者,不应作为特异性COX-2抑制剂的治疗对象
塞来昔布不良反应
溃疡发生率4%~6% 高血压水肿同对照剂 血栓倾向 心梗发生率明显高于安慰剂 皮肤过敏反应 非无尿性急性肾衰致死性弥漫性过敏性血管炎致多器
控制包裹药物的释放速度,使其缓慢释放从而使药效持续 时间延长
药物被脂微球包裹易跨过细胞膜,更易被吸收,从而使起 效时间缩短
药物在正常组织分布极少,不良反应明显减轻 氟比洛芬酯经静脉给药,无胃肠刺激作用,与口服氟比洛 芬相比,镇痛更强、起效更快、安全系数大近20倍
氟比洛芬酯:唯一靶向镇痛制剂
NSAIDs对COX1和COX2作用的比较
药物
COXⅠ
COX Ⅱ
COXⅠ/COXⅡ
吡罗昔康 阿司匹林 吲哚美辛 布洛芬 氟布洛芬 美洛昔康 双氯芬酸 萘普生 萘丁美酮 尼美舒利 赛来昔布 罗非昔布 氯美昔布
0.0015 1.6 0.028 4.8 0.082 0.214 1.57 9.5 7.0 >10
所以,COX2抑制剂亦可能有明显副作用!!!
临床证据
长期使用选择性和非选 择性NSAID的比较:
严重不良反应
非选择性NSAIDs 选择性NSAIDs
严重副反应
严重副反应
CLASS 230:270 VIGOR 315:378 总计 545:648
0.5
0.7
1
1.5
2
相对危险性和95%置信区间
严重不良反应包括死亡、住院、致命事件或引发其他严重障碍的事件: 选择性NSAID显著高于非选择性NSAID
以上研究资料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