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20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战略决战: ①条件: ②结果: (5)渡江战役:
陕北
战略反攻:
三军配合,两翼牵制
晋冀鲁豫 解放军 刘邓大军 华东 解 放军 陈粟大军 胶 东
西北 解 放军
陈谢兵团 豫 陕 鄂
豫 皖 苏 大别山
战略决战
战役 起至 名称 时间 辽沈 1948.9 战役 —11 参战 歼灭和改 历史 编敌人数 部队 作用 东北解放军 完全解放了东 北全境
(3)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
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为中国共产党从城 市转入农村,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4)井冈山道路:
①含义:
②指导思想:
③实践: ④意义: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 命道路。 ⑤根本原因: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性质决定的。
1928到1930年先后建立十几个 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红 军全盛时发展到30多万人。
(2)两个战场: 两个战场及关系: 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
(片面抗战路线)
相互配合
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
(全面抗战路线)
两个战场地位变化: ①抗战初中期,正面战场是主要战场,国民党 的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进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主要抗日 战场。
(3)国共合作抗战:
①防御阶段: 正面战场:大的会战 敌后战场:敌后游击战;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②相持阶段: 正面战场:消极抗战 敌后战场:百团大战;反“扫荡”
结合所学地理知 识,思考各红色 根据地建立在这 些地区的原因。
蒋介石的反应如何?
大围剿
中国的农村有相 对的独立性,可 以不完全依赖城 市而存在;这些 地区远离大城市, 敌人统治力量相 对薄弱;北伐的 影响,有群众基 础。
2、红军长征:战略转移
(1)背景: ①九一八事变: ②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③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直接原因 (2)概况: ①遵义会议:时间、内容、意义 ②《八一宣言》: ③胜利结束:1935.10 1936.10 (3)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 命转危为安。 ②红军主力到达抗日前线,为全民族抗 战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③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 民继续前进的精神财富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乡村转向城 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 胜利:1949年10月1日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与中国共产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
1919
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 任务
反帝反封建 领导 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民主革命的分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
1919: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
1、党的成立时期:1921——1923 2、国民大革命时期: 1921——1927年 3、国共的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 4、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5、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1、两种命运的较量:
(1)两种命运: (2)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①重庆谈判: ②政协会议:
(3)国民党专制独裁:
①制造惨案: ②六届二中全会: ③破坏政协决议,加紧内战部署
2、人民解放战争:
(1)爆发标志: (2)战略防御:①粉碎全面进攻
②粉碎重点进攻
(3)战略反攻: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意义:扭转了全国战局,也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 的转折点
第一篇章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 1923)
1、历史条件: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五四运 (1)阶级基础:
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早期组织的建立
(4)外部条件: 共产国际的帮助
2、成立:中共一大
(1)时间:1921.7.23 (2)地点:上海法租界 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 (3)内容: ①纲领:党的名称、党的性质、党的奋斗目标 ②机构: 中央局 (4)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出现 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教训:工人阶级应该坚持对革命、尤其是革 命武装的领导权。
第三篇章
三、国共十年对峙 (1927-1937)
1、工农武装割据: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意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 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最初以夺取城市为目标。
47万
淮海 1948.11 中原解放军 战役 —1949.1 华东解放军 平津 1948.11 东北解放军 战役 —1949.1 华北解放军
55万 52万
基本解放了长 江以北的华东 和中原地区 华北全境基本 解放
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的 原因是什么?
(1)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的正确 战略决策; (2)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3)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
长征的胜利
陕北革命根据地 (1935.10)
爬雪山、 过草地 飞夺 强渡 大渡河 巧渡
泸定桥
四渡
赤水 强渡
遵义会议
(1935.1) 放弃去湘西 渡过 中央革命根据地
金沙江
乌江
改道贵州
湘江
(1934.10)
3、西安事变:
(1)时间、人物: (2)原因: ①民族危机的加深,
②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
(3)结果: 和平解决(中共方针)
(4)意义: 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 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了重要 的基础。
第四篇章
四、抗日战争
1937.7.7—1945.8.15
1、日本侵华
(1)全面侵华:标志
(2)侵华罪行:
2、中国的抗战:
(1)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① 《八一宣言》
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③1937.9.22
④1937.9.23 标志着
3、中共二大
(1)时间: (2)革命纲领
4、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时间:1922.1-1923.2 领导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过程:起点——香港海员罢工 结束——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结果:遭到强大反动军阀镇压而失败。 教训: 中共认识到必须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 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 的胜利。
探究: 国民革命(大革命)为什么会失败?有何教训?
客观:敌人力量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划分国民党“右派”和“左派”的标志是以 “是否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是否赞成国 共合作作为分水岭”。) 主观:中共缺乏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 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 武装的领导权。
失败Baidu Nhomakorabea原因
第二篇章
二、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924-1927)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条件:
必要性: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教训
可能性:①中共:
②孙中山:
③共产国际: (2)实现的标志:国民党一大 (3)意义:
2、国民大革命:
(1)目标:打倒列强、除军阀 (2)概况: ①反帝斗争: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 ②广州国民政府成立,编建国民革命军 ③高潮:北伐战争 (3)结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 失败 标志: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4)意义: 积极: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给帝 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深重的打击。 局限: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大革命从 根本上说是失败的
(4)抗战胜利:
① 时间: ②历史意义:
探究:抗日战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①根本原因:国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 族抗战 ②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中共的中流砥柱的作用 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④国际因素: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海 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
⑤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
第五篇章 解放战争 1946-19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