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 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淝水之战。

2、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实。

3、学习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过程,提高全面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追踪历

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1、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实和改革内容。

2、理解民族交融现象及其对民族矛盾的缓和、国家统一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材料

五、课时安排

1 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分别出示图片“东晋十六国形势图”和“东晋前秦形势图”。

复习回顾: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西晋灭亡和北方民族的内迁,知道316 年西晋灭亡后,司马睿于317 年建立东晋,定都建康。北方十六国彼此攻

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4 世纪后期,氐族建立的前秦迅速强大起来。前秦王苻坚一心想灭掉东晋统一全国,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于是便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那么,北方内迁的民族,互相之间既有争斗又有交融,这看似矛盾的现象,其中隐含着那些必然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9 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导入新课,既可以带领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又

可以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调动学习兴趣,明确目标,同时培养学

生阅读图片的能力。

(二)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根据导学案的提示,自主学习,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做好标记。)1、民族矛盾之危机——淝水之战

交战双方:——

经过:383 年,前秦王苻坚不顾上下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企图消灭东晋,统一全国。东晋团结一致,在与前秦前锋隔岸对峙。

结果:以少胜多,大败。

影响:淝水之战以后,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2、民族交融之政策——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的建立

4世纪后期,鲜卑族迅速崛起,建立北魏,定都平城。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2)改革措施:

494 年,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

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以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

(3)影响: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也增强了。

3、民族交流之结果——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8 的内容,概括总结民族交融的具体表现。

自主学习内容相对简单,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统一答案即可。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部分,内容简单,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初步掌握教材知识,并通过小组合作将导学案上的知识填充部分完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过渡:通过老师跟同学们统一答案,同学们自主学习完成的很不错,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合作探究”。

(三)合作探究

材料一:“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注释:替平城感到悲哀,位置偏远、环境恶劣,出入骑马都在云中。阴山常年阴霾下雪,荒野的松林里的风从没有停过)

材料二:歌谣“纥干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

(注释:纥干山头冷的可以冻死麻雀,为什么不飞向能活命的生处使得自己开心

些呢?)

材料三:孝文帝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的图片。

1、阅读材料,小组合作,分析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教师巡视并加以指导,提醒学生合理的结合地理知识分析。)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平城地处阴山地区,位置偏北,环境恶劣,而且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控制,也不利于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洛阳历史上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地理环境优越,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较好。

教师总结:洛阳曾经是几个朝代的古都,地理条件优越,气候宜人,是黄河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农业发达,城市繁荣,是理想的建都之地。迁都洛阳之后,有利于北魏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可见孝文帝迁都与其倾慕汉族文化、希望学习汉族文化以及想通过迁都来达到控制中原地区的目的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和图片阅读,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

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提高学生的团结互助、合作探究的能力,加深对孝文帝改革内容的理解。

材料三:孝文帝改革以后,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

的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

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2、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孝文帝?

学生讨论发言,预期效果:

评价:孝文帝是我国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他的改革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北方民族大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进步。

设计意图:让学生讨论,通过交流和总结,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

件客观公正的评价能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加深学生对改革作用的理解。教师过渡: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我们一起来学习北方地

区的民族交融。

3、民族交流之结果——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8 的内容,概括总结民族交融的具体表现,以及北方

影响:北方地区民族大交融,民族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也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合作从不同方面归纳总结民族交融的表现,培养学生根据史料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师总结:随着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各民族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消减,民族统一又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而为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四)课堂总结

前秦统一北方╲北方混乱迁都洛阳

∣淝水之战------→北魏统一北方,孝文帝改革

东晋╱↓汉化措施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隋朝统一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回顾教材内容,回扣本科的重点,构建知识体系,掌握本科知识。

教师总结: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接下来给同学们几分钟的时

间巩固复习。

(五)当堂检测(水果链接测试题设计)

教师过渡: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些水果吗?看看水果里都藏着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水果设计超链接,链接到当堂测试题,调动课堂气氛,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课堂气氛活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