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荷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荷花
[教材分析]
《荷花》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作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课文收录在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第三单元第12课。

这一单元的诗文以写景抒情为主。

本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

作者以观察的顺序为线索,文章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看荷花。

“我”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直接描写荷花。

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

仔细观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

第二部分(第四、五自然段),想荷花。

借助“一大幅活的画”的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

从想象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作者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

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要着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陶冶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
(1)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荷花的美丽。

(2) 通过情境体验,展开想象,发展观察、想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欣赏荷花的美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

[教学难点]
对描写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

(如“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

[教学突破]多读,让学生读中理解,读出感受,并创设情景,发挥想象,让学生敢想敢说。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轻柔音乐、图片;3.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在上课之前,首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感受一下它们的美。

这些花美不美?是的,对于美好的事物自古人们就非常喜欢,还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篇来赞美荷花。

大家已经上三年级了,在这几年的学习中你们的头脑中一定有不少关于赞美荷花的诗句。

有谁能为大家背诵出来?老师指名学生背诵,加以点评。

2.古人们看到美丽的荷花都忍不住吟诗作唱。

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叶圣陶先生是怎样写荷花的。

3.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的词语。

指名读。

二、理解体会: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仔细品味,动脑思考:你觉得作者哪一段或者哪一句写得好,用笔标注下来。

2.指名学生读出自己认为美的段落或句子。

说出它好在哪里并读出它的美来。

(对学生的读书情况及时恰当的指导和评价。


3.指导朗读:要把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对荷花的赞美之情读出来。

4.我发现,有的同学喜欢这一段,有的喜欢那一句,都很好。

大家想知道老师喜欢哪一段吗?
5.范读第二段,同学们认真听,注意语气和节奏。

三、讨论探究:
(一)、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注意把握节奏。

1.同桌之间讨论:你从哪些词语或语句中体会到荷叶的绿、多、圆?板书:荷叶
2.学生讨论后举手回答,老师及时点评。

3.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
4.探究“挨”和“挤”的含义。

让学生用肢体语言表演出来,通过表演感受荷叶的浓密和茂盛。

“挨挨挤挤”这个词说明什么?板书:多,密
5.理解“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的含义。

作者用“冒”字用什么好处?(用冒字能照应前文“挨挨挤挤”荷叶浓密;又说明荷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二)、同学们再读第二段,讨论:文段中写了几种姿态的荷花?
1.学生讨论后举手回答。

板书:微展开、全展开、花骨朵
2.这三种姿态的荷花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读出它的美来。

3.出示三种姿态的图片,由学生诵读出相应的文字。

4.说一说: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感受荷花的
姿态万千)
(三)、品读第四段,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

1.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如果你看到这一池荷花,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体会大自然的伟力)
四、感悟想象:
1.伴随柔和的音乐,同学们微闭双眼,想象眼前就有这一池的荷花美景,自己变成了其中的一朵美丽的荷花。

花丛中蜻蜓不时地飞来飞去,清澈的池水中小鱼自由的游来游去……
2.蜻蜓会告诉你什么呢?小鱼会做些什么好梦呢?还会有哪些小动物回来?作为荷花你会跟它们说些什么?
3.同学们慢慢睁开双眼,把刚才想象到的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比较一下,谁写的更美。

(动笔写一写)
4.思考: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学生思考后回答。

板书:陶醉
五、作业设计:
1.学画一幅荷花图。

2.学唱歌曲《荷塘月色》。

六、板书设计:
荷花
看荷花:叶多、密
花姿态:微展开、全展开、花骨朵诱人
想荷花:陶醉
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紧邻南关回族同胞聚居区,班里回族同胞的孩子占了一半。

所以,学生个性鲜明、特点突出、思维活跃,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也充分展现了民族交融,回汉一家亲的时代风貌。

但学生的层次也确实参差不齐,差异较大。

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时,时刻注意因材施教,及时关注学生的细微变化,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因为三年级的孩子年龄较小,出门旅游的机会很少,见过荷花的学生有是有,但真正像作者那样欣赏过满池荷花的学生几乎没有。

所以在准备教学时,只能多收集一些具有特色的图片供同学们欣赏,以激发同学们的想象力。

同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体会荷花
之美,体验作者看荷花的感受。

因此,本课重点:一是学习作者是怎样欣赏荷花的。

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丰富想象的。

《荷花》效果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手段,如在导入环节把图片引进了课堂,活跃了课堂气氛,增添了语文的美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默读环节,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理解分析,让学生置身于安静的环境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与生活的纯净。

在朗读环节,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读出语言的美感读出荷花的画面感来,不断提高学生语言知识和语文素养。

在感悟和抒发环节,让学生在美好的音乐陪伴下感受自然的魅力以激发学生的情趣和想象力。

本节课语文与美感、情感教育相结合,通过新授环节、结束环节的有效设计使文学教育和情感教育惯穿整个课堂。

在整堂课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合作交流,思维敏捷,真正的融入了课堂中去,提升了孩子的语文素养和生活情趣。

教材分析
《荷花》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作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课文收录在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第三单元第12课。

这一单元的诗文以写景抒情为主。

本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

作者以观察的顺序为线索,文章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看荷花。

“我”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直接描写荷花。

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

仔细观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

第二部分(第四、五自然段),想荷花。

借助“一大幅活的画”的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

从想象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作者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

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要着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陶冶他们的审美情趣。

作业:1、学完课文之后,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学画一幅关于荷花的图画。

要求: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3、学唱歌曲《荷塘月色》以陶冶情操。

《荷花》教学反思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优美散文。

写了“我”去公园玩,被如诗如画的荷花美景吸引、陶醉进而浮想联翩,由衷地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

课文中“我”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优美风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迷人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本文语言文字清新,描写的景物迷人,产生的意境美。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以及对语言文字的体悟,激发学生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因此,为了让同学们充分体会荷花之美我精心挑选了十几副各具特色,颇有神韵的荷花图片供他们欣赏、品味。

尤其是课件中间穿插的几幅,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洁白素雅的本色。

尤其是那三幅特写图,准确生动地展现了荷花初放、盛开、花骨朵儿的三种形态。

在教学第2-3自然段时,我充分利用这几幅图,让学生图文对照通过观察图画,品读课文,点燃他们情感的火花。

在教学时,我结合文中的重点词句和重点句式,采取诵读、讨论、表演等形式。

让学生去体会去感悟。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而且使学生深入地体会荷花之美能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思想情感。

在教学第4、5自然段作者的想象部分时,我采用师配乐范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意境中感受到荷花的美,并把自己当成一朵荷花把学生自己的情感融入课文作者的感情。

并让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达到情景交融,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效果。

同时,训练学生习作。

让学生把自己在想象中看到的或想到的记录下来。

但是,课后,当我静下心来,再次审视自己的教案,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却发现了许多遗憾之处。

首先,对语言文字的体悟不够,训练不到位,或者说对有些重点字词的理解,把握不准。

比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备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这个“冒”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呢?换了以后品味一下有什么区别?学生懂得“冒”有长、钻、窜的意义,不过用“冒”又比这些词好,可具体好在哪里似乎很难用语言来表达。

虽然小结时,点明“冒”生动地表现出荷花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它比其它字更为传神地写出了荷花不经意间钻出水面,亭亭玉立的盎然生机。

但从学生的表情来看,很多学生还是似懂非懂。

其次,我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必须好好斟酌,应该更有针对性。

我想,只有认真思考,努力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荷花》课标分析
根据苏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三年级学生识字、阅读和习作教学的要求,针对《荷花》这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如下课标分析:
一、理解字词教学: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识字教学中体现规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二、阅读教学: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词句的教学不能只局限于理解词句的意思,还要从表达的角度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三、积累素材,感受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刻意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体会文字语言和生活的美好。

四、积累语言,为习作做准备: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只有有量的积累,才能有质的提升。

教会学生在阅读中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背诵好词佳句是积累语言的好方法。

正所谓,“熟读当时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