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施工规范

合集下载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规范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规范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规范一、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概述综合布线系统是现代建筑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程,它负责连接各种信息设备,实现数据传输、通信等功能。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信息设备的使用效果和正常运行,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工程质量。

二、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规范1. 施工前准备在开始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前,需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布线系统的具体要求和技术参数、设计相关的图纸和资料等。

同时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2. 材料准备在进行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时,需要准备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材料,包括电缆、插座、接头等。

为保证施工质量,应选择正规的厂家生产的产品,并对材料进行检查验收。

3. 布线方式选择根据综合布线系统的具体要求和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布线方式,包括水平布线、垂直布线、楼层布线等。

在选择布线方式时,需考虑安全性、可维护性和美观性等因素。

4. 施工过程控制在进行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时,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过程,包括布线、接线、测试等环节。

在布线过程中,要保证电缆的敷设规范、线缆的标识清晰、接头牢固可靠。

同时,在接线和测试过程中,要做好记录和标识,确保施工质量。

5. 完工验收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完工验收。

验收包括对各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测试布线系统的使用性能,并填写相关验收报告。

只有通过验收,工程方可正式交付使用。

三、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注意事项1. 施工安全在进行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时,要时刻注意施工安全,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环境。

施工人员需佩戴好安全帽、工作服、手套等防护用具,并严格遵守施工安全规定。

2. 设备保护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现场设备和材料,避免损坏或丢失。

施工人员应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避免误操作导致设备故障或事故。

3. 施工环境在进行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时,要选择干燥通风的施工环境,确保施工质量。

同时要避免施工现场杂物堆放、人员聚集等情况,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和有序。

综合布线项目施工规范

综合布线项目施工规范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标准一、信息插座的安装1、信息插座根据不同环境、不同需要可以安装在墙体上、地面和活动地板上。

安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1安装在墙上的信息插座宜高出地面300mm。

如有活动地板的工作区,墙体上的信息插座宜高出活动地板300mm。

见图1.1.1。

图1.1.1 信息插座在墙体上地面上安装示意图1.2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的信息插座,应固定在地面内接线盒里,接线盒盖可开启,并有防水、防尘要求。

接线盒盖面应与地面齐平。

1.3 信息插座应有标签,以图形或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类型。

1.4 信息插座应以标准的T568B或T568A接线。

见图3.1.4。

图1.1.4 信息插座接线图二、线槽、桥架敷设1、电缆桥架、线槽宜距离地面2.2m以上安装,桥架顶部距顶棚或其他障碍物不应小于0.30m。

2、电缆桥架、线槽的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50%。

3、电缆桥架、线槽水平敷设时,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3~5m处进行固定。

4、电缆桥架、线槽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1.5m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

5、桥架及线槽的安全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规定,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

6、吊架安装应保持垂直,整齐牢固,无歪斜现象。

三、线缆敷设1、缆线布放两端应贴有标签,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2、线缆的布放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3、缆线布放时应有冗余。

在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一般为3~6m,工作区为0.3~0.6m;光缆在设备端预留长度一般为5~10m。

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四、弱电线路的走线1、在一个楼层上,沿地板或天花板走线五、线路的规划等1.强电配电箱一定要距离地面高1.5米之上,并且和给排水线路分离至少3米以上距离;4. 拉线钱一定要把线理线一定要将线理顺;5.强弱电的走线线路一定要分开走各自的走线槽,不能混合在一起;各自的线槽上下搭架的时候,距离至少分隔20CM,弱电线槽一般放到强电线槽的上方;6.一定要做好测试线路连通性测试;7.布线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做好线的对称标示,最好是能够对称用标签机打标签做标记;8.网络机柜与强电位置一般为相互成对称方向布置;9.机柜安装布置图10.服务器机柜布置。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一、施工前的检查1、在安装工程之前,必须对设备间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具备下列条件方可开工:(1)设备间的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室内墙壁已充分干燥。

设备间门的高度和宽度应不妨碍设备的搬运,房门锁和钥匙齐全;(2)设备间地面应平整光洁,预留暗管、地槽和孔洞的数量、位置、尺寸均应符合工艺设计要求;(3)电源已经接入设备间,应满足施工需要;(4)设备间的通风管道应清扫干净,空气调节设备应安装完毕,性能良好;(5)在铺设活动地板的设备间内,应对活动地板进行专门检查,地板板块铺设严密坚固,符合安装要求,每平米水平误差应不大于2mm,地板应接地良好,接地电阻和防静电措施应符合要求。

2.交接间环境要求(1)根据设计规范和工程的要求,对建筑物的垂直通道的楼层及交接间应做好安排,并应检查其建筑和环境条件是否具备。

(2)应留好交接间垂直通道电缆孔孔洞,并应检查水平通道管道或电缆桥架和环境条件是否具备。

3.施工工具检验要求(1)施工前做详细的工具性能测试、数量清点和分配。

(2)如需要特殊工具及时汇报。

二、双绞线敷管施工1. 金属管的敷设(1)金属管的要求金属管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表面不应有穿孔、裂缝和明显的凹凸不平,内壁应光滑,不允许有锈蚀。

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和在受力较大处直埋时,应采用足够强度的管材。

(2)金属管的切割套丝在配管时,根据实际需要长度,对管子进行切割。

管子的切割可使用钢锯、管子切割刀或电动切管机,严禁用气割。

管子和管子连接,管子和接线盒、配线箱的连接,都需要在管子端部进行套丝。

套丝时,先将管子在管钳上固定压紧,然后在套丝,套完后应立即清扫管口,将管口端面和内壁的毛刺锉光,使管口保持光滑。

(3)金属管的弯曲在敷设时,应尽量减少弯头,每根管的弯头不应超过3个,直角弯头不应超过2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

金属管的弯曲一般都用弯管进行。

先将管子需要弯曲部位的前段放在弯管器内,焊缝放在弯曲方向背面或侧面,以防管子弯扁,然后用脚踩住管子,手板弯管器,便可得到所需要的弯度。

综合布线施工要求

综合布线施工要求

综合布线施工要求1. 前言综合布线是现代通信与信息传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类信息设备提供稳定、高速、可靠的通信环境。

而合理、规范的施工是保证综合布线高品质、高性能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综合布线施工的基本要求。

2. 设计与规划在开始施工前,应先进行谨慎的设计和规划。

要确保布线的有序性和实用性,需充分考虑以下因素:•终端设备类型和数量;•网络拓扑结构和传输距离;•通信带宽需求和随时间的变化;•安装、维护、管理方便程度;•安全和环境因素。

3. 现场施工3.1 材料准备在施工开始之前,应确保准备齐全了需要的材料和设备,如线缆、插头、挂墙件等。

3.2 线路走向安装人员应根据设计图纸中的要求确定线缆的走向和标高,必须保证走线的清晰、明确、有序。

走线时,应尽量避免出现大量的弯曲,以免损坏线缆。

3.3 现场测量在安装前,应使用合适的仪器,对施工区域进行测量,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测量内容包括:墙面高度、墙角、墙面面积、墙壁的厚度和电缆长度等。

3.4 线路敷设在敷设线缆时,需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确保线缆定长,不可拉长或缩短;•避免线缆拧绕;•线缆搭接部位应处于直线上,不能出现偏移;•水平线缆不能交错在竖直线缆下面。

3.5 线缆保护在线缆敷设和设备预安装过程中,应谨慎避免在经过墙壁、地板等区域时划破线缆。

如必须在墙壁中穿孔,应该使用专用的钻头和开孔器,以避免损伤线缆。

3.6 端口和插座将线路从布线中引出到端口和插座时,需遵循以下规范:•线缆必须用专用器具或机械设备压端,确保端部光滑、无损;•确保插座和接头与标准要求一致;•检查接口是否松动或旋转不灵,如有则需重新拧紧或更换。

3.7 整理连接整理连接是指对线缆、设备和接头进行分类、标识、整理,使设备运行稳定和方便维护。

整理连接应遵循以下几点:•所有线缆标号顺序一致;•确保所有连接正确、牢固、无抗拉力;•接头处必须使用保护套;•整理连接的外观应整洁有序。

4. 后期维护4.1 设备保养综合布线设备在使用中需定期进行维护与保养,以有效保障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30853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30853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一、管道材料选择和施工要求1、水平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的走线管道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每层楼内放置水平传输介质的总线槽,另一部分是将传输介质引向各房间信息接口的分线管或线槽。

从总线槽到分线槽或线管需要有过渡连接。

总线槽要求宽度与高度的比例为3:1,在线槽中放置的双绞线应不超过三层。

在线槽中放置的双绞线密度过大会影响底层双绞线的传输性能。

水平线槽一般有多处转弯,在转弯处应留有足够大的空间以保证双绞线有充分的弯曲半径。

根据EIA/TIA569标准,超五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线径的8倍。

最新的标准认为,弯曲半径大于线径的4倍已可以满足传输要求了。

但有一点是重要的,即保持足够大的弯曲半径可以保证系统的传输性能。

在水平线槽的转弯处,应有垫衬以减小拉线时的摩擦力。

水平子系统线槽或线管应采用镀锌铁槽或铁管。

双绞线和光纤对安装有不同的要求,双绞线垂直放置于竖井之内,由于自身的重量牵拉,日久之后会使双绞线的绞合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传输语音的三类线来说影响不是太大,但对需要传输高速数据的超五类线,这个问题是不能被忽略的,因此设计垂直竖井内的线槽时应仔细考虑双绞线的固定。

双绞线的固定时的力的大小是应该受到重视的一种技巧,如果扎线太紧可能会降低NEXT值,从而影响线缆的传输性能。

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缆线般应按下列要求敷设:缆线的型式、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

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缆线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

缆线终接后,应有余量。

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宜为0.5~1.0m,工作区为10~30mm;光缆布放宜盘留,预留长度宜为3~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非屏蔽4对对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2)屏蔽4对对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3)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4)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

综合布线施工的要求规范实用标准

综合布线施工的要求规范实用标准

综合布线施工规X标准一、管道材料选择和施工要求1、水平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的走线管道由两局部构成:一局部是每层楼内放置水平传输介质的总线槽,另一局部是将传输介质引向各房间信息接口的分线管或线槽。

从总线槽到分线槽或线管需要有过渡连接。

总线槽要求宽度与高度的比例为3:1,在线槽中放置的双绞线应不超过三层。

在线槽中放置的双绞线密度过大会影响底层双绞线的传输性能。

水平线槽一般有多处转弯,在转弯处应留有足够大的空间以保证双绞线有充分的弯曲半径。

根据EIA/TIA569标准,超五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线径的8倍。

最新的标准认为,弯曲半径大于线径的4倍已可以满足传输要求了。

但有一点是重要的,即保持足够大的弯曲半径可以保证系统的传输性能。

在水平线槽的转弯处,应有垫衬以减小拉线时的摩擦力。

水平子系统线槽或线管应采用镀锌铁槽或铁管。

双绞线和光纤对安装有不同的要求,双绞线垂直放置于竖井之内,由于自身的重量牵拉,日久之后会使双绞线的绞合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传输语音的三类线来说影响不是太大,但对需要传输高速数据的超五类线,这个问题是不能被忽略的,因此设计垂直竖井内的线槽时应仔细考虑双绞线的固定。

双绞线的固定时的力的大小是应该受到重视的一种技巧,如果扎线太紧可能会降低NEXT值,从而影响线缆的传输性能。

2、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1〕缆线般应按如下要求敷设:缆线的型式、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

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缆线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

缆线终接后,应有余量。

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宜为0.5~1.0m,工作区为10~30mm;光缆布放宜盘留,预留长度宜为3~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2〕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如下规定:〔1〕非屏蔽4对对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2〕屏蔽4对对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3〕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4〕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

综合布线工程施工安全规范

综合布线工程施工安全规范

综合布线工程施工安全规范1. 引言综合布线工程是现代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需要制定相应的施工安全规范。

本文档旨在为综合布线工程施工提供安全指导,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工程质量。

2. 施工现场安全要求2.1 施工区域划定- 在施工现场周围划定明确的安全区域,标示出临时安全防护标志。

- 确保施工区域与通行区域分离,避免施工人员和他人的交叉。

- 根据工程需要设置临时安全通道,确保紧急疏散的有效性。

2.2 施工材料管理- 严格按照规定存放和摆放施工材料,保持施工现场整洁有序。

-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材料采取妥善的存放和管理措施,确保安全使用。

- 对有害物品和有毒气体,应进行专门储存和处理,避免对人员造成伤害。

2.3 施工机械设备使用- 确保施工机械设备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且操作人员具备相关资质。

- 定期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并避免事故发生。

- 严禁未经许可的人员擅自操作施工机械设备,避免意外伤害和设备损坏。

3. 施工作业安全要求3.1 基础设施施工- 在施工前进行必要的勘察和分析,确定施工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 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搭建脚手架、使用护栏等,确保人员安全。

- 对挖掘和填土等作业,在施工前进行充分检查,确保工地稳定和安全。

3.2 电缆敷设和连接- 在敷设电缆时,注意保护电缆的绝缘层,避免机械损伤和电气短路。

-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连接和绝缘处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 在电缆连接处采取防水措施,防止水分进入导致设备损坏和电气事故。

3.3 安全防火措施- 在施工现场设置灭火器和灭火设备,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 禁止在施工区域内吸烟或使用明火,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 对易燃材料、电缆等进行分类储存,确保安全防火措施的有效性。

4. 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 施工人员应接受相关领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了解施工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

- 定期进行施工安全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3.4.2 室内缆线应符合下列要求:1. 缆线的型式、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

2. 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3. 室内缆线在布放时,应尽量远离室内的强磁场源4. 局端缆线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

5. 缆线终接后,应有余量。

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宜为0.5m,工作区为30~50mm;光缆布放宜盘留,预留长度宜为3~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6. 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非屏蔽4 对对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 倍;.. 屏蔽4 对对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 倍;3.5 建筑内通信管线3.5.1 建筑内通信管线应符合下列要求:1. 建筑物内暗管不宜穿越建筑物的变形缝,若必须穿越时应采取补偿措施。

2. 楼内暗管弯曲敷设时,每一段内弯曲不得超过两次,且不得有S 弯。

当楼内暗管的直线段长超过30m 或段长超过15m 并且有2 个以上的90°弯角时,应设置过路盒。

3. 暗管的弯曲半径应大于该管外径的10 倍,当暗管的外径小于25mm 时,其弯曲半径应大于该管外径的6 倍。

暗管弯曲的角度不得小于90°。

4. 楼内垂直暗管及水平暗管可在一个管孔内同时一次敷设通信线缆,一管多缆时其管截面利用率不应大于55%~60%。

5. 通信电缆、光缆、数据电缆等楼内通信线缆不宜与煤气管、热气管、电力线共用同一竖井。

6. 楼内暗配线管网与其他管线最小净值应符合规定。

3.5.2 桥架(线槽)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1. 线槽路由应合理,安装应横平竖直、牢固、美观,并与其他管槽保持适当间距,便利布线。

2. 水平线槽与垂直线槽、线槽与箱(盒)、转角、坡度等接口处安装要求紧密、美观。

线槽与管路应用金属软管过渡,在超过1.2M 时需用硬管连接,连接时要用专用接头连接,并做好固定。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课件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课件
更改。
管槽连接处
管槽连接处应平整、牢 固,密封性能良好,防 止渗水、漏水现象发生

管槽固定
管槽固定应牢固,防止 晃动和脱落。
线缆敷设质量控制
线缆规格
线缆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线径、芯数、颜 色等应符合标准。
线缆弯曲半径
线缆弯曲半径应符合规范要求,避免过度弯 曲导致线缆损坏。
线缆敷设路径
线缆敷设路径应符合施工图纸要求,不得随 意更改。
05 施工安全规范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工人安全培训
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必须接受安 全培训,了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风险和防护措施。
安全装备使用
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手套、 安全鞋等必要的安全装备,确保个 人安全。
作业现场安全检查
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及 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
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措施
或损坏。
信息插座安装规范
确定信息插座位置
根据施工图纸和现场情况,确定信息 插座的安装位置,确保信息插座的布 局合理、方便使用。
信息插座规格选择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信息插座规 格,确保信息插座的性能和传输能力 符合标准。
信息插座面板安装
按照施工规范要求,采用合适的方式 安装信息插座面板,确保面板稳固、 平整。
是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核心,负责连接各个楼层或 区域的水平子系统和垂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
用于安装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的空间 ,是建筑物内各种信息系统的核心。
管理区子系统
对各个子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包括配线架、跳线、标 签等。
综合布线系统的应用场景
智能建筑
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中信息传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支持楼宇自动化、安防监控、广播音响等系统的信息传 输。

建筑综合布线工程施工规范

建筑综合布线工程施工规范

建筑综合布线工程施工规范一、工程概述建筑综合布线工程是指通过光纤、电缆、布线管道等设施,实现建筑内部各种信息设备(如电话、网络、安防、监控等设备)之间的联接和互通。

其施工规范的制定是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保障施工安全,提高工程效率。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制定施工方案:在施工前,需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要求,制定详细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流程、施工进度、施工队伍组织等内容。

2. 资质审批:施工单位需提供相关的资质证明,并通过相关部门审批,获取施工许可证。

3. 人员培训:施工单位需对参与施工的工程人员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4. 设备准备:准备好施工所需的各类设备和工具,如电缆、管道、接头、测试仪器等。

5. 安全防护措施: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评估,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6. 施工材料检验:对所使用的电缆、管道等材料进行检验,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三、施工工艺与方法1. 管道敷设:根据设计图纸,合理布置各种布线管道,包括穿墙管、穿梁管、沟槽等,保证布线管道的整齐、美观、合理。

2. 电缆敷设:在布线管道内进行电缆敷设,应按照标准要求,做好电缆的分类、固定和绝缘工作。

3. 纤维光缆接续:在光缆的接续工作中,需在接头盒内进行光纤的接续和固定,保证光缆的连接质量。

4. 设备接驳:对各类信息设备(如网络交换机、电话分机等)进行接入,确保设备之间的联通。

5. 系统测试:完成全部布线工作后,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包括网络连接测试、电缆测试、信号检测等。

四、施工现场管理1. 施工协调:加强与其他工程的协调配合,确保各项工程施工井然有序。

2. 质量监督:设置专门的质量监督人员,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和检查。

3. 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4. 施工记录:要求施工单位对施工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材料使用情况等。

综合布线工程施工规范标准.doc

综合布线工程施工规范标准.doc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标准一、管道材料选择和施工要求1、水平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的走线管道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每层楼内放置水平传输介质的总线槽,另一部分是将传输介质引向各房间信息接口的分线管或线槽。

从总线槽到分线槽或线管需要有过渡连接。

总线槽要求宽度与高度的比例为3:1,在线槽中放置的双绞线应不超过三层。

在线槽中放置的双绞线密度过大会影响底层双绞线的传输性能。

水平线槽一般有多处转弯,在转弯处应留有足够大的空间以保证双绞线有充分的弯曲半径。

根据EIA/TIA569标准,超五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线径的8倍。

最新的标准认为,弯曲半径大于线径的4倍已可以满足传输要求了。

但有一点是重要的,即保持足够大的弯曲半径可以保证系统的传输性能。

在水平线槽的转弯处,应有垫衬以减小拉线时的摩擦力。

水平子系统线槽或线管应采用镀锌铁槽或铁管。

双绞线和光纤对安装有不同的要求,双绞线垂直放置于竖井之内,由于自身的重量牵拉,日久之后会使双绞线的绞合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传输语音的三类线来说影响不是太大,但对需要传输高速数据的超五类线,这个问题是不能被忽略的,因此设计垂直竖井内的线槽时应仔细考虑双绞线的固定。

双绞线的固定时的力的大小是应该受到重视的一种技巧,如果扎线太紧可能会降低NEXT值,从而影响线缆的传输性能。

2、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1)缆线般应按下列要求敷设:缆线的型式、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

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缆线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

缆线终接后,应有余量。

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宜为0.5~1.0m,工作区为10~30mm;光缆布放宜盘留,预留长度宜为3~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2)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非屏蔽4对对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2)屏蔽4对对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3)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4)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综合布线施工规范是指在建筑物内进行综合布线工程时,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以确保布线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下面是一份综合布线施工规范的示例,供参考:一、总则1.1 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关从业资质,并负责组织和实施综合布线工程的施工。

1.2 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1.3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现场设备和结构,减少对现有建筑和设备的损坏。

二、施工前准备2.1 施工前应对设计图纸进行认真研究,了解综合布线系统的整体结构和施工要求。

2.2 施工前应进行现场勘测,了解各种管线的走向和敷设条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2.3 施工前应检查施工设备和器材的完好性和安全性,确保能满足施工的需求。

三、施工过程3.1 综合布线设备的布线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走线要求整齐、美观,并与建筑物的结构相协调。

3.2 管线敷设要遵守施工图纸要求和相应的技术规范,确保各种管线的弯曲半径和敷设间距符合标准要求。

3.3 管线敷设时要注意避开强电设备、高频电器、热源和电磁干扰等,以免造成信号干扰或设备故障。

3.4 管线和电缆的固定和支架应牢固可靠,不得影响建筑的结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3.5 所有接头和连接部位应采用合适的接头和连接器,并进行良好的连接,以避免因接触不良而造成的信号损失或设备故障。

3.6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施工现场的整洁和安全,及时清理施工垃圾和可燃材料,定期检查施工设备的安全性能。

四、施工验收4.1 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对综合布线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试,确保每一项功能都能正常运行。

4.2 施工单位应向业主提供相关的施工记录、检测报告和索赔协议等,以备后期维护和管理。

4.3 施工单位要配合业主和相关单位进行最终的验收,按照验收规程和标准进行验收,确保综合布线系统符合要求。

4.4 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应及时整理施工现场,清理施工设备和材料,移交给业主维护和管理。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1设备安装1.1配线设备机架安装1.机柜、机架安装应牢固,各种零件齐全,漆面完好,标志清晰;垂直偏差度不应大于3mm,底座水平偏差度不应大于2mm;安装位置与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2.采用下走线方式,架底位置应与电缆上线孔相对应。

接线端子各种标志应齐全。

3.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

漆面如有脱落应予以补漆,各种标志完整清晰。

4.机架的安装应牢固,应按设计图的防振要求进行加固。

5.安装机架面板,架前应留有1.5m空间,机架背面离墙距离应大于0.8m,以便于安装和施工。

6.壁挂式机架底距地面宜为300~800mm。

1.2各类接线模块安装1.模块设备应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安装螺丝拧紧,面板应保持在一个水平面内。

2.8位模块应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安装螺丝拧紧,面板应保持在一个水平面内。

1.3信息插座安装1.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接线盒盖应可开启,并应有防水、防尘、抗压功能。

2.安装在墙体上,宜高出地面300mm;如地面采用活动地板时,应加上活动地板内净高尺寸。

信息插座应有标志,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信息插座底座的固定方法以施工现场条件而定,宜采用扩张螺钉、射钉等方式。

4.固定螺丝需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

5.信息插座应有标签,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类型。

1.4线缆终接缆线终接前必须核对缆线标志,缆线终接处必须牢固,接触良好,缆线中间不允许有接头,缆线终接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操作规程。

1.5系统测试系统电气性能测试及光纤系统性能测试必须符合本规程和GB/T 50312—2003的规定以及系统设计要求。

2质量检测2.1系统安装检测I 主控项目1.缆线敷设和终接的检测应符合GB/T 50312—2000中第5.1.1、第6.0.2、第6.O.3条的规定,应对以下项目进行检测:(1)缆线的弯曲半径。

(2)预埋线槽和暗管的敷设。

(3)电源线与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综合布线工程施工规范及技术要求

综合布线工程施工规范及技术要求

综合布线工程施工规范及技术要求一、总则本规范适用于综合布线工程的工程实施、调试、检测、质量控制。

综合布线工程范围包括:区域综合外网、室内综合管网和综合布线工程。

区域综合外网工程由管道、电缆隧道、电缆沟、人(手)孔、引入与引出配管、室外交接箱等组成;室内综合管网由弱电间、线槽、配管、配线箱、接线盒、智能配线箱、管网支架等组成;综合布线工程主要包括用于建筑弱电系统及综合布线的主干线缆、水平线缆、用户配线、各类配线模块、机柜等。

本规范依据现行国家规范与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1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1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建筑电气工程实施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通信管道与通信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2006二、施工技术要求1、配电箱户表后应根据室内用电设备的不同功率分别配线供电;大功率家电设备应独立配线安装插座。

2、配线时,相线与零线的颜色应不同;同一住宅相线(L)颜色应统一,零线(N)宜用蓝色,保护线(PE)必须用黄绿双色线3、导线间和导线对地间电阻必须大于0.5MΩ,使用兆欧表测试。

4、各弱电子系统均用星型结构。

5、进线穿线管2~3根从户外引入家用信息接入箱。

出线穿线管从家用信息箱到各个户内信息插座。

所敷设暗管(穿线管)应采用钢管或阻燃硬质聚氯乙烯管(硬质PVC管)。

6、直线管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弯管的管径利用率应为40%~50%。

7、所布线路上存在局部干扰源,且不能满足最小净距离要求时,应采用钢管。

8、暗管直线敷设长度超过30米时,中间应加装过线盒。

9、暗管必须弯曲敷设时,其路由长度应≤15米,且该段内不得有S弯。

连续弯曲超过2次时,应加装过线盒。

所有转弯处均用弯管器完成,为标准的转弯半径。

不得采用国家明令禁止的三通四通等。

10、暗管弯曲半径不得小于该管外径的6~10倍。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

1、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的对象是建筑物或者楼宇内的传输网络,使语音、通信、数据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并使得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连接。

它是有许多部件组成的,主要有传输介质、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电气保护措施等,并由这些部件来构造各种子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目前被划分为6个子系统,它们是:(1)工作区子系统(2)水平干线子系统(3)管理间子系统(4)垂直干线子系统(5)建筑群子系统(6)设备间子系统1。

1、缆线的布放:1.1.1、水平干线子系统的管道要求:水平子系统缆线宜采用在吊顶、墙体内穿管或者设置金属密封线槽及电缆桥架方式敷设,当线缆在地面布放时,应根据环境选用地板下线槽、防静电地板等布线等安装方式.1。

1.2、垂直干线子系统的管道要求:(1)垂直干线子系统通道有穿楼板电缆孔、管槽、电缆竖井三种方式,一般采用电缆竖井方式。

电缆竖井的位置上下应对齐。

(2)电缆孔方式,通常用一根或者数根外径63—102mm的金属管预埋在楼板内,金属管高出地面25—50mm,也可直接在楼板上预留一个大小适当的长方形孔洞。

(3)管道敷设方式包括明管和暗管.1.1。

3、建筑群子系统的管道要求:建筑群子系统之间的线缆宜采用地下管道或者电缆沟敷设方式,并应符合相关规定要求.1。

1.4、线缆布放要求:(1)线缆的规格与设计相符;(2)线缆在各种环境中的敷设方式、布放间距与设计相符;(3)线缆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外力挤压或损伤;(4)线缆两端应贴有标签,标签字迹清晰、正确,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5)线缆布放应留有余量,以防变更.双绞线缆预留长度在工作区为10cm,设备间为3-5m;光缆布放路由宜盘留,预留长度为3—5m,有特殊要求的按设计要求;(6)线缆应远离高温和电磁干扰的场所;(7)线缆间的最小间距应符合如下要求:A、电源线、综合布线系统线缆应分隔布放,平行敷设时间距在30cm以上B、对于有保密要求的工程,信号线、电力线、接地线的间距应符合相应的保密规定,对于有保密要求的线缆宜采取独立的金属管或金属线槽敷设;(8)屏蔽电缆的屏蔽层端到端应保持完好的导通性(9)预埋线槽和暗管敷设应符合以下规定:A、敷设线槽和暗管的两端宜用标志标出编号内容;B、预埋线槽宜采用金属线槽,截面利用率为30%-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第 1 页目录一、总则 .........................................................3 二、环境检查 (4)三、器材检查 (4)四、线缆敷设方式及保护方式的检测 ......................................7 五、设备安装检验 ...................................................13 六、线缆终接 ......................................................16 七、敷设电源线.....................................................17 八、接地检查 ......................................................18 九、系统验收测试项目 ...............................................19 十、小区宽带工程施工规范要求(路由走向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 2 页综合布线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一、总则1、为了做好移动的校园网、驻地网及重要集团单位的综合信息接入工程,做好建筑与建筑群的电话,数据,会议电视,监控电视的综合网络建设,统一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深度及要求,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参照《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特制定本施工规范。

2、本要求适用于移动业务范围内的所有校园网、驻地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3、智能建筑与智能建筑园区的综合布线系统的设施及管线的建设,应纳入相应的规划之中。

4、工程设计时,应根据公司工程项目的性质,功能,环境条件和近、远期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布线系统设施和管线的设计。

工程设计必须保证综合布线系统的质量和安全,考虑施工和维护的方便,便于系统的局部变更与功能升级,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5、工程设计中必须选用符合公司要求的选型产品,未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坚定合格的设备及主要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6、综合布线系统应与大楼办公自动化(OA),通信自动化(CA),大楼监控管理自动化(BA)等设施统一考虑,分别实施。

根据实际要求,既考虑结合,又不强求一体,按照各种信息的传输要求,做到物尽其用,经济合理,并应符合相关的标准。

7、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城市住宅区的和办公楼电话通信设施设计标准》《市内电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市内通信全塑电缆线路工程设计规范》《市内电话线路工程设计规范》《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定》《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GB_50312-2007)》以及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机房建设中的相关等相关标准的规定。

8、本规定未涉及的内容,仍应执行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和规定。

9、本规定与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和规定相矛盾时,应以国家及行业的第 3 页标准、规范和规定为准。

10、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规定有困难时,应充分论述理由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批。

二、环境检查应对弱电间、设备间、工作区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内容如下:1、弱电间、设备间、工作区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

房屋地面平整、光洁、门的高度和宽度应不妨碍设备和器材的搬运,门锁和钥匙齐全。

目前九江综合布线小区工程未专门设置弱电间和设备间,采用挂壁式网络箱安装在楼梯间或者安装在室外墙壁上。

楼梯间挂壁式安装提供220V单相带地电源插座。

2、交接间、设备间或其替代位置应能5、交接间、设备间或其替代位置应提供可靠的接地装置,设置接地体时,检查接地电阻值及接地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6、交接间、设备间的替代位置通风及环境温、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7、引入管道与其他设施如电气、水、煤气、下水道等的位置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8、引入缆线采用的敷设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三、器材检查3(1器材检验一般要求如下:1、工程所用线缆器材型号、规格、数量、质量在施工前应进行检查,无检验证明材料或与设计不符者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第 4 页2、经检验的器材应作好记录,对不合格的器件应单独放置,以备核查处理。

3、工程中使用的线缆、器材应与订货合同或封存的产品在规格、型号、等级上相符。

4、备品、备件及各类资料应齐全。

网线、PVC管、软管、弯头等3(2型材、管材与铁件的检验要求如下:1、各种型材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变形、损坏。

、管材采用钢管、硬质聚氯乙烯管道时,其管身应光滑、无伤痕,管孔无2 变形,孔径、壁厚应符合设计要求。

管道采用水泥管块时,应按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中相关规定进行检验。

4、各种铁件的材质、规格均应符合质量标准,不得有歪斜、扭曲、飞刺、断裂或破损。

5、铁件的表面处理和镀层应均匀、完整,表面光洁,无脱落、气泡等缺陷。

线槽3(4接插件的检验要求如下:1、配线模块和信息插座及其他接插件的部件应完整,检查塑料材质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第 5 页2、保安单元过压、过流保护各项指标应符合有关规定。

3.5 设备检查1、进行器材检验时,现场必须有建设方代表(或监理)、工程施工代表同时在场。

2、主要设备的规格型号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其数量及到货时间应符合订货合同要求。

3、设备外包装应完整,无破损,无受潮、火烤等迹象;无明显凹陷。

当发现有受潮、破损或变形的设备和器材时,应由建设方代表(或监理)和工程施工代表共同进行鉴定,并做好记录。

网络箱4、工程建设中不得使用检验不合格的设备器材。

5、当设备器材型号不符合原工程设计要求而需作较大改变时,必须征得设计、监理和建设单位的同意并办理设计变更手续。

6、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代表应按照装箱单与设备实物进行核对检查,并做好记录。

7、验货清点时,设备需轻拿轻放。

检验完毕,设备应分类存放,并做好标识,注明设备类别、数量;特别应注意细小零件的存放,防止丢失。

宽带交换机8、分纤设备、光分路器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第 6 页1 )所用分纤盒的材料必须与护套的材料性能相符合,也必须与通常用于外部线路的防腐和防其它化学损害的材料性能相符合;2 )分纤盒的最大容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3 )分纤盒应当在不阻断在用电路情况下可多次开启操作;分纤盒应具备不低于0.5米长度的纤芯盘留空间。

4 )5 )光分路器输出端口的均匀性应小于3db。

华为分光器四、线缆敷设方式及保护方式的检测5.1线槽和PVC管的敷设:1、敷设线槽的两端用标志标出编号和长度等内容;2、敷设PVC管里,布放多层屏蔽电缆、扁平缆线和大对数主干电缆或主干光缆时,直线管道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弯管道应为40%,50%。

网线穿管利用率应不超过60%3、预埋线槽宜采用金属线槽,线槽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50%。

第 7 页网线穿曹不应超过50%4、设置电缆桥架和线槽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缆线槽、桥架宜高出地面2.2m以上,线槽和桥架顶部距楼板不宜小于300mm,在过梁或其它障碍物处,不宜小于50mm; (2)槽内缆线布放顺直。

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其水平部分缆线可以不绑扎。

垂直线槽布放缆线应每间隔1.5m处进行固定;(3)垂直线槽布放缆线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1.5m处固定在缆线支架上,水平敷设时,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5,10m处进行固定。

室内PVC管的铺设(4)对绞电缆、光缆及其它信号电缆应根据缆线的类别、数量、缆径、缆线芯数分束绑扎。

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间距应均匀,松紧适度。

第 8 页室内线槽铺设5.2线缆敷设线缆一般应按下列要求敷设:1、型式、规格与设计相符;2、布放自然平直,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室外光缆铺设3、线缆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4、线缆终接后,有余量(设备间为0.5,1.0m;工作区为10m,30m);5、线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非屏蔽对绞电缆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屏蔽对绞电缆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第 9 页网络线内网线弯曲半径6、电源线、综合布线系统线缆分隔布放,最小净距符合对绞电缆与电力线的最小净距设计要求的规定。

7、建筑物内电、光缆暗管敷设与其它管线最小净距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的规定。

8、暗管或线槽中线缆敷设完毕后,在通道两端出口用填充材料封堵。

5.3 通信光缆的敷设1、光缆的规格程式、光缆的走向、路由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不宜与电力电缆交越,若无法满足时,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2、入户光缆的规格程式、走向、路由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不宜与电力电缆交越,若无法满足时,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入户光缆布放应顺直,无明显扭绞和交叉,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操作损伤。

入户光缆走线第 10 页4、入户光缆转弯处应均匀圆滑,其曲度半径应大于30mm。

入户光缆余线盘圈弯曲半径5、入户光缆两端应有统一的标识,标识上宜注明两端连接的位置。

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标签应选用不宜损坏的材料。

6、电源线、入户光缆及建筑物内其他弱电系统的缆线应分离布放。

各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和下表要求。

7、入户光缆室内走线应尽量安装在暗管、桥架或线槽内;8、入户光缆敷设应严格做到“防火、防鼠、防挤压”要求。

9、楼道垂直与平行交叉处入户光缆布放,应做保护处理。

10、楼道内垂直部分入户光缆的布放应每隔1.5米内进行捆绑固定,以防下坠力对纤芯带来的伤害。

11、入户光缆在管孔、转弯以及熔接、成端等处的预留按照设计要求。

12、光跳线两端的余留长度应统一并且符合工艺要求。

13、光跳线布放时,应尽量减少转弯,在走线架上敷设应加套管或者线槽保护。

无套管保护部分宜用活扣扎带绑扎,扎带不宜过紧。

光跳线应保持自然顺直,无扭绞现象,并绑扎至横铁上。

尾纤在ODF和设备侧的预留,应分别不超过500mm,并在其两端分别固定一永久性标签。

14、光纤布放时不得受压,不得把光纤折成直角,需拐弯时,应弯成圆弧,圆弧直径不得小于60mm,光纤应理顺绑扎。

第 11 页尾纤盘圈弯曲5.3保护措施的检测水平子系统线缆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预埋金属线槽保护要求:(1)建筑物中预埋线槽,宜按单层设置,每一路由预埋线槽不应超过3根,线槽截面高度不宜超过25mm,总宽度不宜超过300mm; (2)线槽直埋长度超过30mm或在线槽路由交叉、转弯时,宜设置过线盒,以便于布放线缆和维修;(3)过线盒盖应能开启,并与地面平齐,盒盖处应有防水功能;接线盒、过线盒盖抗压;从金属线槽至信息插座接线盒间的线缆宜采用软管敷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