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模型

合集下载

古建模型培训课程设计

古建模型培训课程设计

古建模型培训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古建筑基本结构及特点,了解古建筑模型制作的材料与工艺。

2. 学生能够描述古建筑模型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提高对古建筑保护意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工具和材料制作古建筑模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古建筑模型制作过程,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古建筑产生兴趣,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2. 学生在古建筑模型制作过程中,培养耐心、细心和敬业精神,提高对古建筑保护的责任感。

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学会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结合历史文化知识与动手操作技能,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基础,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步提高,需要引导和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确保学生在课程中取得实际成果。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对古建筑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内容1. 古建筑基础知识:- 古建筑的定义、分类及历史发展。

- 古建筑的结构特点、装饰艺术及象征意义。

2. 古建筑模型制作:- 古建筑模型制作的材料选择与加工方法。

- 古建筑模型的比例与结构设计。

- 古建筑模型制作的工具使用与操作技巧。

3. 古建筑模型制作实例:-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如宫殿、寺庙、园林等,进行详细讲解。

- 分析古建筑模型制作过程中的难点与注意事项。

4.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一周:古建筑基础知识学习,介绍古建筑的定义、分类及历史发展。

- 第二周:古建筑结构特点、装饰艺术及象征意义学习。

- 第三周:古建筑模型制作的材料、工具与加工方法学习。

- 第四周:古建筑模型比例与结构设计,分组进行实际操作。

中国建筑介绍PPT

中国建筑介绍PPT
对称布局
中轴线两侧的建筑物呈现对称分布,如故宫、颐和园等园林 和建筑群,这种布局形式强调和谐、稳定和庄重。
中国风水学
风水观念
风水学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宇宙 天地的和谐,注重地理位置、气候和景观等因素。
风水实践
风水学在建筑选址、规划和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城市选址注重山水 环绕、水源丰富的地方,住宅选址关注朝向、通风和光照等因素。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
建筑装饰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装饰,通过雕刻、绘画、色彩等多种形式来美化建筑外观和内 部空间。
典型装饰
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装饰有龙、凤、狮子、鱼、蝙蝠等动物形象,以及梅、兰 、竹、菊等花卉植物。这些装饰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象征 意义和吉祥祝福。
05
中国现代建筑创新与发展趋势
代表性建筑
上海中心大厦
是中国第一高楼,融合了现代建筑技术和中国传统元素 。
北京鸟巢
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 代建筑设计完美结合。
苏州园林
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注重自然景观和人文精神的融 合。
04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技艺
中轴线与对称布局
中轴线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中轴线布局,以南北向为主要方向,强调 对称、平衡和协调性。这种布局方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 的“天地之中”观念。
创新地域特色建筑
结合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特色和历史背景,创新地域特色的现代 建筑。
与国际建筑界对话与交融
参与国际竞标
中国建筑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标,提高中国建筑品牌的国际影 响力。
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技术
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促进中国建筑行业的创 新发展。

中国古建筑模型

中国古建筑模型

中国古建筑模型中国作为一个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以其独特的古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这些古建筑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采,也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

由于种种原因,如古建筑的保护和复制困难等,许多人无法亲临这些古建筑现场,而中国古建筑模型则成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选择。

中国古建筑模型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在外观上能够还原古建筑的风貌,更是在细节上对古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进行再现。

当你看到一座精致的古建筑模型时,不免会被它的精美和神奇所吸引,仿佛穿越时空,重回古代,领略那段历史的风云。

要制作一个完美的古建筑模型,需要注重对古建筑的研究和理解。

首先,需要了解古建筑的结构和风格,从平面设计到建筑细节,都需要准确无误地还原。

其次,还要深入探索古建筑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了解其所承载的社会价值和美学观念。

在制作过程中,艺术家需要融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以便将古建筑模型注入生命力和独特的艺术韵味。

古建筑模型不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工具。

通过制作和观赏古建筑模型,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使之得以传承和发扬。

尤其是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古建筑模型能够引导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

中国古建筑模型的制作过程需要权衡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一方面,艺术家需要运用各种材料和工具,如木材、石膏、纸张等,来还原古建筑的外貌和细节。

另一方面,科学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结构力学、比例和尺寸的准确计算等。

只有综合运用艺术和科学的手段,才能创作出真正逼真、精美而又稳固的古建筑模型。

中国古建筑模型的制作技艺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

有一些才华横溢的艺术家能够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创新思维融入其中,使古建筑模型更加生动和富有艺术感。

他们以纯熟的工艺和细致入微的雕刻技巧,打造出富有历史感和神秘氛围的古建筑模型,给人一种恍若隔世的感受。

中国古建筑模型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载体,在推动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径寸之木藏乾坤

径寸之木藏乾坤

文·图白英径寸之木藏乾坤The Wood of Every Inch Hides the Universe虽然是建筑模型,但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

80“山西文风数二定,数了定襄数平定,定襄文风数宏道,文化之乡传美名。

”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宏道镇位于忻定盆地东北边缘定襄、五台和原平三地相交的“金三角”地带,据史料记载,早在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就设置了定襄县,虽几经更迭,但最终得以留存至今。

定襄县是一个拥有丰厚文化积淀的古县,拥有木雕、面塑、剪纸、古戏装制作等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而且经过手艺人的多年努力,已经发展成了企业或规模化产业,探索出一条引领当地村民致富的新路径。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山西省级非遗项目木雕古建模型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山西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刘晓辰,和他创办的山西晟龙木雕模型艺术有限公司(后称“晟龙木雕”),不仅在当地颇有些名气,就算放眼全国,在领域内也算首屈一指。

走进宏道镇村口,就能一眼瞥见晟龙木雕阔气的大门。

这是一家占地约2万平方米的公司,内部包含办公设计楼、大型木雕生产组装车间,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古建筑模型文化产业旅游园区。

此时,刘晓辰正在办公室带领设计师们研究木雕新工艺,举定襄文风数宏道手投足间散发着行业领军人物干练睿智的气质。

走进木雕制作车间,仿佛进入了一座微缩木雕博物馆,目光所及之处,尽是各种精雕细刻的木雕古建模型或各种加工完成的配件,既有精致古典的唐代建筑佛光寺东大殿、宋代建筑晋祠圣母殿等山西古建筑,也有蔚为壮观的唐代名楼鹳雀楼、明代太原双塔;既有精巧细致的山西古戏台、应县木塔摆件,也有雕梁画栋、层楼叠榭的客户定制作品四川汉阙、福建蒲城清代戏台等,让人眼花缭乱,惊叹不已。

“这些木雕古建模型都是可以依次拆解开的,是学生学习古建艺术、古建制作工艺最直观最生动的课件模型。

”一位来自高校从事建筑教学的讲师,正在车间里仔细研究这些榫卯结构古建筑模型,一边摆弄一边赞叹:“真是漂亮!在中国古建筑文化课程里,建筑结构与原理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这些微缩木雕建筑产品正好解决了我们教学的燃眉之急,是最好的课件。

中国古建筑概述

中国古建筑概述

一、中国古建筑概述⒈中国古建筑发展过程中国古建筑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形成、发展、成熟、演变的过程,使之成为世界上独具风格的一门建筑科学,它是世界上建筑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早从原始社会晚期(约五万年前)开始,原始氏族公社不断繁荣和发展,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在黄土层为壁体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和浅穴居,逐步发展为地面上房屋,并为适应氏族公社生活的需要,出现了相当大的氏族聚居地。

这为中国建筑奠定了木构架建筑的发展雏型。

至奴隶社会(夏、商、周、春秋),商朝已有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其后期建造了宫室、宗庙、陵墓及规模相当大的灌溉工程和防御工程,并已能建造规模较大的木构架建筑,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院落群体组合。

西周出现了瓦。

至春秋营建了很多以宫室为中心的城市,城壁用夯土筑造,宫室建在夯土台上。

木构架成为中国建筑主要结构方式。

同时等级制明显出现。

战国时代进入封建社会,城市规模扩大,高台建筑更为发达,并建造多层木构架房屋,砖、彩画出现,建筑制度开始确立。

战国后期的秦朝,修建了规模空前的宫殿(阿房宫),陵墓(秦始皇陵)、万里长城、全国性公路(驰道)及水利工程。

秦亡汉兴,西汉及东汉先后建设了规模宏伟的首都长安和洛阳。

四百多年后为魏、蜀、吴三国所代替,汉末曹操营建了规制整齐的邺(yè)城。

考古说明,汉代已大量使用成组的斗拱,木构楼阁逐步代替了高台建筑。

同时砖石建筑亦发展起来,砖券结构出现,并采用各种瓦、下水管及墓葬中使用大块空心砖。

至此,中国建筑作为一个独特的体系,基本形成了。

晋朝建立和东晋南迁到南北朝结束,在局势较稳定的长江流域,都城规划布局原则在汉末邺城传统上进一步发展,作为都城中心之皇宫,位置北移,并设规制整齐的东西市。

佛教建筑繁荣发展,出现了大量宏伟华丽的寺、塔、石窟和精美雕塑。

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首都大兴城规模宏巨、分区明确、街道整齐,超越前代。

到了唐朝,建筑等级更为详密。

陵墓、木构殿堂、石窟、塔、桥及城市宫殿,无论布局、造型均气魄雄伟,具有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雕塑和壁画尤为精美。

制作榫卯斗拱结构模型作文

制作榫卯斗拱结构模型作文

制作榫卯斗拱结构模型作文《制作榫卯斗拱结构模型:一场有趣的手工挑战》榫卯斗拱结构,那可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神奇存在,就像是一个超复杂又超酷的积木组合。

我心血来潮,打算制作一个榫卯斗拱结构模型。

当我把那些被称为“榫”和“卯”的小木块拿在手里时,感觉就像拿到了神秘的魔法拼图碎片。

这些小木块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其实各个都大有乾坤。

我坐在我的小桌前,桌上堆满了工具,像锯子、砂纸、小锤子啥的,看着就有干活的架势。

我开始摆弄那些木块,先拿起一块当成主体,这就像在选房子的顶梁柱一样。

然后我瞅准一个带有凹槽的“卯”木块,打算把一个小“榫”木块塞进去。

嘿,我以为这就跟把钥匙插进锁眼一样简单,哪知道这个小榫木块倔强得很,怎么就是塞不进去。

我瞅着他俩干瞪眼了好一会儿,感觉这两个木块在互相较劲儿,谁也不服谁。

我仔细一观察,发现原来是榫木块的边角有点粗糙,比卯口稍微大了那么一丢丢。

得嘞,我只能拿出砂纸开始打磨,就像给这个小榫木块做按摩似的。

我一下一下在砂纸上磨着,还不小心磨到了自己的手指头,那一瞬间疼得我直咧嘴。

不过我可没被这点小挫折打败,毕竟我的目标可是打造出超酷的榫卯斗拱模型。

磨了几下再试,嘿,这次榫木块听话多了,轻轻松松就被我塞进了卯口里,那种感觉就像打赢了一场小战役。

有了这个成功的经验,我干得更起劲儿了。

慢慢地,我的斗拱结构开始有了雏形。

那些木块你挨我、我挨你,靠着榫卯紧密地契合在一起。

我一边做一边想象着古代的工匠们,他们没有那么多先进的工具,却能建造出宏伟的建筑,那得多厉害啊。

我这一个小小的模型就搞得我手忙脚乱的,他们可是在建造真正的大家伙呢。

几个小时过去了,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塞不进、磨一磨、再塞的过程后,我终于制作出了一个像模像样的榫卯斗拱结构模型。

虽然它没有古建筑上的斗拱那么精美高大,可那也是我花费了很多心血的成果啊。

我把那个小小的模型捧在手里,就像捧着稀世珍宝一样,毕竟这可是我跟那些倔强的木块斗智斗勇的见证呢。

中国古建筑——吊脚楼

中国古建筑——吊脚楼
吊脚楼简介 文化内涵 吊脚楼构造特点 吊脚楼建筑细部特点 吊脚楼空间特点 个例赏析
Page 2
吊脚楼简介
吊脚楼
也叫“吊楼”, 为苗族(贵州等)、 壮族、布依族、侗族、 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 民居,在湘西、鄂西、 贵州地区的吊角楼也很 多。吊角楼多依山就势 而建,呈虎坐形,以 “左青龙,右白虎,前 朱雀,后玄武”为最佳 屋场,后来讲究朝向, 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
Page 17
建筑空间特色
④围院起到交通上的“中转站”作用。由于房间为线性排布,有时亦不 能完全依靠穿行到达,因而庭院作为最短的路线经常被启用,门槛外 8 0 0 m m 宽的石阶对应着屋檐的投影,也是为了躲避风雨和骄阳, 便捷穿行。
Page 18
Page 19
旅 游 化 的 吊 脚 楼
ge 20
吊角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 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 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角楼为半 干栏式建筑。
Page 3
吊脚楼是分布在鄂、渝、湘、黔交汇山区土家族独 特建筑形式之一,它是结合当地山多岭陡、木多土少、潮湿 多雨、夏热冬冷等生态特点而建造的具有典型生态适应 特征的传统山地建筑,它同时也是土家族民风民俗、艺 术审美等多种文化取向的具体实物载体。
Page 15
建筑空间特色
进入山寨,走过曲折的村巷,踏上层层的台阶,便会进入由土家吊脚楼 构筑的更加紧密、丰富的单体空间层次:建筑平行于山体等高线,一层住区 是堂屋和卧室,与之垂直的带吊脚楼的那部分,一层架空处为卫生间,浴室 和猪圈;二层为餐厅和卧室,“L”型平面形成一个非常亲切的、序列丰富的 入口。我们以彭家寨一座比较典型的吊脚楼为例,将其空间特点归结如下:
Page 21
Page 7
吊脚楼构造特点

广西古今建筑概说

广西古今建筑概说

发现广西价值 展现至美广西广西古今建筑概说文/图 赵 林钟山县恩荣牌坊兴安县灵渠的建筑实例为秦灭六国后,年派大将屠年无法取胜,发现广西价值 展现至美广西粮草不济。

秦始皇命史禄修建灵渠,沟通了湘、漓二水,秦军由此征服岭南。

灵渠联系了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一直使用至今。

灵渠全长34千米,由铧嘴、大小天平、南北渠道、泄水天平、陡门等设施组成,是一个完整的水利工程体系,现在基本保留了秦代形制。

广西现存唐代建筑实例是桂林市木龙洞石塔。

木龙石塔无建塔记载,宋人题诗证为唐塔。

塔坐落在漓江西岸、叠彩山东麓木龙古渡岸边的一块蛤蟆石上,为喇嘛式石塔,高4.49米,由塔基、塔身、相轮、宝盖和塔刹5部分组成。

木龙石塔形制为广西境内罕见,形态小巧古拙,与山水融为一体,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广西现存宋代建筑实例有阳朔县仙桂桥、桂林静江府城墙等。

仙桂桥为单孔石拱桥,拱石下有碑文,明确记载了建桥时间。

仙桂桥拱券轻盈,造型优美古朴,在近千年间一直担负着北通桂林、南达阳朔的要道作用,至今仍坚固如初,体现出宋代的建造技术和水平。

广西现存古建筑多为明清时期建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

影响广西建筑文化的三个因素: 天、地、人。

广西的气候东西南北各不同。

桂北、桂西北的气候表现为夏热冬冷,四季分明,多雨潮湿,这些地区的建筑要解决夏季遮阳通风和冬季御寒抗冻的问题,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在砖土外墙内部建木质围护来保温,利用敞厅天井来通风防潮。

桂西、桂西南闷热多雨,日照强烈,多虫害,这些区域的建筑多采用干栏或架空防洪防虫,利用墙体窗花来加强室内通风防潮,屋顶出檐深远以防雨水侵袭。

桂东、桂南、桂东南夏热冬暖,雨量大日照强,时有台风侵袭,这一带的建筑要解决防晒、防高温、防雨、防潮、防风的问题。

建筑形式有的以面宽小、进深大、天井小来通风散湿,村落布局强调与周围环境布局相协调营造怡人环境,建筑技术上更注重加强抗风、防雨、防潮。

从地理上来讲,广西地处中国西南边陲。

古建图纸资料大全

古建图纸资料大全

《古建图纸资料大全》《古建图纸资料大全》由实力古建设计公司内部专员数月精心整理,经典古建设计施工图纸,PSD 效果图,单体模型、场景模型等一网打尽!拥有本套资料,你即能成为全能的景观设计师,设计中无需再为找资料、素材而烦恼!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1. 古建CAD施工图纸:6000余套完整CAD施工图纸,可修改,可打印,打印后即可用于施工建造。

包含:寺庙、宫殿、清真寺、园林公园、水榭、花架、古塔、古亭、古建门窗、廊道、牌坊、古建民居、园林桥、四合院、庭院、古墙……各种古建类型,古建施工不用愁。

2. 古建3DMAX模型:4000余个古建3DMAX模型,包含古建单体模型和场景模型,内容涉及寺庙、宫殿、清真寺、园林公园、水榭、花架、古塔、古亭、古建门窗、廊道、牌坊、古建民居、园林桥、四合院、庭院、古墙……各种古建类型,没有你找不到,只有你想不到。

3. 古建PSD效果图:高清效果图,分辨率大都在4000左右,PSD图层均没合并,可自由分拆调用,内含公园,古建鸟瞰,亭子、庭院、水景等大型古建PSD场景,设计师设计效果图必备,资料非常全面。

4. 古建PSD贴图素材:包含古建材质、古建浮雕、古建雕塑、假山、石、水景、水榭、驳岸、亭、廊、汀步等等及千余张制作3D古建模型、效果图常用的素材,让您真正设计无忧。

5. 古建实景图片:提供最全古建实景照片3000余张,全部高清大图,古建彩绘、古建大门、古建民宅、古建宫殿、古建寺庙、古建庭院、古建亭子、古塔、古建琉璃瓦、青瓦图片、古建木制作模型图片、青石花纹图案、古建艺术桥、四合院等等。

6. 古建施工、修缮:大量古建工程实例,古建施工相关技术、表格、文献,提供最全古建施工方案,附带古建修缮技术大全,古建施工方案、古建施工组织设计范本,古建修缮施工组织应有尽有。

7. 古建设计软件:包括ACDSEE、3DMAX9.0+vr、3DMAX2009+VR、CAD2008+天正、PHOTOSHOP CS5 等,内含正版注册码,可正常使用。

中国建筑艺术宫殿建筑课件

中国建筑艺术宫殿建筑课件
明堂 又称“世室”、“重屋”,是古代天子居住、布 政教、沟通天地祖先的场所,其功用相当于后代的宫殿和坛 庙的总和。“明堂”的概念十分复杂而含混,大致是一种用 于祭祀天地神祗和祖宗的综合性的祭祀建筑。
第三节 隋唐宫殿
隋唐均建有东西两京。
隋西都大兴城,东都洛阳城内都有正式宫殿。 隋洛阳城内的宫殿建于隋炀帝继位之后,其华丽
山西岐山凤雏村出土的西周瓦
“三朝五门”(或“五门三朝”)
是周代宫殿的布局制度。 “三朝”指外朝、中朝(治朝)、 内朝(燕朝),分别是君王举行 颁诏、受俘等大礼,日常办公、 居住之所;“五门”即皋门、库 门、雉门、应门和路门。“三朝 五门”制度从建筑布局上讲就是 沿纵深布置层层门禁,门内为不 同职能的宫殿建筑,以满足君王 不同的需要。因年代久远,“五 门”的排列顺序每有争议。
这种形式的汉白玉台 基我们在今天的明清 故宫中还能见到。其 栏版、望柱、须弥座 上布满雕刻,工艺精 湛。台基栏杆的望柱 下伸出造型奇特的吐 水螭首,为以垂直构 图为主的汉白玉台基 增加了水平线条,丰 富了台基的轮廓线, 同时解决了排水问题。
这是清故宫的汉白玉 台基。
明清故宫外三殿第一层台基
第二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宫殿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宫殿
1、秦 秦始皇好大喜功,在建筑上也颇有作为。统一中国 后,秦建造了阿房宫等众多宫室,使咸阳城“自雍门以 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 这一时期的宫殿建筑一味追求穷奢极欲的享乐和壮 丽庄严的逼人气势,以表现至高无上的皇权,其建筑规 模空前庞大,如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宫和诸座离宫别馆, 多依山傍水连绵百里。 此外,秦还修建了长城和秦始皇陵。
共存,新的建筑类型和风格不断涌现。

这些新的建筑类型主要表现在庙宇、佛塔、陵

应县木塔及其斗拱

应县木塔及其斗拱

请拱插入您的标题
右图为宋式斗拱基本构造图。在该构 造图中,为反应真实的受力情况,更 接近真实的构造情况,拱的各部分直 接简化为同尺寸梁单元,实际构造中 纵横向拱之间采用槽口卡实的搭接方 式,受力时基本无相对滑动,故该部 位简化模型中做固接处理;斗与拱销 钉连接部位也采用固接处理。防止直 角引起应力集中,将拱转角部分做倒 角处理。最后,在为梁单元分配单元 属性的过程中,对部分截面进行了轴 偏心处理,以使建成的梁单元模型最 大程度地与实体模型相似。
惟第一层塔身之外,还另加一 周副阶(亦即塔之外廊)
请插入您的标题
第一层平面处理:
1.这一层的两重厚墙占去很大面积, 外槽成了一条窄狹的走道。所以将 副阶南面一間,用磚墙隔断划人塔 身之内 , 在外观立面上显著地突出 了正面入口的地位,又使塔内多出 一間“門厅”。扩大了内部空間, 改变了内部窄狹 局 促的环境,是极 为巧妙、成功的处理手法。 2.第一层内槽安置了一个高莉11米 的龐大塑像,占滿了内槽整个空間, 用夸张方法,取得更加高大的效果。
2
此处添加标题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
请插入您的标题
避雷科学: 应县处于雷雨地带,尤其夏季, 多雷雨,多雷电,木结构建筑 的最大威胁就是火,而雷火是 其中主要威胁。释迦塔站立了 一千年,为什么不遭雷击?第 一,塔身全木质,高度干燥, 高度绝缘,第二,木塔基础坚 硬并且干燥,数米厚的打夯灰 土层几千年过去了,依旧干燥, 地下水不能入侵,绝缘性良好。 第三,高耸入云的塔刹,以及 塔刹引出的八条铁链,形成典 型的“法拉第笼”式避雷针系 统,典型的现代一贯用的避雷 针系统。所以,上世纪80年代 成立的“应县木塔避雷机制研 究”课题组得出结论,木塔目 前不用再额外安装避雷针。 倾斜要素: 民国大修,当地百姓误认为墙 体对于木塔的载荷负担过大, 所以统统拆掉,换上门窗,变 成了现在的样子,门窗对柱子 的稳定性不再有帮扶作用,明 层的钢性大大被削弱,连为一 体的柱网变得无依无靠,为以 后明层倾斜的隐患埋下了伏笔, 也是当今木塔倾斜的根源所在。

有关《如何欣赏建筑艺术—被遗忘的中国古建筑之魂—榫卯结构》的教学设计

有关《如何欣赏建筑艺术—被遗忘的中国古建筑之魂—榫卯结构》的教学设计

有关《<如何欣赏建筑艺术>—被遗忘的中国古建筑之魂—榫卯结构》的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初二年级教学课时:一个课时教学工具:鲁班凳、斗拱模型、榫卯模型、榫卯木凳模型、PPT课件。

教学学情分析:本课为人美版初二下册第十四课《如何欣赏建筑艺术》里描述中国建筑木质结构的一小段内容,在这里我们把这段内容进行了拓展,把中国古代建筑里的榫卯结构展开了来讲。

初二的同学在认知和动手能力上已经达到了我们拼装榫卯结构的要求,遂我们可以较为轻松的完成此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们认识“榫卯结构是什么”以及榫卯结构在中国古代建筑以及家具上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榫卯结构的了解,在学生们自主完成榫卯结构家具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养成同学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通过本课了解以及拼装榫卯结构家具后,使同学们感受到榫卯结构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中国古代先贤智慧的渊博,从而对祖国产生由衷的热爱和敬佩。

教学重点:带领同学们认识榫卯结构以及其在古代建筑以及家具上的应用。

教学难点:带领同学们在认识榫卯结构的基础上,去组装完成榫卯结构的模型。

教学环节导入: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张建筑的图片。

在观看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对了,绝大多数同学都指出了它是木质结构。

那大家有没有想过它是如何建造起来的,他用了何种结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古代建筑,去探索它神秘的榫卯结构。

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带着思考进入课题,既能集中学生注意,又能引出主题。

新授:一、师:今天我们要来了解榫卯结构,先请一位同学帮我们念一下上面的内容。

念完后,我们知道榫卯结构多运用在古建筑上。

接着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榫卯在古代建筑里的独特魅力……既然今天我们要来了解榫卯结构,那肯定是不能离开木头了。

于是老师就拿出了自己的木头,(作惊喜状)有同学有可能要问老师为什么要拿出两根木头,因为它们可以敲呀,(发声)不这只是个玩笑,榫卯二字正如古代文言文的解释一般,它要分开讲解,榫是榫,卯是卯。

古建模型培训课程设计

古建模型培训课程设计

古建模型培训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古建筑的基本概念、类型及特点,了解古建筑模型的制作流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古建筑的历史发展、主要类型及其特点;•掌握古建筑模型的制作技巧、材料选择及工艺流程;•了解古建筑模型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开发等领域的应用。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古建筑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CAD、3D打印等)进行古建筑模型设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我国古建筑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培养学生珍惜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建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古建筑基本知识: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类型、结构、装饰等基础知识。

2.古建筑模型制作技术:讲解古建筑模型的制作方法、材料选择、工艺流程等。

3.古建筑模型应用:探讨古建筑模型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开发等领域的应用。

4.实践操作:学生进行古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古建筑的基本知识、制作技巧及应用领域。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建筑案例,让学生了解古建筑模型的制作过程。

3.实验法:学生进行古建筑模型制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古建筑模型制作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古建筑模型制作教材作为主教材。

2.参考书:提供有关古建筑、模型制作等方面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收集古建筑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4.实验设备:准备古建筑模型制作所需的材料、工具等,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践操作。

单层殿堂式古建筑木结构动力模型

单层殿堂式古建筑木结构动力模型

51108373 )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9878043 ,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 20110123 ) , 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专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 98C09 ) ,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 项资金( E01001 ) , mail: jianyang_xue@ 163. com 作者简介: 薛建阳( 1970 — ) , 男, 河南洛阳人, 工学博士, 教授。E收稿日期: 2012 年 3 月
(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55 ; 2.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18 )
摘要: 殿堂式古建筑木结构由于其独特的构造特点而具有与现代建筑结构不同 的 抗 震性能, 现 有 的结构 动 力 分析 模 型 对 于 古建筑木结构不再适用。基于其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及动力破坏形态, 给 出 了 关键 构 件 的 简 化 分析 模 型, 将 柱架 简 “摇摆柱” , “剪弯杆” ; 根据简化分析模型 及 整体 结构 质量 分 布 情况, 化为 将枓栱铺作层简化为 提出 了 单 层 殿 堂 式 古建筑木 “摇摆结构的两质点 剪弯” 动力分析模型; 结合构件试验以及动力学理论推导得到 了 动 力 分析 模 型 不 同 受 力状 态 下 各参 数 的计算方法及适用范围, 并与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提出的动力 分析 模 型可 以 较 好地 反映 单 层 殿 堂 式 古建 筑木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 关键词: 古建筑木结构; 单层殿堂式; 抗震性能; 摇摆柱; 剪弯杆; 动力分析模型 中图分类号: TU366. 201 文献标志码: A
Abstract: The monolayer hallstyle ancient timber structure,due to its unique construction features,the seismic behavior is different from modern buildings. The existing dynamic analysis model of structure is no longer suitable for ancient timber structure. Based on its mechanical behavior and dynamic failure mode under the horizontal earthquake action,the equivalent models of the key members of which the column frame was simplified as ‘rocking column ’and the bucket arches was simplified as ‘shearbending member ’we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equivalent models and mass distribution of the whole structure ,‘rockingshearbending’dynamic analysis model for monolayer hallstyle ancient timber structure was proposed, the analysis method and application range of each parameter based on component test and theoretical derivation of dynamics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model were compared with which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dynamic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is found that the test results agree with analysis results, analysis model can reflect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monolayer hallstyle ancient timber structure under the horizontal seismic action. Keywords: ancient timber structure; monolayer hallstyle; seismic behavior; rocking column ; shearbending member; dynamic analysis model

BIM的古建筑建模方法及技术应用

BIM的古建筑建模方法及技术应用

关键词]BIM技术运用;中国古建筑;建筑信息模型1中国古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文物古迹、传统古建筑的保护与维修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同时传统古建筑行业受到现代技术、现代材料、现代工艺的不断冲击,目前我国古建筑面临的发展形势依然严峻[1]。

首先,现代建筑因其经济性、耐用性及舒适性远远优于传统古建筑,施工周期长、工程造价高、维护难度大的传统古建筑已不再成为大多数人的建造首选,使得其受众数量变得非常有限。

其次,由于中国传统古建筑的市场规模不断缩小,与传统古建筑相关的设计和施工公司面临着僧多粥少的竞争局面,低价竞争、恶意竞争等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不时出现,严重影响了传统古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此外,由于目前我国的传统古建筑的工程项目数量十分有限,古建筑施工企业每个月能接到的工程项目数量不够稳定,有些月份甚至出现接不到项目的情况,这导致了大多数古建筑工匠的工作时间极不稳定,难以维持生计,所以大多数工匠在古建筑施工的空当期会选择从事其他工作来增加经济收入,这也造成了古建筑行业中出现了施工人员流动性大的情况。

另外,目前从事古建筑行业中具备丰富施工经验的工匠们普遍年事已高,亟需寻找大量有意愿从事古建筑行业的年轻人来吸收、消化和传承古建筑的施工技艺,为我国传统古建筑行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但由于传统师徒制口耳相传的培养模式需要经历漫长的成才时间,并且传统古建筑行业的经济收入普遍低于其他新兴行业的,导致了大多数年轻人都不太愿意从事与传统古建筑行业相关的工作,使得我国传统古建筑的精湛技艺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为了解决目前中国古建筑行业中面临的种种困境,我们亟需大胆创新、勇于求变,积极运用新时代信息化的技术手段与思维方式来寻求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2BIM技术在传统古建筑中的应用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习惯将其简称为BIM,其中文译名通常翻译为“建筑信息模型”。

地方高校中国古建筑模型实验室的建设与应用

地方高校中国古建筑模型实验室的建设与应用
了展 现 中 国古 代建 筑 不 同于 其它 建筑 体 系 的特 色 ,
( 1 )中 国古 代 建 筑 木 作 营 造 技 艺 展 示 。大 木 作 ,主要 由柱 、梁 、枋 、檩 等 组 成 ,它 既是 我 国木 构架 的主 要 结 构 部分 ,又 是 木建 筑 比例 尺 度 和 形
在 第 一展 示 厅 ,我们 选 取 了大 比例 尺 的歇 山建 筑 模 型 、斗 拱模 型 、 正 吻琉 璃 件 模 型 ,并 配 合 图 片
古 建模 型 实 验 室建 成 以后 ,完 成 了土 木 工程 、
门 、 四柱 三 间七 楼 柱 不 出头 式牌 楼 及 不 同 形 式 的
清 式 斗拱 。其 中 ,斗拱 均 是可 以组装 拆 卸 的 ,学 生 在 参观 学 习的 同时 , 可 以 自 己动 手 , 体 验 斗 棋 的各 种 组 合 方 式 ,深 切 体 会 空 间 组合 复 杂 而 又有 逻 辑
顶 的 形 式等 等 。
3 . 中国古代 建筑技 艺展 示
教 学 的需要 、展 现我 院的教学 特色 ,我 们选取 了如 下主题 作 为实验 室 的建设 内容 。
1 . 中国古建筑 的特 色展 示
在 第 三展 厅 ,以展示 中 国古代 建 筑 技艺 为主 , 主要分 为木作 、瓦石 、彩画三 部分 。为 满足 中国古 建筑工 程技 术专业 的教 学需要 ,在该 展厅 ,主要 以 明清建 筑为 主要表 现形 式 ,展示 了古 建筑 木作营 造
有 代 表 性 的 中国 古 建筑 模 型 。 其 中包 括 唐 代 佛 光
校 定位 的落 实和 人才培 养 目标 的实 现 。在人 才的创 新精 神和 实践 能力培养 上 ,实验 室有着 课 堂教学 所 不可 替代 的作 用 。廊坊 师 范学 院建工学 院一 直在 进

幼儿园大班中国传统建筑:古建筑模型制作及展示活动设计

幼儿园大班中国传统建筑:古建筑模型制作及展示活动设计

我国传统建筑一直以其独特的韵味和千年传统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而在幼儿园大班教育中,通过制作古建筑模型并进行展示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下面,我将为你详细介绍如何设计一场有意义的幼儿园大班我国传统建筑古建筑模型制作及展示活动。

1. 活动背景在介绍具体活动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活动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传统建筑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通过展现我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和特色,可以帮助孩子们增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亲自动手制作古建筑模型,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能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耐心。

设计这样一场活动有助于提高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2. 活动准备在开展活动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定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具体内容,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需要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如古建筑的图片、资料和相关书籍,为孩子们展示我国传统建筑的美丽和魅力。

也需要准备制作古建筑模型所需的材料,如纸板、剪刀、胶水等。

还要邀请专业人士或家长志愿者作为指导员,协助孩子们完成古建筑模型的制作。

3. 模型制作在活动现场,首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的形式介绍我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引发孩子们的兴趣。

随后,指导员可以向孩子们详细讲解古建筑模型的制作方法,并在实物展示的同时进行现场示范。

孩子们可以根据指导员的示范,选择自己喜欢的古建筑进行模型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指导员应该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鼓励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具有我国传统建筑特色的模型。

4. 展示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制作,孩子们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古建筑模型。

为了让孩子们展示成果,可以举办一场古建筑模型展示活动。

在展示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向家长和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他们选择这个建筑的理由以及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对孩子们的作品进行评比和点评,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创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典雅优美的木装修 在中国古建筑中,用以分割室内室外空间的木建筑构件,称为装修。其中用 以分割室内空间的木构件,称作内檐装修;用以分割室外空间的木构件,称为外 檐装修。 外檐装修如走廊的栏干、檐下的挂落和对外的门窗等。
四、对比强烈的色彩与绘画 使用色彩是中国古建筑装饰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在宫殿、寺庙及衙署等高级 建筑上常采用大面积色块对比的方法,以烘托建筑的气氛。彩画是中国古建筑运 用色彩的最高成就。在早期,彩画构图较自由活泼,后来趋于程式化,并成为封 建等级制度的重要标志。
中 国 古建筑模型
中国古建筑一般指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的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我们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 术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再通过比较典型的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 中国建筑中具有审美价值的特征形式和风格。自先秦至19世纪中叶以前基本 上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体系,2000多年间风格变化不大,通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 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封 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 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 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 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 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显明 的一个独特的艺术体系。中 国古代建筑对于日本、朝鲜 和越南的古代建筑有直接影 响,17世纪以后,也对欧洲 产生过影响。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建筑上创造了丰富 的内容和多彩的形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体系和风格。其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以 下四个方面: 一、单体建筑功能、结构和艺术的高度统一 木构架体系是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点。作为木构架单体建筑大致可分为下、 中、上三个部分。 1、所谓下部就是台基部分,包括直接承托木构建筑的基座、基座四周的栏杆 和可供上下的台阶。一般房屋用单层台基,隆重的殿堂则用二层或三层台基。
5、檐垫枋:宋代斗栱外端用以承托屋檐之枋料。此枋荷载大,故断面高度 为其他枋之1倍,
6、坐斗:古建名词,位于一组斗拱最下的构件称为坐斗(大斗,宋为栌斗 )有时也可以单独使用。
7、拱:斗栱(dǒu gǒng)中国汉族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斗栱是在柱子 的上部、屋檐之下用若干方形的小斗和若干弓形拱层纵横穿插装配的组合构建。 斗栱既有结构上的作用,用以承托伸出的屋檐,将屋顶的重量直接或间接转移到 木柱上;同时还具有装饰作用。斗栱是中国建筑学会的会徽。
古建筑模型之亭子 盖在路旁或花园里供人休息用的建筑 物,面积较小,大多只有顶,没有墙。 中国建筑是木结构体系的建筑,所以 凉亭也大多是木结构的。木构的凉亭,以 木构架琉璃瓦顶和木构黛瓦顶两种形式最 为常见。前者为皇家建筑和坛庙宗教建筑 中所特有,富丽堂皇,色彩浓艳。而后者 则是中国古典亭榭的主导,或质朴庄重, 或典雅清逸,遍及大江南北,是中国古典 凉亭的代表形式。此外,木结构的凉亭, 也有做成片石顶、铁皮顶和灰土顶的,不 过一般比较少见,属于较为特殊的形制。
14、金檩:金檩在檐檩与脊檩之间的檩,统称“金檩”,金檩有上中下之 分。 15、檐檩:檩古建筑中小式建筑的大木构件。即与梁架正交的两端搭于梁 柱上用以承托椽子的木构件。 脊檩在屋脊下的檩叫脊檩。檐檩处于屋宇最外边的檩叫檐檩。 檩条根据建筑物承重大小,有用一根的,有用两根并用的、三根并用的。 两根并用的,下面的一根叫檩枋,如脊枋。三根并用的,处于中间的多为方条, 称为垫板,如脊垫板。下面的一根仍叫檩枋。
11、天花枋:天花枋是承托天花的主要构件之一,它与天花梁共同构成室 内天花的承托构架。其中,位于面阔方向的称为“天花枋”,位于进深方向的称 为“天花梁”。天花枋与天花梁断面不同,但其上皮均与天花上皮平。
12、雷公柱:在古建筑中,避雷装置主要是用“雷公柱”。这种装置有三 种形式:一是亭、阁上的宝顶及佛塔的塔刹,下面设有雷公柱;二是牌坊之类的 建筑,在高架柱处设雷公柱;三是殿堂的顶上,在屋脊两端的正吻下面,也设置 雷公柱。古代匠人懂得,建筑物的这些部位,都是最易受雷击的地方。
16、戗脊: qiàng jǐ 在有不同方向的承梁板的屋顶中,其两个斜屋面交 接处所形成的外角。又称岔脊,是中国古代歇山顶建筑自垂脊下端至屋檐部分的 屋脊,和垂脊成45度,对垂脊起支戗作用。
17、瓦面:瓦的起源与发明,表明了我国古代建筑对材料的运用超越了主 要依赖土木、沙石、竹草等天然材料的阶段从而走向人造材料的历程,青瓦、琉 璃瓦等不同形制、不同材料的瓦艺产品的出现,显示出我国古代陶制材料生产达 到了一定的工艺水平,并且具有浓厚的东方名族特色。瓦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建筑 的重要进步,标志着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发展的一次重大突破。 屋顶有许多式样,不同质料的瓦用在不同等级的建筑上,民居多用小青瓦, 一般的衙署等建筑用筒瓦,只有皇家建筑和大型寺观才用琉璃瓦。故宫多采用黄 色琉璃瓦,富丽堂皇,尽显皇家气派。
檐垫枋安装实际效果图
六、斗拱的安装步骤: 1、将坐斗与拱组合到一起,形成斗拱
斗拱结构组合图
2、将斗拱安装在檐垫枋上,注意坐斗上的榫柱要插入檐垫枋上的四个榫眼
斗拱安装实际效果图
七、额枋的安装步骤: 1、将四根额枋组合在一起形成额枋框(采用檐垫枋组合的方式)
2、将额枋框安装在斗拱上
额枋安装实际效果图
2、木构建筑的中部,即指柱、梁部分。它是木构建筑的核心部分,由柱、梁、 枋、檩、椽和斗拱等基本构件组成的框架结构体系,连同木构屋顶统称为“大木 构架”。中国木构架体系有多种结构形式,其中主要的有两大类:一是“穿斗式 ”构架体系,一是“叠梁式”构架体系。
3、木构建筑的上部,主要指屋顶部分。
二、富于变化的建筑群组布局 中国木构建筑由四根柱子围成的空间称作“间”,它是中国古建筑空间组合 的基本单元。“间”按照纵横拼合可以形成多种建筑形式。“间”的正面叫做“ 开间”或面阔,“间”的纵深叫做进深。民间建筑常用三、五开间,宫殿、庙宇 、官署多用五、七开间,十分隆重的建筑用九开间。用十一开间的极少。只有北 京清故宫的太和殿和西安唐大明宫的含元殿、麟德殿遗址有这种实例,其他尚未 见到。
3、檐柱:建筑物檐下最外一列支撑屋檐的柱子,也叫外柱。用以支撑屋面出 檐的柱子称为擎檐柱。多用于重檐或重檐带平座的建筑物上,用来支撑挑出较长的 屋檐及角梁翼角等。柱子断面有圆、方之分,通常为方形,柱径较小。擎檐柱与其 它联络构件枋、檐柱、华板、栏杆等结合在一起兼有装修的作用。
4、倒挂楣子:用于有廊建筑外侧或游廊柱间上部的一种装修,主要起装饰 作用。均透空,使建筑立面层次更为丰富。
18、宝顶:用于封护攒尖顶雷公柱使不受雨水等浸蚀,所用材料多为金属 或琉璃,形状有圆形、束腰圆形或宝塔形。具有丰富的装饰性。
古 建 筑 模 型 亭 子 的 安 装 步 骤 演 示
古建筑模型-亭子的安装步骤讲解 一、栏杆组装: 1、将栏杆柱、边框、棂条组合安装在一起形成小栏杆 (一共4个)
2、将大栏杆边框、棂条组合安装在一起形成 大栏杆(一共2个)
古 建 筑 模 型 之 亭 子 的 主 要 构 件
亭子的主要构件介绍及其安装步骤
1、台基:建筑具有一定的自身重 量,为保证建筑物建成后不会沉降塌陷 ,就需要在建造房屋前先制作一个平整 坚硬的基础,称为台基。中国古代建筑 台基主要有两种类型:土质台基和石质 台基。其中,土质台基最为普遍。因此 ,建筑时,通常需要大量土木材料,“ 大兴土木”、“土木工程”等词即由此 而来。 土是一种松散的物质,中国古人通 过重物夯制的方式将其平整压实,这一 过程称为夯土。土的来源广泛,精心夯 制的土层又极其致密,所以在中国古代 获得广泛应用,不仅用于房屋基础,也 用于构筑墙体。夯土层非常牢固。古代 木结构建筑可能早已荡然无存,但这些 建筑的夯土基础往往都能保留下来,人 们据此获得地面建筑的很多信息。
金檩、檐檩 安装实际效果 图
十五、戗脊qiàng jǐ的安装步骤 将4根戗脊qiàng jǐ的凸形口对准雷公柱的凹槽、榫柱直接插入角梁的榫眼即可
戗脊安装实际效果图
戗脊安装实际效果图
十六、宝顶安装步骤 将宝顶插入雷公柱上即可
宝顶安装实际效果图
十六、瓦面的安装步骤 将4片瓦面分别装在四根戗脊的中间部分,瓦面背后的两条凹槽分别卡入金檩和檐 檩
斗拱结构组合图
8、额枋:额,匾额。枋,两柱之间起联系作用的横木,断面一般为矩形, 额枋(宋称阑额),柱上用于联系、承重的水平构件。
9、抹角梁:即在建筑面阔与进深成45度角处放置的梁,似抹去屋角,因称 抹角梁,起加强屋角建筑力度的作用,是古建筑内檐转角处常用的梁架形式。
10、金柱:金柱,建筑物的屋顶梁架以立柱支撑,立于最外一层屋檐下的 柱子称檐柱,在檐柱以里,位于内侧的柱子称“金柱”。
八、天花枋、金柱的组合的安装步骤: 1、将两根额天花枋枋组合在一起形成天花架
天花枋组合实际效果图
2、将金柱和刚才组合好的天花架再组合到一起 金柱与天花架组合步骤
金柱与天花架组合效果图
九、抹角梁的安装步骤
抹角梁安装实际效果图
十、将前面组合的(天花枋、金柱)构件与抹角梁组合安装步骤
天花枋、金柱、抹角梁安装实际效果图
古建筑模型在古建筑设计、施工中的作用 建筑模型介于平面图纸与实际立体空间之间,它把两者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是一 种三维的立体模式,建筑模型有助于设计创作的推敲,可以直观地体现设计意图,弥 补图纸在表现上的局限性(见建筑制图)。它既是设计师设计过程的一部分,同时也属 于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商品房销售、设计投 标与招商合作等方面。建筑模型为建筑学术语,以其特有的形象性表现出设计方案之 空间效果。因此在国内外建筑、规划或展览等许多部门模型制作,已成为一门独立的 学科。 古建筑模型在古代叫烫样,所谓烫样,就是立体模型,是中国古建筑特有的产 物,是为了给皇上御览而制造的。因为需要熨 烫,所以称烫样。建筑设计的方式,远在春 秋战国时期已用图画表示,汉朝初期已使用 图样。公元七世纪初,隋朝使用百分之一比 例尺的图样和木制。烫样在古建筑设计中作 用至关重要。瓦面背后安装实际效果图亭模型安装完成效果图谢谢
13、角梁:角梁指庑殿顶、歇山顶或攒尖顶屋檐转角处沿分角线布置的、 随椽子向外伸挑的梁,由上下叠合在一起的两根木构件组成,后尾交于金檩(桁 )相交处,或插入角金柱中,中间搭在相交的檐檩或正心桁、挑檐桁上。 下面的构件,称为老角梁,宋称大角梁,随檐椽挑出;上面的构件,称为仔 角梁,宋称子角梁,随飞椽挑出。 角梁就是熟称的戗,分为老戗和嫩戗.我们通常看到的仿古建筑物中四周翘起 的角就是由此而来,具体做法是老戗卸置向下,形式相当于现在的椽子,然后将嫩 戗斜插在老戗上,上面铺上瓦片后就形成向上翘起的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