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凝胶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壳聚糖纳米粒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对皮肤伤口修复的研究

壳聚糖纳米粒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对皮肤伤口修复的研究

目 录中文论著摘要 (1)英文论著摘要 (4)英文缩略语表 (8)第一章 前 言 (9)一、课题研究背景 (9)二、研究内容 (12)三、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14)第二章 壳聚糖纳米粒水凝胶的制备及工艺优化 (15)一、实验仪器与材料 (15)二、实验方法 (16)三、实验结果 (20)四、讨论 (25)五、小结 (25)第三章 壳聚糖纳米粒水凝胶的表征及抗菌性能研究 (27)一、实验仪器与材料 (27)二、实验方法 (28)三、实验结果 (30)四、讨论 (34)五、小结 (34)第四章 壳聚糖纳米粒水凝胶促伤口愈合的细胞学评价 (36)一、实验仪器与材料 (36)二、实验方法 (37)三、实验结果 (42)四、讨论 (47)五、小结 (48)第五章 壳聚糖纳米粒水凝胶促伤口愈合药效学研究 (49)一、实验仪器与材料 (49)二、实验方法 (49)三、实验结果 (50)四、讨论 (53)五、小结 (53)第六章 结 论 (55)参考文献 (56)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61)致谢 (62)个人简介 (63)·中文论著摘要·壳聚糖纳米粒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对皮肤伤口修复的研究目的临床上创面感染大多采用抗生素,抗菌药物,造成感染难以控制,并且没有促进伤口愈合的功能,而一般用于伤口愈合的敷料并不具备抗菌能力,所以一种具备优良抗菌效果的促伤口愈合敷料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题的目的是以壳聚糖纳米粒(CS NPs)和海藻酸钠为原料制备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抗菌敷料。

通过抗菌实验、细胞学实验以及药效学实验对此敷料的抗菌以及促进伤口愈合效果和机制进行研究。

方法以壳聚糖、多聚磷酸钠为原料,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以海藻酸钠、壳聚糖纳米粒、氯化钙为原料,制备壳聚糖纳米粒水凝胶(CS NPs loaded CaAlg hydrogel),并根据壳聚糖纳米粒释放情况进行处方优化。

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扫描,流变学分析、溶胀率,对其表面形貌、结构、流变学性能进行表征,通过细菌实验,探究该敷料的抗菌效果及机制。

新型纳米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应用

新型纳米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应用

新型纳米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应用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新型纳米材料也愈发引人注目。

其中,新型纳米气凝胶因其独特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一、新型纳米气凝胶的制备方法纳米气凝胶是一种多孔的固态材料,它的制备过程对材料的性质有着很大的影响。

目前,主要的制备方法分为两类:一种是超临界干燥法,另一种是溶剂交换法。

超临界干燥法是将多孔材料在高压下进行干燥,随后通过降低压力使其重新液化,并将液体致密化制成固体。

这种方法制备出的纳米气凝胶孔径较小、密度高,表面粗糙度较低,有着良好的耐热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性能。

溶剂交换法是将多孔材料浸泡在有机溶剂或水中,再通过渐进溶剂交换方法将原有的溶液取代成其他更适合干燥的溶液,最终通过干燥制得纳米气凝胶。

这种方法常用于制备大孔径的纳米气胶凝。

二、新型纳米气凝胶的特性及应用新型纳米气凝胶具有高度的多孔性、大比表面积和较强的分散性,这些性质使其在吸附分离、催化、生物医学和环境保护领域中拥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些领域的应用情况:1. 吸附分离纳米气凝胶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和微纳米孔道,能够高效吸附分离许多物质,如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和微生物等。

利用纳米气凝胶制备的吸附材料可以用于水处理、环境保护和化学制品的纯化过程中。

2. 催化纳米气凝胶具有高效的催化性能,与传统催化剂相比,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较小的晶粒大小和更好的耐腐蚀性。

目前,新型纳米气凝胶在制备新型催化剂、传统催化剂复合和污染物催化降解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 生物医学纳米气凝胶孔径可调,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导电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利用纳米气凝胶的孔结构和表面修饰,可以制备出用于肿瘤治疗、感应诊断和组织工程学等多种生物医学材料。

4. 环境保护由于纳米气凝胶具有高效吸附和催化分解污染物的能力,因此在环境保护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比如利用纳米气凝胶制备出的各类催化剂对有机废气的脱臭、VOCs的净化和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等都有着良好的效果。

新型栓塞剂温敏纳米凝胶的应用基础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型栓塞剂温敏纳米凝胶的应用基础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型栓塞剂温敏纳米凝胶的应用基础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工作意义栓子是指血管内不溶性的血栓物,它是血管疾病重要的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脑栓塞等。

传统的栓子溶解与栓子导管治疗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如药物剂量过大、药物副作用明显、治疗时间长、耐受性差等。

因此,开发新型栓塞治疗剂已成为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温敏纳米凝胶是一种新型的物理学温度响应,具有改善药物生物利用度、减轻毒副作用、提高药物负荷能力及细胞定向释放等特点。

因此,结合温敏性和纳米技术研发新型栓塞剂温敏纳米凝胶,可提高栓塞治疗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旨在探究新型栓塞剂温敏纳米凝胶的制备工艺、物化特性及最佳应用条件等,为开发新型栓塞治疗剂提供技术支撑。

二、研究内容(一)样品制备1.1 制备记述:参照已有文献,以发泡模板法制备温敏纳米凝胶样品,将温敏聚合物与药物交联形成纳米凝胶。

1.2 变量设计和操作说明:变量包括温敏聚合物浓度、药物种类和浓度、交联剂浓度等,具体操作流程见实验手册。

(二)样品表征2.1化学结构表征:利用红外光谱仪(FTIR)对样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确定样品的化学结构。

2.2形态结构表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进行表征,观察样品的形貌结构及粒子大小分布。

2.3温敏性能表征:利用紫外光谱仪(UV)对样品进行表征,测量样品的吸收光谱,确定样品温敏性能。

(三)样品应用性能研究3.1体外释放实验:以体外模拟体内环境,测量样品释放曲线,确定样品的释放速率和释放时效。

3.2体外栓子溶解实验:采用体外模拟栓塞治疗环境,测量样品对栓子的溶解能力,并与常规治疗剂进行比较。

(四)数据分析及讨论4.1对样品的表征结果进行分析,探究样品的物化特性及其与应用性能的关系。

4.2对样品应用性能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新型栓塞剂温敏纳米凝胶的应用前景。

三、实验计划本研究拟于2021年9月开始进行,结束时间为2023年9月。

氮化硼纳米片及其凝胶材料的研究进展

氮化硼纳米片及其凝胶材料的研究进展

氮化硼纳米片及其凝胶材料的研究进展付钦瑞;孟园;王海龙;方子林;胡全钦;段程皓;鲁福身【摘要】Boron nitride sheets (BNNSs)possess high mechanical strength,ultimate chemical inertness and high thermal stability.BNNSs-based gels have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s and po-rosities in addition to the distinct properties inherited from BNNSs.Therefore,BNNSs and their gels are promising materials for many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such as catalysis,hydro-gen storage,pollutant removal and gas adsorption.Here,we review the recent progress in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boron nitride sheets and BNNSs-based gels.%氮化硼纳米片具有高机械强度、良好的化学惰性和热稳定性等优点。

除了这些性质,基于纳米氮化硼的凝胶材料还有高比表面积、大孔隙率等特点。

因此它在催化、储氢、除污和气体吸附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这篇综述主要介绍了氮化硼纳米片及其凝胶材料的制备,举例说明了氮化硼凝胶的关键应用并加以展望。

【期刊名称】《化学研究》【年(卷),期】2016(027)004【总页数】11页(P403-413)【关键词】氮化硼纳米片;凝胶;催化;储氢;除污【作者】付钦瑞;孟园;王海龙;方子林;胡全钦;段程皓;鲁福身【作者单位】汕头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广东汕头 515063;汕头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广东汕头 515063;汕头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广东汕头 515063;汕头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广东汕头 515063;汕头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广东汕头 515063;汕头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广东汕头 515063;汕头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广东汕头5150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50.4六方氮化硼(hexagonal boron nitride, 缩写为h-BN)是石墨的等电子体, 并且结构与之类似. 因此, 单层或少数层的六方氮化硼纳米片(boron nitride nanosheets, 缩写为BNNSs)具有很多类似于石墨烯(单层石墨, graphene)的优良性质. 例如良好的热传导性、优异的化学和热稳定性以及高的机械强度等. 但是由于B-N 键与C=C 键之间的差异(比如键的极性、电子离域等), BNNSs 又具有一些不同于石墨烯的独特性质. 例如, BNNSs 是绝缘体;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 在空气中的热稳定温度可达1 000 ℃, 并且与酸、碱和熔融金属不易发生化学反应;在深紫外区有明显的吸收. 上述性质使BNNSs 在一些重要的关键应用领域(如催化载体、介电层、陶瓷和高分子复合材料等)都显示了独特的和潜在的应用价值[1-4].基于氮化硼纳米片而构筑的凝胶材料也受到不同领域科学家的高度关注.相对于前者, 纳米氮化硼凝胶具有多孔结构和更大的比表面积. 因此在诸如气体储存、污染物的吸附和药物运输等领域有进一步的优势. 目前纳米氮化硼凝胶材料主要有水凝胶和气凝胶(包括三维多孔的泡沫或海绵材料). 氮化硼纳米材料本身没有明显的毒性[5], 因此氮化硼复合水凝胶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有望应用于药物运输或生物支架. 氮化硼气凝胶的多孔性使之适用于物质的吸附, 特别是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与净化. 因为氮化硼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不可燃性, 因此吸附了有机污染物的氮化硼气凝胶可以通过灼烧的方式进行回收或循环使用. 这是石墨烯气凝胶不易实现的独特之处.经过不懈的努力, 氮化硼纳米片及其凝胶材料取得了很多重要研究成果. 本文将对这些材料的制备和关键应用进行简要评述, 并加以展望.由于氮化硼纳米片与石墨烯结构类似, 因此人们往往借鉴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来合成氮化硼纳米片. 例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缩写为CVD)在金属基片上生长氮化硼纳米片或石墨烯;通过机械处理或溶剂分子的插层剥离块体氮化硼或石墨而得到单层和少数层的BNNSs 或石墨烯. 但是由于氮化硼层与层之间具有很强的啮合(lip-lip)作用, 因此制备氮化硼纳米片往往需要更苛刻的反应条件, 产率也相对更低[6-7].1.1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CVD 法制备氮化硼需要追溯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1964 年, BASCHE 在专利中报道了以氨气和氯化硼为前驱体, 在1 450-2 300 ℃ 通过热分解制备氮化硼膜[8].1968 年, RAND 和ROBERTS 以氨气和硼烷为前驱体, 以硅或金属为基底制备出无定型氮化硼[9]. 但这些氮化硼厚度较大, 并不是少数层或单层的. 因此它们在性能和应用方面受到限制. 直到1990 年, PAFFETT 等人才以环硼氮烷为前驱体, 在Pt和Ru 基底上首次合成了单层六方氮化硼片[10]. BNNSs 的CVD 生长主要涉及3个方面:硼源与氮源、基底和生长条件. 通常CVD 法制备BNNSs 的前驱体可采用硼源和氮源的混合物(如BCl3-NH3, BF3-NH3, B2H6-NH3 等), 也可使用单一的前驱体(如氨硼烷NH3BH3, 环硼氮烷B3N3H6). 后者相较于前者, 虽然稳定性稍差, 但其毒性小且B与N的化学计量比与氮化硼一样是1∶1, 因此被视为更理想的前驱体. BNNSs 可在许多过渡金属表面上生长, 如Ni、Cu、Pd、Pt、Cr、Fe、Mo、Ru 和Rh. 不同的基底, BNNSs 的生长过程不完全相同, 如以Pt 为基底时得到的BNNSs 的形状是弧形边缘的三角形;而以Cu 为基底时, BNNSs 首先在铜表面形成三角形的岛状结构, 然后合并生成完整的纳米片层;而在Ni 或Rh 基底上则没有固定的生长趋势[7,11]. 因此, 采用CVD 法制备BNNSs 时, 生成BNNSs 的形状与选择的基底材料种类密切相关. CVD 生长条件包括气压、温度和载气等. 从气压的角度可将CVD 分为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法(APCVD)和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LPCVD).载气可采用单一组分(如N2、H2、Ar 等)和混合组分(如Ar/H2 等). 如SONG 等人以氨硼烷为前驱体, 在Cu 基底上、Ar/H2 气流中和1 000 ℃ 下采用APCVD 制备出连续的、透明状的少数层BNNSs, 区域面积达到数平方厘米[12].Cu 基底的晶格常数(0.255 nm)与h-BN 的面内晶格常数(0.25 nm)相近, 有利于形成大区域的BNNSs.另外, 铜箔的质量对于控制BNNSs 在基底上连续生长和层数至关重要. 而SHI 等人以环硼氮烷为前驱体, 在多晶Ni 基底上, N2 气流中和400 ℃ 下同样制备出区域面积约为平方厘米的少数层BNNSs. 在此条件下提高生长温度并没有得到连续的氮化硼膜, 而是得到了表面粗糙或颗粒状的h-BN. 可能的原因是过高的生长温度会使前驱体与Ni 基底表面间的润湿性变差从而影响氮化硼膜的生长[13]. 这两项研究说明反应条件(如生长温度和基底等)综合影响BNNSs 的质量. KIM 等人以氨硼烷为前驱体, 无载气条件下通过LPCVD 法在Cu 基底上制备出高结晶度、纯净的单层BNNSs[14]. 不使用载气可避免前驱体热分解形成的质量较大的杂质扩散到Cu 基底上, 从而影响BNNSs 的纯度.1.2 机械剥离法用于剥离h-BN 的机械力主要有拉力和剪应力. 二者剥离的原理是相似的, 即破坏h-BN 相邻层间弱的范德华力而不破坏层内强的共价键. 胶带粘力是一种简单的机械拉力, 2005 年NOVOSELOV 等人利用这种机械力剥离块体h-BN 而得到晶体完整的原子层厚度的BNNSs[15]. 但是这种方法效率低, 难以实现BNNSs 的批量制备. 目前, 研究人员已用球磨法取代低效的胶带剥离法. 如LI 等人利用湿法球磨制备出结晶度良好的少数层BNNSs[16]. 在球磨法制备BNNSs 过程中, 球与球磨剂的选择至关重要. 为了避免球磨过程中产生过大的剪应力而影响BNNSs 的质量(过多的缺陷), 通常采用大量的小球而少用大球;球磨剂通常选择高粘性且表面张力与h-BN 相似的溶剂. 如LI 等人选择苯甲酸苄酯为球磨剂, 其效果要好于水或乙醇[16-17]. 进一步地, 选用氨基化合物作为球磨剂能实现BNNSs 的剥离与修饰同步进行. 如LEI 等人选择尿素为球磨剂得到含有氨基团的BNNSs, 其分散液浓度高达30 mg/mL[18](图1). 虽然人们持续改进球磨条件来制备BNNSs, 但是所得BNNSs 的横向尺寸比胶带法小, 而且往往含有更多的缺陷. 另外, 采用涡流装置提供的剪应力在给定的角度和转速下也能有效的制备BNNSs. 如CHEN 等人将h-BN 分散到N-甲基吡咯烷酮中, 转移到倾斜角度为45 度的玻璃管中, 在8 000 rpm转速下产生的剪应力实现对h-BN 的剥离[19].1.3 液相插层剥离法溶剂的种类决定着插层剥离h-BN 的效果. 适合的溶剂应具有一定极性且能够分散h-BN, 使层状材料的剥离能最小化[20]. 研究显示表面张力与h-BN相接近的溶剂, 如N,N-二甲基甲酰胺(DMF)、N-甲基吡咯烷酮(NMP)、异丙醇(IPA)、乙二醇、甲基磺酸(MSA)和碱溶液等, 在超声条件下能克服氮化硼层与层间的范德华力从而实现剥离. 例如, ZHI 等人选择DMF 为溶剂超声剥离h-BN 得到一种横向尺寸稍微变小的BNNSs. 尺寸变小可能是在超声剥离过程中h-BN 层内缺陷部位的键断裂造成的[21]. 二氯亚砜(SOCl2)也是一种极性溶剂, 其表面张力为36.1 mN/m, 与原始h-BN 的表面张力很接近. 因此我们课题组选择SOCl2 为溶剂, 超声剥离h-BN 得到BNNSs(图2). 其产率高达20%, 超过类似的文献报道[22].单纯利用溶剂的插层来制备BNNSs, 通常产率低或分散性较差. 向溶剂中加入修饰试剂可在剥离h-BN 的同时实现BNNSs 的修饰或改性, 进而提高产率和改善其分散性. h-BN 中的B 和N 原子通过sp2杂化成键, 并有π电子的离域. 共轭有机分子可通过π-π相互作用对BNNSs 进行非共价键修饰. 2008 年, HAN 等人在含有共轭聚合物的1,2-二氯乙烷中超声剥离h-BN 得到BNNSs[23]. 我们课题组采用水溶性的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和3,4,9,10-苝四羧酸钠(SPTB)对BNNSs 进行了剥离与修饰, 所得BNNSs 分散液放置一个月后而不出现沉淀. 其TEM 图在电子光束下呈半透明状, 说明纳米片的厚度为纳米级;其选区电子衍射显示在剥离和修饰后, 依然保持了h-BN 的晶型(图3)[24]. 我们课题组还将柠檬酸与h-BN 的混合物在氩气保护下于170 ℃ 反应, 所得固体在水中超声分散制备出水溶性良好的ca-BNNSs, 并用于水凝胶的制备[25].随着BNNSs 合成方法的逐渐发展与完善, 出现了基于BNNSs 的凝胶材料.这种凝胶材料是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方法将BNNSs 相互联接而成的三维多孔材料.相比于BNNSs, 凝胶不仅具有大的比表面积, 而且避免了加工过程中固态的BNNSs 重新堆垛而引起厚度增加的现象, 维持了BNNSs 的独特性质.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BNNSs 气凝胶, 主要利用含B和N 的小分子通过CVD 法合成. 而BNNSs水凝胶主要利用水溶性的BNNSs 通过物理或化学法交联而成.2.1 气凝胶2.1.1 模板法制备气凝胶的模板主要为碳[26-32]和金属材料[33-37]等. 采用这两种模板生长氮化硼气凝胶的机理有所不同, 对于前者, 主要是在高温条件下实现B 和N 原子对C 原子的原位取代. 也就是说氮化硼的生长与碳材料模板的去除同步进行, 并且氮化硼凝胶大致维持所用模板的形貌与结构.如ROUSSEAS 等人以氧化硼和氮气为反应试剂成功将石墨烯气凝胶转换为低密度、高纯度(>95%)的氮化硼气凝胶(图4)[29]. 类似地, 如SONG 等人以氨硼烷为反应物, 以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复合气凝胶为模板, 利用LPCVD法制备出含有氮化硼纳米片和纳米管的气凝胶[30]. 它的表面积可达1 051 m2/g、质量密度低至0.6 mg/cm3. 利用多孔碳材料模板除了可以制备高纯的氮化硼凝胶, 还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温度或反应时间等)实现碳原子的不完全取代, 进而得到含有C、B、N 三种元素的凝胶材料[32]. 对于多孔金属模板, 它既是氮化硼生长的基底又是催化剂. 因此反应结束后模板将被氮化硼材料包裹而存在于凝胶当中. 因此需要采用化学方法去除模板再得到氮化硼凝胶.YIN 等人以氨硼烷为原料、采用LPCVD 法在泡沫镍表面生长氮化硼薄膜, 得到了超低介电常数和超弹性的轻质氮化硼泡沫[33]. 氮化硼凝胶同样继承了泡沫镍的各向同性的和三维骨架结构. 另外, 人们利用多孔硅为模板间接地制备氮化硼凝胶材料. 如ALAUZUN 等人以合成的硅泡沫为模板先制备出碳泡沫, 然后由B 和N 取代C 得到高孔隙率和多级孔结构的氮化硼泡沫[38].2.1.2 无模板合成法理论推测表明氮化硼纳米多孔结构的比表面积可以达到4 800 m2/g[39-40], 暗示着合成大比表面积的多孔氮化硼材料是可行的. 目前, 人们采用无模板法已经成功合成出较大比表面积的氮化硼凝胶材料[41-43]. 如WENG 等人利用硼酸和双氰胺经过无模板法制备了比表面积为1 900 m2/g 具有储氢功能的多孔氮化硼海绵[42].XUE 等人采用经济、无毒的硼酸、双氰胺甲醛树脂和氨经过无模板合成法制备出比表面积为1 406 m2/g 具有净化污水作用的氮化硼泡沫(图5)[43].利用模板法(特别是泡沫金属模板)合成的氮化硼气凝胶, 其比表面积受所用模板的限制, 与理论差距很大. 无模板合成法制备出的氮化硼凝胶, 其比表面积相对较大, 通常大于1 400 m2/g.2.2 水凝胶水凝胶是一种三维网状结构的功能材料, 其质地柔软, 遇水溶胀而不溶解, 能保持一定的形状. 以纳米材料作为交联剂而制备的复合水凝胶呈现出优于传统水凝胶的机械和光学性能. 良好的水溶性是纳米材料作为交联剂的前提条件. 然而氮化硼是憎水性材料, 因此通过化学修饰在BNNSs 表面引入亲水性基团是将其用于水凝胶的关键. 常规修饰方法主要通过在BNNSs 表面引入大量表面活性剂或水溶性聚合物来提高其亲水性[23]. 但是引入的这些外来组分将作为“杂质”出现在BNNSs 样品中, 不利于凝胶的形成和性能的改善. 所以人们需要新的修饰方法来制备更为“洁净”的水溶性BNNSs 样品.XIAO 等人剥离原始的h-BN 并对其进行功能化修饰, 使疏水的块状h-BN 转化成亲水的OH-BNNSs. 所得OH-BNNSs 在水和乙醇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 能够有效地与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PNIPAM) 结合, 从而形成PNIPAM/OH-BNNSs复合水凝胶. 添加0.07 wt% OH-BNNSs 便能使凝胶的热导提高41%(图6)[44].我们课题组用熔融的柠檬酸修饰BNNSs, 制备水溶性的ca-BNNSs. 根据光谱和热重分析数据得知, BNNSs 表面没有吸附或修饰大量柠檬酸分子. BNNSs 的亲水性可能来自于其B-N 键断裂产生的NH 和OH 等基团. 我们利用这种相对“洁净”的样品制备出ca-BNNSs/聚丙烯酰胺水凝胶(BNNS2.5/PAAm)[25]. 该水凝胶具有优异的柔韧性. 压缩应变为97%且应力超过8 MPa 时仍不破裂, 拉伸形变超过10 000% (图7);特别是保水性能突出, 在室温下长时间放置含水量仍高于94%. 水凝胶经过适当的干燥技术除去水分可直接转化为气凝胶[18,45-47]. 将BNNS2.5/PAAm 复合水凝胶冷冻干燥后观察其微观结构, 发现它具有多级孔结构(图8)[25], 大孔的尺寸一般在几百微米, 其孔壁由直径为几十微米的小孔组成, 构成相互贯通的三维网状结构. 这种特殊结构可能是BNNS2.5/PAAm 凝胶的良好柔韧性和保水性的起因. 而不含BNNSs 的传统PAAm 凝胶不具有这样的结构, 性能也急剧下降(图8)[25]. 在类似的研究中, LEI 等人利用球磨法制备高浓度BNNSs 水溶液, 静置两周直接转化为水凝胶(图1b), 将其冷冻干燥后得到在紫外光激发下发蓝光的BNNSs 气凝胶[18]. 除了冷冻干燥, 人们还尝试其他干燥技术. 如JUNG 等人利用胆酸钠(表面活性剂)剥离和修饰h-BN 粉末, 蒸发部分溶剂后得到水凝胶, 再用热水处理移除表面活性剂, 最终通过临界点干燥技术除去全部溶剂得到氮化硼气凝胶[45].氮化硼凝胶材料的应用与它的性质和结构紧密相关. 基于它的电子结构和多孔性, 人们将其作为催化剂载体用于各种反应;基于它与H2 之间的强结合能, 人们探索它的储氢性能;基于它的疏水性和吸附性, 人们采用它进行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与净化. 虽然氮化硼凝胶的应用比较有限, 但是这些关键应用为氮化硼纳米片及相关材料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3.1 催化氮化硼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抗氧化性. 它在高温和氧化条件下表现出优于传统催化剂载体的性能. 而且理论计算显示过渡金属的dz2 轨道与BNNSs 中B、N 的pz 轨道有重叠, 因此BNNSs 负载的金属的催化活性可能与传统催化剂有差异[48-50]. 我们课题组在氮化硼纳米片表面负载了Pd 纳米粒子并用于硝基化合物的催化加氢反应, 性能优于商业化的Pd/C 催化剂(Sigma-Aldrich).而且催化剂可以循环使用15 次, 活性没有明显降低[22]. 氮化硼凝胶材料的多孔网状结构有利于反应底物和产物的扩散, 并更大程度地负载金属活性组分, 提高催化性能[51-53]. ZHAO 等人通过无模板合成法制备出三维氮化硼泡沫, 然后以其为载体负载Ag 纳米粒子得到Ag/3D BN 催化剂(图9). 相比于传统的Ag/γ-Al2O3, 这种催化剂在甲醇的氧化反应中表现出更高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 在转化率为50%和95%, Ag/3D BN 对应的起燃温度分别是50 ℃ 和110 ℃, 大约是Ag/γ-Al2O3对应值的一半[53]. 最近人们还将多孔氮化硼材料应用于光化学反应中. 如WENG 等人以氧化聚乙烯与硼酸的混合物为前驱体在1 000 ℃ 氨气氛围下焙烧合成了氮化硼泡沫. 由于其结构中存在的OH 官能团能缩小氮化硼的带隙, 从而表现出良好的可见光吸收能力. 这种泡沫与TiO2 纳米粒子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作为光催化剂来降解有机物[54]. 有趣的是, 氮化硼材料自身也可以作为催化剂使用. 如PATIL等人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氮化硼三维复合材料, 并作为无金属催化剂应用于氧气的电化学还原反应. 这种无金属催化剂同样呈现了高于商品化Pt/C 的稳定性[55].3.2 储氢开发高容量储氢材料是发展氢能源的关键步骤. 根据理论数据, H2 分子与氮化硼表面的相互作用要大于H2 分子与碳表面的相互作用[56-57]. 一个明显的例子, H2 在氮化硼纳米管上比在碳纳米管上的结合能增加了40%[58]. 因此有望利用氮化硼纳米材料进行储氢. WENG 等人制备了一种比表面积高达1 900 m2/g, 孔隙率为1.070 cm3/g 的氮化硼海绵. 在-196 ℃ 和1 MPa 的条件下, 其储氢能力为2.57wt%[42]. 最近, 氮化硼与埃洛石纳米管或多壁碳纳米管结合制备的复合材料, 也表现出良好的储氢能力. 前者在50 ℃ 的条件下储氢能力为2.88 wt%[59], 后者在100℃ 下储氢能力为2.3 wt%[60]. 由此可知, 氮化硼材料不仅在低温, 而且在较高温条件下也具有良好的储氢能力.3.3 除污与净化氮化硼凝胶材料(水凝胶类材料除外)通常具有亲油性、大比表面积和高孔隙率. 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 这些凝胶材料可以很好地吸附有机污染物. ZHAO等人制备的氮化硼泡沫, 能吸附自身重量190倍的有机污染物或油[61]. PHAM 等人制备的三维氮化硼气凝胶表现出良好的吸油能力(高达1 500 wt%)[31]. XUE 等人制备的泡沫状多孔氮化硼材料具有除去水溶液中染料和金属粒子的作用. 其对水溶液中罗丹明B 和Cd2+的移除能力分别是554 和561 mg/g[43]. 更重要的是, 氮化硼材料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和不可燃性, 因此吸附了有机污染物的多孔氮化硼材料可以通过焙烧的方式进行再生, 实现循环利用. 如LEI 等人制备的多孔氮化硼纳米片可以吸附自身重量29 倍的油, 且吸附饱和的多孔氮化硼材料经灼烧或加热后可循环使用(图10)[62]. 类似地, LIU 等人把吸附染料后的三维氮化硼材料经过简单的热处理(空气中500 ℃ 灼烧)即可重复使用, 且在15 次循环使用时仍能保持第一次吸附量的88%[63].氮化硼凝胶材料在其他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如MABOUDIAN 等人把Pt 纳米粒子负载在氮化硼气凝胶上, 并将其应用于燃烧式气体传感器. 丙烷在Pt 纳米粒子表面燃烧释放出的热量, 经氮化硼气凝胶传递到多晶硅微加热器. 随着温度的升高, 多晶硅微加热器的阻抗也随之增加, 从而引起电流的变化, 实现量热式气体检测[64]. 此外, 水溶性的氮化硼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可作为药物的运输工具[5]. WENG 等人将石墨结构的氮化碳(g-C3N4)和硼酸混合物置于马弗炉中焙烧, 通过置换反应使g-C3N4 中的C 被B 取代得到具有良好水溶性的多孔氮化硼.它可装载抗癌药物阿霉素后通过内吞作用进入前列腺淋巴结癌细胞, 抑制癌细胞的扩散[65]. 尽管六方氮化硼材料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质, 并且有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历史, 但是它相对于碳同系物来说还是远远落后. 近年来, 特别是2004 年石墨烯问世以后, 单层和少数层的氮化硼纳米片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 人们已经采用CVD 法、机械剥离法或液相插层剥离法制备出克量级的氮化硼纳米片, 进而初步探索它们的各种应用, 包括催化剂载体、气体储存、光电子器件、传感器、导热材料和药物载带等. 另外, 人们也开发了多种方法构筑三维、多孔的氮化硼纳米材料, 以提高它们的适用范围和可操作性. 总体而言, 氮化硼纳米材料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 但是它也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 由于氮化硼层与层之间存在很强的“啮合”作用(lip-lip interations), 如何简便高效地获得大批量的氮化硼纳米片并进行化学修饰还是一个挑战;在氮化硼凝胶或其他三维多孔材料方面, 如何精确控制其结构(如孔径尺寸和孔径率)仍然存在困难;氮化硼纳米片及其凝胶材料的应用范围偏窄, 拓宽其应用范围是值得重视的课题. 对于后者, 一个可能的方案就是通过掺杂改变氮化硼材料的组分, 进而调控其性质. 例如, 通过碳或其他杂原子掺杂使绝缘的氮化硼转变为半导体型的, 将极大拓展它在光电子器件方面的应用, 同时也可以方便地进行化学修饰. 我们相信, 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 氮化硼纳米片及其凝胶材料将呈现更广阔的前景.【相关文献】[1] LI L H, CHEN Y. Atomically thin boron nitride: uniqu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J]. Adv Funct Mater, 2016, 26(16): 2594-2608.[2] 孟园, 陈继捷, 梁伟雄, 等. 六方氮化硼及其纳米片在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5, 41(3): 331-337.[3] 段小明, 杨治华, 王玉金, 等. 六方氮化硼(h-BN) 基复合陶瓷研究与应用的最新进展[J]. 中国材料进展, 2015, 34(10): 770-782.[4] JIANG X F, WENG Q, WANG X B, et al. Recent progress on fabr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boron nitride nanomaterials: a review [J]. J Mater Sci Technol, 2015, 31(6): 589-598. [5] LU F S, WANG F, CAO L, et al.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nanomaterials: advances towards bioapplications [J]. Nanosci Nanotechnol Lett, 2012, 4(10): 949-961.[6] PAKDEL A, BANDO Y, GOLBERG D. Nano boron nitride flatland [J]. Chem Soc Rev, 2014, 43(3): 934-959.[7] LIN Y, CONNELL J W. Advances in 2D boron nitride nanostructures: nanosheets, nanoribbons, nanomeshes, and hybrids with grapheme [J]. Nanoscale, 2012, 4(22): 6908-6939.[8] BASCHE M. U.S. Pat., 3, 152, 006, 1964.[9] RAND M J, ROBERTS J F.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thin film boron nitride [J]. J Electrochem Soc, 1968, 115(4): 423-429.[10] PAFFETT M T, SIMONSON R J, PAPIN P, et al. Borazine adsorption and decomposition at Pt (111) and Ru (001) surfaces [J]. Surf Sci, 1990, 232(3): 286-296.[11] GAO Y, REN W, MA T, et al. Repeated and controlled growth of monolayer, bilayer and few-layer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on Pt foils [J]. ACS Nano, 2013, 7(6): 5199-5206. [12] SONG L, CI L, LU H, et al. Large scale growth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tomic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layers [J]. Nano Lett, 2010, 10(8): 3209-3215.[13] SHI Y, HAMSEN C, JIA X, et al. Synthesis of few-layer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thin film by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J]. Nano Lett, 2010, 10(10): 4134-4139.[14] KIM G, JANG A R, JEONG H Y, et al. Growth of high-crystalline, single-layer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on recyclable platinum foil [J]. Nano Lett, 2013, 13(4): 1834-1839.[15] NOVOSELOV K S, JIANG D, SCHEDIN F, et al. Two-dimensional atomic crystals [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5, 102(30): 10451-10453.[16] LI L H, CHEN Y, BEHAN G, et al. Large-scale mechanical peeling of boron nitride nanosheets by low-energy ball milling [J]. J Mater Chem, 2011, 21(32): 11862-11866. [17] LI L H, GLUSHENKOV A M, HAIT S K, et al. High-efficient production of boron nitride nanosheets via an optimized ball milling process for lubrication in oil [J]. Sci Rep, 2014, 4: 07288.[18] LEI W, MOCHALIN V N, LIU D, et al. Boron nitride colloidal solutions, ultralight aerogels and freestanding membranes through one-step exfoliation and functionalization[J]. Nat Commun, 2015, 6: 8849.[19] CHEN X, DOBSON J F, RASTON C L. Vortex fluidic exfoliation of graphite and boron nitride [J]. Chem Commun, 2012, 48(31): 3703-3705.[20] COLEMAN J N, LOTYA M, O’NEILL A, et al. Two-dimensional nanosheets produced by liquid exfoliation of layered materials [J]. Science, 2011, 331(6017): 568-571.[21] ZHI C, BANDO Y, TANG C, et al. Large-scale fabrication of boron nitride nanosheets and their utilization in polymeric composites with improved 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J]. Adv Mater, 2009, 21(28): 2889-2893.[22] SUN W, MENG Y, FU Q, et al. High-yield production of boron nitride nanosheet and its uses as a catalyst support for hydrogenation of nitroaromatics [J].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6, 8(15): 9881-9888.[23] HAN W Q, WU L, ZHU Y, et al. Structure of chemically derived mono-and few-atomic-layer boron nitride sheets [J]. Appl Phys Lett, 2008, 93(22): 223103.[24] LU F, WANG F, GAO W, et al. Aqueous soluble boron nitride nanosheets via anionic compound-assisted exfoliation [J]. Mater Express, 2013, 3(2): 144-150.[25] HU X, LIU J, HE Q, et al. Aqueous compatible boron nitride nanosheets for high-performance hydrogels [J]. Nanoscale, 2016, 8(7): 4260-4266.[26] VINU A, TERRONES M, GOLBERG D, et al. Synthesis of mesoporous BN and BCN exhibiting large surface areas via templating methods [J]. Chem Mater, 2005, 17(24): 5887-5890.[27] HAN W Q, BRUTCHEY R, TILLEY T D, et al. Activated boron nitride derived from activated carbon [J]. Nano Lett, 2004, 4(1): 173-176.[28] SURYAVANSHI U, BALASUBRAMANIAN V V, LAKHI K S, et al. Mesoporous BN and BCN nanocages with high surface area and spherical morphology [J]. Phys Chem Chem Phys, 2014, 16(43): 23554-23557.[29] ROUSSEAS M, GOLDSTEIN A P, MICKELSON W, et al. Synthesis of highly crystalline sp2-bonded boron nitride aerogels [J]. ACS Nano, 2013, 7(10): 8540-8546.[30] SONG Y, LI B, YANG S, et al. Ultralight boron nitride aerogels via template-assist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J]. Sci Rep, 2015, 5: 10337.[31] PHAM T, GOLDSTEIN A P, LEWICKI J P, et al. Nanoscale structure and superhydrophobicity of sp2-bonded boron nitride aerogels [J]. Nanoscale, 2015, 7(23): 10449-10458.[32] WANG Z, CAO X, PING J, et al. Electrochemical doping of three-dimensional graphene networks used as efficient electrocatalysts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J]. Nanoscale, 2015, 7(21): 9394-9398.[33] YIN J, LI X, ZHOU J, et al. Ultralight three-dimensional boron nitride foam with ultralow permittivity and superelasticity [J]. Nano Lett, 2013, 13(7): 3232-3236.。

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隔热材料的研究进展

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隔热材料的研究进展
g l h r lis lt n mae a t o d sr n t n h r a o d cii n e ec n i o f o e st fo o - s e —te ma n u a i tr l h g o te gh a d t e l c n u t t u d rt o d t n o w d n i r m l wc t o i wi m vy h i l y o
作为 一种 新 型 轻质 纳 米 多 孔材 料 ,i SO 气凝 胶
是 目前各 国材料科 学 家 研究 较 多 的单 组 分气 凝 胶 。 它在 纳米尺 寸效应 、 表面 效应 、 子尺 寸效应及 宏观 量
r w aei s Fi ly,h r s c fr s a c n ti ae a s p o s d a m t ra . nal t e p o pe to e e r h o h sm trl wa r po e . l i K e wor y ds:iiaa r g l p r st t e a o du tv t te a n ua in m ae a slc -eo e ; o o iy;h r lc n ciiy;h r l is lto t r l m m i
技术 , 提出今后研究 的主要 目标 , 即通过廉价原料制备 出较低密度下有 良好强度 和热导率 的气凝胶 复合材料 , : 二氧化硅气凝胶 ; 孔隙率 ; 热导率 ; 隔热材料
中图 分 类 号 :Q 2 . T 17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0 4 9 (0 0 1 — 0 4— 3 1 6— 90 2 1 ) 1 0 0 0 0

要: 作为一种超级 隔热材料 , 二氧化硅气凝胶具有极 高的孔 隙率和极低 的热导率 。着重介 绍 了纳米二 氧

药物制剂中纳米水凝胶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药物制剂中纳米水凝胶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药物制剂中纳米水凝胶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在药物制剂领域中,纳米水凝胶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纳米水凝胶是一种具有纳米级粒径和水凝胶特性的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各异。

本文将对纳米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研究进行探讨。

一、纳米水凝胶的制备方法1. 微乳液模板法微乳液模板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纳米水凝胶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水和溶剂之间的亲疏性差异,在两相界面生成高度稳定的微乳液,并通过添加交联剂和聚合物单体,在微乳液中形成纳米级水凝胶颗粒。

2. 自组装法自组装法是一种通过分子自组装形成纳米水凝胶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聚合物和药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通过调节pH值、温度或添加外界刺激(如离子等),使聚合物分子自行组装成纳米水凝胶。

3. 反相沉淀法反相沉淀法是一种制备纳米水凝胶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该方法在水相中加入有机相溶剂,并通过连续搅拌和温度调节使得聚合物分子在两相界面快速自组装成纳米水凝胶颗粒。

二、纳米水凝胶的应用研究1. 药物释放系统纳米水凝胶因其高度稳定和可控释放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药物释放系统。

通过调节纳米水凝胶的交联程度和材料的选择,可以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靶向释放和控制释放,从而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2. 组织工程纳米水凝胶在组织工程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将纳米水凝胶与细胞或组织工程支架结合,在体内或体外培养细胞,可以用于组织修复和再生,例如骨组织工程、皮肤再生等。

3. 生物传感器由于纳米水凝胶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多孔的结构,因此可以作为生物传感器的载体。

将纳米水凝胶与生物传感分子结合,可以实现对生物标志物的灵敏检测和定量分析,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4. 医学成像纳米水凝胶在医学成像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通过控制纳米水凝胶的粒径和表面修饰,可以实现对疾病部位的准确定位和靶向成像,提高医学影像学的诊断准确性。

三、纳米水凝胶的前景展望纳米水凝胶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在药物制剂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

纳米气凝胶

纳米气凝胶

纳米气凝胶
1纳米气凝胶
纳米气凝胶是指利用机械或物理方式将多种细小的三维互立的晶体结构制成的透明凝胶物质,其中气体成分项介于50-95%之间。

纳米气凝胶是由由传统凝胶结构形成的微小空腔不断碎裂,形成由多个微小室等构成的复杂空腔产生的新型凝胶结构,具有气泡状结构与普通凝胶的明显不同。

2工程特性
在纳米尺度的控制下,纳米气凝胶的物理性质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纳米气凝胶关键结构之间的性能特性也同时发生变化。

凝胶的吸收和释放性能良好,透乳性能强,抗紫外线性能良好,温度敏感性变化较小,承载力强,触觉舒适性好,真空性能良好,具有良好的粘弹性能,并具有很强的抗缺陷能力,具有环保和健康的特点,从而拓展了传统气凝胶的新领域。

3应用领域
在纳米气凝胶的应用领域中,软组织修复材料、多齿胶带、基础化妆品、多囊系统、背心式外衣衬衣、气味改性剂、外科材料、凝胶瓶等也都可以采用纳米气凝胶。

纳米气凝胶的应用不仅局限于生活消费产品,而且在医疗、建筑、农业等诸多领域也是它的重要应用环节。

同时,纳米气凝胶也被应用在科学研究中,如高分辨率荧光共振
能量转移仪、全空间栅格布置、定向自组装等,是创新技术实现先进性能、应用与可靠性的重要载体。

4研究前景
纳米气凝胶不仅可以拓展传统气凝胶的众多应用,而且也将成为科学家在材料研发、生物信息处理等领域的重要助力,它可以用来制作复杂的模型来实现新的应用以拓展种类多样的技术。

同时,纳米气凝胶作为一种新型结构材料,还可以用于隔热隔音、污染处理等,在空气净化系统、物流系统等以及未来科技进步发展领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纳米气凝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非常有发展潜力。

二氧化硅基纳米纤维气凝胶的研究进展

二氧化硅基纳米纤维气凝胶的研究进展

二氧化硅基纳米纤维气凝胶的研究进展作者:卫智毅王慧余天培程辉马信李守柱来源:《现代纺织技术》2022年第06期摘要:传统二氧化硅气凝胶是一种具有超轻、低导热系数、高孔隙率和高比表面积的三维结构多孔材料,但由于其力学性能较差,严重阻碍了实际应用。

为解决此问题,将柔性二氧化硅纳米纤维引入气凝胶中作为骨架材料,在保留传统二氧化硅气凝胶优异性能的基础上,还可展现出良好的形状记忆功能和机械稳定性能。

本文追溯了二氧化硅基纳米纤维气凝胶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其制备方法及相关机理,梳理了当前为突破其力学性能差的限制所做的努力和改进,以更好地应用于空气过滤、油水分离、催化剂载体、吸附、隔热保温以及压力传感等领域,期望推动二氧化硅基纳米纤维气凝胶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二氧化硅;纳米纤维;气凝胶;制备;应用中图分类号: TB3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9-265X(2022)06-0231-11Research progress of silica-based nanofiber aerogelsWEI Zhiyi, WANG Hui, YU Tianpei, CHENG Hui, MA Xin, LI Shouzhu(College of Energ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Xin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kesu 843100, China)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silica aerogels are three-dimensional porous materials with ultra-light, 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high porosity and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Due to its poor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has been seriously restricted. To solve this problem, flexible silica nanofibers were introduced into aerogels as skeleton materials, which showed good shape memory function and mechanical stability on the basis of retaining the excellent performance of traditional silica aerogels.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silica-based nanofiber aerogels was traced, the prepar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mechanism were introduced, and thecurrent efforts and improvements made to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 of poor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summarized, so as to better apply silica-based nanofiber aerogelsto the fields of air filtration,oil-water separation, catalyst carrier, adsorption, heat insulation and pressure sensing. It is expected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ilica-based nanofiber aerogels.Key words: silica; nanofiber; aerogels; preparation; application納米科技作为一项新兴科学技术,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该技术的发展引发了纳米材料、纳米化学、纳米加工等一系列新的技术产生[1]。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利用溶胶和凝胶制备单组分化合物的现代溶胶凝胶技术 的研究始于 l 世纪 中叶 ,但 由于凝胶易碎性限制了该技术的 9
应用。1 9世 纪 末至 本 世 纪 2 0年代 ,凝 胶 中 产 生 的 Leea g isgn 环 现象 导 致 大 量 学 者开 始 对 溶 胶 一 胶 过程 中周 期 性 沉 积 现象 凝 进 行 研 究 , 对溶 胶 一 胶 过程 的物 理 化 学特 性 未 予 足够 重 视 。 但 凝 直 到五 六 十年 代 , o 等 …才 注 意到 溶 胶 一 胶体 系 高 度 的化 学 Ry 凝 均匀性 , 并成 功 地 用 此方 法 合 成 了大 量 用 常规 方法 所 不 能制 备 的新 型 陶 瓷复 合 材 料 。自从 17 年德 国 Dii 91 sc 道 了通 过 溶 lh报 胶 一 胶技 术 制 得 多元 氧 化 物 固体 材 料 以 来 ,溶 胶 一 胶技 术 引 凝 凝 起 了材 料 科 学 家极 大 的兴 趣 和重 视 ,发展 很 快 。 到六 十 年 代末 期 和 七 十 年代 早 期 , 由于 电子 学 、 讯技 术 、 通
实现胶凝作用的途径有两个 : 一足化学法 , 通过控制溶胶 中的电解质浓度; 二是物理法 ,迫使胶粒间相互 靠近 ,克服斥
力 ,实 现 胶凝 化 。 随着 水解 和 缩 合 过 程 的进 行 , 剂不 断 熬 发 和水 被 不 断 消 溶
耗, 胶粒 浓 度 随 之 增 大 , 液 被 浓 缩 以及 悬 浮 体 系 的稳 定 性遭 溶 到 破 坏 ,从 而 发 生 胶 凝化 。
2l 00年 第 1 期 1
22 6 www.d h m. n gce c l o
第 3 卷 总笫 2 1 7 1 期
溶胶 一 胶 法 制 备 华麟 ,陈 萍华

纳米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及增强改性方法研究进展

纳米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及增强改性方法研究进展

纳米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及增强改性方法研究进展龙军1509302003广西大学木材科学与技术摘要:纳米纤维素气凝胶材料兼具绿色可再生的纤维素材料和多孔固体材料的双重优点,已成为世界近几年的重点应用开发领域之一。

本文从天然纳米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出发,概述了影响其结构和性能的主要因素,并就目前已有的力学增强改性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最后对天然纳米纤维素气凝胶材料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纳米纤维素;气凝胶;增强改性Advances on Preparation and Reinforcing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Nanofibril AerogelAbstract:Cellulose nanofibril aerogel, which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newable biopolymer and highly porous material, has become one of the world's key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areas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review, 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natural cellulose nanofibril aerogels and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ir structure and perfor mance were overviewed, and then the already existed mechanical modification methods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Finally, a perspective on th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the cellulose nanofibril aerogel materials in the future is briefly discussed.Key words:Cellullose Nanofibril; Aerogel; Reinforcing Modification1引言气凝胶是在保持凝胶三维网络结构不变的条件下,将其中的液体溶剂除去而形成的一种纳米结构的多孔固体材料[1]。

纳米凝胶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纳米凝胶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纳米凝胶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纳米凝胶材料作为一种多功能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医学、环境、能源等领域,纳米凝胶材料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纳米凝胶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性能表征具有重要意义。

一、纳米凝胶材料的制备方法纳米凝胶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两种常见的制备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溶胶-凝胶法。

该方法通过溶胶的加热使其形成凝胶。

通常使用金属盐、聚合物等物质作为溶胶的原料。

具体步骤为:首先将金属盐或聚合物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然后通过加热、蒸发、离子交换等方法,使溶液逐渐凝胶。

最后,通过干燥或烧结等方法,得到纳米凝胶材料。

第二种方法是微乳液法。

该方法将两种亲水性不同的液体混合,在其界面处形成微小空间,形成微乳液。

然后通过加热或添加交联剂等方法,使微乳液发生凝胶化。

最后,通过去除溶剂或加入交联剂等方法,制备得到纳米凝胶材料。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可以得到不同形态和结构的纳米凝胶材料。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制备方法。

二、纳米凝胶材料的性能研究纳米凝胶材料的性能研究涵盖了多个方面。

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个方面。

首先是物理性能研究。

纳米凝胶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隙结构,因此具有较大的吸附能力和储存能力。

通过研究纳米凝胶材料的孔隙大小、比表面积、孔隙分布等物理性能,可以进一步了解其吸附、储存等方面的性能。

其次是化学性能研究。

纳米凝胶材料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可以通过研究其表面活性基团、交联度、化学反应活性等化学性能,进一步了解其在催化、分离等方面的应用潜力。

另外,纳米凝胶材料的力学性能也是需要研究的重要方面。

纳米凝胶材料属于软物质,其力学性能会直接影响其应用效果。

通过研究其拉伸强度、压缩模量、弹性恢复率等力学性能,可以了解其在材料强度、机械阻尼等方面的应用潜力。

三、纳米凝胶材料的应用前景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纳米凝胶材料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医学领域,纳米凝胶材料可以作为载药体系,用于药物的缓释和靶向输送;同时,纳米凝胶材料还可以修复组织、促进组织再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纳米凝胶

纳米凝胶

纳米凝胶的分类
根据环境刺激不同,纳米凝胶可分为: • 化学信号刺激(如pH、化学或生物物质等)响 应性纳米凝胶 • 物理信号刺激(如温度、光、电、磁等)响应 性纳米凝胶
(1) 温度敏感纳米凝胶
温敏性纳米凝胶按其对温度的响应可以分为二种类型: 1、正响应型纳米凝胶,即温度低于相转变温度时呈收缩状 态,当温度升高超过相转变温度时则处于膨胀状态。大多 数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是正响应型的温敏凝胶体系,如胶 原、琼脂、明胶、淀粉、角叉菜胶等。 2、负响应型纳米凝胶,即温度高于相转变温度时呈收缩状 态,当温度降低时则处于膨胀状态。负响应型的温敏纳米 凝胶体系包括引入亲水结构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如羟甲基纤 维素、甲基纤维素、壳聚糖和合成聚合物,如PNIPAM 类 聚合物,三元共聚物普洛沙姆、多肽类等。
化学物质刺激敏感纳米凝胶
因特定物质(如糖类)的刺激而发生体积突变。
eg. pH 值敏感型高分子组成的纳米凝胶内包埋或偶 联葡萄糖氧化酶,当体内葡萄糖浓度升高时,葡 萄糖受葡萄糖氧化酶作用而变为葡萄糖酸,凝胶 内的pH 降低,凝胶溶胀,释放出内部所贮存的胰 岛素。
纳米凝胶的制备
• • • • 聚合物之间的物理自组装; 均相或微小非均相环境下的单体聚合 形成了的聚合物交联 模板辅助
纳米凝胶用于肿瘤药物的传递
1、降低对正常细胞的毒性 2、提高载体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性 3、增加药物疗效,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
→这样一方面可减少肿瘤药物对非靶部位的毒副作用,另一方面可降
低治疗剂量,减少给药次数,提高药效。 纳米凝胶除了具有高效载药效能、有效控制药物释放、稳定性好 等优点,与传统剂型相比还具有纳米尺寸效应,能通过肿瘤组织的 EPR 效应增强纳米载体在肿瘤部位的蓄积,纳米凝胶与特定位点识 别的酶、蛋白质或者其他活性大分子偶联后,使纳米凝胶对特定病灶 部位或病变细胞具有靶向性,可用于肿瘤药物的运输。

纳米温敏凝胶

纳米温敏凝胶

纳米温敏凝胶纳米温敏凝胶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和广泛应用前景的材料,其在医学、生物工程、药物传递等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

纳米温敏凝胶由纳米颗粒和温敏凝胶组成,具有可调节的温度敏感性,可以在特定温度下发生凝胶-溶胶相变,从而实现药物的缓释和控制释放。

纳米温敏凝胶在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可用于药物传递系统,通过在体内释放药物,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减少副作用。

纳米温敏凝胶还可用于肿瘤治疗,通过将抗癌药物载入纳米温敏凝胶中,实现靶向释放和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害。

此外,纳米温敏凝胶还可以用于组织工程和生物传感器等领域,为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在生物工程领域,纳米温敏凝胶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纳米温敏凝胶可以用于细胞培养和组织工程,通过调节温度来控制细胞的附着、增殖和分化,实现组织工程的定向生长和修复。

此外,纳米温敏凝胶还可以用于生物传感器和生物成像,通过与生物分子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实现生物分子的检测和成像,为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

纳米温敏凝胶的制备和性能调控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制备纳米温敏凝胶通常采用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自组装法等方法,通过调节纳米颗粒的尺寸、形貌和温敏凝胶的结构,实现纳米温敏凝胶的性能优化和功能调控。

此外,纳米温敏凝胶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为其在医学和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保障。

总的来说,纳米温敏凝胶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纳米温敏凝胶将为医学、生物工程和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为人类健康和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和应用,推动纳米温敏凝胶的发展和应用,为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创造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性。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四、研究进展
近年来,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材料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研究者们不断探 索新的溶胶凝胶体系,改进制备工艺,提高产物的性能。例如,有研究小组通过 优化制备条件,成功制备出具有高性能的氧化锌纳米材料,其在催化、光电等领 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另外,研究者们还致力于研究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材料的 机制和动力学过程,为进一步完善制备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二、历史回顾
溶胶凝胶法最初由法国化学家George E. Emmett在20世纪初提出。然而, 受制于技术条件和制备方法的限制,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材料的研究在很长一段 时间内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材料科学和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溶 胶凝胶法才重新引起研究者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材料的 技术已经日益成熟,为各种新型纳米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有效途径。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材料研究 进展
目录
01 一、溶胶凝胶法基本 原理
03 三、研究进展与展望
02
二、溶胶凝胶法制备 纳米材料
04 参考内容
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以其简单、高效和可控制等 优点而受到广泛。本次演示将介绍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材料的基本原理、制备方 法及其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2、碳纳米管和石墨烯
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因其出色的物理性能而成为研究热点。通过溶胶凝胶法可 以制备出高质量的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例如,通过将有机前驱体溶解在溶剂中, 调节溶液的pH值和温度等条件,可以制备出多壁碳纳米管。石墨烯的制备也可以 通过类似的方法实现,溶胶凝胶法可以制备出大面积、高质量的石墨烯薄膜。
三、研究进展与展望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材料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该领域仍然 面临许多挑战,如制备过程的优化、纳米材料的性能调控和应用拓展等。下面介 绍几个研究进展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纳米多孔硅气凝胶材料研究进展

纳米多孔硅气凝胶材料研究进展

纳米多孔硅气凝胶材料研究进展作者:马妍春李云辉张伟娜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2014年第05期摘要:硅气凝胶是一种具有特殊三维可控网络结构、较大比表面积和较高孔隙率的纳米多孔材料,因此在诸多领域表现出独特的性质和很好的应用价值。

本文综述了其研究现状、常用合成方法以及其应用领域,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硅气凝胶;纳米;多孔材料中图分类号:TQ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5—0001—04众所周知,纳米材料是尺度在1~100nm范围的材料,其尺度处于原子簇和宏观物体的交接区域,故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并因此在电学、力学、光学、磁学、热学等诸多方面产生独特的性能[1]。

多孔材料是指具有大量纳米孔道的材料,其结构空旷,表面积巨大,吸附容量大及许多特殊的性能,在吸附、分离、催化、环境污染处理、色谱分离材料等[2-7]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多孔材料同时又是其他纳米材料的“制造工厂”,因此,在学术界成为众多研究者研究的焦点之一[8]。

硅气凝胶是结构可控的纳米多孔材料的一种,具有胶体粒子相互聚集构成的特殊的三维网络结构和较高的孔隙率,因此,在热学、光学、电学、力学、声学等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性质和很好的应用价值[9-18]。

本文对纳米多孔硅气凝胶的研究现状、合成方法及其应用领域进行综述。

一、纳米多孔硅气凝胶材料的研究现状按照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定义,无机有序多孔材料根据它的孔径大小可分为4类:超微孔材料(孔径小于0.7nm的微孔),微孔材料(孔径小于2nm),介孔材料(孔径为2~50nm),大孔材料(孔径大于50nm)[19]。

多孔材料是人们最先认识的纳米材料之一,早在1756年,人们就发现了天然沸石,并且慢慢认识到天然沸石的微孔性质及其在吸附、离子交换等方面的性能。

而在20世纪40年代,人们就己经开始人工设计合成多孔材料[20]。

药物制剂中的纳米凝胶的制备与应用

药物制剂中的纳米凝胶的制备与应用

药物制剂中的纳米凝胶的制备与应用纳米凝胶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制剂形式,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介绍纳米凝胶的制备方法以及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通过合理选用材料和制备工艺,可以获得稳定的纳米凝胶,并赋予其优异的药物释放性能。

纳米凝胶在药物传递、组织工程和生物传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纳米凝胶的制备方法1. 溶液聚合法溶液聚合法是一种常见的纳米凝胶制备方法。

首先,在溶剂中溶解单体和交联剂,然后通过引发剂的作用,聚合形成凝胶微球。

最后,通过纳米化处理,得到纳米凝胶。

这种方法制备的纳米凝胶具有均匀的尺寸分布和较高的稳定性。

2. 逆微乳液聚合法逆微乳液聚合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纳米凝胶的方法。

通过将水溶性单体和交联剂溶解在油相中,形成逆微乳液。

然后,加入引发剂使单体聚合生成凝胶微球。

最后,通过处理得到纳米凝胶。

这种方法制备的纳米凝胶具有较高的乳化稳定性和可控性。

3. 电纺法电纺法是一种制备纳米纤维和纳米凝胶的有效方法。

通过将聚合物溶液注入电纺装置,施加高电压,使溶液形成电纺纤维,再利用交联剂进行凝胶化处理,得到纳米凝胶。

这种方法可以制备出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的纳米凝胶。

二、纳米凝胶的应用1. 药物传递系统纳米凝胶作为药物传递系统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减少剂量和毒副作用。

通过调控纳米凝胶的溶胀性能和释放速率,可以实现药物的持续释放,延长药效。

同时,纳米凝胶还可以包封不稳定药物,提高其稳定性。

2. 组织工程纳米凝胶在组织工程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将细胞培养于纳米凝胶基质中,可以提供细胞生长和分化所需的支架结构和生物信号。

纳米凝胶可以模拟细胞外基质的微环境,促进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3. 生物传感器纳米凝胶在生物传感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将生物传感材料纳米化并制备成凝胶形式,可以提高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纳米凝胶还可以增加传感器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三、结语纳米凝胶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制剂形式,在药物传递、组织工程和生物传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

纳米材料国内外研究进展纳米材料的应用与制备方法

纳米材料国内外研究进展纳米材料的应用与制备方法

近年来,纳米材料的研究已经在国内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理论方面,研究 者们不断探索纳米材料的结构、性质及其应用,建立了许多计算模型和方法。 例如,密度泛函理论(DFT)和非平衡态格林函数方法(NEGF)等方法,可用 于研究纳米材料的电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在实验方面,各种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也不断涌现。例如,物理法(蒸发冷凝 法、激光脉冲法等)、化学法(溶胶-凝胶法、液相沉淀法等)以及生物法 (微生物合成法、植物提取法等),均可用于制备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质的纳米 材料。
1、电子学领域
纳米材料在电子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制造更小、更快、更高效的电子 设备。例如,纳米晶体管可以取代传统的硅晶体管,提高设备的性能和能效。 纳米材料还可以应用于太阳能电池中,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此外,纳米材料在 数据存储、微电子和通信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2、医学领域
纳米材料在医学领域也表现出巨大的潜力。纳米药物可以更好地靶向肿瘤,提 高药物的疗效并降低副作用。纳米材料还可以应用于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中, 促进伤口愈合和骨骼再生。此外,纳米材料还可以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3、建筑领域
纳米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包括提高建筑物的能效、防水、抗菌和抗污染等方 面。纳米涂料和纳米保温材料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热效率和隔音效果。纳米防水 材料可以防止水分渗透,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此外,纳米材料还可以应用 于建筑修复和保护中。
4、汽车领域
纳米材料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包括提高汽车的性能、降低油耗和减少环境污染等 方面。纳米催化剂可以应用于汽车尾气处理中,降低污染物排放。纳米润滑剂 可以提高发动机的效率,降低油耗。此外,纳米材料还可以应用于汽车零部件 的制造中,提高其强度和耐久性。
谢谢观看
五、结论

纳米纤维素基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吸附分离应用研究进展

纳米纤维素基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吸附分离应用研究进展

展,研究者已开发出多种制备方法。其制备流程包括
[6]
径为 5~60 nm,具有较大的长径比,能以网状结构啮

。CNC 呈针状,直径为 5~70 nm,长径比一般较
[7]
小,由于其分子结构仅由结晶区组成,故其结晶度较
4 个基本过程,即纳米纤维素的制备、纳米纤维素的
凝胶化、溶剂置换和湿凝胶干燥。每个过程均会影响
超临界 CO2 干燥法制备的气凝胶,在溶剂置换时需选
方法,包括悬浮液的单向冻结、冰晶的单向生长、冷
择能高度溶解于 CO2 的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Li
冻干燥等步骤,得到的多孔结构模拟了冰晶的单向生
利用丙酮溶剂置换法和常压干燥法制备了纤维
长形态,气凝胶的各向异性主要由凝胶组织的各向异
素纳米纤丝基气凝胶;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气凝胶
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353)

要:纤维素基功能材料的产业化是传统造纸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纳米纤维素基气凝胶是一种基于纳米纤维素制备而成
的轻质固体材料,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低密度和可生物降解等优点,在吸附分离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对纳米纤维素基气
凝胶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总结,探讨了制备过程对纳米纤维素基气凝胶结构的影响,综述了纳米纤维素基气凝胶在吸附分离领域中的应
的应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6]。纳米纤维素基气
微观结构 [52]。
凝胶的常用干燥方法有冷冻干燥法和超临界流体干燥
法,这两种方法均可以防止气凝胶的孔隙结构由于毛
细管作用力而塌陷。
中 国 造 纸 学 报
Transactions of China Pulp and Paper
Vol. 36,No. 2,20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凝胶的研究进展摘要:纳米凝胶是由亲水性或两亲性高分子链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它能显着的溶胀于水但是不溶解于水,由于水和凝胶网络的亲和性,水可能以键合水、束缚水和自由水等形式存在于高分子网络中而失去流动性,因此纳米凝胶能够保持一定的形状。

它们可以作为一种药物载体,而且也可以通过盐键,氢键或者疏水作用自发的结合一些生物活性分子。

高分子电解质的纳米凝胶可以稳定地结合带相反电荷的小分子药物和生物大分子,比如寡或多聚核苷酸(siDNA,DNA)和蛋白质。

目前的研究表明纳米凝胶在生物医药方面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纳米凝胶药物载体前言纳米凝胶通常指的是由物理或者化学交联的聚合物网络组成的水凝胶颗粒,它是一种纳米尺度的水分散体。

按形成的化学键,凝胶分为两种:一种是化学凝胶(聚合物凝胶),这种凝胶是由交联的共价键而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比如PEG-cl-PEI。

另一种是物理凝胶,是由非共价键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比如甘露糖类,右旋糖酐等。

按溶剂分,则一般分为有机凝胶和水凝胶。

纳米凝胶可以很好的作为药物运输载体是因为它们有很高的负载能力,高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相对于普通的药物纳米载体,它们对环境敏感,比如离子强度,pH和温度。

至从2002年第一篇关于纳米凝胶的合成与应用的综述发表后,这类新颖的纳米结构材料在药物,大分子和显影剂运输方面受到人们越来越大的关注。

这篇综述简单介绍了纳米凝胶的合成与应用,尤其是药剂学方面的应用。

没有负载的纳米凝胶含有大量的水而处于一种溶胀的状态。

纳米凝胶可以通过生物活性因子与其多聚链基质之间的静电作用,范德华力或者疏水作用自发的负载这些因子。

因此,纳米凝胶塌陷而形成稳定的纳米粒子,生物活性因子负载其中。

可以在其结构中加入分散的亲水性聚合物比如聚乙二醇来阻止纳米凝胶的聚集。

在负载药物的纳米凝胶络合物塌陷的过程中,这类聚合物可以暴露在其表面并形成一个亲水的保护层从而阻止了相分离。

纳米凝胶表面的官能团可以进一步的用各种不同的靶向基团修饰以达到靶向输送特定部位的目的。

研究表明纳米凝胶可以将其负载送到细胞里面并穿过生物膜。

这种纳米凝胶有很好的稳定性并且可以保护生物活性因子不被细胞内代谢系统降解。

纳米凝胶在全身性药物输送及提高口服和脑部位的生物利用度方面表现出很大的潜能。

1 纳米凝胶的制备目前报道的制备纳米凝胶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聚合物之间的物理自组装;(2)均相或微小非均相环境下的单体聚合;(3)形成了的聚合物交联;(4)模板辅助。

下面详细介绍这几种方法。

许多研究团队用聚合物之间的物理自组装制备了各种不同的纳米凝胶。

这种方法通常包括控制亲水性聚合物之间通过疏水作用或者静电作用或者氢键导致的聚集。

这种制备纳米凝胶的方法在温和条件和水介质中进行。

亲水性聚合物相互作用将生物大分子包裹其中,并且对于制备负载蛋白质的纳米凝胶非常有用。

比如Akiyoshi 等人通过胆固醇修饰的淀粉之间的疏水作用制备了负载胰岛素的纳米凝胶(如图1a)【1】。

这种纳米凝胶在一个窄的胆固醇∕糖比例(1:40-1:100)图1 水性介质中物理自组装形成纳米凝胶下形成,其粒径为20-30nm,每个纳米粒包含5个胰岛素分子。

自组装纳米凝胶的粒径通过选择合适浓度的聚合物和环境参数,比如pH值,离子强度和温度来控制。

Yu等人制备了温度诱导凝胶化的蛋白质纳米凝胶,其组成是带相反电荷的蛋白质,比如卵清蛋白和溶菌酶或卵转铁蛋白【2】。

同样地,可以制备组成为壳多糖和卵清蛋白的pH和温度诱导的纳米凝胶。

【3】Gref和他的同伴研究了不同粒径的自组装纳米凝胶,其为十二烷基修饰的右旋糖酐和β-环糊精在水性介质中相互作用形成(如图1b)。

【4】他们通过一个大的浓度范围的此两种聚合物相互作用制备了粒径在120-150nm的凝胶。

制得的纳米凝胶很稳定,而且发现通过冷冻干燥可以获得长时间的保存。

不同胶态环境下的化学合成为改造纳米凝胶的结构和性质提供了一个手段。

有一些研究报道用反向油包水微乳作为介质来聚合单体形成凝胶,加入双官能团的单体作为交联剂以保证得到稳定地胶状纳米网络(图2a)。

Speiser等人首先共聚合成反向微胶粒。

【5】Levashow和他的同伴发展了Speiser的方法,他们用丙烯酰胺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共聚物制成纳米凝胶来共价固定酶。

图2 在胶态环境下共聚合成纳米凝胶不稳定键通常在聚合过程中被引入到纳米凝胶中,当破坏它们后药物便释放出来。

Frechet等人在反向微乳中通过自由基聚合合成可降解的丙烯酰胺纳米凝胶,其中还包含了对酸敏感的乙缩醛交联剂,此凝胶被用来负载蛋白质,抗体和DNA。

【6】乙缩醛基团在pH=7环境下很稳定(t1/2=24 h),但是在酸性胞内体pH值环境下马上就被水解导致纳米凝胶降解从而释放出负载(t1/2=5min)【7】【8】。

Matyjaszewski研究团队在反向微乳中用原子转移基团聚合法(ATRP)以水溶性的聚合物合成稳定地交联纳米凝胶。

【9】他们用一种含二硫化物的交联剂来合成可生物降解的纳米凝胶。

二硫基在胞外基质中很稳定,但是进入细胞后由于谷胱甘肽的存在导致其裂解。

这样同样有利于纳米凝胶在细胞内负载的释放。

聚合反应合成纳米凝胶的方法同样可以在水包油微乳或者水性悬液中进行(如图2b)。

而且,此类聚合反应可以由水性单体在均质水溶液中开始,最后形成一个慢慢长大的多聚胶状悬浮液。

例如,Peppas等人以PEG修饰的聚甲基丙烯酸为原料利用紫外诱导的溶液沉淀聚合方法合成了一中悬浮的纳米凝胶。

【10】除了这些聚合方法外,已经形成的聚合物链之间的共价交联为产生空隙很大的纳米凝胶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11】这种交图3用交联聚合物链的技术合成纳米凝胶联方法在制备不同功能载药纳米凝胶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特别指出的是此种方法第一次被用来制备运输多核苷酸的交联纳米凝胶。

利用此方法,双倍活性的PEG在水包油微乳环境中被结合在分支的PEI上,接着在真空下蒸发掉溶剂,最后纳米凝胶在水性溶液中成熟形成。

(如图3a)。

同聚合反应的情况一样,这种纳米凝胶聚合物之间的交联连接同样可以打开。

例如,一种生物可降解的用二硫化物交联的分段PEI被用来制备载多核苷酸的离子型纳米凝胶,大大减少了毒性。

【12,13】在另外研究中,在水溶液中PEI被交联在双活性普流尼克三嵌段共聚物(PEG-b-PPG-b-PEG;如图3b;PPG=聚丙烯乙二醇)组成的微胶粒上。

【14】这样就得到一个疏水的PPO核,外面包裹交联着一个PEI和PEO的壳(PEG-cl-PEI)。

Bronich等人【40】发明了一种可以控制纳米凝胶中聚合物链空间分布的技术。

其中关键步骤是用一个带相反电荷的缩合剂来交联双亲性的嵌段共聚物以初步得到高聚电解质微粒。

然后在核中发生离子键的化学交联,缩合剂被移走从而得到最终的凝胶(如图3c)。

最终得到的纳米凝胶由PEG-b-聚甲基丙烯酸(PEG-b-PMA)组成,包括一个亲水的PEG壳和一个交联的亲水PMA离子核,它可以在水中溶胀及结合亲水的药物。

【16】用同样的技术可以用PEG修饰的聚丙烯酸(PEG-g-PAA)制得核壳型的纳米凝胶。

【15】图4 光复刻技术合成纳米凝胶最后,DeSimone和他的团队发展了一种新型的合成纳米凝胶的方法,此方法可以将几十纳米的聚合物颗粒制成几个纳米。

此方法用的是一种模板光复刻技术(particle replication in Nonwetting templates PRINT)。

具体过程见图4。

这种方法可以对颗粒的大小,形状,组成和表面功能进行绝对的控制,同时可以负载微小的物质,包括药物和生物大分子。

例如,用此种方法制得了一系列200nm左右的PEG化的纳米凝胶颗粒。

【17】2 化学修饰当注射进入人体后,纳米载体可以将药物输送到病患部位。

有很多因素阻止药物的传送:(1)纳米载体与血清蛋白的作用,导致粘附;(2)网状内皮细胞或肾小球的清除作用;(3)器官内非特异性聚集。

为了降低与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延长药物的循环时间,纳米载体的表面经常会修饰上惰性的亲水的多聚链,像PEG。

【18】例如,载药的PEG-cl-PEI纳米凝胶是一个核壳型的结构,表面被PEG链包裹着。

【19】在乳液聚合法过程中同样可以在聚甲基丙烯酸酯纳米凝胶周围接上PEG。

【20】纳米凝胶的表面修饰上一些生物特异性的靶标基团,可以增加纳米凝胶在生物体内的特异性输送。

例如,上面介绍了生物素化的PEG-cl-PEI纳米凝胶,它们可以通过生物素化的配体(转铁蛋白或胰岛素)来结合抗生物素蛋白。

【21】纳米凝胶同样可以接上一种肿瘤靶向蛋白,人转铁蛋白(hTf)。

【22】纳米凝胶可以结合大量转铁蛋白并将其暴露在表面,这样有利于其在细胞内与转铁蛋白受体作用。

另外,通过一个双功能的PEG连接体可以将肽配体连接到纳米凝胶上。

【12】例如,一个末端有半胱氨酸的多肽可以连接到一个马来酰亚胺-PEG-N-hydroxysuccinimide连接体上。

然后此产物可以与PEI上的氨基反应,从而得到一个既定要求多肽密度修饰的纳米凝胶。

总之,纳米凝胶表面可以被修饰上各种不同的靶向基团。

开始的证据表明这些方法可以用来将纳米凝胶输送到特异选择的细胞内受体上。

3 溶胀:纳米凝胶最重要的性质纳米凝胶是软性纳米材料。

纳米凝胶在水溶液中的溶胀由以下因素控制:(1)纳米凝胶自身的结构(聚合物的化学结构,交联的程度,电解质凝胶的电荷密度等);(2)环境参数,比如pH值,离子强度,温度(如图5)。

众所周知,渗透压和聚合物弹性力学之间的平衡决定了凝胶颗粒的物理尺寸。

【23】弱的聚电解质凝胶的离子化取决于pH值。

总体电荷和抗平衡离子数量的减少会导致凝胶的收缩(渗透压的减少),直到聚合物链已占空间限制其进一步收缩。

例如,当PMA上的羧基质子化导致pH值从9降到5时,交联的PEG-b-PMA纳米凝胶会收缩。

【16】同样,PEI氨基去质子化后pH从升到10,导致了PEG-cl-PEI纳米凝胶的收缩。

图5 Factors affecting nanogel swelling离子强度同样也决定了聚电解质纳米凝胶的溶胀。

例如,在高的离子强度时,离子型的PAETMAC纳米凝胶的溶胀只受交联剂的浓度影响,但是当离子强度很低时,交联剂和电荷强度同样都会影响其溶胀。

一般的规律是当交联数量增加时,交联了的凝胶的交联比率会降低。

【16】在特定情况下,溶剂与聚合物链之间的作用是受温度影响的,它可以导致凝胶的溶胀或坍塌。

例如,因为在普流尼克聚合物中PPG链具有低溶液临界温度,因此此纳米凝胶是温度响应性的。

N-异丙基丙烯酰胺纳米凝胶(NIPAAm)同样具有温度响应性。

【24,25】这个特性可以用来设计环境响应性药物载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