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心率减速力

合集下载

心率减速力与连续心率减速力的新进展_刘衍恭

心率减速力与连续心率减速力的新进展_刘衍恭

第24卷第4期2015年8月实用心电学杂志Journal of Practical ElectrocardiologyVol.24No.4Aug.2015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13277720D );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GL201329);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项目(ZL20140033)作者单位:050031河北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作者简介:刘衍恭,硕士研究生、医师,主要从事心律失常基础和临床研究。

通信作者:郑明奇,E-mail :mzheng2020@163.com 心率减速力与连续心率减速力的新进展刘衍恭田立郑明奇[摘要]心血管系统的生理活动受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将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

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 ,DC )与连续心率减速力(heart rate decelera tion runs ,DRs )测定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是优良的自主功能监测手段。

它们在心肌梗死、房颤、心脏瓣膜病中联合其他指标可显著改善危险分层效率及预后评估效果,为高危患者提前示警。

此外,DC 与心肌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也有一定的关联,但具体临床意义及价值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DC 与DRs 检测是极具临床价值及发展潜力的心电监测手段,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及进一步研究扩展。

[关键词]心率减速力;连续心率减速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房颤;心肌病;心脏瓣膜病[中图分类号]R540.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354(2015)04-0287-06DOI :10.13308/j.issn.2095-9354.2015.04.010New advance of 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 and heart rate deceleration runs Liu Yan-gong ,Tian Li ,Zheng Ming-qi (Heart Center ,the First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Hebei 050031,China )[Abstract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regulates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and dysfunction of autonomic nerve will result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ny dis-eases.Testing of 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 (DC )and heart rate deceleration runs (DRs )is easy and simple to handle ,stable and reliable ,which serves as an ideal method for monitoring autonomic function.With combination of the two indices and others ,the efficiency of risk stratification and prognosis evaluation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heart valve disease ,making early warning for high-risk group.Additionally ,DC is also related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cluding cardiomyopathy ,hypertension ,and heart failure ,howev-er ,the specific clinical significance still needs further research.The electrocardiographic testing of DC and DRs proves to have great clinical value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which is worthy of being prevalent clinically and investigated further.[Key words ]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 ;heart rate deceleration runs ;myocardial infarction ;heart failure ;atrial fibrillation ;cardiomyopathy ;heart valve disease 心血管系统的生理活动受自主神经系统调节。

心率减速力检测

心率减速力检测

主神经及其介导的各种生理反射性调节,这一作用
被形象地称为心率调节的“最后公路”。因此,窦性心 率的快慢很大程度上是自主神经直接与反射性二种 调节的结果。自主神经中的交感神经是心脏的加速 神经,其兴奋性增加或张力增高时心率变快,心率加 速力(acceleration capacity of heart rate, AC)增强。相 反,迷走神经是心脏的减速神经,其兴奋性增加时心 率变慢,心率减速力增强。心率减速力的检测是通过 24h 心率的整体趋向性分析和减速能力的测定,定量 评估受检者迷走神经张力的高低,进而筛选和预警 猝死高危患者的一种新的无创心电技术。减速力降 低时提示迷走神经的兴奋性降低,相应之下,其对人 体的保护性作用下降,使患者猝死的危险性增加,反 之,心率减速力正常时,提示迷走神经对人体的保护 性较强,受检者属于猝死的低危者。 二.检测方法与技术
3.3(3.1)
48.1(14.2) 38.8(18.1)
95(35)
77(44)
芬兰组
存活(523) 死亡(77)
5.3(2.6)
3.4(2.3)
45.9(8.8) 99(32)
41.1(11.0) 83(27)
根据相应的临床随访结果 DC 值分为三种: (1)低危值:DC 值>4.5ms 为低危值,提示患者迷 走神经使心率减速的能力强。 (2)中危值:DC 值 2.6~4.5ms 为中危值,提示患 者迷走神经调节心率减速的能力下降,患者属于猝 死的中危者。 (3)高危值:DC 值≤2.5ms 为高危值,提示患者 迷走神经的张力过低,对心率调节的减速力显著下 降,结果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显著下降,使患者属于猝 死的高危者。 四.心率减速力的测试机理 1. 自主神经对心脏调节的特点 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共同支配心脏,两者分别 从相反的方向调节心脏进而满足和适应机体的需 要。心脏自主神经的双重支配作用强度并不对等,在 清醒的人体和动物都以迷走神经的调节作用占优, 运动时心率的增快主要是迷走神经紧张性的减弱,

心率减速力检测_郭继鸿

心率减速力检测_郭继鸿
(3)检测时常需附加条件:交感与迷走神经作用 的评价与检测时,常需患者出现一些生理或病理性变 化,引发自主神经对这些变化做出针对性调节时进行 测定,例如 HRT 的检测需要出现室性早搏时才能进 行。自主神经的这些针对性调节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和限制,至今,尚缺乏完全在生理条件下的检测技术。
3. 迷走神经对心率调节作用的检测
检测技术分成以下几步 (1)动态心电图记录:受检者记录全天 24h 的动 态心电图(图 2)。
图 2 将 24h 的动态心电图转化成以 RR 间期为纵坐标的序列图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100044)
· 60 ·
(2) 确定减速周期及加速 周 期 并 做 标 志(an- chor):将 24h 的动态心电图经 120 Hz 数字化自动处
· 64 ·
图 7 DC 值不同者死亡率的 Kaplan- Meier 曲线
正常时,自主神经对心率的调节作用细微而迅 速,这与自主神经对心肌不应期的调整作用几乎一 样。当一个心动周期结束时,自主神经对下一周期中 心房肌、心室肌、房室结不应期的调整作用业已完成, 并能确定各自的具体数值。自主神经这种细微的调节 作用体现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使每一个心动周期中 都蕴含着自主神经细微而迅速的调节痕迹。而 DC 或 AC 的检测技术就是通过位相整序信号 平 均 技 术 (PRSA)对这些调节痕迹进行提取与检测。一般情况 下,很多自然发生的周期性信号能在不同的时间出 现,这是其控制系统内部固有的闭环调节的结果。在 生物学和生理学领域,多种生理现象均属于这种情 况,例如心律、走路时肢体的节律性运动、肌肉的收 缩、调节机体生长与代谢的激素节律性释放、基因表 达的周期性、膜电位震荡、神经信号的震荡等。而来自 临床与动物的相关资料都证明 PRSA 这种信号处理 技术能对人体长时间记录的心率,这种类周期性信号 进行有效的检测并揭示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最终能反 应自主神经系统对心率的直接调节作用。因此,通过 DC 与 AC 的测定能对迷走和交感神经的作用分别做 定量分析。资料证实,DC 检测的结果与临床循证医学 的结果十分符合,因而能把其做为定量检测迷走神经 单独调节作用的一种新技术。

心率减速力及其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心率减速力及其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心率减速力及其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心率减速力是近年来心电生理学又一新的检测技术,同心率变异性及窦性心律震荡一样在动态心电图基础上用于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活性,特别是能单独量化迷走神经的张力,且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并在临床心血管疾病的应用中显示出优越的预测价值,临床应用前景更广阔。

标签:心率减速力;迷走神经张力;心脏性猝死心血管疾病患者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研究证实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其猝死的重要因素,如何早期有效地寻找高危预警指标,及时筛选高危患者,对预后判断及减少心血管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应用心率变异性(HRV)和窦性心律震荡(HRT)检测仅反映了自主神经间接性调节功能,且运用中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特异性、敏感性及预测值的限制需寻求新的、直接性的检测技术。

2006年Schmidt等[1]提出了能反映自主神经张力的新指标即心率减速力。

近年来DC成为心电生理研究的热点,并不断应用于临床。

1 定义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rate,DC)是指窦性心搏RR间期的总趋向及趋缓减速的能力。

在人体内迷走神经是心脏的减速神经,为了满足及适应机体需要,迷走神经调节心率减速的能力大小直接影响到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当患者出现心血管系统的疾病时如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病或高血压病等,心脏的生理机能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活性降低,而表现为心率减速的能力异常,心率减速力值降低[1]。

2 DC检测的机理在自主神经体系中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分别不均等的反向调节心脏,本质上对心脏起主要保护作用的是迷走神经的活性大小,作为心率的减速神经其在满足和适应机体机能需要中起主要调节作用。

DC的检测技术实际上是发掘每个心动周期中留下的自主神经细微而快速地对心率的调节痕迹,并通过位相整序信号平均技术直接的把迷走神经对心率的减速调节作用做定量检测。

经循证医学验证,其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与筛选高危患者预警作用的敏感性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因而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并视为一种单独定量检测迷走神经活性的新技术[2]。

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心率减速力变化与糖脂代谢异常关系的研究

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心率减速力变化与糖脂代谢异常关系的研究

I1W糖尿病杂志202丨年3 月第29卷第3 期Chin J Diabetes,M a r c h 2021 ,Vol. 29,No. 3•189••糖尿病与心血管病•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心率减速力变化与糖脂代谢异常关系的研究刘琳叶纪伟金文波黄文平闪海霞【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M S心率减速力(D C)变化与血糖、血脂代谢异常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M S的100例10〜16岁儿童青少年(M S组);同期于我院体检健康的100名儿童青少年为正常对照(N C)组。

检测两组D C、血糖及血脂指标变化,随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两组W C、BM I、F P G、2h P G、HbA lC、HDL-C、LDL-C、T G、D 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C0.05或P<0.01)。

M S组治疗前后W C、BM I、F P G、2 hPG、HbAlC、H D L-C、LD L-C、D 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与低危亚组比较,中、高危亚组超重/肥胖、血糖、血脂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D C与^^1,(:呈正相关0=0.494,尸<0.05),与丁0、??0、\¥(:、册八|〇:呈负相关卜=—0.497、一0.496、一0, 474、一0. 501,P<0. 05 或P<0. 01)。

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显示,2 hPG sH bA^L D L-C^T G是儿童青少年M S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D C是预后的保护因素。

结论D C检测对儿童青少年MS的危险分层及心血管事件有一定预测价值。

【关键词】心率减速力;代谢综合征;儿童青少年doi: 10. 3969/j. issn. 1006-6187. 2021. 03.006Relationship between 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heart rate and glucose and lipid metabolism disorders in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LIU L in, YE Jiwei, JIN Wenbo, et ai Department ofEndocrinology,Nanyang Central Hospital,Nanyang 473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celeration capacity (D C) of heart rateand abnormal glucose and lipid metabolism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M S).Methods 100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ged 10 to 16 years old with MS were selected. 100 healthy childrenand adolescents who underwent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at the same time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group (N C). The changes of D C, blood glucose and blood lipids and 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during followmp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the waist circumference(W C), BMI, F P G, H D L-C. T G, 2 hPG, HbAjC, and DC in the M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from those in the NC group (P<0.05or P<0.01). the levels of W C, BM I, FPG, H D L-C, 2 hPG,HbAiC, DC in the M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 (P<0.05). The incidence ofoverweight/obesity, abnormal blood glucose and dyslipidemia in high-risk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higher thanlow-risk group (P<C0. 01).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DC valu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HDL~C (r=0. 494,P<0. 05),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 G,FPG,W C and HbAiC (r= —0.497, —0. 496,—0. 474 and — 0. 501, P<0. 05 or P<0.01).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2 hP G, HbAiC, LD L-C,and TG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hileDC was a protective factor for prognosis. Conclusion The detection of DC has certain predictive valuefor risk stratific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M S.【Key words】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 ;Metabolic syndrom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作者单位:473000南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刘琳、金文波、黄文平、闪海霞);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叶纪伟)•190•中国糖诚病杂志202丨年3月第29卷第3期Chin J Diabetes,March 2021 ,Vol. 29,No. 3M S是由DM、高血压、肥胖和血脂紊乱等形 成的疾病集合体。

不同体质指数高血压病人心率减速力

不同体质指数高血压病人心率减速力

不同体质指数高血压病人心率减速力及连续心率减速力的研究吴 双,张红灵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体质指数高血压病人心率减速力(DC )及连续心率减速力(DRs )的差异,为及早识别及干预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高风险病人提供依据㊂方法 收集2019年3月 2020年6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高血压病房的单纯高血压病人166例,其中体质指数(BMI )正常组47例㊁超重组68例㊁肥胖组51例,应用十二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系统收集病人心电图数据,通过电脑自动化程序计算3组的心率减速力(DC )㊁连续心率减速力(DRs )㊁24h 正常窦性RR 间期的标准差(SDNN )并进行对比㊂结果 肥胖高血压病人DC ㊁DR2(连续3个心动周期中后2个心动周期相继发生心率减速现象)㊁DR8值㊁SDNN 低于BMI 正常高血压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 肥胖高血压病人迷走神经张力减低,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保护作用下降,更易发生心血管事件及心脏性猝死㊂关键词:高血压;超重;肥胖;心率减速力;连续心率减速力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2.23.023 调查显示,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造成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预计至2025年,全球高血压患病人数将达到总人数的29.2%[1]㊂根据我国高血压指南,中国18岁以上的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约23.2%(2.445亿例),其中,约41.3%(4.353亿例)为高血压前期,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同时,我国居民肥胖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3]㊂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体质指数(BMI )与高血压的发病率呈正相关[4-5];且多项前瞻性研究显示,超重及肥胖病人高血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较BMI 正常的高血压病人明显增高[6-7]㊂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 ,DC )检测是一项通过24h 动态心电图(Holter )对窦性心搏中R -R 间期的总趋向和趋缓减速能力进行测定;连续心率减速力(heart rate deceleration runs ,DRs )是在DC 基础上提出的,为Holter 记录中连续出现R -R 间期逐渐延长的现象;DC 和DRs 可量化评估受检对象的迷走神经张力水平,对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高风险病人进行筛查和预警的非侵入性心指标[8-9]㊂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BMI 的高血压病人心率减速力及连续心率减速力的差异,为及早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高危病人进行识别和干预提供依据㊂1 资料及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9年3月 2020年6月山西作者单位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太原030001)通信作者 张红灵,E -mail :*****************引用信息 吴双,张红灵.不同体质指数高血压病人心率减速力及连续心率减速力的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23):4343-4345.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高血压病房收治的单纯高血压病人166例,其中,男90例,女76例㊂据‘中国成人超重与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节录)“[10]分段标准,将纳入病人分为3组:BMI 为18.5~<24.0kg/m 2为BMI 正常组,BMI 为24.0~<28.0kg/m 2为超重组,BMI ȡ28.0kg/m 2为肥胖组㊂其中,BMI 正常组47例,男20例,女27例,年龄(57.32ʃ15.31)岁;超重组68例,男41例,女27例,年龄(55.85ʃ13.46)岁;肥胖组51例,男29例,女22例,年龄(54.86ʃ14.39)岁㊂本研究经医院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㊂1.2 纳入与排除标准1.2.1 纳入标准 既往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或在未服用降压药物情况下行24h 动态血压检查平均收缩压(SBP )/平均舒张血压(DBP )ȡ130/80mmHg (1mmHg =0.133kPa )和(或)白天ȡ135/85mmHg 和(或)夜间ȡ120/70mmHg [11];BMI ȡ18.5kg/m 2㊂1.2.2 排除标准 合并糖尿病㊁心力衰竭㊁电解质紊乱㊁肝肾功能不全㊁贫血㊁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减退或其他神经疾病者;继发性高血压㊁主动脉夹层㊁高血压急症㊁脑血管急症㊁急性冠脉综合征㊁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或Ⅳ级)㊁频发期前收缩㊁持续性房扑及心房颤动㊁频发心动过速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㊁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等明显的心律失常㊁严重器质性心脏病者;免疫性外周血管疾病㊁严重感染㊁恶病质者㊂1.3 研究方法 ①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性别㊁年龄㊁身高㊁体重),计算BMI ;②采集入院次日清晨(空腹12h 以上)静脉血进行常规生化检测;③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Spacelabs Medical 90217)测量病人24h动态血压,监测病人昼夜血压数据,确保每位病人的有㊃3434㊃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年12月第20卷第23期效血压测量次数达到80%以上;④采用十二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系统(杭州百慧公司CT086S)采集病人心电图数据,通过人机对话去除干扰㊁伪差后应用该系统电脑自动化程序对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㊁DC㊁DRs进行计算㊂将DC<4.5ms定义为异常;DR2(DR2为连续3个心动周期中后2个心动周期相继发生心率减速现象)ɤ5.4%或DR4(DR4为连续5个心动周期中后4个心动周期相继发生心率减速现象)ɤ0.05%或DR8(DR8为连续9个心动周期中后8个心动周期相继发生心率减速现象)ɤ0.005%定义为异常;SDNN参考范围为(141ʃ39)ms[8-9]㊂对比3组病人的DC㊁DRs㊁SDNN值㊂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㊂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定性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3组一般资料比较3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详见表1㊂表13组一般资料比较项目BMI正常组(n=47)超重组(n=68)肥胖组(n=51)统计值P年龄(岁)57.32ʃ15.3155.85ʃ13.4654.86ʃ14.39F=0.3650.695性别(例)男204129女272722χ2=3.7320.155 24hSBP(mmHg)138.66ʃ13.47139.69ʃ11.91141.20ʃ17.20F=0.4010.406 24hDBP(mmHg)80.77ʃ12.3882.54ʃ10.4982.94ʃ15.61F=0.6700.667 Hcy(μmol/L)16.34ʃ9.1617.89ʃ8.3718.20ʃ7.06F=0.7260.486 TC(mmol/L) 4.22ʃ0.87 4.19ʃ0.79 4.45ʃ0.80F=1.6490.195 TG(mmol/L) 1.79ʃ0.73 2.07ʃ1.35 2.16ʃ0.99F=1.5660.212 HDL-C(mmol/L) 1.14ʃ0.39 1.04ʃ0.27 1.01ʃ0.28F=2.3220.101 LDL-C(mmol/L) 2.75ʃ0.78 2.81ʃ0.58 2.92ʃ0.56F=0.8750.419 UA(μmol/L)355.00ʃ102.74361.19ʃ100.65384.16ʃ101.39F=1.1670.314注:Hcy为同型半胱氨酸氨酸,TC为总胆固醇,TG为三酰甘油,HDL-C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UA为尿酸㊂2.23组SDNN㊁DC及DRs均值比较与BMI正常组比较,肥胖组SDNN值㊁DC值㊁DR2值㊁DR8值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与BMI 正常组㊁肥胖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详见表2㊂表23组SDNN㊁DC㊁DRs比较(xʃs)组别例数SDNN(ms)DC(ms)DRs(%)DR2DR4DR8 BMI正常组47126.89ʃ31.87 6.19ʃ2.0211.44ʃ1.67 1.17ʃ0.180.059ʃ0.020超重组68119.72ʃ27.60 5.87ʃ1.5511.05ʃ1.60 1.09ʃ0.320.055ʃ0.022肥胖组51112.31ʃ24.84① 5.31ʃ1.23①10.56ʃ1.66① 1.03ʃ0.330.048ʃ0.010①与BMI正常组比较,①P<0.05㊂3讨论DC是指24h心率单周期减速的平均速度;DC降低时表示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对人体的保护力下降,受检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增高;DC正常时,表示迷走神经对人体的保护性较强,受检者属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低风险人群;DRs是指心率减速现象连续在2~10个心动周期中发生现象,研究显示,多变量分析时,仅DR2㊁DR4㊁DR8边界值独立显示了有预警心血管事件发生的能力,故DRs中只对3组病人DR2㊁DR4㊁DR8进行研究㊂SDNN是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之一,常用于对自主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其主要反映24h自主神经功能的整体变化㊂DC㊁DRs能定量㊁独立地分析及测定迷走神经的张力,检测敏感性高㊁特异性强,现已在多项研究中证实其大小与心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其与HRV相关指标联合评估时,能进一步提高恶性心律失常发生高风险病人的检出率,以便临床医师及早实施干预,改善病人预后[8-9]㊂本研究对不同BMI高血压病人的DC㊁DRs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肥胖组的DC及DRs较正常BMI㊃4434㊃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I N T E G R A T I V E M E D I C I N E O N C A R D I O-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D e c e m b e r2022 V o l.20 N o.23组明显下降,提示肥胖组病人迷走神经张力较正常BMI组减低,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风险较正常BMI组增高㊂人体窦性心律的快慢除了受窦房结固有心率的调节外,自主神经兴奋性的变化也可对心率进行调节;自主神经中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时对心率有 加速 作用,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时对心率有 减速 作用㊂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表现为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及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但其本质是因为迷走神经功能被严重抑制,因此,迷走神经功能的评估对恶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的预测更有意义[12]㊂既往研究显示,高血压的发生和维持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和迷走神经张力降低均相关,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还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病人出现靶器官损伤的过程[13];而且,在肥胖发生过程中本身就存在着迷走神经敏感性的降低,迷走神经传入末梢能感知胃张力信号以及肠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复杂的神经内分泌信号,并向大脑提供负反馈以终止进餐,长期摄入高热量的食物会降低迷走神经传入神经元对周围信号的敏感性,引起食欲亢进和肥胖[14];既往已有相关研究证实肥胖者㊁高血压病人的DC均较正常人降低[15,16],本研究针对肥胖合并高血压病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肥胖合并高血压病人的DC㊁DRs相较于正常BMI高血压病人降低,提示在肥胖合并高血压时病人迷走神经功能降低更为明显,恶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增大㊂但本研究样本量有限,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由于样本的来源,样本选择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㊂本研究结果对临床诊疗过程中督促肥胖高血压病人改善生活方式㊁减轻体重以及联合应用DC㊁DRs等指标对高血压病人中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及病情的评估等均具有积极意义㊂参考文献:[1]KEARNEY P M,WHELTON M,REYNOLDS K,et al.Global burdenof hypertension:analysis of worldwide data[J].The Lancet,2005,365(9455):217-223.[2]WANG Z,CHEN Z,ZHANG L,et al.Status of hypertension inChina:results from the China hypertension survey,2012-2015[J].Circulation,2018,137(22):2344-2356.[3]王增武,郝光,王馨,等.我国中年人群超重/肥胖现况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分析[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22(10):1000. [4]荣右明,程宁,何彩丽,等.体质量指数㊁腰围与高血压的关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8,26(4):379-383.[5]RAHMAN M,ZAMAN M M,ISLAM J Y,et al.Prevalence,treatmentpatterns,and risk factors of hypertension and pre-hypertensionamong Bangladeshi adults[J].Journal of Human Hypertension,2018,32(5):334-348.[6]何博平.超重与肥胖对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7,29(1):37-38.[7]陈祚,李苏宁,王馨,等.我国中年人群高血压㊁超重和肥胖的发病率及其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0,48(1):47-53.[8]郭继鸿.心率减速力检测[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9,18(1):59-68.[9]郭继鸿.连续心率减速力测定[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2,1(1):9-14.[10]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节录)[J].营养学报,2004,26(1):1-4.[1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高血压联盟(中国)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24(1):24-56.[12]NG G A.Neuro-cardiac interaction in malignant ventricular arrhythmiaand sudden cardiac death[J].Autonomic Neuroscience,2016,199:66-79.[13]MANCIA G,GRASSI G.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dhypertension[J].Circulation Research,2014,114(11):1804-1814.[14]DE LARTIGUE G.Role of the vagus nerve in the developmentand treatment of diet-induced obesity[J].The Journal ofPhysiology,2016,594(20):5791-5815.[15]周丽,王兴德,申淑荣,等.不同昼夜节律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力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9):61-64. [16]黄小力,文红霞,易兰芬,等.超重㊁肥胖儿童与代谢综合征患儿心率减速力的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17,35(10):725-728.(收稿日期:2021-02-05)(本文编辑邹丽)㊃5434㊃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年12月第20卷第23期。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减速力的临床意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减速力的临床意义
的分组情况 。
的 减 速 力 显 著 降低 , 对 心 脏 的保 护 作 用 同 时显 著 下 降 , 使 患 者 成
为 猝 死 高 危 人 群 ] 。 本研究 结果表 明, 心衰组D C值 明 显 低 于 对 照 组 ( P<
1 . 2 . 2 DC的 分 析 标 准 确 定 心 率 段 数 值 固 定 为 2 O个 周 期 , 入 选 以前 一 个 心 动周 期 延 长 者 的 减 速 点 为 中 心 点 , 进 行 不 同心 率 段 的有 序 排 列 , 经位相 整序后 , 分 别 计 算 对 应 周 期 的平 均 值 , 并 代人公式 D C( ms ) 一[ X( O ) +X ( 1 ) 一x( 一 1 ) 一 X ( 一 2 ) ] 1 / 4 , 得 出
神 经 和 交 感 神 经 的 作 用 强 度 。当 D C值 > 4 . 5 ms时 为 猝 死 低
入组受试者均 接受 2 4 h动 态 心 电 图
1 . 2 . 1 动态心电图记录
危, 患 者迷走神经使心 率减速 的能力 强 , D C值 为 2 . 5 ~4 . 5 ms 时 属 于 猝 死 的 中危 值 , 患 者 迷 走 神 经 调 节 心 率减 速 的 能 力 降 低 ,
1 . 2 研 究 方 法
理 性 因素 影 响 的结 果 、 还 是 病 理 性 作 用 的结 果 不 易 区 分 , 而 且 部
分 检 测 需 要 一 定 的 附 加 条 件 才 能 实 施 ] , 因此 临床急需 新 的 自 主神经功能检测来 弥补上述检测方法的不足 。 由G e o r g S c h mi d t 教授 发 现 并 提 出 的 心 率 减 速 力 检 测 技 术 是 一 种 检 测 自主神 经 张 力 高低 的新 技 术 ] , 它 能 定 量 测 定 迷 走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减速力临床变化及意义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减速力临床变化及意义
1 材 料与 方法
患者根 据葡 萄糖 耐量 试验结果 分为 高血压合并 糖耐 量正 常 组( E H+N G T ) 2 8 例、 高血压合 并糖耐 量异常组 ( E H+I G T ) 1 8例和高血压合 并 2型糖 尿病组 ( E H+T 2 D M) 1 8例 , 再 进
行2 4 h 1 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应
不全、 肿瘤 、 严重 的急性 感 染/ 代 谢 紊 乱 和慢 性 心 力
0 . 0 5 ) , 胰 岛素抵抗指数 ( H O MA . I R) 、 空腹血糖 ( F B G) 、 餐后 2小时血糖( 2 h P G ) 明显高于 E H+ I G T和 E H+N G T组 ( P< 0 . O 1 ) 。在 E H+I G T和 E H+1 2 D M组 内 , H O MA - I R与 D C、
L V E F 、 S D N N、 F B G、 2 h P G呈 负相关 ( r=一 0 . 5 8 7 , P<0 . 0 1 ; r
= 一0 . 2 6 6, P <0 . 0 5; r= 一0 . 8 0 8, P <0 . 0 5; r = 一0 . 3 0 6, P<
衰竭急 性发作 者。高血 压诊 断标 准采 用 1 9 9 9年
高低 , 进 而筛 选和 预警 猝 死 高 危 患者 的一 种 新 的 无 创 心 电技 术 。D C在慢 性 心 力 衰 竭及 高血 压 心 脏 病 的患者 中应用 价值 的研 究 也逐 渐 开展 - 2 ; 研 究
( 2 h P G ) 、 空腹胰岛素等代谢指标 , 并进行 7 5 g 葡萄
摘要 目的 比较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 ( E H) 患者及 高血压 合并糖尿病 ( E H+ T 2 D M) 患者 的心率减速力 ( D C) 的变化 以

心率减速力值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意义

心率减速力值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意义

T I A N y o 一 q u n ,MOL i — q o i n g .D e p a r t m e n t o fE l e c t r o c a r d i o g r a p h y ,t h e F i r s t P e o p l e 5 H o s p i t a l o fH e c h i ,H e c h i 5 4 6 3 0 0 ,C h i —

72 -
P 3 『 CC P VD Ma y 2 0 1 3,Vo l ,2 1 No . 5

短篇 管 疾 病 患者 的临床 意 义
阮炳 新 ,田永群 ,莫 丽琼
【 摘要 】 目的 探讨心率减速力 ( D C )值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 意义。方法 选择 2 1 0例心血 管疾病 患者,
按照疾病类型分为冠心病、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 、心律 失常、老年性心瓣膜病 组,各 4 2例 ;另选 1 6 0例 无器质性心 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入 院均行 2 4 h动态心电图检查 ,分别计算各组的 D C值并对比分析 。结果 心血管疾病 患者
的年龄、D C值与对照组 比较 ,差异有 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0 1 ) 。结论
c o m p  ̄e d w i h t h t e c o n t r o l ro g u p ,t h e d i f e r e n c e w a s s t a t i s t i c l a l y s i ni g i f c a n t( P<0 . 0 0 1 ) .C o n c l u s i o n C l i n i c a l r e s p o n s e i n p a —
Cl i n i c a l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o f De c e l e r a t i o n Ca p a c i t y o f Ra t e Va l u e i n P a t i e n t s t l I C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Di s e a s e RU A N B i n g —x i n.

糖尿病患者心率减速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糖尿病患者心率减速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关键词:心率减速力;2型糖尿病;影响因素近年来,随着民众生活习惯的改变及社会老龄化进展,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的患病人数持续增多[1]。

T2DM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病情进展后会合并相关并发症,其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即2型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type2diabeticautonomicneuropathy,T2DAN)[2],具有难以自行缓解、起病隐匿等特点。

资料显示,T2DAN患者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主要与其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而为做好相关防治工作,避免预后不良,临床需对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参数异常情况进行检测,一般多应用24h动态心电图。

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capacityofrate,DC)是一种能够对迷走神经作用强度进行独立、定量分析的无创性心电检测技术[3]。

目前关于T2DM患者的DC值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故本研究对此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诊的69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

本研究已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所有患者均已完成知情同意书的签署流程。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关于T2DM的标准[4];②临床数据完整,且全程参与研究;③病程≤5年;④用药规律。

排除标准:①伴有病毒性心肌炎、感染性心内膜炎、肥厚性心脏病等基础心脏病;②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神经系统病变;③非窦性心律;④继发性糖尿病。

1.2方法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记录仪(厂家:杭州百慧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型号:CT-082)对患者进行相应监测,注意通过人机对话去除各种伪差、干扰,后通过自动分析系统进行DC 值计算,若DC>4.5ms,视作低危值;DC在2.5~4.5ms,视作中危值;DC<2.5ms,视作高危值。

收集入组患者的连接肽(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降钙素原(PCT)、白介素-18(IL-18)、C反应蛋白(CRP)等相关资料。

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张志敏;杜国峰【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力( DC)与心率变异性( HRV)的关系。

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180例(高血压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健康对照组),均行MIC动态心电检查,离线分析后计算出DC和HRV时域指标[总体标准差( SDNN)、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 SDANN)、差值均方根( rMSSD)、相邻N-N间期超过50 ms的百分比(pNN50)],并对高血压组DC和HRV时域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高血压组DC、SDNN、SDANN、rMSSD、pNN50分别为(5.93±1.72)、(105.69±24.58)、(95.94±27.0)、(39.97±27.16)ms及6.43%±8.31%,健康对照组分别为(8.17±1.03)、(129.94±21.58)、(116.27±22.2)、(51.46±21.07) ms及10.58%±6.34%,P均<0.01。

高血压组DC 与SDNN、SDANN、rMSSD、pNN50均呈正相关(r=0.558、0.558、0.340、0.484,P均<0.01)。

结论高血压患者的DC和HRV时域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DC检测有助于评估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情况。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4(000)016【总页数】2页(P41-42)【关键词】高血压病;心率减速力;心率变异性;相关性【作者】张志敏;杜国峰【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上海201802;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上海2018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心率减速力(DC)检测是通过分析24 h心率的整体趋向性,并测定减速能力,定量评估迷走神经张力高低的程度,进而筛选和预警猝死高危患者的一种无创监测技术。

心率减速力(DC)、连续心率减速力(DRs)及心率变异性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心率减速力(DC)、连续心率减速力(DRs)及心率变异性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193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9 年 4月 A 第 7 卷第 10 期Apr. A 2019 V ol. 7 No. 10心率减速力(DC )、连续心率减速力(DRs )及心率变异性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施 勇1,梁晓和2(1.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广西 南宁 530022; 2.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电图科,广西 南宁 530022)【摘要】目的 探讨心率减速力(DC )、连续心率减速力(DRs )以及心率变异性(HRV )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将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患者作为研究组,未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DC 、DRs 、HRV 等指标差异。

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在DC 、DRs 、HRV 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DC 、DRs 、HRV 可作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脏不良事件评估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心率变异性;连续心率减速力;心率减速力;急性心肌梗死;心脏不良事件【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0.193.01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病情严重,评估患者猝死风险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为了提高风险评估水平,本文通过组间比较的方式探讨DC 、DRs 、HRV 在心脏不良事件预测方面的价值,详细情况如下文所述。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37例,年龄60~83岁,平均(72.09±4.22)岁。

将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患者作为研究组(31例),未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患者作为对照组(5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的分析

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的分析

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的分析[摘要] 目的测定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指标,分析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变化。

方法选择61例冠心病患者,其中vt组31例,非vt组30例,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采集24 h动态心电图的dc值、hrv各指标值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3组间dc值、sdnn、rmssd和pnn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t组和非vt组dc值低于对照组,vt组sdnn、rmssd和pnn50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降低,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更明显。

[关键词] 冠心病;室性心动过速;心率减速力;心率变异性;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dc)检测技术是通过24 h心率的整体趋向性分析进行减速能力测定的指标,是定量评估受检者迷走神经张力的高低,进而筛选和预警猝死高危患者的一种新的无创技术[1]。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可以定量检测心脏自主神经活性,两者都具有快速、无创和简便等优点。

本研究旨在对冠心病伴有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clia,vt)患者与冠心病非vt患者和正常对照组间dc和hrv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5~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变化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2],同时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做正常对照组。

将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vt组31例,男22例,女9例,年龄32~84岁,平均(63.6±12.6)岁,病程3~17年,平均(9.5±3.3)年;非vt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30~86岁,平均(61.6±14.4)岁,病程2~18年,平均(9.3±3.1)年。

心率减速力检测的应用价值

心率减速力检测的应用价值

心率减速力检测的应用价值郑丽凤【摘要】心率减速力(DC)检测是近年来发现的在动态心电图基础上所作的一项新的检测,国外的一些研究已证实DC检测能定量、独立地分析和测定迷走神经作用的强度,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DC对猝死的预警有较强的使用价值.我国少数学者近年来也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得出类似结论.DC技术的推广与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2(018)003【总页数】3页(P389-391)【关键词】心率减速力;猝死;预警;迷走神经张力【作者】郑丽凤【作者单位】昆明医学院第六附属医院心内科,云南,玉溪,65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据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35岁以上的人群,每年的猝死率为1‰~2‰[1]。

有关资料显示[2],在猝死的发生原因中,80%是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SCD的发生率在工业化国家为每周每百万人口中约30人,我国北京为每周每百万人口中<15人。

美国每年有>50万人死于SCD,相当于每1分钟就有1人死于SCD。

我国猝死发生率:城市每年60/10万,农村每年46/10万。

我国SCD的发生率为每年41.84/10万(0.04%),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每年SCD的发生率为54.4万。

而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能被成功复苏的机会很小,美国约15%,而大多数国家仅为0%~5%。

故猝死的高危预警手段的出现迫在眉睫。

1 猝死的发生机制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共同支配心脏,两者分别从相反的方向调节心脏。

猝死的发生本质很大程度上是迷走神经保护作用下降的结果,尤其对不伴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更是如此。

迷走神经是心脏的减速神经,其兴奋性增加时心率变慢,心率减速力增强,减速力降低时提示迷走神经的兴奋性降低,其对人体的保护性作用下降,使患者猝死的危险性增加。

反之,心率减速力正常时,提示迷走神经对人体的保护性较强,受检者属于猝死的低危者[1]。

心率减速力

心率减速力

2.心率加速力的计算公式
AC=[X(0)+X(1)-X(-1)-X(-2)]×1/4 (单位为ms) 计算结果为负值,表示交感神经对较慢心 动周期进行调节时,能使下一个心动周期缩 短的程度。
2. 心率减速力与加速力的比较
多数患者经上述方法计算的DC 值和AC 值十分相近,只是AC 结果为 负值,同时两者的图形成反像。
两者的结果呈分离状态,图形也不呈 反像,这种情况的发生率约15%
3. DC 值检测结果临床意义的判定
根据相应的临床随访结果DC 值分为三种:
(1)低危值:DC 值>4.5ms 为低危值,提示患者迷 走神经使心率减速的能力强。 (2)中危值:DC 值2.6~4.5ms 为中危值,提示患 者迷走神经调节心率减速的能力下降,患者属于猝 死的中危者。 (3)高危值:DC 值≤2.5ms 为高危值,提示患者 迷走神经的张力过低,对心率调节的减速力显著下 降,结果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显著下降,使患者属于猝 死的高危者。
(1)入组标准:
年龄<75 岁的急性心梗患者,入组第二周进行24h 动态心电图检查,并 对记录的RR 间期进行位相整序信号平均技术的处理。
(2)研究方法:
①所有患者均进行DC 检测,并得到有效结果; ②随访时间平均2~3 年; ③患者的临床转归与DC 检测结果对研究人员与临床医生都采取单盲法, 即医生只知晓临床随访结果,研究人员只知晓DC 检测结果; ④分别与LVEF(经超声、核素、左室造影法测定)和HRV 结果(Holter 法)进行猝死预警作用的比较; ⑤一级终点:全因死亡。
六.心率减速力检测技术的优势
1、方法简单易行:DC 检测技术和Holter 检查同时进 行,方法简单易行,而且记录时间短,24h 则能完 成检测。检测时不需附加另外的条件。 2、定量分析:该技术属于一种定量测定迷走神经和 交感神经作用强度的新技术,交感与迷走神经作用 的单独检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3、检测结果可靠:队列研究的结果表明,DC 检测的 低、中、高危值的预警作用与随访期结果的相关性 强,结果可靠。

心率减速力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心率减速力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心率减速力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唐文红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新医学》
【年(卷),期】2018(011)002
【摘要】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heart rate,DC)检测是近年来发现的在动态心电图基础上所做的一项新的检测,是进行猝死高危人群筛选与预警的一项最新无创性心电技术,其能定量、独立地分析和测定迷走神经作用的强度,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目前该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上对判断自主神经受损程度、危险分层及在猝死高危人群的筛选与早期预警方面有较强的使用价值;在2型糖尿病的研究中发现糖尿病患者的DC值变化与血糖控制有关,但DC能否作为临床上诊断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iabetic cardiac autonomic neuropathy,DCAN)的新的参考指标尚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证实.该文对DC 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总页数】4页(P212-215)
【作者】唐文红
【作者单位】530021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电诊断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
【相关文献】
1.心率减速力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陈书佩
2.无创性心率减速力检测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猝死的预测价值探讨 [J], 苏桂珠
3.不同昼夜节律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力检测的临床意义 [J], 周丽;王兴德;申淑荣;程培;陈彬;陈忠
4.动态心电图心率减速力检测对高血压的诊断价值分析 [J], 陈旺
5.动态心电图心率减速力检测对高血压的诊断价值分析 [J], 陈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代谢综合征少年心率减速力对自主神经r功能失衡的评估价值

代谢综合征少年心率减速力对自主神经r功能失衡的评估价值

代谢综合征少年心率减速力对自主神经r功能失衡的评估价值张京杨;文红霞;曹晓晓;杨睿;易兰芬;邱梅【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28)022【摘要】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DC)对评估代谢综合征(MS)少年自主神经功能失衡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纳入10~16岁少年MS初诊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为对照组.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心率变异性(HRV)和DC;根据DC值将MS患者划分为DC≥4.5 ms组(低危组)、DC值2.6~4.4 ms组(中危组)、DC值≤2.5 ms组(高危组),随访至少24个月,比较随访前后各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清尿酸(UA)、血钙水平.结果观察组DC及HRV 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DC与HRV 各指标均呈正相关(P<0.05).随访24个月时,高危组FBG、FINS、TG、TC、UA与中危组和低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均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结论 MS少年多伴DC异常降低,且其变化与早期HRV相关指标异常有关;DC异常高危组随访期间出现自主神经功能失衡风险更大.【总页数】5页(P59-63)【作者】张京杨;文红霞;曹晓晓;杨睿;易兰芬;邱梅【作者单位】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心功能室,湖北武汉 430015;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心功能室,湖北武汉 430015;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心功能室,湖北武汉 430015;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检验科,湖北武汉430015;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心功能室,湖北武汉 430015;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心功能室,湖北武汉 430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9【相关文献】1.心率减速力评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失衡的价值 [J], 师幸伟;杨波;芦兰;李秀琪;谢刚2.心率减速力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价值 [J], 齐连芬;刘忻;方业明;李川洁;刘晓洁3.心率减速力评价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价值 [J], 潘程婕;张芳;何涛;李烁4.心率减速力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价值 [J], 王一萌;秦巧云5.应用心率减速力和心率变异性评价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自主神经功能 [J], 张晓敏; 戴淑婷; 江瑞瑞; 王海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率减速力检测:预警心脏性猝死的无创新技术
近年来,对猝死人群分布的研究意外地发现,猝死人群中仅1/3者生前被归为猝死的高危人群,1/3者被归为猝死的中危及低危人群,而另1/3者的猝死为患者的首发临床事件,这些人生前属于无危险因素的人群。

猝死流行病学这一新情况说明:目前,医学对猝死的认识远未到位,2/3的猝死发生在目前认为属于中低危或无危的人群。

因此,要想全社会猝死人数得到真正的遏制,需要更好的筛选与预警技术问世,而且方法要更简单、易行,使筛选人群更大。

心率减速力的概念
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简称DC)检测技术是德国慕尼黑心脏中心Georg Schmidt教授近年发现并提出的一种检测自主神经张力的新技术。

心率减速力的检测是通过24小时心率的整体趋向性分析和减速能力的测定,定量评估受检者迷走神经张力的高低,进而筛选和预警猝死高危患者的一种新的无创心电技术。

减速力降低时提示迷走神经的兴奋性降低,相应之下,其对人体的保护性作用下降,使患者猝死的危险性增加,反之,心率减速力正常时,提示迷走神经对人体的保护性较强,受检者属于猝死的低危者。

检测方法与技术
⑴动态心电图记录:受检者记录全天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图1)。

⑵确定减速周期及加速周期并做标志:将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经120 Hz数字化自动处理系统转化为以心动周期RR值为纵坐标的序列图。

随后,将每一个心动周期的RR值与前一心动周期比较,确定该周期属于心率减速或加速的心动周期,再用不同的符号做出标志。

减速周期可标注为黑点,加速周期,可标注为白点。

⑶确定心率段的长短值:位相整序时应用的心率段是指以每一个减速点或加速点为心率
段中心时,位于其两侧的心动周期依次各取多少。

当心率段数值确定为30个间期时,则意味着以选定的减速点为中心时,其左右依次各取15个心动周期组成一个心率段。

⑷各心率段的位相整序:以入选的减速点为中心,进行不同心率段的有序排列。

⑸对应序号的周期进行信号平均:经位相整序后,分别计算对应周期的平均值,包括:
①X(0):系所有中心点的RR间期的平均值;②X(1):中心点右侧紧邻的第一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③X(-1):中心点左侧紧邻的第一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④X(-2):中心点左侧相邻的第二个所有心电周期的平均值。

⑹计算:将计算结果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图1)。

结果判定
心率减速力的计算公式
DC(心率减速力)=[X(0)+X(1)-X(-1)-X(-2)]×1/4,计算结果的单位为ms,例如结果为
5.4 ms时,表示该患者24小时的心率调节中,迷走神经对较快的心动周期的调节减速力为5.4 ms。

DC值检测结果临床意义的判定⑴低危值:DC值>4.5 ms为低危值,提示患者迷走神经使心率减速的能力强。

⑵中危值:DC值2.6~4.5 ms为中危值,提示患者迷走神经调节心率减速力的能力下降,患者属于猝死的中危者。

⑶高危值:DC值≤2.5 ms为高危值,提示患者迷走神经的张力过低,对心率调节的减
速力显著下降,结果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显著下降,使患者属于猝死的高危者。

心率减速力的测试机理自主神经对心脏调节的特点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共同支配心脏,两者分别从相反的方向调节心脏进而满足和适应机体的需要。

心脏自主神经的双重支配作用强度并不对等,在清醒的人体和动物都以迷走神经的调节作用占优,运动时心率的增快主要是迷走神经紧张性的减弱,而不是交感神经兴奋性的增强,而传统的概念常错误地强调运动后心率的增快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的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误区。

迷走神经对心率调节作用的检测正常时,自主神经对心率的调解作用细微而迅速,这与自主神经对心肌不应期的调整作用几乎一样。

当一个心动周期结束时,自主神经对下一周期中心房肌、心室肌、房室结不应期的调整作用业已完成,并能确定各自的具体数值。

自主神经这种细微的调节作用体现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

使每一个心动周期中都蕴含着自主神经细微而迅速的调节痕迹。

因此,通过DC与AC的测定能对迷走和交感神经的作用分别做定量分析。

资料证实,DC检测的结果与临床循证医学的结果十分符合,因而能把其做为定量检测迷走神经单独调节作用的一种新技术。

心率减速力检测的临床应用
2006年,Bauer和Schmidt首次报告了心率减速力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结果。

研究方法:①所有患者均进行DC检测,并得到有效结果;②随访时间平均2~3年;③患者的临床转归与C检测结果对研究人员与临床医生都采取单盲法,即医生只知晓临床随访结果,研究人员只知晓DC检测结果。

结果:①该队列研究中,随访期死亡人数分别为德国组70例、英国组66例、芬兰组77例;②不同DC值与随访期患者的死亡率有统计学的显著差异。

研究结论:
⑴较低的DC值是心肌梗死患者猝死与全因死亡的较强预测指标: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心率减速力较好(>4.5ms)的心肌梗死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性十分低,相反,心率减速力较低时(≤2.5ms),既使左室EF值尚可者(>30%)也有较高的死亡危险,危险程度几乎高出2倍,其预警死亡的敏感性约80%,即随访期中,心肌梗死患者80%的死亡者可经较低的DC值得到预警(图2)。


较低的DC值对心肌梗死患者猝死及全因死亡的预测能力优于其他指标:该研究比较了DC检测与其他已经十分肯定的高危预测技术的作用,包括LVEF值及经Holter法测定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平均心率、SDNN、心率变异性指数等。

结果表明,对心肌梗死患者随访期死亡高危的预测能力,DC检测法的ROC曲线下的AUC值高于左室EF值、心率变异性以及两者合用时的ROC曲线下AUC值。

⑶心率减速力死亡预警的能力优于心率加速力:结果表明,心率减速力测定结果的病理学意义远比心率加速力的结果更具临床重要性。

在一定的人群,心率加速力正常而心率减速力降低的患者预后差。

⑷心率减速力的测定结果可用于猝死低危与高危者的双向判定:心率减速力检测技术除
敏感性较高外,其检测结果的特异性稳定而一致,这一特性优于LVEF和SDNN的检测。

因此,其为低危值时能十分准确地识别心肌梗死后患者猝死的低危者,适合从猝死高危人群中筛选低危者,从而不需对这些人群做进一步花费较高的其他检查与评价,这能大大节省医疗保险公司及个人的医药负担。

另一方面,当检测值较低(<2.4ms)时,提示其为心肌梗死后死亡的高危者,这一结果对LVEF值≤30%和>30%患者的预警都有重要作用,这意味着被其他危险预警技术(例如LVEF)漏掉的高危者,可经心率减速力的检测而被发现。

心率减速力检测新技术的评价心率减速力检测技术的优势如下,⑴方法简单易行:DC 检测技术和Holter检查同时进行,方法简单易行,而且记录时间短,24小时则能完成检测。

检测时不需附加另外的条件。

⑵定量分析:
该技术属于一种定量测定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作用强度的新技术,交感与迷走神经作用的单独检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⑶检测结果可靠:队列研究的结果表明:DC检测的低、中、高危值的预警作用与随访
期结果的相关性强,结果可靠。

⑷检测的敏感性高:资料表明,DC检测的敏感性高达80%,即随访期中80%的死亡者
都能从DC结果中得到预警,尤其对EF值>30%的猝死高危者的检出更有意义。


检测的特异性强:DC结果为低危值时,其随访期中发生死亡的人数很低,真阴性率高,更适合一般人群中低危者的筛查与识别。

⑹联合预警时作用更强:资料表明,DC技术与LVEF值的测定或HRV、HRT等技术联合应用时,能够进一步提高猝死高危者的检出与预警。

结束语
心率减速力的测定是进行猝死高危人群筛选与预警的一项最新无创心电技术,其能定量、单独分析和测定迷走神经作用的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