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提案
关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提案

关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提案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02608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案由:关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提案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教育部会同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办理提案人:张沅主题词:儿童,教育提案形式:个人内容: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等监护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已近两千多万,状况令人堪忧。
随着数量的增加,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应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分析:1、思想道德状况不容乐观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其心理和生理成长都面临着许多问题。
据统计,历年刑事犯罪中,有近20%的青少年是这类孩子。
留守儿童正处于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没有父母的监管、引导,留守儿童在社交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机性和冲动性,极易流入一些社会闲杂人群中,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容易受到诱惑和不良影响而使成长偏离正常轨迹。
2、学习态度不端正,有失学、辍学现象由于缺乏与家庭的配合而导致学校难以管理留守儿童,学习自觉性较差,祖辈监护人普遍文化水平低,大多数还是文盲,63%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最不好的情况是学习没人指导监督,有时还要承担较多的劳动,因此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学习自觉性。
3、缺乏基本正常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在学校中,留守儿童经常受到其他儿童的歧视和排斥,使他们产生自卑、孤僻的情绪。
另外,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与学校和老师缺乏经常性的沟通,使得部分老师也忽视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引导,没有对他们给予应有的关爱,使他们感觉不到集体的温暖。
4、安全状况存在诸多隐忧由于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防范防护能力弱,留守儿童对一些危险事物又缺乏理性判断,安全保护意识不强,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
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

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努力来解决。
以下是一些建议:1.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教育保障机制: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明确留守儿童的权益保护和教育保障责任。
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教育保障机制,包括提供资金支持、设立教育补助金等,确保留守儿童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2.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教师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力量,需要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相关教育资源和支持,激励更多的教师投身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事业中。
3.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普遍薄弱,需要政府加大投入,改善学校的硬件条件,包括修建新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
同时,要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学校能够正常运行。
4.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投入,提供多样化的教材和教学工具。
此外,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世界。
5.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和支持:家庭教育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环节,需要政府加强对农村家庭的教育指导和支持。
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培训班、提供家庭教育指南等方式,帮助农村家庭提高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6.加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参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到留守儿童教育事业中。
可以开展志愿者支教活动、设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等,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7.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容易产生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
政府应该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让留守儿童能够得到及时的心理支持。
8.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监督和评估:政府应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教育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提案

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提案
一、留守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家庭收入偏低,生活比较困难。
2、亲情关怀缺失,心理健康堪忧。
3、成绩两极分化,不良习惯突出。
4、监护困难加大,上学费用增加。
随着学校布局调整,大多数村小被撤销,原来村小的学生要到中心校去上学,这一部分学生的家长接送和照管的难度大大增加了,费用开支也增大了。
所以,很多农民强烈要求小学低年级和幼儿园不要统统撤销,有条件的村要就地办学,使大多数低龄儿童不要过早离开家庭独立生活。
二、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领导。
2、继续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扶助力度。
关爱留守儿童,重点应放在对贫困留守学生的资助帮扶上。
3、大力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
4、普遍建立“留守学生之家”。
由于多数留守学生课余和节假日不能回家,让他们流出学校,必将造成管理失控,形成安全隐患。
建议政府协调县内外有能力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帮助每所中学和中心小学建一个标准的“留守学生之家”。
5、合理调整学校布局。
根据农村学龄儿童逐年递减的现状,及时收缩村小布点是完全正确的,但收缩步伐过快,农民有意见。
6、坚决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
7、大力加强青年农民技术培训。
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提案

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提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提升,许多家庭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而选择了离乡背井,将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老家。
这些被称为留守儿童的孩子们因为长期与父母分离,面临着身心健康的诸多问题。
为了保障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
家庭教育对于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因此,父母应通过电话、信件、视频等方式与孩子保持密切联系,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
同时,父母还应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自律自爱,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学校教育在保障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应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心理辅导服务。
教师应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此外,学校还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
社会组织和社区应承担起关爱留守儿童的责任。
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设立留守儿童关爱基金等方式,为留守儿童提供帮助和支持。
社区可以建立留守儿童活动中心,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加他们的社交机会和交流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朋友圈。
政府也应加大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关注和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保护和教育,提供经济援助和就业机会,减轻留守儿童的经济负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保障。
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
家庭、学校、社会组织和政府应各尽其责,采取有效措施,共同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
只有这样,留守儿童才能健康成长,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建议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或其他成年家庭成员外出务工而不能照顾孩子的儿童。
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们面临着许多家庭教育问题。
以下是针对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他们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建立更多的托管学校或帮扶机构,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政府也应加大对留守儿童家庭的扶持力度,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鼓励父母尽量减少外出务工的时间,增加与孩子的亲子交流。
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存在问题。
由于家长缺乏时间和经验,留守儿童的教育往往得不到良好的指导。
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培训,提高父母的家教意识和教育技能。
学校也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怀和教育,设立特殊班级或特别课程,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困难,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也需要重视。
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心和照顾,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学校应加强心理辅导工作,帮助留守儿童树立积极的心态,克服困难。
家庭成员也应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关注他们的感受和需求,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社会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心与帮助。
各个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开办兴趣班、义工活动等形式,为留守儿童提供爱心陪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媒体也应增加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宣传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良好风尚。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需要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他们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才能够真正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关于留守儿童的议案(精选3篇)

关于留守儿童的议案(精选3篇)关于留守儿童的议案篇1一、提案缘由据调查,红寺堡镇回民小学有1200余人,“留守学生”近300余人。
占全校学生人数的25%。
学生养成习惯差,性格孤僻,心理品质与其他学生相比相对脆弱,在学习、生活、成长等各方面出现了各种问题,老师教育难度大。
二、提案内容:红寺堡区是一个移民开发区,建区时间短,移民来自南部贫困山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大部分家长外出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照顾,缺乏父母这样的直接监护人,隔代之爱他们不能完全接受,他们对父母的爱只能是期待。
另外,教师关注度低。
学校现在几乎都是超大大班额,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不能非常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这导致了教师对所有学生都是同一程度的关注,没有对“留守儿童”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水平,行为表现和其他同学相比,也有很多差异。
有的不喜欢讲话,下课的时候常常是一个人呆着,有的经常违反纪律,行为习惯较差。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造成他们对亲情的感受比较淡薄,心灵也比较孤独。
另外,隔代教育对这些同学的学习、生活、成长也都存在一些负面影响……三、对本提案的解决办法、建议:1、建议在外的家长多多和孩子联系沟通,加强情感交流,如写信、打电话、网络聊天或视频等,尤其要记住一些重要的纪念日等。
2、建议学校或相应的主管部门为“留守儿童”配一名亲情指导教师或德育辅导员,让这些同学能及时得到关心和温暖。
3、学校为“留守儿童”建立亲情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组织节假日兴趣活动等。
4、举办爷爷奶奶培训班。
向“留守学生”爷爷奶奶们传授相关家庭教育的观念、知识、方法,帮助“留守学生”爷爷奶奶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引导他们经常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给孩子再成的不良影响,有效解决了“隔代亲”中存在的教育问题。
5、政府成立专门的组织,让更多的人来关心这些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如在社区设立“爱心小家”,请志愿者跟“留守儿童”结对活动。
关于进一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提案

关于进一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提案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提案人代会提案关于进一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建议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普遍存在亲情、家庭教育和监护“三缺失”,重视和关心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关系到广大农村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一代人的素质提高和健康成长,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为更好地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让外出务工的家长放心,为让留守的老人们在家安心,如何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提出以下建议:一、政府扶持和鼓励在各镇街建立规范化的留守儿童托管中心。
让留守儿童不再感觉到无家可归。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在如何正确教育和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问题上,对留守儿童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上,让管理人员能真正做到对留守孩子针对性的教育。
二、加大对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的食宿改选工程投入力度。
尽量满足留守儿童寄宿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三、尽快实施留守儿童“营养餐”工程。
留守儿童大多出生于贫困家庭,他们也渴望在周末能美餐一顿,我们不能让留守孩子因为营养不良而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四、动员全社会力量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突出问题,制订并落实相关的工作计划,加大人、财、物投入,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宣传、文化等部门要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关心慰问留守儿童,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医疗保健工作,确保他们享有应有的基本医疗服务;教育、民政部门要对留守儿童进行重点帮扶;妇联、共青团等部门要加强对留守儿童校外辅导、教育和维权等工作,并开通留守儿童亲情电话;学校、镇街、村要进一步探索加强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
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督查、评估和激励机制。
注意推广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及时表彰作出的贡献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关于加强留守及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提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近年来,我国留守及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些孩子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得到更多关注和帮助。
为了加强留守及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特提出以下提案。
一、加强政策法规制定和完善1. 制定专门的留守及困境儿童保护政策,明确相关权责,细化保护措施,建立健全保障体系。
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侵害留守及困境儿童权益的惩处力度,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1. 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开展留守及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支持和指导他们开展相关项目。
2. 积极引导和培养志愿者力量,建立留守及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志愿服务队伍,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关爱。
三、加强留守及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帮扶1. 开展针对留守及困境儿童的心理健康辅导和疏导工作,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推动学校、社区等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留守及困境儿童认识和面对自身心理问题。
四、加强对留守及困境儿童的教育保障1. 完善留守及困境儿童教育资助政策,建立健全教育资助体系,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2. 加大对留守及困境儿童的教育培训支持力度,推动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
五、加强留守及困境儿童健康保障1. 完善留守及困境儿童健康保障政策,推动建立健全的医疗救助体系,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
2. 加强对留守及困境儿童的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他们对健康问题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加强留守及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个人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才能让这些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为社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谢谢!六、建立留守及困境儿童信息登记和监测机制1. 建立留守及困境儿童信息登记制度,全面掌握他们的基本信息和需求情况。
2. 设立留守及困境儿童信息监测机制,定期对他们的生活状况、教育情况、健康状况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关于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的建议

关于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的建议随着城镇化的进程,许多农村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或者到城镇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这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成为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裙体。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的外出工作而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在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方面都面临着诸多困难。
农村妇女和老人也常常因为缺乏关爱和支持而感到孤独和无助。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的关心和关爱是社会的责任,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一、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1.开展心理交流和心理治疗服务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可以建立心理交流交流或者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为他们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可以邀请心理学专家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治疗,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心理韧性。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和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向农村留守儿童传授应对挫折、压力的方法,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二、加强农村妇女关爱和支持1.开展妇女关爱活动组织志愿者或者专业人员,定期走访农村妇女,了解她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关怀她们的身心健康。
2.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针对农村妇女,可以开展各种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她们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提升就业能力,增加家庭收入。
三、加强农村老人关爱和服务1.建立老年人关爱中心在农村建立老年人关爱中心,提供医疗、护理、康复等服务,举办文体活动,增强老人的社交和娱乐生活。
2.加强老年人长期护理对于不能自理的老人,可以提供长期护理服务,给予他们日常生活的帮助和照顾,确保他们的生活质量。
四、加强政府支持和组织协调1.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的关爱和支持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和制度,为该裙体提供更多的帮助和保障。
2.推动社会组织参与鼓励社会各界组织和公益机构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的关爱和支持工作,发挥其在资源整合和服务提供方面的优势。
关于优化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心理关怀提案

关于优化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心理关怀提案农村留守儿童,哎呀,这个话题,真的是让人心里一阵阵发酸,谁见了谁不心疼啊?想想看,父母为了一点生活压力,背井离乡,留下孩子孤零零地在家,像个小小的孤岛一样,周围的人都忙着自己的事情,谁来给这些孩子一个温暖的怀抱呢?没了爸爸妈妈的陪伴,他们的童年怎么就变成了寂寞的等待呢?每次想到这儿,我就觉得,哎,咱们是不是应该做点啥,让这些孩子过得更好一些,至少在心里不那么空落落的,对不对?别看这些孩子们外表坚强,实际上啊,心理的伤害真的挺大的。
没有父母的陪伴,孤独成了他们的常态。
说白了,就是缺少了一个可以依赖的肩膀,缺少了那个给他们讲故事、牵着手走路的人。
每次想到这些孩子的心情,我就特别想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
你说,咱们能不能做点什么,把这种孤独感给解决了?不仅仅是让他们成绩好,而是让他们的内心得到照顾。
要知道,光有知识,不管你多聪明,都不能保证你幸福。
心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谁都希望自己能活得开心点,活得有力量。
不是吗?所以啊,我觉得,要想真正帮到这些孩子,得从心理关怀入手。
不单单是教他们写字做题,搞一堆作业给他们“训练”一遍。
而是要让他们明白,自己是被爱的,是被关注的。
你看,现在有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始做一些心理辅导了,给孩子们讲讲心理健康、情感管理的课,教他们怎么和自己对话,怎么应对孤独,怎么面对困难。
让这些孩子感受到,不是自己一个人在对抗世界,背后总有支持。
这个支持,不只是父母的电话,而是来自社会,来自大家一起的努力。
再说说教育方面吧,农村孩子的学习条件可不是特别好。
大家都有个普遍的看法,农村孩子的学习不好,这个想法不完全对。
很多孩子他们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给他们一个公平的机会,一些资源的支持,成绩上升是分分钟的事。
可是,问题在于,谁来帮他们打破这道“门槛”?能不能给他们一些上好课的机会,能不能让他们接触到更多的知识,接触到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要不然,孩子们天天就这么无聊地读书,长此以往,谁也撑不住的。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方案一、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1.1 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纷纷涌向城市,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增加。
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关爱和教育,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行为问题甚至犯罪行为。
因此,如何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让他们健康成长,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理论依据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爱与支持。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社会环境,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则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的关爱和引导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社会环境则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2.1 问题的提出除了农村留守儿童,还有一部分困境儿童同样需要关注和保障。
这些孩子可能因为家庭贫困、身体残疾、遭遇欺凌等原因,面临着生活、学习、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困难。
因此,如何保障这部分困境儿童的权益,让他们同样能够健康成长,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2.2 理论依据根据社会学家的研究成果,儿童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背景、教育资源、社会环境等。
为了保障困境儿童的权益,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要加大对困境家庭的扶持力度,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提高教育水平。
要加强对困境儿童的教育投入,提高他们的受教育质量。
要建立健全困境儿童的心理援助体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克服困难。
三、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结合3.1 问题的提出如何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与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相结合,实现对两类儿童的全面关爱和保障?这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3.2 理论依据根据实践经验,我们可以尝试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与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相结合,具体措施如下: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分类识别,确保对他们的关注和帮扶更加精准有效。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
题目: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
尊敬的领导:
我谨以深切的关切之情,向您呈上有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首先,建议加强农村教育资源建设。
通过增设学校、招募更多优秀的教师,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水平。
在现有学校周边建立寄宿制学校,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应加强对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关爱能力。
其次,建议加大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
设立心理咨询服务站,为留守儿童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由于亲情缺失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同时,鼓励学校和社区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第三,建议制定更为完善的留守儿童关爱政策。
通过建立留守儿童信息登记制度,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侵害留守儿童权益的打击力度。
同时,鼓励
企事业单位加大对留守儿童的资助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
最后,建议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
通过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志愿者团队,动员更多社会爱心人士关注并投入到关爱工作中。
鼓励企事业单位与社会组织携手合作,共同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帮助和资源支持。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我们一定能够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应有的关爱和教育,共同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谨呈
敬上。
关于进一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提案

案由:关于进一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提案提案人:程恩波主题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健康成长提案形式:个人内容:一、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等监护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
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又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南方经济开放地区的大量转移,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
目前,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已近日渐增加,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少,留守儿童普遍处于“生活上缺少照应,行为上缺少管教,学习上缺乏辅导”和亲子关系上亲情疏远的状态,状况令人堪忧。
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应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二、分析:1、思想道德状况不容乐观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其心理和生理成长都面临着许多问题。
据统计,历年刑事犯罪中,有近20%的青少年是这类孩子。
留守儿童正处于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没有父母的监管、引导,留守儿童在社交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机性和冲动性,极易流入一些社会闲杂人群中,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容易受到诱惑和不良影响而使成长偏离正常轨迹。
2、学习态度不端正,有失学、辍学现象由于缺乏与家庭的配合而导致学校难以管理留守儿童,学习自觉性较差,祖辈监护人普遍文化水平低,大多数还是文盲,大部分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最不好的情况是学习没人指导监督,有时还要承担较多的劳动,因此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学习自觉性。
3、缺乏基本正常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在学校中,留守儿童经常受到其他儿童的歧视和排斥,使他们产生自卑、孤僻的情绪。
另外,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与学校和老师缺乏经常性的沟通,使得部分老师也忽视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引导,没有对他们给予应有的关爱,使他们感觉不到集体的温暖。
4、安全状况存在诸多隐忧由于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防范防护能力弱,留守儿童对一些危险事物又缺乏理性判断,安全保护意识不强,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对策建议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对策建议(一)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留守儿童家长主体责任意识通过专业普法人员开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讲,加强对留守儿童父母的法制宣传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
对不履行监护、抚养责任和义务,造成留守儿童遭受身体和心理严重伤害的父母,严肃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同时积极转变留守儿童父母的观念,让他们意识到对于子女的教育和培养是极其重要的,不能够把外出赚钱作为摆脱父母责任的挡箭牌,更不能把孩子作为赚钱的工具,终断孩子的学业之路,忽视孩子的全方面成长。
根据调研结果,监护人是父母双方的儿童心理健康最为良好,即使是留守儿童,有单亲陪伴在身边的也比父母双方都不在身边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好,所以父母对于儿童成长心理的重要性关键,这一关键性也需要让留守儿童父母知晓。
(二)整合多方资源,坚守巩固好学校关爱的阵地建设一是整合各方面的项目资源,集中资金投入,变多部门分散实施为统一规划建设,注重内涵、质量和功能的提升。
二是依托专业机构,加大对现有教师队伍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的知识培训,适当增加心理学等相关专业教师的比例,定期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和保健工作。
(三)加大教育力度,普及留守儿童家长心理健康知识通过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讲座,让留守儿童父母了解心理健康对于成长中的孩子的重要性,了解儿童成长不同阶段的重要教育侧重点和不同区分点,并且充分学习到作为父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应该做些什么并且避免什么。
父母在出外务工之前要安定好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得到很好的调节。
并且父母需要在假期或者其他可以团聚的时期加强和孩子的情感交流和语言沟通,还可以通过电话、信件、新型网络媒体等方式与孩子保持积极频繁的双向沟通。
“事件沟通——只有事情发生才和父母就某件事进行沟通”的教养模式对留守儿童家庭来讲是不适用的,外出父母不能经常回家与孩子团聚,但电话沟通是必要的,这样可以减轻留守儿童的自卑感和孤独感。
(五四)合理进行援助,低调投入参与留守儿童帮扶工作在当前的留守儿童帮扶工作中,大量的宣传和造势导致社会媒体和群众都把留守儿童当作弱势群体来对待。
农村留守儿童解决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解决方案
《共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他们因为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留守在农村,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资源,面临着各种问题和困难。
为了共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社会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案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首先,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帮扶力度。
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提供教育、心理咨询等服务,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其次,家庭和学校应该加强沟通协调,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家长要多关心孩子的成长状况,学校也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怀和教育,提升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帮扶留守儿童的行动中。
企业可以开展公益活动捐助物资,志愿者可以组织陪伴留守儿童的活动,帮助他们建立社交关系和增强自信心。
此外,媒体也可以通过宣传报道,呼吁更多人关注留守儿童问题,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行动中来。
共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各界都应该积极参与其中。
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留守儿童才能得到更好的关爱和帮助,健康成长为有用之才。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方案一、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1.1 问题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许多农村家庭的父母都外出务工,留下孩子在农村生活。
这些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生活照顾、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方案。
1.2 目标原则我们的工作目标是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让他们在一个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具体来说,我们要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2)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帮助。
(3)保障农村留守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4)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2.1 问题背景除了农村留守儿童,我国还有一部分困境儿童,他们同样面临着生活、教育等方面的困难。
这些困境儿童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2.2 目标原则我们的工作目标是确保困境儿童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让他们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中成长。
具体来说,我们要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困境儿童的生活质量,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2)关注困境儿童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帮助。
(3)保障困境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4)加强困境儿童的家庭教育,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三、实施方案3.1 完善政策体系我们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立法和政策支持,形成一个完善的政策体系。
这包括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以及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3.2 加强教育引导我们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教育引导,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意识。
这包括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困境儿童”等,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权益,学会关爱他人。
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提案

关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建议11日,记者从淮安市民政局获悉,从5月1日开始,该市将全面摸底排查农村留守儿童情况,同时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农村留守儿童编织一张“保护网”。
据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摸底排查,对农村留守儿童有了明确定义: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16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
排查内容包括农村留守儿童出生日期、就学、身体状况、居住地址、寄宿情况等基本信息,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情况,父母务工地点,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受委托监护人基本情况等。
工作人员表示,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可以全面掌握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规模、分布区域、结构状况,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组成、生活照料、教育就学等基本信息。
淮安市将联合民政、公安、教育、司法等20多个部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更好地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全面的关爱和保障。
中国江苏网10月28日讯 9月底、10月初,我市对全市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表明,淮安共有10万名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关爱的缺位,很容易产生一些精神和行为上的障碍,容易表现出内向、叛逆等性格。
◎淮安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达10万昨日,淮海晚报记者从调查报告中了解到,一般认为父母双方都不在身边的儿童才称为留守儿童,市教研室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侯一波向记者表示,现在很多学者的观点是,只要父母一方不在身边都可以称为留守儿童,因为父亲和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同,都是不可或缺的,也就是说这10万名儿童都有父爱或者母爱缺失的问题。
侯一波还向记者表示,尽管学校和老师会给留守儿童更多关照,但是很多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却无法避免一些问题。
“在我们平日与留守儿童的接触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更容易产生自卑、孤独、胆怯和缺乏安全感等,融入社会的能力较差,易产生心理问题”。
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提案

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提案一、背景与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这一现象也导致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
据统计,我国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000万,他们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如心理问题、学习困难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提案。
二、提案内容1. 心理健康关怀: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测评,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并为其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
同时,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提高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的心理保健意识。
2. 教育资源优化:加大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如远程教育、在线课程等,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3. 教师培训: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与支持,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鼓励师范生、志愿者到农村学校支教,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教育关爱。
4. 家长参与: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与联系,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
通过家长学校、电话等方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成长。
5. 社会支持:鼓励社会各界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为其提供多元化的社会支持。
如企业、社会组织等可开展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6. 政策保障: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为留守儿童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如完善户籍制度,保障留守儿童就近入学;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提高教师待遇等。
三、实施计划1. 制定详细方案:对提案内容进行细化,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
2. 组织落实: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确保提案的有效实施。
3. 监测与评估:建立监测与评估机制,定期对提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调整实施方案。
4. 反馈与改进:及时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对提案进行持续改进和完善。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提案的实施,我们期望实现以下成果:1.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显著提升;2. 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3. 留守儿童家长参与教育的意识明显增强;4. 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明显提升;5. 相关政策得到完善,为留守儿童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提案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提案好啦,咱们今天聊个事儿——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你们都知道,咱们农村的孩子,特别是那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日子过得可真不是那么容易。
很多时候,孩子们就像是被丢在了“没人管”的角落,成天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混在一起,或者就自己瞎玩。
这事儿,得引起咱们的重视啊!你看,父母没在身边,孩子那心里也没底。
可怎么才能让这些孩子在家也能有个好环境,培养出好习惯呢?这一点儿,不光是学校能解决的,家庭教育可得真正发挥作用。
咱说实话,农村的父母,特别是出去打工的,能赚钱养家,已经很不容易了。
可是,很多时候他们的辛苦,孩子却没法感受到。
你说他们哪有时间和孩子聊聊心事?天天忙得像陀螺似的,哪有空管孩子的成长。
结果,孩子就变得越来越孤单,越来越失落,慢慢的,心情也变得没了依靠。
不是说父母不好,他们是真的累。
可有时,咱也得想想,孩子没有父母在身边,家里那些长辈总不能代替父母的角色吧?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关心孩子,没问题,但他们的教育方式有时并不适应现代孩子的需求。
那怎么办呢?怎么让留守儿童在家里也能得到好的教育,变得懂事、开心呢?首先呀,父母得时常与孩子保持联系。
你说,你打工在外,能不能隔三差五给孩子打个电话,或者视频一下?那可比什么都重要。
不是让你每次都去跟孩子谈心,说一大堆大道理,但至少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在想他,父母关心他,父母没忘记他。
这种情感上的依托,比任何物质的给予都要重要。
孩子心里有了这份支持,做什么事儿才有动力,不会觉得没人关心,没人疼。
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学知识,更多的是学做人。
咱们得给孩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
你看,现在孩子们接触到的东西太多了,什么网络、手机、电视,各种娱乐花样层出不穷。
父母要及时引导,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别让孩子总觉得花里胡哨的东西更重要。
现在有些孩子,眼里只看到手机,心里只想着玩游戏,结果成绩一落千丈,家长却很无奈。
可你说,家长真的是没管吗?有时候不是没管,是家长不知如何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02608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教育部会同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办理
提案人:张沅
主题词:儿童,教育
提案形式:个人
内容:
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等监护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已近两千多万,状况令人堪忧。
随着数量的增加,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应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分析:
1、思想道德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其心理和生理成长都面临着许多问题。
据统计,历年刑事犯罪中,有近20%的青少年是这类孩子。
留守儿童正处于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没有父母的监管、引导,留守儿童在社交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机性和冲动性,极易流入一些社会闲杂人群中,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容易受到诱惑和不良影响而使成长偏离正常轨迹。
2、学习态度不端正,有失学、辍学现象
由于缺乏与家庭的配合而导致学校难以管理留守儿童,学习自觉性较差,祖辈监护人普遍文化水平低,大多数还是文盲,63%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最不好的情况是学习没人指导监督,有时还要承担较多的劳动,因此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学习自觉性。
3、缺乏基本正常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在学校中,留守儿童经常受到其他儿童的歧视和排斥,使他们产生自卑、孤僻的情绪。
另外,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与学校和老师缺乏经常性的沟通,使得部分老师也忽视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引导,没有对他们给予应有的关爱,使他们感觉不到集体的温暖。
4、安全状况存在诸多隐忧
由于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防范防护能力弱,留守儿童对一些危险事物又缺乏理性判断,安全保护意识不强,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
建议:
为使留守儿童不滑落为“毁掉的一代”,不成为国家未来的隐忧,必须构建一个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四位一体的良好教育管理格局。
1、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从入学教育、学校建设、户籍管
理等方面健全政策和制度,逐步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进城就学问题,并从根本上杜绝城市学校对流动儿童的歧视性待遇,确保流动儿童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政策的落实,解决一些有条件携带子女到城市读书的农村流动父母的后顾之忧。
2、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政府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全市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及考评体系,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系统工程,纳入“城乡共建”责任体系,统筹部署,统一督查考核。
总结和推广各地在此项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对有关部门承担的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进行指导和年度考核评估。
3、大力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寄宿条件,保证农村外出务工者子女“不但有学上,而且能够上好学”。
坚持政府积极主导、部门分工协作的原则,共同担负起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任。
4、建立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服务机制,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在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中的基础作用。
在乡(镇)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服务中心,建立劳务输出人员家庭档案,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和留守儿童的管理服务。
5、学校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纳入学校常规性工作。
设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开通亲情电话,定期组织“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交流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得到亲情关爱;坚持指导“留守儿童”用书信与父母沟通,密切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感受亲情温暖。
来源:中国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