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的思考
教育哲学读书心得
教育哲学读书心得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为了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我决定学习教育哲学这门学科。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思考了很多问题。
教育哲学指导着教育的目标和方法。
在教育哲学的研究中,我了解到教育的本质是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个性和能力,并使其成为社会的积极参与者。
教育哲学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个体的自由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背景和兴趣。
因此,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启示。
在我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潜力。
教育哲学还强调教育的社会责任。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体的利益,更是为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通过教育,我们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感到责任重大。
我会积极推动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和义务。
在教育哲学的阅读中,我还了解到了教育的三个基本层面: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知识是教育的基础,它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技能。
技能是学生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参与的手段。
价值观是教育的灵魂,它塑造学生的品格和道德观念。
这种分层次的观念对于我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我会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同时也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
教育哲学还对学校的组织和治理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思考。
学校是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场所。
因此,学校的组织和治理需要重视。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的参与和自治能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会努力改进学校的组织和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总而言之,教育哲学的学习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的本质与目的的哲学思考
教育的本质与目的的哲学思考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和目的的探索一直是哲学思考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人们对于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也产生了新的思考和理解。
本文将从几个角度来探讨教育的本质与目的,以加深我们对教育的理解。
首先,在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中,一个重要的层面是发展人的全面能力。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交能力等。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创造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成为独立思考、具有创新意识和积极社会参与的人。
因此,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而目的是让学生在不同的领域都能够充分发展自己。
其次,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规范,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高尚道德追求的人。
在现代社会中,尊重他人、包容差异和关心社会公益等价值观非常重要。
因此,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而目的是让学生成为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此外,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还应该体现在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和生命的意义探索上。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和热情。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发展,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发掘自我,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意义。
教育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拥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而目的是让学生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还应该体现在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上。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让他们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成为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推动社会进步的人。
因此,教育的本质是推动社会发展,而目的是促进社会繁荣和进步。
教育哲学的当代议题与思考
教育哲学的当代议题与思考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而教育哲学,则是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论探讨的学科领域。
在当代社会,教育哲学面临着诸多新的议题,这些议题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也对教育的理念、目标、方法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教育公平与社会正义教育公平是当代教育哲学中一个核心的议题。
在当今社会,尽管教育机会在不断扩大,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仍然存在。
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的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质量和机会上存在着显著的差距。
这不仅影响了个体的发展,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
教育公平不仅仅是指入学机会的平等,更包括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
这意味着每个学生都应该在教育中获得适合自己发展的资源和支持,无论其出身、家庭背景如何。
实现教育公平需要政府、社会和教育机构共同努力,加大对教育资源薄弱地区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同时关注特殊群体的教育需求,如贫困家庭学生、残疾学生等。
社会正义的理念也与教育公平紧密相连。
教育应该成为促进社会正义的力量,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正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中去。
二、个性化教育与多元评价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往往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而当代社会强调个性化教育,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兴趣爱好。
个性化教育要求教育者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能力水平和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课程。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使他们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充分发展。
与之相应的是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
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方式过于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多元评价应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社会参与等多个方面,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全面、客观的反馈。
三、科技与教育的融合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在线教育、远程教育、虚拟现实教学等新兴教育模式不断涌现,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教育哲学_哲学地思考教育问题
教育哲学_哲学地思考教育问题教育哲学: 哲学地思考教育问题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个体成长的关键环节。
然而,教育问题不仅仅是关乎教育本身的实践层面,更是涉及哲学层面的深刻问题。
教育哲学就是通过哲学地思考来探讨和解决教育问题的领域。
首先,教育哲学强调人的自由与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每个个体的能力、素质和人格,使其能够在社会中充分发展。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保护个体的自由和尊严。
教育不应该成为对个体的压制或剥夺,而应该是激发个体的内在潜能和创造力,让每个人都能够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这要求教育的过程中尊重个体的独立性,倡导个体化的教育方式,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其次,教育哲学关注人的价值观和人生意义。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美、真、善的追求和理解。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认识自己的存在和人生意义,并从中获得满足和幸福。
因此,在教育中融入哲学思考,引导学生在思考人生的问题时能够运用哲学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反思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面对人生的挑战。
此外,教育哲学强调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教育不仅仅是个体成长的问题,也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问题。
教育不仅仅传递知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精神,使他们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能力,使他们成为有能力和责任担当的公民。
同时,教育也需要反过来服务社会,为社会提供人才和智力资源。
教育与社会的互动与交融,使教育成为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力量。
最后,教育哲学强调教育的持续性和跨学科性。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仅仅发生在教室里,更贯穿于人们的一生。
因此,教育的目标和方法需要与不同阶段和环境的需求相适应。
此外,教育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它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密切相关。
教育哲学的当代议题与思考
教育哲学的当代议题与思考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教育哲学,则是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论探讨的学科领域。
在当代社会,教育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教育哲学也随之涌现出一系列值得关注的议题。
在当代,教育的目的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过去,教育的目的可能更多地侧重于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适应社会生产需要的劳动力。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个体发展的重视,教育的目的是否应该仅仅停留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还是应该更加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包括人格塑造、价值观培养、创造力激发等?有人认为,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个体,使他们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自主学习和适应;而另一些人则强调教育要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人,能够为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公平是另一个关键的当代议题。
在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之间,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优质的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富裕家庭,而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则面临着教育机会的缺失和教育质量的低下。
这种不公平不仅影响了个体的发展,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
如何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是教育哲学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是通过政策的干预,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还是通过创新的教育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地域和经济的限制?在教育方法上,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在当代受到了挑战。
随着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逐渐受到青睐。
然而,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如何把握不同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效果,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仍然需要深入探讨。
同时,教育评价体系也在不断地变革。
过去,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方式受到了广泛的质疑,人们开始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发展和个性特点。
那么,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全面、公正的教育评价体系,既能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教育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教师个人教育哲学的思考
教师个人教育哲学的思考引言:教师个人教育哲学是指教师对于教育理念、价值观和教学方法的个人见解和信念。
每个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教育哲学,它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导原则,也是教师与学生、家长和社会交流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教师个人教育哲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发展自己的教育哲学。
一、教师个人教育哲学的重要性教师个人教育哲学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师个人教育哲学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的体现。
一个有着明确的教育哲学的教师,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教育目标,从而更好地规划和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个人教育哲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
教育是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的教育哲学应该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
最后,教师个人教育哲学是教师与社会交流的桥梁。
教师的教育哲学应该与社会的价值观和需求相契合,以便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
二、建立和发展教师个人教育哲学的途径建立和发展教师个人教育哲学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
首先,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教育目标和价值观。
教师应该思考自己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希望学生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
其次,教师应该关注教育研究和教育理论的发展。
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同行的交流和合作,分享经验和启发,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育哲学。
最后,教师应该将自己的教育哲学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教学更加有效和有意义。
结论:教师个人教育哲学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导原则,也是教师与学生、家长和社会交流的基础。
建立和发展教师个人教育哲学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明确自己的教育目标和价值观,关注教育研究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与同行交流和合作,将教育哲学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只有建立和发展自己的教育哲学,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哲学思考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哲学思考教育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探讨和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以及教育背后的哲学原理。
作为一名教育学专业的学者,我们需要对教育哲学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本文将探讨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哲学思考,并提出一些观点和思路。
首先,作为教育学专业的学者,我们需要对教育的目的进行思考。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个体的自由和社会的进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
对于不同的教育学专业者来说,他们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但共同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思想、有创造力、有责任感的公民。
其次,我们需要思考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对于教育学专业的学者来说,他们需要思考如何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同时,他们还需要思考如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适应学生需求的个性化教育。
教育哲学思考的第三个方面是关于教育的伦理道德问题。
作为教育学专业的学者,我们需要思考教育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教育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坚守教育伦理原则,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同时避免伦理和道德问题的发生。
例如,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平衡教育的公平原则和学生的个性差异,如何处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权力关系,以及如何处理教育中的伦理困境等等。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哲学思考还包括对教育政策和改革的思考。
教育政策和改革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方向,对于教育学专业的学者来说,他们需要思考如何参与和引领教育政策和改革的制定和实施。
他们需要思考教育政策和改革的根本目标,如何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如何解决教育中的热点问题等等。
综上所述,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哲学思考是我们作为教育学专业的学者必须要进行的重要工作。
我们需要思考教育的目的、方法和手段,教育的伦理道德问题,以及教育政策和改革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深入思考和研究,我们可以为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思路,进一步推动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教育哲学和教育理念的哲学思考
教育哲学和教育理念的哲学思考教育是人类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教育哲学和教育理念作为教育领域的基石,对于教育的发展和实践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哲学的角度对教育哲学和教育理念进行思考,探讨其内涵、关系及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一、教育哲学的内涵教育哲学是对教育现象的哲学思考和解释。
它关注的不仅是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更在于揭示教育的本质和意义。
教育哲学试图回答关于教育的根本问题,如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价值在哪里?如何实现优质教育?通过哲学的思辨和辩证,教育哲学拓展了教育的视野,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启示。
二、教育理念的哲学内涵教育理念是对教育目标、方法和价值取向的理论总结和诠释。
它反映了教育实践中的价值观念和追求,是教育实践的精神支柱。
教育理念不仅仅是对教育现象的描述,更在于对于教育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案的提出。
在教育理念中,价值观念、人生观念和社会观念共同构成了教育的理论基础,塑造了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实践取向。
三、教育哲学与教育理念的关系教育哲学是对教育本质和意义的思考,而教育理念则是对教育目标和方法的诠释和总结。
教育哲学为教育理念提供了哲学基础和思想支持,指导教育实践的追求和目标。
教育哲学和教育理念相辅相成,前者为后者提供了思想的支撑,后者实现了前者思想的具体化和实践化。
四、教育哲学和教育理念的启示教育哲学和教育理念的思考不仅在于揭示教育的本质和意义,更在于提供教育实践的指导和启示。
通过对教育问题的哲学思考和反思,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教育的价值导向和实践取向,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
教育哲学和教育理念的启示,让我们认识到教育是一种对人类的关怀和呵护,是一种对未来的投资和希望。
五、结语教育哲学和教育理念的哲学思考,拓展了教育的视野,启迪了教育的实践。
只有不断地对教育问题进行哲学的思考和解读,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意义,更好地实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愿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追求真理,不断超越自我,为教育的蓬勃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哲学选修课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哲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一门探讨教育本质、目的、价值和方法等问题的学科,教育哲学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这学期选修的教育哲学课程中,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认识教育哲学的重要性教育哲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教育的本质,而且对于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我对教育的认识较为片面,仅仅停留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
通过教育哲学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哲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育哲学使我们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2. 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教育哲学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把握教育的本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教育哲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二、教育哲学的基本观点在教育哲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多种教育哲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观点。
以下是我对几种主要观点的总结:1. 经验主义教育哲学:代表人物为杜威。
他认为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强调实践和探究的重要性。
2. 哲学主义教育哲学:代表人物为康德。
他认为教育应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道德品质,强调教育的社会责任。
3. 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代表人物为皮尔士。
他认为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强调教育的实用性。
4.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代表人物为萨特。
他认为教育应关注个体的存在和发展,强调教育对个体的解放作用。
5. 人本主义教育哲学:代表人物为马斯洛。
他认为教育应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教育的个性化和人文关怀。
三、教育哲学对教育教学的启示通过学习教育哲学,我对教育教学有了以下启示:1. 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他们的兴趣和需求,使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的成长之路。
教育哲学的思考
教育哲学的思考教育哲学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核心,深入探讨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与价值等问题。
这一领域不仅涉及哲学的基本问题,如知识的来源、真理的标准和伦理的依据,还反映了社会对于教育的期待与展望。
通过对教育哲学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意义,提高教育实践的有效性。
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各有不同。
从传统的“传承知识”到现代的“培养能力”,教育的目标经历了不断的变迁。
在当今社会,许多教育者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应当成为教育的首要目标,这也促使教育者思考如何设计课程与教学方式,以达到这一目的。
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社会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同时又受到社会结构、文化价值等因素的制约。
不同社会背景下,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会随之变化。
例如,在一些强调集体主义的文化中,教育可能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而在提倡个体主义的环境中,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独立思考能力则被赋予更高的优先级。
教育哲学的思考还应关注如何对接社会的需求以及如何适应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教育方法的探索教育哲学不仅关心教育的目的,同时也关注教育方法的探讨。
不同的教育理念催生出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蒙特梭利教育法、华德福教育法等,各有其理论基础和实践效果。
教育者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进一步地,教育者还应当关注教育科技的迅猛发展,思考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技术,以提升教育效果。
教育的伦理问题教育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伦理问题,包括公平性、正义性等。
教育者如何在教学中实现教育公平,是教育哲学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例如,在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如何保障每个孩子都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是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此外,教育心理、教育行为等领域的伦理问题也不容忽视,教育者应当在实践中始终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需求。
教育哲学的思考与启示
教育哲学的思考与启示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教育哲学则是探讨教育的本质和意义的学科。
教育哲学不仅为教育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考和启示,也对教育实践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教育的目标、方法和价值观,以及教育哲学对于教育的启示。
一、教育的目标教育目标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也是衡量教育成果的标准。
教育哲学认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体的自由发展。
教育应当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二、教育的方法教育哲学认为,教育的方法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
在教育方法的选择上,教育哲学强调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育应当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道德素养,通过美育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和道德观念。
三、教育的价值观教育哲学关注教育的价值观,即教育应当追求何种价值目标。
教育哲学认为,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人的完善和社会的进步。
教育应该重视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注重人的自由和社会的公正。
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发展潜力的公民。
四、教育哲学的启示教育哲学对于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通过探究式学习和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其次,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道德素养,通过美育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教育应当追求全面发展和个体自由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和终身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教育哲学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思考和启示。
教育目标应当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体的自由发展;教育方法应当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核心;教育价值观应当关注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育学的教育哲学思考
教育学的教育哲学思考教育哲学作为教育学的重要分支,关注的是教育的本质、目的以及教育与人的关系。
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教育哲学的研究不仅为我们认识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更为教育实践指明了方向。
本文将探讨教育学的教育哲学思考,分析其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一、教育哲学的概念及内涵教育哲学是指在哲学的框架下研究教育的学科,它关注的是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价值观念、教育目标以及教育与人的关系等问题。
教育哲学通过系统的阐释和分析,提供了对教育现象和问题的深入理解,为教育的发展和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教育哲学的内涵包括三个重要要素:一是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即教育是什么,为什么要教育;二是教育的价值观念和理念,即教育应该追求何种价值和理念;三是教育与人的关系,即教育与人的自由、尊严、人性等问题的联系与影响。
二、教育哲学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1. 提供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哲学对教育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它站在哲学的高度,对教育现象进行归纳概括,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教育哲学研究的成果为教育学的理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使得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加紧密,有助于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 指导教育的实践教育哲学的研究不仅关注教育的理论,更关注教育的实践。
通过对教育的目标、方法、内容等方面的思考,教育哲学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教育哲学的思考使得教育者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在教育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3. 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教育哲学的思考激发了人们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它通过对教育的反思和反思,不断推动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教育哲学的研究为教育体制改革、教育方法改进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有助于推动教育的进步。
三、教育哲学的核心观点1.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哲学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体力、情感、道德、审美等多个方面,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各个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教育哲学哲学地思考教育问题
教育哲学哲学地思考教育问题一、概述教育哲学,顾名思义,即是以哲学的视角和方法来思考和研究教育问题。
它旨在探讨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哲学思辨。
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涵盖了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学习的过程、知识的结构、人类的课题、权威的问题以及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
教育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
1832年,美国纽约市立大学首次开设了教育哲学讲座,标志着教育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正式确立。
此后,教育哲学在欧美地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教育哲学流派。
在教育哲学的研究中,主要存在三种形态:一是基于哲学话语的教育哲学,即运用哲学的语言和概念来探讨教育问题二是基于哲学框架的教育哲学,即以特定的哲学理论体系为框架来研究教育问题三是基于哲学思维的教育哲学,即运用哲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来思考和解决教育问题。
教育哲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为教育实践提供深层次的思考和指导。
通过哲学的思辨和探讨,教育哲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为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同时,教育哲学也能够培养教育工作者的批判性思维和哲学素养,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1. 教育哲学的定义与重要性教育哲学是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一些根本问题进行哲学探讨的学科,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基础学科。
它以一定的哲学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的基本问题,旨在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教育哲学具有概括性、规范性和批判性等特点,于19世纪末成为独立的学科。
教育哲学的定义有多种表述,其中一种常见的定义是:教育哲学是以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方法等基本问题,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教育哲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教育与人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的目的和价值、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等。
教育哲学在教育学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它引导教育者对教育生活中纷繁复杂的各种教育问题进行反思,增进教育者的理性,提高教育活动的品质。
威廉詹姆斯教育哲学的思考
威廉詹姆斯教育哲学的思考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是一位重要的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曾被誉为现代心理学之父,他开辟了功能主义心理学,也为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的教育哲学思想在当代教育中仍然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一、个性是教育的原则在威廉詹姆斯看来,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个性,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他认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独特的需求和潜力。
因此,教育的过程应该以培养个性为中心,而不是让所有人都服从同一标准。
这种以个性为原则的教育,要求教育者发现、尊重和关怀每一位学生的独特之处,因地制宜地调整教学方式来促进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教育的目的是提高生活质量另一个威廉詹姆斯的思想是,教育的目的是提高生活质量。
他认为,教育应该让学生获得民主社会的基本技能,例如自我思考、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
这些技能不仅是为了在社会中生存,更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
如果教育只是为了让学生获得高薪的工作,那么这种教育就是表面上的,缺少深度和内涵。
一位成功的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全面的成长,他们的目标应该是培养能力,而不是和其他人竞争的高分。
三、学习应该是有趣的在威廉詹姆斯看来,学生只有通过享受学习才能真正学到东西。
他认为,学习应该是有趣的,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育者应该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乐在其中。
试图使学生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述知识并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教育者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造有趣、活泼和多元化的学习机会。
四、教育是一个社会活动威廉詹姆斯认为,教育是一个社会活动。
教育不应该局限于教学和学习的活动,而是包括所有与教育有关的社会活动和过程。
教育者应该与其他人一起工作,建立功能相互关联的和谐社会。
这种包括所有社会活动的教育,是对学生和社会的有益发展的促进,这可以缩小不同社会阶层的差距和消除不平等。
五、教育应该促进人类的创造力威廉詹姆斯认为,教育应该促进人类的创造力。
教育的哲学思考
教育的哲学思考人类作为社会化的生命体,离不开教育的影响和塑造。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思想的引导和品德的培养,因此,探讨教育的哲学思考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有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
这一观点强调了教育的实用性,强调了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教育的内在价值。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培养有用的人才,更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具备良好道德品质和积极人生追求的人。
换言之,教育还应该关注人的自我实现和人的精神层面的需求。
其次,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又该如何选择?传统教育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训练,这种教育模式基于认为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然而,现代教育理念逐渐倡导积极主动的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这种教育方法追求的是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从实践中体验学习,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然而,现实中的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教育的公平性问题。
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有些地区的教育机会匮乏,导致教育的不均衡发展。
其次是教育的功利化倾向。
一些机构和家长过于关注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了应试机器而非全面发展的人。
此外,一些教育理念的僵化也阻碍了教育的进步和创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对教育进行哲学思考。
首先,教育的公平性问题需要重视,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完善教育资源的分配机制,使得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其次,我们需要重塑教育的价值观念,从单纯追求知识的获取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生命的意义。
为此,我们需要推动教育的改革,鼓励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
最后,教育的主体地位应该得到重视,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伙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发展。
总之,教育的哲学思考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教育体系中的教育哲学思考
教育目标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目标的核心内容。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品质,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我们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它包括了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等多个方面。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们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教师的引导性和指导性,让他们能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此外,我们还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未来的希望。而教育体系则是教育实践的框架,它包括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多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哲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教育体系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体系的核心,它决定了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呢?首先,我们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其次,我们需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最后,我们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机会,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它包括了学科知识、技能和方法等多个方面。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我们需要注重基础性和综合性,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教育的社会性和人文性,让学生能够了解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挑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
关于教育思想的哲学思考
关于教育思想的哲学思考近年来,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民众心中引发了无比重视。
教育思想是任何一个国家或社会发展的根基,它不仅要求我们反思着我们对教育理念的认知,还要求我们对教育思想有更深刻悟。
者们从哲学的视角出发,肩负着使用哲学的思维去探究优良的教育思想的重任,希望能够为我们的社会和国家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教育思想体系。
首先,在哲学的视角下,讨论教育思想的重要性。
教育思想的探讨,是道德和文化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前瞻性的思维,让我们对教育的本质和教育所发展成的制度有更深入的认知。
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让我们在社会形态的变迁中更有效地承担起我们的责任,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未来学术发展方向。
其次,从伦理哲学角度论述教育思想的可贵之处。
教育思想引发了两个重要的伦理问题,一是对教育准则的评价,二是对教育内容的社会责任的思考。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教育要素必须符合公正有效的标准,以保证新一代的教育水平能够达到期望,使之能够以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去洞察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本质。
而对于教育内容的社会责任,给出的策略是要从地方文化及现有的现代文明的视角出发,用科学的视野观察和把握教育内容,让其能够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更好的生活品质。
最后,从社会哲学的视角提出教育思想的实现和更新的方法。
从社会发展的视角考虑,教育思想的内容必须及时进行更新和拓展,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更新和拓展教育思想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就是教育文献的审查和比较,让其作为新的教育思想的萌芽,利用专业人士审查,提出合理的教育思想框架;另一个就是及时掌握社会社会新的发展趋势,对教育思想进行改革,把握其发展的方向,这样才能使教育思想能够顺应社会发展,不断推进社会文明进步。
以上就是关于教育思想的哲学思考,从哲学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更深刻地领悟教育思想,利用合理的思维去构建完善的教育思想体系。
未来,学者们们应该继续探索教育思想的哲学思考,从而为社会和国家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的哲学思考
教育的哲学思考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
而教育的实践和理论背后,也离不开哲学的思考。
本文将从哲学的角度探讨教育的本质、目的以及教育的理论基础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理解。
从个体维度看,教育是培养人类全面发展的过程,旨在激发个体潜能、提高个体素质,并使其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从社会维度看,教育是传承社会文化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社会可以将价值观念、知识技能传递给新一代,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教育的本质还体现在其侧重于人的发展和自由。
教育旨在培养人的智力、品德、情感和技能等方面,促使人全面成长。
此外,教育应该提供机会和环境,使得个体能够实现自由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和潜能。
二、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有思想、有素质、有创造力的公民,使其具备实现自身价值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能力。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繁荣是其根本目标。
教育应当为个体提供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机会,提高其综合素质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教育的目的还涉及到人类的自由和幸福。
教育应该培养人的自由意识、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其能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并追求自己的幸福。
同时,教育也可以培养人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促使其在行为上遵循道德规范,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
在这些学科的理论指导下,教育实践得以规范和发展。
其中,哲学对于教育的思考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哲学提供了教育的价值观基础。
不同的哲学派别有不同的教育观念和目标,比如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和意义,而实用主义注重个体的实用能力。
教育的设计和实践需要在这些不同的价值观基础上进行选择与平衡。
其次,哲学提供了对教育思维方式的启发。
哲学的思辨性和系统性使其能够培养人们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从而影响到教育的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制定。
教育是什么?--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哲学思考
教育是什么?--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哲学思考教育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一、寻找思想:思索教育的本源问题。
为什么要教学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能够教给学生什么?怎么教?要有清晰而坚定的价值观,坚持教育规律和原则。
1.定义: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
教育是一种思维的传授。
教育当以客观、公正的意识教化于人,丰富人的思维,而使其逐渐成熟、理性,拥有正确的思维认知,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教育是教书育人的过程。
教育的实质是培养人的分析能力和提高人的知识、技能水平。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2.点亮人心:教育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斯宾塞说“教育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
”教育应该是踏踏实实做事,教育不是挖掘分数的机器,不是升学的工具,不是谋取职位的阶梯,是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载体。
要站在较高的理论层面上对教育的终极价值进行哲学思考,方能破解当前的理论困境。
3.价值限定:教育遵循自然。
亚里士多德:“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教育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要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教育是人对人的素质发展的一种价值限定,其本质实质上是使人社会化的过程。
古往今来的哲人都强调,学习是为了发展个人内在的精神能力,从而在外部现实面前获得自由。
教育的真正意义,是培养你的智慧,借助它找出所有问题的答案。
二、哲学思考: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教育的本质是把知识、技能、思想、价值观和文化传统传授给受教育者,改变其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的过程。
1.对教育终极价值的哲学思考。
教育的核心是育人。
杜威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主张“做中学”,从“知行合一”思想出发,强调学校应当把单纯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转移到儿童的活动上来,依照学生发展规律,运用所学知识逐渐发展儿童的能力,直到他能教育自己为止。
教育中的哲学思考与讨论
教育中的哲学思考与讨论引言在当今社会,教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然而,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涉及到对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塑造。
本文将从哲学的角度探讨教育的本质、目的和方法,以及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教育的本质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过程,旨在使个体充分发挥其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从而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因此,教育不应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的目的关于教育的目的,哲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道德品质,如孔子的“仁爱”;有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智慧,如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还有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审美情趣,如康德的“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归根结底,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其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教育的方法在教育方法上,哲学家们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
例如,柏拉图主张通过对话和辩论来启发学生的思考;亚里士多德强调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卢梭提倡自然主义教育,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和成长。
这些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关键是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
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教育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一方面,教育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反映了特定时代和地域的价值观和信仰;另一方面,教育也是传承和发展社会文化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育应该关注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素养,使其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的现代公民。
结语总之,教育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领域,涉及诸多哲学问题。
通过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目的和方法,以及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哲学的思考:教学传道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曾在《郭英剑——大学与社会》序言中这样写道:一个小学老师,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
一个大学老师,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
教育的畸形,让人们所学越来越精专,很多人从学问上越来越“窄小”,时代的发展,也让很多人直奔金钱而去,从品德上越来越“矮小”。
无论小学还是大学的发展,中国教育的进步只能寄希望于无数“大”老师的身上。
一位“大”老师,必然是一位有良知的知识分子。
一、热爱学生才能教学传道不论国际教育还是国内教育,都要回归教育的本源——传道授业解惑,道是学生做人的根本,通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性格和能力得到平衡发展的,让每一名学生健健康康地走向社会。
所以教育最重要的还是传道,这个道就是学生做人的根本。
教书,最终的目的是育人,这种育人,不仅指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更在于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目前许多教育都只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学生的人生关、道德观被忽略,从而出现了本末倒置的问题。
老师的引导作用,往往会在这里得到体现。
“师者,人之楷模也。
”正人先正己,老师的示范表率作用,不仅是老师自身素质的体现,同时也是老师德育知识的有力支柱。
试想,有谁会听信一个表里不一的老师的话,去帮助一位素未平生的人?老师只有让自己的言行成为学生的表率,才可能取得教育教学活动预期的满意效果。
热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这种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是任何一种教育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那些乐于奉献于教育事业并取得卓越成就被学生尊敬和爱戴的老师,都与学生有着良好的关系。
设想一下,假如你对学生没有感情,厌恶学生,那么,你的教育工作一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所以说,热爱学生这不仅是教好学生的前提条件,又是学校老师的职业品质,老师只有爱护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德才兼备,方堪为人师表。
做为一名老师,必须时刻以师德为标准来衡量自己,加强道德修养,使自己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坚定的信念激励学生好好学习,以高尚的情操去陶冶学生的心灵和情感,以巨大的力量去鼓舞学生天天向上;也只有这样,才能以自己满腔的热血去浇灌满园的花朵,尽一名老师之职。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老师的工作是既教书又育人。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门学科的老师,都应毫无例外地找出本学科中包含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世界观教育的可能性,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教育作用。
使学生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其意义不言而喻,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行为准则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担负着重要任务,而教学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道德修养之源。
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绝不仅是思想政治课和历史课的事,相反,各科教学在培养学生辨证的思维品质、化归的思想、耐心细致的习惯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二、适合学生才是最好教学钱学森大师之问:“为什么我们学校里总是培养不出大师级的杰出人才?”当年轰动朝野,引发广泛热议,却到此为止无声无息。
可笑的是几千年前孔子早就回答了问题,答案是有教无类,只有选择适合自己家孩子的学校,才是对他最负责任的帮助。
众所周知,到目前为止共有8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有5位(李政道、杨振宁、李远哲、崔琦等)生于我国民国时期的二三十年代,接受的是民国时期的教育。
而自建国以来,新中国培养的学生中只有高行健一人,而且还是文学奖,自然科学奖一个也没有,当代教育是不是应该反思??教育乃千秋之大业,民国办教育的很多做法都值得今天借鉴和学习。
比如说教育法规。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立即强调在中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明确规定:“初小、师范、高等师范免收学费。
”免费上师范就成了当时很多家境贫穷的学生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径,毛泽东主席就是在湖南师范学校毕业的。
1946年国民政府制定了《教育宪法》,定位准确,要求明细,兹列举几条:“教育文化应发展国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国民道德、健全体格、科学及生活智能。
”“国家应注重各地区教育之均衡发展,并推行社会教育,以提高一般国民之文化水平。
”等等。
?南开中学校长张伯苓是个教育救国的伟大实践者,他给南开制定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正己求人。
”张伯苓常说,学生“不单是要从书本上得到学问,并且还要有课外活动,从这里得来的知识学问,比书本上好得多”。
在他的倡导下,南开中学的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为“教育立人”创造了载体,如敬业乐群会、美术研究会、摄影研究会、文学会、京剧社、新剧团、校风出版社、武术社等。
值得一提的是南开的剧团尤其有名,因此有“话剧的摇篮”之美誉。
曹禺、黄宗江等人都是从南开走上话剧道路的。
?比如说教材。
民国教科书的编纂有两个特点,一是它的民间性,民间在编纂教科书上有较大的自主权,只报教育部审核即可;二是它的编纂者都是具有现代思想的第一流的教育家,如胡适、舒新城、郭秉文、朱经农、黎锦晖、廖世承等,由他们来商定给小学生编课本,自然也就体现了民国教育的基本理念。
敢于承认一切优秀的精神遗产,不仅代表着“政治正确”,更代表着大胸襟与大气度,是成熟与自信的表现。
当年的民国教育是一种很大的格局,既仰仗了典雅、古朴的民初之风和波澜壮阔的“五四”之风,又有赖于一大批民国学人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非靠一日之功、非毕一日之力可以抵达,最重要的一条适合学生才是最好教学。
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之所以效益不高,其根本原因不适合学生的成长规律,教育效益意识不强,没有把促进学生的发展落到实处。
素顶教育强调适合学生,提高教学效益,要求老师在每一个教学细节,都能从深层次上关心学生的发展,积极开展行动研究和策略实施,集中了课堂教学的热点和核心内容,比如“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怎样找寻和利用身边的资源”、“如何设计好教案”、“板书有哪些讲究”、“如何导入与引导”、“怎样的情境更有价值”、“怎样让预设生成都精彩”、“什么是真正的合作学习”、“怎样让学生会发问”、“课堂提问的设计和技巧有哪些”、“遇到冷场怎么办”、“怎样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学语言的艺术该如何运用”、“怎样的批评更有效”,把真实的、具体的,鲜明的代表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通过有效教学扎扎实实地落实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过程和结果中,一句话概括,适合学生才是最好教学。
三、传道学生才是极好智慧韩愈在《师说》中曾经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老师既应具有渊博的知识,而同时老师不但要“通其业”,还要“成就其道德”,也就是说,老师还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老师热诚的期待和真诚的爱,是学生上进的力量。
有人曾这样说,当老师,凭的是良心。
的确,老师关心、爱护学生,不但是职业的要求,更是道德的要求。
一个孩子从出生时起,就在父母关怀照顾下成长。
入学后,孩子常常把同父母交往中的各种思想感情、期望要迁移到老师身上,他们追求老师的爱,渴望得到老师的信任和理解。
为了获得老师的赞扬和尊重而努力去完成老师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后进生也很想成为老师心目中所喜爱的孩子。
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是合理的、正当的,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应把爱无私的奉献给每一个学生。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激励引导下,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自己习得的。
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人际关系,具有显著的情感性特征,体现着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和心理关系。
这种关系的结成,既是教学活动的结果,又是教学活动的条件。
师生在交往中所形成的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往往会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课堂上一切困惑或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老师忘记了,上课,这是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
师生间的美好感情,在教学中会表现出“爱屋及乌”的激励功效,学生出于对老师的敬慕,也就对其所授的课程抱有学习热情,并努力学习来增进和老师的感情以回抱老师的爱,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老师注意把自己那份纯洁、深厚的爱洒向每位学生就显得至为重要。
老师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下,确实应该改变过去那种陈旧的教育观念,放下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学习上的领路人,生活中的知心人。
爱因斯坦曾引用这样一句俏皮话:“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
”换句话,可以说“忘不掉的才是素质。
”而习惯正是忘不掉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比如小学教学传道关键点就应着重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其一说了就要做(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全部道德的基础。
一个言而无信的人,是不堪为伍的;一个言而无信的民族,是自甘堕落的。
其一耐心听别人讲话(尊重别人)。
尊重他人是最重要的文明习惯之一,也是吸纳一切智慧的必要。
因此,从小学会用心倾听各种声音,而不去粗鲁地打断别人或随意插嘴,是现代儿童应有的良好素质。
其三按规则行动(规范行为)。
按规则办事是地球公民学会共处的基本准则,如果每个人只从自身利益出发,不遵守公共规则,不考虑他人的意愿,这世界必定永无宁日,也必定危及每个人的利益。
中国加入WTO的现实,尤为紧迫地提出了这一强烈需求。
对于儿童来说,养成做事之前先了解规则的习惯,并自学遵守有关规则,是儿童社会化的范式。
譬如,从济应习惯于公共场所的排除队,而拒绝投机取巧。
其四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不忘责任)。
是否具有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现代人的主要之一,也是衡量儿童社会化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分工日益增细,分工越细越需要责任心,因为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职,都可能导致整个事业的崩溃。
一代代人的责任心状况,将对人类的生存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其五节约每一分钱(学会生存)。
每个人的节俭不仅仅显示了个人的道德观与生活能力,也与整个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
节约每一分钱的实质是节约资源,并从中体验人类的高尚情感与博大智慧。
其六天天锻炼身体(健康第一)。
健康第一是教育永恒的方针,也是人幸福的基本保障。
一个重要的发现值得人类铭记;一个人如果在童年养不成运动习惯,长大了养成运动习惯,而一个没有习惯的人,生命的质量必定下降。
因此,小学生每天应保证睡眠10小时,学习不超过6小时,而运动1小时以上。
其七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物归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