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 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进一步明确规定:关税按货价计算,每百两仅征银两五钱;1861年清政府领布《通商各口统共章程》,规定各国商人与英高享有同等关税特权。
这表明中国A.关税主权遭到了严重破坏国
B.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C.清政府主动开放进程加快
D.取得关税“最惠国待遇”
2.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地点是
A.瑞金B.延安C.北平D.西柏坡
3.历史学家李学勒在解释某一制度时说:“它是中国早期阶段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来的‘邦联’‘联邦’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
”该制度应为
A.宗法制B.分封制C.礼乐制D.世袭制
4.1912年《申报》载:“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
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
”“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乃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于原理。
”上述材料表明
A.1912年中国普通民众对民主共和认识不深
B.中华民国的成立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根本变化
C.中华民国的成立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是思想文化发展的必然
5.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演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
下列对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历史现象的是
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
C.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
D.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
6.古代,在众人议事的地方竖一块被称为诽木或谤木的木头,木头上面放一块横板,
横板上用来书写诸如:对某人有意见,国家应该如何治理?这样做的目的是A.分割权力B.出台法律C.选拔人才D.监督政府
7.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当时的国际格局,这主要是指
A.俄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B.建成了社会主义国家
C.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D.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8.“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进行不断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这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马克思的
A.《德意志意识形态》B.《共产党宣言》
C.《资本论》D.《法兰西内战》
9.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A.罗马法摒弃了习惯法B.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C.罗马法追求完美境界D.罗马法主张消除压迫,使社会公平
10.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有权调整国际及州际贸易,铸造货币,制定度量衡,制定在合众国内一致适用的有关破产的法律,等等。
这些规定的主要意图是() A.打压各州势力 B.防止个人专制独裁 C.加强国家权力D.确立联邦制
11.清政府1895年5月20日电令:“著即开缺来京陛见,……大小文武各员,并著饬令陆续内渡”。
此电文对应了我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哪一具体内容
A.割让香港岛B.割让九龙司C.割让台湾全岛D.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12.《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
B.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
C.列强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D.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矿权
13.罗马法的旧式诉讼程序规定,以神官司审判一职,原告、被告双方供托保证金或牛羊于神圣之处所,诉讼结束后,没收败诉者之保证金或牛羊归于国库。
该规定A.看似公允实则只为富人服务
B.充分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充斥着封建迷信和野蛮习俗
D.维护了平民的基本诉讼权力
14.王国维《殷周制度论》中说:“商人兄弟相及,凡一帝之子,无嫡庶长幼,皆为未来之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已无封建之事。
……周人即立嫡长,则天位素定,其余嫡子庶子,皆视其贵贱贤否,畴以国邑。
……故殷之诸侯皆异姓,而周则同姓异姓各半。
”下列表述与材料相符的是
A.分封制隐含导致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商朝正式确立嫡长子继承制
C.分封制是宗法制实行的基础
D.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
15.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内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
这些奏章有的讲一件事,有的讲两三件事,共计3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明太祖的措施是
A.三省六部B.设立内阁C.设立殿阁大学士D.设立军机处
16.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
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
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
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政治特点是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B.确立了共和政体
C.德意志帝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将军是国家元首
17.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对宪法的批准程序进行变革,由《邦联条例》规定的所有州议会的一致批准,改为在州议会的建议下召开专门的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批准新宪法,9个州批准就能生效。
这一变革体现了
A.三权分立由理论到实践
B.代议制与政党政治相结合
C.州权和人民主权相结合
D.联邦制与直接民主相结合
18.1927年,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会议上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
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
八七会议的决定说明中共
A.开始从幼稚走向成熟B.创建了自己的人民军队
C.工作重心已转到农村D.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19.义和团运动被镇压后,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下列各项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A.帝国主义从此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
B.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C.说明中国人民有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D.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需要采取以华制华的政策
20.下图为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示意图,这次战争的影响是
A.帝国主义侵华进入新阶段B.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C.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外国经济势力开始深入中国的内地
21.《全球通史》载:“1917年3月至11月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
在这场斗争中,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残酷剥削工人
B.其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
C.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
D.其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22.《韩诗外传》说:“古者,天子为诸侯受封,谓之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
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
其后子孙虽有罪而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其地,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君,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也。
”材料反映了
A.宗法血缘是维系分封制度的纽带
B.安土重迁是分封制的思想基础
C.封地是诸侯世代不变的私有财产
D.嫡长子并非封国唯一的继承人
23.下列古代雅典政治生活中的现象,体现民主政治核心观念的是
A.用抽签方式选举议事会成员和审判员等
B.政府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生活的公民发放补贴
C.民众法庭依据诉讼人的演说了解案情、进行判决
D.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
24.某总统发表对全国的电视讲话,宣布“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的局势,我将停止作为总统的职务活动。
”这次讲话的日期当是
A.1922年12月25日B.1989年12月25日
C.1991年12月25日D.2000年12月25日
25.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
“这”指的是
A.中共二大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C.遵义会议D.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材料分析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人生而平等,因而从未为创造平等而操心。
他们也没有经历过民主革命的苦难就坐享民主革命的果实。
美利坚合众国一诞生便引进了17世纪英国的政府形式和施政方法。
所以,美国人从未为创造一个政府而担忧。
……当一个美国人在考虑政府建设问题时,他的思路不是如何去创造权威和集中权力,而是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
——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材料二马克思指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是“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的?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德国政体的特点。
这一特点给人类历史带来了什么影响?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材料三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因初承前明旧制,机务悉出内阁。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先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
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3)材料四反映出清朝君主专制制度有什么新变化?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他还解除了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
——《朱子语录》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录》材料三明朝在各省实行三司分治的制度。
三司即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提刑按察使司(简称按察司)和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在职能上,布政司掌理民政,按察司掌理监察地方官员和刑名司法,都司则管卫所军政。
这三个部门的设立,既是行政上的分工,也是对地方权力形成制约的制度安排。
其目的在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地方行政制度与西周相比的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认识朱熹“州郡遂日久困弱”的论断?
(3)依据材料三指出明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特点。
并评价这种制度。
29.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的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
但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问题,多数人没有分享到应得的成果。
在整个工业革命期间,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状态……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的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会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钱乘旦、刘金源《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社会问题在当时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二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
——霍尔斯特杰格尔《社会保险入门》材料三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化社会特有的产物,经济发展程度、政治状况综合因素是其得以建立的基础。
19世纪80年代德国全面实行了社会保险政策。
俾斯麦政府之所以能在德国推行“国家社会主义”,在西方工业化国家率先实行国家社会保险,从根本上说,是当时德国社会内部特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19世纪下半期,德国阶级关系极为复杂,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各种因素并存。
在各阶级中普鲁士容克地主是享有特权的国家政权操纵者,不但对无产阶级和社会运动抱仇视态度,而且压制资产阶级参政的要求,把其排挤在政治权力之外。
容克地主美化自己主宰的政权,把普鲁士描
绘成为穷人谋利益的超阶级国家,以便与资产阶级争夺对无产阶级的控制。
为了不让工人跟着社会民主党走,也为了瓦解工人自发的组织,德意志帝国被迫走上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道路。
……德国统治者历来就有君主社会主义传统,把关照臣民视为自己的职责。
早在18世纪,弗里德里希二世就因废除了在王室领地上农民的农奴地位,并阻止容克贵族驱逐领地上的农奴,而获得了“乞丐之王”、“开明君主”之类的美誉。
威廉一世也继承了这一传统。
他在1879年的国会开幕式上说:“必须把那些工人阶级直接感受到的、不言而喻的实惠,用法律的手段固定下来,才能使工人阶级感知到,国家并不是力图保障社会上富有阶级的工具。
”
——冯瑜《浅析德国率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因》(2)据材料二、三概括德国社会保险制度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80年代德国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原因。
参考答案
1.A2.D3.B4.A5.B6.D7.C8.B9.B10.C11.C12.C13.A14.D15.C16.A17.C 18.D19.A20.B21.B22.A23.A24.C25.C
26.(1)实行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相互制约;实行联邦制,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两党制,在野党监督执政党。
(2)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德国积极对外扩张,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给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7.(1)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率领百官筹划全国政务,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
(2)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等分理全国军政、行政等国事;各部门相互监督和牵制,保证全国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3)清朝设置了军机处。
(4)皇权日益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28.(1)进步性:以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以官员任命取代世袭;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
(2)认识:朱熹的论断有道理。
军事上:收回主要将领的兵权,挑选地方军队精锐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文官做知州,
通判牵制;财政上:设转运使,地方财政收入主要部分上交中央。
这些措施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但导致地方缺乏自主性,降低了行政效率,使地方陷入困弱境地。
(3)特点:实行三司分治的制度。
评价:既是行政上的分工,也是对地方权力形成制约的制度安排,其目的在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29.(1)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工人极端贫困;下层公民平均寿命短;犯罪率增加;阶级矛盾激化。
影响: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兴起(或马克思主义诞生);社会购买力下降,制约了国内市场的扩大,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迫使资产阶级政府调整统治政策;推动了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
(2)特点:①建立社会保险时间早;②通过政府立法的形式:如《工人医疗保险法》等法律。
③不断调整(日渐完善):从19世纪80年代至今,德国政府不断制定并修改相关法律文件。
④覆盖面广:覆盖了工人、农民、老人等群体,并涉及养老、事故、失业、医疗、护理等多个领域。
原因:①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并建立代议制民主;②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资本主义发展为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物质基础;③容克地主为了独掌政权,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以缓和社会矛盾;④德国的政治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