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论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地理教学论

地理教学论

地理教学论重点地理教学的特点1.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观念上的地理性”2.学习内容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3.以地图为中心的教学手段;4.教学过程广泛联系实际,课内课外相结合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即对整个地理教学活动的所有要素进行系统地剖析和研究。

“八要素”要素作用学生核心、根本教师主导地理课程实质性、载体地理教学目的基本、预期教学管理保障教学方法途径、手段教学评价不可缺少教学环境重要却易被忽视地理教学设计定义: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运用现代教学设计、学习理论和方法,系统规划地理教学活动诸要素的过程。

它以地理新课程理念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为目的,以解决地理教学问题为宗旨,针对不同的教学环境进行分析,选择不同教学策略和媒体的过程。

地理教学论的科学性质(1)地理教学论隶属的学科门类地理教学论隶属教育科学,是“学科教学论”的一支。

(2)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是既有理论特点,又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

它是一门蓬勃发展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

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具体思想:①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把情境创设看做是教学设计最重要内容分之一。

②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发挥“协作”的作用。

③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学习者通过会话分享群体的学习成果,同时会话也是达到意义建构重要手段之一。

④“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

⑤关于学习方法,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分析环节——包括地理课程标准的分析、地理教科书分析、学习者分析,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起点。

地理教学论

地理教学论

地理教学论1.教育:是一种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

3.显性地理课程:亦称正式地理课程,指为实现地理教学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课程计划并按照学科实施的地理课程。

4.启发法:是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师生间相互问答,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学生自己半独立思考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5.地理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的总体设计与基本规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地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6.地理教材: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或《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进行设计和编写的,体现新时期的教材思想。

7.教学活动:教学活动通常指的是以教学班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活动。

它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

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是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的8.地理技能:主要包括图像技能、计算机技能。

实验技能、实习技能。

9.地理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地理教学结构、教学程序以及实施地理教学方法的教学策略体系。

10.讲述法: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或叙述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

11.探究式学习:是学生从各种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性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

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

12.归纳法:就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13.地理教育学的理论基础:①地理科学理论基础②教育课学理论基础③社会科学理论基础④行为科学理论基础⑤信息科学理论基础14.地理教育学的实践基础:①学校地理实践基础②学校教育实践基础③社会教育实践基础④高师教育实践基础15.学科属性包括:社会性、边缘性、概论性;学科地位包括:a高师地理专业的专业主干学科;b普通教育学科的互补学科;c应用性理论学科。

16.学校地理教育的功能:a“三个面向”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为,可促进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b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功能(认识地理环境,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重要性;通过认识地理环境危机,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通过培养地理研究能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作出重要贡献);c公民素质教育功能;d地方教育功能;e综合思维教育功能;f社会实践教育功能。

【西南●最新版】[0609]《地理教学论》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西南●最新版】[0609]《地理教学论》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0609]《地理教学论》第一次作业[论述题]名词解释(选作4个)1、理念2、审美情趣3、地理教学目标4、地理教学过程5、地理基础知识6、地理程序性知识7、地理策略性知识8、地理基本技能参考答案:1、理念:对人的行动具有指向性的理性认识。

2、审美情趣:指审美主体通过美育过程在头脑中产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倾向性。

通常以对审美对象的特殊兴趣、爱好、选择倾向性和易接受性或认同等形式表现出来。

3、地理教学目标:地理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标准。

4、地理教学过程: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方法,发展地理能力,形成积极情感、态度与科学观念的多主体交互的认识与实践活动过程。

5、地理基础知识:地理科学知识体系中起奠基作用的地理知识。

中学地理知识主要属于此类。

6、地理程序性知识:主要是回答"为什么”、"怎么办”的地理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地理原理类知识和地理操作程序类知识。

7、地理策略性知识:主要是回答"怎么学”的地理基础知识,主要为学习方法类知识。

8、地理基本技能: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地理认知任务和实践操作任务的心智活动方式和动作活动方式。

[单选题]1、《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A:地理教学现象B:地理教学方法C:地理教学系统D:地理教学过程参考答案:C[单选题]2.新课程中"教学”的基本含义是:A:讲授与接收B:讲授与讨论C:上课与管理D:沟通与合作参考答案:D[单选题]3、素质教育目标主要包括A:知、技、智B:知、技、德C:知、能、情D:知、能、思参考答案:C[单选题]4、地理教科书的双层系统是指A:文字与图像B:活动与作业C:正文与阅读D:形式与功能参考答案:D[单选题]5、新课程中"教材”的基本含义是:A:教材是范例B:教材是读物C:教材是方法D:教材是课本参考答案:A[单选题]6、地理思维方法包括以下的:A:观察法B:比较法C:调查法D:实验法参考答案:B[单选题]7、合作学习的组织需要:A:同质分组B:异质分组C:男女搭配D:就近结合参考答案:B[单选题]8、揭示地理事象内在联系的相互关系的比较方法叫做:A:凸聚比较法B:联系比较法C:综合比较法D:横向比较法参考答案:B[多选题]1、《地理教学论》课程的核心四论包括下述中的:A:教学发展论B:教学方法论C:教学评价论D:教学环境论参考答案:BC[多选题]2、地理感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A:地理特征B:地理分布C:地理演变D:地理判断参考答案:BC[多选题]3、地理陈述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A:地理名称B:地理分布C:地理规律D:地理方法参考答案:AB[多选题]4.地理程序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A:地理概念B:地理分布C:地理成因D:地理方法参考答案:CD[多选题]5、地理理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A:地理演变B:地理分布C:地理特征D:地理判断参考答案:CD[多选题]6、新课程中"教材”的基本含义是:A:教材是素材B:教材是课本C:教材是方法D:教材是范例参考答案:AD[多选题]7、地理概念的内涵包括下述中的:A:概念名称B:概念定义C:概念例子D:关键特征参考答案:ABD[多选题]8、地理原理的学习方法包括下述中的:A:例-规法B:规-例法C:同化法D:概括法参考答案:AB第二次作业[论述题]名词解释(选作4个)1、地理情感2、地理态度3、地理价值观4、地理课程5、地理课程标准6、地理教材7、地理教学规律 8、地理教学原则参考答案:1、地理情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产生并持续发挥积极影响的较复杂而稳定的心理体验。

地理教学论

地理教学论

地理教学论第一章1.地理教学论的概念: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2.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填空)3.地理教学活动诸要素:学生、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评价、地理教学管理、地理教学环境。

(简答或填空)4.地理教学论应隶属教育科学。

5.将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定位于“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6.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实怜法、文献法、经连总结法等第二章1.地理课程:就是地理课业及其进程。

(名词解解)2.最常见的课程类型有: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核心课程和外围课程等。

3.我国地理课程有向“综合型”\活动型”、“自主型”发展的趋势。

(填空)4.论述题:世界范围内地理教育改革与发展表现出来的共同趋势是:地理课程的地位得到提高;地理课程类型及其设置多样化;地理课程的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的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地理课程内容采用区域学习和专题学习的构建方式,以人口、资源、环境、区域发展和人地关系为核心,关注现实社会的重大问题和学生生活实际问题,重视国际理解与合作;重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推行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学习评级机制。

1、国外地理课程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2、设置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3、打破学科体系式的课程内容体系4、课程标准知识点粗化,说明及教学要求细化5、少教学内容的主题,增加单元教学时间地理教材:广义:指由一定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应包括所有适用于地理教学活动的材料狭义:就是通常所说的地理教科书,即地理课本。

地理教学论名词解释

地理教学论名词解释

地理教学论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地理教学目的:是指地理教学活动结束时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2.地理教学原则:是地理教学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亦即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基本原理。

3.地理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4.地理表象:是指过去已感知过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5.地理学习迁移: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过去所学的地理知识、技能、方法等与新学习的知识、技能、方法间相互影响,就称为 ~。

6.地理探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8.课程观:是指人们对有关课程的本质、功能、价值、内容及组织实施等一系列问题的基本看法,是课程编制的指导思想。

9.教学重点:教材内容中主要的、关键性的部分,是教师必须着重指导、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部分。

10.地理讲述法: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口头语言向学生叙述、描绘、讲解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规律的方法。

11.地理谈话法:是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和生活体验,通过启发提问,师生双方共同积极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或掌握地理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13.地理尝试教学法:是指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先试后导”的互动作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一种教学模式。

14.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理论化的教学范型的教学方法。

15.发现法:是指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提供给学生一些相关的事实(或实例)和问题,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独立探究。

从中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相关结论的一种学习方法。

16.地理愉悦法:在地理教学中,设置适宜的教学情境,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以此促进学生地理学习的一类教学方法。

《地理教学论》重点名词解释

《地理教学论》重点名词解释

《地理教学论》重点名词解释整理人:小才啥都有1.地理教学法:地理教学法的名称是由“地理教授法”发展过来的,其正式确立是在这种“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强调“教的法子和学的法子联络”。

2.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地理教学系统,地理教学系统是一个由地理课程、地理教学目标、学生、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评价和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

3.地理课程:简单而言,地理课程就是指地理课业及其进程。

4.问题课程:问题课程指具有跨学科的特点,以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为中心设计课程,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地理课程标准:地理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地理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基础地理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

它具有法定性质。

6.地理教材:广义的地理教材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

7.地理教科书:地理教科书指狭义的地理教材,或称课本。

8.教材的表述结构:教材的表述结构是指呈现教材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和呈现内容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

按照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之间的关系有文字系统、图像系统和作业系统的三分法。

按照呈现内容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叙述性课文和活动性课文。

9.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

10.地理教学:地理教学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地理学习活动过程。

11.地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地理教学设计对于增强课堂教学过程的预见性、可操作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12.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地理课堂教学目标是对课堂教学预期的学生学习行为的结果,也就是通过地理教学活动后,学生的内在能力或情感的变化所进行的表达。

地理教学论

地理教学论

地理教学论第一章: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现象和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地理教学现象一般说来包含以下七个主要因素:学生、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方法、教学反馈、教学环境。

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一)地理教学论的地理学基础首先,地理教学活动涉及的首要问题,即地理教学目的的确定,必须依据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其次,地理课程是地理教学论研究的最实质性的要素,学校地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只能是来自地理科学学校的地理学科与地理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地理学科取材于地理科学,但地理学科由于它的基础性和教育性,使它又不同于地理科学。

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地理科学中公认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事实以及最新成果,并且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还要受制于社会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第三,地理教学活动中很关键的两个要素——教师和教学方法,也都打上了很深的地理科学的“烙印”。

(二)地理教学论的教育学基础一方面,教育学为地理教学论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教育学所揭示的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评估理论等一般理论,是地理教学论的理论支柱;教育学(教学论)的理论框架结构,是建立地理教学论的重要参照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也为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所借鉴和应用;教育学的许多现成词汇和工作语言,使得地理教学论的叙述变得较为方便和简洁;教育学的很多研究新成果,也会被地理教学论所汲取、消化。

另一方面,地理教学论等各个具体学科的学科教学论,又为教育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和理论上的素材,成为教育学赖以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源泉,为教育学的进一步抽象、概括奠定了基础。

(三)地理教学论的心理学基础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的心理学同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教育学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联系。

作为教育学一个分支的地理教学论,其科学理论基础当然也离不开心理学。

新理念地理教学论

新理念地理教学论

6、地理教学方法:指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
7、地理教学论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
8、国外中学地理课程的改革特点:1、地理课程地位,设置类型多样;2、地理课程目标全面,重视能力培养;3、课程组织以区域学习或专题学习为基本结构;4、地理课程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4、优秀地理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 ;2.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 ;3.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素质 (教材加工、语言表达、动手表达、指导实践、开展活动以及运用技术等能力);4.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5、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素质。
5、现代地理教学论研究不足:1、受普通教育学研究的影响比较大,没有学科特性;2.偏重理论研究,忽视实践应用;3.学科教育学核心理论有待完善。
12、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主要背景:是由于知识经济的发展、国际基础地理教育的改革,和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的背景下进行的。
13、地理教材:广义上是指由一定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狭义上则通常是指地理教科书。
14、影响地理教材设计的主要因素有:社会需求、教育发展、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等。
新理念地理教学论
1、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知道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2、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3、课程: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地理教学设计名词解释大全

地理教学设计名词解释大全

地理教学设计名词解释大全1. 地理学(Geography)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特征、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涵盖了地球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环境地理等多个领域。

地理学通过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和过程,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利用地球资源。

2. 地球(Earth)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陆地、水体、大气层和生物组成。

地球上有七大洲和五大洋,其不断变化的地貌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地球上丰富多样的生物和自然环境。

3. 地形(Topography)地形指地球表面的物理形状和特征。

它由山脉、丘陵、平原、河流、湖泊等地貌特征组成。

地形的变化对水流、气流和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也是地理分析和研究的基础。

4. 气候(Climate)气候是地球大气层长期平均的天气状况。

它包括温度、湿度、降雨量、风向和风力等要素。

气候因地球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系统和人类活动等因素而不同。

了解和研究气候有助于预测天气变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5.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它包括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维持和人类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地理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6. 文化地理学(Cultural Geography)文化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和人类文化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研究人类活动如何被地理环境影响,并探讨地理条件如何塑造和影响不同文化的发展。

文化地理学使学生能够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并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7. 城市化(Urbanization)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迁移的过程和结果。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推进,人们越来越多地聚居在城市中。

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地理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城市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8.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类需求的同时,确保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发展需求的方式。

地理教学论考点【最新】

地理教学论考点【最新】

第一章第二章: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系统理论 P24第五章:三种基本教学方法:教学的组织方法,认识方法,教学手段。

P96第七章的教学重,难点: P1651、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学论:地理教学论是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地理教学设计:是依据现代科学理论,确定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和需要,提出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的方法和步骤,并作出系统安排的过程,是一种解决地理教学问题的系统方法。

2、地理教学的基本要素: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3、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不仅是现代教学理论的开山鼻祖,也是现代地理教学的创始人。

夸美纽斯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中,论证了设置地理课程的意义,地理是学生必修的20门课程之一。

P44、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我国中小学开始设置中小学地理课程,师范学堂开始设置“地理教授法”课程 P5 后根据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改为“地理教学法”5、教学问题的三种类型:是什么问题(事实问题)、为什么问题(价值问题)、怎么样问题(技术、策略、方法问题)。

6、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P11地理教学论研究地理教学,它包括地理教学问题、教学活动及教学规律。

7、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揭示地理教学规律●确立地理教学价值观●优化地理教学艺术8、地理教学设计的特点:●着重创设的是学与教的系统●以学习者为出发点●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其理论基础●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9、地理教学设计的功能:①有助于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②有助于增强学习兴趣③有助于增强教学工作的科学性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⑤有助于科学的评价教学⑥有助于教师角色的自我认识10、地理教学设计的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2003 2015021120150205 1020150205 1220150205 120150205 123120150205 1231100020150205 123120150205 1231200020150205 123015004120150205 12302800 1 20150205 1230200010 20150205 122910002020150205 12291000120150205 1229200020150205 1229100020150205 1229280020150205 1229200020150205 1229150020150205 1228280020150205 12282000063020150205 12281500 201220150205 1228280020150205 122710002323745820150205 1227200020150205 12273200 6 20150205 12272800 7 20150205 1227200020150205 1227150020150205 12261500201020150205 1226150020150205 12261500200720150205 12261500320150205 1226150020150205 1226100020150205 1226100020150205 12251500120150205 12252800 20150205 122510000320150205 1225150020150205 1225100020150205 1225200020150205 1224200020150205 122415000720150205 1224150020150205 1224200020150205 1224100020150205 12241500 20150205 1223100020150205 12232000 20150205 12231500200920150205 1223150020150205 1223150020150205 1223280020150205 1223100020150205 12222000 20150205 122220001802420150205 1222280020150205 1222200045 20150205 1222200020150205 1222150020150205 1221100020150205 1221150020150205 1221200092420150205 1221150020150205 12211000 20150205 12201000 20150205 12201000 120150205 122010006 20150205 12201000120150205 1219150020150205 12191500 20150205 12192800 20150205 1219200020150205 121915002013041520150205 12181000 20150205 1218150020150205 121815003437120150205 12181500062620150205 121720001520150205 12172000 20150205 1217100020150205 1217200020150205 1216150020150205 1216150020150205 1216150020150205 1216150020150205 1216200020150205 1216150020150205 1215150020150205 12151000420150205 1215100020150205 1215150030020150205 1214100020150205 1214200020150205 12141000 20150205 12141000220150205 1214200020150205 1213150020150205 121328000320150205 1213200020150205 121328001120150205 12131000120150205 1212150020150205 12121500 116 220150205 1212200020150205 1212150020150205 1212200020150205 121115006020150205 1211200020150205 1211200020150205 12112000420150205 12112800 1020150205 121128003046020150205 12111500 20150205 1210200020150205 1210200020150205 121010002015120150205 121015002120150205 1210150020150205 1209200020150205 1209200020150205 12091000 20150205 1209280020150205 1208280020150205 1208280020150205 1208150020150205 12081500220150205 1208280011120150205 1208280020150205 1207150020150205 1207280020150205 1207280020150205 120715005 120728000205 120728000205 1206200006280062000280061500000第二章1、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心理、认知学习心理学、构建主义学习心理学; 传播理论 教学理论 系统理论2、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认知学习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相应的教学设计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

1地理教学论(理论)第1章绪论

1地理教学论(理论)第1章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地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地位
地理教育学的发展基础和研究方法
1
2 3 5
课程发展
地理教授法 地理教育学 地理教学论 地理教学法 地理教材教法、 地理教学法
课程作用
■指导地理教育实践 ■提高高等师范学生的素质
■推动地理教育研究的深入
课程性质
《地理教学论》是“地理科学
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师范本科)
第一节 地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地位 一、研究对象和任务体系 (二)研究的任务体系 2.教育研究与教学研究 地理教育研究中的“教育”指: 地理教学研究中的“教学”指:
第一节 地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地位
一、研究对象和任务体系 (二)研究的任务体系 3.教导研究与学习研究 (1)在教导研究方面: ①为地理教师提供规范的思想、观念、理论和 方法 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知识、 经验、能力、权力和威信等是地理教学活动 得以正常开展的基本条件。 (2)在学习研究方面:学习兴趣、学习方法
第二节 地理教育学的发展基础和研究方法二、学科来自点和研究方法(二)研究方法
1.理论演绎方法
2.经验概括方法 3.实验实证方法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绪论
1.地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P3) 2.地理教育学的研究任务(P3~P6) 3.地理教育学的学科属性(P7~P9) 4.地理教育学的学科地位(P9~P10) 5.了解地理教育学的发展基础和研 究方法(P10~P19)
因此,“地理教学论”是“教 育学”这个学科门类理论体系中的 一门分支学科,属于教育学(学科 门类)——教育学(一级学科)—— 课程与教学论(二级学科)——地理 教学论(三级学科)。
地理教学论是一门应用理 论学科,“研究地理教学与课 程的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教育 学科”。

地理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

地理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

地理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1.1904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近代最早正式设置的中小学地理课程。

是我国制定的在全国普遍实施的第一个课程设置方案。

2.1919年,陶行知先生基于“教学做合一”强调“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提出将“教授法”改名为“教学法”。

3.地理教学论:就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阐明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作指导地理教学课堂教学的学科。

研究对象就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4.地理教学活动诸要素及相互关系地理教学活动一般说来包含以下八个主要因素:学生(是地理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也是根本要素,是地理学习活动的主体);地理教学目的(是~~~的基本因素,它是地理教学活动预期的结果);地理课程(是~~最实质性的因素);地理教师(是~~的主导因素);地理教学方法(是~~比较活跃的一个因素);地理教学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地理教学管理(保障因素);地理教学环境(重要但易被忽视的因素)。

关系: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八个要素就是相互影响、相互扩散、相互制约的。

地理教学活动为学生而存有,所以学生占有着中心地位;地理教学活动的最终任务就是必须达至预期的教学目的,这也就是学生自学地里的显然结果;为达至地理教学目的,必须由起至主导作用的地理教师去非政府,并且只有通过地理课程和地理教学方法做为中介,运用教学管理手段,就可以顺利完成此任务;地理教学目的与否顺利完成,或达至什么程度,还必须从学生身上获得彰显,通过教学评价意见反馈的信息去认定;在整个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教学目的、课程、方法、评价、管理都必须相同程度地受教学环境的影响,同时,以上要素也可以对教学环境产生反作用。

5.学校的教育目的系统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6.教育目的的层次(52页)书上有图(此处略)7.地理教学目标的功能:动机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8.地理教学目标的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9.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通常指出,犯罪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存有四个:行为主体、犯罪行为动词、犯罪行为条件和整体表现程度。

新编地理教学论知识点

新编地理教学论知识点

教学论知识点第一章1.地理教授法——地理教学法——地理教材教法——地理教学法——地理教育学——地理教学论2.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研究对象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3.地理教学活动要素:学生、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评价、地理教学管理、地理教学环境。

(八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4.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

5.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广泛涉及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地理学、信息学、系统学、管理学、社会学、美学等等。

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为教育学、心理学、地理学。

第三章6.学校的教育目的系统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7.地理教学目的是地理教学领域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要求,它所把握的是地理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总方向。

8.地理课程目标由三个领域构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9.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具体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10.地理教学模式:指在一定的教学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地理教学结构,教学程序,以及实施地理教学方式,策略的体系。

第四章11.教学方法是指师生活动的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

12.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方法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地理教学目的,根据特定的地理教学内容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和。

13.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继承性、实践性、多样性、创造性、“地理性”。

70页14.讲授法特点:1.将地理知识和地理信息,简洁、快速地传授给学生。

2.适应性强,方便、灵活。

3.教师进行讲述、讲解时的情感,语言的表达方式,逻辑顺序,甚至动作、姿态、风度等,都能潜移默化的感染、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力。

4.能根据地理教学内容,结合国内外时事以及当地或学校的实情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地理教学论——精选推荐

地理教学论——精选推荐

地理教学论第⼀章地理教学论:是⼀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地理教学规律并⽤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研究对象就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切现象和问题。

1.1904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近代最早正式设置的中⼩学地理课程。

是我国制定的在全国普遍实施的第⼀个课程设置⽅案。

“地理教授法”由此正式产⽣,可称之为我国早期的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2.1919年,陶⾏知先⽣基于“教学做合⼀”强调“教的法⼦和学⽣学的法⼦联络”,提出将“教授法”改名为“教学法”。

在这种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地理教学法”的名称正式确⽴。

3.早期地理教学论的特点:①.研究内容主要是地理教授法或地理教学法,课程研究⼏乎没有涉及;②研究对象仅是⼩学阶段的地理教授法;③地理教学思想由重“教”向重“教和学”⽅向跨出了关键步伐。

4.发展中的地理教学论的特点:①新中国成⽴⾄20世纪50年代末,“地理教学法”的名称被沿⽤,中⼩学地理教学思想深受苏联影响;②20世纪60年代:“地理教学法”被⽚⾯理解为仅仅是研究地理教学⽅法的学科,地理教材的分析和研究没有涉及到,将“地理教学法”改称为“地理教材教法”;③“⽂化⼤⾰命”期间,地理教学论发展研究停滞;④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地理教育事业进⼊⼀个新的发展时期,地理教学法研究⽇趋繁荣。

恢复“地理教学法”的称谓。

5. 变化的重⼼单纯的研究“教法”“教法”和“学法”并重单⼀的研究“⽅法”地理教学的“法则”、“规律”具体的、操作性的功能理论性和应⽤性并重6.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理教学系统,研究组成地理教学系统诸多要素相互作⽤的本质,认识和揭⽰地理教学系统要素相互作⽤的基本规律。

7. 地理教学系统组成要素和功能学⽣:地理是学习的主体。

地理课程:地理课程是指地理课业及其进程。

地理教学⽬标:地理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是地理教学活动开始前的设计和要求。

地理教师:教师决定教学认识的⽅向、内容、途径等等,并且对它的结果和质量负责。

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

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

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题目中字体加粗部分是老师上课画的重点,其中带有部分为老师画的重点的重点,字体没有加粗的题目为上一届的复习内容)第一章、地理教学论定义: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研究对象: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2、地理教学活动的八大要素及作用:(1)要素:学生(核心/根本)、教师(主导)、地理课程(实质性)、地理教学目的(基本)、教学管理(保障)、教学方法(较活跃)、教学评价(不可缺少)、教学环境(重要却易被忽视)A、学生是地理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也是根本要素。

学生是地理活动的主体。

B、地理教学目的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因素。

它是地理教学活动预期的结果。

C、地理课程是地理教学活动中最实质性的因素。

D、地理教师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因素。

E、地理教学方法是地理教学活动中较活跃的一个因素。

F、地理教学评价是地理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G、地理教学管理是地理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但易被忽视的因素。

(2)相互关系: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八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

地理教学活动为学生而存在,所以学生占据着中心地位;地理教学活动的最终任务是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根本结果;为达到地理教学目的,必须由起主导作用地理教师来组织,并且只有通过地理课程的地理教学方法作为中介,运用教学管理手段,才能完成此任务;地理教学目的是否完成,或达到什么程度,还必须从学生身上得到体现,通过教学评价反馈的信息来判定;在整个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教学目的、课程、方法、评价、管理都要不同程度地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同时,以上要素也可以对教学环境产生反作用。

3、地理教学论学科性质:地理教学论不属于地理科学的任何分支,而隶属于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是既有理论特点,又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

它是一门蓬勃发展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

李家清地理教学论重点名词解释汇总

李家清地理教学论重点名词解释汇总

李家清地理教学论重点名词解释汇总《李家清地理教学论重点名词解释汇总》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其中有不少重点名词需要我们深入理解。

首先是“地理课程目标”。

这是地理课程在宏观上想要达成的目的与方向。

它像是一盏明灯,指引着整个地理教学的进程。

例如,在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目标可能包括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像知道地球的形状、气候类型的分布等。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如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

课程目标的设定依据多方面因素,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具备地理素养的人才需求增加,所以课程目标要适应这种需求;另一方面是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接受能力不同,课程目标要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

“地理教学方法”也是一个关键名词。

它涵盖了教师在地理课堂上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手段。

常见的有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把地理知识传递给学生,比如讲解板块运动的原理。

还有探究法,这种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地理问题。

例如,让学生探究本地的水资源利用情况,他们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等方式来完成。

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它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等因素来确定。

如果是抽象的地理概念,可能讲授法会比较有效;如果是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内容,探究法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地理教材”,这是地理教学的重要载体。

它是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的,包含了系统的地理知识内容。

地理教材的内容编排有其逻辑性,往往从基础知识开始,逐步深入到复杂的地理现象和原理。

比如在介绍世界地理时,先从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开始,然后深入到各个国家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地理教材除了文字内容,还配有丰富的图片、图表等。

这些图像资料能够直观地展示地理事物,像用等高线地形图展示地形起伏,比单纯的文字描述更清晰。

而且,好的地理教材还会融入一些案例和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地理学习评价”同样不可忽视。

地理教学内容名词解释

地理教学内容名词解释

地理教学内容名词解释一、自然地理自然地理是研究地球自然环境及其变化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地球的表面特征、气候系统、生物圈、水文循环、陆地型态、地质构造和自然灾害等自然现象和过程。

自然地理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的运行规律和预测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1. 地球表面特征地球表面特征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形态,包括山脉、平原、高原、盆地、河流、湖泊和海洋等。

这些地貌形态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水文循环、气候、风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2. 气候系统气候系统是指地球上大气、海洋、陸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形成的复杂而稳定的气候现象和过程。

气候受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水汽、云雾等因素的影响。

3. 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体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总体,包括陆地生物圈和水生生物圈。

生物圈中的生物体与地球的其他地质、气候和水文因素相互作用,维持着地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4. 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是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间进行循环的过程。

它包括水的蒸发、降水、蓄水、地下水、河流和海洋等。

水文循环对于维护地球上各种生命形式和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

5. 陆地型态陆地型态指的是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势、海拔、地形特征等。

地球上的陆地形态包括高山、平原、丘陵、沙漠、湖泊等。

不同的陆地型态对于气候、水文循环、生物分布等都有着重要影响。

6.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地球内部构造的变动和地壳形成演化的规律。

地质构造包括地壳运动、地震、火山活动、板块构造等。

地质构造影响着地球的地形、地貌和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二、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是研究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人类的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人口分布、城市化、交通网络、经济地理、文化地理等。

人文地理的研究对于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人类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

人口分布受到地理环境、气候、水资源、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地理教学论

地理教学论

地理教学论第一篇:地理教学论地理教学论第一章绪论一、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一)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现象和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传统的地理教授法、地理教学法坚持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重视的是地理教学现象中“教”的现象。

按“素质教育”的要求,重视对地理教学现象中“学”的现象的探讨研究。

以“学”为目的去“教”,这是现代地理教学论的根本宗旨。

(二)地理教学活动诸要素八个主要因素:学生、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方法、教学反馈、教学环境。

二、地理教学现象的8个要素之间是怎样的关系?1、学生——核心因素、根本因素。

是地理学习活动的主体。

2、地理教学目的——基本因素,是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

地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都是为了达到地理教学目的而进行的。

3、地理课程——最实质性的因素。

4、地理教师——主导因素。

5、地理教学方法——为目的服务,为教师、学生所用。

6、教学评价——监控、监测其他因素。

7、教学环境——条件保障因素。

8、教学管理——制度保障因素。

第二章课程论一、地理课程的定义:“课”,指课业,就是教学内容;“程”,指程序、进程。

这样,地理课程就可以定义为:地理课业及其进程。

通常来说,它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或地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材(包括地理教科书、地图册、音像教材)等。

课程受制于教育目标、培养目标,服务于学生。

二、课程类型:1、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编订的课程,如把学校众多课程分别独立地设计为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等。

学科课程强调知识的纵向发展,教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它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的优点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基础知识。

2、综合课程综合课程的特点是打乱原有学科界限,按照知识体系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客观存在及内在联系,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教学内容,形成综合性课程。

例如美、英等国把历史和地理综合为“社会研究课”(日本称社会科),把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生理、实用技术等综合为“综合自然科学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教学论名词解释
1.地理教学目的:是指地理教学活动结束时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2.地理教学原则:是地理教学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亦即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基本原理。

3.地理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4.地理表象:是指过去已感知过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5.地理学习迁移: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过去所学的地理知识、技能、方法等与新学习的知识、技能、方法间相互影响。

6.地理探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8.课程观:是指人们对有关课程的本质、功能、价值、内容及组织实施等一系列问题的基本看法,是课程编制的指导思想。

9.教学重点:教材内容中主要的、关键性的部分,是教师必须着重指导、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部分。

10.地理讲述法: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口头语言向学生叙述、描绘、讲解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规律的方法。

11.地理谈话法:是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和生活体验,通过启发提问,师生双方共同积极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或掌握地理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13.地理尝试教学法:是指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先试后导”的互动作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一种教学模式。

14.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理论化的教学范型的教学方法。

15.发现法:是指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提供给学生一些相关的事实(或实例)和问题,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独立探究。

从中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相关结论的一种学习方法。

16.地理愉悦法:在地理教学中,设置适宜的教学情境,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以此促进学生地理学习的一类教学方法。

17.愉快教学法: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友爱、融洽的人际环境,在课堂上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究教学艺术,使学生在乐意的、心平气和的、心境愉快的情况下进行学习,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这种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叫~ 。

18.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是指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

19.说课:是授课教师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或领导,在限定的时间内,用口头语言和相关的辅助手段系统地说出对某一节课或某一教学环节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进行评析以达到相互交流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20.微格教学:意为微型化教学,也称“录像反馈教学”,是一种用于培训师范生或教师,使其掌握课堂教学技能方法。

21.板书技能:是以黑板为文字、符号信息的载体,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构成一节课的知识框架。

22.提问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提出问题的形式,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交流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修正错误、运用知识、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

23.演示技能: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学习的需要,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实物、样品、模型、标本、图画、图表等)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传送教学信息,使学生通过观看感性材料,理解和掌握知识、增强感知的教学行为方式。

24.素质:是人在先天的基础上,在修养过程中,在平素养成中,逐步形成的一些基本品质。

25.地理教师道德素质:是指广义的地理教师师道师德,包括政治思想方面、职业道德方面以及心理品质等的道行品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