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解决数学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游戏中解决数学问题
——《认识物体》教学案例与反思
福州仓山小学陈睛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主要是“听中学”和“看中学”——学生听老师讲解,学生看老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录象,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思考记忆,新课程倡导的是“玩中学”、“做中学”——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并从中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一年级教学中如何渗透这一理念,为此我在《认识物体》一课的教学中作了初步的尝试。
案例描述
案例一
在《认识物体》的教学中,老师在揭示课题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桌面上这盒零乱的物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进行分类。
师:你们的桌面上也有一盒这样的物体,小组商量一下,把它们分分类。开始吧。(小组合作交流分法)
师:你们组把物体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谁愿意说说?
生1:我们组分成三类:绿的一类、红的一类、白的一类。按颜色分。
生2:我们组分两类:会滚的一类、不会滚的一类。
师:有的小朋友没听明白,请你拿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生2:(滚动圆柱和球说)这两个会滚,(指着长方体和正方体说)这几个有角不会滚。
师:你们组真有办法,老师很欣赏你们的分法。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3:我们组分四类:我们把长得像的分在一起。
师:你们组真棒,请你上来用老师的大学具分一分。
(生3按形状分类介绍)
师:你们组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在数学上这里的每一类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有谁知道?
(生说师板书)
案例二
在《认识物体》的游戏巩固中,我安排了《魔术表演》这个游戏。
师:你们看过魔术表演吗?谁愿意上来当一回魔术师,从魔术箱里变出不同形状的物体。(全班跃跃欲试)
师:观众们,你们想得到什么形状的物体?魔术师,你能满足大家的愿望吗?
(全班静悄悄看“魔术师”变物体)
师:你们也想当魔术师吗?(想……)小组里,每人轮流当一次,魔术师,如果失败了,组长可以多给他一次机会,魔术表演开始吧。
(此时的“魔术表演”使课堂达到了高潮,学生完全释放出童真)
案例解析
《认识物体》一课作为小学阶段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第一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让学生既要对几种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还要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和对数学思想的渗透,有一定的难度。我大胆让学生动手实践,经历对物体的分类、观察、触摸和比较等过程,以游戏贯穿始末。从而逐渐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物体的名称,并能识别。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多彩、趣味横生的游戏是孩子们喜欢熟悉的,所以穿插游戏的数学教学也同样丰富多彩、趣味横生。现将本课的教学案例浅析如下:
一、用“玩具”代替学具,学生趣味感十足。
案例一呈现的是学生通过小组观察、交流获得的分类方法。本环节,我将孩子们熟悉的玩具——积木搬进课堂,让学生为玩具积木分类,学生新鲜感十足、趣味盎然。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便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学生或产生越学越想学、越爱学的心理。他们获得的不仅仅是鲜活的数学知识,更多的是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二、用“道具”代替学具,学生成就感十足。
学生认识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需要一个内在的转化过程,教师不能单纯地寄希望于依赖长者的“权威”去迫使学生学习。我们应该多用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游戏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磁化学生,让他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在数学课堂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主动地学习数学。
案例二将魔术箱搬进课堂,呈现的是数学知识和生活游戏的完美结合。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情感和态度,学生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显示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在他们的脸上,我感觉到数学课堂的无穷魅力。
“玩出来的数学知识”这一教学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完美整合,同时也是教学内容、学习活动、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机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