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4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5793679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0.png)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2)知道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3)知道在相同条件下, 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纸条拉书”小实验, 参与感受摩擦力存在的过程, 认识观察和实验在学习中的重要性;(2)通过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索过程, 认识科学探索的基本流程, 有效运用猜想、归纳、“控制变量法”等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纸条拉书”的参与过程, 激发探究热情;(2)通过科学探究摩擦力的过程, 体验合作交流, 共同提高;(3)通过对摩擦力知识应用实例的了解过程, 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难点: 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每五人一套): 立方体木块①(四个面分别粘有砂纸、棉布、绒布、纸)、立方体木块②(三个面粘有不同面积的同种材料)、木板、钩码、弹簧测力计、细线、慢速电机、电源、电键等。
2.信息技术:实物投影、自制PPT幻灯片课件等。
四、教学设计思路:设计思路是: 通过“纸条拉书”小实验, 让学生在教师成功与自己失败的强烈反差中产生置疑,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引发积极的猜想: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通过“猜想→归纳→选择研究方法→了解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概括结论→交流总结”这一科学探索的流程得到的;在此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自查、互评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知道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后, 总结第一次“拉书”失败的原因, 再次“拉书”体会成功的乐趣, 通过改进“纸条拉书”实验, 体验在相同条件下, 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的大小关系。
通过介绍摩擦力知识的应用实例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抢答比赛的设计及时反馈学生课堂掌握情况, 便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教案:7.6学生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教案:7.6学生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f7861a0975f46526d3e15c.png)
学生实验: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知道滑动摩擦、转动摩擦、静摩擦现象.(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要素.(3)能举例说出增大有利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经过与实质的联系,认识摩擦现象存在广泛性,并培育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能力和猜想假定能力.(2)经过实验设计与操作,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3)经过对摩擦现象、要素猜想、方案设计等的议论,培育学生的信息沟通能力.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对摩擦现象以及其运用的学习使学生关注四周与我们息息有关的物理知识.(2)经过领会本节内容中研究的各个环节,培育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研究精神.要点:研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有关,猜想过程与设计方案过程难点:掌握控制变量的方法;摩擦力的丈量仪器械料:一斜面,一木块;木块、木板、弹簧测力计、毛巾、小铁块、厚海绵、圆铅笔(多组)。
教课方法:实验研究,议论报告,实践活动,媒体课件教课方案教课过程课前展现活动一1.创建情境,提出问题活动设计活动设计(1)播放视频:冰球竞赛中,推出的冰球在观看视频,思虑现象共同冰面上慢慢停下来;溜冰运动员到终点时点和原由.停止使劲后慢慢停下来,骑自行车不蹬后生:因为有摩擦.滑行一段停下来.小活动:用橡皮擦去书上(或许演示:一木块从一斜面上滑下,在水的字或用抹布擦桌子,并平桌面上滑行一段后停下.)领会此中的力,感觉阻挡2.置践小活,行猜想:什么最都停了下来?(2)部署小活.(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生相滑遇到阻挡的象,称滑摩擦象.在滑摩擦程中生的力叫滑摩擦力.(4):滑摩擦力是物体遇到的阻挡物体运的力,那么滑摩擦力的方向有什么律?(5):你能否感觉滑摩擦的存在?(鼓励各样想法 )(6)展现片:看似圆滑的金属表面,用微看的模.(7)滑摩擦力个力我已知道了大小和作用点,在你想知道什么?(1)部署小活.(2):大家猜想滑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尽量出你的猜想依照.(鼓舞学生的各样猜想,掘此中合理的要素予表;引学生行猜想,比方力越大,滑摩擦力越大(或越小 ). )在黑板上列出各样猜想和猜想依照.(有些猜想不合理或猜想正确但依照有误差的,能够在研究出后再解探.)作用.知道滑摩擦和滑摩擦力观点.领会“相滑”情形.生:与运 (相运 )方向相反.生:滑滑梯子会磨破;摔交皮被蹭破;⋯⋯ 生:认识滑摩擦生原由.生:滑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小活:用手掌在桌面上滑,用手掌在衣服上滑,用脚在地上蹭,的,再使劲,领会滑摩擦力的大小.生:与接触面的圆滑程度(粗拙程度 ) 有关,地面越圆滑拖物体越简单.生:与力有关,因物体越重越拖.生:与接触面的资料状况有关,旱冰在水泥地上好溜,在地毯上溜起来.生: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3.小,(1)演示:滑摩擦力怎样量.制定划和:用簧力水平拉着木匀速滑,方案指不要.此簧力的示数就反应了滑摩擦力的大小.( 要“匀速”,可不作解,但要留学生一个疑,使他清楚有的要求.)(2):各小怎样分来各个猜想.要求起码两种猜想行方案. ( 或许直接与学生明第一力和接触面粗拙程度两要素行研究.得出后再研究其余要素. )参加一些小的,指学生研究各个猜想要素与摩擦力的关系,只好一个一个的独研究,并且在研究某一个要素的化怎影响摩擦力,必保持其余要素不,否不可以确立摩擦力的化是由哪个要素惹起的.指出就是在研究多要素常用的“控制量法”.(3)各小方案.在和学生一同各个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注意浸透“控制量法”.最后沟通拟订出研究各个要素的最正确方案,拟订出因接触面越大,遇到阻挡的面就越大.生:与物体运速度有关,滑摩擦是相运惹起的,和速度有关.滑滑梯滑得越快屁股越.⋯⋯掌握用簧力的拉力来反应滑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小,包含器械和步,并且的可行性行考.生:研究与接触面的粗拙程度的关系,第一步把木平放在木板上,用簧力水平匀速拉,下此的滑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平放在毛巾上,用簧力水平匀速拉,下此的滑摩擦力大小.生:研究与力的关系,第一步把木平放在木板上 , 用簧力水平匀速拉,下此的滑摩擦力大小;第二步再在木上加一重物,用簧力水平匀速拉 .实验表格,举比以下:实操作 (简单表述 )验1木块在木板上匀速运动木块在毛巾上匀速运动2木块在木板上匀速运动木块加上重物后在木板上匀速运动3木块在毛巾上匀速运动木块在海绵上匀速运动4木块平放在木板上匀速运动木块横放在木板上匀速运动5木块以较慢速度在木板上匀速运动木块以较迅速度在木板上匀速运动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滑动摩小.擦力大生:研究与接触面资料性小质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平放在薄毛巾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块平放在表面平坦的厚海绵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生:研究与接触面积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品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块横放(或竖放 )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生:研究与运动速度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以较慢的速度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块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以较快的速度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4.进行实验,师:请大家依据以上的议论,修正自己的进行实验,照实记录采集记录采集数研究计划后进行实验,并作好记录.数据.据5.剖析沟通,师:请各小组剖析所得数据,得出结论,剖析所得数据,把结论表得出结论描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要素有关,述出来.关系怎样?进行小组报告,沟通得出(给学生解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结论:资料性质有关,但我们不作深入研究,只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作为认识层面,一般不用考虑 ).面积的粗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拙,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资料性质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没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没关.6.总结与评师:在实验过程中能否有新的发现?能激发兴趣,对自己实验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能否还会和其余的要素中出现的问题或其余学生有关?对我们所得的结论你还可以做更深入和老师提出的问题作更深的研究吗?入思虑.活动二(1) 演示实验:筷子提米思虑杯子和米的受力可7.设计实验,(2)生:其实摩擦有三兄弟,除了滑动摩擦能.认识静摩擦和转动摩介绍静摩擦外,还有静摩擦和转动摩擦.两个有相对擦观点,进行举例.和摩擦运但保持相静止的物体生的摩擦叫静摩擦,比方用手握起料瓶.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生的摩擦叫摩擦,比方旱冰鞋与地面的摩擦.你能出生活中两种摩擦的象?8.例明,(1)播放:磁浮列.有害摩擦和播放气船片有利摩擦(2) 部署小活,要修业生找出几根笔.用摩擦取代滑摩擦能够减小摩擦力的大小.(3)展现片,大家出中是采纳什么方法来减小有害摩擦和增大有利摩擦的.片有:有花的鞋底;使劲刹;圆滑平坦的雪橇;的加滑油;承中的珠.(4):增大有利摩擦的法有:增添接触面的粗拙程度;增大力.减小有害摩擦的法有: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力;接触面加滑油;用摩擦取代滑摩擦;使摩擦面离开接触.生:推桌子但桌子没,与地面有静摩擦;人走路靠的是鞋与地面的静摩擦;司机方向手与方向有静摩擦;各样.⋯⋯生:子的行李箱拖与地面有摩擦;用珠笔写字笔尖的珠生,笔与有摩擦.⋯⋯思虑意,知道目的是了减小摩擦力.小活:用手掌在桌面上移,领会遇到的阻挡;在手掌下上几根笔再在桌面上移,领会领会遇到的阻挡.比,摩擦力小了.生:鞋底的花是了通增添接触面的粗拙程度来增大与地面的有利摩擦;刹通增添刹皮和的力来增大有利摩擦.生:雪橇是通减小接触面的粗拙程度来减小有害摩擦;通加滑油来减小的有害摩擦;承用滚珠是利用转动摩擦来减小有害摩擦.能举出生活中更多的增大有利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案例.课后作业相应练习册;小论文:若是生活中没有摩擦力教课反应(1)学生对一些摩擦现象固然较熟习,但有时意识不到摩擦的存在,所以教课一开始意识不到摩擦的重要意义.(2)科学研究中猜想阶段发现凭学生的感觉不合理的猜想仍是许多的.(3)实验过程中学生对匀速时读数简单掌握禁止.(4)关于摩擦的一些现象和运用学生兴趣很大.备注依据教课状况可把这些内容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研究滑动摩擦力和什么要素有关,第二课时接着介绍静摩擦和转动摩擦,以及议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板书设计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一、滑动摩擦力(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滑动时遇到阻挡的现象,称为滑动摩擦现象.在滑动摩掠过程中产生的力叫滑动摩擦力.(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3)物体所遇到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可画在物体重心上.二、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1)各样猜想:(2)拟订计划与实验表格:(3)数据剖析:(4)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粗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越粗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三、静摩擦和转动摩擦现象四、增大有利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学生实验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学设计
![《学生实验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f657c7fd0d233d4b04e69ec.png)
六、学生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学设计方案一、概述中学物理学科八年级第七章《运动和力》第六节《学生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材版本:物理北师大课标版教材八年级。
本内容所需课时为1课时。
本节课是一个完整的探究学习过程。
各种摩擦现象在生活中都很常见,滑动摩擦是这节课学习和研究的重点,而静摩擦和滚动摩擦由于在理解上难度较大,初中不要求作深入介绍,所以教材适当的在“科学窗〞栏目中,作为知识拓展介绍了静摩擦,在“想想议议〞栏目中,把滚动摩擦作为减小滑动摩擦的一种方法来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能简单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滚动摩擦。
对摩擦现象,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了解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本身并不困难,但教材将摩擦力安排为一次完整的探究活动,就赋予了它新的教育意义。
由于前面学生对探究活动已有一定认识和经验积累,因此要充分运用本节内容让学生体会探究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现象。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与实际的联系,了解摩擦现象存在普遍性,并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能力和猜测假设能力。
〔2〕通过实验设计与操作,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3〕通过对摩擦现象、因素猜测、方案设计等的讨论,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摩擦现象以及其运用的学习使学生关注周围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
〔2〕通过体会本节内容中探究的各个环节,培养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探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有关,猜测过程与设计方案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控制变量的方法;摩擦力的测量。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在这个阶段的初中学生对摩擦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有时意识不到摩擦的存在,让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了解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本身并不困难,由于前面学生对探究活动已有一定认识和经验积累,因此要充分运用本节内容让学生体会探究的各个环节,并注意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给予适当的引导。
八年级下第七章第六节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案
![八年级下第七章第六节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d4e9cf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fd.png)
《八年级下第七章第六节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案【教学课型】:新课◆课程目标导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⑵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⑶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2.过程与方法:⑷观察、感受摩擦的存在及有关现象;⑸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学习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
⑹学习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⑺通过对滑动摩擦的了解和探究,获得实验探索的乐趣,养成动手动脑用所学物理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1.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引导学生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实验设计和分析论证”这些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难点】:设计方案,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
【教学工具】:多媒体、弹簧测力计、木块、木板、钩码、毛巾、棉布等◆教学情景导入学生实验:如图将两本书,一页一页交叉地叠在一起,然后用力向两边拉。
实验现象:要用比较大的力才能拉出。
让学生回答什么原因。
学生能回答出:由于摩擦力的缘故。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第3节《摩擦力》。
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摩擦力的例子。
学生:人走路、车在路上行驶、手能拿住东西……教师强调:如果没有摩擦力,人类将无法生活。
◆教学过程设计1. 摩擦力的概念。
师:大家还能从生活中找到摩擦力的现象吗?学生思考、讨论,找身边的摩擦力现象。
学生交流:自行车刹车时,刹车片与车轮之间有摩擦力。
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师:看来摩擦力在生活中还是很普遍的,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摩擦力: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请注意手的感觉。
学生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公开课教案】
![学生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0d68859e314332396893f5.png)
学生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现象.(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与实际的联系,了解摩擦现象存在普遍性,并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能力和猜想假设能力.(2)通过实验设计与操作,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3)通过对摩擦现象、因素猜想、方案设计等的讨论,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摩擦现象以及其运用的学习使学生关注周围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2)通过体会本节内容中探究的各个环节,培养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重点:探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有关,猜想过程与设计方案过程难点:掌握控制变量的方法;摩擦力的测量仪器材料:一斜面,一木块;木块、木板、弹簧测力计、毛巾、小铁块、厚海绵、圆铅笔(多组) 。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汇报,实践活动,媒体课件教学设计(1)板书设计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一、滑动摩擦力(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滑动时受到阻碍的现象,称为滑动摩擦现象.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叫滑动摩擦力.(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3)物体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可画在物体重心上.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1)各种猜想:(2)制定计划与实验表格:(3)数据分析:(4)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三、静摩擦和滚动摩擦现象四、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办法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2、通过大量事实认识惯性,并了解利用惯性及防止惯性的方法.二、情感目标:体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认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了解物理上理想实验的实质.三、能力目标:1、能将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中.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参与,强化学生分析与论证的能力;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教学难点:转变学生的经验概念,让学生明了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都具有,牛顿定律是惯性现象的规律总结.教具:惯性小车、斜面、木板、毛巾、标志小旗.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二、新课引入教师:我们学过了力,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我们也学过了运动,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只是相对的.物体都受力,同时又都在运动,力的效果之一就是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见,力和物体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力和运动二者之间的联系.三、进行新课1、历史的回顾教师:古希腊的学者亚里斯多德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他的根据是一个物体(例如一辆车)运动起来后必须用力才能使它不停地运动下去,失去力的作用,运动会停下来.初看起来,他的观点似乎符合实际情况,所以这个观点在人类的历史上统治了近一千七百年.直到三百年前,人们才开始对这个观点是否正确提出疑问,并由伽利略和牛顿等几位科学家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提出了科学的论断.2、做课本实验(1)教师:这是一块倾斜放置的木板,它的下端又接出一块木板水平放置,木板上铺一块毛巾.让一辆小车从斜面上的某一位置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注意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演示,并在小车停止处放一面小旗做为标志.画板图)教师提问:小车为什么停下来?(学生回答)小车在水平的毛巾面上受到了阻力.教师:亚里斯多德认为维持运动必须有力.现在,小车恰恰是因为受到了阻力,它的运动不能维持.可见,他的观点缺乏一定的前提条件,因此是不确切的.(2)教师提问:能让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再远些吗?(学生回答)减小水平面对小车的阻力.(演示,用棉布表面的木板代替毛巾,重复上述实验,并在小车停止处放小旗做标志)教师: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这样可以保证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具有跟刚才实验时相同的速度,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得更远了,原因是阻力小了.(画板图)教师:从实验可知,木板对小车的阻力小了,小车运动得更远了,它的速度经过较长的时间才变为0.(3)教师:我们把水平放置的木板表面换成一块比较光滑的板,重复上述的实验.(演示,并画图)可见,水平木板对小车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得越远,它的速度必须经过更长的时间才能变为0.3、牛顿第一定律教师:请大家设想,如果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滑到一个非常光滑、阻力无限小的光滑平面上,小车的运动将如何?(学生讨论并回答)由于有前三次实验做基础,这种无限光滑的平面虽然没有,但是我们也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小车将永远运动下去.这就是历史上伽利略所做过的实验和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法国的科学家笛卡儿进一步补充了伽利略得出的结论,使人们的认识又深化了一步.笛卡儿认为,物体不受外力时,除了速度的大小不会改变,永远运动下去,也不会改变运动的方向.最后,英国的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总结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建立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的第一条规律——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强调“一切”表明这条规律的普遍适用性,没有例外,不符合这条规律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不受外力”是本定律成立的条件,这是一种理想情况,它也包含物体在某一方向上不受外力的情况.“总保持”指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只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两种可能,要改变这种状态,物体必须受力的作用.)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运动的物体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原来静止的物体要保持静止状态.这个规律说明了维持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是不需要力的.(即: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或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不是从实验中直接得出来的,但是它又有深厚的实验基础.它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科学推理而得到的,由这个定律进一步得出的一切科学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牛顿第一定律早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4、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那么,什么是惯性呢?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图6-7惯性小实验,并思考,得出惯性的定义.让学生做“迷你小实验”认识惯性,(鸡蛋落杯实验,或钢笔帽下快速抽动纸条而钢笔帽不倒,球和书一起运动,当书本突然静止时,球向前运动等)接着通过一组生活中的事实,如“劳动时利用惯性”.“急刹车时防止惯性”,来获知如何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鼓励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有那些做法是利用了惯性和预防惯性造成的危害的.(洗衣机脱水的原理,拍打衣服上的灰尘,抖落伞上的雨点,跳远前的助跑,高速公路上对汽车之间的车距有限制,在一些拐弯较多的地方限制车速等)教师强调:惯性是万物皆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外力、处于何种状态无关.惯性由物体的质量决定,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不是力,力是……,力产生的条件是……,而惯性是每个物体都有的,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所以,把惯性说成“惯性力”或“受惯性作用”,都是错误的.区分惯性和惯性现象: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描述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由于惯性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运动规律,它的实质是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明确:解释惯性现象分三步,即“三步法”.(1)明确研究的是那个物体,它原来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2)观察那个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受到外力作用后突然改变了运动状态,并指明其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3)分析研究的物体由于惯性怎样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从而出现题目给出的现象.学生据自己所知讲解“牛顿的故事”.。
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教学设计
![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464e53883c4bb4cf7ecd1d3.png)
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应用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启发猜想1.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是滑动摩擦?你能用什么事例证明给大家看滑动摩擦是存在的?大部分学生积极性很高,经过讨论后,有的同学拿起铅笔在纸上写字;有的同学甚至推动了桌子来证明滑动摩擦的存在。
2.接着,教师出示小锯条,让四个同学到前面进行锯木块比赛。
比赛结束后,让学生谈锯木块的体会。
此时学生会回答:当锯条锯到木块中间时感到很吃力,摩擦力很大。
3.教师引导学生猜想:看来要减小锯条与木块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
这些猜想有的对,有的错。
教师不要急于说出答案,而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最后,教师将大部分学生的看法进行归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接触面积的大小、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
(二)引导设计实验方案1.教师提问:你如何通过实验证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这四个因素的关系?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和学生们进行讨论:证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好学生研究的方法。
可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密度、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等实验中运用的研究方法。
学生在此启发下,经过相互讨论、交流与合作,得出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即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接触面积的大小、运动速度大小中的三个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因素,研究它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
3.教师接着提问:那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如何测量呢?4.学生感到困惑不解。
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石块的密度”实验中,在测石块的体积时,由于石块的体积不规则,无法直接测量,我们便运用了“转换法”,将石块的体积转化为石块排开水的体积。
科学实验教案《摩擦力的大小和那些因素有关》
![科学实验教案《摩擦力的大小和那些因素有关》](https://img.taocdn.com/s3/m/d3c28442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5.png)
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教
学
目
标
1.能通过实验理解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理解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通过实验,会解释生活中减小摩擦力和增大摩擦力的现象
教学
重难点
做实验过程中保持木块匀速运动
实验器材
光滑的木板、粗糙的木板、两个大小相同的木块、弹簧测力计等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把木块放在光滑的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拖动,
使木块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的读数
2,把木块放在粗糙的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拖动,使糙程度有关
实验中需注意的问题
弹簧测力计要选用合适的量程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6学生实验: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6学生实验: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9e92386941ea76e58fa048b.png)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6学生实验: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现象。
知道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分类、方向、作用点等。
2.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会举例说明增大或减少摩擦力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
2、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实验探究和生活情境,养成勇于探究日常生活相关现象中的物理规律的精神。
2.初步认识科技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应用所学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3.通过探究交流,培养合作交流意识,正确认识交流学习的重要性,有主动和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难点:压力与重力的区别,摩擦力的定义。
教学过程一、认识摩擦力(一)情景展示:师:骑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行驶,无论路面多么光滑,总会逐渐变慢,最后停下来;在地面上滚动的足球也是这样.主要是因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师:那你了解摩擦力吗?(二)小实验当我们用大小不同的力在水平桌面上推书:(1)开始时,你对书施加了推力,但书没有被推动,这说明什么?(2)当推力增大到一定程度,书就在桌面上滑动起来,而且书滑动起来以后,你感到还需要推力吗?这说明什么?(三)分析认识1、物体将要运动时,接触面会阻碍物体运动,这个力叫静摩擦力。
2、物体在滑动(或滚动)过程中,接触面也会阻碍物体运动,这个力叫滑动(或滚动)摩擦力。
3、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统称为摩擦力。
教师在学生分析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归纳给出: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符号:f单位:牛N2、产生的条件:(1)接触且接触面粗糙(不光滑)或相互接触并挤压。
(2)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3、摩擦力方向与作用点: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作用点在两个接触面上。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案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c52a660b1c59eef8c7b4eb.png)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学设计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中学教科书(必修)物理第二册》第七章《运动和力》第六节《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学内容分析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对摩擦现象,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材首先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一步,介绍了滑动摩擦的概念,再通过学生亲历的探究活动,了解决定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最后在“想想议议”栏目中,通过具体事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际,让学生再次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各种摩擦现象在生活中都很常见,但由于静摩擦和滚动摩擦在理解上难度更大,在初中不宜深入介绍,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重点放在滑动摩擦。
在“想想议议”栏目,涉及采用滚动代替滑动可减小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讲,这在初中还是适当的。
在“科学窗”栏目中,作为知识的拓展介绍了静摩擦,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
教材对于“相对运动”的理解要求较低,可一带而过,能判断简单相对运动情景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即可。
本节课是一个完整的探究学习过程,科学探究可以实现将学习中心从过分强调知识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
由于前面对探究活动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经验累积,要充分运用本节课让学生体会探究的各个环节,使学生逐渐深入地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学生虽然对摩擦现象很熟悉,但往往意识不到摩擦的重要意义,甚至意识不到摩擦的存在,因此教学中还要尽可能设计一些小实验,让学生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列举生活中的常见事例,让学生认识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中还要注意联系当前科技知识,可利用录像等影音资源向学生简单介绍“气垫船”、“磁悬浮列车”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现象。
②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③了解产生滑动摩擦的原因。
④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学生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案-新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学生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案-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58e9768df524ccbff0218419.png)
学生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学目标1、基本知识与技能要求(1)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2)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2、科学研究的方法(1)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中,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怎样进行科学的实验设计和验证,以及间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2)理解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摩擦力”教学中,要“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情分析:八年级日常生活中对摩擦力有了一点了解,但因为摩擦力比较抽象,学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
这就要求设计教学时,尽量让学生亲身体验,变抽象为直观。
重点难点:重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探究实验的方法原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过程中的素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入:新课引入:玩游戏:1、拔河比赛。
2、筷子提米。
学生活动、动手实验,用心体验:(1). 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2). 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3). 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学生体验手按桌面滑动过程中手的感觉。
提问:这些现象都跟什么有关?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活动】新课教学滑动摩擦。
讲述:这就是摩擦现象,摩擦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现象,叫做滑动摩擦。
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播放视频:滑动摩擦、静摩擦、滚动摩擦。
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滑动摩擦,什么是静摩擦、滚动摩擦。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学设计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f5cbe3f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94.png)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学设计“摩擦力”是一种物理现象,具有能量大、体积小、摩擦阻力大等特点。
这类现象一般都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与物体摩擦力大小有关;二是物体的运动过程中发生阻力。
一般来说,摩擦力是物质运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质之一。
现代物理学研究摩擦力与物质变化有密切关系,对物质运动有影响,可以产生能量并能反映能量产生过程,对于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都有研究价值和意义;摩擦力既可单独表现某一物理量具有一定规律,也可多种物理量综合出现等多种现象,可以在不同领域起到推动作用、对其他物理量起辅助作用、在运动过程中提供保护等作用。
摩擦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很多时候难以用理论知识去解释。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学生们深入研究实验现象和科学原理,深入了解摩擦力产生和影响过程与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对探究出有意义、有趣、实用且具有挑战性等数学模型进行研究。
我从教学目标出发将设计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二是在摩擦力发生时如何判断摩擦力变化规律;三是学习探究结论,并应用于实际生活活动中去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一、新课导入新课开始,首先给学生播放了一个动画,显示了一个两辆汽车相撞的场面,然后问学生们:两辆汽车在发生碰撞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设计意图:通过动画展示交通事故中两车相撞时的情景,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碰撞的原理、以及造成事故前后车辆之间摩擦现象的不同。
这一部分可以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体会到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碰撞现象”,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磕磕碰碰呢?”这部分教学目标设置了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感悟出不同摩擦力产生的原因”。
)接着让学生回答一下:“由于两辆汽车行驶方向相同并且相对速度相同,所以两辆汽车相撞产生的能量可以使一辆汽车正常行驶,另一辆在正常行驶过程中产生较大力量;由于两辆汽车惯性的作用,导致第一辆汽车与第二辆汽车相撞并甩到了路中,第二辆汽车正常行驶过程中向左侧打了一个转后继续向前行驶。
八年级下册物理精品教案7.6学生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八年级下册物理精品教案7.6学生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https://img.taocdn.com/s3/m/5f4038d3172ded630b1cb6c5.png)
7.6学生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析,知道摩擦力;(2)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增大摩擦和减少摩擦的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控制变量法在物理研究过程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设计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观察与实践使学生了解摩擦在实际中普遍存在,既有利也有弊。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辩证观点;(2)通过生活中实例的研究,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难点】摩擦力的分类及产生条件。
课前准备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砝码、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习动机思考:运动员松手后,在水平冰面上滑行的冰壶,失去动力后为什么会停下来呢?滑冰车的同学停止撑冰后为什么也会停下来呢?讲授实验内容,体验摩擦力。
在分析摩擦力之前,先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感受一下摩擦力。
将手掌用力压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但手掌相对桌面静止;将手掌用较小力压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使手掌相对于桌面滑动;用两根手指在桌面上模仿人走路的情景,感受指尖受摩擦力方向。
提出问题,引导讨论。
你感到摩擦力是一个什么样的力?作用在哪?作用方向如何?设疑导入: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什么冰面上容易摔倒,为什么体操运动员手上要抹“白粉”,引出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F摩)。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滑动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条件:两个物体接触且有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接触面不光滑。
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二、讲授新知识从力的三要素看,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呢?那我要想知道某种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比如这个木块放在这个长木板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我该怎么办呢?测量滑动摩擦力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测量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学生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案(北师大版)
![学生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f72ec3c5647d27284a735195.png)
基本信息教材剖析学情剖析教课目的教课重难点教课策略与设计说明教课方案名称《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执教者课时 1 所属教材目录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丈量波及到二力均衡知识的详细应用," 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 是摩擦力在平时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详细应用,经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提升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因此这一节课不论在知识学习上仍是培育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对力的三因素已经有所认识,同时还懂得了二力均衡的有关知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等。
知道生活中的一些摩擦现象,可是关于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不是十分认识,并且还有一些错误认识。
知识与能力<1>知道滑动摩擦现象.<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目标<3>能举例说出增大有利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经历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拙程度关系的过过程与方法程;目标<2>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如何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
<1>经过对摩擦现象以及其运用的学习使学生关注四周与我感情态度与们息息有关的物理知识.价值观目标<2>经过领会本节内容中研究的各个环节,培育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研究精神.要点研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有关;难点掌握控制变量的方法;滑动摩擦力的丈量。
1、教法(1)、情形导入法:利用学生所熟知生活例子下手,增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研究法:培育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研究精神(3)、点拨概括法:为落实启迪教课原则而采纳的一种教法,经过教师的点拔,启迪学生动脑,自己进行思虑与研究,找寻解决问题的门路和方法。
2、学法(1)、自主研究学习法:在本课的教课中,着重培育学生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具改进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资料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具改进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8743b79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f.png)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一、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1. 摩擦力的定义2. 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摩擦系数等。
二、控制变量法1. 控制变量法的概念2.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在研究摩擦力时,如何控制其他影响因素不变。
三、实验设计1. 实验目的:探究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2.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砝码、砂纸等。
3. 实验步骤:a.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木块在水平桌面上的重力。
b. 在木块上放置不同重量的砝码,测量摩擦力。
c. 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重复上述实验。
四、数据分析1. 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随着压力的增大,摩擦力是否增大?2. 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随着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增大,摩擦力是否增大?五、总结与反思1. 总结实验结果: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2. 反思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及改进方法。
3. 探讨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学生能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3. 学生能对实验数据进行正确分析和处理。
4. 学生能总结实验结果,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六、实验拓展1. 探究摩擦力与速度的关系:在不同速度下,测量摩擦力的大小,观察摩擦力是否发生变化。
2. 探究摩擦力与摩擦系数的关系:在不同摩擦系数的情况下,测量摩擦力的大小,观察摩擦力是否发生变化。
七、小组讨论1. 小组内分享实验结果,讨论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速度、摩擦系数的关系。
2.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及改进方法。
八、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摩擦力的概念、影响因素、控制变量法及实验结果。
2. 强调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九、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数据及分析结果。
八年级物理下册《7.6 学生实验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7.6 学生实验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62891cd248d7c1c709a145a4.png)
六、学生实验: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有关【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认识摩擦力、探究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和生活中的摩擦这三个小单元组成,其中探究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教材以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实验探究,分析总结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
教材最后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学情分析】学生在这之前刚学习了“重力”、“二力平衡”,知道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也知道可以从力的三要素的角度研究某个力。
虽然摩擦力的概念比较抽象,但对于摩擦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摩擦力跟重力一样是一种常见的力,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除对摩擦力的概念比较生疏外,已基本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
【设计理念】对于摩擦现象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了加强这节课的探究性,主要安排进行实验探究。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二个因素;并通过具体事例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的现象。
2、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3、了解产生滑动摩擦的原因。
4、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5、会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1、通过探究与交流,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2、联系实际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养成勇于探究日常生活相关现象物理学原理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1、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2、解释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难点:1、控制变量法的运用【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认识摩擦力的存在1.提问: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2.提出问题:(1)为什么车辆的轮胎与鞋底上都有凹凸不平的花纹?(2)用筷子夹菜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3)下雪路滑的时候,车轮上为什么要装防滑链?学生回答后引入:以上现象都与摩擦力有关,那么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学生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学生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a70df99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41.png)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难点。
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以及计算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来说说,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学生回答: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等因素有关。
2.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要求:详细描述实验步骤,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
3.解答以下习题:
(1)一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当速度为60km/h时,刹车距离为20m。若将车速提高至80km/h,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刹车距离是多少?
(2)一个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与桌面间的摩擦系数为0.3。当施加一个水平力F=20N时,物体刚好开始运动。求物体与桌面间的正压力。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对力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但在摩擦力的认识上可能还存在一些误区。他们对物理现象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但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仍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针对这些情况,本节课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1.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入摩擦力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摩擦力认知。
4.思考题和心得体会要求具有针对性和深度。
4.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减小摩擦力?请举例说明至少三种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并分析其原理。
5.根据课堂所学,谈谈你对摩擦力的认识,以及在学习摩擦力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作业要求:
1.字迹清晰,表述准确,注意使用专业术语。
2.实验报告需包含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数据记录和分析等内容。
教案三7.6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案三7.6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https://img.taocdn.com/s3/m/a98beb1589eb172dec63b776.png)
教案三7.6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7.6 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以及一些常见的摩擦现象。
2.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及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有关。
3.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摩擦现象的普遍存在,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初步体会如何合理的进行科学猜想,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法。
3.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认识科学知识和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影响。
2.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合作精神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实验的操作和应用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讲解法、探究法和阅读指导法。
【实验器材及教学媒体选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四个钩码、一个长方体木块、一块长木板、一块毛巾、一块棉布、本节课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1、生活实例:如何抓住一条泥鳅(课上能找到实物现场操作更好)可选工具有:面粉,胶手套,镊子,筷子,带螺纹的钳夹等问:你会怎么做你会选择怎样的工具帮助你为什么要作这种选择2、学生思考,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意见.(总结抓泥鳅活动中还有有关摩擦的大学问呢!)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到了哪些和摩擦力有关的现象?(学生自由举例,可简单的让学生说说理由)(揭示并出示课题)3、生活实例思考:百米跑比赛时,运动员穿上钉鞋,而溜冰的运动员则穿上光滑的溜冰鞋;生锈的铁锁打不开,当加了几滴油后就可以打开了;修金字塔时,人们搬运重石,在底下垫上圆木……请学生思考一下这些都是什么原因?二、进行新授课1.摩擦力的概念及种类(1)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体验:手用力推书桌,书桌未动;用手推动书本在桌面做近似匀速滑动;将书本放置在水平桌上,不推它。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7.6学生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第1课时 摩擦力 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7.6学生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第1课时 摩擦力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714b6469dc5022abea005a.png)
第6节学生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第一课时摩擦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析,知道摩擦力.2.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与实际的联系,了解摩擦现象存在普遍性,并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能力和猜想假设能力.2.通过实验设计与操作,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3.通过对摩擦现象、因素猜想、方案设计等的讨论,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与实践使学生了解摩擦在实际中普遍存在,既有利也有弊.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辩证观点.重点难点【重点】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难点】摩擦力的分类及产生条件.教学过程知识点一摩擦力【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3-45,完成以下问题:1.摩擦力发生在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是在两个物体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摩擦力用字母f 表示.2.摩擦力可分为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滑动摩擦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做滚动摩擦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做;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力尚未;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而力静摩擦力.发生相对运动时,在它们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力,称为 【合作探究】摩擦力产生的必要条件有哪些?答:①两物体相互接触;②两物体间存在压力;③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④两接触面不光滑.四个条件缺一不可.【教师点拨】方向相反,而不是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摩擦力与物体运动1.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和运动方向.2.三种摩擦力的比较种类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定义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滑动时产生阻碍相对滑动的现象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图示特点 物体与接触面之间仅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并未产生相对运动,如推物体未动,产生的摩擦为静摩擦物体与接触面之间直接接触,产生相对滑动.如在粗糙表面上推物体运动产生的摩擦为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表面做无滑动的滚动,如带轮小车在力的作用下运动时产生的摩擦为滚动摩擦生活 实例手握瓶子静止时,手与瓶子之间的摩擦人滑冰时,冰刀和冰面之间的摩擦正常行驶的自行车,前轮与地面间的摩擦摩擦力的方向理解为必定与运动方向相反,也就是说,摩擦力有时阻碍运动,有时有助于运动,但无论哪种情况,必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知识点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3-45,完成以下问题: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也就越大.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合作探究】演示一测量滑动摩擦力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使其匀速直线运动.1.我们能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吗?答:能,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2.这个实验有什么不足吗?答:人为的保持匀速并不绝对准确.演示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猜想与假设:当你推地面上的箱子时,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地面越粗糙,推起来也越费力.由此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因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较多,所以,在探究过程中要用控制变量法.例如:在探究压力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时,要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等因素不变;而应控制压力的大小等因素不变.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带钩的长方体木块、表面较光滑的木板、表面较粗糙的木板、桌面、砝码(或其他小重物).实验过程:(1)把木块放在较光滑的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直线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如图甲所示.(2)把木块放在较光滑的木板上,再在木块上放一1F 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2F 个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沿直线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把木块放在一块较粗糙的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直线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记下弹簧,如图丙所示.3F 测力计的示数(4)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实验序号实验条件弹簧测力计示数F /N压力情况接触面情况 甲一个木块 较光滑木板2.4 乙一个木块和一个砝码较光滑木板2.8丙一个木块较粗糙木板2.6读数较大,说明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2)比较甲、丙两次实验,压力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丙实验中读数较大,说明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时应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只有这样,拉力的大小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这是因为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水平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只要测出拉力的大小也就知道了摩擦力的大小,这里运用了转换法. 演示三 摩擦力方向1.观察上边两种情况,摩擦力都是和力的方向相同吗?请分析.答:人推箱子箱子不动的情形中,箱子受到的是摩擦力,方向与人的推力方向相反,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2.人推箱子若是箱子匀速运动,摩擦力又是什么情况呢?请分析.答:此时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因为与地面接触挤压并产生相对运动,方向与箱子相对地面的运动方向相反. 3.我们可得出什么结论?答: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无关,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教师点拨】相反.,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无关.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1 无有关,与接触面大小所受压力大小、粗糙程度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无关.,与物体运行速度关 挤;两个物体互相间有粗糙;接触面接触3.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相对运动.;物体间有压 最大静摩擦力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比略小.通常的计算中可以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跟进训练】1.(多选)对于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A .有弹力必有摩擦力B .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C .有摩擦力必有弹力D .有摩擦力不一定有弹力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滑动摩擦力 B .静止的物体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C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相对滑动方向相反D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3.一木箱重100N ,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当用80N 的力去推木箱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不知道最大静摩擦力,无法判断是否运动B.所受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大小为80 NC.所受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80 ND.所受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0 N4.(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 )A.若某接触面上有滑动摩擦力,则也一定有弹力B.弹力的方向与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垂直C.滑动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相对滑动D.滑动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课堂小结1.摩擦力:(1)定义(2)方向(3)产生的条件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温馨提示:实验视频见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现象。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与实际的联系,了解摩擦现象存在普遍性,并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能力和猜想假设能力。
(2)通过实验设计与操作,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3)通过对摩擦现象、因素猜想、方案设计等的讨论,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摩擦现象以及其运用的学习使学生关注周围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
(2)通过体会本节内容中探究的各个环节,培养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探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有关,猜想过程与设计方案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控制变量的方法;摩擦力的测量。
教学准备:
一斜面,一木块;木块、木板、弹簧测力计、毛巾、小铁块、厚海绵、圆铅笔(多组)。
教学过程:
活动1:感受滑动摩擦力
学生用手在桌面上拖,感受滑动摩擦力。
引入新课。
活动2: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交流讨论,如何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及如何能比较准确地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活动3:滑动摩擦力与速度的关系
师生共同完成对滑动摩擦力与速度的关系的探究实验
活动4: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面积的关系
四个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完成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面积的关系的探究实验,填好活动卡。
活动5: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
两个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完成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关系的探究实验,填好活动卡。
活动6: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两个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完成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探究实验,填好活动卡。
主要教学环节:本设计分为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讨论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及如何比较准确地测量滑动摩擦力。
第二环节: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