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三个阶段

合集下载

国外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

国外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

国外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

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传统农业和不发达农业转变到现代发达农业的过程。

尽管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条件与情况不同,但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共同的,即现代化的农业技术装备和较高的投入水平与产出水平;高效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部门的支撑和效益相对较高的非农产业需求的支撑,并采用现代营销方式,提高农产品商品率;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水平如生物技术、化学技术等,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才能的农业劳动者,农民的收入水平接近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生活、居住方式城乡一体化;农民组织结构的改善与优化,尤其是通过农业产业化,形成较高的农产品加工增值率;有良好的农业资源生态环境并有较高的资源转化率。

纵观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建设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由于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不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也各有差异,大致可分为三种模式。

一、以美国为代表的规模型、机械化、高技术模式美国农业资源丰富,可以说是地多人少,农场规模较大。

一般认为,美国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到 20 世纪 70 年代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这个转变过程又可细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农业机械化时期 20 世纪 30 年代,拖拉机耕地已在美国普及。

到 1959 年,美国的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耕、播、收割、脱粒、清洗已达 100% 的机械化。

此后,为了适应家庭农场多样化和大型化发展的市场需求,美国不断推出小型多功能的多品种农机和大功率、高度自动化的大型农机。

(二)农业化学化时期农业化学化包括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杀虫剂)与土壤改良剂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提高农业产出,美国农业的化肥使用量剧增。

同时,为改善土壤的酸碱度和长期施用化肥的不利影响,美国还逐年增大了土壤改良剂的用量。

从 1960 年起,除草剂的使用迅速增加,现已超过杀虫剂。

(三)农业良种化时期 20 世纪 70 年代前后,美国为适应不同地区气候和土质的要求,培育出许多杂交品种,并开始利用生物学遗传工程的方法,结合核辐射技术和航天工程技术,改造、优化种子的遗传基因,使农产品产量与品质大幅度提高。

现代农业与发展概论(三)_真题-无答案

现代农业与发展概论(三)_真题-无答案

现代农业与发展概论(三)(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 精准农业、分子农业、太空农业属于现代农业中的______。

A.生态农业 B.立体高效型农业 C.有机农业 D.高科技型农业2. 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条件和最大的制约因素是______。

A.农产品出口规模小 B.资源短缺 C.农村劳动力大量富余 D.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大3. 美国经济学家约翰·梅尔认为,按照______的性质可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A.农业产业 B.农业结构 C.农业人口 D.农业技术4. 农业产值构成、商品率、人均产量等是反映现代农业发展______的指标。

A.经济目标 B.生态目标 C.社会目标 D.技术目标5. 根据我国“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目标要求,到201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要大于______。

A.90% B.94% C.95% D.96%6. 下列措施中,不能从根本上保障我国粮食供给安全的是______。

A.提高粮食单产 B.抓好产粮大县和粮食主产区 C.依靠粮食进出口贸易 D.调整种植业结构7. 虽然各国在建设现代农业的模式选择上有所不同,但都无一例外地走先实现______,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A.农业产业化 B.农业机械化 C.农业集约化 D.农地规模化8. 根据现代农业的分类,将遥感、地理信息、全球定位系统以及电脑等高新技术,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等基础学科有机结合起来的农业属于______。

A.都市农业 B.能源农业 C.数字农业 D.有机农业9. 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以______为主导,极大地提高了世界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也称为“绿色革命”。

A.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 B.现代育种技术和生物技术 C.农业化学技术和信息技术 D.现代育种技术和农业化学技术10. 在农业技术推广的一般程序中,______是从科研到生产的关键环节。

农业经济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东北农业大学

农业经济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东北农业大学

农业经济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东北农业大学第一章测试1.农业弱质性表现在()参考答案:农业依赖天气等自然因素,产出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从而引起价格波动。

;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都较小,这使得农产品价格很容易受产量波动。

;农业科研周期长,农业技术进步慢。

;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和不耐储存,对生产者很不利。

2.农业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有所不同。

一般认为,农业包括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有的国家也把农业看成是一个由()组成的产业系统。

参考答案:产前部门、产中部门和产后部门3.农业产前服务主要是()服务。

参考答案:生产资料供应4.农业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有所不同。

一般认为,农业包括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有的国家也把农业看成是一个由()组成的产业系统。

参考答案:产前部门;产后部门;产中部门5.农业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功能包括()。

参考答案:粮食安全功能;经济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6.农业生产力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传统农业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是()。

参考答案:劳动密集型耕作;封闭、自我循环和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粗放式耕作;技术停滞7. "中国,7%土地,养活22%人口"。

"美国,一个农民养活80个人",说明中国农业和美国农业同样发达()。

参考答案:错8.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包括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参考答案:错9.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参考答案:对10.我国面临着耕地资源数量减少与质量下降的双重威胁,不可能保护农产品稳定增长。

(。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有()。

参考答案:生产者的数量;相关农产品价格;农业生产要素的价格2.替代农产品是指两种或两以上在()上相似,并可相互代替的农产品。

参考答案:效用3.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就是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因素。

中级农业经济师-现代农业与发展概论_0(精选试题)

中级农业经济师-现代农业与发展概论_0(精选试题)

中级农业经济师-现代农业与发展概论1、现代农业经历的技术革命不包括()。

A.机械化B.化学化C.绿色革命D.产业化2、我国农业经营中出现了通过农地流转发展农场的新趋势,这反映了现代农业发展中()理念。

A.产业化经营B.集约化经营C.全球化经营D.适度规模化经营3、某种植业家庭农场向消费者直销自产果蔬农产品,并开放农场生产环节给消费者体验,包括种植、管护、采摘等,该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属于()。

A.生态农业B.有机农业C.观光休闲型农业D.立体循环高效农业4、下列合作经济组织中,对日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发挥了巨大作用的是()。

A.新一代合作社B.莫沙夫C.基布兹D.农业协同组织5、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条件,我国提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A.西部地区B.东北地区C.沿海发达地区D.中部地区6、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是由多重目标构成的复合体系,农村人口识字率评价指标反映了()的实现情况。

A.经济目标B.技术目标C.生态目标D.社会目标7、关于生态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有()。

A.生态农业是一个自我维持的系统B.生态农业必须是单一经营的系统C.生态农业系统要将能源使用减少到最低程度D.生态农业就是有机农业E.与有机农业相比,生态农业更强调建立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8、美国经济学家约翰•梅尔认为,按照()的性质可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A.农业产业B.农业结构C.农业人口D.农业技术9、根据约翰▪梅尔的观点,高资本技术农业阶段的特征有()。

A.人地比例逐渐提高,农场平均规模扩大B.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升C.资本变得越来越充裕D.农业人均收入和土地生产率下降E.农业部门的相对重要性大大下降10、发达国家主要采用()销售方式实现一体化经营。

A.农工综合体B.产加销联合体C.合作社D.产供销联合体11、以下农业发展类型中,属于高科技型农业的有()。

A.都市农业B.太空农业C.精准农业D.分子农业E.蓝色农业12、精准农业、分子农业、太空农业属于现代农业中的()。

近代的农业发展历程

近代的农业发展历程

近代的农业发展历程
近代农业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涉及到工业化、科技进步和政策改革等多个方面。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农业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向初级现代农
业的转变。

这一时期,农业生产仍然以人工劳动和简单工具为主,土地利用率低,农作物品种单一,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农业机械的出现和发展,使农业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农业进入了中级现代农业阶段。


一时期,农业生产开始引入科学知识和技术,采用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新技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农业研究机构的建立和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

同时,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引导,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0世纪中叶以后,农业进入了高级现代农业阶段。

这一时期,农业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

在种子改良、灌溉技术、农药和化肥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同时,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从传统的自给自足型农业向市场导向型农业转变。

农业产业化、农村企业化的发展,使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随着科技进步和政策改革的推动,近代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土地资源的有限性、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为了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
的农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发展理论

农业发展理论
第二阶段:农业成为对总增长过程的主要贡献者。 农业剩余通过课税和要素流动直接吸取,通过政府 干预城乡贸易条件间接吸取。这些剩余可以用来发 展非农产业部门。
第三阶段:农业部门与宏观经济逐渐结合起来的阶 段。通过改良基础设施,开发使城乡经济结合起来 的更具效率的劳动市场和信用市场,使农村的要素 市场和产品市场更好地和其余经济的这些市场结合 为一体,农业的资源将进一步流出。
农业为非农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劳动力。一方面, 传统农业中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工业化展开以后, 这些剩余劳动力在比较利益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吸引 下,将会大量涌向工业和城市。另一方面,随着农 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业也会释放出新的剩余劳 动力。通过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从农村向城市的 转移,农业就会为经济的发展,作出重要的劳动力 贡献。
3、市场贡献
从它作为市场供应者来看,供应城市和非农产业市 场对食品和原料的需求,提供农村市场的日常生活 用品和农用生产资料的需求,以及进行农业内部不 同专业组织间的市场交易。农业对经济发展的市场 贡献,将会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和农业现代化水 平的提高而增大。
从它作为市场需求者来看,当农民的经济文化水平 有所提高以后,农业可以通过供应结构的调整,引 发潜在的需求和创造新的需求。这种贡献必将会随 着农民收入水乎的增加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而日益扩大。
农业也是影响市场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发达的和 有制度保障的农业有利于消除市场的动荡。随着农 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业和农村也将成为国内和 国际两个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农产品的供应水平,会通过价格的涨落,影响国民 经济中其他部门的生产成本;农业和农村对非农产 品的需求,也会直接影响相关部门的产品价格和利 益。
3、建国后我国农业发展的四阶段论(朱四海)

农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9

农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9

农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9(总分:14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现代农业本质上是______。

(分数:2.00)A.集约农业√B.创新农业C.标准化农业D.全球化农业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农业的集约化经营的理念。

现代农业本质上是集约农业,农业发达国家在推进集约化经营的实践中,因要素禀赋的差异而采取了不同的模式,有的实施资本和技术集约,有的实行劳动和技术集约。

2.农业现代化成就被誉为“沙漠奇迹”的国家是______。

(分数:2.00)A.美国B.德国C.英国D.以色列√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以色列的农业现代化成就被誉为“沙漠奇迹”。

3.______始终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任务。

(分数:2.00)A.保障粮食有效供给√B.保障农民增收C.保障农业设备健全D.保障农民安居乐业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建设我国现代农业的政策措施。

保障粮食有效供给,始终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任务。

4.美国农业经济系教授约翰·梅尔按照农业技术的性质,把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划分为______、低资本技术农业和高资本技术农业三个阶段。

(分数:2.00)A.原始农业B.传统农业√C.现代农业D.封建农业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美国农业经济系教授约翰·梅尔按照农业技术的性质,把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划分为传统农业、低资本技术农业和高资本技术农业三个阶段。

5.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散性是______的基本特征。

(分数:2.00)A.高新技术企业B.农业企业√C.商业企业D.民营企业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企业本部门具有的基本特征。

农业企业地处广大农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分散性的特点。

6.下列企业中,不具有法人资格、属于一种最初级的经济形式,一般称为自然人企业的是______企业。

(分数:2.00)A.独资√B.合伙C.合作D.股份合作制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企业各种组织形式的掌握。

浅谈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浅谈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浅谈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所谓传统农业,按照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观点,传统农业是完全以世代相传的生产要素为基础,生产技术、物质资本技术和劳动者的技术知识没有任何重要改变,是生产效率极为低下的农业。

这种农业的特点是:生产要素在长期中只有量的增加,而无质的改变;生产技术在低水平上处于停滞状态;绝大多数资源被分散用来生产食物,维持人类的繁殖;小规模、自给自足与低效率的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等等。

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的一个动态的概念,它的特征是不断将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应用于农业之中,不断改进其生产要素的配置,使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理论和实践均已证明传统农业是一种特有的、停滞的经济均衡,它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

1、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本质区别美国农业发展经济学家约翰·梅勒(John W·Mellor)把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农业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农业技术处于停滞状态。

第二阶段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

由于农业劳动力的较大比重和工业扩张对资本的占用,在这一阶段劳动节约型的农业机械的使用受到限制,农业发展主要依赖提高土地产出率为重点的劳动实用型的生物化学技术创新。

第三阶段是农业现代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农业部门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大大下降,人地比例下降使农场规模趋于扩大,资本供给越来越充裕而劳动成本越来越高昂。

因此,用机器替代劳动不仅具有经济合理性而且具有现实可行性。

劳动节约型的大型机械和其他资本密集性技术被发明出来,并被运用到农业生产中。

由此可以看出,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经营目标不同。

传统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有限,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靠天吃饭”的现象比较普遍。

为了预防自然灾害给人们生存带来威胁,农民尽量地多生产、多储备粮食以备不测,即以产量最大化为其生产目标,而增产的主要手段就是加大劳动的投入。

农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农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农业发展的四个阶段一、原始农业1、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狩猎逐步过渡而来的近似自然状态的农业,为世界农业发展最初阶段,经历了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的发展。

2、原始农业主要使用石刀、石铲、石锄和棍棒等生产工具,简单而又落后。

3、原始农业的耕作方法原始粗放,采用刀耕火种。

4、原始农业主要通过从事简单协作的集体劳动,来获取有限的生活资料,从而维持低水平的共同生活需要,其生产发展速度缓慢,生产力水平极低。

二、古代农业1、古代农业是指从铁制农具出现至农业机械出现的这段时间。

2、古代农业主要使用手工制造的铁制工具、木制工具,比如铁犁、铁锄、铁耙、耧车、风车、水车等。

3、古代农业的主要劳动力为人力和畜力。

4、古代农业依靠传统经验进行生产,精耕细作。

5、古代农业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农业生产效率较低,生产发展速度较慢。

三、近代农业1、近代农业是指经济发达国家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40年代的农业。

2、近代农业时,半机械化以及机械化农机具逐渐推广使用。

3、近代农业将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化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生产技术体系开始形成。

4、近代农业时,农业从自然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

四、现代农业1、现代农业萌发于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是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农业。

2、现代农业的生产工具特征为智能化、机械化。

3、现代农业从凭借传统经验进行生产转变为依靠科学知识进行生产。

4、现代农业将工业部门生产的大量物质和能量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来换取大量农产品。

5、现代农业从自然经济转变成了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模拟考试题及详解(一)

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模拟考试题及详解(一)

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模拟考试题及详解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可用()来解释。

A.替代效应B.收入效应C.递减效用D.扩张效应E.放大效应答案:A,B解析: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可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解释。

2、企业能够准确预测自己的成本和销售量的定价方法是()A.成本加成定价法B.目标利润定价法C.通行价格定价法D.认知价值定价法答案:B解析:目标利润定价法要求企业能够准确预测自己的成本和销售量,而后者实际上是受需求函数和竞争者价格影响。

3、该项目的净现值为()万元。

A.344.25B.644.25C.850.00D.1150.00答案:A解析:已知每年的净现金流量和复利现值系数,可知NPV=150×0.909+200×0.826+200×0.751+100×0.683+200×0.621-300=344.25(万元)。

4、美国经济学家约翰·梅尔认为,按照( )的性质可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A:农业产业B:农业结构C:农业人口D:农业技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

约翰梅尔认为,按照农业技术的性质把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划分为传统农业、低资本技术农业和高资本技术农业三个阶段。

5、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相比,只有商业银行能够办理的业务是()。

A.代理业务B.结算业务C.吸收活期存款D.发放贷款答案:C解析:考点:商业银行的性质。

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相比,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广泛,业务种类齐全,它是唯一能够面向公众吸收活期存款的金融机构。

6、下列变量中,属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B.超额存款准备金率C.货币供应量D.再贴现率E.利率答案:C,E解析: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又称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中间变量等,它是介于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操作目标)和货币政策目标变量(最终目标)之间的变量。

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

一.农业现代化基本内涵根据世界农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可以简要地将农业发展的历史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即原始农业(或称古代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原始农业采用刀耕火种或轮垦耕作制,主要依靠长期休耕来恢复地力。

其最重要的成就是对野生动物的驯化和灌溉技术的运用,从而具有了改造自然的能力。

原始农业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工具主要是简单的骨制、木制和石制工具;生产方法是粗放的饲养和栽培;实行简单协作为主的集体劳动,缺少社会分工。

传统农业是伴随着奴隶制和封建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几乎成为人类早期文明史的主要内容。

传统农业一般具有下列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满足自己和家庭成员的需要;耕作方式落后,一般以手工劳动为主,所使用的工具是铁木制工具,以畜力作为牵引动力,间或使用风力和水力,例如风车、水磨等;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分工水平低,农户为了满足自身需要,一般耕作品种小而全,而且种养兼顾;科技含量低,农业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抗灾能力差;要素投入和生产技术长期不变,劳动生产率很低,产量几乎是长期停滞的。

一般来讲,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农业现代化主要是指农业生产技术上的变革,即农业科技和生产手段的变革。

而广义农业现代化则既包括协调发展的工农业关系、农业经济体制和组织管理的现代化,还包括农民的现代化,也就是既要采用现代工业的物质技术和现代科学生产、组织及管理方法,还要求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概括地说,广义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体系,不断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的过程[1]。

农业现代化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把传统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创造一个“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生产系统和一个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以满足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要以及维持生态平衡的需要。

农业概论试题

农业概论试题

农业概论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渔业通常指捕捞和养殖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和海藻类水生植物,以取得水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和淡水渔业。

广义的渔业还包括______________。

2.农业发展的过程,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现代农业三个历史阶段。

3.从物质生产及其转化效率上看,作物经济产量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者的乘积。

4.间、混、套作增产的原因,主要有(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边行效应;(4)作物间互利关系;(5)增强抗灾能力。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油菜、芝麻是我国除大豆以外的四大油料作物。

6.作物以耕地种类分,可分为______________作物;______________作物。

7.果树种类按季相分,可分为三类,如苹果属______________,甜橙属______________。

8.森林按培育目的或作用分类,可分为用材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饲料添加剂的种类主要包括(1)_____________;(2)________两大类。

10.我国养殖的十几种鲤科鱼类,正常所需的氧溶量一般要大于______________毫克/升,最适为______________毫克/升1.我国光能资源丰富,年总辐射量变化在80~240kcal/cm2之间,其中东部主要农区平均为______________,西部则为______________。

12.自然生态系统具有(1)整体性或平衡性;(2)程序性;(3)可更新性;(4)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等特点。

13.目前有两种农业能源消费类型的国家:一种是____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农业
World A g ricultur e 1999111(总247)
_6
_
纵观世界农业发展史,可以看出,传统农业有两个最基本特征,即经营目的的自给性和经营手段的技术停滞性。

与之相对应,现代农业也有两个最基本特征,即
经营目的的盈利性(农业
劳动力收入水平接近或超
过非农劳动力)和经营手
段的工业化(特别是在技
术装备方面接近甚至超过
工业劳动力)。

整个工业化
进程中,农业发展也就表
现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
的转变,即农业现代化。


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传统农业两个基本特征的转变是同时进行的,但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上,重点又不同,据此可将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现代化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转变经营目的为核心,
初步开始转变经营手段
推动农业经营目的转变的力量首先来自农业社会功能向二元化的过渡上。

在传统农业社会,农业社会功能几乎全部体现在为社会成员提供食物上,可称之为社会功能一元化。

从18世纪60年代最早开始工业化的英国,到19世纪60年代最晚发动工业化的日本,各发达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以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典型产业)))纺织工业为先导开始了工业化。

这也充分说明了人类在食物需求得到低水平满足之后,
追求的下一个目标首
先是具有外在显示性
的穿。

无论毛纺工业还
是棉纺工业,加工对象
都来自农业,差别只在
来自不同的农业部
门。

农业社会功能一元
化格局被打破了,并被
供给食物和工业原料
的二元化所代替。

在低收入水平上,对服装需求的较大弹性促进了纺织工业的急剧扩张。

在美国,1815)1830年,棉纺工厂的纱锭由13万个增加到125万个,增长了816倍;1840)1860年,毛纺织业的工厂数从1420个增加到1909个,工人数从23342人增至48900人;年产值从260万美元增加到6880万美元,分别增加了2414%、10915%和2515倍。

纺织工业的扩张促进了工业原料需求的急剧增长。

1780)1835年,英国棉花消费量由247万k g增加到14310万k g,增加了5618倍;1850)1900年,美国棉花消费量增加了611倍,羊毛消费量增加了5倍。

需求刺激了生产, 1840)1900年,美国棉花产量增加了615倍,
发达国家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三个阶段
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与技术开发中心
尚启君
世界农业World A g ricultur e
1999111(总247)
_7_
羊毛产量增加了613倍,这必然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提高其对工业原料的供给能力,从而增强农业的盈利性。

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初期,基本上都以业已存在的传统农业社会城市为区位展开工业布局,因而工业发展一开始就具有高度的集中性。

这引发了农业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非农化转移,同时带动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具有现代意义的人口城市化进程开始启动。

城市人口的增加引发了以生活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的兴起。

这必然增加城市对食品的需求,促进了食物性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农业的盈利性。

跟农业经营目的的急剧转变相比,农业经营手段的转变要缓慢得多。

农业成了有利可图的产业以后,经营者必然积极寻求扩大农产品产量以提高利润的途径,而当时最主要的是扩大耕地面积。

一方面,各国有大量的未开垦土地;另一方面,该阶段积极发展的是大城市,城市扩张占用的耕地非常少。

非农用地主要指交通用地。

一般来讲,交通用地中占用农地特别是耕地的比例非常低。

因此,农地非农化量跟大量未开垦的土地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例如,即使在日本,1880)1920年耕地面积都增加了3611%。

农地和农业劳动力的同步增加,使各国工业化发动后相当长时期内,劳均耕地规模基本上处于稳定,甚至略有增加。

但是,工业原料作物跟粮食作物相比,具有更强的劳动密集特性,原因在于前者比后者有更大的需求弹性,继续增加劳动投入仍然可以获利。

这实际上导致了农业劳动力的相对短缺,当然,程度并不会十分严重,只是促进了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良,开始使用改良农具和马拉农业机械,使用畜力代替人力作为农业动力。

1867)1919年,美国作畜力用的马和骡增加了2143倍。

各国政府也积极推广新的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农场主也开
始施用化肥,以提高土地生产率。

总之,跟传统农业相比,该阶段农业也具有劳动密集性,对替代劳动技术需求有限,工业对此也就不会产生供给。

提高土地生产率的技术使用也处在起步阶段。

这些技术特性在日本更具代表性。

日本在明治时代不靠引进西方技术而提高了农业生产率,而是靠改进老的耕作方法,靠从先进的西部向落后的东部推广这些优良方法。

明治技术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劳动强度,而花费的资金很少。

该阶段结束的标志是:(1)农业劳动力绝对量已开始绝对减少,农业劳动力份额下降到35%左右;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40%左右;(2)主要农产品的商品率达到75%以上;(3)工业结构仍以轻工业为主,但其比重在60%左右。

第二阶段:彻底完成经营目的之转变,
经营手段转变加快
促使农业经营目的转变完成的是食物性农产品的商品化生产。

随着工业结构中重工业所占的比重上升,工业品中间需求增加。

资本密集型工业增长速度加快,而劳动密集型工业增长速度显著下降。

随着农业劳动力份额的继续下降和绝对量的进一步减少,农业劳动力平均经营规模开始上升,农业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开始陆续出现。

这就产生了改进经营手段以提高经营能力的潜在需求。

资本密集型工业因急剧扩张而具备了供给农业机械的能力。

该阶段的农业机器表现为小型化和单一化的特点,因农业资本非农化已经结束而使农业经营者有能力依靠自我积累购买农业机械。

这样,农业机械化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1925)1955年,法国拖拉机增加了1012倍;美国拖拉机增加了3129倍,载重汽车增加了2125倍。

该阶段,城市化水平提高导致农地非农化规模增加,耕地面积开始稳定下
世界农业World A g ricultur e
1999111(总247)
_8_
来,有的国家甚至开始减少,尽管幅度较少,而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迅速上升,这样,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率就有紧迫性,引进高产优质品种和增加化肥施用量是主要措施。

该阶段结束的标志是:(1)农业劳动力份额为15%左右,城市化水平为65%左右;(2)工业结构中重工业占到55%左右。

(3)各种农产品的商品率在90%以上。

第三阶段:经营手段转变基本完成,农业
劳动力装备水平接近或超过工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工业各部门的技术、知识含量迅速上升。

技术密集型工业的扩张使技术、管理和事务人员的就业岗位大量增加。

第三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农业劳动力也主要向服务业转移,而制造业吸纳农业劳动力的能力在下降。

发达国家城市向郊区化、小型化方向发展,出现了所谓的/逆城市化0,导致农业土地非农化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增加,美国自1945年以来,由于城市建筑等用途所占的耕地已达182215万hm 2
;日本城镇用地1965)1985年由86万hm 2增至148万hm 2,占国土面积的比重由212%上升到319%;英国二战以后每年城市建设和工交用地占用农地213万hm 2。

这导致耕地面积大量减少,1945)1980年美国农场土地面积减少了8173%;1960)1979年日本耕地面积减少了9185%。

相比之下,农场(户)减少速度远远大于耕地减少速度,因此,农户耕地规模开始增加。

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基本上都存在着劳动力短缺现象,推动了农业全面实现机械化。

收入水平的显著提高导致农产品收入弹性大幅度下降,经营者为了增加利润必须大规模增加各种投入,特别是化肥施用量急剧增加。

该阶段,各国政府开始执行的农业保护政策使彻底转变经营手段获得了足够的财力支持。

这使得农业劳动力装备水平接近甚至超过了工业劳动力。

当然,这并不意谓着农业经营手段转变的结束,可以断言,随着工业结构的进一步高级化,农业经营手段也向更高级方向转变。

随着农业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农业对自然的依赖性将进一步降低。



(1)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农业经营者作为/经济人0对收入最大化的追求和工业的带动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营者的经济理性是人的本性,客观存在,而工业的带动作用却是工业发展模式决定的。

因此,工业发展模式才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有序而顺利转变的唯一决定因素。

发达国家的农业能够实现现代化、工业化,是与工业发展模式的有效选择分不开的。

这又是市场机制充分作用的结果,任何不恰当的人为干预都可能使工业发展模式发生偏差,进而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2)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有其内在的逻辑顺序,首先完成经营目的之转变,然后完成经营手段之转变,二者存在一定的时滞。

经营手段发生实质性转变所用时间较短,这种转变的背后是工业主导产业的有效选择和有序转换,即初期工业化主导产业必须而且只能是以农产品为主要加工对象的劳动密集型工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