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少数民族傣族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傣族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傣族调研报告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和西双版纳地区。

为了更好地了解傣族的传统文化、生活习惯和经济发展状况,我进行了一次傣族调研。

在调研中,我首先了解到傣族是一个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民族。

他们通常生活在山区或平原,种植水稻、玉米、蔬菜和烟草。

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主要种植橡胶树和咖啡。

他们通过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家禽家畜来维持生计。

调研中,我还了解到傣族是一个重视家庭和社区的民族。

他们通常居住在一起,形成庭院式的家庭结构和村落社区,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帮助。

他们也十分重视祖先崇拜和尊敬亲长的传统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社区生活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傣族也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民族。

在调研中,我了解到他们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和舞蹈艺术。

例如,泼水节是傣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他们会在节日期间相互泼水,以表达祝福和祈福的愿望。

此外,傣族还有独特的服饰和音乐文化,这些文化元素代表着傣族独特的身份认同和艺术表达。

然而,傣族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在调研中,我了解到由于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影响,一些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正在逐渐消失。

同时,由于资源匮乏和交通不便,一些傣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居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因此,我认为需要更多的政府支持和社会关注,以保护和传承傣族的传统文化,同时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综上所述,傣族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重视家庭和社区的少数民族。

他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状况受到一些挑战,但他们依然努力保持自己的传统文化,并积极推动经济发展。

我希望通过我的调研能够更加了解傣族,为他们的发展和保护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少数民族调研报告是一份针对我国少数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教育现状等方面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的研究。

以下是一份关于少数民族调研报告的示例:一、引言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我们开展了一次少数民族地区实地调研。

以下是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二、调研对象与方法1.调研对象:本次调研的对象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企业代表以及普通群众。

2.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事业发展情况。

三、调研结果1.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民生得到改善,地区生产总值逐年增长。

2.文化传承:少数民族地区积极传承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3.教育现状: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投入逐年加大,教育设施得到改善,但部分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仍有待提高。

四、问题分析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部分地区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2.教育质量有待提高:虽然教育投入不断加大,但部分地区教育质量仍然不高,需要进一步改善。

3.文化传承与创新不足: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承存在一定程度的保守性,缺乏创新和发展。

五、建议与展望1.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2.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传承与创新文化: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促进文化创新,提升民族文化影响力。

4.深化民族团结: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

总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不断完善政策和措施,有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对少数民族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整理成报告如下:一、调研目的和范围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文化特点和困难问题,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调研范围涵盖了我国各地的48个主要少数民族。

二、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通过调研,我发现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藏族人重视家庭观念和亲情,信奉藏传佛教,并保持着自己的语言、服饰和节日等传统。

而彝族人则以丰收祈福和祭祀为核心,传统节日有火把节和三月大庙会等。

三、教育和就业问题调研显示,少数民族在教育和就业方面面临一些困难。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文化差异,往往在学习上面临困难和阻碍。

此外,就业问题也是少数民族面临的挑战之一,他们往往面临着就业机会不足和歧视的问题。

四、民族地区发展和扶贫问题从调研数据来看,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水平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

贫困现象普遍存在,民生保障不完善。

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力度,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帮助他们走出贫困。

五、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问题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但受到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冲击,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

少数民族的语言、服饰、建筑、音乐等文化元素面临着遗失和流失的风险。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支持,保护和挖掘他们的传统文化,鼓励少数民族青年人从事相关传统文化保护工作。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调研报告主要对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文化特点、教育、就业、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问题进行了调查和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

这些调研结果能够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并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进步。

谨以此报告呈报。

对少数民族的研究报告

对少数民族的研究报告

对少数民族的研究报告
少数民族是国家多民族的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独特的文化、语言、宗教和传统习俗等。

对少数民族的研究是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民族团结。

一方面,少数民族的研究对于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
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渊源。

通过研究少数民族的语言、宗教、传统节日等方面,可以深入了解其独有的文化内涵和发展历程。

例如,藏族的传统服饰和建筑风格体现了其独特的民族特色,蒙古族的音乐和舞蹈则展示了其民族的豪迈和自由。

另一方面,对少数民族的研究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可以减少误解和偏见,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

通过深入研究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可以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以促进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同时,少数民族的研究也对于形成多元民族的国家形象有积极影响,使我们的国家更加丰富多彩。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是国家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独特文化和促进民族团结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少数民族的研究可以加深对其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认知,为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关于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情况的调研报告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报告一、引言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少数民族文化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研究。

本报告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少数民族文化的现状及保护和传承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现状分析1.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包括语言、服饰、民俗、习俗等。

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性为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特点提供了重要支撑。

2.少数民族文化的困境尽管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样,但其传承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全球化的影响使得民族文化逐渐消失或受到侵蚀。

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大量的农民工外出打工,导致很多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仪式的中断。

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改变,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三、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1.文化教育的加强加强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中的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培养少数民族青年的文化自信心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保护和维护传统文化遗产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同时,注重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培养,鼓励年轻人学习和继承传统手工艺等。

3.文化活动举办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民俗节庆等,以提高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广少数民族文化,增加文化在网络和新媒体中的影响力。

4.文化交流的促进加强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通过展览、演出、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融合。

四、倡议与建议1.建立一个有效的保护体系建立一个完善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体系,包括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责任部门,加大投入力度等。

2.加强学术研究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学术研究,深入挖掘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3.引导社会舆论关注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宣传教育,引导社会舆论关注,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咋写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咋写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咋写1. 背景介绍少数民族是指在一个国家、地区或社会中人口相对较少、相对落后的民族群体。

我所在的地区有多个少数民族,为了更加了解这些民族的生活状况、文化传承和发展需求,我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了本报告。

2.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少数民族群体在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推动少数民族的发展,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

3.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和工具,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和参与观察等。

根据研究的范围和需求,我选择了不同的调研对象和调研方式。

首先,我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内容涵盖了经济状况、教育程度、文化传承、社会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我通过社区和学校等地方发放问卷,并向调查对象进行解释和说明。

其次,我进行了一些深度访谈。

针对一些重点问题,我选择了一些代表性人物进行访谈,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其经历、观点和需求。

最后,我还参与了一些少数民族的重要活动和庆典,观察他们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加深对他们的了解。

4. 调研结果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以及对观察的总结,以下是我对少数民族的一些调研结果:4.1 经济状况少数民族群体普遍存在经济落后的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条件,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就业机会较少,收入也不高。

这一情况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发展前景。

4.2 教育程度少数民族中普遍存在教育程度不高的问题。

由于经济条件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很多少数民族孩子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机会,学习资源匮乏。

这不仅影响到他们的个人发展,也限制了整个民族群体的进步。

4.3 文化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面临着许多挑战。

传统的习俗和价值观逐渐被现代化生活方式和外部文化冲击所影响,很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导致文化传承面临困境。

4.4 社会环境少数民族在社会环境中面临着一些不公平和歧视。

他们往往没有与其他民族平等的机会,缺乏参与决策和发言的渠道。

这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社会不公正和不稳定。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
在中国,有着五十六个不同的少数民族,他们分布在各个地区,有着独特的文化、语言和传统。

为了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和发展需求,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以下是我们的报告。

首先,我们对少数民族的居住地进行了考察。

我们发现,少数民族的居住地大多分布在偏远的地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

许多少数民族村庄缺乏医疗设施和教育资源,导致了医疗和教育水平的不足。

其次,我们深入调研了少数民族的经济状况。

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限制,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相对滞后。

许多少数民族从事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收入较低。

同时,缺乏现代化的产业及技术支持,使得他们的经济发展受到了限制。

另外,我们也对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进行了调查。

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包括舞蹈、音乐、手工艺等。

然而,由于社会变迁和现代化的冲击,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正在面临失传的危险。

最后,我们了解到少数民族对政府的关注和支持。

尽管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但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包括医疗和教育的改善,文化传统的保护等。

在总结中,我们认为少数民族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

只有这样,才能让少数民族不断进步,实现共同富裕。

少数民族调研实训报告总结

少数民族调研实训报告总结

一、前言随着我国民族关系的不断发展和民族团结的日益巩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我们一行人于近期开展了少数民族调研实训活动。

本次实训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传承、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现状,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调研背景与目的1. 调研背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历史、文化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扶持力度的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2. 调研目的(1)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2)探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有效途径,促进民族团结;(3)分析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关系现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三、调研方法与过程1.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文献查阅等方法,全面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

2. 调研过程(1)前期准备:制定调研方案,明确调研内容、时间、地点、人员等;(2)实地考察: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实地了解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传承、民族关系等方面的情况;(3)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收集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对当地发展的看法和建议;(4)访谈:与当地政府、企业、学者、居民等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看法和建议;(5)文献查阅: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为调研报告提供理论支撑。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1. 社会经济发展(1)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产业发展多样化,特色优势产业逐步形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3)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2. 文化传承与保护(1)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2)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3)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需加强政策支持、人才培养、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工作。

少数名族调研报告

少数名族调研报告

少数名族调研报告少数民族调研报告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其中有六个盛大的少数民族群体。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关注少数民族的现状以及他们面临的各种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首先,我们对少数民族的居住地进行了考察。

我们发现少数民族聚集在西南地区,尤其是云南、贵州和四川等省份。

这些地区的地理环境多样,有利于少数民族保留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

他们在这些地方拥有特殊的民族风俗和习俗。

其次,我们对少数民族的经济状况进行了了解。

尽管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少数民族民众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他们积极参与当地的农业、手工艺和旅游行业,为自己和家庭创造了收入。

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提供扶贫政策,帮助少数民族提高生活水平。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问题是少数民族面临的一大挑战。

由于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学校设施和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部分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影响了他们的发展和未来。

其次,文化保护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面临着来自现代化进程的冲击,需要更多的措施来保护和传承。

在调研中,我们还了解到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一些少数民族信仰传统的民间宗教,如白族的波课教和彝族的苗教。

同时,一些少数民族也信仰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

宗教信仰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保持优秀传统和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提高教育和医疗资源,改善基础设施,并加大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力度。

同时,政府应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照顾和关注,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并提供适当的培训和就业机会。

总的来说,少数民族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多样文化和传统为国家和社会增添了色彩。

政府和社会应该更加关注和关爱少数民族,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进步。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是中国伟大民族团结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各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民族地区开放程度不同等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依然相对滞后,这导致了少数民族人口大量外流到其他地区寻找工作机会。

对于这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工作情况和问题,需要进行深入调研,以便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和服务。

二、调研对象和方法本次调研主要对象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及其就业单位,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和意见。

调研时间为一个月,覆盖了广东、河南、四川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较多的省份。

三、调研结果1.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情况根据调研数据,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外打工多为劳动密集型工作,如建筑工、家政服务员等,工资较低,工作环境较差。

其中,男性多从事体力劳动,女性多从事家政服务。

他们通常没有稳定的工作合同,工资也无保障,社会保险缺失。

2.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问题(1)歧视问题:一些地区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就业过程中遭受歧视,经常遇到就业机会少、薪资低、工作环境差等问题。

(2)社会保障问题:由于流动人口的特殊身份,很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无法享受到合法的社会保障,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3)培训机会少:很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没有接受好的技能培训,导致他们无法获得更高薪资的就业机会。

四、建议与对策1.社会保障: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措施,推动他们享受与本地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待遇,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2.就业培训: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技能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3.打击歧视: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歧视的打击,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公平的就业环境。

4.合理规划:根据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就业规划,推动他们从事更加适合自身特长的工作,提高就业的质量和稳定性。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情况和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少数民族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少数民族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少数民族一、调研目的和意义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民俗、传统习俗等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的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少数民族的真实生活状况,探究他们的文化传承、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改进提供基础数据和有效建议。

二、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来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文化传承情况、少数民族群体对于发展与保护的看法、意见等。

2.实地访谈:走访少数民族聚居区,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真实情况。

3.文献资料收集:搜集相关书籍、论文和政府发布的有关少数民族的政策文件,以便全面了解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三、调研结果1. 文化传承情况调研结果表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影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正面临边缘化和消失的危险。

少数民族的语言、服饰、习俗、传统手艺等正在逐渐被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所替代。

很多少数民族的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了解甚少,这将导致文化传承的中断。

2. 经济发展状况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居民收入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落后,就业机会有限,尤其是缺乏技能人才。

在一些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生活贫困、医疗、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严重。

3. 学校教育状况少数民族学生受到教育不公平的情况依然存在。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育资源不足,导致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失去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4. 政策保障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和民族团结政策,但实际执行情况不尽如人意。

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政策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产生了一些人为的不公平现象。

四、调研结论根据调研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提高文化传承保护意识,积极推进少数民族的文化宣传和弘扬,鼓励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扶贫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生活条件。

关于少数民族调研情况汇报

关于少数民族调研情况汇报

关于少数民族调研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调研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现状和发展情况,我们对多个少数民族地区展开了深入的调研和汇报工作。

以下是我们对少数民族调研情况的汇报:一、调研范围。

本次调研涉及到我国西南、西北等多个少数民族地区,包括但不限于西藏、新疆、云南等地。

我们深入到当地,与少数民族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访谈,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文化传统、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情况。

二、调研内容。

1. 生活状况,我们对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状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包括他们的居住环境、饮食习惯、衣着习惯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生活水平和需求。

2. 文化传统,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传统,我们对他们的语言、宗教、节日习俗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通过与当地的长者和文化传承人交流,我们深入了解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3. 教育医疗,教育和医疗是人民生活中极为重要的方面,我们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研。

我们走访了当地的学校和医院,与教师、医生以及学生和患者进行了深入交流,以了解他们在教育和医疗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三、调研收获。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现状和发展情况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我们发现,虽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少数民族地区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同时,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困境。

四、下一步工作。

针对本次调研的收获,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调研数据和案例,撰写专题报告,向有关部门提交调研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关注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将积极开展相关的援助和支持工作,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总之,本次少数民族调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将继续深入调研,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实现全国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美好愿景。

关于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少数民族学生的基本情况一、背景在中国,少数民族学生是指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具有中国国籍、不属于汉族的少数民族学生群体。

由于其文化背景和经济条件与汉族学生有所不同,少数民族学生面临着许多特殊问题和挑战。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基本情况,以便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二、调研方法本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面向多个省份的高校进行了调查,共收集到了300份有效问卷。

问卷涵盖少数民族学生的背景信息、学习成绩、是否获得奖学金、少数民族学生组织的存在情况等内容。

三、调研结果1. 背景信息- 少数民族学生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约为1:1.2。

- 50%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自经济相对较落后的地区,如西部地区和边远山区。

- 多数少数民族学生的父母以农民、工人为主,少数学生的父母是公务员或高级职员。

2. 学习成绩- 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表现出较好的学习成绩,超过60%的学生成绩在优良水平。

-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主要原因是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

3. 奖学金获得情况- 少数民族学生中,获得过奖学金的比例较汉族学生略低,约为30%。

- 获得奖学金的主要因素包括学习成绩、家庭经济状况和社会奖励。

4. 少数民族学生组织- 多数高校都有专门的少数民族学生组织,旨在提供相互交流与支持的平台。

- 少数民族学生组织通常会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和庆祝活动,增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四、结论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少数民族学生中有一定比例来自较落后地区,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差,这些学生需要额外的支持和关注。

2. 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成绩上整体表现较好,但仍面临一些特殊问题,如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

3. 多数少数民族学生没有获得过奖学金,需要加强对他们的奖学金评定和资助政策。

4. 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组织对于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有着重要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与活动开展。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标题:少数民族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群体的发展和保护,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针对性的调研,掌握相关信息,为少数民族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本文将介绍对少数民族进行的一次调研,并分析调研结果。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教育水平、就业情况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问题。

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针对目标群体开展了详尽广泛的调研工作。

三、调研结果1.生活状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少数民族群体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其中,饮食和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医疗和卫生设施的配套也得到了提升。

然而,仍有一部分人面临生活拮据的情况,特别是一些边远地区和山区的少数民族群体。

2.教育水平在教育方面,少数民族群体的接受教育机会得到了明显提高。

大部分少数民族儿童都能有机会上学,入学率与汉族基本相当。

但是,一些偏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仍面临教育资源不足和教育质量低下的问题,导致他们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受限。

3.就业情况少数民族群体整体的就业情况相对较好,职业选择也更加多元化。

政府积极推动少数民族就业创业,提供相关政策和支持,促进了他们的就业发展。

然而,一些少数民族群体在就业过程中仍面临歧视和就业机会不均等的问题,需要加强对其就业权益的保护。

4.文化传承尽管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绝大部分少数民族依然坚持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传统。

少数民族的语言、民俗和传统艺术等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相关的文化节庆和活动也得到了广泛开展。

然而,同化和文化融合的影响时有发生,需要进一步加强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

四、建议和措施根据调研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加大对偏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的扶持力度,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发展机会。

2.加强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少数民族群体的教育质量和学习机会。

3.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就业权益的保护,减少就业歧视和机会不平等现象。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尊重与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和权益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的现状和需求,进行了一次针对少数民族的调研工作。

本报告旨在提供对调研结果的简要总结,以促进少数民族事务的发展和改进。

一、背景少数民族是中国优秀的社会和文化资源,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维护国家统一和多元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此,政府加大了对少数民族事务的关注和支持。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少数民族群体的人口和分布情况。

2. 了解少数民族群体的经济状况和就业情况。

3. 掌握少数民族群体的教育状况和教育需求。

4. 关注少数民族群体的医疗保障和健康状况。

5. 探讨少数民族群体的文化传承和发展问题。

6. 发现少数民族群体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覆盖了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四、调研结果1. 少数民族群体的人口和分布情况:- 少数民族群体总人口为X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X%。

-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

2. 少数民族群体的经济状况和就业情况:- 少数民族群体的贫困率相对较高,需要加大扶贫力度。

- 少数民族群体的就业率较低,需要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

3. 少数民族群体的教育状况和教育需求:- 少数民族群体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需要增加教育投入。

- 少数民族群体的高等教育机会相对较少,需要加大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4. 少数民族群体的医疗保障和健康状况:- 少数民族群体的医疗保障程度有待提高,需要改善基层医疗服务。

- 少数民族群体的健康状况相对较差,需要加强健康宣教和疾病预防工作。

5. 少数民族群体的文化传承和发展问题:- 少数民族文化传统面临消失和流失的风险,需要加强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

- 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较为滞后,需要优化政策和扶持措施。

6. 少数民族群体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少数民族群体融入城市生活困难,需要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

- 少数民族群体受到歧视和偏见,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和法律保护。

关于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在教育领域的参与和发展日益受到重视。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基本情况,本报告对其人口规模、就学率、教育投入、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二、人口规模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

据统计,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9%,其中分布最广泛的少数民族有壮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等。

目前,少数民族学生占全国学生总数的比例约为10%。

三、就学率尽管我国各级政府一直强调教育公平,但少数民族学生的就学率仍然较低。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15岁及以下的少数民族儿童只有63%接受义务教育,而全国平均水平为87%。

少数民族地区的就学率普遍低于内地地区,特别是一些边远、贫困地区的就学率更是低于总体水平。

四、教育投入教育投入是保障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权益的重要方面。

尽管近年来教育经费的投入有所增加,但在教育公平方面,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学生教育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

少数民族学生所在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相对较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设施条件较差,教育质量仍然不高。

五、教育质量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教育质量在衡量教育公平的指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教育质量问题更为突出。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差异、语言差异等因素,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难。

同时,由于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原因,导致少数民族学生教育质量相对较低。

六、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1. 少数民族学生的就学率低下是一个突出问题。

政府需要加大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供给,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育质量。

2. 学校需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爱和教育,要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需求,提供低阶梯教育,建立多元文化教育体系。

3. 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引进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要优先培养和选聘懂少数民族文化的教师,提高师资质量,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支持。

哈尼族调研报告书

哈尼族调研报告书

哈尼族调研报告书【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哈尼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哈尼族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为了更好地了解哈尼族的现状和问题,我们开展了一次哈尼族的调研。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哈尼族的人口现状和分布情况。

2. 了解哈尼族的文化传统和特点。

3. 探究哈尼族在教育、健康、经济等方面的问题。

4. 提出相应的建议,促进哈尼族的发展和保护。

三、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论文和资料,了解哈尼族的相关历史和文化。

2. 实地走访:前往贵州、云南等地,与当地哈尼族的居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访谈。

3. 问卷调查:设计了一份问卷,针对哈尼族的教育、健康、经济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

四、调研结果1. 人口现状和分布情况: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哈尼族的总人口有约100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的东部、云南的西南部和广西的东南部。

2. 文化传统和特点:哈尼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他们以农耕为生,注重农田的保护和开发。

他们的民族服饰和民居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体现了哈尼族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3. 教育问题:调研数据显示,哈尼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水平整体较低。

学校设施落后,教师数量不足,影响了哈尼族地区的教育发展。

4. 健康问题:哈尼族地区的医疗条件相对较差,医生数量不足,医疗设备相对简陋。

此外,饮水安全问题也是哈尼族地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5. 经济问题:哈尼族地区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收入较低。

缺乏多样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就业机会,限制了哈尼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五、建议和措施1. 教育方面的建议: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学校的师资力量和设施水平,改善教学条件。

同时,加强与外界高校和教育机构的合作,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

2. 健康方面的建议:加大医疗投入,提升医疗设施和技术水平。

加强卫生宣传,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

加强饮水安全问题的解决,确保居民的饮水安全。

2023年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调研报告

2023年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调研报告

2023年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于2023年对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进行了调研。

下面是我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调研目的:了解当前中国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传承现状,分析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调研方法: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二、调研结果1. 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传承现状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传承存在着以下问题:(1)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兴趣不高: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少数民族少年儿童对传统的民俗文化兴趣逐渐降低,更倾向于接受现代文化和生活方式。

(2)传统技艺传承困难:许多传统技艺(如织布、木雕等)只有老一辈人掌握,年轻人对这些技艺的学习意愿较低,技艺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3)文化交流流失: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交流渠道较少,与外界的交流交融不足,文化的纯正性随之受到威胁。

2. 问题分析和挑战(1)文化自信心不足:少数民族自身对自己的民俗文化缺乏自信,认为现代文化和生活方式更加先进,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2)经济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村落逐渐消失,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了困扰。

(3)教育体制不完善:目前的教育体制对于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来说仍存在一定的缺陷,相关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学校缺乏专门的师资力量。

三、建议措施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以下保护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措施:1. 加强文化自信心的培养:通过开展民俗文化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少数民族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年轻一代更加重视和传承民俗文化。

2. 支持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建立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的传习机构,提供相关课程和培训,鼓励年轻人学习和传承传统技艺,同时推动传统技艺的创新发展。

3. 加强文化交流与互动: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互动,鼓励少数民族参与全国性的文化活动,提高民族文化在全国范围内的认可度和传播力。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关于少数民族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关于少数民族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关于少数民族选题:少数民族社会实践调研一、调研目的少数民族是中国宝贵的文化资源,其颇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不仅是中华民族道德风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中国多元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群体的生活现状、文化传承和社会融合问题,特进行此次社会实践调研,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二、调研对象本次调研的对象主要包括西南地区的藏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成员,以及他们所在的村镇社区相关负责人和机构工作人员。

调研将围绕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经济发展、教育状况和社会融合等方面展开。

三、调研内容(一)文化传承1. 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代代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是否依然重视并进行着自己的传统文化传承工作,传统习俗与节日是否依旧被人们尊重和传颂。

2. 文化保护与创新:少数民族在文化传承过程中是否存在疏于保护、传承不全和创新不足的问题,相关政策是否能够有效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

(二)经济发展1. 少数民族成员的就业和收入情况: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经济环境如何,他们的经济收入是否稳定,有何特殊的经济支持政策。

2. 产业和职业结构:少数民族群体在当地的主要产业和从事的职业结构是怎样的,这些产业和职业对少数民族群体的影响如何。

(三)教育状况1. 少数民族教育投入情况: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教育开展情况如何,政府是否将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教育资源是否公平。

2. 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学校和社区是否进行有关少数民族文化的教育工作,是否形成了多元文化教育模式。

(四)社会融合1. 少数民族与主体民族关系:少数民族与主体民族的关系如何,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和融合问题。

2. 少数民族的社会参与:少数民族在当地社会的参与程度如何,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

四、调研方法本次调研将采取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对少数民族居住地区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其生活状况、文化传承情况和社会融合问题。

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调研报告(精选多篇)1.调研目的针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现状,进行实地调研,探讨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以促进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2.调研过程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式,了解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传承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等情况。

3.调研结果(1)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现状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

尤其是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传统的节日活动经常被举行,年轻一代也会积极参与。

但是,在一些地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面临困难。

一些传统的节日活动已经失传或者停办,很多传统习俗也面临着快速消失的局面。

(2)存在问题及原因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传承人、缺少传承渠道、缺乏资金支持、缺少宣传推广等。

其主要原因是:1)传承人数量稀少,少数民族人口分散,少数民族代表性人物相对较少;2)传承渠道不畅,传统文化虽然在现代社会中有一定的存在,但是缺少传承的有效途径;3)资金支持不足,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需要财力支持,但很多地方缺乏资金;4)宣传推广不到位,传统文化的推广需要大力宣传,但宣传工作不力。

(3)保护措施保护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策略应该包括:1)激发传承热情,鼓励各族群众积极参与传承活动;2)加强传承渠道建设,利用各种媒介开展传统文化传承活动;3)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投入,支持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4)加强宣传推广工作,提高传统文化在社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结论保护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和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

只有通过加强保护措施,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让其在社会生活中持久存在和持续发展。

5.建议(1)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保护工作。

(2)加强传承人的培养和选拔,鼓励更多的民族精英积极参与到传承工作中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关于中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作者:何天荣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1 更新时间:2010-7-23 9:12:44根据县委的安排部署,我于7月上旬深入中寨乡,采取访谈乡村干部、走访村民、查看实地等方式,对如何加快中寨乡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中寨乡基本概况中寨乡位于巧家县东部,距县城49.2公里,东临崇溪,南接金塘,西与白鹤滩接壤,北同药山相连,是1988年区乡体制改革时由以上五个乡镇割补组建而成。

全乡国土面积83.18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2910亩,人均耕地面积1.04亩。

全乡辖7个村民委员会,11个党(总)支部,129个村民小组,共2878户12392人。

2009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4732万元,人均纯收入1973.95元,人均有粮349公斤。

乡内以汉族为主,分布着少数彝族、苗族和布依族。

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自然环境恶劣,可以概括为:交通闭塞、国土零碎、山高谷深、封闭偏僻,具体表现为:一穷二差三优势。

一穷,即地方经济贫穷。

二差,即一是基础设施差。

交通闭塞,从县城到乡集镇所在地仅有49.2公里,但公路等级低,晴通雨阻,目前尚未通客运车辆,群众出行较难,且该公路属断头路,致使中寨乡封闭、偏僻。

7个村的公路也是晴通雨阻。

由于交通闭塞及供电设施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广大群众尚未从人背马驮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水利化程度低,人畜饮水和农业生产用水缺乏,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脆弱。

二是自给能力差。

三优势。

一是资源优势。

煤矿资源储量大,光热资源充足,生物资源丰富。

二是区位优势。

随着中金公路改扩建的启动和中寨到药山镇法泥公路的建设,中寨乡将从交通死角变为交通要道,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

三是产业优势。

中寨乡海拔落差大,立体气候非常明显,适于发展蚕桑、烤烟、畜牧、核桃等产业。

二、2010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一)烤烟生产。

中寨乡共有6个村种植烤烟,今年共种植1900亩,产值高达400万。

(二)蚕桑生产。

采取主要领导亲自抓的方式,抓桑园管理、蚕房建设、养蚕服务和蚕茧收购各个环节,目前已嫁接桑树14万株,养蚕220张,收购鲜蚕9.27吨,收购金额达21.468万元,单张产值975.8元,单张产量41.94公斤。

(三)计划生育工作。

中寨乡已完成结扎任务72例,其中二孩结扎48例,完成一孩放环23例,收取社会扶养费30万元,计划生育率88%,新办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14户。

(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中寨乡农业人口13774人,截止于2010年6月30日,年满60周岁的农民已全部领取养老金,参保率为100%;全乡应参保人数7974人,已参保缴费6417人,参保金额651200元,参保率为80.47%,其中重症残疾57人已全部参保,享受国家代缴政策。

(五)“两基”工作。

第一,中寨乡7-12周岁适龄儿童入学率99.6%,13-15周岁适龄少年毛入学率96.1%。

第二,小学在校生1096人,学年内辍学8人,辍学率0.72%;初中在校生400人,学年内辍学7人,辍学率1.75%。

青壮年文盲率严格控制在0.9%以内。

第三、“两基”迎国检工作。

中寨乡于2010年4月30日召开“两基”迎国检动员大会,成立了“两基”迎国检领导组,开展自查自纠,对查出的问题能整改的及时整改,不能整改的报上级主管部门。

认真整理“两基”档案,对适龄儿童及少年、成人技校、扫盲工作等表册进行了微机录入,规范了各项表册。

第四,严格按照有关收费标准,按县教育局批准后公示收取,全乡无违反规定收费、搭车收费等现象发生。

第五,周边环境更加和谐。

对校园周边环境和食摊点进行定期不定期排查,加强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和学校安全管理,确保全乡师生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中寨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利因素制约中寨乡发展的主要瓶颈是基础设施建设,水利设施方面:条件较差、后劲不足、设施薄弱,导致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特别去冬今春百年一遇的旱灾,使小春遭受巨大损失,大春粮食生产及人畜饮水也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交通设施方面:一是中金公路。

等级低,属断头路,坑凹较大,雨后车辆极难通行,晴通雨阻情况时常出现。

二是需列入通达工程改造项目2条。

拖租村经鱼毕村至大岩洞公路,途经拖租村的石院子、村子等8个村民小组,鱼毕村的鱼毕卡、熊家村等5个村民小组,老店镇的大岩洞。

全长23.1㎞,2个乡镇3个村14个村民小组2500余人受益。

该公路修通后,将与昭巧二级路相接,贯穿巧大公路,形成交通主干线;乡政府驻地至吉兆村委会公路,全长13.3公里。

三是岩脚村公路。

该公路始于拖租村引荞水利工程取水口处(中寨乡拖租村煤厂小组),延伸到岩脚村炭棚小组,全长15㎞,两个村27个村民小组3000余人受益。

该公路修通后,将贯穿白鹤滩镇的复兴、杨家湾等村直至县城。

四、加快中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一)招商引资促煤资源开发。

中寨乡是巧家县的“煤海”,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大,煤质好,燃率高。

对丰富的煤炭资源,中寨乡党委政府在保护与开发上狠下功夫。

县里招商引资探矿的江西德天公司,乡党委政府坚持“在发展中抓扶持,在扶持中求发展”原则,搞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群众的协调工作,打造宽松的投资环境,为公司的探矿全力搞好服务,同时,组织、指导、督促公司科学合理探矿,保护环境,增加群众务工收入,让入住企业立足三农,惠及民生。

外来投资企业有好的投资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才能有力推动中寨乡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惠及三农,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煤炭资源乡的地位得以彰显,中寨将成为名符其实的煤炭资源乡。

(二)稳量增效促烤烟产业快速发展。

中寨乡的烤烟关键是在精品、在科技、在效益上狠下功夫。

重点是吉兆这个千亩大村和4个200亩以上科技种烟示范园。

烤烟产业实现增量到提质转变,2008年烤烟亩产值达2000元以上,实现烤烟产值近400万元,烟农人均收入4000元以上。

2009年烤烟产业高标准种植1789亩,开始步入精品化道路,精品烤烟乡的效益明显显现。

(三)蚕桑产业加快发展。

蚕桑产业是中寨强乡富民的支柱产业,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发展规模化,生产科技化,布局区域化,效益最大化”的发展思路,已建成“中寨蚕桑长廊”,呈现出“远看一大片,近看一条线”,精品桑园9100亩,平均单张产茧量和单位亩产值均居市县之首,分别达到45千克以上和3000元以上,被确定为县长样板桑示范基地和县委书记样板桑示范基地。

中寨乡的蚕桑产业不但保持了水土,美化了环境,净化了空气,而且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2009年创收400多万元,1万元以上的蚕农40余户,全乡单养蚕户均收入就达到2500元以上。

蚕桑产业的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明显体现,精品蚕桑乡的品牌初具雏形。

党委政府重视是关键。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蚕桑产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来抓、来扶持,形成了一盘棋的大格局。

同时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多次深入到中寨乡蚕桑发展现场,为老百姓发展蚕桑产业鼓劲,乡班子领导不时深入到田间地块,与群众畅谈蚕桑产业发展大计,让群众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

强硬措施是抓手。

蚕桑产业从起步开始至今,党委政府做了大量思想工作,采取政策鼓励,加大宣传,措施强“逼”,要求蚕农按党委政府的规划发展,禁止在蚕桑规划区域内种植其它作物。

通过强有力的行政措施,中寨乡的蚕桑产业显现出崭新容颜。

配套政策是基础。

在蚕桑产业发展中,有国家的退耕还林、好田好地栽桑等政策的支持,解决了群众吃饭的后顾之忧,群众可以放手大干。

比较效益是动力。

按照“合理规划,优化区域,挖掘潜力,壮大规模”的原则,打破行政区划,坚持规模化、规范化、集中化的标准,选择最适宜蚕桑发展的下寨、中寨、付山、拖租4个村69个村民小组1880户农户作为蚕桑基地进行重点扶持。

桑园面积进一步扩大,养蚕数量逐年增加,产值快速提升,群众的收入明显增加,积极性及其高涨。

保护价收购是保障。

在蚕茧收购管理过程中,县委政府始终坚持“收购不放开,价格不放开,经营不放开”的“三不”政策,实行保护价收购,并建立了蚕桑发展风险基金,从根本上防范蚕茧市场混乱及由此带来的折腾,从而合理兼顾企业、蚕农两者利益。

仍然有制约蚕桑产业发展的因素存在:一是经营规模过小,蚕农重视程度低。

蚕桑都是农户的副业,分户零星养殖,投入不足、管理放松、可养可不养思想存在。

二是养蚕人员年龄老化,技术措施难以到位。

大多数在家养蚕的都是老年人、妇女,中年人外出务工较多。

老年人、妇女养蚕体力弱,最主要还是文化程度低,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差,消毒防病意识淡薄。

三是蚕桑生产水平低,科技推广仍感乏力。

桑树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有桑不养蚕,多桑少养蚕,养蚕设施原始落后,技术手段原始粗放,单张产茧量不高,桑园管理粗放,多数蚕农养蚕技术差,效益低,科技推广乏力。

四是蚕房建设资金缺乏。

五是促进蚕桑产业的发展合力不足。

乡、村两级对蚕桑产业发展的认识尚不够统一,全乡抓蚕桑的合力还未完全形成。

面对蚕桑产业发展的不足,中寨乡应该在以下几面狠下功夫:突出认识,在理清思路上狠下功夫。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乡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发展蚕桑产业的重要性,尤其是与中寨乡相邻的乡镇发展蚕桑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给了中寨乡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深刻的启示,认识到必须把蚕桑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先导工程来抓,提出了蚕桑产业“发展规模化、生产科技化、布局区域化、效益最大化”的发展思路,同时提出了“片桑为主,埂桑为辅,退耕还林相结合,用好田好地规模化、规范化建桑园和争取投入、强化科技、提高单产”的工作思路,把蚕桑产业作为该乡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来培育。

突出管理,在科技兴桑上狠下功夫。

自2003年开始发展蚕桑产业以来,中寨乡始终坚持把科学技术作为蚕桑生产的动力,走科技兴蚕、科技强桑的路子,向科技要产量,向科技要质量,向科技要效益。

一是科学种植。

大力推广杂交良桑种植和“6215”、“5215”一步成园种植模式。

二是科学管理。

在冬管期间要组织工作组分别对桑区进行冬管工作培训,指导桑农做好锯除树枝枯巴、修枝、石灰或石硫合剂防甘、翻土、除草、烧毁落叶等工作。

三是科学养蚕。

强化小蚕共育管理,实行共育室与养蚕户责任挂钩,共育户对饲养、消毒要进行跟踪服务,同时技术人员蹲点分片包干服务。

大蚕食用桑叶在投放前必须用石灰水清洗,保证桑叶清洁、新鲜供给饲养。

大力推广纸板方格簇的使用,实行百分之百使用纸板方格簇上簇,确保了蚕茧的优质。

四是科学指导。

成立蚕桑产业发展领导组,下设产业办,落实专职人员,专门负责指导蚕桑产业发展。

聘请养蚕能手,长期深入到蚕农家中,指导蚕农科学养蚕,提高了单产和蚕茧质量。

突出效益,在规模发展上狠下功夫。

打破行政区划,坚持规模化、规范化、集中化的标准,选择了最适宜蚕桑发展的下寨、中寨、付山、拖租4个村69个村民小组1880户农户作为蚕桑基地进行重点扶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