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简介描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西走廊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上。冲积扇上部组成物 质 河西走廊 以砾石为主,夹有粗砂,目前很少利用;冲积扇中部和下部 组成物质以沙土为主,多辟为耕地。冲积平原土质较细,组成物 质以亚砂土、亚粘土为主,也是开耕的主要区域。在长期耕作灌 溉条件下形成厚达1米、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高的土层,为 发展农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走廊西部分布棕色荒漠土,中部为灰棕荒漠土,走廊东部则为 灰漠土、淡棕钙土和灰钙土,淡棕钙土分布在接近荒漠南缘的草原 化荒漠地带;灰钙土分布在祁连山山前黄土丘林、洪积冲积扇阶 地与平原绿洲。灰棕荒漠土带的西端以石膏灰棕荒漠土为主,东 端以普通灰棕荒漠土和松沙质原始灰棕荒漠土为主,东北部原始 灰棕荒漠土和灰棕荒漠土型松沙土占显著地位。盐渍土类广泛分 布于低洼地区,自东向西,面积逐渐扩大。草甸土分布面积则自 东向西缩小。
美丽家乡
1.河西走廊概述 2.河西走廊地图 3.河西走廊地位 4.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 5.河西走廊气候和水温特征 6.河西走廊的土壤及其特征 7.河西走廊的地形 8.河西走廊的地带性植被 9.河西走廊的河流及灌溉 10.河西走廊的农业河西走廊的生态危机 11.河西走廊的现状及保护 12. 河西走廊的自然风光
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 两汉魏晋时,因位于黄河以西,被两山夹峙,故名。又因 在甘肃境内,也称甘肃走廊。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数 十公里,海拔1,500公尺左右。大部分为山前倾斜平原。走廊 分为三个独立的内流盆地︰玉门、安西、敦煌平原,属疏勒河 水系;张掖、高台、酒泉平原,大部分属黑河水系,小部分属 北大河水系;武威、民勤平原,属石羊河水系。 在整个走廊地区,以祁连山冰雪融水所灌溉的绿洲农业较盛 。走廊自古为沟通西域要道,北丝绸之路也经过这里。嘉峪关 、敦煌莫高窟和阳关均位于走廊西部,目前兰新铁路也由此通 过。
主要由超旱生灌木、半灌木荒漠和超旱生半乔木荒漠组成。 东部荒漠植被具有明显的草原化特征,形成较独特的草原化荒漠 类型,如珍珠猪毛菜群系、猫头刺群系,除常见的荒漠种红砂、 合头草、尖叶阳爪爪等,还伴生有不同程度的草原成分,主要有 沙生针茅、短花针茅、戈壁针茅、无芒隐子草、中亚细柄茅、多 根葱、蒙古葱等。西部广布砾质戈壁和干燥剥蚀石质残丘,生态 环境更加严酷。砾质戈壁分布有典型的荒漠植被,如红砂、膜果 麻黄、泡泡刺、木霸王、裸果木等群落类型。流动沙丘常见有沙 拐枣、籽高、沙米、沙芥等。固定沙丘常见有多枝柽柳、齿叶白 刺、白刺等。疏勒河中、下游和北大河中游有少量胡杨和尖果沙 枣林。湖盆低地,盐化潜水补给的隐域生境,分布有细叶盐爪爪 、有盐爪爪、盐角草盐漠。河流冲积平原上分布有芦苇、芨芨草 、甘草、骆驼刺、花花柴、苦豆子、马蔺、拂子茅等组成的盐生 草甸。 为防止风沙和干热风侵袭,绿洲地区,采用钻天杨、青杨、
①石羊河水系。位于走廊东段, 南面祁连山前山地区为黄土梁 峁地貌及山麓洪积冲积扇,北 部以沙砾荒漠为主,并有剥蚀 石质山地和残丘。东部为腾格 里沙漠,中部是武威盆地 ②黑河水系。东西介于大黄山 和嘉峪关之间。大部分为砾质 荒漠和沙砾质荒漠,北缘多沙 丘分布。唯张掖、临泽、高台 之间及酒泉一带形成大面积绿 洲,是河西重要农业区。自古 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称
河西走廊历代均为中国东部往西域的咽喉。15世纪以后, 渐次衰落。目前亦为沟通中国东部和新疆干道,为西北边防 重地。 古代丝绸之路在这里通过,张骞出使西域不绕路走,而非 要经过当时匈奴所控制的河西走廊,原因就在河西走廊的特 殊地理位置上。 河西走廊属于祁连山地槽缘拗陷带。喜马拉雅运动时,祁 连山大幅度隆升,走廊接受了大量新生代以来的洪积、冲积 物。自南而北,依次出现南山北麓坡积带、洪积带、洪积冲 积带、冲积带和北山南麓坡积带。走廊地势平坦,一般海拔 1500米左右。沿河冲积平原形成武威、张掖、酒泉等大片 绿洲。其余广大地区以风力作用和干燥剥蚀作用为主隔壁和 沙漠广泛分布,尤以嘉峪关以西戈壁面积广大,绿洲面积更 小.
气候特征:河西走廊气候 干旱,许多地方年降水量 不足 200 毫米,但祁连山 冰山和大黄山为界将走廊分 隔为石羊河、黑河和疏勒 河3大内流水系,均发源 于祁连山,由冰雪融化水和 雨水补给,冬季普遍结冰。 各河出山后,大部分渗入 戈壁滩形成潜流,或被绿 洲利用灌溉,仅较大河流 下游注入终端湖。
在河西走廊山地的周围, 由山区河流搬运下来的物 质堆积于山前,形成相互 毗连的山前倾斜平原。在 较大的河流下游,还分布 着冲积平原。这些地区地 势平坦、土质肥沃、引水 灌溉条件好,便于开发利 用,是河西走廊绿洲主要 的分布地区
南北两面障体夹峙、中间绿洲广 布态势使河西走廊自古就成为举世 闻名的陆上交通咽喉。目前亚欧大 陆桥纵贯走廊将近1400公里, 串联了其中大部城市,路区接触系 数高达53.0公里/万平方公里 ,大大提高了其交通区位优势。走 廊南缘、北缘众多的隘口又使其成 为南北交流的重要过道,如南缘的 扁都口、当金山口使欧亚大陆桥得 以将其影响范围延伸到大通河流域 及青藏高原北部,北缘的人宗口、 东小口子等则是河西与内蒙古游牧 民族联系的要冲,更是通往外蒙最 理想的直接出口。河西走廊实际是 一个贯通东西、带动南北两翼的交 通要道。
河西走廊历代均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汉唐以来 ,成为“丝绸之路”一部分。15世纪以后,渐次衰落。目前亦为 沟通中国东部和新疆的干道,为西北边防重地。 唐代诗人李白有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 里,吹度玉门关。”其中的“天山”即指祁连山。河西走廊就位 于祁连山山脚下,它的兴衰存亡完全依赖与祁连山的雪水。而祁 连山正处在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之间,位于青藏 高原北缘,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海拔如此之高,如果张骞要 绕路南行,岂非要九死一生地去翻越它?这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不 切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