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生长分析(小麦)

合集下载

作物生长分析(共10张PPT)

作物生长分析(共10张PPT)

分蘖比较 杀青(105℃,30-60min)
(3)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
测定日期:
作物或栽培措施:
主茎叶片数比较 四 数据统计和指标计算
(2)叶面积比率(Leaf Area Rate,LAR) (2)叶面积比率(Leaf Area Rate,LAR)
相互关系分析
洗净去根后形态观察(株高茎、鞘分 蘖 、主茎叶数)叶

(3)比叶面积(S0p.e7cificStLeemafaAn rdesah,eaSt hLA) L eaf
P anicle
(1)叶面积指数0(. 6LAI)
洗净去根后形态观0 .察5 (株高、分蘖、主茎叶数)
0.4
0.3
0.2
0.1
0
百 分率 P erce ntage (% )
0 14 28 42 0 14 28 42 0 14 28 42
始 穗 后 天 数 D after H eading(d)
B1
B2
B3
第4页,共10页。
(3)相对生长率(Relative Growth Rate.RGR)
RGR 1•dw 1nw 21nw 1
W dt
t2t1
(4)净同化率(Net Assimilation Rate,NAR)
分样(茎鞘、叶片、黄叶)
测定日期:
作物或栽培措施:
(1)叶面积指数(LAI)
叶面积指数计算(基本苗为10万/亩)及比较
叶面积指数计算(基本苗为10万/亩)及比较
运用生物观察法和作物生长分析法分析植株的物质积累、转运、分配情况及其与叶片、株高、叶面积等植物学形态特征的关系。
(LW 为叶片干重)

田间种小麦实验报告(3篇)

田间种小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田间种植小麦,验证小麦的种植技术,观察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分析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为小麦的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小麦品种:选用济麦20、淄麦12、烟农19等优良品种。

2. 土壤:实验地土壤为沙壤土,有机质含量较高。

3. 肥料: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等。

4. 工具:锄头、播种机、喷雾器、测产工具等。

三、实验方法1. 土壤准备:在种植前,对实验地进行深耕、耙地,确保土壤疏松、肥沃。

2. 种子处理:选用优良品种的小麦种子,进行筛选、消毒、催芽等处理。

3. 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采用条播方式,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播种深度2-3厘米。

4. 肥料施用: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实验设计,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

有机肥亩施3000-4000公斤,氮肥亩施80-90公斤,磷肥亩施50公斤,钾肥亩施17公斤。

5. 田间管理:定期进行田间巡查,观察小麦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除草、灌溉等管理工作。

6. 采收与测产:在小麦成熟期,进行采收,并采用测产工具进行产量测定。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小麦生长发育情况实验期间,小麦表现出良好的生长发育态势。

播种后30天,小麦开始发芽;60天左右,小麦进入分蘖期;90天左右,小麦进入拔节期;120天左右,小麦进入抽穗期;150天左右,小麦进入成熟期。

2. 小麦产量经过测产,本实验小麦产量为每亩750公斤,比当地平均水平高出10%。

其中,济麦20品种产量最高,为每亩780公斤;淄麦12品种产量为每亩740公斤;烟农19品种产量为每亩720公斤。

3. 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1)品种:选用优良品种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

本实验中,济麦20、淄麦12、烟农19等品种表现出较高的产量。

(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对小麦产量有显著影响。

本实验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有利于小麦生长。

(3)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小麦产量。

小麦探究实验报告

小麦探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镁元素在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2. 探究镁元素缺乏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3. 学习无土栽培技术,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

二、实验原理镁是植物体内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主要参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蛋白质合成等生理过程。

植物体内镁主要存在于叶绿体中,是叶绿体构成的骨架。

镁元素缺乏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叶绿体数量减少,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三、实验材料1. 小麦种子:选用生长状况一致的种子。

2. 无土栽培溶液A:含有小麦生长必需的元素。

3. 无土栽培溶液B:缺少镁元素的无土栽培溶液。

4. 无土栽培溶器:两个完全一样的溶器。

5. 测量工具:尺子、电子天平、温度计等。

四、实验方法1. 将无土栽培溶液A和B分别倒入两个溶器中。

2. 将生长状况一致的种子分别栽入两个溶器中。

3. 定期观察小麦的生长状况,包括株高、叶色、叶片形态等。

4. 每隔一定时间,测量小麦的株高、叶片宽度、重量等生长指标。

5. 对比分析A、B两组小麦的生长差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发现A溶器中小麦生长正常,叶色翠绿,叶片形态正常;而B溶器中小麦叶色发黄,发橙,叶片形态异常,生长缓慢。

2. 数据分析通过对A、B两组小麦的生长指标进行测量,发现:(1)A组小麦株高、叶片宽度、重量等生长指标均高于B组。

(2)B组小麦叶绿素含量明显低于A组。

(3)B组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低于A组。

3.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镁元素是小麦生长的必需元素,缺乏镁元素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

(2)镁元素主要参与光合作用,缺乏镁元素会导致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植物生长。

(3)无土栽培技术可以较好地满足小麦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镁元素是小麦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对小麦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2. 缺乏镁元素会导致小麦生长受阻,叶色发黄,叶片形态异常。

3. 无土栽培技术可以较好地满足小麦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

报告田间作物生长状况

报告田间作物生长状况

报告田间作物生长状况尊敬的领导: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观察和研究,我在此向您汇报田间作物生长状况的情况。

田间作物生长状况报告1. 作物生长环境分析我们的农田位于广阔的农村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我们的农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科学的田间管理,包括合理的庄稼轮作、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以确保作物生长环境的良好。

2. 农田作物种类与生长情况目前,我们农田主要种植小麦、水稻和玉米这三种主要作物。

以下是对各种作物的生长情况的详细报告:2.1 小麦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

根据我们的观察和测量,小麦生长状况良好。

在最近的阶段,小麦已经进入了抽穗期,穗粒饱满,农田整体看起来绿意盎然。

我们进行的农田调查显示,小麦的均匀度和种植密度都在预期范围内。

2.2 水稻水稻是一种对水分要求较高的作物,由于近期降雨较多,我们的水稻田获得了足够的灌溉。

水稻整体生长良好,叶片饱满翠绿。

在农田中,我们还注意到农民对水稻的田间管理非常到位,及时处理了病虫害。

2.3 玉米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根据我们对农田的考察,玉米生长状况良好。

幼苗已经长出,叶片茂盛,玉米秧苗之间的间距得到很好地控制,为后期的生长和发育打下了基础。

3. 田间农事管理田间农事管理是保障作物生长的关键。

我们的农田采取了一系列的农事措施,包括了施肥、病虫害防治、除草以及农艺操作等。

我们注重科技化的田间农事管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指导作物生长,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品质。

4. 生产预估和问题综合考虑田间作物生长情况以及气象条件等因素,我们预计今年的产量将达到预期的目标。

然而,我们也要面对一些潜在的问题,如病虫害的防控、气候突变等。

我们将密切关注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

5. 总结与展望通过对田间作物生长状况的观察与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目前我农田的作物生长情况整体良好,符合预期目标。

同时,我们也要继续加强田间农事管理,保证作物能够良好地发展。

农作物生长情况年终总结

农作物生长情况年终总结

农作物生长情况年终总结一、引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院致力于研究和监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本文旨在总结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分析产量、生长周期和影响因素等关键指标,并提供改进措施以优化农作物生产。

通过对过去一年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对农作物生长的情况和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未来的农作物种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二、农作物种类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主要关注了小麦、水稻和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这些农作物在我国的农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生长状况对整个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效益具有重要影响。

三、产量分析1. 小麦通过对小麦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小麦的产量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趋势。

然而,一些非自然因素如病虫害和灾害等对小麦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造成了一定的减产。

2. 水稻水稻作为我国主要作物之一,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在过去一年中,水稻的生长情况总体良好,根据我们的观察,水稻的产量在逐年增加。

这归功于良好的育种工作、合理的灌溉和土壤管理等因素。

3. 玉米与小麦和水稻相比,玉米的生长情况更加丰收。

玉米的产量稳定增长,这得益于采用了科学的种植方式和对玉米病虫害的有效控制。

四、生长周期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我们总结了以下数据:1. 小麦:平均生长周期为100-120天,具体根据品种和地域而有所不同。

2. 水稻:从种植到收割的平均生长周期为120-150天,不同水稻品种也会有所差异。

3. 玉米:一般情况下,玉米的平均生长周期为90-110天,具体取决于地域气候条件。

五、影响因素农作物的生长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土壤质量、灌溉、病虫害等。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发现以下因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较大:1. 气候:气温、降水和日照等气候因素对农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气温、干旱或过度降水等不利条件会限制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2. 土壤质量:土壤的养分含量、质地和排水性对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实验1 作物生长分析法

实验1 作物生长分析法

实验1 作物生长分析法一、实验目的1.学习生长分析法的测定与计算。

2.分析各生理指标间的关系。

3.学会使用各种仪器。

二、材料及用具玉米植株、钢卷尺、电子天平、剪刀、牛皮纸袋、干燥箱、真空干燥器三、内容说明生长分析法是以作物生育过程中干物质增长过程为中心进行研究的,在测定干物质增长的同时,也测定叶面积。

生长分析法的基本观点是作物产量以干物质重量来衡量,作物生育进程也以植株干物质增长过程为中心进行研究.其具体做法是每隔一定天数进行取样调查,测定植株不同器官的干物重并同时测定叶面积。

下面是一些重要的生长分析法考察的生理指标.1.叶面积指数(LAI)叶面积指数是指作物群体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土地面积的比值。

即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作物大田生产通常是依靠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群体来进行的,所以计算叶面积指数时要以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群体叶面积为准而不能以单株叶面积为准.表1为2001年6月13日取样时,高粱的单个叶片叶面积数据.取样株数为5株。

通过下表可计算6月13日的叶面积指数。

表1 2001年高粱资料(叶长、叶宽单位cm.株距20cm,行距50 cm)高粱的单叶叶面积=叶长×叶宽×0.75单株叶面积=各绿叶叶面积的和叶面积指数=平均单株叶面积/平均单株土地面积=平均单株叶面积/(株距×行距)同学们在学习叶面积指数时,可以先以上面的数据计算各处理的叶面积,加深自己的印象。

2.光合势(LAD )光合势是指在某一生育时期或整个生育时期内群体绿叶面积的逐日累积,光合势的单位以万m 2·d/ hm 2来表示。

计算某一时期内的光合势的方法,一般是以这一时期内单位土地上的日平均叶面积乘以这一时期延续的天数.在群体生长正常的条件下,群体干物质积累数量与光合势呈正相关。

假设在t 1~t 2时间内,平均有l /2(L 1十L 2)的叶面积进行光合生产,这一期间的阶段光合势为:LAD=1/2(L 2+L 1)(t 2-t 1) 全生育期总光合势为: LAD=∑LAD iL 2、L 1分别是t 2、t 1时的叶面积。

冬小麦生长期与气候关系分析

冬小麦生长期与气候关系分析

冬小麦生长期与气候关系分析冬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冬小麦的生长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决定着该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深入分析冬小麦生长期与气候关系,对于科学调控种植管理,提高冬小麦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生长期的角度出发,探讨冬小麦对气候的响应以及可能对策。

一、播种期冬小麦的播种期通常在10月下旬至次年1月上旬进行,此时一般处于秋末冬初,气候条件多变,且寒潮频发。

这一时期的气温波动较大,对冬小麦的播种和生长会产生明显影响。

一方面,较高的温度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和生长,但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苗期生长过早,增加小麦冬季抗寒性的降低。

另一方面,寒潮来袭时气温突降,可能造成小麦苗期冻害甚至死亡。

因此,在播种期应注意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避开极端天气,确保良好的生长环境。

二、生长期1. 萌芽期冬小麦的萌芽期一般在播种后10-20天。

此时气温逐渐下降,降水和光照条件相对较好,有利于小麦的正常生长。

同时,适当的水分和营养供应对小麦的生长也十分重要。

因此,在萌芽期应加强对冬小麦的灌溉和施肥,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2. 形成期冬小麦的形成期通常在播种后30-40天。

此时生长期进入到水分和温度条件相对差的季节,需要注意合理的灌溉和施肥措施。

适宜的水分可以保证小麦正常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合理的施肥则可以提供足够的养分供给,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3. 抽穗期和灌浆期这两个生长期是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决定时期。

抽穗期气温的高低对小麦的灌浆和籽粒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当气温过高时,会导致开花期过短、花粉杀伤,从而导致授粉率下降,影响小麦的产量。

同时,合理的施肥和浇水也对小麦的籽粒灌浆产生着重要影响。

在这两个时期,冬小麦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较高,应加强灌溉和施肥管理,确保小麦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三、收获期冬小麦的收获期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

此时气温逐渐升高,日照时间增加,对小麦的收获产生积极的影响。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分析小麦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很多国家的主要粮食之一。

因此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一直是农业科研工作者所关注和追求的方向。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日益受到广泛的应用,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还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内容。

一、良种选育小麦种子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选择优良品种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

小麦的良种应具有抗病性强、适应性强、耐旱、抗灾等特性。

同时,应该选择高产、优质、抗性强的品种,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二、土地选择和准备小麦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土壤水分和养分。

因此要选择土质肥沃、排水好、土层深厚、石头少的耕地。

同时,在种植前要做好田间杂草清除、犁地、耕地、施肥和改善土壤结构等工作,以保证土地的肥力和通透性。

三、施肥小麦的生长需要大量的营养元素,其中氮、磷、钾是比较关键的营养元素。

在种植前可以根据土地的肥力状况进行土壤检测,然后根据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来制定适宜的肥料使用量和施肥时机。

一般来说,在播种前要适量使用氮磷钾肥料,并在拔节期和穗期施肥。

四、合理的密度选择农民在种植小麦时要根据土地环境、品种性状和气候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密度。

一般情况下,密度应根据品种和环境进行选择,一般密度为每亩300-600kg种子,可以在播种前根据种子大小进行数量调整。

同时要注意,密度太大易引起小麦发芽不良,密度太小则会产生过多的薄穗,降低产量和质量。

五、适宜的灌溉和排水保证适宜的水分是小麦高产的关键。

小麦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水分的需求也不同。

在幼苗期和拔节期适宜多灌水,穗期要避免过多的水分,以免引起小麦倒伏和流苏现象。

同时,在种植小麦的地方应建立排水系统,以免因积水而导致减产或死亡。

六、病虫害防治小麦是易感作物之一,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

因此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在种植小麦的地方需要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以免造成大面积的损失。

生长中小麦品种抗旱性状遗传分析

生长中小麦品种抗旱性状遗传分析

生长中小麦品种抗旱性状遗传分析作物的抗旱性状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中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此了解中小麦品种的抗旱性状的遗传机制对于提高麦类作物的抗旱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抗旱性状的定义、评估方法,以及遗传分析的角度来讨论生长中小麦品种抗旱性状的研究。

一、抗旱性状的定义和评估方法抗旱性状是指作物在干旱环境下能够保持正常生长和发育的能力。

抗旱性状一般包括水分利用效率、耐旱生长、耐旱适应等几个方面。

其中,水分利用效率是指作物在干旱条件下有效利用水分的程度;耐旱生长是指作物在干旱条件下仍然能够保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耐旱适应是指作物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适应干旱环境并保持正常生长。

评估中小麦品种的抗旱性状可以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在田间试验中,可以通过控制灌溉水分量和研究不同的灌溉制度来模拟干旱环境,观察中小麦的生长状态和产量。

在室内试验中,可以通过测量中小麦的生长指标,如根长、苗高、叶面积等来评估抗旱性状。

同时,也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相关基因的表达。

二、遗传分析方法遗传分析的目的是通过研究中小麦品种的遗传背景,找出与抗旱性状相关的基因。

遗传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连锁分析、QTL分析和基因组关联分析。

1. 连锁分析连锁分析是通过分析染色体上的连锁标记与抗旱性状的连锁关系来确定与抗旱性状相关的基因。

通过家系和杂交群体等遗传实验,可以确定抗旱性状是否受到单个基因的控制,以及基因的遗传模式(如显性或隐性)。

同时,也可以确定基因位点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为进一步克隆相关基因提供线索。

2. QTL分析QTL分析是一种定位抗旱性状相关基因的方法,它是通过构建分子标记和表型数据的关联图谱来确定与抗旱性状连锁的数量性状位点(QTL)。

QTL分析可以将抗旱性状与分子标记进行关联,从而找到与抗旱性状相关的基因组区域。

3. 基因组关联分析基因组关联分析是通过测量大量自然变异的位点与抗旱性状之间的关联,确定与抗旱性状相关的基因。

2019年美国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分析

2019年美国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分析

2019年美国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分析美国冬小麦是美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生长状况对美国的农业产量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遥感监测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且经济高效的农作物生长监测方法,可以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和资源管理。

2019年美国冬小麦的长势遥感监测分析显示,整体上呈现出较好的生长状况。

通过遥感影像分析,可以看到冬小麦在不同地区的生长情况有所差异,但总体上表现出较为健康的生长趋势。

从冬小麦的面积分布来看,2019年美国冬小麦的种植面积较往年有所增加。

遥感图像显示,冬小麦种植区域根据地形、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冬小麦主要分布在美国的中西部和东南部地区,肯塔基州、俄亥俄州、伊利诺伊州和堪萨斯州等地的冬小麦种植面积较大。

从冬小麦的生长情况来看,2019年美国冬小麦的生长状况整体良好。

遥感监测图像显示,冬小麦的叶片呈现出深绿色,生长较为茂密。

这一点表明,冬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受到了较好的水分和养分供应,同时也受到了较少的病虫害侵害。

冬小麦的生长状况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气候条件。

冬小麦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0-20摄氏度,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对其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遥感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美国冬小麦种植区域大多处于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内,有利于冬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其次是土壤条件。

冬小麦对土壤的要求较高,要求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并含有适量的氮、磷、钾等养分。

通过遥感监测,可以观察到冬小麦种植区域的土壤质量较好,适宜冬小麦的生长。

冬小麦在生长过程中也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

遥感监测图像显示,2019年冬小麦种植区域中虽然有一些病虫害的存在,但整体上并没有对冬小麦的生长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

2019年美国冬小麦的长势遥感监测分析显示,冬小麦的生长状况较好,种植面积增加,生长茂密,受到的病虫害较少。

这些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决策支持,有助于农田管理、资源分配和农业产量的预测和控制。

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有助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

试验作物生长分析-植物生产试验教学中心

试验作物生长分析-植物生产试验教学中心
W W0 (1 R)t
W0:表示t=0时植株重。 R:表示利率(即相对增长率) t:表示时间
1. 相对生长率按照某个阶段的本利合 计,增长率为利率,干物质增长部分为利息,而干物质增 长过程则按复利法则,于是株体便不断扩大。如果相当于
1. 在测定干物质增长过程中同时测定同化作用的器
官—叶面积。即与光合作用的生理功能密切结合,
从而越出生育特性与丰产性能的简单相关关系,深 入到生理生态的因果关系。
2. 对不同种类的作物,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和同一 品种的不同栽培条件的生育差异,均可进行比较。
三、材料及用具
1. 所需测定的作物植株 2. 1/100天平、剪刀、直尺、光电叶面积
对于多种作物样品,由于组织幼嫩或含糖分多时,在 100℃下烘烤往往有焦化的反应,为了减少高温引直的损 失,在测定干物质重量时,常用这样的办法,即先将样品 置入100℃烘箱内1小时,使植株体的全部生命活动停止, 然后在80℃下烘干。
(三)作物生长分析的计算方法
1. 相对生长率(RGR)
按照生物生长是呈几何级数或指数函数的形式增加的规律,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株体越大,其生产效能就越高,则形 成的干物质就越多。生产的干物质用于形成植物体,从而 下一部分的生长则以更大的生产为主体,这种生长过程称 之为植物生长的复利法则,用公式为
然后用剪刀按铅笔所画的叶形剪下,全部称重得W1,另 取已知面积A1的纸,称得重W2,则叶面积:
A2

A1 W1 W2
叶面积的测定
(2)比叶重法:
① 鲜重法:将取样的全部叶片鲜样称重。再选其中 大、小两个类型的叶片各10片,叠集起来,分别用 两种规格的已知面积纸板(或木板、玻璃板),压 在叠好的叶片上,用刀片小心沿纸板边缘切割,切 下一定面积的样叶在扭力天平上称重。或者用已知 面积的打孔器,将其打孔图片称重。经过计算得出 比叶重值(g/cm2)两个值平均后得平均比叶重 (g/cm2)。(下式中0. 0001为将平方厘米转化为平方米

作物栽培学实验整理

作物栽培学实验整理

实验一、小麦穗分化过程观察1、小麦生产发展基本概况:①分布在45ºS~67ºN,主要集中在20~60ºN和20~40ºS。

世界小麦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前苏联、北美和欧洲。

其中,前苏联、中国、美国、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土耳其和巴基斯坦面积最多;法国、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小麦面积在全世界小麦总面积中比重虽较小,单产水平却很高。

面积、总产、进出口综合考虑,最重要的小麦生产国是中国、前苏联、美国、印度、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这7个国家小麦面积占世界小麦总面积的70%左右,小麦产量占世界小麦总产量的65-70%。

世界每年小麦进出口额约各为1亿吨左右。

亚洲、非洲为净进口,其他洲为净出口。

主要出口因为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77-80%。

主要进口国为前苏联、中国、意大利、埃及、日本,占世界总进口量的44-50%。

②最大的小麦生产国是中国,约为4亿亩,总产1亿吨,近几年略有下降。

1998年至2002年我国小麦的产量分别是1.0973亿吨、1.1388亿吨、9964万吨、9387万吨、8933万吨。

2、穗的构造穗轴:穗轴节片组成,每节着生一小穗小穗:两个护颖,3-9朵小花,结实3-4粒;每穗120—160朵小花小花:内外颖各1个,雄蕊3个,雌蕊1个每一穗上有20—30个小穗,15—25个小穗结实,基部1-3和顶倒1-2小穗结实率低3、4、根据幼穗分化过程和生产上应用的需要,可将幼穗分化发育过程分为七个时期:①伸长期:小麦出苗后到幼穗分化前,茎顶端生长锥宽度大于长度,呈半圆形突起,称为初生期。

初生期内生长锥主要分化叶片、节及节间的原始体。

生长锥基部的叶原基原始体分化完毕,幼穗开始分化。

生长锥开始伸长,长度显著大于宽度,称为生长锥伸长期。

此期春性品种一般为3叶1心,半冬性品种4叶1心。

②单棱期(穗轴节片原基分化期)已伸长的生长锥自下而上出现分节的环状突起,这是苞叶原基,苞叶原基在小穗原基分化出现后退化。

田间技术小麦实验报告(3篇)

田间技术小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探索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田间技术,我们于2023年在XX县XX镇XX村开展了小麦田间技术实验。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播种密度、施肥量、灌溉制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小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小麦品种为XX,供试土壤为壤土,有机质含量为1.5%,pH值为7.5。

2. 实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5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15个小区。

具体处理如下:- 处理1:播种密度为300万株/公顷,施肥量为纯氮225kg/公顷、磷肥150kg/公顷、钾肥75kg/公顷;- 处理2:播种密度为400万株/公顷,施肥量为纯氮300kg/公顷、磷肥150kg/公顷、钾肥75kg/公顷;- 处理3:播种密度为500万株/公顷,施肥量为纯氮375kg/公顷、磷肥150kg/公顷、钾肥75kg/公顷;- 处理4:播种密度为600万株/公顷,施肥量为纯氮450kg/公顷、磷肥150kg/公顷、钾肥75kg/公顷;- 处理5:播种密度为700万株/公顷,施肥量为纯氮525kg/公顷、磷肥150kg/公顷、钾肥75kg/公顷。

3. 实验方法:- 播种:于2023年10月20日进行播种,采用机械播种,播种深度为2-3cm。

- 施肥:基肥于播种前施入,追肥于拔节期施入。

- 灌溉:根据土壤水分状况,适时进行灌溉。

-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及时防治病虫害。

- 测产:于2024年7月10日进行测产,每个小区随机取5个样点,测量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等指标。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产量:处理1、2、3、4、5的产量分别为7890kg/公顷、8100kg/公顷、8300kg/公顷、8550kg/公顷、8750kg/公顷。

结果表明,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小麦产量逐渐提高,但超过600万株/公顷后,产量增加幅度逐渐减小。

【实验】作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作物学实验报告

【关键字】实验作物学实验报告篇一:作物栽培学实验报告小麦生长分析不同播期小麦幼苗的生长分析摘要:生长分析是指通过定量测定来分析生长过程。

作物的干物质生产和积累是通过作物的生长过程实现的。

生长既能描述植物大小的不可逆性,还能描述数量的变化,如用重量表示,干物重即是干物质生产量的指标,作物生长过程中,植株个体和群体生物产量的增长与增长速度、光合器官生产的干物质能力等有关。

对作物进行生长分析时,主要通过相对生长率(RGR)、净同化率(NAR)、叶面积比率(LAR)、比叶面积(SLA)等数据的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最终结论。

关键词:生长分析、干物质、光合器官、生长率、净同化率、叶面积比率、比叶面积、作物生长率、叶干重比一、目的意义运用生物观察法和作物生长分析法分析植株的物质积累、转运、分配情况及其与叶片、株高、叶面积等植物学形态特征的关系。

通过本实验,要求既要掌握作物生长分析方法,了解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培养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2·1 光合器官性状2·1·1叶面积指数(LAI)2·1·2叶面积比率(Leaf Area Rate,LAR):表示作物单位干重的叶面积,即叶面积对植株干重之比。

LAR?L2?L1L1nw2?1nw1?? Ww2?w11nL2?1nL1单位为米2/克。

2·1·3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 表示单位叶重的叶面积,可反映出叶片的厚度L(LW 为叶片干重) SLA?Lw2·2干物质生长指标2·2·1干物质积累动态2·2·2干物质分配特征2·2·3相对生长率(Relative Growth Rate.RGR): 表示单位重量干物质在单位时间内的干物质增长量。

作物干物质的增长是在原有物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原来株体越大,其生产的效能就越高,形成的干物质就越多。

小麦生长的自然条件

小麦生长的自然条件

小麦生长的自然条件
1、温度条件
小麦对温度的适应性比较强,冬型品种生长适宜温度为16-18℃,萌芽温度为8-16℃;半冬型品种生长适宜温度为14-16℃,萌芽温度为5-14℃。

春性品种生长适宜温度为12-14℃,发芽温度要求3℃以上。

温度的高低受地理纬度和海拔的影响,即纬度和海拔愈高,气温愈低,播种期可适当早一些。

2、光照条件
小麦为长日照作物,不同品种对光照有不同的要求,若光照充足,分蘖增多,开花、抽穗、结实更好;若光照不足,则不能通过光照阶段,无法抽穗结实。

光敏感型,生长一般需要每天12个小时的光照,迟钝型则需要8-12个小时的光照,这样才可以开花抽穗。

3、水分条件
小麦植株的生长以及结实都需要大量的水分,由于地面会蒸发掉灌溉水分的40%左右,因此灌溉时除了要灌溉到小麦需水量,还要再多灌溉蒸发掉的水分,这样才能满足小麦的生长需求。

4、土壤条件
小麦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耕层较深、保肥保水性好的土壤中生长较好,这样的土壤有利于蓄水保肥,促进根系发育。

作物数据分析报告范文模板(3篇)

作物数据分析报告范文模板(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报告名称:作物数据分析报告报告日期:____年__月__日报告单位:____单位报告编制人:____报告摘要:本报告通过对某地区主要作物种植数据的分析,旨在了解作物种植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政府部门、农业企业和农民提供决策依据。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以下渠道:(1)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农业统计数据;(2)地方政府发布的农业统计数据;(3)农业企业提供的内部数据;(4)农户调查问卷数据。

2. 数据处理(1)数据清洗: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去重、填补缺失值等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2)数据整理: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便于后续分析;(3)数据转换:将部分数据转换为便于分析的形式,如将作物种植面积转换为公顷。

三、作物种植现状分析1. 种植面积(1)总体情况:近年来,我国某地区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其中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均有所增长。

(2)具体分析: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比较大,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种植面积逐年上升。

2. 主要作物种植情况(1)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较大,其中水稻种植面积逐年上升,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相对稳定。

(2)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花生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其中棉花种植面积逐年下降,油菜和花生种植面积相对稳定。

(3)饲料作物:玉米、高粱、豆类等饲料作物种植面积逐年上升,其中玉米种植面积最大。

3. 地域分布(1)粮食作物:粮食作物种植区域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区。

(2)经济作物:经济作物种植区域相对分散,棉花、油菜、花生等作物在多个地区均有种植。

(3)饲料作物:饲料作物种植区域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

四、作物种植发展趋势分析1. 种植面积(1)粮食作物: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粮食需求将持续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有望保持稳定。

(2)经济作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经济作物的需求将不断增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有望继续扩大。

小麦苗情实验报告(3篇)

小麦苗情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一直是农业科技研究的重要方向。

为了解不同品种小麦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苗情变化,本实验选取了多个小麦品种,在不同土壤、水分、肥料等条件下进行种植,以期为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小麦品种:济麦20、淄麦12、烟农19、济麦19、莱州95021、山农664、泰山21号、邯6172、汶农5号、临麦2号、山农优麦3号、山农优麦2号、烟农19号、烟农18号、鲁麦21号等。

- 土壤:砂壤土、壤土、黏土。

- 水分:充足、适量、干旱。

- 肥料: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

2. 实验方法:- 播种:按照不同品种、土壤、水分、肥料等条件进行播种,确保每个处理组均有足够数量的重复。

- 田间管理:定期浇水、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等,确保小麦正常生长。

- 苗情调查:定期调查小麦的株高、叶片数、分蘖数、根系生长等指标,记录数据。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小麦品种对苗情的影响:- 不同小麦品种在相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苗情。

例如,济麦20、淄麦12、烟农19等品种在充足水分、适量肥料的条件下,苗情较好,株高、叶片数、分蘖数等指标均较高。

- 在干旱条件下,山农优麦2号、烟农19号、烟农18号等品种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苗情相对较好。

2. 土壤对苗情的影响:- 砂壤土条件下,小麦苗情较好,根系生长旺盛,有利于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 黏土条件下,小麦苗情较差,根系生长受限,不利于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3. 水分对苗情的影响:- 充足水分条件下,小麦苗情较好,叶片数、分蘖数等指标较高。

- 干旱条件下,小麦苗情较差,叶片发黄、生长缓慢。

4. 肥料对苗情的影响:- 有机肥能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小麦生长,苗情较好。

- 氮肥能促进小麦叶片生长,提高分蘖数,苗情较好。

- 磷肥能促进小麦根系生长,提高抗病能力,苗情较好。

- 钾肥能提高小麦的抗旱、抗病能力,苗情较好。

关于农作物生长报告表

关于农作物生长报告表

关于农作物生长报告表农作物生长报告表农作物生长报告表是记录农作物生长情况的一种工具,用于统计和分析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发展趋势。

以下是一个农作物生长报告表的样本,用于记录农作物的生长数据。

表头:农作物生长报告表日期:YYYY年MM月DD日序号农作物名称株数生长情况生长高度(cm) 叶片数叶色果实情况产量(公斤)1 小麦 100 良好 30 15 绿色无 2002 玉米 80 一般 60 10 绿色无 1503 水稻 120 良好 40 12 绿色无 2504 大豆 60 优秀 20 8 绿色无 120在农作物生长报告表中,每一行代表一个农作物的记录,每一列代表一个属性。

1. 序号:用于标记每一行的顺序,方便统计和查询。

2. 农作物名称:记录每一个农作物的名称,方便区分和识别。

3. 株数:记录每一个农作物的数量,用于计算总体数量和产量。

4. 生长情况:对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行简要描述,一般分为良好、一般和优秀等等。

5. 生长高度:记录每一个农作物的生长高度,用于评估生长速度和发展阶段。

6. 叶片数:记录每一个农作物的叶片数量,用于评估生长健康程度。

7. 叶色:记录每一个农作物的叶色,用于评估生长健康程度。

8. 果实情况:记录每一个农作物的果实情况,如有无果实。

9. 产量:记录每一个农作物的产量,用于评估农作物的经济效益。

通过填写农作物生长报告表,农作物管理人员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每一个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农作物生长报告表也可以作为一种记录和对比的工具,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农作物的生长趋势和规律,为农作物的种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农作物生长报告表对于农作物种植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农作物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种植策略和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同时,农作物生长报告表也有助于统计和分析农作物的生长数据,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旱地小麦栽培技术分析

旱地小麦栽培技术分析
旱地小麦 一般指北方 旱地 无水浇 条件种 植 的小麦。 我省早地冬小麦面积常年 2 0 00万亩 以上 , 开发旱地小麦增产潜力 , 全省小麦生产 对 极为重要 。 1 旱地小麦增产潜力及低产原因 1 增产潜力 : . 1 北方旱地 的光热 资源充足 , 而需要增施速效化肥 ,保障小麦 的养分供 给。 氮、 磷配合施用。旱地薄 田多缺磷 , 增施 磷肥的 增产效果 比增施氮肥明显 ,两者 配合施 用效果 最佳 。 采用“ 一炮轰 ” 的施肥方法。 旱地小麦因无 水 浇条件的限制 , 追肥效果差 。 旱地小麦将全部 肥料作底肥~次性施足 , 效果 比后期追肥好 。 储 备性施肥。 为培肥地力 , 所施肥料除满 足当季小 麦生 长需要外 , 还应使 土壤养分有所盈余 , 这称 为储备性施肥 。 新开垦薄地应 尽量多施肥料 , 特 别是磷肥 , 待地力提高后再适 当减少 , 以降低成

农林论 青 山 吕显 龙
( 黑龙 江 省 引龙 河农 场 , 龙 江 五 大连 池 14 4 ) 黑 6 1 1
摘 要: 多年 来我 国许 多农业科研 工作者对旱地 中、 产麦田的栽培技术 、 低 小麦的产量及 高产麦田施肥与土壤 水分运动 变化规律进行 了 多的 较
研 究 , 我 国 小 麦 生产 的 迅 速 发展 起 到 了 重要 的作 用。 对 关键 词 : 地 小麦 ; 培技 术 ; 旱 栽 分析
选用抗旱品种 , 并要具有较好 的抗冻性。 土壤贫 瘠的早地应选用抗旱性好 、 耐贫瘠、 生长旺盛 , 并具有较强抗旱性 的品种 。 土壤肥沃的早地, 应 选 用抗旱性好、 抗倒伏 、 具有较大增产潜力 的品 种。 此外 , 强对小麦 的田间管理。 要加 早地小麦 的管理重点是保墒 防旱 ,并要 注意麦 田病虫害 的防治。 水分条件是 限制产量的主要 因素 ,可根据资源 估算小麦生产潜力 。常用 的简单方法是 根据土 2 适期早 播 , . 6 培育 壮苗技术 : 多年 的实践 证 明,只要冬前壮苗面积大,早地小麦产量就 壤蓄水与生产期 降水量 ,以及水分的利用效率 进行估算 。所谓水分利用率是指 1 毫米 降水生 高, 在一般年份 , 小麦冬前 形成壮苗的主要条件 产经济产量的数量 。 其倒数 , 即每形成 1 千克经 本 。 是积温, 因此播期早晚十分重要 。 针对旱地旺苗 济产量所耗用的降水量 , 称耗水系数 。 旱地小麦 22蓄水保墒 的耕作制度 : 地小麦产量与 易控、 . 旱 弱苗难促和冬前分蕖成穗率高、 春季分蕖 所需水分来源是小麦播种前土壤蓄水和小 麦生 雨季渗入土壤的有效水密切相关。如果 在生长 难以成穗 的特点 , 以确定播期的基础上, 出 在 提 在适期范围内力争早播 ” 的技术措施 。冬前 育期降雨。 对于土层深厚的地块 , 前者可占到小 期 降水少 , 或很不均衡的情况下 , 播种前积蓄在 了“ 麦需水量的一半 以上。一般每米 土层贮藏雨水 土壤 中的降雨可起到有效的调节 作用 , 小麦 积温要求达到 6 0 氏度 以上 ,小麦的适宜播 使 0摄 的能力 , 壤土为 3 0 35 米 , 0—4 毫 沙土为 10 2 0 获得较稳定 的产量 。 8 ~ 1 合理轮作 、 安排好茬 口 积 期为 9 中旬到 1 月上旬。只要进入适播期 , 是 月 O 土层厚的旱地 , 在雨 就应抢时播种 , 力争在 9 月底前播种完 , 即使遇 毫米 , 黏土为 3 0 3 0 3 — 9 毫米。其中有效 蓄水量 , 蓄土壤水分 的最有效措施 。 即 田问持水量至凋萎系数 之间的水分 ,壤土可 水充足的年份 , 实行小麦、 夏玉米一年两作可获 到干旱年份 , 也要按照“ 时到不等墒 ” 的原则 , 可 达 10 2 0毫米 ,沙土 1 0 10毫米 ,黏 土 得较高的全年产量。 8—2 3~8 土层浅或干旱年份 , 秋茬地 采取寄种或探墒播种 , 以保证适 时下种 , 适期早 1,~ 毫米。 2 1 0 小麦的根深 2 3 , ~ 米 对不 同土层的 土壤蓄水大 幅度减少 , 麦产量极不稳定 , 小 采用 播 , 不及冬前积 温高 、 量足 , 热 有利幼苗健 壮生 土壤有效蓄水的利用程度 ,— 0 1米可 达 10 , 春花生一小麦一夏 玉米二年三作制 ,不仅小麦 长 , 0% 增强抗灾能力 , 而且蕖 多、 蕖大、 群体合理。 而且全年产量也高 。 12 - 米可达 9 %以上 , 0 更深层的土壤水分也有 高产稳产 , 2 改变常规麦田管理制 : . 7 在旱地小麦管理 定 的利用 ,下层土壤对上层水分 的消耗有一 在耕作措施 中, 前茬作物收获前中耕 , 前茬 过程 中, 保墒和提 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贯彻始终 。 定 的缓解作用。 作物收获后早耕 , 适墒耕地 , 精耕 细耙 , 耙耢结 首先是根据旱地小麦发生长 的不同时期 , 强化 12旱地小麦低产的原 因 . 合, 播种前后的镇压都是育效的措施 。 深耕的蓄 应变措施, 前松土 , 后镇压 , 提高土壤保墒能力。 1 .北方旱区降水较少 , .1 2 并分布不均 , 降 墒作用早已为实践所证明 , 通过深耕 , 打破 犁底 冬前进行中耕镇压 , 除草保墒。 春季麦田管理中 提墒保墒 , 在小麦返青起 身期 , 水季节与小麦生长季节不相吻合 ;小麦生长季 层 ,可有效地增加耕后和来 年雨季 降水 的积蓄 心是 中耕松土 , 节多出现不 同程度干旱 ,严重影响小麦生长和 量 。此 外 , 扩 大 根 系 的 吸 收 面积 , 强 小 麦 及时进行中耕保墒 , 还能 增 拔除垄间杂草 , 做到麦 田表 产量 的形成 ; 机质含 量低 , 有 耕层土壤 浅 , 土壤 的抗旱能力 。 播种前 的深耕容易造成 土壤失墒 , 土疏 松、 无板结 、 无龟 裂 , 已接纳雨水 、 减少 蒸 保肥蓄水能力弱 , 影响小 麦的生长发育 ; 因肥水 在干旱的年份尤为 明显 , 因此 , 干旱时节 , 播种 发 , 保好土 中墒 , 分发挥“ 充 土壤水库 ” 的作用 , 供应不足, 冬前麦苗瘦 弱 , 不能形成较大的绿叶 前耕 作应 采用 “ 少耕法 ” 即适 当浅耕 、 而不 做到“ , 松 天旱地不旱” 。从历 年对镇压 、 耙肥、 脚踩 面积 , 光能利用率较低 ; 地下部不能形成强大的 翻 、 减少耕作次数等 , 能减少耕 层失墒 , 墒效 控旺促弱等措施的观察 , 保 早地不宜耙麦 , 防止单 根系 , 对深层土壤水分 的利用不利 ; 生长后期 早 果 好 。 株叶面积受损下降 , 响麦田健壮生长。 影 实践证 衰, 穗数不足 , 穗小 、 粒重低 ; 如播种时失墒 , 播 23培肥壮 苗的播种 技术 : 育壮苗 , 要 明 , - 培 需 加强麦 田 前和春季 的中耕 、 冬 耕地、 镇压 , 是 种过晚或偏早 , 形成晚茬弱苗或“ 老弱苗”播 种 采取综合的技术措施 ,诸如施足底肥、足墒播 减少地表水分蒸发 , ; 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重要措 质量差 , 缺苗断垄严重 ; 群体结构不 合理 , 体 种、 群 选大粒种子、 当浅播等。在土壤水 分和养 施 。 适 太小不能形成 足够的穗数 ,或群体太大生长后 分不成限制性因素 的前提下 ,培育壮 苗的最 有 参考 文 献 期早衰 ,都是严重制约小麦产 量提高 的主要 因 效措施是在最佳播期播种。壮苗的标 准不仅 要 … 郑锦娟 . 旱地 小麦品种稳定性及其 评价研 究 素。 求冬前营养生 长量等数量指标适宜 ,还要具有 【】 北 农 林科 技 大学 ,0 5 D西 20 . 1. .2栽培管理技术粗放 , 2 技术水平低 较好的质量指标 , 如麦苗生长活力 高, 冬前 主茎 【】 东周, 2王 王明学. 旱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叨. 河 干旱地 区相 当面积小 麦生产仍 停 留在 种 叶片 5~7片 , 分蘖数及 叶片大小适 中 , 不过 旺 南 气 象, 0 ( ) 2 o 1. 0 植制度单一 , 广种薄收的传统农业阶段 , 现代小 或过弱 , 冬季抗 冻, 较多的绿叶越冬 , 有 冬季小 麦增产 的科技要素 , 诸如抗旱高产新品种 , 水 苗返青早 , 保 分蘖成穗率高 , 总根量大 , 冬前 根系 保土节水抗旱增产的新技术 、新材料及综 合栽 下扎到水分稳定层以下, 系分布垂直递度小 , 根 培技术应用范围小等 ,这些是小麦产量低 而不 深层根 系发达 , 生长后期不早衰。 稳, 降水和农 田土壤水分等资源利用效率低 下 2 高产低耗 的群体结构 : _ 4 旱地小麦由于受 的最直接原因。 土壤 蓄水量有限和生长期 内降水较 少的 限制 , 2主要生产技术措施 苗数不宜过大。苗数多 , 群体过大 , 土壤水 肥被 21迅速提 高地力 的施 肥技术 :有机肥 与 过早消耗 , . 过早降至有效供水界限之下。 冬前群 无机肥配合施用 。旱薄地施用有机肥既增加 了 体小 , 可在生长前期 节约用水供后期利用 , 而 从 土壤的养分供给 , 又改善 了土壤 的理化性质 , 有 有利 于 穗 大粒 重 。 利于土壤 蓄水量的提 高。 有机肥供肥能力弱 , 因 2 用抗早品种 : 5选 旱地 小 麦 的种 植 一 定 要

小麦生长期光能利用效率分析

小麦生长期光能利用效率分析

小麦生长期光能利用效率分析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性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在小麦种植中,光能对于小麦生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关键。

因此,我们需要对小麦生长期光能利用效率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促进小麦种植的发展。

一、小麦生长期光合作用原理小麦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光来进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依靠光合色素的吸收和叶绿体的参与,生成糖类等有机物质,供给其生长所需能量和营养。

光合作用的反应公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这个反应过程中,光能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光能,光合作用就不会进行,小麦也就无法正常生长。

因此,在小麦生长期中,如何提高光能的利用效率变得非常重要。

二、影响小麦生长期光能利用效率的因素1.日照日照对于小麦生长期的光能利用效率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充足的光照才能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如果日照不足,小麦就会长得慢,甚至无法生长。

2.氮素氮素是小麦生长所需的重要元素之一,对于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发育有重要影响,因为氮素是叶绿体色素合成的基础。

如果小麦缺氮,叶绿体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其对于光能的利用效率。

3.土壤水分在小麦生长期中,适宜的土壤水分也是影响光能利用效率的一个关键因素。

如果土壤过干或过湿都会影响其对于光能的利用效率。

三、提高小麦生长期光能利用效率的措施1.日照管理日照管理是提高小麦生长期光能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以采用遮光网或夜间照明等手段,控制小麦生长环境中的日照强度,以便让小麦获得更好的光能利用效率。

2.氮素管理在小麦种植中,要控制好氮肥的施用量,以便让小麦获得适量的氮素,进而提高小麦对于光能的利用效率。

同时,还应该注意氮肥的施用时间和方式,以免对土壤和环境造成污染。

3.水分管理在小麦生长期中,保持良好的土壤水分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采用合理的灌溉技术,通过土壤墒情监测等手段,控制小麦生长环境中的土壤水分,以便让小麦获得更好的光能利用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栽培学Ⅱ
——作物生长分析(早、晚播小麦)




班级: 农学10-4
**: ***
学号: ********
作物生长分析
生长分析法是以作物生育过程中干物质增长过程为中心进行研究的在测定干物质增长的同时也测定叶面积。

生长分析法的基本观点是作物产量以干物质重量来衡量作物生育进程也以植株干物质增长过程为中心进行研究。

其具体做法是每隔一定天数进行取样调查测定植株不同器官的干物重并同时测定叶面积。

本次结果表明,早播小麦生长情况明显比晚播小麦好。

一、实验目的
1.运用生物观察法和作物生长分析法分析植株的物质积累、转运、分配情况及其与叶片、株高、叶面积等植物学形态特征的关系。

2.通过本实验,掌握作物生长分析方法,了解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培养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使用仪器,学习生长分析法的测定和计算,并分析各生理指标间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
材料:小麦植株(不同播期)
用具:直尺、剪刀、牛皮纸袋、电子天平、干燥箱等。

三、实验内容
(一)光合器官性状
1.叶面积指数(LAI)
叶面积指数是指作物群体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土地面积的比值。

即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小麦的单叶叶面积=叶长×叶宽×0.8
单株叶面积=各绿叶叶面积的和
叶面积指数=平均单株叶面积/平均单株土地面积=平均单株叶面积/(株距
×行距)
2.叶面积比率(Leaf Area Rate ,LAR ):表示作物单位干重的叶面积,即叶面积对植株干重之比。

单位为米2/克。

3.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 ,SLA ): 表示单位叶重的叶面积,可反映出叶片的厚度。

(L W 为叶片干重)
(二)干物质生长指标 1.干物质积累动态 2.干物质分配特征
3.相对生长率(Relative Growth Rate .RGR ): 表示单位重量干物质在单位时间内的干物质增长量。

作物干物质的增长是在原有物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原来株体越大,其生产的效能就越高,形成的干物质就越多。

RGR 反映干物质在原有基础上的增长速度,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W 为干物重,t 为时间,即W 2为t 2时间的干物重,W 1为t 1时间的干物
重。

单位为克/克·天或克/克·周。

4.净同化率(Net Assimilation Rate ,NAR ): 表示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干物质增长量。

NAR 反映作物叶片的净光合效率,大体上相当于用气相分析法测定的单位叶面积净同化效率的数值。

计算公式为:
1
21
212121111nL nL L L w w nw nw W L LAR --•--==
w
L L
SLA =
1
21
2111t t nw nw dt dw W RGR --=
•=
5.作物生长率(Crop Growth Rate ,CGR ): 又叫群体生长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增加的干物重。

计算公式为:
其中y 2为t 2时间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干物重(产量),y 1为t 1时间单位土地面
积干物重。

单位为克/米2·天或克/公顷·天等。

四、操作与方法
1.取样:田间早播和晚播小麦苗期植株,选取有代表性的小麦各10株。

2.洗净去根后形态观察(株高、主茎叶数)
3.叶面积测量(4种方法,本实验采用简便易行的长宽系数法)
4.分样(茎鞘、叶片、黄心叶)
5.杀青(105℃,30-60min )
6.烘干称重
一星期后,按上述操作再取同一田间早播、晚播小麦幼苗各10株,观察和测量方法同上。

五、数据统计和指标计算
1.数据统计(如下表格所示)
为叶面积
其中L t t w w L L nL nL dt dw L NAR 1
21
21212111--•--=•=1
21
2t t y y t y CGR --=
∆∆=
测定日期:2013年10月30日作物:早播小麦
测定日期:2013年10月30日作物:晚播小麦
测定日期:2013年11月6日作物:早播小麦
测定日期:2013年11月6日作物:晚播小麦
2.指标计算
表5 计算结果记载表
①干物质积累量比较:早播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量比晚播小麦的大。

②叶面积指数计算(基本苗为10万/亩)及比较:
叶面积指数计算(m2/亩):
第一次测量数据计算结果:晚播:639.045 早播:1323.828
第二次测量数据计算结果:晚播:1026.036 早播:1976.634
关系比较:早播比晚播叶面积指数大。

③株高比较:平均来说,早播比晚播植株高。

④主茎叶片数比较:早播比晚播主茎叶片数多。

六、分析与讨论
结合测量数据发现,播期不同对小麦的生长情况影响很大。

具体表现为:晚播小麦的相对增长率和叶面积比率比早播大,而净同化率、作物生长率、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比叶面积、株高和主茎叶片数则都比早播小。

总体来说,早播小麦的生长情况明显比晚播小麦好,在植物学形态特征上较晚播优越,在整体干物质积累上也比晚播强。

可推断,实际生产应用中,小麦适宜早播,所带来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远比晚播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