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教案

合集下载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9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9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9篇】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篇一内容预览:19.《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对照手法的运用。

3、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体会作者表达了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重点: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难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配合。

[教学时数]二教时第一教时一、导入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是泰国、越南的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千米,边境线长966千米。

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

西双版纳是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一块绿洲,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当今地球上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被誉为地球的一大自然奇观。

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关西双版纳的风光图片,如:景真八角亭、空中走廊、曼飞龙塔、望天树、竹楼、泼水节等。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说说你心目中的西双版纳是怎样的?(学生交流)三、学习课文,掌握内容1、文章开头一段写什么?有何作用?2、文章五个部分,具体写什么内容?作者是怎样写的?学生讨论、交流,明确:文章开头一段是全文的引子。

概括了全文的内容,点明了题目,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全文除开头一段文字外,由五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高高望天树这部分由4段文字组成。

第1段简介望天树的价值及其高度。

第2段描述热带雨林中的藤状植物。

第3段,写作者想拍摄“完整的热带雨林照片“的一段有趣经历。

第4段,是用简笔交代傣族的饮食文化。

第二部分:竹楼映蓝天这部分主要写傣族的人文景观。

竹楼是傣族人民所特有的建筑,它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的价值。

这部分由两段文字组成。

第1段写竹楼的地理位置、构造及其作用。

第2段主要写傣族人的热情好客和傣族的饮食文化。

第三部分:悠悠野象x。

这一部分由3段文字组成。

第1段写热带雨林中的野象x是一个吸引人的地方。

七年级地理上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教案、教学设计
5.旅游业发展:分析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旅游业的发展状况,以及旅游业在当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教师提出的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对其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2)如何利用和保护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自然资源?
(3)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民族文化对其旅游业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2.设计一份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旅游攻略,包括景点介绍、交通方式、住宿推荐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不少于800字。
3.结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分析其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4.拍摄一段关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短视频,展示当地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或生活场景,时长不少于3分钟。
此外,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地图阅读和地理信息解读能力。在此基础上,本章节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需求,因材施教,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通过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途径,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4.鼓励学生在课后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9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9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9篇)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篇一一、故事导入上课开始,我讲述了关于泼水节传说的故事,目的之一:激发兴趣:之二:为后面讲解傣族人对待水的态度蓄势,提供铺垫。

二、感受美(浏览课文,探美)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第一次读课文之后的感受牵出神奇秀丽心驰神往这条明线后,再要求以"《西双版纳》美在……"说说版纳的美。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意,理清思路,了解西双版纳的景物特征。

三、品读美(朗读课文,寻美)这一环节设计了小组合作,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方面体会西双版纳的美。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通过问题由浅入深地体会热带雨林的特点,其中穿插对照手法是为了点明西双版纳的神奇的特点。

如果说自然景观的美是大自然对版纳的恩赐,那么富有特色的傣族文化则是这个民族独特的魅力,文中多处信息向我们展示了傣族质朴意深的民风民情。

让学生阅读课文从文中提供的信息中去考察人文景观的美,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傣族的风俗文化,进一步感受西双版纳的人文景观的美。

人文美是重点,在问题的设计上与前面一致,先概括在整理表达,对“妩媚”一词含义的理解是难点,目的想点明作者对这幅风情画的喜爱之情。

概括,西双版纳的风俗美美在互助友爱、善良虔诚、乐观从容、质朴意深……四、表达美(神游图片,悟美)出示西双版纳代表性景观图片,配葫芦丝乐曲。

增加感性认识,结合课文内容深切感受西双版纳之美。

畅游西双版纳回眸那个金孔雀飞出的地方,那片神秘珍贵的热带雨林,那颗我国西南部边境线上“璀璨的`明珠”,那片地球北回归线上唯一的绿洲,那被冠以“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药物王国”的美丽的西双版纳……美就大声赞:西双版纳美在……美在……示例:美在山,一年四季总是浓的化不开的碧绿。

美在水,无论是江是河是泉是溪都清一色软软地淌,娇娇地流。

五、内化美在我看来,西双版纳之美,美在神秘、美在包容、美在和谐、美在自由、美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的图片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对比播放,为了唤醒同学们善待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

2. 培养学生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西双版纳的特点。

2.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交流、讨论和分享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

2.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西双版纳特色的理解和感悟。

2.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多元文化尊重。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探究学习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西双版纳相关图片、视频、文字资料。

2. 教学PPT、教案、学习任务单。

学生准备:1. 预习西双版纳相关知识。

2. 准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西双版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美丽的西双版纳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通过阅读教材、查找资料,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

3. 合作交流: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西双版纳特色,并共同总结出西双版纳的主要特点。

4. 探究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西双版纳有如此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得出结论。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多元文化尊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悟,并提出保护西双版纳、尊重民族文化的建议。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的特点。

7. 布置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掌握了西双版纳的相关知识,是否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以及是否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了相应的提升。

《西双版纳教案》

《西双版纳教案》

《西双版纳教案》word版第一章: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概况1.1 地理位置1.2 气候特点1.3 自然资源1.4 民族与文化第二章:热带雨林生态2.1 热带雨林的特点2.2 植物多样性2.3 动物多样性2.4 热带雨林的保护第三章: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文化3.1 傣族文化3.2 老挝族文化3.3 哈尼族文化3.4 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第四章: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4.1 旅游景点介绍4.2 旅游活动与体验4.3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4.4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五章:西双版纳的可持续发展5.1 农业可持续发展5.2 工业可持续发展5.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4 社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第六章:西双版纳的农业特点与可持续发展6.1 热带作物种植6.2 农业生态环境6.3 农业技术的应用6.4 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第七章: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发展7.1 旅游资源的开发7.2 旅游业的挑战与机遇7.3 旅游市场营销7.4 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八章: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与艺术8.1 傣族建筑与艺术8.2 傣族舞蹈与音乐8.3 老挝族的文化特色8.4 民族文化的国际交流第九章:西双版纳的教育与发展9.1 教育体系与现状9.2 教育资源配置9.3 教育改革与创新9.4 教育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十章:西双版纳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0.1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0.2 生物多样性保护10.3 环境污染与治理10.4 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地理位置和概况难点解析:理解地理位置对西双版纳气候和资源的影响,以及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挑战。

二、热带雨林生态难点解析:理解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保护与开发之间取得平衡。

三、少数民族文化难点解析: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这些文化。

四、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难点解析:如何平衡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及如何提升旅游体验。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2)培养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使学生直观地感受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2)采用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增强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2)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2. 教学难点:(1)西双版纳独特的自然景观形成的原因;(2)西双版纳民族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2)简要介绍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概况。

2. 讲授新课(1)讲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包括热带雨林、澜沧江、湄公河等;(2)介绍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如傣族佛教文化、竹楼、泼水节等。

3. 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西双版纳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的看法;(2)提问回答: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西双版纳的独特之处。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和讲解,使学生了解了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内容,画出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示意图;2. 写一篇关于西双版纳的旅游日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和小组讨论表现,了解学生对西双版纳的认识和理解。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包括示意图绘制和旅游日记,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关于西双版纳的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2. 邀请西双版纳当地的民族艺术家或文化传承人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西双版纳的文化内涵。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16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16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16篇)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1【设计思想】⒈课前布置预习要求:①收集云南西双版纳景观的有关材料②根据收集到的内容写一则简单的导游词,向同学介绍西双版纳的有关景观,十九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⒈通过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引出导游词的基本要求。

⒈在学生对导游词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选择文中的画面,用导游词的形式把它介绍给同学。

⒈以同学们都熟悉的南山竹海为对象,选择一处景点,用导游词的形式介绍,以加强对导游词的训练。

【实施方案】教学目标:⒈了解文章中介绍的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⒈学会用导游词向别人介绍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⒈体会文章中有感情的语言的作用。

⒈用自己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介绍西双版纳的有关景点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评价为主要方式,配以幻灯片和背景音乐。

教学内容和步骤:⒈导入:同学们,“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

”提起神奇秀丽、风景如画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那里有神秘的原始森林、粗犷的民歌、丰富的民俗民风,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

现在,让我们随着这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音乐,一起走进这美丽而神秘的地方,来亲身感受一下西双版纳独特的韵味。

幻灯片展示:西双版纳的一幅画面,并配以民歌作背景音乐。

⒈交流预习情况:①学习小组交流收集的材料。

②学习小组推荐代表上台做导游,向同学介绍西双版纳的有关景观。

③学生点评。

④教师提高评价层次并引导学生明确导游词的一些基本知识要求。

幻灯片展示:①口语化;②注意口语和身姿语言相结合;③语言生动形象;④串联词要自然有序。

⒈幻灯片展示本课教学目标。

⒈研读新课: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幻灯片展示:请选择文中⒈(本文共五幅画面,每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二幅讨论、交流,编写导游词。

学生上台讲解时,幻灯片展示相应的画面,并配上背景音乐,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美丽的西双版纳优秀教案(优秀5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优秀教案(优秀5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优秀教案(优秀5篇)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篇一知识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感知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积累本文中的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感受美、品味美、表现美的能力。

2、体会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

情感目标:1、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死观。

3、引导学生热爱水资源,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1、收集关于云南西双版纳的资料(文字与图片)。

2、根据收集到的内容写一则简单的导游词,向家人或朋友介绍一两个迷人的西双版纳风景。

3、积累生字新词(从音、形、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乐曲————傣族民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创设情境导入2、师深情导入:优美的旋律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似乎将我们带入了那苍茫的热带雨林(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景观),神秘的宗教氛围,鲜见的少数民族情调更是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走进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而云南又被称为彩云之南,想必同学们已经从歌曲中领略到了。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共同畅游一番。

3、过渡: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我想了解同学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检查生字积累情况(提问俩三位同学,后教师出示小黑板,点评疑难生字词,最后齐读一遍)三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一)整体感知————感受美1、当你第一遍读完课文,西双版纳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西双版纳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吗?2、请快速浏览课文,神游西双版纳,以“西双版纳美,美在……”来说说你对西双版纳的认识。

3、过渡:我很欣喜地发现: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西双版纳有这么多迷人的风景,我想不通同学们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喜好不同,心里的感受也会不同。

课文向我们展示辣了这么多优美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个画面呢?小组交流,请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并试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二)深入课文————品味美1、挑选你喜欢的画面,试着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

《西双版纳教案》

《西双版纳教案》

《西双版纳教案》word版第一章: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与概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掌握西双版纳的自然资源和民族风情。

3. 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西双版纳的自然资源和民族风情。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视频播放法:播放有关西双版纳的纪录片,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西双版纳。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西双版纳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内容1. 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省南部,与老挝、缅甸接壤。

2. 西双版纳的特点:热带雨林气候、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美丽的自然风光。

3. 西双版纳的自然资源:橡胶、茶叶、热带水果等。

4. 西双版纳的民族风情:傣族、布朗族、基诺族等民族的特色文化。

五、教学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西双版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

2. 新课导入:介绍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西双版纳的自然资源和民族风情。

4. 观看纪录片:播放有关西双版纳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西双版纳。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西双版纳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六、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复习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深入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资源和民族风情,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心得。

第二章:西双版纳的植物资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植物资源。

2. 掌握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特点和珍贵植物。

3. 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西双版纳的植物资源。

2.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特点和珍贵植物。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视频播放法:播放有关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纪录片,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西双版纳。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2)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西双版纳的基本地理、历史和文化知识。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能正确使用课本中的地图。

(3)培养学生从地理学科角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美丽河山感到自豪。

(2)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旅游资源。

(2)西双版纳的基本地理、历史和文化知识。

2. 教学难点:(1)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西双版纳的相关问题。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和民族风情。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西双版纳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旅游资源。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讲解:(1)讲解西双版纳的基本地理、历史和文化知识。

(2)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西双版纳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措施。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等。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_1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_1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1【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西双版纳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1.学习__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__。

2.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表达了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用小标题来构建__。

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配合。

【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1课时【合作·探究·展示】一、导入以图片导入二、预习展示1、找出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并订正心弛神往无声无息可见一般色彩斑斓水中戏喜积善修行善男信女为防不恻狼狈撤退除苦积善2.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选填一个适当的词(遮掩掩映映衬)1)他们的村寨大多坐落在平坝、江边、湖畔,一座座竹楼_______ 在翠竹丛林中。

2)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________于蓝天绿地之间。

3)青山绿水________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

3.__运用哪几个小标题?运用小标题写__有什么好处?三、问题探究(一)整体感知————感受美1、当你第一遍读完课文,西双版纳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西双版纳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吗?2、请快速浏览课文,神游西双版纳,以“西双版纳美,美在……”来说说你对西双版纳的认识。

3、课文向我们展示辣了这么多优美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个画面呢?小组交流,请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并试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二)深入课文————品味美1、挑选你喜欢的画面,试着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

2、试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抓住关键词,并在文中圈点批注)3、分析品味中引导学生与作者同游同赏,4、教者归纳:总之,__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真正做到景美、人美、语言美。

(三)、学习对照手法思考:找出文中运用对照手法的地方?并分析。

四、小结__通过亲身游览美丽的西双版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小学二年级语文《美丽的西双版纳》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1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美丽的西双版纳》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1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美丽的西双版纳》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1篇】《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篇一学习目标:通过课文感知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学习重点:体会文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

学习难点:从文中了解版纳独特的民族文化。

学习过程:一、导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美丽一词就和西双版纳连在了一起。

西双版纳的人总是骑着大象在乡间行走,那里的傣族人不分白天黑夜地跳舞,那里白天是节日,夜晚是欢乐的海洋。

下面就让我们在葫芦丝深情委婉的旋律中欣赏西双版纳的风光。

1、媒体展示图片、播放音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创设情境。

2、优美的音乐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那苍莽的热带雨林,神秘的宗教氛围,鲜见的少数民族情调更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去赞颂,今天我们就随少数民族作家李舵一起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去领略西双版纳的美丽,下面就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神游西双版纳。

二、第一板块,感受美1、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你浏览课文之后的感受。

2、浏览课文,神游版纳后,以西双版纳美在说说西双版纳的美。

教师示范:西双版纳美在它的暖风也是醉人的。

三、第二板块,品味美1、本文用小标题的形式写了西双版纳的五个画面,你最喜欢哪个画面?挑选你自己喜欢的画面,高声朗读2、自主思考:你喜欢的画面是如何表现美的,并找出你最喜欢的词和句子,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合作交流,师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方面体会西双版纳的美。

人文景观注意引导学生试图从文中提供的傣族的居住、服饰、饮食、宗教信仰等方面信息中去考察。

(1)介绍泼水节的知识(2)语文活动:作一回导游员:西双版纳的景物神奇秀丽、赏心悦目,西双版纳的风情朴质意深,真是景美人也美。

那你想不想到西双版纳去游玩?好了,现在机会来了,我们班老师和同学组成了一个旅游团要去西双版纳旅游,但是有一件,缺少了一个导游员,你愿意当这个导游吗?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西双版纳傣族园为开头写一段导游词好不好?四、激发探究意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启发学生说说你对版纳有了哪些了解,你还有哪些问题感兴趣?五、小结:正如同学们了解到:在我国美丽的西双版纳,有望天树景区,这里有种做香料的望天树,在世界上也被列为保护树种,傣族人都住在竹楼里。

美丽的西双版纳语文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语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美丽的西双版纳语文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美丽的西双版纳》。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物产丰富等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互联网等渠道收集相关信息,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美丽风光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物产丰富等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西双版纳风光的理解和描绘。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为学生营造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任务驱动法:设置相关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展示西双版纳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西双版纳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充分理解。

(2)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物产丰富等特点。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美。

(2)设置相关任务,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练习。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2.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探讨西双版纳的美在哪里。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编写一篇关于西双版纳的小作文。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美丽的西双版纳这个地方,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和好奇心。

1.1.2 帮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环境、文化和民俗,拓宽视野。

1.1.3 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知识点讲解2.1 美丽的西双版纳2.1.1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靠近中国与老挝、缅甸的边境。

2.1.2 它是一个以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的旅游胜地。

2.1.3 西双版纳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

2.2 热带雨林的特点2.2.1 热带雨林是指分布在热带地区,年降水量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

2.2.2 热带雨林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动植物种类繁多。

2.2.3 热带雨林对全球气候调节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3 少数民族文化2.3.1 西双版纳是多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如傣族、布朗族等。

2.3.2 这些民族拥有独特的语言、服饰、建筑和风俗习惯。

2.3.3 通过学习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文化,学生可以增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三、教学内容3.1 美丽的西双版纳风光3.1.1 展示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图片,如热带雨林、瀑布、河流等。

3.1.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风景的特点和魅力。

3.1.3 讨论为什么西双版纳有如此独特的自然景观。

3.2 热带雨林的动植物3.2.1 展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的动植物图片,如亚洲象、孔雀、棕榈等。

3.2.2 介绍这些动植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2.3 探讨热带雨林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3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3.3.1 介绍傣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建筑和节日。

3.3.2 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些文化特色。

3.3.3 讨论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看法和认识。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目标4.1.1 学生能够描述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热带雨林的特点。

4.1.2 学生能够列举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特点。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2)培养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风情的认识和了解。

(3)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2)运用多媒体展示,增强学生对西双版纳的印象。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3)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2)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2. 教学难点:(1)西双版纳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联。

(2)如何培养学生对西双版纳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课堂上进行分享。

2. 合作探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3. 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让学生身临其境。

4.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西双版纳的图片、视频和资料。

2.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做好分享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资料,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2)学生分享自学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境教学(1)运用多媒体展示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和民族文化,让学生身临其境。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优秀教案(通用9篇)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优秀教案(通用9篇)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优秀教案(通用9篇)一、什么是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二、美丽的西双版纳优秀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美丽的西双版纳优秀教案(通用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丽的西双版纳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能识记8个生字,重点理解“悠然自得、五彩缤纷”等词语,积累7个词语。

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展开想象说说,如果你走进西双版纳密林,会遇到什么情景。

3、知道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

体会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8个生字,并书写5个生字。

积累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

体会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去一个地方,请看(多媒体出示第一节)(1)指名读,她把这两个生字都读正确了,谁做小老师带大家拼读一下,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2)小朋友,这是中国地图(多媒体出示)。

西双版纳在我国的西南边境,那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那里生活着傣族、哈尼族、汉族等14个民族,那里彩云飘荡,那里有神秘的原始森林,优美的民歌,丰富的民俗,有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的美誉。

(3)老师根据图片,让学生理解“边陲”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完成填空西双版纳不仅是(植物王国),还是(动物王国)。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15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15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15篇《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并书写砍、蚊、塔、箭4个字。

2、理解课后12个词语,积累美丽富饶、耸立云霄、五彩缤纷等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读课文,收集西双版纳还有怎样植物和动物?并在小组交流。

5、知道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

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并书写砍、蚊、塔、箭4个字。

2、理解课后12个词语,积累美丽富饶、耸立云霄、五彩缤纷等词语。

教学难点:读课文,收集西双版纳还有怎样植物和动物?并在小组交流。

教学过程:一、观看西双版纳的影像资料引出课题:1、(播放西双版纳的影像资料)大家看了这段美丽的风光片后能猜出这是什么地方吗?(出示句子: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云南的西双版纳)2、学习生字陲1)、看了西双版纳的景色你有什么体会吗?(美丽)2)、(出示课题)美丽的西双版纳3)、齐读课题。

4)、过渡: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这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去走一走、看一看。

二、整体感知课文:1、分小节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

积累美丽富饶、耸立云霄、五彩缤纷等词语。

3、说说你读了课文以后西双版纳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地方?三、学习课文: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1)第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多民族的特点)(2)拓展知识面:你还知道哪些民族?2、学习课文第二、三小节:(1)男生读第二小节,女生读第三小节。

(2)第二、三小节你读懂了什么?(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3)读第二小节,完成填空: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

这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4)请你用这里有怎么样的什么的句式来说话。

(5)读第三小节,用什么时候,这里有什么,可以怎样的句式来说说。

3、过渡:美丽的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那么它还有些什么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2)培养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能力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1. 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2. 西双版纳丰富的生物资源。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的相互交融。

2. 掌握西双版纳丰富的生物资源及其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 利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西双版纳的魅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西双版纳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生物资源。

(2)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包括热带雨林、瀑布、河流等。

(2)介绍西双版纳的民族风情,如傣族、布朗族等民族的特点和习俗。

(3)阐述西双版纳丰富的生物资源,如热带植物、动物等。

4.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如何相互交融?5. 案例分析(1)展示西双版纳生物资源利用的案例,如橡胶、茶叶等。

(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6. 情景模拟(1)设置情景:假设学生是西双版纳的一名导游,向游客介绍西双版纳的美景。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导游讲解。

7.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8. 课后作业(1)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编写一篇关于西双版纳的旅游攻略。

(2)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对西双版纳的了解和印象。

六、教学拓展1. 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西双版纳的旅游信息,包括旅游景点、美食、住宿等。

西双版纳教案

西双版纳教案

一、知识目标:1、认识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

2、掌握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3、了解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

二、能力目标:1、学会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

2、分析西双版纳之所以成为“热带动物王国”的原因。

3、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原因。

64、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发展状况,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加深对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1、旅游业作为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对经济的发展的带动作用。

2、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教学难点:旅游业是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

教学准备:教师:上网收集多姿多彩的热带雨林植物和动物,制作成投影片。

学生:收集西双版纳民族风土人情的资料或实物。

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傣族吗,每年4月中旬,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佳节——泼水节。

节日期间,无论在竹楼、村寨里,还是在街道、公路上,也不论男女老少,过路行人,到处都是热闹的泼水活动,他们有的端着脸盆,有的提着水桶,互相用手泼水,每个人都是水淋淋的……同学们想知道傣族这个民族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节日吗?他们还有其它习人俗吗?他们生活的地方有什么特征?下面就来学习“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板书: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境内,它是一个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请同学对照地图册把西双版纳找出来,并看看与哪些国家邻。

板书:位置:它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和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

讨论:西双版纳位于我国的西南,北回归线以南,气候情况如何?结论:全区年平均气温为18 -22度,年降雨量在1200mm以上,相对湿度高,最冷月均温为12-16度大部地区无霜。

整个区具有热带气候特征,是我国大陆上热区面积最大的地区。

由于地形的影响,州内各地垂直变化大,立体气候显著,形成丰富的小气候生境。

八年级地理《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的教案

八年级地理《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2.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特色,提高学生对我国西南边陲地区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旅游资源及旅游特色。

2. 教学难点:西双版纳的气候特点及其对旅游资源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和特色旅游资源。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对西双版纳的兴趣。

2. 教学新课:(1)展示西双版纳的地图,让学生了解其地理位置。

(2)介绍西双版纳的气候特点,如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等,分析其对旅游资源的影响。

(3)展示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如热带雨林、民族风情、佛教文化等,让学生了解其丰富的旅游资源。

3. 案例分析: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特色,如傣族泼水节、野象谷、热带植物园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其特色旅游项目。

4. 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5. 总结新课: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旅游资源及旅游特色。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西双版纳旅游资源分布图,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2. 结合所学内容,为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3. 调查身边的同学,了解他们对西双版纳旅游的认识和期待。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西双版纳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旅游资源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西双版纳旅游特色和旅游业发展影响的理解。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西双版纳的地图、图片和相关资料。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和计算机。

3. 准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相关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丰富的旅游资源
(1)奇特的雨林植物
(2)可爱的雨林植物
(3)傣族风情
二、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1、条件
2、作用:
3、现状及对策
导入新课:
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颇具特色。在云南众多的旅游景区中,西双版纳就像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云南的南部,熠熠发光。今天,我们就走进云南,走进西双版纳,认识这个们于祖国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
各民族特有的生活习俗,构成西双版纳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民族文化习俗的形成,往往与其生存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关联。
教师:西双版纳凭借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在国家和云南省的有关政策的鼓励下,大力发展旅游业,开发了大批的国家级旅游景区和旅游精品线路。并补充国家和云南省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扶持,及近年来东南亚旅游热的兴起对西双版纳旅游发展的影响
学生观看大屏幕“西双版纳旅游景区和跨国旅游线路的分布”图
学生说出西双版纳境内的主要旅游景区和开发的旅游线路
学生观看“1991—2001年西双版纳旅游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图,分析西双版纳旅游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的变化。并进一步探究1994年起西双版纳旅游业收入大幅度增长的原因
学生讨论并交流西双版纳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3)探究旅游业迅速崛起并成为支柱产业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领会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发展状况,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加深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
教学重点
(1)旅游业作为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2)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教学难点
旅游业是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听教师导入
引导学生从纬度、海陆、交通、与周边国家的联系等方面思考本双版纳的地理位置特点
学生探究西双版纳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对旅游发展的影响
学生回答:热带植物、傣族风情、边境旅游……
学生交流热带雨林的独特景观
学生讨论:讨论傣家的竹楼、孔雀舞、竹筒饭与他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学生角色扮演,从不同角度分析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学生阅读“今日橄榄坝的傣家人”电子资料,讨论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人民的生活影响
学生阅读活动材料:
分析讨论西双版纳旅游业的下滑与哪些因素有关,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丰富的旅游资源
1、优越的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气候特点
结合“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图片
教师:旅游业的发展还改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
教师: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呈下滑趋势
课堂小结:
让我们再次去感受西双版纳,它那特有的雨林景观、独特的民族风俗和边境风情。(利用视频让学生观看)
本课总结
西双版纳有着如此丰富、如此美丽、如此诱人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的旅客前往观关旅游,使得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得以蓬勃发展。西双版纳有这么突出的旅游优势,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因此对于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开发,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爱护,应该着眼于未来不断地发展,才能达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课后探究
课后讨论: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使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下去?
板书设计
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旅游资源-----蓬勃发展的旅游
业-----对本区发展的影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结合本节课给学生留些针对性的习题
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
课题
第二节西双版纳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特点
(2)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
(3)分析并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4)以西双版纳为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能力目标
(1)认识西双版纳的特色旅游
(2)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认识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资源优势
教师:优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西双版纳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屏幕出示“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图
结合屏幕出示“景洪市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了解西双版纳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教师提问:西双版纳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什么?
投影“多资多彩的雨林植物”,
播放热带动物的影像资料
教师:西双版纳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丰富的人文资源同样是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播放西双版纳主要少数民族服饰、节庆及其主要节日泼水节的资料及影片。)
教师: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西双版纳旅游收入大幅度地增长
师生小结:1994年开始,西双版纳旅游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过30%,旅游业已成为西双版纳重要的支柱产业。(播放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成果的相关资料)
教师: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多个部门的发展,并增加了就业机会和人均收入,促进了西双版纳的经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