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合集下载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管理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作为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之一,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是,中国人民银行在执行职责的过程中,面临着独立性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人民银行不同于其他的商业银行,它是由国家授权的机构,承担着维护货币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责。

因此,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政治因素干扰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政策制定和执行,将会给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安全带来巨大的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主要包括政策独立性、行政独立性和财政独立性。

政策独立性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和金融管理方面的决策不受政治和行政机关的干扰。

行政独立性是指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结构和人事管理不受外部势力的影响。

财政独立性是指中国人民银行的财务决策和资金支配不受任何政治或行政因素的影响。

在现实中,中国人民银行面临着政治因素的影响。

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政府的经济发展目标和政治考虑常常会成为参考因素。

在执行金融监管时,一些政府部门也会对中国人民银行的政策立场产生影响。

这些现象都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因此,为了保证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

其一,加强中国人民银行的制度建设。

要求政治领导人不直接介入货币政策和金融管理的具体操作,加强对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和约束力度,确保中国人民银行的行政、财务等方面的独立性,保障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经济发展。

其二,中国人民银行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机制。

要求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层及全体员工保持政治中立,严守职业操守,避免私人利益和政治干预等问题的发生,维护中国人民银行政策、行政和财务独立性的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其三,加强对中国人民银行的外部监管。

政府和监管机构应不断完善对中国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监管制度和规章,加强对中国人民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机构等的配合和联动式监管,保证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以及执行的政策能够切实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

浅析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现状与对策

浅析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现状与对策

【 者 简介 】 作 1 芳英 女 南京 枉业 大学 经济 管理 、齐 学院 金 融 7 班 } 。 2 张 苗 女 南京 农业 大学经 济 管理

学院


金 融 7 班 2
白亚 翠 女 南京 农业 大 学经 济管理
学 院
MOD R U lE S 坝 代 商 业 E NB SN S
、 、 、 、
Hale Waihona Puke 四 中国人 民银行独 立性的完善
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 中处 于特殊的地位 ,承担着特殊的职能 , 要真正 发挥 中央 银行 的 作用 , 必须 使 中央 银行 具有 定的独立性 。按照通常意义上 的标准衡 量, 中国 人 民银行 属于 独立 }较 弱 的 中央 银 生
行 自身职责时法律赋 予或实际拥 有的权
力、 决 策 与行 动 的 自主程 度 ,其 比 较 集 中的反映在 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上。中 央银 行 应 保 持一 定 的 独立 性 以实 现 货 币 政 策 的 目标 。我 国 中 国人 民银 行 独 立 性 较 弱 ,主 要 表 现 在 职 能 独立 性 、组 织独 立 性 、经 济 独 立 性 、人 事独 立 性 这 几个 方 面。要 进 一 步增 强 中 国人 民银 行 的 独 立 性 ,更 好 的 发挥 其 中央 银 行 的 职 能 。 【 关键 词 】 中 国人 民银 行 ;独 立 性 ;模 式
浅析 中 国人 民银 行独 立性 的
现状 与对 策
齐芳 英 张苗 白亚 翠 南京 农业大 学经济 管理学院 2 0 0 5 1 9
( )独 立性 较弱 的模 式 三 这 一 模 式 的 中央 银 行 ,接 受 政 府 的指 令 , 币政 策 的制 定及 采取 的措 施要 经政 府 货 批准 , 政府有权停止、推迟 中央银行决议的 执行。 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是意大利银行和 法 兰西银 行 。 【 文章 摘 要 】 中央 银行 的独 立 性 是指 中央 银 行 履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思考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思考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思考王玮摘要: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国务院组成部门之一。

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探讨由来已久,而在中国这个大背景之下又该如何看待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它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之间到底有何区别,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定论,本文将对其进行一些研究。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法律中央银行是一个由政府组建的机构(在美国是联邦储备体系),负责控制国家货币供给、信贷条件,监管金融体系,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

作为金融主管当局,代表政府管理金融机构、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特殊金融机构。

它是发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银行的银行。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主要是货币政策的决策和运作)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总是相对的。

1一、中央银行产生发展中央银行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形成于19世纪初叶,其雏型是瑞典银行,1833年英国议会规定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为无限法偿币,标志着第一家中央银行的诞生。

19世纪初形成较完善的中央银行制度。

1920年在布鲁塞尔国际金融会议上提出的发行银行应脱离各国政府控制的观点,成为各国建立中央银行最重要的理论根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央银行国有化成为当时改组和设立中央银行的重要原则。

同时,在保持中央银行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国家加强了控制。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加强了各国中央银行的合作,在此基础上,1945年12月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推动了各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中国的中央银行萌芽于20世纪初,清政府光绪年间因整理币制而成立大清银行,经理国库、发行纸币。

而后历经了北京军阀及民国间的不断调整改变。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在处理经济和货币政策时,中国人民银行必须独立和自主,以确保决策的公正和有效性。

如果中国人民银行受到政府干预和影响,那么它将无法有效实施有利于国家经济长期发展的政策。

因此,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是至关重要的。

取得银行独立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它需要政府的支持,同时也需要金融市场、学术界和公众的鼓励和支持。

在中国,政府的干预一直是一个问题,它直接影响了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在不同的时期,政府曾经采取过不同的方法来干预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它们主要包括干预人民币汇率和货币政策。

干预人民币汇率和货币政策,对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因为这些干预可能导致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或者使货币政策流于政治化。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改变政府的态度,让它在货币政策领域中更加尊重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公众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支持,以避免过度的政府干预。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加强中国人民银行内部的独立性。

这涉及到银行内部的法规和规定,以及人员聘用和晋升机制等方面。

只有在银行管理方面实施完全的独立性,才能保证其决策和工作能够公正和有效地实施。

总之,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非常重要,因为它涉及到中国经济和金融的长期发展。

政府应该更加尊重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同时也应该加强公众对中国人民银行的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内部也需要实施更完全的独立性,以确保其决策和工作的效率和公正性。

论央行的独立性_相当独立_亦或相对独立_

论央行的独立性_相当独立_亦或相对独立_

154《商场现代化》2010年4月(中旬刊)总第608期财经论坛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的独立模式分为三类:相当独立性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中央银行和无独立性中央银行。

前两种模式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存在,而第三种则没有代表性,只存在少数几个国家,如意大利。

因此,本文只分析中央银行的前两种独立型模式,进而对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相当独立,亦或相对独立”概况西方学者Eijffinger(1997)认为中央银行的独立包括中央银行首脑任命、货币政策独立执行等诸方面,本文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分析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1.人事的相当独立,亦或相对独立相当独立性中央银行的各项工作只对国会负责,在其人事安排上政府不能干涉,较典型的为德国的德意志银行。

而在相对独立性中央银行模式下,央行的人事安排,尤其是中央银行行长的任命,往往受制于中央政府,较典型的为中国人民银行。

2.组织结构的相当独立,亦或相对独立首先,从央行的隶属关系上分析,相当独立性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而直属于国会,各项工作只对国会负责。

而相对独立性中央银行虽然一般情况下与财政部为平行关系,但两者均属于中央政府。

其次,从央行与财政部的关系上来分析,相当独立性中央银行同财政部相互独立,原因在于中央银行具有创造货币的特殊功能。

而相对独立性中央银行模式下的国家的政策都希望中央银行能帮财政部融资,以弥补政府的开支。

再者,从央行分支机构的设立上分析,相当独立性中央银行多按经济区域设置分支行,避免行政区划的干预,美国就将全国分成12个储备区来进行,德国亦如此。

而在相对独立性中央银行模式下,央行的分支机构多按行政区域划分,受地方政府制约。

3.货币政策制定的相当独立,亦或相对独立在货币政策的制定上,相当独立性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期有自主决策作用的机构,其成员多为长期从事银行工作的官员,还有货币理论专家与有关学者,可保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及其程序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合理化。

我国央行独立性分析

我国央行独立性分析

我国央行独立性分析我国央行独立性分析一)独立性的表现我国央行在法律和组织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及市场经济的发展,独立性在不断加强。

1983 年国务院授予了央行履行其职责所必须的权利和相对独立性。

1995 年在法律上确立了央行的地位、权限和职责,明确规定了央行独立于财政和地方政府,并且不允许对财政透支,直接认购和包销政府债券和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

1998 年国务院对央行实行管理体制改革,撤销省级分行,改按经济区设置九大分行,以上措施从法律及组织上逐步加强了我国央行的独立性。

2003 年4 月,十届全国人大会议通过了成立银监会的决议。

银监会的职责是分担了原来由央行承担的金从与政府的关系上看,它既不像美国、德国的中央银行完全独立于政府,也不像法国,韩国等完全受政府领导。

其总行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发挥职能,这种状况决定了中国人民银行拥有“独立而又不独立”的法律地位,从而导致了我国的中央银行在职能、组织、人事、经济等方面欠缺独立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独立性不足。

央行的法律地位低,在组织上隶属于国务院,仅“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相对独立”。

所以在很多时期,央行仍需服从国务院的指导,不能完全随经济形势而履行其应有的职能。

2.人事独立性不足。

政府部门、金融机关在央行政策机构的人事渗透过多,使其产生行政的依赖性和缺少广泛的代表性。

人事的渗透问题导致了中央银行在许多方面的决定带有了强烈的主观色彩。

3.职能独立性不足。

货币政策的决策权集中于国务院,央行缺乏应有的决策自主权,所以只有执行权。

这些原因产生了央行维护币值稳定和政府的刺激有效需求而导致的通货膨胀之间的问题。

4.经济独立性不足。

人行法规定央行的财务和资金是独立分开的,不对财政,政府部门进行融资,不受地方政府的干预,但却没有具体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不可能切断央行与政府部门的资金关系,所以其独立性经常受到来自财政、地方政府甚至商业银行的干涉和影响,迫切需要尽快加强央行的独立性。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摘要】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其独立性不仅在法律上受到保障,而且对于金融系统的稳定、货币政策的有效执行以及经济发展的推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仍面临挑战,需要加强。

强化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是必要的,通过提升其独立性,可以更好地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实施更加有效的货币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可以加强监督机制、明确法定地位,并加强人民银行的独立决策权。

未来,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仍然需要不断提升,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确保国家经济稳健发展。

【关键词】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法定地位、现状、金融系统稳定、货币政策、经济发展、强化、提升、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性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核心机构,承担着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

作为负责发行人民币、管理国家外汇储备和参与国内金融市场监管等职能的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在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作为货币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中国人民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影响货币供应量,从而控制通货膨胀和维护货币稳定;作为金融监管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可以监督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运营,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中国人民银行还承担着跨境支付结算和金融市场发展等重要职责,对于促进国际金融合作和提升中国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银行在中国国家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地位不可替代,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1.2 独立性的意义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意味着它能够独立地行使货币政策和监管职能,不受政府或其他机构的干扰。

这种独立性对于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可靠至关重要。

独立性可以让中国人民银行更加客观和专业地制定货币政策,而不受政治干预的影响。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承担着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金融稳定等重要职责,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对于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和观察家关注的焦点。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人民银行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转型,其独立性逐渐受到重视和保障,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进行思考和探讨。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是指其能够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管理外汇储备、监管金融机构等职能,而不受政府部门和其他利益集团的干预和影响。

这种独立性在国际上被认为是保障中央银行的权威和有效性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确保金融体系稳定和经济发展健康的基础。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受到了一些因素的限制和影响。

中国政府打破国内金融机构垄断地位的力度,提升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对于金融改革是非常大的,破坏了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不再是一个完全的独立机构,这也使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在金融改革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纠纷、权力角逐等问题时常会对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构成威胁,影响其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中国人民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和管理外汇储备等领域的主导地位受到了挑战,因为社会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了一些新的金融问题和挑战,对于中国人民银行有些过于棘手。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又得到了保障和加强。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加强对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和权威的保护,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为中国人民银行行使职能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法律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能力,可以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增强了其独立性和权威性。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浅析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一方面是指中央银行在履行通货管理职能,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时的自主性,另一方面是指金融监管上的独立性,即监管者在操作上的独立性即贯彻其决定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要从三个方面衡量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从组织上衡量,央行是否隶属于政府,其领导人的任免程序和任期;从决策上衡量,能否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从经济上,是否依赖与财政拨款,有无可独立支配的财源。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成立于1948年2月。

以下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衡量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一、组织机构上,《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条第2款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这就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隶属于国务院,是国务院的一个职能部门,与财政部平级,不受财政部节制。

在组织机构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行长负责制,行长领导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副行长协助行长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设行长一人,副行长若干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由国务院总理任免。

二、职能决策上,中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项做出的规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才能实施。

其他的有关货币政策事项做出决定后,即予执行,需报国务院备案。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法》将货币政策委员会这一在国外习惯的决策机构定性为咨询议事机构,其成员除金融专家外,其余代表主要是政府官员,货币政策委员会通过货币政策议案时采取一人一票主义,经出席会议的2/3以上的委员表决通过。

这样的政策议案显然体现了极强的政府意志。

三、经济财务上,中国人民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来自发行的货币,同时也接受商业银行的存款,不代表任何私人利益,实行独立的财务管理预算制度,依法提取总准备金后的净利润全部上缴国家,亏损由中央财政拨款弥补。

另外,人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时不受政府或其他机构的干涉,能够独立地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

那么,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究竟有多重要?它的独立性受到了多少保障?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对于宏观经济的稳定和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独立的中央银行能够更加客观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供应的稳定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如果中央银行受到政府或其他利益集团的干涉,很可能会导致货币政策的过度宽松或过度紧缩,最终影响到经济的稳定和金融市场的健康。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对于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能够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

只有在独立的情况下,中央银行才能更加主动地与市场沟通,向市场传递明确的政策信号,使市场能够更好地预期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

这样一来,市场主体就能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从而提高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效率。

而当中央银行受到政府或其他机构的干预时,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就会受到影响,市场可能会产生不确定性和波动,最终影响到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受到的保障程度和实际情况却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组织结构和权力分配上,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机构,受到国务院的领导。

这意味着在某些重大问题上,中国人民银行的决策可能受到国务院的直接干预。

中国人民银行的财政状况也不够独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拨款和国债等财政工具。

这些情况都可能影响到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接下来,我们应该如何加强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呢?可以加强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定地位和独立性保障机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务院领导下的中国人民银行,这一规定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与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要求并不相符。

试论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试论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的 工 具 , 而 影 响 了货 币 发 行 ; 是 计 划 执 行 过 程 中 , 经 济 主 从 二 各
体 又 以 完 成 国 家 计 划 为 由挤 银 行 ,最后 迫使 中 国人 民银 行 增 加
货 币 发 行
以 时 日 我 国 中央 银 行 的 独立 性 定 会 逐 步 增 强 。
在 货 币政 策 决 策 过 程 中 更具 科 学 性 、 主性 和 有 效性 。中 国人 民 民
银 行 的独 立性 现在 看 尚待 加 强 , 可 喜 的 是, 论 是 政 府, 是 中 但 无 还
央 银 行 本 身 都 在 努 力地 采 取 措 施 , 断 地 增 强 其 独 立 性 , 要 假 不 只
三 、 高 中国 人 民 银行 地 位 、 强 中 国人 民银行 相 对 独 立 性 提 增
责, 独立 地完 成 中 央银 行 的任 务 。它 主要 包 括 : 立 地 制 定 与 执 独
行 货 币 政 策 ; 立 地 发 行 货 币 ; 立 地 管 理 金 融 市 场 、 控 宏 观 独 独 调 经济 。 加 强 中央 银 行 的 相 对 独 立 性 ,既 是 避 免 政 治 性 经 济 波 动 产 生 的可 能 , 是 避 免 财 政赤 字 货 币 化 的 需要 。中央 银 行 既是 社 会 也 利 益 的 代 表 者 和 捍 卫 者 , 金 融 监 督 与 管 理 的制 定 者 , 是 因此 搞好 央 行 的 相对 独 立 性 至 关 重 要 。
由于 其 它 计 划 的 弹 性 较 小 ,而 货 币 发 行 和 信 贷两 个 计 划 的 弹性 较大 , 因此 就 出现 了两 个 问题 : 是 信 贷 收 支 成 为 弥补 计 划 缺 口 一
形 势 , 紧抓 住 市 场 化 、 际化 、 制 化 和 透 明 化 几 条改 革 主线 , 紧 国 法 加 快 相 对 独 立 地 制 定 和 实施 货 币政 策 的步 伐 ,使 中 国人 民 银 行

从人行法看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

从人行法看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

从人行法看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摘要院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其行使自身权力、自主决策与行动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已成为全球的共识和趋势。

文章将以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为切入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为剖析出发点,通过与西方国家的对比,分析当今我国央行的独立性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影响,并探讨可行的解决办法。

Abstract: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Central Bank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itto exercise power, make decisions and take actions.Recently, it has become a consensus as well as a trend to enhance this characteristic. The article inquiries intothe independence of thePeople's Bank of China by analyzing the Law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This article also states the status quo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its independence of PBC by making contrastive study with western countries and tries to find feasibl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involved.关键词院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中国人民银行法》Key words: Central Bank;People's Bank of China;independence;Law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中图分类号院D922.28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18-0156-030引言2013 年3 月16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决定周小川连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社会各界分析认为,周小川的连任将会为央行的独立性加分[1][2]。

浅析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浅析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浅析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摘要:中央银行作为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作为整个金融运行的中心和国家最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之一,其制定的政策以及银行自身的体制都对市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所以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问题一直是各国金融理论的热点之一。

而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在人事任命、政策决策、财务预算管理等方面都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还是有所加强的,这样更好的发挥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及分析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极为突出,它不但是全社会货币、信用的调节者,也已成为经济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组织者和保证着。

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着一个国家整体宏观经济的运行,从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

但是为了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发挥得更加完美,其独立性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独立性的强弱会影响中央银行发挥其职能作用。

因此,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研究讨论,发现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所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国家行政当局)的关系上,所以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问题实质上是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经过学术界多年的争论和研究,目前对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或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已逐步达成了共识,即: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

(二)独立性双层含义的分析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由于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中处于特殊的地位,承担着特殊的职责,要真正发挥中央银行的作用,必须是中央银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首先,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必须符合金融运行的客观规律和自身业务的特点,从这一点来看,中央银行只有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才可以更好的实行其业务活动;其次,中央银行制定和实行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调控宏观经济运行和保持金融稳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虽然中央银行需要按照政府的确定的目标和意图行事,但是由于其作用的对象是货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调控的手段是经济手段,具有较强的技术性,而政府人员并是不很了解,所以应该给予中央银行一定的独立性;再者,中央银行与政府两者所处的地位、行为目的、利益需求及制约因素都有所不同,如果中央银行完全按照政府的指示行事而缺少独立性,那么就有可能导致不良的情况出现,如:用货币发行弥补财政赤字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出现,降低了货币政策的稳定性从而导致金融运行的波动。

「论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论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论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在独立性方面有着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地方。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是指,法律赋予中国人民银行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与调控的自主权,以及为确保自主权的有效行使而采取的相关法律措施。

但自中央银行诞生以来,赞成与反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两派争议便没有停止过,至今仍没有取得一致意见。

赞成派赞成中央银行拥有独立性的主要理由是:1.中央银行听命于政府会使货币政策带有通货膨胀的偏向。

2.把中央银行置于政府的控制下,使之更多地受财政部的影响,是非常危险的。

3.货币政策太重要,因而不能把它交给一群政治家去控制,这些人一再表现出缺乏对重大经济问题做出坚定决策而需要的专业知识。

反对派提出下列理由反对中央银行拥有独立性:1.把影响社会经济中几乎每个人的货币政策交给一个不对任何人负责的少数精英集团控制是不民主的。

2.公众认为应对本国经济福利负责的是政府,故政府应控制在决定经济健康运行方面最重要的机构—中央银行。

3.独立的中央银行并非总是成功的运用其自由。

面对上述两种争议我们先来看看人民银行相对独立性的体现。

一、中国人民银行相对独立性的体现1、在组织上的独立性。

首先,中国人民银行相对于国务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六条规定,人民银行应当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有关货币政策和金融业运行情况的工作报告。

通过这种间接向权力机关负责的形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国务院的干预。

其次,在人事任免上,人民银行实行行长负责制,行长领导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副行长协助行长工作。

人民银行行长的人选,根据总理提名,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决定,由国家主席任免。

另外,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人民银行与财政部各自独立、互无隶属关系的。

2、职能上的独立性。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五条第一款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项做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问题探讨

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问题探讨

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问题金融094覃泓锟0826210420 众所周知,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最高管理机构,管理一国的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

而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时,必须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以免受到来自政府方面的行政干预。

所谓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法律赋予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与调控的自主权,以及中央的自主权受制于其他部门的程度。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在保持其相对独立性上做得如何呢?以下将根据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主要内容,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是否垄断货币发行权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自其成立之日起就垄断了货币的发行权,成为发行的银行。

1995年3月18日,全国人大八届三次全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法》,从法律上确定中国人民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即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唯一的中央银行,也是唯一的合法货币发行机构。

在垄断货币发行权上,中国人民银行拥有绝对的独立性。

二.是否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1984年以后,中国工商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后,中国人民银行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

在《中国人民银行银行法》中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中不受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干预,享有法律赋予的履行职责的独立性。

在中国银监会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对存款性金融机构的监督与管理职能被分离出来,人民银行可不用受制于商业银行的利益,从而能独立地从整个金融业乃至整个宏观经济全局出发来制定货币政策,从而强化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独立行使货币政策这一职能。

三.独立监督、检测金融市场《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同属国务院组成部门,均担任宏观经济调控,监督市场,但互不隶属。

也就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在履行监督、检测金融市场职能时是不受其他部门的干预的。

从以上三点看出,中国人民银行在改革开放后其独立性得到不断的加强,但是在中国并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人民银行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其独立性显得更弱一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组织独立性不足。

中国人民银行为什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

中国人民银行为什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所保持的独立性1995 年3 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是我国金融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它确立了我国的中央银行体制, 即在国务院领导下的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平行, 分别对政府首脑负责。

这种模式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①中央银行行长直接对政府总理负责。

由于总理不可能对央行事务过细过问,因此央行有较大自主权。

②央行作为行政部门,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权, 可以直接依法行使对金融业的监管权力。

③央行的重大决策必须经总理批准, 即在决策上没有完全独立性。

但从《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五条的规定看, 除在利率, 汇率和货币供应量等三方面的决策必须上报国务院外, 其他货币政策事项人民银行可自行决定即予执行。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 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决策上拥有很大的技术垄断性, 即人民银行上报的决策方案往往是唯一的可选方案, 或者选择余地很小, 使得在技术方面难以否定。

这种技术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决策独立性的不足。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货币政策自主权。

历史实践证明,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应是保持币值稳定。

为充分发挥人民银行的职能,实现币值稳定的目标,必然要求人民银行保持很高的独立性,能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法》从法律角度确定了人民银行的地位及其各项职能,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 不受其他任何部门、地方的干涉”。

这是中国人民银行成立47 年来首次被确认其独立性。

1997 年, 中国人民银行内部设立具有决策权的货币政策委员会, 由货币政策委员会自主制定和决策有关货币政策事宜。

这更能有效地实现稳定货币的目标, 而且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如美联储设有理事会和公开市场委员会,德国联邦银行设有中央银行理事会,日本银行设有政策委员会等。

这些都是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起自主决策作用的机构, 其成员都是长期从事银行工作的官员和货币理论专家, 从而可以确保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及其程序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

探讨央行独立性问题

探讨央行独立性问题

探讨央行独立性问题一、央行的独立性内涵1、央行独立性的含义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其实是指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一国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既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的控制之外不受政府的约束,同时也不能凌驾于政府机构之上,而应接受政府的一定监督和指导,并在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且与其他政府机构相互协作和配合。

2、中央银行独立性具体表现几个方面(1)货币发也属货币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讲,商业银行也分享了一部分货币发行权。

因此,确切地说,中央银行在货币发行上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发行和控制基础货币的独立性。

(2)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自主决定货币政策目标、自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3)人事上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决策者的任免程序、任职期限等不受政府干预。

(4)经济上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不必依赖财政拨款。

二、为什么说央行既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其独立性又是相对的1、央行要有一定的独立性①央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其业务必须符合金融规律。

②央行的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的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③央行相对于政府的地位、目标、利益诉求及制约因素不同。

④央行与政府形成制约和互补关系,有利于减少全局性失误。

⑤保证货币政策的贯彻实施,减少地方政府对其分支机构的行政干预,提高央行的调控效率。

2、央行的独立性是相对的a.金融子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使然b.央行的宏观调控仅为国家对经济调控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与总调控目标相一致c.央行履行职责时除采用经济手段外,也需要一些行政手手段,需要政府其他部门的配合,需要政府来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d.在战争和特大灾害等特殊情况下,央行则必须完全服从政府的领导和指挥。

因此政府对中央银行的影响力是现实存在的,中央银行根本不可能彻底摆脱政府的影响。

毕竟是政府赋予了中央银行一定程度的独立性,政府当然也可以剥夺其独立性。

所以说央行既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其独立性又是相对的。

从制度革新看人民银行独立性改革

从制度革新看人民银行独立性改革

从制度革新看人民银行独立性改革摘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在实践中解决的就是中央银行和政府的关系问题。

近年来,西方国家普遍通过修订中央银行法来提高中央银行的法定独立地位。

这为我国审视和健全现行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从而建立独立化的中央银行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改革一、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之分析我国于1983年恢复了央行建制,由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回顾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不断加强,央行的职能不断得到完善的。

但是反思我们央行的独立性现状,又使我们不得不看到问题的客观存在。

人行依据现行的《中国人民银行法》所享有的相对独立性,还不能使其很好的承担起稳定币值,进行金融监管与调控,保障国家金融体系健康良好的运行的职能。

以下从五个方面分析当前央行独立性的制约和问题之所在。

第一,央行在职能上缺乏独立性。

人民银行法第二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第五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项做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就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有关货币政策事项做出决定后,即予执行,并报国务院备案”。

从法律赋予的权力来看,货币政策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如货币发行量的决定权.银行存贷利率的决定权,其实并不属于人行,而是属于国务院,属于中央人民政府。

政府在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货币政策和执行货币政策及其他工作环节,都进行了干预。

这样就使我们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科学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二,人行的经济独立性不强。

经济独立性的不强主要表现在央行对其资金运用缺少可供操作的具体法律保障。

尽管人民银行法中规定人民银行建立独立的财会预算管理制度,不对政府财政透支或直接购买政府债券,但在现实的运行中,人民银行法并没有规定违反法律时应当承担的责任,所以中央银行经济独立的实现,最终取决于中央政府和中央财政的自制。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简述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简述

在《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后,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不断加强,但是与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程度相比,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属于独立性较差的中央银行。

下面从人事独立性、经济独立性、政策独立性三个方面来评价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人事独立性不足。

中国人民银行被置于“国务院领导下”,是国务院所属的一个正部级单位,其“就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它重要事项做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也是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免。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由国务院总理任免。

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由国务院任免,任期两年。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务院的组成部分,其行长的任期和政府首脑一致。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行长个人负责制,而不是其他国家的“合议负责制”,这就使得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们在制定政策调节经济时,不能独立地做出判断并坚持自己的原则,而更可能服从于中央政府和国务院。

●经济独立性不足。

虽然人行法规定央行的财务和资金独立,不对财政、级政府部门融资,不受地方政府干预,却没有具体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在实际中不可能切断央行与他们的资金关系,其独立性常常受到来自财政、地方政府甚至商业银行的干涉或影响,会出现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向中国人民银行透支的情况。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的行政经费均由国家财政全额拨付,其铸币税收入需全额上缴财政,所以中国人民银行在资金上对财政部的依存关系也决定了其经济不独立。

经济不独立的中国人民银行难以根据货币政策的需要自主的调整自己的资产结构,赤字化现象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损害人民的利益。

●政策独立性不足。

中国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效果与财政部、建设部等部委的经济产业政策密切相关。

中国人民银行只享有一般货币政策事项的决定权,对于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及汇率等重大政策事项只有制定权和执行权,但是最终决策权属于国务院。

强势政府决策使得央行的宏观独立性受损,央行的货币稳定政策顺从于政府的经济增长优先政策,这种均衡揭示了近年来货币政策的低效率。

论述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论述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一、概述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那时的英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

在此之前,世界经济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战争、饥荒和疾病等方面。

但是当工业革命首次在英国蓬勃发展时,它也为英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由于新兴工厂需要大量资金,银行将个人的储蓄贷给工厂,使得银行没有准备金来支付日常的取款,银行不得不提高利息吸引存款,以至于存贷款息差缩小;另外由于工厂经营的好坏会给银行的资金链带来很大影响,当还款困难时,银行缺少现金,导致了倒闭的后果。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应运而生。

当银行出现危机时,英格兰银行就会贷款给处在危机中的银行。

由于大家相信英格兰银行不会倒闭,因此,它的贷款会帮助商业银行渡过难关。

这种贷款制度带来的结果是:低利率、高资产价格以及银行倒闭数量迅速减少。

货币本位制的确定和二战后各国经济的发展,使得货币政策日益显示其重要性,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相应的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中央银行能否有效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保持货币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其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二、独立性的介绍权力方面中央银行本身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

理事会的主要成员一般由政府任命,有王室任命的仅有英国和瑞典。

一般来说,独立性较大的总银行理事会,政府不另派政府代表参加,如英国、美国、德国、格兰和瑞典等,在这里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代理人,直接对国会负责。

独立性不大的总银行理事会,如法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等国,政府还要派代表参加。

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多半是听命财政部,尤其是意大利,近似于隶属财政部。

理事会的任期不等,美国最长,为14年,瑞典最短,为3年,一般为5至6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中央银行作为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其政策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顺利运行,而其政策是否具有稳定性﹑一贯性,银行体制是否健全,对于市场投资者而言,具有重要的指标作用。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一直是各国金融理论的热点之一。

但是,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在人事任命、政策决策、财务预算管理等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只有在立法和实践中更好地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地位,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央人民银行的职能。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货币政策分析一、引言中央银行在现代的经济体系中地位和作用极为突出,是一国经济良好运行的轴心,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影响着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稳定。

但是要使这种作用有着更好的发挥和体现,央行的独立性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中央银行职能的发挥。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在独立性方面有着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地方,因此,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研究,发现我国央行独立性目前存在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及标准(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定义是指法律赋予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与调控的自主权,以及为确保自主权的有效行使而采取的相关法律措施,是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标准1、组织机构和人事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组织机构的设立和主管人员的提名和任免是否由行政机关或政府部门决定。

2、制定和执行政策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自主程度。

3、经济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财政的独立性,即其是否依赖于政府的拨款和财政的支持。

4、业务的独立性。

主要指中央银行是否可以自主决定其业务的实施,办理业务时否受政府机关的干预。

三、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分析(一)组织上的独立性在组织架构上,中国人民银行相对于国务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六条规定,人民银行应当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有关货币政策和金融业运行情况的工作报告。

通过这种间接向权力机关负责的形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国务院的干预。

另外,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人民银行与财政部各自独立、互无隶属关系的。

但是,《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由于中央银行是国务院领导下的与部委平级的机构,其重大货币政策的制定要经过国务院的批准,因此独立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人事上的独立性在人事任免上,人民银行实行行长负责制,行长领导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副行长协助行长工作。

人民银行行长的人选,其行长由国务院总理提名,由全国人大决定,由国家主席任免。

其任期与国务院总理一致,这种体制的设定在很大程度上是很难回避政府对中央银行人事安排的干预。

人事独立性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中国人民银行各职能部门的主要官员的任职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政府在行政机关、金融机关的人事安排上参与过多。

(三)职能上的独立性《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五条第一款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项做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同时,第二款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就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有关货币政策事项做出决定后,即予执行,并报国务院备案。

”在第二十三条所规定货币政策工具中,银行业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及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等活动,并不在第五条第一款规定的需要国务院批准的事项之列,人民银行在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方面具有独立的决定权。

然而,人民银行职能独立性的欠缺,表现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方面还缺乏应有的自主权,在抵御不合理的融资要求方面上还缺少法律保障。

(四)经济上对财政的依赖中国人民银行的重大货币政策,如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须报国务院批准后方能执行,那么央行和政府的经济目标不一致或者存在偏差的情况下,就会导致中央银行长期货币政策目标难以实现。

经济独立性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人民银行对其资金运用缺少可供操作的具体法律保障,《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8、29条分别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担保。

但是,中国人民银行每年的贷款有相当部分投向由财政支出负担的项目,如对国有企业亏损的补贴、建设公共基础设施。

这样的赤字货币化使得货币政策服务于政策,中央银行缺乏对货币政策的实际控制权。

人民银行经济独立性的落实,便取决于中央政府和中央财政的自制。

四、进一步强化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一)从组织上而言,改变隶属关系,适当调整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务院的关系中央银行的业务复杂精细,对于相关的专业知识要求高,国务院一般难以胜任、也不宜过多地干预中国人民银行的具体业务操作。

发展和稳定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两大主题,自改革以来的现实是发展往往压倒稳定,经济过热和失控屡次出现,中国人民银行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应当是经济的制动系统,成为经济决策中坚定的稳定力量。

国务院与中国人民银行之间不应是单纯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而应建立起一种互相尊重、彼此合作的关系,国务院在依法监督中国人民银行的同时,应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履行职责的坚强保障。

(二)从人事上而言,适当改革央行决策层人事制度重新设计中央银行领导成员的任免程序、任免条件,中国人民银行的行长应该由国家主席提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表决通过。

副行长的任免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并增强对任职人员的专业性的要去。

相关职能部门的主要人员应适当减少有政府的背景的官员任职。

(三)从职能上而言,增强我国中央银行在决策上的自主性加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赋予中国人民银行在资金运用上的自主权,对其资金来源、用途,使用程序等制定可供操作的具体措施和保障制度。

央行有独立的财务预算体系,并且可自主地运用资金,保持财务相对独立性的立法保证,主要通过立法规定中央银行资本来源、行政费用、利益分配及支配其自有资源的权力,不会因资金来源而对其独立性和自主权产生不利影响。

健全货币政策决策机构,自主制定货币政策,关键就是强化我国货币政策委员会地位、职能,使之成为人民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决策机构。

货币政策委员会的选用应考虑社会阶层、行业和地方的代表性及个人品质、工作经验和专业素质等,金融专家在委员会中应保有一定比例,降低在政府行政机关任职的官员担任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的比例,同时将国务院对委员的任免权改为提名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任免。

(四)从经济上而言,加强立法监督保持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立法保证。

这主要过法律规定中央银行自行决定一定时期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货币供应量、利率、证券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与措施,独立的承担货币政策实施及由此引起的后果,而不受政府和财务部的干预。

加强金融监管及风险控制。

中央银行为了更好地制订和执行货币政策,仍然必须拥有对商业银行及其他所有在中央银行开户的金融机构必要的“检查权”,以把握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以及金融市场的实际风险。

同时,政府应该公布长期的经济发展目标,并定期发布货币政策目标和实施计划,增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公开性和可信度,以获得公众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支持。

五、结论与建议中央银行在国家的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想让中央银行有效地发挥职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是必须的。

西方国家中央银行法律制度经过一个半世纪的演变,中央银行独立性原则在二十世纪末得到各国中央银行法的普遍确认并在实践中得以贯彻。

我国中央银行设立仅二十余年,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相适应的的社会信用体系远未形成。

中央银行在国家经济中扮演着极为重要、极为特殊的角色,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根本解决,还在于政府财政实力的增强,取决于中国目前的经济基础是否容许一个独立的中央银行的存在,依赖于政府从微观经济领域的退出和中央财政能力的逐步加强。

赋予中央银行独立制度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法定地位,不仅是人类理性的选择,而且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因此,完善我国中央银行法律制度,增强中央银行独立性必须始终坚持循序渐进原则,立足本国实际情况,汲取国外经验教训,不断发展,更好地发挥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作用。

因此,提高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要根据我国的国情谨慎选择,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以立法保障中央银行独立性一国中央银行要确保自己对政府的独立性,必须要有成文法律和有约束力的制度来保障,只有这样,中央银行的独立地位才具有政治上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另一方面,保持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立法保证和保持资金相对独立性的立法保证,通过立法,禁止或限制中央银行向政府提供资金,以弥补财政赤字或将公共债务货币化。

(二)提高经济上的独立性经济上的独立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对其资源所拥有的一种实际地可控状态,一方面杜绝财政对中央银行的透支行为,另一方面禁止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进行巨额贷款。

虽然《中国人民银行法》明文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务。

”但是,法律条文中却没有规定违法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所以,必须对《中国人民银行法》中的相关条例进行修订,明确增补法律责任的条文,弥补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缺陷。

(三)将货币政策目标直接确定为稳定币值。

我国中央银行目标独立性不高的主要症结在于:《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的中央银行行为目标存在多重性,容易导致顾此失彼的现象。

“近几年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达成这样一种共识:执行以价格长期稳定为目标的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对本国经济发展计划的最重要贡献。

”因此,应当将货币政策目标调整为单一目标,即稳定币值。

(四)加强中央央行和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必须掌握详尽的金融机构信息,以便对金融运行状况以及金融运行中可能引发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为此需要加强中央银行和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五)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完善中央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确保央行制定的各项货币政能够确保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切实的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服务。

参考文献:【1】范方志. 《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政治经济周期》【2】梁毅.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现状及其改革趋势的思考》【3】彭兴. 《增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研究》【4】王家福等:“关于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学报》1996年第4期,第52页。

【5】吴锡琴. 《试论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6】蔡志刚. 《论提高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7】闫素仙. 《中央银行独立性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