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5文化学派翻译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pter 5文化学派翻译理论(系统操作学派)
1、主要为多元系统论
1)、引入多元系统理论
该理论认为,各种社会符号现象,应视为系统而非由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才能得以充分的解释。这些系统各自有其不同的行为模式,却又相互依存,且共同构成一个有组织的“大多元系统”。因此,Even-Zohar认为,各种符号现象,即文化、语言、文学与社会等由符号主导的人类交际形式,只有当做系统而不是毫无联系的因素构成的混合体时,才能得以更充分地理解与研究(Even-Zohar,1990)。
2)三个社会条件
Even-Zohar概括了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内处于中心地位的三个社会条件
当某一多元系统还没有形成,也就是说,某种文学尚还“幼嫩”,尚处于创立阶段;
当一种文学(在一组相关的大的文学体系中)处于“边缘”位置,或尚还“弱小”,或两种情形皆有
在一种文学中出现转折点、危机或文学真空之时(Even-Zohar,1990)。
3)、优缺点
优点:
多元系统理论突破了以对单个文本的静态的、孤立的共时研究方法衡量成败的早期翻译研究学派的局限,并将翻译研究放在更大的文化环境加以动态、系统研究,从而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但是当我们拿这一理论来观照复杂多样的翻译现象时,总觉得有点圆凿方枘。
缺点:
多元系统理论对于文学翻译的解释不充分性的根源在于如下几个方面
过分强调主流意识形态,疏忽了非主流的意识形态,从而把丰富的翻译现象简单化;
过分强调意识形态决定论,忽视了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和译者的主体性,能动性与超前性;
过分强调两极,忽视中间,结果导致研究方法的僵化、简单化,忽视两极之间的各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4)、结论
多元系统理论把翻译纳入到一个宏观的社会文化语境进行研究,使翻译研究从传统的对文本进行孤立的、静态的对比中解放出来,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但是任何理论都不能绝对化,正如Peter Newmark 所说,“‘决定论’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思想意识的超前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译者、翻译职业和翻译文学的创造性”(引自蒋骁
华,2003)。这是国内学人们都需要谨记的。另外,文化究竟如何影响翻译,也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2、翻译改写论
1)、三个制约因素
操纵派的观点主要体现在由勒菲弗尔所编著的《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制控》一书中。在书中安德烈·勒菲弗尔系统地阐释了“操纵”这一翻译观。他认为,翻译是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而翻译不是在真空中进行语言转换行为而是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制约。控制文学创作和翻译有内外两个因素。内因是评论家、教师、翻译家等组成的所谓“专业人士”(professionals),外因则是拥有“促进或阻止”文学创作和翻译的“权力”的“人、机构”,也就是安德烈·勒菲弗尔所说的(1)赞助人(Patronage)
“赞助人感兴趣的通常是文学的(2)意识形态(ideology)”,而“文学家们关心的则诗学(poetics)”。
归根结底,制约翻译活动的两大因素就是意识形态和诗学。同时,安德烈·勒菲弗尔还指出,内因(3)(文学家及其诗学观念)是在外因(赞助人及其意识形态)所制定的参数范围内起作用。简言之,从操
纵学派的翻译观来看,翻译就是译者在译入语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诗学的制控下所进行的一种操纵改写活动。
例1、
鲁迅所译Chapter 1…
译文:
第一回:悲太平……
破寂寥……
例2、
杨宪益戴乃迭在翻译《长生殿》时人物退场时的大段独白忽略不译以上两例均为典型的文化学派翻译理论,别的理论无法解释这种特殊现象。
改写理论是基于文化层面进行的翻译
代表人物:安德烈·勒菲弗尔
而在改写理论中,所有译本都是正确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其翻译研究在于描写、分析、解释为什么译文会偏离原文,译文才是翻译研究的中心。译本一经译完,便成为一个独立体,成为研究对象。
也就是说很多不合理,并且还装模作样存在的译文我们不对其作价值评判。
只管研究译文就好了,这肯定是翻译改写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