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力作用与地貌测试题及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力作用与地貌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2018·江苏高考)如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1~2题。

1.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2.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A.志留系B.石炭系

C.二叠系D.第四系

解析:1.A 2.A第1题,根据图中从甲地到乙地地层新老关系可判断,中间新(P)两侧老(C),为向斜构造;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从甲地到乙地地势为低—高—低。故选A。第2题,图中显示,丙处为泥盆系地层,直接出露地表,在此处往下钻探,只能发现比它更古老的地层,即志留系地层。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和岩层地质界线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区主要的构造地貌类型和成因分别是()

A.背斜山地外力作用

B.背斜谷地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C.向斜谷地内力作用

D.向斜山地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4.下列关于图中四地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A.甲处玄武岩的垂直高差可能是1 190 m

B.乙处岩层中可能找到化石

C.丙处可能发育成为河流

D.丁处为最佳天然大理岩开采点

解析:3.D 4.A第3题,由图例可知,四种岩层由新到老依次是玄武岩、大理岩、石灰岩、砂岩,所以图示地区岩石呈中间新、两翼老的关系,可推出图示地区的地质构造为向斜。根据等高线数据,可推断图示地区为山地,故该地为向斜山地。向斜山地是岩层发生褶皱后,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的,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第4题,由图可知,甲处玄武岩位于陡崖处,有3条等高线重叠,且等高距为300 m,据陡崖垂直高度计算公式(n-1)×d≤ΔH<(n+1)×d(其中d代表等高距,n代表等高线重合条数)计算得出600≤ΔH<1 200,故A项正确。由图可知,乙处是玄武岩,玄武岩是岩浆岩的一种,而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故B项错误。丙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应为山脊,通常山谷中可能发育河流,故C项错误。丁处为大理岩分布区,但等高线密集,坡度大,开采大理岩施工难度大且易引起崩塌等地质灾害,故D项错误。

下图为板块边界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甲地的宏观地形是()

A.海岭B.海沟

C.地堑D.裂谷

6.下列板块边界,最符合图意的是()

A.欧亚板块和美洲板块

B.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

解析:5.B 6.D第5题,甲处在大陆地壳与海洋地壳的交界带上,是大洋地壳向大陆地壳之下俯冲形成的海沟;海岭是海底火山;地堑是岩层相对两侧岩层下降形成的凹陷带;裂谷是板块张裂形成的凹陷带。故B正确。第6题,图示是大洋地壳向大陆地壳之下俯冲,大陆地壳被抬升形成山地;欧亚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是陆上山脉和海岭,与图不符;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形成的是岛弧,与图示不符;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是海岭,与图不符;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是安第斯山,与图示相符。故D正确。

(2020·德州模拟)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该固定位置被称为热点。当板块移动且板块上薄弱点经过热点时,岩浆会沿板块的薄弱点上升,并可能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这种火山称为热点火山。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在海洋上则形成岛链。如图是形成于某海洋的岛链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据图可知“热点”位于图中()

A.①处附近B.②处附近

C.③处附近D.④处附近

8.由岛链的分布可知,此板块的移动方向()

A.先往正北再往西北B.先往东南再往正南

C.先往西北再往正北D.先往正南再往东南

解析:7.D8.D第7题,根据材料,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在海洋上则形成岛链。根据图中岛链的形成年代,距今时间最短的,应该就是“热点”,由此推测“热点”位于图中的④处附近,D对。其他三处板块已经移动过,不是热点,A、B、C错。第8题,因“热点”在④处,最年轻的岛屿是最靠近“热点”的。因“热点”的位置可以看成是固定的,而板块是在移动的,所以最先形成的岛屿距离“热点”最远。岛屿形成后不是靠近“热点”,而是在不断远离“热点”,所以从20移动到180处就是板块的移动方向。最先形成的几个岛屿分布呈南北排列,且最早形成的那个岛屿在最南,说明板块当时的移动方向为正南。后面形成的岛屿为西北—东南走向,说明当时的板块移动方向是从西北移向东南。

读某地质剖面图,回答9~11题。

9.图中①处的岩浆侵入活动发生在()

A.褶皱运动之前B.断层运动之后

C.断层运动之前D.图中④处岩层形成之前

10.图中②处的山地成因是()

A.背斜成山B.向斜成山

C.褶皱隆起成山D.断层上升成山

11.造成③处易成谷地的内因是()

A.岩石破碎B.挤压力大

C.张力影响D.侵蚀作用

解析:9.B10.B11.C第9题,由图中岩层的分布状况来看,①处的岩浆岩侵入了断层线和④岩层,可知岩浆侵入是发生在断层运动和④岩层形成之后。第10题,图中显示②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坚实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第11题,③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外力侵蚀成为谷地。

二、非选择题

12.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下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的原理来自于板块构造学说。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用海绵、水、蜡烛加热分别模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观察,两大板块怎样运动?板块交界处的空间如何变化?此边界属于哪种类型?

(3)在两大板块交界处形成了哪种地貌?你能举出地球表面的实际例子吗?

解析:此实验的目的是印证板块运动的原理。板块漂浮在“软流层”(岩浆)之上,处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