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板块早古生代构造_沉积演化_刘波
华北南缘寒武纪沉积特征研究
研 究区位于华北板块 东南缘 。其南 以商 丹缝合线为界 与毗邻秦 岭一 大别 造 山带 , 郯庐断 裂为界 与扬子板 块为东
界, 焦作一 丰县一 沛县断 裂和渤海 湾盆地 为北界 。按照板 块 构造理论及 活动论 、 阶段 论的思想 , 太古宙至古元古是 变
古 生物特征 , 南华北地 区汉武系一般 划分为 3 统1 1 组, 地层 单 元 自下而上为下统罗 圈组 、 辛集组 、 馒 头组 ; 中统 毛庄 组 、 徐 庄组 、 张夏组和上统 崮山组 、 长山组合凤 山组 。
二、 华 北 南 缘 寒 武纪 早期 沉 积 特 征 1 、 主要 沉积 相 模 式
中新元 古代具有 拗拉槽构 造背景 ( 孙枢 等 , 1 9 8 1 , 1 9 8 2 ; 李 继 亮等 , 1 9 8 7 ) 。 比较而 言 , 华北板块 南缘 古元古代 构造过 程
复杂 , Wa n g 等( 1 9 8 4 ) 认 为华北板块南缘 在 中新元古 代尤其
是晋 宁期存 在大陆边缘俯 冲作 用 , 显 示活动陆缘特征 ; 张 国 伟等 ( 1 9 8 7 ) 、 贾承造 ( 1 9 8 8 ) 认为, 华北板块南缘存在 中新元
第2 9 卷
第4 期
延安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
J o u ma 1 o f Ya n’ a n Vo c a t i o n a l& T e c h n i c a l I n s t i t u t e
2 0 1 5 年8 月
Au g . 201 5
Vo 1 . 2 9 No . 4
华 北地 区在晚太古代进入板块构造演化机制之后( 钱祥 麟, 1 9 8 6 ,1 9 9 5 ) . 在中新元 古代形成 了以浅海相沉 积为特 点 的一套盖层 。古元古代广泛 的裂谷 火山岩及岩墙群 的存 在
晚古生代地史学
P2
P1
华南板块二叠纪古地理演化
吴家坪组
东吴运动
P1=P1+P2 P1=P1+P2
华南板块二叠纪古地理
早二叠世 梁山期:滨海-湖沼相陆源碎屑沉积限于昆明、贵阳至江南古 陆一线以北的上扬子地区; 栖霞期:最大海侵期,岩相均一 茅口期:岩相分异明显,湘中、下扬子地区滞留静水环境的硅 茅口期:岩相分异明显,湘中、下扬子地区滞留静水环境的硅 质、泥质沉积;闽浙赣地区近海碎屑含煤沉积;上扬子地区 灰岩;康滇古陆附近,晚期出现玄武岩喷发。 晚二叠世 东吴运动:大规模海退,玄武岩喷发,华夏古陆上升 龙潭组:岩相分异加剧双向陆缘的局限陆棚海盆地。 龙潭组:岩相分异加剧双向陆缘的局限陆棚海盆地。 自西向东,玄武岩→陆相火山喷发夹煤→ 自西向东,玄武岩→陆相火山喷发夹煤→海陆交互含煤沉 积→海相碳酸盐岩(吴家坪组) →海陆交互含煤沉积(湘 赣地区及粤北) →粗碎屑含煤沉积(粤东及闽中)(西侧) 长兴组\ 长兴组\(东侧)大隆组;康滇古陆东侧陆相含煤沉积
晚古生代的划分和命名
• Pz2分3纪,长达165Ma; •泥盆纪由Murchison和Sedwedge (1939)创建,是依据英国英格兰西南 半岛上的一个郡(Devonshire)的 “老红砂岩”建立。 •石炭纪由 Conybeare和 Phillips (1822) 据英格兰北部含煤地层而命名;石 炭纪两分明显,分Mississippian和 Pennsylvanian两统; •二叠纪源自德文Dyas,Marcou(1859) 命名;下部Rotliegendes (赤底群)红 色碎屑岩;上部为Zechstein(镁灰岩群); P过去两分,现三分;分别以俄、美、 中三个地方性岩石地层单位为标准, 命名为统。
华北板块二叠纪古地理
华北地块北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活动期次、特征及构造背景
华北地块北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活动期次、特征及构造背景张拴宏;赵越;刘建民;胡健民;宋彪;刘健;吴海【期刊名称】《岩石矿物学杂志》【年(卷),期】2010(29)6【摘要】通过对华北陆块北缘近年来获得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锆石U-Pb及部分39Ar-40Ar测年结果的分析,认为该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期间至少经历了泥盆纪、早石炭世晚期-中二叠世及二叠纪末-三叠纪等3期明显的岩浆作用过程.泥盆纪岩浆活动时限在400~360 Ma左右,岩性主要为碱性岩(正长岩及二长岩),其次为基性-超基性岩、二长闪长岩、碱性花岗岩及流纹岩,出露面积较少.早石炭世晚期-中二叠世岩浆活动时限在330~265 Ma左右,岩性主要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及花岗岩,其次为辉长岩及英云闪长岩.二叠纪末-三叠纪岩浆活动(250~200 Ma),岩性主要为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及碱性杂岩,其次为基性-超基性岩及少量中酸性火山岩.华北地块北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呈近东西走向的带状分布,其中泥盆纪及早石炭世晚期-中二叠世岩浆岩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隆起上,而二叠纪末-三叠纪岩浆岩分布范围更大,其南界可以到达燕山构造带最南端的蓟县盘山及太行山北段的河北涿鹿矾山地区.这些广泛分布的多期次岩浆活动表明华北地块北缘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岩浆及构造作用过程.泥盆纪岩浆活动可能与白乃庙岛弧岩带与华北克拉通弧-陆碰撞后的伸展作用有关.早石炭世晚期-中二叠世岩浆活动的形成与古亚洲洋向华北地块的俯冲作用有关.而二叠纪末-三叠纪岩浆活动的形成与华北地块与西伯利亚南缘蒙古增生褶皱带拼合后的伸展及岩石圈拆沉作用有关.【总页数】19页(P824-842)【作者】张拴宏;赵越;刘建民;胡健民;宋彪;刘健;吴海【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北京离子探针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河北,燕郊,065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P54【相关文献】1.华北北缘早中生代岩浆底侵作用的年代学记录:来自辽西晚中生代安山岩锆石U-Pb定年结果 [J], 邵济安;张宏福;柳小明;李之彤2.扬子地块北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裂谷系统的分布及成因分析 [J], 毛黎光;肖安成;魏国齐;沈中延;王亮;张林;钱俊锋3.华北地块北缘晚古生代-中生代花岗岩体侵位深度及其构造意义 [J], 张拴宏;赵越;刘健;胡健民;陈正乐;李淼;裴军令;陈振宇;周剑雄4.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古生代-早中生代侵入岩活动期次、特征及构造背景 [J], 柳长峰;刘文灿;周志广5.张晓晖等在国际地学期刊发表华北板块北缘古生代—早中生代标志性幔源岩浆事件研究成果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华北与阿拉善两个古陆在早古生代晚期拼合——来自宁夏牛首山沉积岩系的证据
间, 近南北 向发 育千 里 山一 桌子 山 、 贺兰 山 、 首 山 、 牛 大 罗 山和小罗 山 等 山 系。 已有 资 料 显 示 , 些 山 系 这
20 ,00 沈其 韩等 ,0 5 或 中朝 一塔 里木 古板块 07 2 1 ; 20 ) ( 李春昱 等 ,9 2 的 一 部 分 。从 上 个 世 纪 9 18 ) 0年 代 开始 , 陆续 在该 区发 现 了新 元 古 代 岩 浆 活动 的地 质 记录( 李献 华 等 ,04 耿 元 生等 ,02 耿 元 生 和周 20 ; 20 ; 喜 文 ,00 。这 些 地 质 记 录 在 华 北 古 陆 范 围 内是 21) 不 存在 的 , 而使 有 些 学者 提 出 了该 区不 属 于 华 北 从 古 陆 的新 认 识 ( 锦轶 ,04 李 锦 轶 等 ,0 9 耿 元 李 20 ; 20 ;
泰 一固原 断裂相 交 ( 1 ) 在地 表 出露古 生 代地 质 图 a, 体 的地 区 , 界线 都为 一条 明显 的断裂 , 可将 其称 该 故
之为 阿左旗 一固原断 裂 。 位于 阿左旗 一固原断 裂 以东 的千里 山和 贺兰 山
时 限的更 多地质 证据 , 笔者 等 于 20 08年 5月 上旬 和 21 0 1年 6月 中旬 先 后 两 次 对 位 于 阿拉 善 与鄂 尔 多 斯之 问 的狼 山 、 兰 山 和牛 首 山 等地 进 行 了地 质构 贺
泥 盆纪 陆相红 层 和石炭 纪至三 叠纪 海相 到 陆相 的陆
古陆之 间 拼合 的时代 , 有在 中元 古 代 ( hoG ohn Z a ueu
e a. 0 5) 在 早 奥 陶 世 或 更 早 地 质 时 期 t 1 ,2 0 、
华北地台北缘早古生代地层分布及构造演化
中图分类 号 : P 5 4 4 . 1
1绪 论
文献标 志码 : B
文章 编号 : 1 0 0 8— 0 1 5 5 ( 2 0 1 4) 0 6— 0 l 1 8— 0 2
展、 消亡 的全 过程 。这个 阶段 可分 为 三个 旋 回 : 即兴凯 旋 回、 加里 东 旋 回和 华 力 西 旋 回。每 一 旋 回均 使 部 分 地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返 , 最 后 导 致 西 伯 利 亚 地 台 和华 北 地 台 向 洋增 生 的陆壳 对 接 , 形 成 统 一 的 古 亚 洲 大 陆 。太 古 一早 元 古代 的变 质岩 构成 了华 北 地 台边 缘 的统 一 基 底 。华北 地 台北缘 的古 裂谷带 就 是在此 基础 上发 育起来 的 。
征判定了他们的沉积相 , 恢复 了其 沉积环 境 , 并 比较 了两 分区之 间的区别与联 系。通过对 相关文 献的查阅和古环 境沉积过程 的特点 相 结合对两分区所处地区的地质构造发展史分别进行 了分析 , 并与北部槽区作 了比较 , 判定 了槽区与台区的分界线。 关键词 : 早古生代 ; 地层系统 ; 沉积环境 ; 构造演化
2 区域 地质 概 况
研究 区 为 东 经 1 0 8 。~1 2 0 。 , 北纬 4 0 。~4 2 。 之 间。 古生 代及 其 以前 地 层 大致 以北 纬 4 2 。 的 白云鄂 博 一赤 峰 裂谷 为 界 , 南、 北 的 沉 积 建 造 和生 物 群 特 征 差 异 明 显 。王 荃 ( 1 9 9 1 ) 认 为 白云鄂博 一赤 峰裂 谷 为华北 地 台 北 缘与槽 区的边 界 线 ( 如 图 2—1 ) 。南 部 为 华北 地 台 , 北 部 为中 亚 一蒙古 地 槽 。 晚古 生代 末 期 , 地 槽 回返 , 使 华 北地 台与其 北 部 的西 伯 利 亚 地 台连 为 一 体 , 构 成 古 亚洲 大陆 。此后 , 中、 新生 代沉 积差 异不 大 。 地 槽 区与地 台 区 地 层 出露 差 异 很 大 , 主要 根 据 震 旦 亚界 和 古生界 地层 的特点 将 研 究 区划 分 为 三个 地 层 分 区。地层 区的划 分大致 以 白云 鄂博 一赤 峰 断裂 和 固 阳一 集 宁 一隆化 断 裂为 界 。 白云 鄂博 一赤 峰 裂谷 以北 属于 内蒙 古草 原 地 层 分 区 , 两 断裂 之 间 为 阴 山 一努 鲁 尔 虎山地 层分 区 ; 固 阳 一集 宁 一隆 化 断 裂 以南 被 划 分 为燕 山地 层分 区 。 2 . 1区域 大地构 造背 景 本研 究 区位 于华北 地 台的北 缘 , 在 早 古 生代 , 本 区 相对 稳定 。古 生代 时 的地 台区 , 大 体上 为 隆 起环 境 , 局 部有 陆表 悔 的 稳 定 型 沉 引 和 海 陆交 互 相 沉 积 , 形 成 第 二、 三套 盖层 。而古 生 代 的地 史 主要 是 小 亚 一蒙 古 地 槽 的兴 衰 史 , 其实质是 南、 北 两 大 地 台 间 板 块 运 动 发
鄂尔多斯盆地中新元古界—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及勘探新领域
鄂尔多斯盆地中新元古界—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及勘探新领域杜金虎; 李相博; 包洪平; 徐旺林; 王雅婷; 黄军平; 王宏波; 完颜容; 王菁【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9(046)005【总页数】16页(P820-835)【关键词】天然气勘探领域; 成藏地质条件; 中新元古界; 下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作者】杜金虎; 李相博; 包洪平; 徐旺林; 王雅婷; 黄军平; 王宏波; 完颜容; 王菁【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北京100007;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兰州730020;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西安710018;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0 引言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中国陆上沉积面积最大的含油气盆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经过50多年的勘探,围绕三叠系延长组低渗透油藏、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及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藏等勘探领域先后发现了5个(15~20)×108 t级的大油区,1个3×1012 m3级、2个1×1012 m3级的大气区,目前已成为国内产量最高的油气生产基地[1]。
伴随着油气勘探的发展,人们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潜力与下一步勘探方向非常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四川盆地新元古界—寒武系安岳大气田获得重大发现以来[2],与四川盆地同处欧亚板块的鄂尔多斯盆地中新元古界—寒武系勘探前景如何,下古生界奥陶系除已发现的风化壳气藏外是否还有新的领域类型等。
最近,赵文智等[3]通过对中国3大克拉通的研究,认为华北、扬子和塔里木中新元古界—寒武系都发育有规模优质烃源灶、有效储集层,存在原生和次生两类成藏组合。
事实上,在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与寒武系已获得了一些勘探新发现,如盆地西缘奥陶系多口井(如忠4井等)见到低产气流;盆地南部麟探1井、旬探1井、耀参1等井在寒武系—奥陶系见含气显示;盆地中央古隆起庆阳附近陇17井、陇26井在寒武系发现了低产气藏。
中国古生代海相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及勘探方向
中国古生代海相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及勘探方向康玉柱【摘要】1984年塔里木盆地北部沙参2井实现我国古生代海相油气首次重大突破后,在塔里木、华北、扬子及准噶尔地块上发现一批大中型油气田.从烃源岩、储集层(体)、多储盖组合、古隆起、古斜坡控油、多期成藏、多期充注及封盖条件等方面,深入研究了大油气田成藏条件,并指出勘探方向,对在地质构造十分复杂的古生界发现更多大油气田,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07(028)003【总页数】3页(P263-265)【关键词】中国;古生代;烃源岩;成藏条件;大油气田;勘探方向【作者】康玉柱【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西部新区勘探指挥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1.1自1984年在塔里木盆地北部沙雅隆起雅克拉构造带沙参2井于5391.18m的奥陶系白云岩中获高产油气流,实现我国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的首次重大突破,揭开了我国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探的序幕。
之后,在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等盆地发现了一批大中型油气田,使古生界油气勘探进入一个新阶段。
1.1 优质烃源是形成大油气田物质基础中国古生代四大地块(塔里木、华北、扬子、准噶尔)构造演化及相应沉积控制着烃源岩发育:在大陆边缘裂解阶段(Z1-2)沉积了裂谷Э式含硅质黑色页岩;在被动大陆边缘裂解阶段(Z2-2),由于快速海侵,发育一套与上升洋流有关的黑色页岩、暗色泥岩、泥灰岩等;早古生代中晚期(O2-S1),在台地斜坡及前陆性盆地,海平面相对上升,使碳酸盐岩台地转化为较深水盆地,沉积了暗色泥页岩和泥质灰岩;晚古生代(CP)由于广泛而缓慢的海侵,形成一套浅海相泥页岩及海陆过渡相含煤岩系[1,2]。
(1)塔里木盆地古生界烃源岩主要有中下寒武统-奥陶系和石炭系-下二叠统:①中下寒武统烃源岩:主要分布在盆地相边缘、台地斜坡及局限台地相,为一套暗色泥岩、页岩、粉砂质泥岩、含膏泥岩、泥灰岩,厚100~300m.除局部缺失外,全盆地均有分布,有机碳含量0.40%~3.5%。
华北北部侏罗—白垩过渡期陆相红层及其古地理、古生态和构造演化
华北北部侏罗—白垩过渡期陆相红层及其古地理、古生态和构造演化许欢;柳永清【期刊名称】《地球学报》【年(卷),期】2017(038)0z1【总页数】4页(P25-28)【关键词】华北北部;侏罗—白垩过渡期;陆相红层;盆地;构造属性【作者】许欢;柳永清【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37;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西南昌 33001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5;P531中生代是地球演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特别是晚中生代以来, 全球发生了众多重大的地质事件,如Pangea古陆的裂解、大西洋的打开、华北克拉通破坏、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及青藏高原隆升等, 这些都已成为当前国际地学界研究的热点。
近些年来,华北克拉通破坏的研究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克拉通的破坏不仅表现在巨厚岩石圈的丢失和岩石圈地幔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 而且还对地壳表层古地理、古环境和古生态产生了重要影响。
目前, 虽然大量研究表明克拉通破坏的峰期时间在 130 Ma左右,但对于130 Ma之前特别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克拉通的构造背景及动力学机制却存在着巨大争议。
此外, 华北东北部中生代发育两个重要的土著型陆地生物群∶ 燕辽生物群(165–152 Ma)和热河生物群(140–120 Ma), 它们以产大量保存完好的带毛恐龙、哺乳类、翼龙、鱼类和昆虫等为特征, 展现了恐龙时代特殊的陆地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
然而,由于侏罗-白垩过渡期地层中可用于对比研究的动植物化石匮乏, 目前对于这两个生物群之间的演替关系及其对华北克拉通侏罗—白垩过渡期古地理和古环境的响应还不太清楚。
因此, 开展华北北部及邻区侏罗—白垩过渡期沉积地层和盆地的研究对探讨华北克拉通破坏、古地理、古环境和生物群演替等具有重要意义。
以土城子组、后城组和大青山组为代表的侏罗—白垩过渡期陆相红层在华北北部及邻区具有广泛的分布和悠久的研究历史。
早晚古生代古地理及板块特征
早古生代1.中国东部早古生代沉积古地理华北板块—∈13—O1滨浅海沉积; O2-C1缺失,其南、北为大洋环境。
扬子板块—相对稳定的滨浅海沉积环境,北缘:南秦岭裂谷盆地东南缘:华南被动大陆边缘及华,南裂谷盆地、华夏板块。
(1)Cambrian,寒武纪1)扬子板块寒武纪古地理特征继承了震旦纪的古地理、古构造格局,扬子板块:以稳定型陆表海为特征,东南部:为被动大陆边缘,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华南裂谷盆地。
寒武纪扬子区海侵广泛,地层具明显两分性:下统为泥、砂质和碳酸盐沉积,化石丰富,中-上统以镁质碳酸盐沉积为主,化石稀少。
标准剖面:滇东晋宁梅树村剖面;宜昌三峡剖面详见图集。
扬子板块及其东南大陆边缘横向古地理变化2)华北板块寒武纪古地理特征华北板块主体自晚元古代后期抬升,后一直遭受风化剥蚀,早寒武世晚期开始海侵。
寒武纪华北板块为稳定的陆表海碳酸盐沉积,其南缘以活动大陆边缘与秦岭洋毗邻。
标准剖面:山东张夏剖面华北板块南缘主动大陆边缘—商丹(商州-丹凤)缝合线以北,蛇绿岩套及丹凤群的岛弧火山岩、二郎坪群的弧后火山岩,由于秦岭洋向北俯冲,在华北板块南缘形成了活动大陆边缘。
华北板块北缘和西南缘北缘推测寒武纪在白云鄂博一带处于稳定大陆边缘状态,逐渐向活动型过渡,西南侧与柴达木古陆之间为古祁连洋,早寒武世时未接受沉积,中寒武世起祁连山南北坡都张裂成裂陷海槽。
北祁连海槽中发育较深海含放射虫硅质岩、中基性火山岩及砂泥质复理石。
(2)Ordovician,奥陶纪早期基本承袭寒武纪的古地理、古构造特征,晚期华北板块主体抬升,华南盆地规模的收缩加剧。
自西向东依然为:扬子克拉通、江南被动大陆边缘及华南裂谷盆地三个沉积区,华南裂谷盆地逐渐萎缩,中奥陶世后萎缩加剧,导致O3的古地理格局明显变化。
1)扬子板块奥陶纪古地理典型剖面:宜昌黄花场剖面东南被动大陆边缘西部为湘桂次深海(湘中地区奥陶纪是一套深灰至灰黑色含碳质、硅质的笔石页岩,代表一种非补偿滞流还原环境),东部为浙皖次深海(浙西早中奥陶世也为滞流环境的笔石页岩相,晚奥陶世沉积了一套巨厚的浅水浊积岩)。
华北板块南缘安徽青白口纪—早奥陶世层序地层与格架
线 ,2 个为 I 型不整合界 面 ,l - 为 Ⅱ型不整合界 蚀 ,如 区内震旦 纪末表现十分显著。在凤 阳县老猴 0t " 面 。2 I 不 整合 界 面见 于青 白 口纪 A 序 底 部 和 尖 一 带 四顶 山组 顶 部 出现 了一 套 喀斯 特沉 积 物 。需 个 型 层 寒 武 纪E 序底 部 ,其余 1个 界面 均位 于每 个层 序 的 指 出 ,此 界 面 向西 延 至 淮 南 。霍 邱 一 带 ,出现 了一 层 0
收 稿 日期 :0 0 0 — 5 2 1— 6 2
作者简介 : 赵宏(16 一)安徽舒城人 , 93 , 矿产地质 _ 程师 , l r 现从事地质矿产调查 、 地质经济及技 术管理 1作 。 _
第 2卷 第4 O 期
赵 宏, : 等 华北板块南缘安徽青 白 口 纪—早 奥陶世层序地层与格架
解 释 相 对 海 平 面变 化 与 沉 积 盆 地 内沉 积 地 层 形 式 问 的相互 关 系 。V i 总结影 响层 序成 因时 ,强调 层序 al 在
o I
一 —
一
L a o
o】
, J
马家沟 组 贾 汪组
半局限台地
蒸 发 台 地 局 限 白 地
E l 3 ∞
第2 卷第4 0 期
2 0 1 月 0l 年 2
安 徽 地 质
Ge l y o An u o og f h i
Vl1 N o. 0. 20 4
De e e 01 c mb r 2 0
文章 编 号:0 5 6 72 1 )4 0 4 - 7 1 0 - 1 (0 0 - 2 4 5 0
沉 积 为 主 。通 过 对 十余 条 实测 剖 面及 主 干 、辅 助路 线 的 观 察 研 究 ,青 白 口纪一 早 古 生 代 奥 陶纪 早 期 ,测 区 可 区分
《地层学与地史学》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地史学》试题库及参考答案《地史学》试题12套:笔试题10套;口试题1套;答辩式试题1套;《地史学》试题(一)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 鲍马序列2 沉积相3 南丹型4 地层层序律5复理石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中国三叠纪的古地理和古构造轮廓2 广西(加里东)运动对华南地史发展的影响3 华北板块的形成和演化阶段三论述题1 石炭纪华北板块的古地理和古构造(包括典型剖面、剖面分析和空间变化)(15分)2 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及其关系(10分)《地史学》试题(二)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 地层层序律2 象州型3 磨拉石4 印支运动5 板状交错层理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 古板块的恢复方法2 喜马拉雅运动及其地史意义3 三角洲相三论述题1 寒武纪扬子板块的古地理和古构造(包括典型剖面、剖面分析和空间变化)(15分)3 华北板块的形成和演化(1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 垂向加积作用2 笔石页岩相3 标准化石4 层理构造5 非补偿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2 古板块的恢复方法3 广西(加里东)运动对华南地史发展的影响4 华北板块的形成和演化阶段三论述题1 泥盆纪华南板块的古地理和古构造(包括典型剖面、剖面分析和空间变化)(15分)2 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及其关系(10分)《地史学》试题(四)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 张夏组2 沉积相3 象州型4 磨拉石5 板状交错层理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 历史大地构造的分析方法2 燕山运动及其地史意义5 三角洲相三论述题1 石炭纪华北板块的古地理和古构造(包括典型剖面、剖面分析和空间变化)(15分)3 华北板块的形成和演化(10分)一、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沉积环境2、角度不整合3、被动大陆边缘4、混杂堆积5、象州型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地层划分的主要依据2、简述古板块的识别标志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试述沉积环境的识别标志2、论述岩石地层单位系统五、读书报告(40分)根据教师指定的选题,讨论所选地区的地史演化地史学试题(六)一、名词解释:(40分)1.补偿与非补偿2.沉积组合与沉积相3.组与阶4.T-P-N动物群与E-E-L动物群5.地槽旋回与构造旋回二、中国东部泥盆纪地史特征。
浅析华北板块中元古代_古生代构造格局及其演化
2 沉积-生物- 构造古地理分析
211 沉积- 构造古地理 21111 中、新元古代
对于中、新元古代燕山裂陷槽的沉积相, 前人 多认为以滨浅 海相为主体[ 1] 。作者新近对河 北平
泉的小哈巴气沟、王杖子、小南沟及双洞等地剖面 的观察研究 ¹ 认为, 其中中元古界有大量浅海深水 ( 大于 150 m ) 至半深海 ( 大于 200 m) 沉积, 滨海 相沉积所占份额不大。高于庄组除独有深水薄层硅 质岩、含硅质页岩外, 有大量非补偿碳酸盐岩溶解 相的多种瘤状灰岩及浊积岩。铁岭组中上部有含锰 页岩、页岩及瘤状灰岩; 杨庄组下部有瘤状灰岩及 浊积岩; 雾迷山组也有深水浊积岩。尤其中元古代 地震事件沉积频繁出现º , 层位从团山子组 ) 景儿 峪组呈现多期地震活跃期, 在高于庄期、铁岭期为 其高峰期。这揭示了燕山裂陷槽为一典型裂陷 ) 沉 降盆地。至新元古代, 则以滨浅海相沉积为主体。
第 16 卷 第 4 期 2002 年 12 月
现代地质 GE OS C I EN C E
Vol. 16 No . 4 Dec. 2002
华北板块的形成史
华北板块的形成史太古宙→陆核的形成期早元古代→原地台形成期中-新元古代→似盖层和盖层形成期Ar陆核形成:冀东迁西太古宇剖面华北板块震旦纪古地理华北板块主体上缺失震旦系(处于大陆剥蚀状态),仅在东缘的胶东、辽南和南缘的豫西、淮南有震旦纪沉积。
华北板块寒武纪古地理特征华北板块主体自晚元古代后期抬升后一直遭受风化剥蚀,早寒武世晚期开始海侵寒武纪华北板块为稳定的陆表海碳酸盐沉积,其南缘以活动大陆边缘与秦岭洋毗邻中国东部志留纪古构造格局与古地理的显著特征是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的碰撞拼合;华北板块主体继续处于隆起状态主体为古陆剥蚀区,仅发育于大陆边缘板块内部仅在板块西南宁夏同心地区有沉积,属稳定浅海―前陆盆地沉积北缘早古生代褶皱带西南部祁连山地区分为北、中、南三带华北板块石炭纪地层21 2 1 石炭系和二叠系界线位于太原组下部;近海和海陆交互含煤碎屑堆积(平原河流―三角洲―浅海沉积旋回)。
时代C―P C 组名岩性太原组本溪组 O 三个砂岩―页岩及煤层―灰岩沉积旋回砂页岩夹煤层和灰岩,底部发育铁铝质风化壳,滨海至滨海沼泽环境晚石炭世(C2)华北板块古地理本溪组:东北低西南高辽宁本溪河北唐山约 80m 3 层 2 层山西太原 50m 以下 1层不含重要煤层 1(上部)厚度 160-300m 灰岩层 5-6层煤层可采化石带2 太原组:地势北高南低,海岸线逐渐南移;本溪、北京、大同以及鄂尔多斯东胜地区为陆相含煤沉积区;河北唐山有少数海相灰岩夹层,晋东南沁水盆地和冀南磁县一带灰岩六层,皖北、淮南地区,灰岩层数可达12层。
华北板块二叠纪地层时代 P2 组石千峰组岩性红色砂泥岩,含石膏,干旱气候条件P1 上石盒子组杂色砂页岩,少量植物化石,半干旱气候黄绿、灰绿色砂页岩,下部含不规则煤层,下石盒子组植物化石丰富黑色砂页岩含煤沉积及钙质页岩,近海平原山西组泥炭沼泽太原组中上部C 太原组下部华北板块主体自二叠纪起已基本脱离海洋环境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华北板块早古生代构造_沉积演化_刘波
1999年7月SCIEN T I A G EO LO GI CA SIN ICA34(3):347—356华北板块早古生代构造-沉积演化*刘 波 钱祥麟 王英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北京 100871)摘 要 任一特定时期的地质演化都必定源自前期背景,并影响后继地质作用。
元古宙的构造特征及晚古生代的地质记录可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早古生代华北板块的构造-沉积演化,这一演化包括4个阶段。
第1阶段(∈1—∈3)以被动陆缘的发育和全球海平面上升为特点,二者叠加形成强烈的相对海平面上升,并在南、北边缘形成早期沉积。
第2阶段(O1y—O1l)表现为因洋壳俯冲导致的西南部构造抬升及全球海平面下降,二者结合形成的相对海平面下降在华北中部及西南部形成分布广泛的不整合面及白云岩。
第3阶段(O1m—O2)期间,来自南、北的挤压导致以边缘上凸为特点的板块变形,在伴以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情况下导致轻度的相对海平面上升并形成板块中部局限陆表海的膏岩沉积。
第4阶段(O3—C1)则是强烈的南北挤压和全球海平面下降导致华北大陆板块整体鞍状抬升和长期不整合的发育,该不整合在北部及南部的侵蚀作用明显强于中部。
关键词 早古生代 华北板块 构造-沉积演化1 构造背景早古生代华北板块包括现在的鄂尔多斯及朝鲜半岛。
华北板块在晚太古代进入板块构造机制演化(钱祥麟1986,1995)之后,在中、新元古代形成了以大套浅海相沉积为特点的第一套盖层,其典型代表是蓟县中上元古界剖面。
元古宙广泛裂谷火山岩及岩墙群的存在表明此时华北板块已属成熟刚性板块(候贵庭等,1994,1998)。
沉积岩系展布及火山岩系性质显示中、新元古代的华北具有拗拉槽的构造背景。
元古代时华北板块内存在两条主要拗拉槽,即燕辽拗拉槽和中条拗拉槽(孙枢等, 1981,1982;李继亮等,1987)。
或者说华北板块元古宙最主要的构造单元是燕辽、太行和中条拗拉槽构造(钱祥麟,1986)。
华北板块南部边缘存在北西西向的豫淮拗拉槽,该拗拉槽一直活动到元古宙末(震旦纪)。
华北陆块东南缘徐淮推覆-褶皱带构造变形特征研究
华北陆块东南缘徐淮推覆-褶皱带构造变形特征研究彭凌日;舒良树;张育炜【摘要】文章对华北陆块东南缘徐淮推覆-褶皱带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带经历了两期构造变形,早期为推覆-褶皱变形,伴有局部的左旋走滑,晚期为早白垩世的区域伸展与闪长玢岩、二长闪长玢岩的侵入,岩浆结晶年龄为131~135 Ma.根据80多口煤田钻井和有关地球物理资料,将徐淮推覆-褶皱带划分为三个亚带,分别是:(1)变质结晶基底:靠近郯庐断裂带,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零星出露古元古代片岩、片麻岩等;(2)推覆-褶皱带:由中、新元古代—奥陶纪期间沉积的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和石炭纪—二叠纪期间沉积的含煤碎屑岩组成,厚2600 m;(3)推覆前缘带:为晚古生代大型煤田的赋存区.推覆-褶皱带底部以一个大型拆离断层与古元古代结晶基底接触.所有前中生代岩层都被卷入了一个上地壳层次的强烈推覆和褶皱变形,属于脆性变形构造,构成徐淮推覆-褶皱带;其上被近水平展布的早白垩世陆源碎屑岩、火山岩和晚白垩世—古近纪红层不整合覆盖.本文鉴定出了6~7个不同规模的拆离断层,它们具有犁式形态,向下产状渐趋平缓,归并到一个主拆离断层上.几何学研究表明,主拆离断层的根部在东侧,紧邻郯庐断裂带.还鉴定出了6套非能干岩层,由泥岩、粉砂岩、石膏层组成,其厚度与推覆规模呈正相关关系.断裂上盘底部为能干岩层,下盘顶部为非能干岩层.区内存在数个千米规模的飞来峰构造,其底部为低角度逆断层,断层之上为一到数个构造岩片,各岩片之间以次级断裂为界.台阶状逆断层(由断坡、断坪复合而成)、叠瓦状逆断层和断层相关褶皱(断层转折褶皱和断层传播褶皱)构成了徐淮推覆-褶皱带构造变形的最显著特征.其缩短量从20.6 km到29.6 km,缩短率为43.6%~46.4%.结合区域地质的综合分析,认为这种强烈的缩短-增厚变形是早中生代华北陆块东南缘的上部地壳朝SE朝苏鲁造山带和大别造山带下冲的产物.%The Xu-Huai thrust and fold belt in the SE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Block mainly consists of thrust slices bordered by imbricated faults and fault-related folds with ramp and fiat-structures.Geologic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is belt was subjected to two phases of structural deformation,namely,an early-phase of thrust-fold deformation with partly sinistral strike-slip component and a second phase of extension followed by thc intrusion of dioritic and monzodioritic magma dated at 131-135 Ma.From 80 bore holes and geophysical data,three units can be distinguished:(1)the crystalline basement in the eastern segment,(2)the nappe unit or the thrust and fold belt in the central segment,which is composed of Neoproterozoic to Ordovician carbonate rocks and Carboniferous-Permian coal-bearing strata,about 2600 m thick,and(3)the frontal basin unit in the western segment that the large-scale coal-fields were mainly formed in this unit.A major detachment fault occurs in the bottom of the napple unit;all pre-Mesozoic depositional sequences were involved into this thrust and fold unit and were then overlain unconformably by the sub-horizontal Cretaceous-Paleogene cover consisting of coarse-grained terrigenous clastic rocks,volcanic rocks,and red beds.The km-scale thrust body is composed of allochthonous slices,autochthonous strata,and detachment fault.Six uncompetent-rock layers with biostratigraphic ages have been recognized and each uncompetent-rock layer mainly occurred in the top of the footwall,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Xu-Huai thrust and fold belt.Geometry of the major detachment fault suggests that this thrust and fold belt was rooted in its eastern side,near the Tan-Lu Fault Zone.Plenty oframp-flat composite faults and fault related folds were identified,from which a shortening of 20.6~29.6 km was obtained,corresponding to the shortening rate of 43.6%~46.4%.The formation of the Xu-Huai thrust and fold belt was likely derived from a SE-ward continental-crustal underthrust of the North China Block beneath the Su-Lu and Dabie belts during the early Mesozoic.【期刊名称】《高校地质学报》【年(卷),期】2017(023)002【总页数】13页(P337-349)【关键词】推覆构造;断层相关褶皱;早中生代陆壳下冲;徐淮推覆-褶皱带;华北陆块东南缘【作者】彭凌日;舒良树;张育炜【作者单位】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23;江西省地矿局测绘院,南昌330002;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23;江西核工业270研究所,南昌3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2早中生代华南陆块朝华北陆块的大陆俯冲形成了大别造山带和苏鲁造山带,形成了大规模的构造变形带(Zhu et al.,2009,2010;张岳桥和董树文,2008)、高压-超高压变质岩(Hacker et al.,2000)以及后造山花岗质侵入体(Faure etal.,1998,1999;Zhu et al.,2005;Shu et al.,2009),奠定了中国东部的基本构造格架(Gilder et al.,1999;Schmid et al.,1999;Faure et al.,2003;Li etal.,2009,2010;Shu et al.,2015;Song et al.,2015)。
扬子华北板块的形成与演化
发生 在东 秦岭 一带 ) 。 寒 武 纪 华 北 板 块 为 稳 定 的 火 山岩 以 中 , 基 性 为主 , 仍很发育 , 但 沉 积 岩 类 已遍 布 全 接 拼 合 ( 陆 表 海 沉 积 。 早 中奥 陶 t i t 主要 为碳 酸 盐沉 积 ; 晚奥 陶世 区, 表 壳 岩 分 布 的沉 积 厚 度 明 显 增 大 。
华北 板块 主 体部 晚 太 古 代 沉 积 岩 比例 明 显 增 大 , 火 山 岩 以 夹 层 形 式 到 早 石 炭 世 一 直 处 于 隆 升 阶段 。 因 此 ,
出现 , 沉 积 岩 有 明 显 分 带 现 象 。山东 、 内蒙等 地甚 至 出现 分 没有 这段 时期 的地 层记 录 。 华北 板块 的南北 均 为大洋 富含有 机 碳质 的沉 积 , 表壳 岩 已广布 于华 北地 区。 环境 , 北 缘 在 家 里 东 后 期 形 成 一 条 东 西 向褶 皱 带 拼 贴 在
2 . 陆核 增 生 和 原 始 板 块 形 成 一 古 元 古 代
华夏 陆块 群 , 分 散 于 古 特 提 斯 洋 之 中 。泛 华 夏 陆 块 群 主
我国古生代华南华北地区地层对比研究分析[权威资料]
我国古生代华南华北地区地层对比研究分析[权威资料] 我国古生代华南\华北地区地层对比研究分析TU457A1673-0992(2011)01-0028-01摘要:我国早古生代的古地理格局是震旦纪的继承和发展。
华北板块、扬子板块主体部分和塔里木板块的北缘以稳定海相碳酸盐沉积为主。
自晚古生代开始,我国南方华南板块持续的海侵使海域扩大,至二叠纪覆盖了华南绝大部分地区。
因此对我国古生代华南、华北地区地层进行对比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古生代;华南;华北;地层古生代是地质历史时期中自543,250Ma前的地史阶段,延续时间达293Ma之久。
华北板块主体青白口系沉积后隆升,直到早寒武世晚期才下降接受沉积,中奥陶统沉积后又隆升,一直持续到晚古生代,华南地区由扬子板块和华南板块组成,两板块间为华南裂谷盆地。
扬子板块加里东运动后期主体上升,仅在川滇一带形成狭窄海湾。
1我国的寒武系华北地区的寒武纪非常发育,沉积了以石灰岩为主的海相地层,岩相稳定,特征明显,化石丰富,其中以三叶虫占绝对优势,为气候温暖的正常浅海沉积。
山东张夏是华北寒武系标准剖面。
华南地区的寒武系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其中以湖北宜昌三峡发育最全。
寒武系是一套海相沉积,早期为正常浅海,以钙泥质沉积为主,化石较多;中晚期海水较深,以碳酸盐岩为主,多含白云质,化石较少。
2我国的奥陶系奥陶系的沉积继承寒武系的特点,仍以碳酸盐岩为主,岩相和厚度变化都不大,相当稳定,化石丰富,种类繁多,以笔石动物、角石、三叶虫和腕足动物为主。
中奥陶世后期,华北地区上升,经过长期的侵蚀,直到中石炭世才重新下降接受沉积,所以华北地区大部缺失奥陶纪晚期沉积。
华南广大地区的奥陶系发育齐全,下、中、上三统皆有,而且岩性较为复杂。
与华北地区奥陶系的稳定沉积相反,华南地区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复杂,故各地奥陶系岩相、厚度变化较大。
华中及西南一带的奥陶系主要由石灰岩及页岩组成,以含三叶虫、珊瑚、腕足动物化石极为丰富的壳灰岩相为主,厚度不大,代表水流畅通,阳光充足的稳定浅海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9年7月SCIEN T I A G EO LO GI CA SIN ICA34(3):347—356华北板块早古生代构造-沉积演化*刘 波 钱祥麟 王英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北京 100871)摘 要 任一特定时期的地质演化都必定源自前期背景,并影响后继地质作用。
元古宙的构造特征及晚古生代的地质记录可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早古生代华北板块的构造-沉积演化,这一演化包括4个阶段。
第1阶段(∈1—∈3)以被动陆缘的发育和全球海平面上升为特点,二者叠加形成强烈的相对海平面上升,并在南、北边缘形成早期沉积。
第2阶段(O1y—O1l)表现为因洋壳俯冲导致的西南部构造抬升及全球海平面下降,二者结合形成的相对海平面下降在华北中部及西南部形成分布广泛的不整合面及白云岩。
第3阶段(O1m—O2)期间,来自南、北的挤压导致以边缘上凸为特点的板块变形,在伴以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情况下导致轻度的相对海平面上升并形成板块中部局限陆表海的膏岩沉积。
第4阶段(O3—C1)则是强烈的南北挤压和全球海平面下降导致华北大陆板块整体鞍状抬升和长期不整合的发育,该不整合在北部及南部的侵蚀作用明显强于中部。
关键词 早古生代 华北板块 构造-沉积演化1 构造背景早古生代华北板块包括现在的鄂尔多斯及朝鲜半岛。
华北板块在晚太古代进入板块构造机制演化(钱祥麟1986,1995)之后,在中、新元古代形成了以大套浅海相沉积为特点的第一套盖层,其典型代表是蓟县中上元古界剖面。
元古宙广泛裂谷火山岩及岩墙群的存在表明此时华北板块已属成熟刚性板块(候贵庭等,1994,1998)。
沉积岩系展布及火山岩系性质显示中、新元古代的华北具有拗拉槽的构造背景。
元古代时华北板块内存在两条主要拗拉槽,即燕辽拗拉槽和中条拗拉槽(孙枢等, 1981,1982;李继亮等,1987)。
或者说华北板块元古宙最主要的构造单元是燕辽、太行和中条拗拉槽构造(钱祥麟,1986)。
华北板块南部边缘存在北西西向的豫淮拗拉槽,该拗拉槽一直活动到元古宙末(震旦纪)。
沉积层序及火山岩的对比研究表明,华北板块中东部在元古宙时主体拗拉槽可能是同一拗拉槽,这一拗拉槽几乎从豫淮裂谷一直向北伸向华北北缘并向南开口,而不是分别向南、北开口的两个拗拉槽(刘波等,1996)。
该拗拉槽在南部保存了比北部更全的地层记录,这是因为沉积作用在南部启动早而结束晚的缘故。
典型的元古宙拗拉槽层序由下部的碎屑岩为主和上部的碳酸盐岩为主构成(陈晋镳等198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刘波,男,1965年4月生,讲师,大地构造学及沉积学专业。
1998-12-03收稿,1999-05-07改回,王桂凤编辑。
348地 质 科 学1999年元古代华北板块边缘也以裂谷型沉积及火山作用为主。
北缘在白云鄂博一带发育中元古代的边缘拗拉槽查尔太群和大陆斜坡沉积的白云鄂博群,显示被动大陆边缘之特征(王鸿祯等,1990)。
鄂尔多斯深钻资料揭示,华北地台西缘元古宙时期也是一向南开口的拗拉槽¹,相当于现贺兰山所在位置,并与秦岭和祁连共同构成三联裂谷。
华北南缘元古宙稍显复杂,吴汉宁等(1990)认为存在元古宙的秦岭微板块。
张国伟等(1987)和贾承造(1988)据地化分析认为华北南缘存在中、新元古代的安山型活动陆缘。
Wang等(1984)也认为,华北南缘中、新元古代,特别是晋宁期曾存在洋壳向大陆边缘的向北府冲。
因此华北南缘元古宙显示活动陆缘特征。
华北东部自古生代以来,特别是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改造使元古宙记录保存较少,仅朝鲜半岛有几个元古宙残余盆地的记录(Lee,1988)与华北南部相似。
沃川、平南等地的晚震旦冰绩岩、沃川带西南侧的新元古代页岩沉积,以及辽东南部震旦系地层的存在(王敏成等,1986;杨欣德,1988)表明元古宙时华北东部边缘属于结束时间较晚的被动大陆边缘。
元古宙末形成的稳定而均一的大陆是早古生代陆表海碳酸盐岩发育的基础。
元古宙末明显的地层缺失表明,拗拉槽演化阶段之后整个华北抬升,特别是北部及中部。
在新一轮地质演化中,元古宙的构造-沉积格局被继承。
元古宙时的活动带在古生代时仍为强沉降带,古生代的沉降、沉积中心与元古宙相一致。
元古宙末期泛大陆的形成并未造成强烈构造抬升,未产生大幅度的地势差,因而其后的沉积作用基本继承了中晚元古代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类型。
2 后期构造晚古生代之初的沉积记录是早古生代结束之后板块基本构造格局的反映。
弄清早古生代结束后长达1.3亿年的地层缺失的原因是完善早古生代地质演化的关键。
晚古生代华北仍处陆表海环境,但其古地理构造格局已有所改变。
中石碳世岩相古地理实际上反映了早古生代末以来华北板块构造形变导致的地势变化情况(图1)。
华北板块晚古生代无论从沉积格局还是沉积类型上与早古生代都有很大差别。
地势格局一改早古生代时中高边低的面貌而为南北两面较高的凹形。
岩相古地理分析表明,石碳纪时华北板块地形表现为以鄂尔多斯东部为南北脊的不对称鞍状。
北部鞍头高于南部,故此期北部是主要物源,而南部则以海湾与大海相通º。
鞍状地势北部高地位于乌兰格尔—杭锦旗以北,呈东西向,并向南突出。
南部高地在吴旗、庆阳一带。
北部高地奥陶系地层全被剥蚀,南部高地保留约100—400m奥陶系。
鞍的西翼部地势陡窄,东翼部宽缓。
在沉积类型上,上古生界陆源碎屑已占相当大比例,碳酸盐岩明显减少。
西翼大量保存了奥陶系马家沟组及峰峰组地层,局部地方保存了更高层位的平凉组。
东翼则以朝鲜半岛中部保存的下古生界层位最高。
李河荣曾认为其最高层位为志留系,但安太庠等(1990)认为是中奥陶世地层,并进一步确定该套地层相当于华北的八陡段。
因此,当时朝鲜半岛应属于东部古地势低洼区。
由于南北向鞍状隆起阻隔,西翼部因快速构造沉降,形成了近千米的中石炭统含煤建造;而、»曾少华,1989,鄂尔多斯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富集条件研究,石油总公司研究报告。
¹º王德发,1996,华北上古生界沉积、层序展布及储层特征研究,石油总公司新区项目报告。
东翼广大宽缓地区内形成了厚度不超过30m 的典型地台型本溪组陆表海沉积¹。
早古生代祁连加里东碰撞带(左国朝等,1987)或俯冲增生楔(张建新等,1998)的形成是造成鞍部西翼陡窄的原因,而此时东翼可能是受控于扩张边缘的开阔海洋。
图1 华北板块中石炭世本溪期岩相古地理图Fig.1 Lithofacies-paleogeographic mapof the Middle Carboniferous Benxi Period ,N Ch ina plate以上表明,华北南北边缘在早古生代结束后和在中石炭世以前曾有过强烈抬升,这一抬升是由于北部及南部洋壳消减板块向华北陆板下俯冲造成的。
其结果在北部形成了西拉木伦河以北的早古生代蛇绿岩套(何国琦等,1983)。
该套蛇绿岩代表了晚奥陶世北部洋壳向华北板块之下的俯冲(王鸿祯,1990)。
尽管对秦岭群归属存在分歧,但基本一致认为华北南界也存在加里东期蛇绿岩带和大陆增生(张国伟等,1987;贾承造等,1988),或存在加里东期造山带(王鸿祯,1990),或存在以构造热事件为特征的加里东运动(邓清禄等,1996)。
但在该加里东褶皱带的大陆一侧(华北)并未出现造山带沉积(王鸿祯,1990),更准确地说是未见这种沉积被保存到今日。
根据构造格架、火山岩特点、古地势及岩相古地理状况推测加里东时华北北部为陆缘弧,为连续物源区;南部为岛弧,形成指状物源区。
北带由于海西带的向北退却,因而在后来的构造运动中没有强烈抬升,古生代构造保存较全;南带则因中生代强烈的陆-陆碰撞导致大别山带深部榴辉岩带的出露及加里东期蛇绿岩的缺失。
由此可见,华北板块南北两侧的俯冲作用应开始于石碳纪之前。
北部因中新生代改造弱而留下了此期地质记录。
南部则因中生代时强烈的陆-陆碰撞掩盖了在陆陆碰撞之前的洋壳俯冲作用。
349 3期刘 波等:华北板块早古生代构造-沉积演化3 华北早古生代构造-沉积演化地质作用过程就全球来说是连续的,但某种类型地质作用在某一特定区域则可能存在明显的阶段性。
对某一地区地质作用阶段性的划分正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过程的全貌,也是了解地质作用过程的唯一易行的途径。
因此,笔者将通过阶段性地质作用特点的阐述来说明华北早古生代构造-沉积演化过程。
3.1 演化阶段的划分从沉积、沉降史的研究(刘波,1997)不难发现控制沉积层序展布的三大因素中基底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变化共同控制了华北早古生代陆表海盆地的形成、发育和消亡的全过程。
早古生代华北板块构造运动表现为大陆板块的连续宽缓的弯曲变形,海平面变化则表现为高频率的小幅度振荡。
构造作用和海平面变化的叠加控制了华北下古生界沉积产物的类型及分布样式。
古地磁记录及沉积记录本身都表明在早古生代时华北地区具有较一致的干燥温暖气候条件,因此气候因素对沉积样式的改变不会有重大贡献。
图2 沉积率和侵蚀率对瞬时上升函数的影响(据Tur cotte et al .,1984)Fig.2 S ketch map show s effectings of sedimentaryand erosion velocities on in stantaneou s r ise function T urcotte 等(1984)在建立综合地层模式时引进一相对海平面下降期间的剥蚀作用因素。
就华北地区而言,据这几个变量的相互作用,应产生一个瞬间上升的复合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函数曲线(图2)。
在沉积层序中体现这几个因素相互作用关系的就是层序界面(或不整合面)。
华北早古生代地质记录中的两个明显不整合面,即:早奥陶世的亮甲山组顶部不整合面和中奥陶世峰峰组顶部不整合面。
这些作为层序结构或盆地性质转换界面(许效松,1995)的不整合面反映了控制沉积作用的各地质因素重要性的调整,因此,不整合面是划分构造及沉积作用演化阶段的重要标志。
在更小尺度的构造演化中,华北板块晚震旦世至早古生代属于同一个演化阶段,并以被动大陆边缘的发育为特征(Yin An etal .,1996)。
本文据不整合面及层序结构变化将华北早古生代构造-沉积演化分成4个阶段(图3)。
第1阶段为陆表海盆地形成期,第2、3阶段是盆地发展期,第4阶段则是华北早古生代陆表海盆地的消亡时期。
各阶段表现出不同构造-沉积演化样式。
3.2 各阶段的构造—沉积作用3.2.1 寒武纪(图3-a,4-a) 元古宙末泛大陆的形成导致在华北板块上形成一个广泛分布的夷平面。
古生代时首先在华北东北部及南部豫淮地区发生沉积作用,并保存了较完整的寒武系地层。
海侵首先350地 质 科 学1999年图3 华北早古生代构造-沉积演化的分阶段剖面模式图Pt 3——新元古界;∈——寒武纪(系);O ——奥陶纪(系);S ——志留纪(系);C ——石炭纪(系);O 1y ——早奥陶世冶里期;O 1l ——早奥陶世亮甲山期;O 1m ——早奥陶世马家沟期;O 2f 中奥陶世峰峰期;U F 1——马家沟组底部不整合;UF 2——马家沟组或峰峰组顶部不整合Fig.3 Section m odel of tectono-sedimentary evolu tion stages,the Early Paleozoic N Ch ina Plate发生的边缘地区,如北部的燕辽地区、南部的豫淮地区、东部的辽东南部和朝鲜半岛北部,以及西部的鄂尔多斯西南缘等地均发育了最低的寒武系层位和最高的元古界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