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各期的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试述潜伏期、临床症状期、恢复期、传染期的临床意义?
答:各种传染病的病程长短不一,按病程的发展过程可分为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临床症状期(clinical stage)、恢复期(convalescent stage)。

各期病人作为传染意义的不同,主要取决于他是否排出病原体,排出数量与频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

①潜伏期。

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最早出现临床症状这段时间称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因病而异,短的仅有2~4h(如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长的可达数月、甚至数年(如麻风病)。

同一种疾病不同病例潜伏期亦有长短,但在一定范围内变动。

有些传染病在潜伏期末可排出病原体,此时病人已有传染性,例如麻疹、甲型病毒性肝炎等。

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a.潜伏期长短影响疾病的流行过程,潜伏期短的疾病流行趋势往往十分迅猛,很快即达高峰;而潜伏期长的疾病其流行波持续较久。

b.根据潜伏期可判断有受感染的时间,从而追溯传染源和确定传播途径。

c.根据潜伏期,确定对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的期限。

一般按常见潜伏期加1~2d。

d.根据潜伏期确定免疫接种的时间,例如在麻疹潜伏期最初5d内进行被动免疫其效果最佳。

e.根据潜伏期可评价某项预防措施的效果。

②临床症状期。

临床症状期为出现该病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的时间。

在该时间内病原体在体内繁殖最多,有些症状又有利于并于病原体排出,故传染性最强。

有些疾病在此期可有多种途径排出病原体。

例如乙型病毒性肝炎除血液外,唾液、汗腺、乳汁等均可排出病原体,增加污染外界环境的机会而使易感者获得感染。

轻型或非典型病人往往未进行隔离与治疗,作为传染原的意义较大。

个别病例如从事饮食工作则可导致该疾病的爆发或流行。

慢性临床过程的病人,由于排出病原体的时间长,作为传染源的作用不可忽视。

③恢复期。

在此期病人因病而引起的功能紊乱开始恢复,临床症状消失,机体产生免疫力,体内的病原体被消除,不再起传染源的作用,例如麻疹。

但有些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乙型病毒性肝炎等在恢复期内仍能排出病原体,可继续作为传染源。

有些疾病排出病原体的时间更长,甚至可终身作为传染源,例如伤寒慢性带菌者。

病人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间称传染期(infection period)。

传染期的长短因病而异,传染期短的疾病其续发病例呈簇状出现,每簇病例之间的间隔相当于该病的潜伏期。

传染期长的疾病,续发病例常陆续出现,持续时间较长。

传染期是决定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

2、针对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或可能已感染而处于潜伏期的人,根据其免疫状态应分别进行如何处理?
答:接触者指曾接触过传染源或可能已感染而处于潜伏期的人,根据接触者的免疫状态分别进行处理。

(1)应急预防接种。

对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其接触者可进行自动或被动的预防接种。

例如在麻疹爆发时对接触的易感儿童可接种麻疹活疫苗,对体弱儿童可接种胎盘球蛋白。

(2)药物预防(pharmaprophylaxis)。

对某些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可以采用药物预防。

例如用乙胺嘧啶、氯喹预防疟疾,一般多用于家庭内密切接触者或特殊职业人群。

(3)医学观察(medical inspection)。

对某些比较严重的传染病应每天视诊,测量体温,特别要注意早期症状,以便及早发现新病人,但不限制接触者的日常活动。

(4)隔离或留验。

对甲类传染病的接触者应严格隔离或收留在检疫机构所指定的地点,在医学观察期同时应限制其活动自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