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中国工业

中国工业

环渤海工业发展中的问题 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 工业产品类型单一 生产技术落后 环境污染严重 淡水资源不足
发展方向
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
增加产品类型
加强技术改造 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沪宁杭工业基地
存在问题:
能源和矿产资源不足
珠三角工业基地 轻工业和出口加工工业
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探究一
从地理学科的角度,简要分析环渤海经 济圈发展的区位优势.
探究一
(1)自然: 位于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土地平坦开阔;靠近河 流,水源丰富;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 (2)社会经济: 劳动力丰富,素质高;国家优惠政策;有发达的大城 市为依托,市场广阔;沿海海运便利,公路、铁路网 密集,交通便利;经济展早,工业基础较好。 (3)技术: 本区众多名牌大学和科研机构,科技水平高。
你有这些好习惯吗?
中国三大工业地带
分组合作,讨论释疑
讨论内容: 1、自学中的疑点 2、探究一、1.2.3 3、对比分析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发展条件的异同。 预习自测答案 D B C
要求: 1、组长负责协调好分层讨论,先一对一讨论(2-3分钟),然 后组内共同讨论,做到全员参与,高效讨论。 2、边讨论边做记录,注意总结本组好的答题方法。 3、组长宏观调控,做好展示、点评的准备。 4、讨论完毕坐下整理完善导学案或按自己的计划学习。
展示点评、质疑拓展
展示问题 展示组 探一1 探一2 探一3 3.4 6.7 8.9 位置 前黑板 后黑板 后黑板 点评 非展示同学 记忆我国三大工业 带及四大工业基地 的相关知识
1 2
讨论要求(6分钟): 1、小组长首先安排任务,负责协调好分层讨论,做到全员参与, 高效讨论。 2、边讨论边做记录,注意总结答题思路和方法。 3、组长宏观调控,做好点评和质疑的准备。 4、讨论完毕坐下整理完善导学案或按自己的计划学习。

《工业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五四学制》

《工业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五四学制》

《工业》导学案一、导入在我们平时生活中,工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无论是生产制造、交通运输还是能源供应,都离不完工业的支持。

今天我们将进修关于工业的知识,了解工业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影响。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工业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工业的发展历程。

3. 理解工业的特点和影响。

三、进修内容1. 工业的定义和分类- 工业是指通过劳动力和机器设备将原材料转化为商品的生产活动。

根据不同的生产对象和生产方式,工业可以分为制造业、采矿业和建筑业等不同分类。

2. 工业的发展历程- 工业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随后逐渐传播到欧洲和世界各地。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工业化经过加快,出现了大规模工业生产和机械化生产的现象。

20世纪后期,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工业的摩登化经过。

3. 工业的特点和影响- 工业具有高度的集中性和规模化生产,能够大规模生产商品,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工业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工业化的发展也推动了城市化经过,形成了大城市和城市群。

四、进修方法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工业的定义和分类。

2. 查阅历史资料,了解工业的发展历程。

3. 讨论工业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思考如何解决工业发展中的问题。

五、教室练习1. 请列举几种不同类型的工业。

2. 你知道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吗?3. 工业化经过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六、拓展延伸1. 参观当地的工业园区或工厂,了解实际的工业生产过程。

2. 阅读相关书籍或文章,深入了解工业化经过对社会的影响。

通过进修《工业》这一主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工业的基本观点和发展历程,认识到工业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为未来的进修和生活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启发。

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积极思考,做一个有遥见的学生。

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导学案廊

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导学案廊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92-95页对重要的年代、人名、事件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并自主完成下面的内容)
知识点一:状元实业家张謇
1、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2、清末状元提出了“”的口号,毅然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知识点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这种现象出现于下列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
3、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开始于()
A、辛亥革命后B、《马关条约》签订后C、洋务运动后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指()
A、19世纪60-70年代B、19世纪末20世纪初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解放战争时期
重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萌芽→“黄金时代”→凋谢萎缩)




导入问题:
1、鸦片战争后,为了反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哪些探索?结果如何?(洋务运动“师夷长技”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鼓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权,革命派主张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2、这些探索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它们归于失败后,中人民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场革命的开端是什么事件?胜利于什么事件?(开端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胜利于1949年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说的状元是指谁?他创办的纱厂名称是什么?
2、说出材料中人物的思想主张。
3、此人为何要去办厂?通过他创办实业,你想到了什么?




5、下列不属于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座大山的是()

中图版初中工业教案

中图版初中工业教案

中图版初中工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业生产的概念、过程和特点;(2)掌握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和主要工业基地;(3)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2)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工业生产的兴趣和好奇心;(2)树立学生对我国工业发展的自信心;(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工业生产的概念、过程和特点;(2)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和主要工业基地;(3)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教学难点:(1)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2)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和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生活中接触到的哪些产品是工业生产的?(2)引导学生思考:工业生产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的?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工业生产的概念、过程和特点;(2)分析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和主要工业基地。

3. 课堂讲解(1)讲解工业生产的概念、过程和特点;(2)讲解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和主要工业基地;(3)阐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探讨工业生产对生活的影响;(2)分享讨论成果: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工业生产对生活的积极作用。

5. 案例分析(1)让学生阅读案例,了解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7. 课后作业(1)绘制我国工业分布图;(2)撰写一篇关于我国工业发展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学习目标】1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等对人们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

2,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学习重难点】重点:认识近代以来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的出现。

难点:充分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基础知识一、大机器生产与工厂制度1. 背景:(1)工业革命前,英国的手工工场由分散向集中发展,逐步实现了生产过程专业化。

(2)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大批产业工人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

2. 形成:工业革命期间,出现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

工厂制度随即形成。

3. 内容(特点):(1)厂房要有一定规模,工人实行倒班制。

(2)制定规章制度,强化纪律意识,对工人进行管理。

(3)生产流水线广泛应用,各部门协同劳作,进行标准化生产。

(4)原料由工厂统一分发,合理调配。

(5)制定市场方案,开拓产品销售渠道。

4. 历史作用:(1)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使工业革命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

4. 扩展:19世纪中后期,中国的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引进了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

张謇、范旭东等人投身实业救国。

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1. 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1)城市人口猛增,不少小城镇发展为工业城市。

曼彻斯特成为英国城市化的典型。

(2)鸦片战争后,上海、青岛等地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

(3)20世纪至今,西方国家逐渐重视城市规划,促使城市布局日益宜居化。

2. 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1)英国兴建大量铁路;修建人工运河,曼彻斯特、伯明翰是著名的水运枢纽。

(2)英国港口同陆上交通连接,形成了不列颠的水陆运输网,被称为“运输革命”。

3. 城乡差别逐渐缩小。

英国等西方国家普遍建立了大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工业的分布和发展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北京》

《工业的分布和发展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北京》

《工业的分布和发展》导学案一、导入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将盘绕工业的分布和发展展开讨论,通过进修,让同砚们了解工业的地理分布规律和发展趋势,从而深入了解工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工业在举世范围内的分布情况;2. 掌握工业发展的主要规律和趋势;3. 理解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三、进修重点和难点1. 工业的地理分布规律;2. 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3. 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四、进修过程1. 工业的地理分布规律- 工业的地理分布受自然条件、人文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例如,水资源、能源、交通等因素都会影响工业的分布。

- 在举世范围内,工业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欧洲、北美等地区。

这些地区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技术优势,能够更好地支持工业的发展。

2. 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随着举世化的发展,工业生产的举世分工越来越明显。

发达国家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具有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则更多从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 环保认识的提升也推动着工业向绿色、低碳发展方向转变。

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逐渐被淘汰,清洁生产逐渐成为主流。

3. 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于提高国家经济实力、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 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链,增进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五、教室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工业的地理分布规律、发展趋势以及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只有不息发展和创新,才能推动国家经济持续增长。

希望同砚们能够深入思考工业发展的重要性,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六、作业安置1. 思考:工业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影响有哪些?请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2. 阅读:选择一篇关于工业发展的新闻报道或论文,进行阅读,并撰写读后感。

3. 探究:调查你所在地区的主要工业产业,了解其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导学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3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导学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3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时空坐标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工业革命的背景1.含义: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_机器生产__的重大飞跃。

2.原因(1)英国“光荣革命”后,_国内政局__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2)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_自由劳动力__和国内市场。

英国圈地运动的影响1.进步性(1)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

圈地运动摧毁了小农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大农业。

(2)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由于土地的集中,大部分领主采用先进的耕作方式,提高了产量。

(3)加快了英国城镇化的进程。

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移居城市,加之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的城镇数量大大增加。

(4)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

靠圈地发家的贵族地主成为资产阶级新贵族,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阶级基础。

(5)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圈地运动造就了大批的资本主义发展所急需的自由劳动力,积累了资本,扩大了市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2.局限性:在圈地运动中,无数农民倾家荡产,流离失所。

而政府不允许这些失去土地的人流浪。

从这个角度来说,圈地运动是一场“羊吃人”的运动。

(3)英国通过_殖民扩张__,_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4)英国的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_技术改革__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

(5)17 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

生产技术进步为_工业革命__奠定了基础。

(6)随着国内外_市场__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工业革命由此开始。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1.第一次工业革命(1)成就①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从18 世纪30 年代提高织布速度的“飞梭”开始,在半个多世纪内,通过_珍妮纺纱机__、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4.2工业第一课时导学案-八年级地理上册

4.2工业第一课时导学案-八年级地理上册
【合作探究】7.列举我国机械工业的主要部门和分布地区:
四大工业基地及其发展的优势条件
①辽中南:
②京津唐:
③长三角:
④珠三角:
【自主学习】7.纺织工业包括、、、纺织和化纤等,其中,我国以_____纺织工业最重要。
棉纺织工业分布靠近_________,可以节约_________。
列举我国主要棉纺织工业基地:北方地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如
【自主学习】4.电力工业中,北方地区主要是________电;南方地区主要是_________电。
认识我国主要水力发电的分布,完成课本94页“活动”。
导出钢铁工业观看视频:钢铁生产
【自主学习】5.钢铁工业分布(课本P95)
(1)东部沿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江沿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 )
5.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也是沪宁杭工业区的核心城市是( )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等;南方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如等,从影响布局原因上看主要是。
【课后实践探究】
1.岩山发展煤矿产业的优势有哪些?
2.岩山煤矿未来的转型发展方向在哪里?
当堂达标
内容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 )
2.工业城市深圳所在地工业基地是( )
3.下列钢铁城市中分布在沿海地区的是( )
②交通(便利)
③人口(劳动力/人才丰富)
④政策(优惠/支持)
⑤科技(发达)
【自主学习】
2.我国能源工业主要包括,_________工业、_________工业、_________工业。

山东省文登市实验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节 中国的工业发展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文登市实验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节 中国的工业发展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三节中国的工业发展导学案(无答案)自主学习一、自学课本P108-109,结合图4.23思考:1.“什么是工业”?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2.结合农民、建筑师、科学家、军人对工业重要性的评述,试总结工业的地位和作用。

二、结合图4.24“张梦的家”,找出张梦家的工业产品,分析生产沙发的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并分组做电视机、灯具、餐桌、食品的生产联系图。

自主检测:1.下列生产过程,不属于工业生产过程的是()A.开采铁矿 B.将大米加工成雪米饼C.生产化肥、农药 D.人工养殖珍珠2.给下列产品分类①机床②棉布③汽油④煤炭⑤钢材⑥面包⑦电视⑧汽车⑨纸张⑩饮料轻工业产品:重工业产品:3.按生产产品的不同,工业有重工业和轻工业之分。

下列工业部门,属于轻工业的是()A.机械工业B.食品工业C.石油化工D.钢铁工业4.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以下说法哪个是对的?()A.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B.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C.工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D.工业生产水平对农业影响不大、5.下列关于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B.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C.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D.纺织业和机械制造业都属于轻工业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读图分析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大势。

2.指图说出主要工业区、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自主学习:一、读课本P110图4.25,完成下列要求:1.指出京广线、京沪线、哈大线等铁路沿线的城市;2.找出黄河、长江沿线的工业城市;3.找出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

4.总结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

合作探究:二、结合活动P111图4.26辽中南地区,识别图例,思考回答:1.辽中南地区有哪些资源?2.辽中南地区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3.联系资源和工业的分布状况,说明资源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

三、结合课本P112图4.27沪宁杭地区,识别图例,独立分析回答:1.沪宁杭工业区的核心城市是,它也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专题二2.1《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导学案

专题二2.1《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导学案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导学案主编:邹小琳审稿:李章理班级小组姓名评分◆【学习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以及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

2.知道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3.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初步发展的基本史实◆【学习重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及意义◆【学习难点】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关系◆【学法指导】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小组学习;引导学习。

◆【课前问题导学】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是指哪些工业?2、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动?变动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影响?3、结合教材及所学知识,试分析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时间、途径、代表性工业、及影响?4、根据知识链接及所学知识,分析洋务派创办的企业特点及性质以及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5、阅读教材,分析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第一次高潮)的时间、原因背景及主要表现、影响6、学习本课后,思考分析出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其产生、发展中呈现哪些特点?(从产生的土壤、分布的特点及自身存在的不足等方面进行分析)7、1840年以来至19世纪末中国存在哪些经济成分?◆【课前自主学习】结合《全程设计》基础等级P15部分并完成以下基础知识,要求能理解基础上背诵出来知识点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表现——自然经济解体(1)背景:①与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一直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据地位。

②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是中“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2)解体过程:①鸦片战争以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标志:,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从起,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2、影响:(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对起了很大的瓦解作用,削弱了的基础,破坏了,沉重打击了。

另一方面又促进了。

中国农产品的程度有了一定发展,同时一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开始受到的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导学案

两次工业革命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导学案

两次工业革命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导学案洑水初中 历史组 2014 年10月30 日【复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1、熟记两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基础知识(如:原因、 时间、成就、特征、影响等); 2、熟练应对各种题型,学会材料题和主观性试题的 解题方法,明了解题思路; 3、学会分析比较总结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能够联系古今中外科技的发展,知道科学技术 发展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2、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分析科学家的贡献及精神,并从中受到启发。

【复习重难点】1、两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基础知识;2、学会比较总结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复习过程】 一、自主温习1、快速尝试回忆要复习的知识要点。

2、分组讨论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3、知识梳理,填写下列表格:两次工业革命相同点和不同点特点新能源交通工具影响科学理论代表人物时代特征核心成就开始时间背景原因第二次第一次两次工业革命比较二、合作探究,交流共享探究问题一:关于两次工业革命背景原因比较 1、学生讨论 2、巩固练习探究问题二:关于两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比较 1、学生讨论 2、巩固练习“因为珍爱和平,我们回首战争”。

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在一战中坦克、飞机等各种新式武器纷纷投入战场。

与这些新式武器出现相关的是( )A.蒸汽机的使用 B.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内燃机的发明探究问题三:关于两次工业革命特点比较1、学生讨论2、巩固练习我们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依据是()AA.主要动力不同 B.交通工具不同 C.生产方式不同 D.纺织机械不同探究问题四:关于两次工业革命影响比较1、学生讨论2、巩固练习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是近代史上的两次科技革命。

它们的共同之处是()A.从发明交通工具开始B.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C.内燃机的广泛应用D.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9.某中学开展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们可以通过以下哪些事实证明他们的观点①汤姆开始坐汽船旅行②约翰驾驶汽车旅游③珍妮座飞机俯瞰美景④查理打电话问候家人下表显示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居于领先地位。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工业》导学案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工业》导学案
辽中南是我国第一个工业基地被誉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珠江三角洲最早实行改革开放,设立经济特区,被誉为中国的“南大门”。
二、结合教材100和101页内容完成。
四、根据103页的图4.21思考完成。五、参图4.22完成能力提升:
六、看分层设色图来进行思考。
拓展延伸
阅读课本P103图4.21完成。
基础知识:
一、要发展先修路,在经济发展中,交通是先行官,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
三、东南沿海的经济比西北内陆发达的多。
拓展延伸: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工业》导学案
设计人: 审核人:
项目
内容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工业与人民生活的关系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写出我国主要工业区、工业城市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3、培养学生努力学习,振兴祖国工业的坚定信念
学习重点
我国主要的工业区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
学习难点
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四、与传统工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有哪些主要特点?
五、你能说出我国沿海地区主要的工业中心吗?
能力提升:
六、看课本104页图4.22,归纳目前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分布的情况。
研学
拓展延伸:
微小组对学,组内交流对学的疑难,完成下图。
工业基地
性质
工业中心
有利条件
辽中南
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京津唐
北京,天津,唐山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邻近香港,东南亚,多侨乡,可利用外资发展工业。
示学
(两组展示同一单元,相互挑战,精彩者加分)
单元一:口头展示工业的重要作用及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单元二:看地图指出我国沿海地区主要的工业中心。

《工业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

《工业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

《工业》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工业的定义和发展历史;2. 掌握工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3. 了解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4. 分析当代工业发展的趋势和挑战。

导学内容:一、工业的定义和发展历史工业是指以机械、设备和技术为基础,通过劳动力和资源的组织,生产商品和效劳的经济活动。

工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但真正的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的英国。

工业革命以机械化、工厂化和大规模生产为特征,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工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工业是摩登经济的支柱,是国家繁荣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工业生产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科技创新,创造就业机缘,增进城乡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工业的发展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增进举世经济一体化。

三、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和社会结构。

工业化国家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化经过加快;科技和文化的传播加速,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抓紧密。

然而,工业革命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社会不对等等问题,需要举世共同尽力解决。

四、当代工业发展的趋势和挑战当代工业发展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生产正向智能化制造转变;绿色环保理念日益受到重视,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同时,举世化和贸易珍爱主义的冲突加剧,科技创新的竞争日益激烈,举世供应链面临不确定性。

导学活动:1. 分组讨论:请同砚们分组讨论工业的定义和发展历史,并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 观看视频: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讨论工业发展带来的利弊以及应对措施。

3. 小组展示:请同砚们以小组形式展示当代工业发展的趋势和挑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撰写报告: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工业发展的报告,包括工业的定义、发展历史、重要性,以及当代工业发展的趋势和挑战等内容。

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们对工业的定义和发展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工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工业革命对世界的深遥影响。

《工业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

《工业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

《工业》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了解工业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影响,并能够分析工业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一、导入1. 通过展示一段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工业是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让学生讨论一下他们身边有哪些工业产品,这些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二、进修内容1. 工业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什么是工业?工业是指以机器为中心,以人工劳动为基础,通过生产和加工原材料来制造商品的经济活动。

- 工业的发展历程:从手工业到机器工业,再到摩登工业的发展过程。

2. 工业的特点和分类- 工业的特点:大规模生产、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生产、自动化生产等。

- 工业的分类:重工业、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

3. 工业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工业对社会的影响: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推动城市化经过,增进科技创新等。

- 工业对经济的影响:增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缘,增进国际贸易等。

- 工业对环境的影响:污染环境、消耗资源、破坏生态平衡等。

三、示例分析1. 以中国的制造业为例,分析中国工业的发展现状和挑战。

2. 以某个工业企业为例,分析其生产过程、产品特点和市场竞争力。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工业的定义、发展历程、特点和影响,同时也认识到工业在增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环境和社会问题。

希望同砚们能够认识到工业的重要性,关注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做出贡献。

五、作业1. 阅读相关文章,了解更多关于工业的知识。

2. 小组讨论:如果你是一个工业企业的经理,你将如何平衡经济效益和环保问题?六、拓展延伸1. 考察当地的工业发展情况,了解内地区的主要工业产业和发展趋势。

2. 参观当地的工业企业,亲身体验工业生产的过程和环境。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工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好地认识工业的重要性和影响,为未来的进修和生活做好准备。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9课_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9课_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学习目标: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学会归纳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

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难点:民族工业发展特征自学完成:1、概念: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时期的民办资本主机器工业。

2、状元实业家张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人物创业背景:_________签订后,外国加强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处于爱国情怀,张謇提出“________”的口号,并弃官从业。

甲午战争后:在家乡创办_________(此后还建立创办实业恳牧、轮船、面粉、油料、冶铁等产业)概况: ______期间:发展到顶峰。

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最终纱厂被________。

公益事业:办文化教育及慈善事业,有些属于全国首创(南通博物苑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3、中国近代工业的曲折发展时期阶段特点原因(总)发展特点洋务运动到清末民族工业的____时期,难以生存发展受______的阻碍1、__________、______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________.2、从行业看,主要集中在_________。

3、地区之间的发展很不_______,沿海沿江地区比较发达,内地非常薄弱。

一战期间进入短暂_______________内因:________冲击封建制度,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民族工业受挫(萎缩)1.一战后,_____________,特别是__________的侵略;2._______发动内战和___________的压迫。

4、荣是兄弟_______和_______创办的_________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企业之一。

巩固练习:选择题1.古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排序是士、农、工、商,状元是最受人们的尊敬和羡慕,而工商业却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但在清末却出现一位“舍本逐末”的状元,他是()A.张謇B.荣宗敬C.荣德生D.孙中山2.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工业》导学案(第1-2课时)编写人:审核人:编写时间:2013年5月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学法指导】第1课时内容:我国工业空间分布,第2课时内容:我国四大工业区
【学习目标】了解我国工业空间分布,掌握我国四大工业区的优势及面临的问题
【学习重点】基础知识的应用
【学习难点】基础知识的应用
【预习案】
二、中国的工业(地图册158-159页)
1、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
(1)沿铁路线:京广线、京沪线、哈大线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2)沿江:{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
{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3)沿海:集中于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
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2、主要工业部门的空间分布
(1)能源工业
①煤炭工业:产量居世界首位,与煤炭资源分布一致,山西、内蒙古、陕西是最主要
的基地
②油气工业:集中在东北松辽石油基地、华北及环渤海油气产区、四川天然气基地、
新疆石油基地、近海大陆架油田
③电力工业:火电是主体,分布在北方的重要煤炭基地和大城市
水电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等上游
(2)钢铁工业:①主要基地:东部沿海—鞍山、本溪、京津唐、上海
长江沿岸—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
黄河流域—包头、太原
②主要的影响因素:原料、燃料、交通、市场
(3)机械工业:辽宁、上海-南京、北京-天津地区
(4)石化工业:主要以大庆、吉林、辽阳为中心
(5)电子工业:京津唐(中关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三、主要工业地区和工业地带:
1.四个工业基地:
(1) 辽中南工业区
位置:辽宁省中部和南部,地处东北平原南部,面临渤海和黄海
工业中心:沈阳、鞍山、本溪、辽阳、大连、锦州、丹东等
工业部门:机械、化学、有色金属、食品、纺织和电子等
特点:我国老工业基地之一,拥有骨干企业区位优势:
①地处平原,地势开阔,农业基础较好,有辽河、大凌河等河流流过,水资源丰富,丰富的森林资源及农产品提供原料、粮食和农副产品丰富的铁、煤、
石油、水能等多种资源能为本区的工业发展提供丰富的能源和原料
②漫长的国境线
③交通便利,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道运输组成的运输网络,有利于原料
的运入和工业产品的运出
④临海地区,有大连、旅顺、营口等港口,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⑤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劳动力充足,较多的专业人才
问题:①工厂设备多数陈旧,缺少对工业废气、废水、废渣的处理设施,致使许多工业城市污染严重。

②能源水源不足
发展方向:①发挥重工业优势,更新设备,提高质量,限制能耗大、本地又缺原料的工业的发展,合理开发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深化利用程度,向综合
性、深加工方向发展
②注意环境保护工作,要建设治理三废的设施,推进清洁生产
(2)京津唐工业区
位置:华北地区东部,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东北部地区,东临渤海
工业中心:北京、天津、唐山
工业部门:钢铁、机械、石化、煤炭、化学、电子、纺织、食品、陶瓷
特点: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轻重工业都发达
区位优势:
①地理位置优越:依山面海,北部近大连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南近陇海铁路沿线
工业城市,矿产资源丰富
②多种农产品
③陆、海交通便利,输油管道联结东北、华北
④北京、天津两直辖市科技力量雄厚
⑤各地支持,如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每年向北京输送大量的煤炭和电力
⑥人口密集;高等院校集中,人口素质高,人才资源丰富;市场大;投资环境好等
⑦天津引进外资,建立开发区,发展外向型的加工工业
问题:水资源和能源紧缺,此外,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产业结构转换艰难也是区域经济开发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钢丝、石化、海化、电子、高档轻纺和粗化
(3)沪宁杭工业区
位置:长江三角洲和杭嘉湖平原的上海、杭州、南京的三角地带,大致在我国沿海地区的中点,扼长江入海口
工业中心:上海、南京、杭州、扬州、常州、苏州、南通、无锡、镇江、芜湖、宁波工业部门:上海市:钢铁、机械、化学、电子、纺织、有色金属工业
其他地区:煤炭、石化、食品工业
特点: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大型工业基地
区位优势:
①水陆交通便利:长江的“黄金水道“横贯东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
②人口密集,市场庞大,资金、技术力量雄厚
③建立了新安江、富春江水电站和秦山核电站
④农业基础好
⑤工业历史悠久
问题:能源矿产(煤炭:长兴;铁矿:梅山、马鞍山)缺乏
发展方向:结构轻型化,内联外引,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开拓国际市场
(4)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位置:东南沿海以广州为中心的广东省中南部地区珠江三角洲,毗邻香港,面向南海工业中心:广州、深圳、珠海、澳门、香港
工业部门:广州:纺织、造纸、钢铁、石化、机械、制糖工业
深圳:电子、制糖、纺织、机械工业
珠海:电子、化学、机械工业
特点:
①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②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发展以出口为主的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工业
区位优势:
①地理位置:与香港相接,靠近东南亚地区,区域内有许多地方是侨乡,与国外联
系密切
②国家政策:80年代以来,我国将深圳、珠海、广州等定为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
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引进外资,发展工业
③以轻工业为主,发展以出口型的加工工业和制造工业,消耗原料和燃料较少
④大力开发红水河流域丰富的水能资源,建设了大亚湾核电站,以补能源之不足
问题:缺少矿产资源,工业原料和燃料缺乏,能源不足
发展方向:继续发挥优势,发展各种加工工业和制造业
2.三个工业地带:
(1)沿海工业地带。

由于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的设立;沿海地带的工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2)长江沿岸工业地带。

本区是沿海经济向我国内地辐射最便捷的区域,区内水能、有色金属、农业、多层次的劳动力资源丰富,航运发达,工业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力。

(3)陇海--兰新工业地带。

本区随着塔里木油田和黄河上游水能的开发,随着亚欧大陆桥的开通,工业发展前景广阔
【探究案】
分析中国基础工业的地区分布及其特点
【检测案】
学生课后巩固基础知识,完成练习册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