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诊疗2024PPT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诊疗2024PPT](https://img.taocdn.com/s3/m/4c0f7409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e.png)
02
阿奇霉素和广谱青霉素
尤其是氨苄西林,这些抗生素在肠道 中能形成高浓度,对肠道菌群结构产 生重大影响。
03
第二、第三代头孢菌素
这些抗生素口服后或静脉滴注后经肝 排泄,能在胆汁中形成高浓度并排入 肠腔,也容易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
结肠炎和伪膜性肠炎的区别
林可霉素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导致抗 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抗生素之一。
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的影响
01
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与AAD的关系
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是临床工作中常见 的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抗生素。
02
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对肠道菌群的影 响
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口服后能在肠道形 成高浓度,对肠道菌群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
03
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引发AAD的机制
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通过改变肠道菌群 结构,使得艰难梭菌过度生长,从而引发 AAD。
证实有肠道菌群失调是临床诊断 AAD的有力证据。
证实有肠道菌群失调
病原诊断的方法
微生物学检查
如果检出优势生长的致病菌,可直接诊断为相应病原性肠炎。
临床诊断
近期曾使用或正在使用抗生素后出现腹泻稀便或水样便,排除其他有明确 原因的腹泻可临床诊断为AAD。
证实肠道菌群失调
证实有肠道菌群失调是临床诊断AAD的有力证据。
林可霉素
阿奇霉素
阿奇霉素也是常见引起抗生素相关性 腹泻的抗生素,其口服后能在肠道形 成高浓度。
广谱青霉素
广谱青霉素尤其是氨苄西林在临床中 常被使用,且可能导致抗生素相关性 腹泻。
引发AAD的抗生素
除万古霉素外的常见抗生素
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 素
这两种抗生素在临床工作中较为 常见,是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的常见原因。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的研究进展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4d20905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08.png)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的研究进展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是指接受抗生素治疗后发生的腹泻症状。
抗生素破坏了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平衡,导致致病菌或难受菌生长过盛,从而引起腹泻。
据统计,接受抗生素治疗的人群中,约有5%到39%会发生AAD。
AAD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对其治疗和预防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一、AAD的治疗方法目前,AAD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停用抗生素:当患者出现腹泻症状时,应尽量立即停用抗生素。
这可以避免抗生素的进一步破坏对正常菌群的影响,从而减缓腹泻症状。
2.蒙脱石散:蒙脱石散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方法。
它可以吸附肠道内的毒素和水分,减轻腹泻症状,并且对胃肠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益生菌:益生菌可以促进人体内正常菌群的恢复和平衡,从而减轻腹泻症状。
常见的益生菌包括双歧杆菌、乳酸菌等。
4.抗生素联合治疗:在一些严重的AAD病例中,使用抗生素联合治疗可能会更有效。
1.合理使用抗生素:尽可能使用最小的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抗生素。
如果患者没有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最好不要使用。
2.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不同的抗生素对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影响不同,一些特定的抗生素可能会更容易引起AAD。
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3.合理饮食:良好的饮食习惯也可以帮助预防AAD。
建议患者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全谷类、新鲜蔬菜、水果等,同时避免摄入较多的高脂肪、高糖分和易消化的食物。
4.益生菌预防:益生菌在预防AAD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患者在接受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可以适当补充益生菌,以维护正常菌群平衡。
三、结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抗生素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对其的治疗和预防一直备受关注,目前已有多种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采用科学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此外,建议患者在接受抗生素治疗前咨询医生,以便得到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诊疗及预防专家共识(2023年版)
![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诊疗及预防专家共识(2023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800701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fe.png)
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诊疗及预防专家共
识(2023年版)
背景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已成为最常见的抗生素不良反应之一,尤其在儿童中更加常见。
早期的诊断和预防是减轻病症、优化治疗和个体化药学的重要步骤。
因此,本专家共识旨在提供针对儿童AAD的最新诊疗及预防方法。
诊断
1. AAD的诊断应基于儿童在使用抗生素后出现腹泻,且未出现其他病因的情况下做出。
2. 对于轻度腹泻儿童,临床医生可以观察治疗。
对于中度腹泻儿童,建议口服补液盐。
对于重度腹泻儿童,应立即住院治疗。
3. 对于病情复杂且症状持续的儿童,建议进一步进行肠道病原学检测。
预防
1. 严格遵守抗生素的使用指南,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2. 不推荐原则性使用预防性益生菌或益生元以预防儿童AAD 的发生。
3. 鼓励适度增加有益菌群,可以通过饮食或制剂膳食补充。
4. 慎重选择抗生素,避免使用影响肠道菌群的药物。
结论
本专家共识提供了诊断和治疗儿童AAD的最新建议,并提出了预防策略,旨在保护儿童生命安全和健康。
需要临床医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减少儿童AAD的发生率和危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及艰难梭菌感染性腹泻的防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及艰难梭菌感染性腹泻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1e6ac2ed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7a.png)
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I)
主要产生两种毒素: ✓ 肠毒素A:可损伤肠道黏膜,使中性粒细胞浸润,
促进各种炎性因子的释放,诱发炎症反应,也可 使肠粘膜上皮通透性增加,肠道分泌大量液体, 甚至出血性坏死。 ✓ 细胞毒素B:通过解聚肌动蛋白,破坏细胞骨架, 直接损伤肠壁细胞,引起炎症反应而使肠道黏膜 细胞变性、坏死、凋亡、脱落等。 ✓ 6%-12%的艰难梭菌还可分泌二元毒素。
临床表现: ✓ 主要是在24h内有3次或以上的未成形 大便; ✓ 粪便检测到艰难梭菌毒素或产生毒素 的梭状芽孢杆菌; ✓ 肠镜检查或病理学检查提示伪膜性结 肠炎; ✓ 大部分患者有8周内应用抗
CDI可表现为: ✓ 无症状携带者 ✓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 伪膜性肠炎 ✓ 暴发性肠炎 ✓ 甚至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死亡
甲硝唑 ✓ 抗生素疗效有周期:预防性用药:24h-48h;盆腔炎、菌血
症:2周至3周 ✓ 可用可不用者尽量不用:出院带药;38.5℃以下
如何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
合理应用微生态制剂预防AAD: ✓ ICU 双歧三联活菌的应用很广泛,预防和治疗肠道菌群失
调 怀疑为感染性AAD病人,特别是怀疑为艰难梭菌感染的病
作为一种窄谱抗菌药物,不影响肠道正常菌 群,可减少CDI的复发率,其治疗效果和艰难 梭菌对其敏感性还需进一步观察。
推荐剂量为200毫克(一片),每天两次(每 12小时一次),持续10天。
新进展:粪菌移植治疗
粪菌移植(FMT)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通 过一定方式移植至患者肠道内, 从而调节紊乱的 肠道菌群,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微生态系统。
引起AAD的常见抗菌药物:
常见:头孢菌素、克林霉素、氨 苄西林、喹诺酮类药物
较常见: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 霉素、其他青霉素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中医治疗 ppt课件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中医治疗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48c2903453610661ed9f4d9.png)
概
念
•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是指由于使用广谱 抗生素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肠道 菌群失调症,为较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是医 院内源性感染的表现。 • 又称“抗生素相关性肠炎” • 发生率约5 %-39 %
引起AAD的抗生素
• 几乎所有的抗生素均可引起AAD • 以头孢菌素族、喹诺酮素、广谱青霉素 类和碳青霉烯类等多见
• 伪膜可脱 落,脱落处 有出血,光 镜下肠黏 膜和黏膜 下层有大 量炎细胞 浸润.
伪膜性结肠炎(PMC)
• 是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严重阶段 • 主要发生在结肠的急性粘膜坏死性炎症 • 据报道伪膜性肠炎发生率为2-3%,死亡 率15-20%,合并并发症的严重伪膜性肠 炎病死率明显增加
AAD各型的临床特点
• 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生素,出现腹泻,可伴大便性 状改变如水样便、血便、粘液脓血便或见斑块条索状伪 膜 • 可合并下列情况之一: • 发热≥38℃ • 腹痛或腹部压痛、反跳痛 • 周围血白细胞升高
诊断标准
•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 A.大便涂片有菌群失调或培养发现有意义的优势菌群 • B.如情况许可时作纤维结肠镜检查见肠壁充血、水肿 、出血 • C.可见到2mm一20mm灰黄(白)色斑块伪膜;细菌毒素测 定证实
治
疗
• 立即停用广谱 抗生素 • 口服甲硝唑,200-400mg,3-4次/天(轻 症患者) • 口服万古霉素,0.25-0.5g,4次/天,7-10 天(重症患者)
正常人体肠道菌群构成
• 90%为常住菌 如大肠杆菌、双歧杆菌、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 • 10%为过路菌 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及葡萄球菌 • 它们之间互相拮抗,制约和依存,使肠道形 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生态学环境,故这些 细菌不但对人体无害,反而对消化和营养 吸收有利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5bb0a052dd88d0d232d46a27.png)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是由于接受抗生素治疗而引起的常见副作用,是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肠道菌群失调症的总称。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滥用抗生素情况日益严重,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AAD的发生率因人群及抗生素种类的差异而不同,一般认为发生率在5%~35%。
几乎所有的抗生素均可发生AAD,但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导致AAD的危险不尽相同,如广谱抗生素较窄谱易发;2、3代头孢菌素易发;抗生素联合应用、使用疗程越长,AAD发生率越高。
1 AA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引起腹泻的原因及发病机制不尽相同,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以下3类:(1)肠道正常菌群遭到破坏:抗生素的使用使肠道正常菌群遭到破坏,一方面使肠道菌群相关的糖类的代谢降低,致使糖类吸收不良,肠腔中的有机酸、阳离子和糖类聚集,从而导致渗透性腹泻,另一方面正常菌群的破坏也导致了病原微生物的异常增殖,特别是难辨梭状芽胞杆菌(CD)的感染,目前认为CD是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主要病因,10%~25%AAD和几乎所有的伪膜性肠炎(PMC)均由此菌引起。
CD是一种存在于人类结肠腔内的芽胞状革兰阳性厌氧杆菌,其致病主要通过毒素介导。
其产生的肠毒素A和肠毒素B可导致肠粘膜损伤、炎症甚至坏死。
其它与AAD有关的细菌还包括沙门菌属、产气荚膜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柏菌及白色念珠菌等。
(2)胃肠蠕动加快;有些抗生素如红霉素可直接激动胃动素受体、刺激胃窦和十二指肠收缩,引起肠蠕动改变,导致腹泻。
又如阿莫西林有刺激肠蠕动的作用,可导致运动性腹泻。
(3)肠粘膜损害:有些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四环素、新霉素、杆菌肽等,可直接引起肠道粘膜损害、肠上皮纤毛萎缩及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导致肠道内营养物质的吸收障碍,从而引起吸收不良性腹泻。
2 诊断2.1临床表现AAD的临床表现按照病情的程度可分为单纯性腹泻、结肠炎、伪膜性肠炎。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的研究进展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ab6834c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a.png)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背景介绍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指在使用抗生素后,患者出现腹泻的一种不良反应。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对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上仍面临着一定挑战。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机制主要与抗生素对肠道微生物群的破坏以及致病菌的增殖有关。
抗生素疗程导致正常菌群受损,使得致病菌的生长环境得到促进,从而引发腹泻的发生。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补充益生菌、禁用抗生素或更换抗生素、口服多氟酸等。
这些治疗方法并不能完全解决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问题。
为了更有效地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寻找新型的治疗方法。
一些研究表明,粪菌移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症状。
一些药物的联合使用也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方法将会有更多的突破。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新进展,以提供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总结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介绍新型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前景,评估治疗方法的副作用及安全性,更好地指导临床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准确的治疗建议,提高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
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相关学科领域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1.3 研究意义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方法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
深入了解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病机制,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该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抗生素的治疗效果。
儿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相关因素和对症治疗
![儿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相关因素和对症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d2dd69d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af.png)
儿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相关因素和对症治疗摘要:抗生素是儿科治疗中常见的一类药物,但是许多患儿会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调研分析,针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的相关因素以及防治策略进行调研。
研究发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引起因素很多,具体与患儿的体重还有年龄以及应用药物抗菌药物的数量和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等都都相关,但是与患儿的性别无关。
如果患儿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可以针对患儿腹泻具体情况采取补液、蒙脱石散、益生菌等对症辅助治疗。
经过治疗之后,这类腹泻可以在3-8天左右治愈。
1.概念分析儿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英文简称为ADD,它指的是患儿在起初并没有腹泻症状,但是因为治疗过程中,使用了抗生素药物的3-5天后,大便次数大余每日三次,并且大便性状呈现水样、稀样等改变,验大便常规中未发现细菌,只有少量或者无白细胞。
ADD的具体临床表现,就是大便次数变多,大便的性状呈现变化,部分患儿出现了恶心、发热、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
ADD发生的时间多在服用抗生素药物3-7天后发生,经过积极干预治疗后,可以得到有效治疗效果。
1.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相关因素2.1与患儿体重和年龄有关调研数据表明,儿科患儿发生ADD与患儿的体重和年龄都有关系。
随机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抗生素治疗幼儿进行统计,小于一周岁的婴儿,发生ADD的概率高达百分之十二,1-3岁的幼儿发生ADD的概率则为百分之六左右,而3岁以上的幼儿发生ADD的概率则为百分之二左右。
患儿的年龄越小,发生ADD的可能性越大,体重过胖或者体重轻的婴幼儿,发生ADD的概率也会比较高。
这是由于小月龄的患儿或者体重小的患儿,由于身体抵抗力比较低和肠胃功能也不够完善,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后,容易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引起ADD。
2.2 使用抗生素的种类、数量、时长有关目前,使用抗生素引起ADD比较常见的药物是青霉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和大环内酯药物等。
运用抗生素药物治疗的时长一般3-12天不等,出现ADD症状一般在服用抗生素药物后的3天左右出现。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的研究进展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dc944a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31.png)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的研究进展一、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病理生理机制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指在使用抗生素后,患者出现腹泻症状,但没有其他原因可解释的腹泻。
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1.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
抗生素使用后,抑菌作用不仅会杀死致病菌,也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从而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
2.抑制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抗生素可抑制肠道黏膜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使肠道对致病菌和毒素的防御功能减弱。
3.激活肠道炎症反应。
抗生素使用后,肠道炎症反应会被激活,导致肠道黏膜损伤和炎症反应,从而引发腹泻症状。
当前,对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停用抗生素。
一旦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首要的治疗措施是停用引起腹泻的抗生素,切勿随意更换或增加抗生素的使用剂量。
2.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腹泻患者由于大量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容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因此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对于恢复患者的健康非常重要。
3.调节肠道微生态。
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有益菌群的生长和繁殖,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4.使用益生菌和益生元。
益生菌和益生元对于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抑制致病菌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作为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重要手段。
5. 运用过氧化氢。
研究人员发现,利用过氧化氢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效果显著,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腹泻症状,对于短期内恢复肠道功能非常有效。
三、益生菌在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应用益生菌是指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能够通过定植或活动保持宿主生理平衡的微生物群落。
在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研究中,益生菌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1. 益生菌对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使用益生菌可以有效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有益菌群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减少有害菌群的数量,增强肠道屏障功能。
3. 益生菌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免疫系统的功能,促进有益菌群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强宿主的免疫力,预防和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0a2425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3f.png)
05
临床实践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诊断困难与解决思路
症状非特异性
儿童AAD的症状与多种疾病相似,如普通腹泻、 病毒感染等,导致诊断困难。
实验室检测限制
目前缺乏特异的实验室检测手段,使得AAD的确 诊更加困难。
解决思路
结合患儿病史、用药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 ,进行综合判断,提高诊断准确性。
合理使用抗生素
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避 免不必要和过度使用抗生素,
减少肠道菌群紊乱的发生。
加强手卫生和消毒
医护人员和家长应加强手卫生 意识,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 同时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饮食调整
鼓励患儿多摄入富含益生菌和 益生元的食物,如酸奶、豆制 品等,有助于维护肠道菌群平 衡。
增强免疫力
合理安排患儿作息时间,保证 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增
病史
近期有抗生素使用史,尤 其是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 用多种抗生素。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
01
02
03
04
粪便常规
可见白细胞、红细胞增多,提 示肠道炎症。
粪便培养
可培养出致病菌,如艰难梭菌 等。
血液检查
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C 反应蛋白增高等炎症反应指标
。
影像学检查
如腹部X线平片、超声等,可 辅助了解肠道病变情况。
优化治疗方案
根据AAD的严重程度和病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停用相关抗生素、 补充益生菌等,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加强预防措施的宣传和培训
加强公众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册等途径,向公 众普及AAD的相关知识,提高家 长和儿童对AAD的认识和预防意 识。
培训医务人员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 识别和处理AAD的能力,确保患 者在出现相关症状时能够得到及 时、有效的治疗。
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43493ecc9ec3d5bbfd0a7452.png)
[] 5 乔华 , 王婷 , 梁莉. 普 卢利 沙 星片健 康人 体 尿 药药 动 学研 等.
究 . 国 医院 药 学 杂 志 ,0 82 ( 0 : 5 中 2 0 ,8 1 ) 1 . 4
拓扑异构酶 Ⅱ的氨基酸 序列 有与 D A回旋酶 同源 的串联 区 域 , N 这两种酶 的作用 机制也有很 多的相似性 , 因此可能从此 类药 物 中 发现具有 D A活性 的抗肿瘤剂 。合成 了具有拓 扑异构 酶 Ⅱ抑制 N 活性的喹诺 酮类 化合物 。这类 化合物 根据 其结 构的不 同分为 二
[] 4 刘霞 , 张道英 , 廖梅 香 , . 卢利 沙星胶 囊处 方的优 选. 南 等 普 赣
医学 院 学报 ,0 92 ( )7 . 2 0 ,9 3 :8
向抗病毒 和抗肿 瘤方 面延伸 的趋 势。此类 喹诺 酮类化 合 物 主要
基于两种作用 机制 : 抑制 拓 扑 异 构 酶 Ⅱ和 抗有 丝 分 裂 。 由于 真 核
_ 尊 曩 l l_ l l 1l— l l一 l 曩 l
0
| j毒 。0 吁 矗 | |
0
0 t 0 。 | 。。
综
述
小 儿 抗 生 素 相 关 性 腹 泻 的 诊 断 与 治 疗
赵 玉 影 张 丽
北 镇 市妇 幼保 健 院 ( 宁 北镇 1 1 0 ) 辽 2 3 0
一
步深 人 , 使本类药 物与其他药物联 合用药治疗一些 难治性 感染 近 年阐明喹诺酮类抗 菌药 耐药机 制 主
参 考 文 献
将越来 越广泛。
[] 1 梁菊 , 吴文澜 , 陈攀普. 卢利沙 星与 盐酸黄连 素复 方后的体 外 抑 菌活 性 常 坦 然.尹 卫 平.河 南科 技 大 学 学 报. 0 9 2 20 ,7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课件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7dc00b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6e.png)
加强监测和报告
健康教育
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应加强对抗生素相关 性腹泻的监测和报告,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抗生素相 关性腹泻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公共卫生意义
控制疾病传播
通过预防和控制措施,有效遏制抗生素相关 性腹泻的传播,保护公众健康。
促进公共卫生发展
加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有助于推动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尽量避免再次使用抗生素,如 必须使用,应遵循医生的建议 。
及时就医
如出现严重腹泻、高热等症状 ,应及时就医。
保持乐观心态
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 疗和护理,有利于康复。
05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策略
合理使用抗生素
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避免无 根据地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 素。
根据病情,医生可能会开具止泻药、抗炎药或益 生菌等药物治疗。
治疗注意事项
观察病情变化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严重腹泻、 高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遵循医嘱
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医嘱,按时服药,并定期回诊复查。
预防再次感染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再次感染病菌。
04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护理与康复
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抗生素相 关性腹泻的预防和康复知识。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和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定期复查
建议患者在康复后定期到医院 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
在的健康问题。
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食用不洁、变质的食物, 注意餐具的消毒。
避免再次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a1f08c64028915f804dc22f.png)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进展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简称AAD)是指应用抗生素后继发腹泻,为较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其发生率视不同抗生素而异,约为5 %~39 %[1,2]。
按AAD的病情程度不同,包括单纯腹泻、结肠炎或伪膜性结肠炎。
伪膜性结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简称PMC)指病情严重,在结肠粘膜有伪膜形成的特殊类型,如不及时认识,给予合理治疗,可导致并发症,死亡率高达15 %~24 %。
本病的发生,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抗生素破坏了肠内菌群的自然生态平衡,即生理性细菌明显减少,而需氧性菌及兼性厌氧菌数量增加,其中与PMC发病有关的主要是难辨产气荚膜芽胞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简称CD),它产生的2种毒素,毒素A为肠毒素,毒素B为细胞毒素,2种毒素均可引起肠道粘膜损伤和炎症。
其他细菌尚有产气荚膜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酸克雷伯杆菌和沙门菌属[3]。
凡能对抗细菌的药物,几乎均可引起AAD,以林可霉素(lincomycin)、阿奇霉素(azithromycin)、氨苄西林(ampicallin)多见[4]。
此外,头孢菌素族、青霉素类等也常见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较少发生。
但抗结核杆菌、真菌和抗寄生虫的抗菌药尚未见报道。
本病发生的危险因子,除与不同的抗生素和应用抗生素时间长短有关外,尚与病人的年龄(<6 a或>65 a),基础病的严重度,过去有否肠道疾病或AAD,有否免疫抑制,住院时间长短,有否外伤、手术、鼻饲等有关[5]。
也有认为大多PMC 见于平素较为健康者。
本病在女性中发病有增加,口服与肠外应用抗生素均可引起本病。
最近报道1例,32 a,女性病人,阴道应用林可霉素乳膏3 d后发生水泻,在大便内证实有CD[6],确甚少见。
AAD的诊断病人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如出现腹泻,应警惕本病的可能。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5fd2352e856a561253d36fb9.png)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原因,为有效减少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总结归纳分析方法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方法,提出预防措施。
结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滥用抗生素和过度使用抗生素措施,合理选用抗生素,避免内源性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等致病菌过度繁殖,控制医院内感染,严格无菌观念,使用一次性器材,加强病室间隔离,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用微生态制剂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发生。
结论提高认识,及时诊断,合理治疗,积极预防。
【关键词】抗生素腹泻诊断与治疗【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2-0051-02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指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后继发腹泻[1],是抗生素药物的副反应。
在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可因抗生素药物种类不同存在差异。
几乎所有抗生素均可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但不同抗生素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不同[2],发生率占使用抗生素治疗患者的5%~35%。
广谱抗生素较窄谱抗生素易发,患者年龄<6岁或>65岁易发;2,3代抗生素易发,联用抗生素易发,使用抗生素疗程越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越高[3]。
1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病因及发病机理1.1 肠道正常菌群遭破坏机理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可使肠道正常菌群平衡失调[4],生理性细菌减少,致病菌增加,使正常状态下的菌群平衡遭到破坏,糖类代谢率降低,造成糖类吸收不良,肠腔中的有机酸、阳离子和糖类聚集,导致渗透性腹泻;肠道正常菌群平衡遭到破坏后,部分病原微生物异常增殖,特别是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的异常增生明显,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主要病因,10%~25%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和几乎所有伪膜性肠炎均由此引起。
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是一种存在于人体结肠腔内的芽胞状革兰氏阳性厌氧杆菌,其致病主要通过毒素介导,产生的肠毒素A和肠毒素B致肠粘膜损伤、炎症甚至坏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诊断与治疗_杨云生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诊断与治疗_杨云生](https://img.taocdn.com/s3/m/2dc88131bd64783e09122b87.png)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北京100853电子信箱:s u n n y 888@m e d m a i l .c o m .c n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规范化培训专栏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诊断与治疗杨云生,闵 敏文章编号:1005-2194(2011)06-0478-03 中图分类号:R 5 文献标志码:A提要: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 A D )是指伴随抗生素使用而发生的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
约2/3的患者无法找到明确病因,但近1/3的患者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C D )感染所致。
A A D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可表现为轻症腹泻、重症肠炎、假膜性结肠炎甚至可引起死亡。
有效的A A D 治疗包括及时停用相关抗生素,应用针对C D 感染的药物以及其他有效措施。
关键词: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难辨梭状芽胞杆菌T h e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a n t i b i o t i c -a s s o c i a t e d d i a r r h e a . Y A N GY u n -s h e n g ,M I NM i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 ,G e n e r a l H o s p i t a l o f P L A ,B e i j i n g 100853,C h i n aS u m ma r y :A n t i b i o t i c -a s s o c i a t e d d i a r r h e ar e f e r s t ot h e d i a r r h e ao c c u r r i n g w i t ha n t i b i o t i c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a n d u n e x p l a i n a b l e w i t ho t h e r c a u s e s .T h e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f a c t o r s r e m a i n s u n k n o w ni na b o u t 2/3o f c a s e s ,b u t c l o s t r i d i u m d i f f i c i l e (C D )i n f e c t i o ni s i d e n t i f i e d a s t h e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f a c t o r i nn e a r l y 1/3.C l i n i c a l l y ,A A Dm a y s h o w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w i t hv a r i e d s e v e r i t y r a n g i n g f r o m m i l d d i a r r h e a t o s e v e r ec o l i t i s ,p s e u d o m e m b r a n o u s c o l i t i s a n de v e nd e a t h .T h e e f f e c t i v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A A Di n c l u d e s t i m e l y d i s c o n t i n u a t i o n o f t h e t r o u b l i n g a n t i b i o t i c s ,m e d i c a t i o n s f o r C Di n -f e c t i o na n do t h e r e f f e c t i v e m e a s u r e s .K e y w o r d s :a n t i b i o t i c -a s s o c i a t e d d i a r r h e a ;c l o s t r i d i u m d i f f i c i l e 杨云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后)导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得诊断及治疗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就是指伴随抗生素使用而发生得无法用其她原因解释得腹泻,就是抗生素相关得一种常见不良反应。
AAD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可表现为轻症腹泻、重症肠炎、假膜性结肠炎甚至可引起死亡[1]。
有效得AAD治疗包括及时停用相关抗生素,应用针对CD感染得药物以及其她有效措施。
本文就AAD得诊断及治疗做一介绍,为临床医生及时识别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采取相应得处理措施做参考。
1、ADD发病机制
人体正常情况下每克粪便含有1011个细菌,种类达500种之多,称为正常菌群。
肠道得正常功能依赖于这些微生物得生态平衡,由于抗生素得大量或不适当得使用,扰乱了肠道得生态平衡而导致腹泻[2]。
当前认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得机制主要包括①大肠糖类代谢得异常[3]:广谱抗生素使用后不仅可以使肠道内正常菌群减少,而且还导致细菌对糖类代谢降低致使吸收不良,肠腔中得有机酸、阳离子与糖类得聚集而导致渗透性腹泻与大肠功能得紊乱.轻症仅有腹泻,称AAD;重症腹泻伴有全身症状,甚至可出现抗生素相关性假膜性结肠炎(PMC);②胆汁酸代谢得异常[4]:在小肠中未被吸收完全得初级胆酸可以在大肠内被细菌分解去羟基后变成次级胆酸。
双羟基胆酸如初级胆酸得鹅氧胆酸及次级胆酸得脱氧胆酸为强烈得大肠分泌刺激物. 由于大量抗生素得应用, 使具有去羟基作用得细菌数量减少,特别就是具有7-α去羟基功能得细菌数量很低时103-105CFU/克湿便),致使鹅脱氧胆酸得浓度增加,常继发分泌性腹泻[3,4];③抗生素得直接作用:某些抗生素如红霉素就是胃动素受体得激动剂,而胃动素为胃肠肽,可以刺激胃窦与十二指肠收缩,引起肠蠕动改变,导致腹泻、肠痉挛与呕吐。
2、AAD诊断
因AAD诊断标准目前尚无统一得AAD诊断标准,根据2001年卫生部发布得《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得AAD诊断标准以及大量国内外临床研究,总结AAD得诊断标准为【5】:①近期有抗生素应用史;②腹泻症状:大便频次≥3次/d,连续2d以上,伴随大便形状改变;③大便涂片镜检示肠道菌群失调,或发现有意义得优势菌群(阳性球菌、梭状杆菌或真菌),可伴便血、腹胀或发热等
临床表现;④拟诊AAD得患者须排除以下情况:a、各种类型得感染性腹泻,如细菌性痢疾、食物中毒等;b、引起腹泻得消化道疾病,如结直肠癌、炎症性肠病等;c、胃肠道术后1年以内;d、其她除抗生素以外有明确病因得腹泻。
2、1 临床表现按照病情得严重程度AAD可分为单纯性腹泻、结肠炎与PMC。
单纯性腹泻最多见,其临床表现较轻,一般在抗生素应用4~10d后出现,表现为频繁解不成形便或水样便,腹泻次数3~5次/d,部分严重者超过10次/d,无其她并发症,病程呈自限性,停用抗生素后症状多缓解;结肠炎症状则较严重。
PMC最为严重,与PMC发病有关得主要就是难辨产气荚膜芽胞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简称CD),它产生得2种毒素,毒素A为肠毒素,毒素B为细胞毒素,2种毒素均可引起肠道粘膜损伤与炎症。
常见表现为水样泻(90% ~ 95%),粪水中可见漂浮得假膜,腹部绞痛(80%~90%),发热(80%),白细胞增高(80%),偶伴呕吐,可导致低蛋白血症、水肿、循环容量不足与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可并发中毒性巨结肠、穿孔甚至死亡。
2、2内镜检查部分AAD患者结肠镜下可见红斑、水肿、结肠溃疡或出血等黏膜病损。
典型PMC结肠镜下可见结肠多片微隆起得斑片状或地图状黄色斑块覆盖于中度炎症得黏膜表面,形成厚2~5mm,直径2~10mm得黄白色或黄绿色假膜,可相互融合成不规则片状、带状或沿皱襞分布得线状.近年来由于早期识别及治疗,PMC内镜表现多不典型,相当部分患者不能发现假膜,呈“非特异性结肠炎”表现。
临床上大多数病例无需进行结肠镜检查,不过对于PMC行结肠镜检查对确诊很有意义,但应谨慎进行,对于重症及暴发型病例,要视病情而定,以免引发穿孔。
2、3实验室检查组织细胞培养实验因其高敏感性被认为就是CDAD诊断得“金标准”,但培养要求高且时间长(48h以上),如果第一次检查结果为阴性,应复查。
此外,也可对粪便培养进行菌群分析,如当粪便中念珠菌数量≥105CFU/mL,且患者有严重腹泻及念珠菌感染存在时可诊断为念珠菌相关性腹;CD试验阴性且无念珠菌感染时,可考虑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与克雷伯菌等其她细菌引起得相关性腹泻,但单纯得粪便培养特异性低且容易出现假阳性。
其她实验室检查可能出现得异常还包括外周血白细胞增多,多数为(10~20)×109/L;粪便常规可
见白细胞,多数无肉眼血便或黏液便,有时便潜血可呈阳性。
2、4其她辅助检查PMC腹部X线平片可见结肠扩张,结肠袋肥大,肠腔积液及指压痕。
CT扫描可见结肠壁增厚、成线与水肿,近半数患者得CT所见正常。
3、AAD治疗
3、1停止原有抗生素治疗轻症AAD患者可中断或换用其她抗生素。
如因原发病感染不能停用者,应尽量选用对肠道菌群影响较小得抗生素。
禁用麻醉剂与抗蠕动药物如阿托品、复方地芬诺酯或洛哌丁胺等,以免毒素滞留肠腔。
重症AAD患者及CDAD患者需采取更加积极得治疗措施。
3、2 针对性抗生素治疗在病原学明确得AAD病例中应当使用针对性抗生素。
对于CDAD患者,推荐口服甲硝唑与万古霉素。
甲硝唑250~500mg,每日3次,万古霉素125mg每日4次,平均3~5d症状好转(多数病例不超过7d),应答率可达到90%~97%[6]。
美国感染学会、美国胃肠病学会与美国医院流行病学会推荐首选甲硝唑治疗.万古霉素可减少患者腹泻次数(<3次/d),缩短腹泻时间,但存在价格偏高及发生耐万古霉素性肠球菌等问题。
万古霉素得适应证包括对甲硝唑过敏或耐药、甲硝唑治疗失败、孕妇、重型难辨梭状杆菌感染或中毒性巨结肠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AAD患者。
如症状仍持续或出现肠梗阻,应停用口服改为鼻导管注入或灌肠.静脉治疗经验不一,但若需要,推荐使用甲硝唑,因其可在结肠内达到治疗浓度;而静脉用万古霉素则无效。
一些研究表明,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也可加强万古霉素治疗效果,但缺乏随机对照试验。
另外研究发现,BI/NAP1/027强毒素型CD得出现与甲硝唑治疗得高失败率有关,提示这两种抗生素在将来得治疗中有效性可能会减低。
其她针对难辨梭状杆菌AAD得药物还包括杆菌肽、替考拉宁、夫西地酸及利福平等。
目前还在研究中得治疗CDAD药物还有雷莫拉宁(ramoplanin)、OPT-80、rafalazil、毒素A、B单克隆抗体等。
3、3支持治疗维持基本生命体征平稳,补充体液与电解质,尤其钾盐,必要时应用免疫球蛋白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重症患者应补充血浆白蛋白等。
3、4调整肠道菌群口服微生态制剂对AAD有预防与治疗作用。
微生态制剂黏附于肠道上皮细胞后,定植形成稳定菌群,对宿主发挥生物屏障、营养、免疫、控制内毒素血症等作用,包括益生菌、益生元与合生素。
常用得有乳杆菌、双歧
杆菌制剂、衣地芽孢杆菌制剂等。
研究表明,无论在抗生素治疗初期还就是中期给予益生菌制剂,均能显著减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并缩短腹泻持续时间与腹泻次数。
对于已经出现PMC得患者,用益生菌制剂配合适当抗生素治疗,不仅疗效增强、且有益于防止复发。
益生元就是直接口服双歧杆菌生长所需底物,可刺激肠道中益生菌生长,现已用于临床得有果寡糖、大豆寡糖与乳醇等。
4、小结
总之,AAD就是潜在得能够威胁患者生命得疾病,但可以通过预防措施有效避免或降低其发病率.最有效得AAD治疗在于一级预防,慎用及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尽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早期发现并诊断AAD,从而降低患者病死率与医疗成本。
参考文献:
[1]杨云生,闵敏、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1(6):478—480、
[2]周雪艳、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得发病机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4, 16
(6):376-377、
[3]HogenauerC,HammerHF,Krajs GJ,Reisinger EC、M
echa—nismsand managem- entof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J]、Clin InfectDis,1998,27:702—710、
[4]BorriellloC,Clin Infect Dis,1998,27:702-710、
[5]蒲芳芳,王亚娟,石磊等、重症监护室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流行现状与治疗[J]、
现代预防医学,2015,42(9):1719-1726、
[6]WenischC,ParschalkB,HasenhundlM,etal、parisonofvan-yc
in,teicoplanin,metronidazole,andfusidicacidforthetreat—mentofClostridium difficile—associateddiarrhea[J]、Clin Infect Dis,1996,22(5):813— 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