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教学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
一、概念揭示
所谓小课题,指的是以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本学期教务处提出的各教研组的小课题研究是指各组教师在个人的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并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中,选择研究范围比较微观、研究内容比较具体、研究切口比较小、研究周期比较短,容易操作且有兴趣、有能力独立完成研究任务的课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课题研究方式。
校本小课题研究不是一种游离于学校教育教学之外的独立存在。它是一种建立在校本基础上,把教研、科研有机整合起来的研究活动。渗透到了老师们的学习、教研、科研等各个环节,让老师们能更多地立足课堂、关注课堂、聚焦课堂,让课堂成为小课题研究的主阵地,更好地使小课题研究焕发生命的活力,彰显它应有的价值。
二、目的意义
小课题研究既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是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与水平,提升自己的成功经验,形成教育教学风格特色,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为根本目的。适当开展小课题研究,能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综合能力,有助于教师教育教学专业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的和谐而全面的发展。本学期教务处提出一个学年开展一个小课题研究活动,旨在让小课题研究成为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推进学校教科研工作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三、遵循原则
1、立足校本
小课题研究中的立足校本,就是要求各教研组老师从学校实际出发、从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出发,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确立课题,开展真研究。
2、注重实效
小课题研究只有注重实效,才能体现其内涵和意义,才能使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脱离轨道.注重实效一是注重每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地做实、做深、做透;二是从实际出发,不求全不求大,而是务实求精。
3、积极创新
积极创新,就是结合校本对小课题研究进行创造性的实施和管理。
四、小课题研究注意事项
1、选题切入口要小
要选好课题,首先要明白为什么研究。也就是选题有没有价值,这是选题的首要原则。一般人们做研究,总要有个目的。没有目的的研究,就好比没有靶子的射击,只能是盲目放枪,空浪费子弹。小课题研究要从小处着眼具体落实,切入点要小而具体,使自己容易操作和把握。校本小课题研究,应该着眼问题的解决,即明确用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或者用什么途径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就是选择切入点的问题。
要摒弃假大空,选题上“大而空”的问题出现的原因,概括起来有这样几方面:一是所选课题根本不是来自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二是确立课题缺乏从问题到课题的转化;三是选题时没有对研究过程、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进行预设。
例如:你反思自己这段时间的教学,觉得效果总不好或者总是不如同行老师的好,这时候问题还比较朦胧,如果你确立一个“有效教学的研究”,选题就太大,不好把握,因为“有效教学的研究”涉及到的因素也太多。你不可能在一定时间内都研究到,都研究到了也就不是小课题了。但你可以从其中选择一个你感兴趣、又能把握得了的环节入手,比如导语环节,提问环节、板书环节、作业环节……你经过反思觉得以前某一环节确实做得不太好,并且决心把它做好。但这时候你如果确立《如何写好板书》、《如何提问》、《作业研究》,这样的课题还是大,就是切入点还没有把握准,或者说没有具体的切入点。如果你想从作业环节入手,你就应该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研究解决什么问题,比如用“面批面改”作为切入点,确立《面批面改增强作业实效性》为课题,就好把握了;如果你想从提问的环节入手,你可以具体到《用追问的技巧提高提问的质量》,就容易操作了……
在小课题题目上,能够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是最好的,比如《运用儿歌识记单词》,这就是从教师个人的角度选准了一个切入点“运用儿歌”,解决了如何识记单词的问题。
2、找准研究方法,落实研究过程
在小课题研究中,最适合也最有效的方法,应该是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一种源于行动的研究,是一种在行动中进行的研究,是一种为了
更好地行动的研究。它的基本过程是:A发现问题和界定问题—B制订行动计划—C实施和记录行动—D反思和评价。这也正是小课题研究所要遵循的研究过程。
下面是一个行动研究的案例,是关于教育问题的,我觉得它对老师们学会过程操作,运用行动研究方法去落实小课题研究,应该是一种帮助和启发。尤其是案例中“实施和记录行动”环节,最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案例:
一位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发现班里有一个叫小亮的同学,上课不注意听,总是玩手,下课还招惹同学,班里常常因为他被扣分,同学们也不喜欢他。如何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教育呢?这位语文老师制订了行动计划,并用实施记录表的形式,记录和反思行动。他的实施记录表分为这样几项内容:时间、要求、实施过程、效果、原因分析。我们从中选择三天的记录,体会一下他的研究过程。
对小亮的要求是:尽量别把手放在前面,坚持两节课。实施过程:早晨到校后就给他提醒,提出希望,告诉他表现得好,将得到表示纪律好的绿星;效果:没有做到。原因分析:第一节数学,我没有和数学老师沟通。(于是他马上在第二天和其他老师沟通,进行了调整)。
第三天对小亮的要求是:在我的语文课上举手发言不少于5次。实施过程:尽量在他举手时叫他或向他点头示意教师的关注。及时发给他表示纪律好的绿星。效果: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了,很少再玩手了。原因分析:通过提问,可以集中他听课的注意力,同时也让他感觉到老师在关注他。
第六天,对小亮的要求是:给他打个电话,让他周一到校后,为班集体做一件好事。实施过程:周一一大早,我就在班里等他,小亮拿了几个小镜框跟我说:“咱们班谁表现好,就把谁的照片展览在镜框里。”我及时表扬了他,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效果:得到表扬,小亮很高兴,这一天都表现很好,又有同学参观了他的小镜框,开始接近并喜欢他。原因分析:愉快的情绪使他乐于上进,并有了做好学生的自制力……
从这位老师的实施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出,实施的过程是落实计划的过程(提出坚持两节课的要求,让他举手发言,给他一次为集体做好事的机会,这都应该是事先计划好的行动);实施的过程,也是根据实际调整计划的过程,第一天因为缺少和其他老师沟通,没达到预期效果,他马上做了调整;同时实施过程更是一个记录和反思的过程:他详实记下了每天提出的要求、学生表现、达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