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药调理

合集下载

中医中药三阶段疗法在慢性肾病中的应用

中医中药三阶段疗法在慢性肾病中的应用

中医中药三阶段疗法在慢性肾病中的应用慢性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中医中药三阶段疗法作为一种综合治疗方法,在慢性肾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中药三阶段疗法在慢性肾病中的应用,从病因分析、治疗原理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病因分析慢性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如长期高血压、糖尿病、肾小球疾病等。

中医中药三阶段疗法在治疗慢性肾病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病因,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中医将慢性肾病分为肾虚、湿热、痰浊等不同的证型,根据不同的证型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二、治疗原理中医中药三阶段疗法在治疗慢性肾病中的原理主要包括调整免疫功能、改善肾功能、清除炎症因子等。

中医中药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激活自体防御能力,从而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肾脏损伤。

同时,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渗透到肾脏组织中,通过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作用,促进肾功能的恢复和肾脏的再生。

三、临床应用中医中药三阶段疗法在慢性肾病的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针对肾虚证型的患者,中医会采用补肾益气的中药方剂,如六味地黄丸等,以滋阴养阳、补益肾气。

其次,对于湿热证型的患者,中医则会使用清热利湿的中药方剂,如茵陈蒿汤等,以清热解毒、利湿利尿。

最后,对于痰浊证型的患者,中医会采用消痰、化浊的中药方剂,如厚朴三物汤等,以消痰化浊、祛除病根。

除了中药的应用,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也常常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通过刺激穴位,调理经络,改善肾功能。

中医中药三阶段疗法的优势在于其治疗过程温和,无明显毒副作用,符合患者的整体调理需求。

然而,中医中药三阶段疗法并非万能,对于一些病因复杂,病情严重的患者,仍然需要结合西医药进行综合治疗。

中医中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可以起到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但其治愈慢性肾病的能力仍有一定局限性。

综上所述,中医中药三阶段疗法在慢性肾病中的应用已经日益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重视。

在治疗慢性肾病的过程中,中医中药能够从病因分析、治疗原理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为患者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治疗措施。

中医中药在慢性肾脏病上治疗方法有哪些?(2024年)

中医中药在慢性肾脏病上治疗方法有哪些?(2024年)

中医中药在慢性肾脏病上治疗方法有哪些?一、预防中医学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贯穿了典型的东方传统的整体认识论思想,即整体观念。

通过中医中药可以提高人体的机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压力的加大,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长期如此将影响人体的整体机能,影响生活的质量以及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面对这样的群体,可以通过调整生活的方式,给予一些中医中药方面的保健调理,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减少疾病的发生。

二、治疗对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医中药治疗具有很大的优势,疗效较好。

比如对于肾炎的患者,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健脾益肾、益气养阴、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清热利湿、通腑泄浊的中药治疗,取到减少蛋白尿、降低血肌酎、延缓肾损伤进展的作用。

此外,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配合中药治疗可以减轻这些药物的副作用,提高疗效。

除中药口服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的一些中医中药治疗方式来治疗肾脏病,比如中药灌肠、中药药浴、中药熏蒸、针灸、穴位按摩等。

三、保健冬季,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易从体表外泄,而经肾、膀胱的气化,少部分变为津液散布周身,大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易导致肾炎、遗尿、尿失禁、水肿等疾病。

因此冬季养生要注意肾的养护。

饮食上应多吃温热松软、苦味的食物。

睡眠应“早睡迟起”。

注意保暖:保头部、背部、足部暖。

但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这些都说明,冬季坚持体育锻炼,非常有益于身体健康。

“冬不臧精,春必病温”。

冬季,是机体能量的蓄积阶段,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是进补的好季节。

四、腰部操两手掌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至腰部,手掌向皮肤,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止。

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约200次。

此运动可补肾纳气。

脚心按摩操:每日临睡前用温水泡脚,再用手互相擦热后,用左手心按摩右脚心,右手心左脚心,每次100下以上,以搓热双脚为宜。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那些事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那些事

83·健康科学·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那些事马丽慢性肾衰竭(CRF)是指各种肾脏疾病在长期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最终引起肾脏实质性损害导致肾功能衰退的一种严重病症,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肾功能异常而导致体内代谢紊乱,患者具体表现为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存在慢性酸中毒的症状。

由于肾功能衰退所以患者体内各种代谢产物无法及时排出体外,这些物质堆积在体内毒害肾脏及其他器官。

从中医理论上来讲,慢性肾衰竭属于肾劳水肿,虚损,关格,癃闭之证,中医认为,慢性肾衰竭的病因是比较复杂的,首先,脏腑失健,先天因素致病是其中重要的致病原因,其次是各种疾病久病失治,其中包括各种具有水肿、淋证表现的疾病,这些疾病在长期患病却没能得到有效治疗的情况下湿热之气不除伤及脾肾,进而导致泻下利水过甚,伤及阴阳平和。

最后是生活节律性问题,患者由于疲乏过度起居失常导致脏腑气血不顺伤及肾脏。

肾脏在中医理论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中医认为,肾脏乃是五脏之本,下有膀胱,其为藏水之用,膀胱气化而肾主骨生髓,肾经不畅则全身脏腑受累,水液气化不利则终蕴成湿浊、湿热、痰湿及溺毒,凡上述种种皆可中困脾胃,下注则劳伤肾脏,在病程长期持续过程中,患者阴元耗损,长期患病终至正愈伤、邪气盛,患者病情危重。

中医对于慢性肾衰竭的诊断需要进行辨证分型,在中医理论之中慢性肾衰竭基本可以分为两个类别,首先是气阴两虚,热毒壅盛型,这种类型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在症状表现上呈现为面色萎黄、胸腹满闷、口苦口干、舌苔黄、尿频且短赤、大便干燥、便秘、从脉象上来看患者多数脉细滑。

第二种是脾肾虚衰、湿浊内壅型,这种分型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具体表现为:面色发黄或者发白,患者气虚无力疲乏感比较严重,饮食上不思油腻、食欲缺乏,腰膝酸软,腿部及脚部有浮肿,舌苔白腻,脉象细滑或者发沉细。

中医认为,肾乃是先天之本,其藏五脏之精华,肾虚则全身脏腑皆虚矣,阴阳两虚,在患者正气难以恢复的情况下肾衰竭很难治愈,一般来讲患者预后较差。

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集锦

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集锦

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集锦何立群教授是中国著名的中医药专家,长期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并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在国际上备受推崇。

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方面,何立群教授注重中西医结合,坚持中医药治疗的原则,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从何立群教授的治疗经验中,总结出一些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经验集锦。

一、辨证施治,个体化治疗在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过程中,何立群教授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他深知中医的核心理念是辨证施治,通过细致入微的辨证论治,找出患者病因,明确病情的轻重缓急,并据此施以相应的治疗措施。

在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过程中,何立群教授经常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选择适合其体质的中药进行调理,以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二、调理阴阳,平衡阴阳虚实在中医理论中,阴阳学说是贯穿于中医临床实践的基本理论。

何立群教授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时,注重调理阴阳,平衡阴阳虚实。

慢性肾脏病患者大多伴有阴虚阳亢的病理变化,何立群教授在治疗时会选用具有滋阴清热、平衡阴阳的中药进行调理,以调和阴阳,恢复机体的正常功能。

三、祛瘀通络,促进循环慢性肾脏病患者常伴有气血瘀滞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气血的运行和营养的供应。

何立群教授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时,会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祛瘀通络,促进气血的运行,改善肾脏的局部供血情况,从而达到保护肾脏、延缓肾功能恶化的目的。

四、清热利湿,排除毒素慢性肾脏病患者往往伴有湿热内蕴的情况,这些湿热会进一步伤害肾脏,加重病情。

何立群教授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时,会选用清热利湿的中药,清除体内的湿热毒素,减轻机体的负担,促进废物排出,改善肾脏的内环境。

五、中医外治,辅助疗法何立群教授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时,还会结合中医外治疗法,如中药熏洗、中药贴敷等,通过外治以辅助内服,加速病变部位的恢复,使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通过何立群教授的治疗经验集锦,我们可以看到在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过程中,中医药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治疗特点。

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有哪些

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有哪些

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有哪些慢性肾脏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中医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延缓疾病的进展。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中医认为,慢性肾脏病的发生与人体的正气不足、邪气侵袭以及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

正气不足主要包括脾肾亏虚、气血不足等;邪气侵袭常见的有风邪、湿邪、热毒等;脏腑功能失调则涉及到肾、脾、肺等多个脏腑。

一、脾肾亏虚型脾肾亏虚是慢性肾脏病常见的证型之一。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肾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当脾肾亏虚时,人体的水液代谢和气血生化功能就会失常,从而导致慢性肾脏病的发生。

症状表现:患者常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乏力,腰膝酸软,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夜尿增多,肢体浮肿等症状。

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治疗方法:以健脾补肾为主。

常用的方剂有参苓白术散合肾气丸加减。

药物包括党参、白术、茯苓、山药、山茱萸、熟地、泽泻、丹皮、肉桂、附子等。

二、湿热内蕴型湿热之邪是慢性肾脏病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

外感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内生湿热,均可导致湿热内蕴,损伤肾络,从而引发慢性肾脏病。

症状表现:患者常出现肢体浮肿,小便短赤,灼热涩痛,口苦口黏,脘腹胀满,大便秘结或溏而不爽,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疗方法:以清热利湿为主。

常用的方剂有八正散合三仁汤加减。

药物包括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栀子、大黄、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厚朴等。

三、气阴两虚型气阴两虚也是慢性肾脏病常见的证型之一。

久病耗气伤阴,或素体气阴不足,均可导致气阴两虚。

症状表现:患者常出现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自汗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方法:以益气养阴为主。

常用的方剂有参芪地黄汤加减。

药物包括人参、黄芪、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等。

四、血瘀内阻型血瘀是慢性肾脏病病程中常见的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

大青龙汤配方

大青龙汤配方

大青龙汤配方青龙汤在中国传统中医药学中是一种著名的配方,被用来治疗各种慢性疾病。

大青龙汤是一种针对肾脏损伤的疾病而精心设计的复方中药,既可以上辩肾脏,健脾益肺,又可以养血升火。

这种汤的配方绝对有效,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肾脏损伤、增强肾脏功能、提高脏腑机能,从而起到恢复健康的作用。

大青龙汤的配方是由多种中药组成的复方中药,包括茯苓、枸杞子、川芎、龙骨、白芍、甘草、当归、黄芪等多种药材。

他们通过采用一定的重量比例,将这些药物混合在一起,以达到调剂药物的作用。

茯苓具有清肝消肿、健脾宣肺之效,可以对肾脏损伤带来很好的缓解,特别是对于高蛋白尿等肾脏损伤症状有很好的作用。

枸杞子有补血健脾、安神定心的功效,特别是能够增强肾脏功能,达到减轻肾脏损伤的作用。

川芎有疏肝理气、理肾开窍的功效,可以减轻肾脏疼痛,增强肾脏的抗病能力。

龙骨可以增强血液循环,减轻体内的毒素,进而减轻肾脏损伤,增强肾脏功能。

白芍有温肾壮阳、调和燥热之功效,可以改善肾脏损伤而引起的全身性症状,提高肾脏的功能。

甘草可以增加肾脏的活力,达到增强肾脏功能的目的。

当归具有温补肾脏的效果,对肾脏损伤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黄芪有补肾益精、养血健脾的功效,可以强化肾脏,提高肾脏功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大青龙汤要按照这些中药的配比,将药物煎煮出汤剂,然后按一定的剂量服用。

一般来说,大青龙汤一般要煎煮3次,每次30克,每日服两剂,一次一剂,每次服用后半小时可以食用,每次服用完毕后都要注意休息。

大青龙汤不仅可以治疗肾脏的损伤,而且也可以用于治疗其它慢性疾病,比如腰腿疼痛、肝胆不舒服等,坚持服用大青龙汤,可以达到改善慢性疾病的作用。

除此之外,大青龙汤还可以预防肾脏疾病,为肾脏提供充足的营养,提高肾脏的免疫力和代谢能力,从而保护肾脏。

大青龙汤具有良好的调理肾脏和全身健康的功能,治疗肾脏损伤的效果是显著的,但是,当使用大青龙汤治疗肾脏损伤时,仍然需要注意在服药期间进行适当的休息,以避免药物副作用。

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集锦

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集锦

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集锦何立群教授是中国著名中医药专家,长期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尤其擅长治疗慢性肾脏病。

在他的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下面我们将对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分享,希望对广大患者和医护人员有所帮助。

一、中医辨证施治,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何立群教授对慢性肾脏病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辨证施治。

他指出,慢性肾脏病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肾脏功能受损,中医认为多是肾气不足、水液代谢失常、痰浊内蕴和脾胃功能失常等所致。

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时,何立群教授注重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证候采取相应的中药治疗方案。

二、中药调理,何立群教授强调中药的调理作用,认为慢性肾脏病患者内环境失调,需要通过中药进行调理。

他指出,肾脏在中医理论中属于水液代谢的脏器,肾气不足、水液代谢失常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病机,因此针对这一病机,何立群教授通常会选用补肾益气、利水渗湿的中药进行调理。

比如用肾气不足者可选用参类、黄芪、肉桂等温补肾气的药物,用利水的中药如茯苓、杜仲、泽泻等。

通过中药调理,改善患者的内环境,从而达到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目的。

三、穴位治疗,何立群教授还善于运用穴位治疗慢性肾脏病。

他指出,中医认为穴位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可以调节脏腑功能,对慢性肾脏病具有积极的疗效。

何立群教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辨证施治结果,选取一些具有益肾利水、调和气血的穴位进行治疗。

比如对于肾气不足者,常选用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进行温补肾阳;对于肾阴亏损者,常选用太溪、大椎、气海等穴位进行滋阴补肾。

通过穴位治疗,可以调和患者的气血功能,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四、饮食调理,何立群教授还注重饮食调理慢性肾脏病患者。

他指出,慢性肾脏病患者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高蛋白饮食,以免刺激肾脏,加重病情。

慢性肾脏病患者还需要限制盐分摄入,避免水肿加重。

何立群教授还建议慢性肾脏病患者适当补充一些具有滋补肾气、利水消肿作用的食物,如黑豆、芝麻、山药、莲子等。

中医对肾病的综合治疗指南

中医对肾病的综合治疗指南

中医对肾病的综合治疗指南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治疗肾病的经验和方法。

下面将介绍中医对肾病的综合治疗指南。

一、中医辨证施治中医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肾病的核心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中医会进行辨证施治,即辨别病机,然后通过中药调理身体,达到治疗目的。

1. 阳虚型肾病阳虚型肾病表现为面色发黄,畏寒怕冷,腰膝酸软,小便频繁,性欲减退等症状。

治疗上,中医会采用温阳补肾的方法,常用药物有当归、肉桂、人参等。

2. 阴虚型肾病阴虚型肾病表现为五心烦热,口干舌燥,面色潮红,夜间盗汗等症状。

治疗上,中医会采用滋阴养肾的方法,常用药物有山药、枸杞子、石斛等。

3. 湿热型肾病湿热型肾病表现为小便短赤,口苦口干,尿黄短少等症状。

治疗上,中医会采用清热利湿的方法,常用药物有黄芩、连翘、茯苓等。

二、中药调理中医在治疗肾病时,常常采用中药进行调理。

中药调理在治疗肾病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改善病人整体的身体状况,提高免疫力,减缓病情的进展。

1. 补虚药物中药中的补虚药物对于肾病患者非常重要。

常用的补虚药物有黄芪、人参、党参等,可以增加机体的免疫力,调整免疫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2. 利水药物利水药物在中医治疗肾病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常用的利水药物有茯苓、车前子、海藻等,能够促进尿液的排出,减轻体内的浮肿等症状。

3. 清热药物清热药物在肾病患者中也常常使用。

常用的清热药物有黄芩、黄连、栀子等,可以清除体内的热毒,消炎解毒,改善患者的症状。

三、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插入特定的针刺点,调节患者的气血和脏器功能,达到治疗肾病的目的。

针灸治疗肾病主要有以下几个穴位:1. 大血海穴大血海穴位于小腿外侧的肚肠横纹与小腿前外侧髌骨之间。

刺激大血海穴可以活血化瘀,改善肾功能,减轻患者的症状。

2. 中极穴中极穴位于足底中央凹陷处。

刺激中极穴可以调理患者的气血供应,增强肾脏的功能,改善患者的尿液状况。

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集锦

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集锦

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集锦1. 引言1.1 何立群教授介绍何立群教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教授,中医内科学博士生导师。

何立群教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受患者和同行的尊重和认可。

何立群教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曾在著名中医专家门下学习多年,研究领域涵盖中医内科学、中医针灸学等多个方面。

何立群教授在慢性肾脏病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了许多独到的治疗经验,为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案。

何立群教授不仅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就,还在科研和教育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

他多次参与国家级项目,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中医学子。

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道路上,何立群教授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创新,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可能。

1.2 慢性肾脏病概述慢性肾脏病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肾小球、肾小管和间质慢性损害,以及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的一组综合征。

其主要特征是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功能异常和间质纤维化。

慢性肾脏病可导致氮质血症、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并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

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病因包括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等。

慢性肾脏病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发病率逐年增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慢性肾脏病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

慢性肾脏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均造成了严重影响,给社会医疗资源和患者家庭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

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延缓疾病进展、减轻病痛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慢性肾脏病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下文将着重介绍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方面的原理和方法,以及何立群教授在此领域的临床经验和贡献。

【2000字】2. 正文2.1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原理1. 辨证施治: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消渴病肾病(慢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

消渴病肾病(慢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

消渴病肾病(慢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23
年版)
概述:
消渴病肾病,也称为慢性肾病,是一种以肾功能逐渐减退为特征的疾病。

中医有多种诊疗方案可供选择,下面是2023年版的中医诊疗方案。

治疗原则:
1. 清热利湿、滋养阴液:通过清热利湿和补益阴液,调节体内阴阳平衡,促进康复。

2. 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通过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促进肾脏的血液循环和自愈能力。

3. 调理脾胃、益气健脾:通过调理脾胃,益气健脾,提升免疫力,增强肾脏功能。

诊疗方案:
1. 中药治疗: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桑葚、山药、山核桃、薏苡仁等。

具体的剂量和用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 针灸疗法: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足太冲、肾俞等。

具体的针灸方案应由专业中医师判断和实施。

3. 食疗调理:应遵循低盐、低脂、低蛋白的饮食原则,限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常用的食物包括绿豆、苦瓜、芡实、赤小豆等。

注意事项:
1. 患者需定期复诊,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2. 遵医嘱用药,避免滥用中药。

3. 饮食调理需个体化,避免过度补益或过度限制。

以上是2023年版的消渴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诊疗。

如有疑问或不适,请及时就医。

中医药对肾病的治疗研究

中医药对肾病的治疗研究

中医药对肾病的治疗研究中医药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肾病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药治疗肾病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激活自身修复机制为主要目标,能够缓解病情、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将从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医药在肾病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

一、中药治疗(1)中药的分类和功效中药根据其治疗作用不同可分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滋阴补益等类别。

在治疗肾病时,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当归、山药、何首乌等,它们分别具有免疫调节、促进血液循环、降血糖等功效。

(2)中药的处方组合中医药治疗肾病时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选用合适的中药进行调配。

例如,对于肾虚型肾病患者,可以使用补肾益气的中药组方,如六味地黄丸等;对于湿热型肾病患者,则可以选用清热利湿的中药组方,如龙胆泻肝汤等。

(3)中药治疗的效果评估中医药治疗肾病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评估其疗效。

评估指标包括肾功能的改善、尿蛋白的减少、尿常规的正常化等,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客观地评价中药治疗的疗效。

二、针灸治疗(1)针灸的原理针灸作为中医药学的独特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肾病的目的。

针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肾脏的血液供应;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2)针灸的适应症和操作方法针灸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肾病,如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等。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神阙、关元等。

在操作方法上,针灸师需要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针刺深度和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针灸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针灸治疗肾病具有安全、无副作用的特点,适用于长期服药或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肾病患者的症状,减少尿蛋白的排出,提高肾脏功能。

三、结论中医药对于肾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提供个体化、综合性的治疗方案。

中药能够通过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促进自身修复机制的激活,达到治疗肾病的目的。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和调理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和调理
23
4.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炎的肾功能不全主要是指肾小球 滤过率下降(GFR),肌酐清除率(Ccr)减低, 继之出现肾小管功能不全,尿浓缩功能等明 显降低。由于肾脏代偿能力较强,只有在肌 酐清除率降至正常的 50%以下时,才出现血 清肌酐及尿素氮等的升高和代谢性酸中毒等 表现。
24
5.全身症状与贫血 慢性肾炎患者常有疲乏、食欲不振及 不同程度的贫血表现。 水肿明显时,有轻度贫血,可能与血 液稀释有关。 有中度以上贫血时,表明肾单位及肾 功能损害比较严重,疾病晚期则出现严重 贫血。
12
5.病机转化 肾元亏虚,复感外邪发为本病。 (1)肾虚为主,影响肺脾 肾主藏精。肾气充足,水液正常排泄, 则精微固摄,不至发生水肿、蛋白尿、血尿 等证。而多种外因及内因损伤肺脾肾,特别 是损伤肾中精气,可导致肾不藏精,封藏失 职,开阖失节,水湿内蕴的水肿、蛋白尿、 血尿等症。有时可主要表现为水湿、湿热、 瘀血等邪实症,可采用祛邪为主治法,但病 本为虚,一旦标证缓解,仍需补肾固本。
6
2.外在因素 (1)风邪外袭 风为百病之长,为百病之始, 或兼热,或夹寒。风寒则使肺气郁 闭,风热则使肺失清肃,均使肺失 通调肃降,风遏水阻,风水相搏, 泛溢肌肤--水肿。
7
(2)湿毒浸淫 肺主肃降,通调水道;脾位中焦, 运化水湿。肺主皮毛,脾主肌肉四肢。若 湿热之邪蕴于肌肤,郁久则热甚成毒,湿 毒壅阻局部,化为痈疡疮痍。若不能及时 清解消透,则疮毒之邪从皮毛内归于肺, 从肌肉内归于脾,致脾失健运而不能运化 水湿,肺失宣降而水道不通,水湿不行, 运行受阻,溢于肌肤四肢--水肿;或热毒 内归,下焦热盛,则可灼伤肾络--血尿。
22
3.尿异常改变 尿异常改变是慢性肾炎必有的表现。蛋 白尿最为常见,可从+--++++不等;尿 沉渣中有程度不等的红、白细胞和颗粒、透 明管型,偶有肉眼血尿出现。尿量变化与水 肿及肾功能情况有关。水肿期间尿量减少-肾功能明显减退;无水肿--尿量接近正常, 部分肾功能明显减退;浓缩功能障碍--常有 夜尿及多尿。在急性发作期可出现镜下血尿 甚至肉眼血尿。

如何通过中医调理来治疗慢性肾炎

如何通过中医调理来治疗慢性肾炎

如何通过中医调理来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特点是肾小球的持续炎症损害和肾小管间质的纤维化,常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炎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和透析等手段,但中医学认为慢性肾炎是肾阳虚衰、气血不足等内在因素导致,因此中医调理在治疗慢性肾炎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为您介绍如何通过中医调理来治疗慢性肾炎。

一、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核心方法之一。

中药调理以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补益肾气的党参、黄精,活血化瘀的桃仁、红花等。

同时,中药调理也可以配合药膳食疗,如滋阴补肾的糯米红豆粥等,帮助患者恢复肾脏功能。

二、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针刺经络,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肾脏的功能。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涌泉穴、中脘穴等,旨在温通肾经,促进肾气的循环。

同时,针灸还可以缓解患者的肾炎症状,如尿频、尿急等。

三、中医按摩中医按摩,又称推拿,通过按摩和推拿患者的特定穴位,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对于慢性肾炎患者,中医按摩可以刺激肾脏穴位,促进肾脏的血液循环,增强肾脏的代谢功能,从而有助于肾脏的修复与恢复。

此外,中医按摩还可以促进患者全身气血的流通,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四、气功调理气功是中医调理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调整呼吸和姿势,练习特定的气功动作,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人体的气血。

对于慢性肾炎患者,常见的气功有八段锦、五禽戏等,这些气功动作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肾脏功能,提高免疫力,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

综上所述,中医调理在治疗慢性肾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中药调理、针灸疗法、中医按摩和气功调理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肾脏功能,缓解症状,并达到治疗的目的。

然而,慢性肾炎是一种严重疾病,患者在接受中医调理治疗前应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切勿自行尝试。

同时,中医调理也不应取代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患者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中医调理肾脏疾病的方法

中医调理肾脏疾病的方法

中医调理肾脏疾病的方法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由于生活习惯不良、环境污染以及遗传因素等原因,肾脏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加。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对于肾脏疾病的调理具有独到的优势。

下面将介绍几种中医调理肾脏疾病的方法。

一、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对于调理肾脏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

通过刺激穴位,改善肾血流量,调整肾功能,增强免疫力等,起到调理肾脏的作用。

例如,通过刺激肾经上的穴位如“太溪”、“涌泉”等,可以促进尿液排出,改善尿毒症状。

二、中草药调理中草药是中医调理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草药具有天然、温和的特点,对于肾脏疾病及其相关症状的治疗效果显著。

常用的中草药有枸杞子、补骨脂、桑螵蛸等,这些草药具有滋阴补肾、清热利水的功效,可以帮助调理肾脏功能,改善相关症状。

三、饮食调节中医强调饮食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肾脏疾病的调理也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来进行。

对于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来说,要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限制高磷食物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减少盐分的摄入等。

这些合理的饮食调节可以减轻肾脏的负担,保护肾功能。

四、情志调理中医认为,情志对于肾脏功能的影响很大,过度的情绪波动会导致肾脏疾病的加重。

因此,中医调理肾脏疾病也要从情志方面入手。

要保持心情愉悦,避免压力过大,学会放松和调节情绪,如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听音乐、参观风景等方式来缓解精神压力,有助于肾脏的康复。

五、养生保健中医强调养生保健的重要性,中医调理肾脏疾病也不例外。

常见的养生方法包括良好的作息习惯,适量的运动,定期按摩肾俞穴等。

这些养生保健方法可以增强肾脏的健康,促进血液循环,有效缓解肾脏疾病的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调理肾脏疾病的方法众多,多种方法可以相互结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调理效果。

然而,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不同,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在采用中医调理肾脏疾病的方法时,应该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慢性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至后期的共同结局,其病情复杂,治疗难度较大。

中医在治疗慢性肾衰竭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且具有一定的疗效。

下面就为您详细介绍慢性肾衰竭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中药内服1、辨证论治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其所属的证型,然后给予相应的方剂治疗。

常见的证型有脾肾气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阳两虚等。

脾肾气虚者,常用方剂如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加减,以健脾益气补肾;脾肾阳虚者,多选用真武汤、实脾饮等加减,以温补脾肾;气阴两虚者,常以参芪地黄汤加减,益气养阴;肝肾阴虚者,可用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滋养肝肾;阴阳两虚者,则以金匮肾气丸加减,调补阴阳。

2、专方专药除了辨证论治,中医也有一些针对慢性肾衰竭的专方专药。

例如,尿毒清颗粒可以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肌酐、尿素氮,延缓肾衰竭的进展。

二、中药灌肠中药灌肠是将中药煎剂通过灌肠的方式注入肠道,利用肠道的排泄和吸收功能,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

常用的灌肠方剂有大黄、牡蛎、蒲公英、丹参等组成的复方,具有清热解毒、通腑泻浊、活血化瘀的作用。

三、中药穴位贴敷通过将中药制成膏剂贴敷在特定的穴位上,以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常用于慢性肾衰竭治疗的穴位有肾俞、脾俞、足三里、关元等。

药物多选用具有温阳补肾、利水消肿、活血通络作用的中药。

四、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慢性肾衰竭主要是通过针刺和艾灸相关穴位,来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

常用的穴位包括肾俞、命门、关元、气海、足三里等。

针刺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艾灸则具有温阳散寒、扶助正气的作用。

五、饮食调理中医认为,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饮食调理非常重要。

总体原则是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

同时,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补肾健脾、利水消肿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芡实、薏米、冬瓜等。

余承惠运用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用药规律研究

余承惠运用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用药规律研究

余承惠运用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用药规律研究慢性肾脏病是一种常见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重大影响。

在中国,慢性肾脏病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加,严重威胁着公众健康。

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了医学界的研究重点。

余承惠作为中医药界的著名专家,不断探索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用药规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将重点围绕余承惠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

余承惠益肾清利活血法是以益肾清利、活血化淤为治疗原则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该方法主要通过调理肾脏功能,消除淤积,活化循环,从而达到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目的。

在治疗过程中,余承惠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合使用一定的药物,以及穴位按摩、中药熏蒸等疗法,综合调理患者的身体,最终达到恢复肾功能的目的。

二、余承惠益肾清利活血法的临床应用余承惠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脏病已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该治疗方法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还能有效改善肾功能,减轻患者的痛苦。

在治疗过程中,余承惠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搭配使用。

一般来说,他会选用一些具有益肾清利、活血化淤功效的中药,如葛根、白芍、赤芍、当归等,并控制其用量和用法,以达到最佳疗效。

余承惠还会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和体质,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在临床实践中,余承惠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对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药物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

根据他的研究成果,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药物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余承惠会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在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过程中,如果患者肾阳虚,他会选择一些温补肾阳的药物,如附子、肉桂等;如果患者有瘀血阻滞的情况,他会选用一些活血化淤的药物,如桃仁、红花等。

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更好地调理患者的身体,提高治疗效果。

2. 药物的搭配使用余承惠在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过程中,通常会选用多种药物进行搭配使用,以增强疗效。

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药调理ppt课件

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药调理ppt课件

合并心血管疾病认识率低
A
7
⊙ 医疗费用高
●尿毒症的治疗,全世界每年花费数百亿美元。
●美国慢性肾脏病和尿毒症患者占医疗人群7%,而
占医疗费总额24%,每例患者每年透析费用6.5万
美元;肾移植4万美元。
●我国虽然费用较美国低,每例患者每年透析费用
约10万元人民币,但家庭经济负担仍然很重,是
因病致贫的重要原因之一。
韭菜春食香,益人,夏食臭,五月食之昏人乏力。 ▪ 大棚里养出来的东西,只有其形没有其神(味、营养)。
A
19
药食养生原则——天人相应
豆苗 芹菜 樱桃
甘蔗

青枣
A
韮菜
草莓
豌豆
20
药食养生原则——天人相应
芥菜

桃子

蕹菜
西瓜
苋菜
潺菜
A
冬瓜
21
药食养生原则——天人相应
菠菜 莲藕 芋头
木瓜

豇豆
A
黄瓜
猕猴桃
18岁以上居民为2%-6%:空腹血糖偏高 为1.9%。估计全国糖尿病患者超过2000万。
⊙《宣言》强调:
2030年即15年以后, I I型糖尿病将增加 1.54亿至3.6亿。其中40%涉及肾脏病,如不 治疗,其中10%发展为终末期肾病。
A
13
六、肾脏病与骨质疏松
随着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将发生肾性骨 病——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慢性肾脏病 的重要并发症。
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药调理
A
1
A
2
前言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发挥着 重要的生理功能。而肾脏发病又是常 见病、疑难病。因此,对肾脏病的调 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集锦

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集锦

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集锦慢性肾脏病是一种渐进性的疾病,最终会引发肾衰竭。

传统中医认为,肾主水,肾气不足时会导致肾阴虚或肾阳虚等不同的证型。

何立群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一套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案,旨在从调整气血、滋养肾脏入手,缓解病情、延缓病程,减轻病人的痛苦。

何教授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调理、饮食疗法、针灸疗法和正念疗法。

1.中药调理中药是何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核心方法之一。

具体药方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体质进行调配。

在药方的选择上,何教授注重“以清为主,兼顾滋阴、补土,调和虚实”的原则。

常用药材包括枸杞、山药、丹参、茯苓等。

2. 饮食疗法合理的饮食也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一个重要环节。

何教授建议病人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适量摄入高质量的蛋白质,如鸡蛋、鱼类等,避免高糖、高脂的饮食,补充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以达到维持营养平衡的目的。

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也是何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针灸疗法中,何教授结合经典穴位理论,选择肾经和关联的经络穴位,例如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进行针灸疏通。

这种方法有助于促进气血循环,改善肾功能,缓解病情。

4. 正念疗法正念疗法是一种现代化的心理治疗方法,它能够帮助病人获得内在的平静与放松,从而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何教授提倡病人练习正念冥想和深呼吸等方法,以缓解病人的压力和焦虑情绪。

总之,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方法,对于病人的康复有着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出现肾功能异常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并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负责排除体内废物、调节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等功能。

然而,由于现代生活方式和环境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各种肾脏疾病,例如慢性肾炎、肾结石、肾功能衰竭等。

传统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瑰宝,在肾脏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一、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中医药理论具有独特的体系和思维方式。

根据中医的理论,肾脏是生命活动的根本之源,与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水液代谢等密切相关。

中医药治疗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则是“滋阴、补肾、健脾”,通过平衡阴阳、调节气血来促进肾脏的健康。

二、中医药在慢性肾炎中的应用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中医药在其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传统中医药认为慢性肾炎主要由于气血不足、阴虚阳亢等原因引起。

在治疗慢性肾炎时,中医药可以采用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手段,以调节肾脏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为主要目标。

三、中医药在肾结石中的应用肾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中医药在治疗肾结石方面有着独特的方法和药物。

传统中医药认为肾结石主要由于湿热内蕴、脾虚肾痿等原因引起。

中医药治疗肾结石主要采用清热泻火、活血化瘀的药物,并结合饮食调理等综合手段。

四、中医药在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肾功能衰竭是指肾脏无法完成正常的排泄和调节功能,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中医药在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中药治疗和中医辩证施治。

中医药可以通过滋养阴阳、调节气血和促进尿液排出等途径,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延缓病情进展。

五、中医药在肾脏疾病康复中的应用中医药在肾脏疾病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中医药注重康复阶段的调养,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手段,帮助患者康复期肾脏功能的恢复。

此外,中医药也注重饮食调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肾脏疾病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应用。

通过中医药的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改善肾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肾脏病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优势

慢性肾脏病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优势

慢性肾脏病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优势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健康问题,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对于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单纯的西医治疗或中医治疗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则展现出了独特的临床优势。

一、西医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方法与局限性西医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时,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对因治疗,如控制血糖、血压,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等。

其次是对症治疗,包括使用利尿剂减轻水肿,应用降压药物控制高血压,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等。

此外,还会通过饮食控制,如限制蛋白质、钠盐的摄入,来减轻肾脏的负担。

然而,西医治疗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某些药物可能会带来副作用,长期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感染风险增加等。

而且,对于一些病情较为复杂或进展到晚期的患者,西医治疗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二、中医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和治疗理念中医认为,慢性肾脏病的发生与人体的正气不足、外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多种因素有关。

其病机主要涉及脾肾亏虚、湿浊瘀阻等。

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变化,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穴位贴敷等。

中药方剂的选择多种多样,如健脾补肾的方剂、活血化瘀的方剂、利湿泄浊的方剂等。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协同作用1、增强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在控制血压方面,西药降压药能够迅速降低血压,而中药如天麻、钩藤、杜仲等则可以从根本上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起到辅助降压、稳定血压的作用。

在改善肾功能方面,西药可以通过减少尿蛋白的排泄来保护肾脏,中药则能够通过健脾补肾、活血化瘀等方法,促进肾脏的血液循环,提高肾脏的代谢功能。

2、减轻副作用西药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时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激素导致的肥胖、骨质疏松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30年即15年以后, I I型糖尿病将增加 1.54亿至3.6亿。其中40%涉及肾脏病,如不 治疗,其中10%发展为终末期肾病。
六、肾脏病与骨质疏松
随着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将发生肾性骨 病——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慢性肾脏病 的重要并发症。
七、提高认识 全民防治肾脏病
“世界肾脏日”,有三年的口号是 “您的肾脏健康吗”?如何保护好肾脏, 远离肾脏疾病,做到“预防为主”, “不治已病治未病”,以下提出十项注 意
●尿毒症病人中,20%为高血压所致;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10%-15%将发生肾
功能不全。
⊙我国高血压发病情况:18岁以上居民, 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患者人数 为1.6亿(《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2004年公布)。其中包括肾性高血压。
【提示】要像关心心血管疾病那样关心肾脏疾病 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要注意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24
4、关元---癃闭、崩漏
定位:脐下3寸,腹正中 线上
功效:保健要穴,有强 壮作用
★刺法:斜刺0.5寸,得气 后即可出针
25
5、气海---强壮 定位:脐下1.5寸,腹正中线上 功效:保健要穴,有强壮作用 ★刺法:斜刺0.5寸,得气后即
可出针
26
6、神阙---强壮 定位:脐正中处 功效:保健要穴,补益
不时不吃,提倡吃应季的食物; 要慎重食用反季节蔬菜,饮食不能标新立异; 一种蔬菜、一种谷类,只有到那个时令,到那种最饱满
状态的时候,才是最佳的; 《食之味》中告诫我们,大蒜在四月、八月食之伤神;
韭菜春食香,益人,夏食臭,五月食之昏人乏力。 大棚里养出来的东西,只有其形没有其神(味、营养)。
1. 定期做体检:无病早防,有病早发现、早治疗
2. 预防和积极治疗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 病
3.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保护会阴干净,及时排尿
4. 预防肾脏病的前驱病:如感冒、扁桃体炎、小 儿猩红热、伤寒、脓包疮、疟疾、艾滋病、肝 炎等
5. 狼疮病要积极治疗,保护肾脏不受侵害
6. 戒烟限酒,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 医疗费用高
●尿毒症的治疗,全世界每年花费数百亿美元。 ●美国慢性肾脏病和尿毒症患者占医疗人群7%,而 占医疗费总额24%,每例患者每年透析费用6.5万 美元;肾移植4万美元。 ●我国虽然费用较美国低,每例患者每年透析费用 约10万元人民币,但家庭经济负担仍然很重,是 因病致贫的重要原因之一。
提示:
阳气,温肾健脾 ★灸法:间接灸,隔姜/附子饼,
隔盐灸 “凡用此灸,百病顿除,益气延
年”《扁鹊新书》
27
7、膏肓---祛肺疾 定位: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功效:强壮要穴 ★灸法:直接灸,15至30分钟,
艾柱7~15壮
28
8、中脘---健脾胃 定位:脐上四寸,腹正中线
五、糖尿病与肾脏病相关性
⊙肾脏疾病 与糖尿病
I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率为20%-40% (病程10-20年)。
I I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率10%-30% (随年龄、病程延长,肾 病危险性上升)
⊙我国糖尿病发生率:
18岁以上居民为2%-6%:空腹血糖偏高 为1.9%。估计全国糖尿病患者超过2000万。
⊙《宣言》强调:
我国调查数据结果为10.8%。估计我国患 有不同程度肾脏疾病的人数超过1亿人。
⊙危害健康 严重
肾脏病与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糖尿病高血压又导致肾损害,互为因果 终末期肾脏病(尿毒症)后果不良
⊙防治形势严峻:表现两个方面
三高
患病率高 心血管疾病合并率高
死亡率高
三低
对慢性肾脏疾病认识率低 防治率低 合并心血管疾病认识率低
为什么要重视慢性肾脏疾病
2006年,第一个“世界肾脏日”的主题 为慢性肾脏病。为什么要重视慢性肾脏病, 可概括为四句话:患病人数惊人,危害健
康严重,防治形势严峻,医疗费用过高。
⊙ 患病人数惊人
发达国家普通人群有6.5%-10%的人患有 不同程度的肾脏疾病(其中美国患病人数超 过2000万,每年收治的达100万),其中1/4 为新增患病患者(未经就医的人数要大得 多)。
● 提高全民对肾脏病认识:无病早 防,有病早治防变。
四、肾脏病与心血管病互为因果
⊙肾脏疾病 与心血管疾病
●慢性肾脏病,58%死于心血管疾 病为普通人群患病15倍
●尿毒症患者,心血管病死亡率为 普通人群患者的35倍
●尿毒症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动 脉粥样硬化比普通人群高20倍
⊙肾脏病 与
高血压
●慢性透析病人中,高血压肾病占第三位 (第一位是慢性肾炎,第二位是糖尿病);
药食养生原则——天人相应
豆苗 芹菜 樱桃
甘蔗

青枣
韮菜 草莓 豌豆
药食养生原则——天人相应
芥菜

桃子

蕹菜
西瓜
苋菜
潺菜
冬瓜
药食养生原则——天人相应
菠菜 莲藕 芋头
木瓜

豇豆
黄瓜 猕猴桃 葡萄
饮食养生原则——天人相应
芥兰 菜心 西洋菜
萝卜

桔子
绍菜 大白菜
生菜
针、灸常用保健穴位
1、足三里---长寿要穴
7. 不随意乱用药,特别是一些肾毒性药物
8. 合理膳食:全营养素,少食盐,适当饮水,多 吃蔬菜、水果
9. 适当运动:改善血液循环。如运动后,尿中出 现蛋白或血,要检查肾功能
10.保持乐观,心理平衡,淡薄名利,有益健康
中医药调理
能调理脏腑功能和阴阳气血的平衡 改善临床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药食养生原则——天人相应
定位:膝下三寸,胫骨外大筋内 功效:全身强壮要穴,健脾胃,
益气血,提高机体免力和 抗病能力 “要想位:屈肘,肘横纹尽头 功效:调整血压,明目。 适用于老年人血压高,视 力减退
23
3、三阴交---安神、调经
定位: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 侧后缘
功效:增强腹腔脏器功能,尤 其是促进生殖系统的健康
前言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发挥着 重要的生理功能。而肾脏发病又是常 见病、疑难病。因此,对肾脏病的调 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肾脏的生理功能
● 排泄功能
生成尿液排出代谢终末产物 维持人体渗透压 调节人体酸碱平衡(pH7.4)
●内分泌 功能
调节血压——生成肾素、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 参与造血——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 参与骨代谢——促使维生素D活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