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方言解释
亳 州 方 言 大 全

亳州方言大全【马虎子】:一种喝的东西,像稀饭.例如:咱喝~~去吧!【疙包】:糊状,饭渣.例如:看你身上盯的~~!【血得】:舒服,不错.例如:这东西弄的~~!【管谈】:不错,行.例如:这人对工作挺认真,以后~~!【好类很】:非常好.例如:这件事办的~~!【怪得来】:还好,比较好.例如:这东西~~!【啥家使眼】:什么啊.例如:你说的~~,不懂!【白慌来】:别着急.例如:~~,我弄完这一点就去!【使味儿】:够味,够意思,好玩.例如:这人真~~!【弄啥眼】:干什么?例如:你~~!【雾佬住来】:下着小细雨.例如:外面正~~!【鳖子子】:孬儿子.例如:略【孬比绛类】:不是人生类.例如:略【洛拐】:本意为动物小产,引申为打毁的意思。
例;小瘪子子,我打~~你!【粪妮子】:一种装东西的筐,柳条类的柔韧条子编造。
【耶毕】:事情不是太理想,或者终结了。
例:这事~~啦(没指望),***~~啦(死啦)【耶熊】:不办啦。
例:爱咋地咋地,不办~~!!【是哩】:赞同。
例:甲:“你说这事可~~?”乙:“~~~~!”【弄熊哩】:干什么的,对所办之事很不满意。
例:这么长时间了,办的啥事,你~~~!【逞脸】:调皮捣蛋例句:小孩咋恁<逞脸>呢(ni)?【得(dei)闲】:有空例句:我不<得(dei)闲>你找别人吧!【分壳(ke)】:硬币例句:给我一个分壳.我买冰棒!【使味儿】:舒服,有趣例句:真<使味儿>!【学你类文】:用你的话说例句:<学你类文>,谁不想好好过日子?【任啥】:任何东西例句:失火了,家里烧类<任啥>都没有了。
【啥家什】:什么东西?例句:你搁这个弄<啥家什>来?【一丝拉(/)子】:一点点例句:你真尖,斗给这<一丝拉子>!(注:尖请查阅下方词汇)【刺】:有两手.厉害例句:你真<刺>!【管谈】:行沾闲/谈:同(管谈)例句:你不<管谈/沾闲>!看我类!【徐】:罗嗦例句:咋恁<徐>尼?【肉】:慢吞吞例句:你看你<肉>类!【白】:不要例句:(见下一句)【马一回儿】:等一会儿再...例句:白慌来,<马一回儿>就弄!【尖(疵)】:吝啬例句:你真尖.给我点吃眼.【觅(mi一声)】:雇例句:你去<觅>个推三轮车类过来!【腻歪人】:讨人厌例句:你可能百说了.真<腻歪>人! 【嗲唠】:撒娇例句:你看你咋恁<嗲唠>眼?都恁大了!【不主贵】:不自重讨人厌例句.你真<主贵>完了.【小性】:小心眼例句:略【利亮】:麻利/漂亮(多指办某件事)例句:你看咱类活干类可(kei)<利亮>?【冤】:没有品位例句:不是我说你,你穿这一身儿真<冤>!【歇得(dei)】:挺好例句:这饭做类<歇>得。
《随州方言大观》第五章 俚语俗谚的理性意蕴(下)

《随州方言大观》第五章  俚语俗谚的理性意蕴(下)第五章俚语俗谚的理性意蕴(下)辛辣的讽刺力随州有很多固定句式,成笼配套的用于表达思想,既准确,又生动。
最有趣的是讽刺句。
随州人的谦虚品格,是见不得骄傲自满的。
尤其对那些假学者,即所谓“满罐子不荡半罐子荡”的人,你请他做件小小的文墨之事,他却拗起了盘子,人们就可能当面下他的驾:“不就是认得两个‘狗脚嘴’么?有什么了不起。
”这“狗脚嘴”是过去小孩的启蒙读物上开篇一句“人口手”的反话,以此骂那些认不到几个字的酸腐文化人很恰当。
往往这些人“狗子坐桥不受抬举”,挨了一顿骂后,还是把事情做了,这就叫“拈他不吃,送他不吃,脚指甲丫子夹的他才吃。
”随州人勤劳是有名的,但也有极个别的穷酸懒散人,这些人“驴子屙屎外面光”,那头发尽管梳得光溜,衣服熨得笔挺,家里却是一个空壳。
“白天摆四方,晚上补裤裆”,这是最好的形容。
不过这还是一种较好的,他们回家至少还有裤子可补。
而“外面摆浪子,屋里啃橡子”的才是最典型的“日大侠”,他们装出江湖上那种行侠的样子在社会上浪来浪去,一副“轻身骨头像”,家里却吃着猪一样的食物,这些人最被人瞧不起,人见人躲,生怕沾了他的邪气。
随州人喜欢“外面有个会筢的,家里有个会筪的”,一个会抓钱,一个会攒钱,这才是一个好人家。
“光棍爱的夹衣单,冻得眼睛翻”,这是另一种穷酸相。
他们的爱俏是有目的的,故意显得精悍,只是想把那孤寂的“单”变为“双”,有似现在的小青年嘴上常挂着的“要风度,不要温度”的那种吸引异性的做作。
“八月秋风凉,冻死懒泼娘”,这是日噘那些不善做家的女人,她们吃了这顿没那顿,脱了夏衣没秋装。
以这种辛辣的语言嘲讽奚落这种人,真比“铲嘴巴”还利害,讲脸的人自会收敛,不讲脸的人只能是“驴子抵角——使(死)脸挨”。
在形容人的性格时,也有一溜的嘲讽比譬语。
对一个不仅吝啬,而且做事绝,对谁都想从中捞一把的人,就说“蹭着叫花子拨眼屎”、“屙爬尿还在桶子上刮三刮”,这样的人不仅吝啬而且剌人,他们行走在社会上,总被人在背后戳脊梁。
湖北方言常用语300句

一、问候类1. 你好咧(你好啊)2. 吃了吗(你吃饭了吗)3. 哎哟喂(哎呀)4. 哪里人啊(你是哪里人)5. 你咋这么年轻呢(你为什么这么年轻)6. 嘿,兄弟(哎,兄弟)7. 姐妹俩(姐妹俩)8. 久仰久仰(很久以前就听说过)9. 你好福气(你好幸运)10. 你好福气哟(你好幸运哦)二、日常交流类11. 嘛事啊(什么事啊)12. 真事假事(真是这样吗)13. 真心话(真心话)14. 真心不骗你(真心不骗你)15. 算了算了(算了吧)16. 这事咋办呢(这件事怎么办呢)17. 你看怎么办吧(你看怎么办吧)18. 你这人咋这么实诚呢(你这个人怎么这么诚实呢)19. 你这主意不错(你这主意不错)20. 你这人太聪明了(你这个人太聪明了)三、生活场景类22. 午安(午安)23. 晚安(晚安)24. 咱们去哪儿玩啊(我们去哪儿玩啊)25. 我要回家了(我要回家了)26. 你这衣服哪儿买的(你这衣服在哪里买的)27. 你这手机是啥牌子啊(你这手机是什么牌子)28. 我这肚子饿了(我这肚子饿了)29. 我要吃饭去了(我要去吃饭了)30. 你这房子租的多少钱啊(你这房子租多少钱)四、情感表达类31. 真心爱你(真心爱你)32. 我喜欢你(我喜欢你)33. 你是我的(你是我的)34. 我爱你(我爱你)35. 你是我一生的依靠(你是我一辈子的依靠)36. 你是我心中的宝贝(你是我心里的宝贝)37. 我愿意为你付出一切(我愿意为你付出一切)38. 你是我生命中的阳光(你是我的生命之光)39. 你是我心中的那一抹温暖(你是我心里的那一抹温暖)40. 我愿意陪你到永远(我愿意陪你到永远)五、否定类41. 不行(不行)43. 不行啦(不行了)44. 不可以啦(不可以了)45. 不可能(不可能)46. 不可能啊(不可能啊)47. 不行啦,这事儿(不行了,这事儿)48. 不可以啊,这个(不可以啊,这个)49. 不可能,这个(不可能,这个)50. 不行啦,这事儿能成吗(不行了,这事儿能成吗)六、肯定类51. 可以(可以)52. 可以啊(可以啊)53. 成(成)54. 成了(成了)55. 好事(好事)56. 好啊(好啊)57. 好得很(好得很)58. 好得很呢(好得很呢)59. 好事一箩筐(好事一箩筐)60. 好事连连(好事连连)七、询问类61. 你说呢(你说呢)62. 你觉得呢(你觉得呢)63. 你看呢(你看呢)64. 你咋看呢(你怎么看呢)65. 你咋想呢(你怎么想呢)66. 你咋说呢(你怎么说呢)67. 你咋办呢(你怎么办呢)68. 你咋样呢(你怎么样呢)69. 你咋样啊(你怎么样啊)70. 你咋样啦(你怎么样啦)八、感叹类71. 哇塞(哇塞)72. 哇哦(哇哦)73. 哇呀(哇呀)74. 哇靠(哇靠)75. 哇塞啊(哇塞啊)76. 哇哦啊(哇哦啊)77. 哇呀啊(哇呀啊)78. 哇靠啊(哇靠啊)79. 哇塞哟(哇塞哟)80. 哇哦哟(哇哦哟)九、地点类81. 武汉(武汉)82. 襄阳(襄阳)83. 长沙(长沙)84. 南京(南京)85. 杭州(杭州)86. 成都(成都)87. 西安(西安)88. 北京(北京)89. 上海(上海)90. 广州(广州)十、食物类91. 饺子(饺子)92. 面条(面条)93. 米饭(米饭)94. 炒菜(炒菜)95. 汤圆(汤圆)96. 饺子馅(饺子馅)97. 炒肉丝(炒肉丝)98. 红烧肉(红烧肉)99. 清蒸鱼(清蒸鱼)100. 炒鸡蛋(炒鸡蛋)(注:以上仅为部分湖北方言常用语,具体用法还需根据语境和地区差异进行调整。
湖北咸宁方言词汇研究

湖北咸宁方言词汇研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咸宁方言词汇及其意思:
1.豁子-意思是“小孩子”或“孩子”,类似于普通话中的“孩子”
或“小孩”。
例如:“你去叫豁子回家吃饭。
”
2.碴-意思是“夹子”或“钳子”,通常用于工具名词。
例如:“把
那个碴子给我一下。
”
3.乐-意思是“玩”或“开心”,类似于普通话中的“玩”或“快乐”。
例如:“我今天去公园乐了一整天。
”
4.孬-意思是“不好”或“差劲”,类似于普通话中的“不好”或
“糟糕”。
例如:“这个东西质量真孬。
”
5.囪-意思是“雪”,类似于普通话中的“雪”。
例如:“下大囪了,赶紧回家。
”
6.撤-意思是“取下”或“拆除”,通常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动作。
例如:“撤个东西给我看看。
”
7.乱七八糟-意思是“杂乱无章”或“混乱不堪”,类似于普通话中
的“七零八落”或“乱七八糟”。
例如:“屋子里乱七八糟的,得好好收
拾一下。
”
8.个头-意思是“体型”或“个子的大小”,类似于普通话中的“个头”。
例如:“这只狗个头挺大的。
”
以上只是一些咸宁方言中常见的词汇,其中也有一些词汇在其他方言
或普通话中也有类似的意思。
咸宁方言还有很多其他词汇和独特的特点,
如果您需要进一步了解,建议您可以通过参考相关的研究资料或与当地的咸宁方言使用者进行交流来深入了解。
湖北随州方言小称词缀“娃儿”“娃子”

2021年1月第42卷第1期湖北文理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Jan.,2021Vol.42No.1湖北随州方言小称词缀“娃儿从娃子"胡炎炎(集美大学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00)摘要:随州方言小称词缀“娃儿”“娃子”的分布状态大致相同,都可以放在人、动词、植物、家居用品等名词后面;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搭配能力、语法化程度、感情色彩等方面。
另外,通过跨方言的比较可知,随州方言小称词缀“娃儿”“娃子”在演变与使用过程中既遵循了小称词缀演变的一般规律,同时又受地域文化的影响而保有自身的独特性。
关键词:随州方言;小称词缀;娃儿;娃子中图分类号:H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4476(2021)01-0056-06随州市位于湖北省北部,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2012)的划分,随州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湖广片鄂北小片。
但由于随州地处鄂豫交界,处于西南官话与中原官话的过渡地带,所以随州方言呈现出西南官话与中原官话交叉的特点。
小称简言之就是表小指爱。
⑴赵冬梅基于方言小称的研究将小称形式归纳为三类,即词缀式的现代汉语方言小称、词尾式的现代汉语方言小称和内部曲折式的现代汉语方言小称。
⑵随州方言主要采用词缀和词尾两类形式来表示小称,主要形式有:加后缀“娃儿”“娃子”“头儿”、儿化、重叠、重叠加儿化。
其中使用“娃丿L/子”作小称词缀在鄂北、鄂西、豫南、陕东南、山西南部以及甘肃方言中具有普遍性。
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显示,在随州、襄阳、丹江口、十堰、恩施、南阳、信阳、河西、临汾等地都有这种用法。
汪锋在《应山话小称词缀演变规律初探》⑶中从词源角度出发,指出应山话“小称”词缀有以下四个:儿、娃儿、子、娃子。
应山隶属于随州市,尽管《中国语言地图集》(2012)将其方言划分为江淮官话,但是由于地域上的临近,应山话与随州方言在词汇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应山方言的小称系统对于随州方言同样适用。
邵东方言集锦

邵东方言集锦1心里么杂数呀---心里没底(反语多指心里明白有底)2 泥起杂味——自以为是自以为很得意3 恩得死火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老婆你语文蛮好帮我翻译下拉)4 你像杂鬼---你像个鬼5 告发子---叫化子6 你果扎哈醒婆---你这个傻瓜婆7 哈起降杂猪-----傻得像头猪8 哈起跟杂马样---傻得想马9 一阔湖---一塌糊涂10 连冒味----没意思11 切那里耍----去那里玩12 切哪里切嗨---(同上)13 切压马路----去逛街(或散步)14 塞到毛么-----找到对象没有15 好久冒切那喳当所哩---好久没去那个地方了16 你切死噶算里---你去死了算了17 和噶恩切死也---怎么不去死18 炮块钱---十元钱19 你果杂哈醒---你这个傻瓜20 赖皮麻怪--- 癞蛤蟆21 何得了---怎么办?22 恩得了咯---你怎么办拉(哎呀~~不是那杂意思不知道怎么翻译)23 滴滴几(子)----一点点24 干子清甜----橘子很甜25 脸巴子滚赖---脸颊很烫26 猪脑壳---猪脑袋27 咯咯---猪嘎嘎猪婆28 屁股冰欠---屁股很冰很凉29 膝菠罗(七咯古)----膝盖30 代四(竟按)-----大家31 何得了-----不得了32 和噶-----怎么33 几-----他34 卵弹琴------不可能或者乱来、瞎折腾的意思多指没戏了没干个出个像样35 偷油婆------蟑螂36 毛四--------厕所37 墨区区黑---很脏、很黑的意思38 爆谷---输光了。
39 阿腮---很大声的喊(邵阳话指K歌)40 筛毛---找对象41 紧倒涩得---喋喋不休说个不停42 色起一十二杂味---喋喋不休还意尤味尽。
43 么紧倒涩里---被再说了44 妹黑---很黑45 非红---很红46 亲眯眯甜---形容很甜很甜48 打擦脚----打赤脚49 俺金(俺句)---眼睛(前者还有眼镜的意思)50 念波落经----罗嗦51 蛮带厌---蛮讨厌52 哈哈猩猩(哈哈歹歹哈里哈气)---翻译了就么韵味了53 呸巧你---跟语气词“呸”一样,但感觉委婉些。
湖北十大难懂方言排行榜

湖北⼗⼤难懂⽅⾔排⾏榜 湖北地理位置适中,南来北往的交融使得湖北话不能独⽴⾃成体系,因⽽并没有⼀个整体的区域性代表性语⾔。
按照学术意义上的划分湖北话应该属于北⽅官话。
由于受到周边的影响,湖北⽅⾔⼤致可分为三区,即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区和赣语区。
⼗、襄樊话 ⼗、襄樊话 主要包括襄樊地区,⼗堰部分地区⽅⾔、随州话、以及荆门部分⽅⾔ 难懂指数★ 该地区⼤部分⽅⾔属于西南官话鄂北⽚,但是由于扼守荆要,是南下的⼀条必经之地,⼈⼝流动相当频繁,所以受到中原官话得影响⾮常⼤,跟河南⽅⾔相似程度很⾼,⼈说应该由西南划⼊中原。
该地区⽅⾔与普通话⽆多少差异,外地⼈基本听得懂。
九、江汉平原⽅⾔ 九、江汉平原⽅⾔ 主要包括天沔潜三地⽅⾔、荆州地区⽅⾔、荆门话 难懂指数★☆ 该⽅⾔流通于⼴⼤的江汉平原地区以及周边部分地区,江汉平原⽅⾔跟普通话也⽆多⼤的差异,但是部分发⾳带了浓厚得荆楚特⾊,尤其是该地区居民说那塑胶普通话甚是搞笑,⼤家应该听过汪涵说的塑胶普通话吧,虽然是湖南的,但是跟该地区的完全⼀样。
⼋、宜昌话⼋、宜昌话 主要包括宜昌地区⽅⾔、恩施话、⼗堰话 难懂指数★☆ 该⽅⾔是中国使⽤⼈⼝最多的⼀个⽅⾔⽚------西南官话成渝⽚,由于该地区与巴蜀地区交界,除了部分苗族外,其他得少数民族以及汉族说得⽅⾔完全可以互通,⽽且外地⼈也是完全听得懂,具有浓郁得鄂西特⾊和巴蜀特⾊,最熟悉得莫过于恩施民歌《龙船调》,那句经典的对⽩:“妹娃⼦要过河(活),四哪个(过)来推我嘛?” 七、武汉话七、武汉话 主要包括武汉市区的⽅⾔(汉腔) 难懂指数★★ 武汉话,对于湖北⼈来说,哪可是相当得熟悉了,只要是个湖北⼈也能随⼝说上⼏句,因为湖北的电视台等各⼤新闻得⽅⾔节⽬全部都是⽤武汉话来说的。
武汉话⽐较好懂,武汉话在湖北可以说是个⽅⾔岛,在民国初就消失⼊声,不过武汉话有时候语速很快,如果⼀个北⽅⼈第⼀次听武汉⽅⾔,可能也听不懂多少的。
武汉话不同于成都话得最⼤特点是武汉话语速快。
最全的各地方言,你知道多少?

最全的各地方言,你知道多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承载的是人类最草根、最贴近生活的文化。
何为方言从书面上的解释来说,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
一种在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通行于一个地区的话。
方言在中国的存在是十分久远的,晋朝葛洪《抱朴子·钧世》中记载:“古书之多隐,未必昔人故欲难晓,或世异语变,或方言不同。
”唐朝皇甫冉《同诸公有怀绝句》中曾书:“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
”明朝唐寅《阊门即事》诗:“五更市买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
”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
举例来说,“妻子”在不同的地域,称呼的方式也不同,这是地域方言最直接的体现。
烧锅的——安徽安庆家主婆——上海、太仓婆子——南昌衰婆——广东婆娘——重庆、成都、云南、绵阳、陕西婆姨——宁夏、陕西婆婆子——天门、长沙戒指婆、架子婆——苏州老婆子、老太婆——年长男人的称呼老布、老不——上海老马(mo)、老母、老嫲——绍兴、杭州、常州、福州老娘儿——成都老妪——绩溪老娘、老姩(nian)——桐乡老妞儿——成都老安人——吴语象山港周边老拧——浙江慈溪老板子——内蒙古乌盟方言、陕西老媪、老约、老佞、老迎——温州老爱——北方俗称、天津老蒯——山东、吉林老嫚子——沭阳,老年男子称呼妻子老妈——莆田女人——盐城女将、女匠——通泰、泰兴、兴化、海安女客——椒江、苍溪女佬——宜兴女们:盐城滨海后屋里:汉川屋人:河南南部、随州屋里头的:河南屋里厢、伲屋里厢个:苏州厝里:闽南、福州家里的:河北家里头:安徽舒城我家里的、旮里:宣城、池州家溜(里)人们:德州我屋里的:江西修水屋里人:无锡媳妇:河南、陕西、徐州娘们儿:天津媳妇子:宁夏堂客:湖南、重庆夫娘:平江娘子:吴语太湖周边马马、马马儿:通泰、赣北、六合、海安、如皋劣魔:龙港蛮内卡:宁波宁海袖的:河北邯郸捞佛:海南马呢:江西湖口阅客:天台馁瓜:浙江永康内子:台湾女古拧:江西鹰潭喜子:日照奶奶(na na):南通新妇:赣北、南湘窝里狗:江苏常熟大娘:四川自贡我家老娘们:东北里疼:九江诸娘人:福州锅舍的:山西古交姑娘:湖北宜城拐仔:广西柳州伙计:湖北随州那口子:山西太原烧火的、做饭的:山东德州内人:四川合江嫁(GA)娘:湖南凤凰细妹姆:广东丰顺客方言老Mu 、财星:江苏常州公喇子:江西右客:湖北鄂西山区方言形成原因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逐渐产生了方言。
湖北新洲方言词语考释十三则

湖北新洲方言词语考释十三则湖北新洲方言是湖北省新洲县的一种方言。
它的话语特点是文雅、优美、妙趣、鲜明。
它有着丰富的词汇库,也有着复杂的语法规则。
为了更好地了解它,研究者们对新洲方言中的一些词语进行了考释,下文介绍了十三则这类考察。
一、“Nozhun”考察:“Nozhun”一词原先是指祭祀仪式中特制的特效,后来演变成为家庭活动中仪式性的一种赞美。
二、“Gulhaa”考察:“Gulhaa”源于汉语,原意指可怜,后来演变成代表家庭友好的一种感情色彩。
三、“Ruzhoo”考察:“Ruzhoo”出现的轶事,原意是表示比喻形容在某种程度上,后来演变成为指勇气、坚定的意志。
四、“Neehoo”考察:“Neehoo”本意指面部痘痘,后来演变成为表示面部的美丽和外表的爽朗。
五、“Serngoo”考察:“Serngoo”最早出现在新洲方言中,原意是指安宁舒适的感觉,后来演变成为表达精神及安定心情。
六、“Uzhee”考察:“Uzhee”源于汉语,原意指受欢迎,后来演变成为表示亲密及关爱。
七、“Nongcha”考察:“Nongcha”源于汉语,原意指正常情况,后来演变成为表示安稳安定的一种心情。
八、“Daashaa”考察:“Daashaa”原意指困苦,后来演变成为表示困难的一种心情。
九、“Egaa”考察:“Egaa”原意指容笑,后来演变成为表示安定、理解、和谐的一种心情。
十、“Laashaa”考察:“Laashaa”本意指不安分,后来演变成为表示闷闷不乐、情绪不佳的一种心情。
十一、“Garnaa”考察:“Garnaa”原意指敬仰,后来演变成为表示尊重、崇敬的一种心态。
十二、“Zharnghoo”考察:“Zharnghoo”原意指竭力拼搏,后来演变成为表示勤劳、忍耐、执着的一种心态。
十三、“Mihoo”考察:“Mihoo”原意指幸福、快乐,后来演变成为表示安定、平静的一种心态。
以上就是湖北新洲方言中常见词语的考释十三则,新洲方言中的大量词语考释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方言,将它发挥到更大的作用。
随州方言解释

搞笑的随州话
在湖北随州,有一种(表现)叫(装逼),有一种(挑衅)叫你(骚沃遭),有一种(离开)叫(跟我滚七走),有一种(不相信)叫(日大侠),有一种(倔强)叫(夹森),有一种(得意)叫(能豆儿),有一种(约定)叫(你跟老子等到)。
有一种(难受)叫(心里不得过),有一种(理想)叫(我看你还想上天哦你)。
有一种(打)叫(铲),有种(可怜)叫(遭力),有种(笨蛋)叫(哈巴半吊子),有种(睡觉)叫(睡括水),有种(被子)叫(被窝),有种(麻将)叫(拳打脚踢),有种(疑问)叫(你在日白吧),有一种(开始)叫(噶做),有种(肯定)叫(阔以),有一种(恶心)叫(刺人),有种(倒霉)叫(背时),有种(惊吓)叫(你黑我哟),有一种(丢人)叫(出洋相),有一种(胡说)叫(乱嚼),有一种(什么)叫(莫斯)。
有一种(吃饭)叫(尬饭),有一种(朋友)叫(拐子),有一种(能耐)叫(有板眼)。
有一种(好看)叫(排场)。
有一种(恶心)叫(词嘈),有一种(结束)叫(去求),有一种(询问)叫(你在搞么家伙啊)。
有一种(聊天)叫(散跨)。
有一种(鞋子)叫(孩子),有种(袜子)叫(水袜)。
有一种(傻子)叫(弄送),有一种(勺子)叫(条盖),有一种(轮子)叫(滚斗),有种(腿)叫(垮子),有一种(膝盖)叫(磕几包),有一种(腋窝)叫(黑警车)。
有一种(毛巾)叫(服子),有一种(硬币)叫(鸽娃儿),有一种(青蛙)叫(克蚂)。
有一种(蚯蚓)叫(仇山)。
有一种(裸体)叫(打条胯),有一种(厕所)叫(茅丝),有一种(上厕所)叫(改大手)。
贵州方言大全

贵州方言大全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省份,各地方言各具特色,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贵州方言。
贵州方言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贵州人民的精神纽带和文化符号。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贵州方言的特点、分类和常用词汇,希望能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贵州方言这一独特的语言文化。
一、特点。
贵州方言是中国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与四川话、湖南话、湖北话等方言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贵州方言的语音比较浊,语调起伏较大,有很多喉音。
在词汇方面,贵州方言受到了汉、苗、侗、彝等多个民族语言的影响,因此词汇丰富多样。
此外,贵州方言还有很多特有的习惯用语和成语,形象生动,富有地方特色。
二、分类。
根据地理位置和语音特点,贵州方言可以分为黔东南方言、黔东北方言、黔中方言、黔西南方言、黔西北方言等几个大的方言区。
每个方言区内又有不同的方言分支,各具特色。
比如在黔东南方言区,有侗族方言、苗族方言等;在黔西南方言区,有布依族方言、苗族方言等。
每种方言都有其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方言文化。
三、常用词汇。
1. 问候语。
在贵州方言中,人们常用的问候语有,“吃了吗?”、“哪儿去?”、“干嘛呢?”等等。
这些问候语简洁直接,充满了人情味和亲切感。
2. 地名。
贵州方言中的地名常常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比如“都匀”(读作du1 yun2)、“凯里”(读作kai3 li3)等。
这些地名的发音和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别,体现了贵州方言的独特之处。
3. 食物。
在贵州方言中,食物的名称也有很多特色,比如“酸汤鱼”(读作suan1 tang1 yu2)、“酸汤米粉”(读作suan1 tang1 mi3 fen3)等。
这些食物的名称生动形象,让人忍不住垂涎三尺。
四、结语。
贵州方言作为贵州特有的语言文化,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贵州人民的精神家园。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贵州方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和传承贵州方言这一宝贵的语言文化遗产。
随州花鼓戏与随州方言

2018 年 8 月 9 日 责编:徐宗义 本版编审:雷晓敏
/
/ /
诗三首
吴付国
漓江行
江面数倒影,船中听诧声。 马画山壁奇,象吸清水深。 绿峰生幻景,碧溪现鱼粼。 不舍也难留,三姐送我行。
卜 算 子·咏 紫 薇
骄阳笼罩下,张扬舞枝头。 骤雨阵阵猛浇抽,更显身姿柔。
艳红耀眼眸,绿叶衬风流。 花蕊瓣瓣笑悠游,尽展鸟歌喉。
解了。 这时,犹如一缕清新的风吹进了大脑,
浑身感到畅快与适意,久而久之,也就有了
进步,有了领悟,有了新的收获。
友有诤友、挚友、恶友之分,书籍也是这
样的:
那些哲人大师写出来的书, 是精神的食
粮,不食则精神“长不大”。
那些教材与严肃的言论,是父兄般的说
教,在严厉中蕴涵着呵护与关爱。
那些文摘杂志类的书籍,分明是调节读
究竟使用怎样的语言做为随州花鼓戏的舞台语言,这 是随州花鼓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 在历史上,有许多 老艺人为解决这个问题曾经做出了许多探索。 这里的探索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以汉话道白为随州花鼓戏的舞台语言。 这里所有 的“汉”不是民族学概念,而是地方性范畴,在很大程度上它 是指武汉话。 随州花鼓戏的早期演出活动因受汉剧的剧目、 表演以及唱腔等的影响,故许多老艺人,效仿汉戏,也就是 说,他们用汉话道白作为随州花鼓戏的舞台语言。
舞台语言的本土回归
随州花鼓戏的语言基础是随州方言,而在随州方言中, 它与随中方言联系得更为紧密。 由于地处南北交汇地带,通 商贸易往来频繁, 加之灾荒等原因,随州地区多有外地人迁 入,这使随州地区的语言结构表现得甚为复杂,南北语言音 调混杂,有官话,也有土语。 可谓是“南腔北调”。 例如,随州 城关人说“裤子”,而安居镇等随中地区的人说成“父子”;城 关说“局长”,安居、厉山的人说成“著长”;城关说“车子,”淅 河镇的人说成“叉子”。 除此以外,在舞合上,常常有许多外 地话,特别是河南话出现。 语言上的南腔北调致使随州花鼓 戏在语言的运用上显得极不统一。
湖北七大方言分区

湖北方言七大分区一.江汉平原方言区(北方方言--西南官话)1.天仙潜方言(西南官话--武天片)主要通行于湖北省内广阔的江汉平原以及周边地区,主要有:天仙潜三市、汉川、云梦、沙洋、武汉蔡甸、洪湖,大部分在长江北部。
如果非要拿出一种方言来代表湖北特色的话,我个人的看法那就是江汉平原的“天仙潜方言”了,它不但分布广,而且荆楚特色很浓厚,不过说道这个“荆楚特色”,我也不知道哪个年代的的湖北特色才是“荆楚特色”,不过好像很多的湖北老乡也是这么认为的,可能是古代的“湖广熟,天下足”美称吧,江汉平原一带在古代如此之富庶,难免就被代表了湖北特色了,就好比《洪湖水浪打浪一样》也被代表湖北了。
不过说道听感,这一地区的方言还是可以的,蛮舒服,软中带硬。
不过该方言正逐渐向武汉话靠拢。
2.荆沙话(西南官话--常鹤片)主要是荆州地区的方言,这里的方言大体上还是属于江汉平原方言吧,只是有一点略微的差别,和南边湖南的常德方言几乎差不多,划分为西南官话常鹤片。
不过沙市清代就被强开为通商口岸,有“小汉口”之称,有大量的武汉移民,但是如今过了一百多年,虽然口音上略有武汉话的味道,但是差别还是有的,现在的武汉话也并不是清代的那种武汉话了。
不过现在逐渐有向武汉口音靠拢的趋势。
3.鄂中颤舌方言(西南官话—鄂北片大部、武天片部分地区)虽然是江汉平原一带的方言,但是又和其他两者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该地区有汉语所没有颤舌音,就是当地人俗称的“弹舌头”,跟那些俄罗斯人,蒙古人一样弹舌头。
主要分布鄂中和鄂北的部分地区:荆门、京山、钟祥、宜城、当阳、房县等地区。
我在荆门也呆过三年,大体的也了解了一下这个荆门的“弹舌头”,其实大部分的颤舌音都是“子”字发出来的。
“鸡子”,“杯子”等后面的“子”就是弹舌头了,说来也怪,荆门话中什么东西都要带“子”,因此我们外地人听起来几乎是句句话都在弹舌头,比如说“狗”,我们这的方言一般都一个“狗”字就代替,荆门话非要“狗子”,还有“钱包”,它是“钱夹子”,“子”这个字在荆门话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吧,因此有时候我经常调侃我的那些荆门朋友,听你们说话就感觉在开摩托车。
孝感方言与周边地区方言的比较

基本概况孝感,简称:孝,外文名称:Xiaogan,湖北省区域中心城市,是距离武汉市最近的城市。
具有“湖北孝文化之乡”的称号。
孝感地处湖北省东北部。
位于长江以北、江汉平原中部、汉水之东。
南邻“九省通衢”的武汉市,北濒河南省的南大门信阳,东连武汉市、黄冈,西接随州、荆门。
同时在武汉城市圈也属于核心圈层,距离武汉市中心50公里,距离武汉天河机场32公里,与武汉城市资源共享。
所属地区:中国华中地区(中部地区)湖北省孝南区、云梦县、孝昌县、大悟县、应城市、安陆市、汉川市。
孝感语种的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大部分为不送气清音,n,l相混(一般全为n),“书虚”,“篆镌”同音,en eng,in ing相混,老派古咸山摄三分,新派古咸山摄字韵与普通话同,入声长调。
声调一般为六个阴平33 阳平21 上声52 阴去35阳去44 入声13。
此外因水系问题语种也有武汉话在内。
20世纪30年代,出赵元任等《湖北方言调查报告》,刨分为: 第一区(西南官话区): 武汉,凛江陵,列恩施,凨陨阳等31县市;第二区-----典型的楚语区: 孝感,凝黄冈,凢黄石,凝竹山,凋竹溪,凇陨西等19个县市;第三区(归入赣方言区的): 大冶,刢通城,凷咸宁等8个县市;第四区(特殊方言区): 鹤峰,松滋,公安,石首,监利。
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湖北方言概况被分为三个区:西南官话区: 武汉,刁江陵,凿潜江,凩松滋,刑公安,刨石首,凒襄阳,凮陨阳,凬宜昌,刃恩施,凼鹤峰等49个县市;楚语言区孝感黄冈,刕黄石,刔竹山,凿竹溪,凸陨西等21个县市;鄂南语区大冶,刀咸宁,凧通城,刍嘉鱼,刞监利等八个县市。
鄂东北(孝感、黄冈、随州)的方言的比较鄂东北的方言俗语鄂东北以低山丘陵为主,西有大洪山,北有桐柏山、大别山,南以长江为界,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地理单位,鄂东北包括黄冈、孝感两个地区和随州市,这里的居民方言有特殊的风格,属于“楚语区”。
“楚语区”居民的风土习尚质朴淳厚。
江西最难懂十大方言!上饶和赣州上榜最多,这些常用语你一定没听过

江西最难懂十大方言!上饶和赣州上榜最多,这些常用语你一定没听过作为一个江西人,你真的能听懂所有的“江西话”吗?江西的每个区县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地方言之间差别巨大,有些地方仅仅是隔了一条河,都可能听不懂对方在说啥!今天,为大家盘点一下江西最难懂的十大方言,并列举了部分地区的方言常用语,看看你到底能不能听懂。
10、上饶市上饶县难懂指数:一颗星上饶话又称上饶腔,是上饶市区、上饶县及周边的地方方言,与浙江南部的吴语相近同属吴语上丽片。
上饶话(腔)语素温软,音素娓婉,通俗易懂。
该地区方言与普通话无多少差异,外地人基本听得懂。
常用的称呼有公(爷爷)、麻(奶奶)、老嫲(妻子)、新妇(媳妇)、平肩(妯娌)、娜妮鬼(女孩子),笑类(男孩子)等。
9、吉安永丰县难懂指数:一颗星永丰位于江西省中南部,是客家话和赣语的交界地带。
方言大概分为四类:(1)永丰话属赣语吉茶片吉安小片。
妈妈不叫妈妈,叫依呀;爸爸不叫爸爸,叫爹老;睡觉不叫睡觉,叫快告;吃饭不叫吃饭,叫恰饭;说话不叫说话,叫挖事。
(2)客家话属宁龙片。
分布在潭头乡和君埠、龙冈两乡大部分;(3)淳安话-遂安话部分新安江水库移民使用;“灭老鼠”,听上去和“米老鼠”同音。
(4)畲客分布在上溪乡礼坊、上固乡汉下、君埠乡山岭、龙冈乡羊石、胜丰、表湖6个畲族村委会。
8、九江湖口县难懂指数:两颗星湖口话即湖口赣语,属赣语昌都片,当地有一个传说,女娲造就的第八个人时,就传授了他这种语言。
赣语昌都片以南昌话为代表,其特点是去声分阴阳。
入声大多数地方分阴阳,阴入调值高,阳入调值低,如此高大上的用声方法,明白些凤毛麟角已经很不容易了。
还好不咯(还好吧)、好洒得(好玩,觉得有意思)。
7、赣州信丰县难懂指数:三颗星信丰县城区话和赣州市章贡区的话比较相近都属于西南官腔又夹带客家方言,主体是西南官腔。
这种话和广西柳州话相似,信丰除县城嘉定镇外其他地方和赣南大部分地方一样都说客家话。
来涨涨“姿势”,看你能猜对几个当地方言?胺洞——洞眼;胺罐——装东西的瓦罐;庵灿——捣蛋、不通情理;阿头B——女孩,女丫头。
湖北荆州方言常用语300句

一、荆州方言之称谓常用语篇1、家家:外婆。
女性亲属称谓男性化,如阿姨称幺爷、幺爹。
2、丁丁:蜻蜓。
3、啄米官:一种昆虫,跟蝗虫差不多。
4、灶鸡子:蟑螂,油葫芦。
5、渠肠:蚯蚓。
6、渣货:破烂、垃圾。
7、袱子:毛巾,洗脸袱子指洗脸的毛巾。
8、侧巴子:一般指女性很爱漂亮,很妖媚。
9、幔褂子:外套。
10、皮秋:马蹄。
11、暴暴:傻瓜。
12、檐老鼠子:蝙蝠。
13、壁老鼠:壁虎。
14、吊子:小水桶。
15、倒拐子:肘。
16、肐膝包:膝盖。
17、喉咙管子:咽喉。
18、油子:混混。
19、克马:青蛙。
20、克马林子:蝌蚪。
21、把把:大粪、屎。
22、拐包:用中指蜷起突出的关节顶人。
科你一拐包的咧,是中指和食指半曲伸出,对着人家,同辈开玩笑时用。
23、涎相:一个人长的不好。
24、蛋珠子:玻璃球,儿时游戏流行的弹珠。
25、乔子:情人。
26、爷们:我。
27、老梗子:一般小女生对大龄男人的称呼。
28、扛把子:头头,指领头的人。
29、撒尿宝:经常尿床的人。
30、贱爬佬:形容喜欢对别人进行骚扰的人。
31、乖吖儿:乖孩子。
32、孩子:鞋子,撒孩是指拖鞋,翁孩是指棉鞋。
33、石咯啷子:卵石。
34、套孩(深桶子):雨鞋。
35、老人嘎:老人家。
36、砣子:拳头。
37、渣货:垃圾。
38、麻木:营运摩托车。
39、鸭巴子:小鸭。
40、老巴子:老年妇女。
41、颈伉:脖子。
42、鸡痱子:鸡皮疙瘩。
43、鼻添:鼻涕。
44、马眼子:蚂蚁。
45、指嘎壳子:指甲。
46、杂果:动物内脏。
47、倒茧皮:手指上起的皮。
48、洗把:地拖。
49、锅块:一种面粉做的饼子,其他地方也叫锅盔。
50、拜子:瘸子。
51、瞎巴子:盲人。
52、条粗:扫帚。
53、弯管子:外地人。
54、钢筋锅:铝锅。
55、秋衣:内衣。
56、被窝统子:被罩。
57、饭蚊子:苍蝇。
58、风皮子:头皮屑。
59、旮旯里:角落。
60、码子:自己人。
61、外码:外地人。
凌勾子:屋檐上垂下的冰柱子。
二、荆州方言之生活常用语篇62、日白:撒谎,你在日白吧的意思是你在说谎话。
《随州方言大观》

《随州方言大观》《随州方言大观》俗谚是人们日常生活体验所得、具有一定说理作用、且容易记忆和流传的通俗固定句式。
“冬寒晴,春寒雨”,这是人们年复一年的观察、体验所总结出来的天气变化规律。
有了这种知识,人们就能把握天气变化,恰当安排各种活动。
“只有瓜连籽,没有籽连瓜”,这是对父母子女关系的一种形象比譬,指的是,世上只有父母对儿女牵肠挂肚,而子女巴不得早早脱壳离巢远飞。
具有原创意义的文化远比任何提纯的精品雅品的韵味足、质感强。
就如同嚼甘蔗,那种清甜爽口的蔗汁是任何高级糖水所不能代替的。
然而俚语俗谚、还有野史、山歌、童谣、笑话以及口头文学,历来是不被正史和主流文化所重视的。
但就是有了这一最鲜活的贴近生活之源的世俗文化,才真正反映出了人们的自然生活风貌。
它不管被重视的程度如何,总以其无所顾忌的自由形式和原创冲动力,在整个文化世界里横冲直撞,使人间生活增添了无限色彩和乐趣,也让人真正地感觉到“作人”是多么的幸福和美好。
语言的民族精神在这里反映得最充分。
待人处事的基本道理俚语俗谚的历史传承性很强。
我们研究发现,而今最流行、最活跃的俚语俗谚,也是历史上最早产生的俚语俗谚。
这种俚语俗谚大多取材于动物的性能,所谓“畜牲通人性”,这是一句很有经验的老说法。
我们随便就能举出一大溜俗语来证实这一点。
譬如狗,它是最早被人驯化,也是最忠实于主人的动物。
在农村它为主人看门守场,在城里它为主人解闷逗乐。
狗是很可爱的。
在随州人的口语中体现得最亲切的一句话,就是称自己的心肝宝贝为“狗狗儿”。
农村很多小孩的名字也叫狗儿。
就如姜昆在春晚相声中讲的,“三十年前把儿子叫狗狗,三十年后把狗狗叫儿子”。
可见狗与人的亲热程度越来越紧密。
然而关于狗的俚语俗谚却大多是贬义的。
“狗改不了吃屎”,这是狗的天性,人们往往拿它来喻人,意思是提醒你要看清某人的思想本质,千万不要因他一时一事的善举,而蒙昏了你的眼睛。
“狗鼻子闻到屎香”,那是形容坏人嗅到了他所需要的坏信息。
滴尕、推?、几咱……湖北话常用词汇,您会写吗(第五批)

滴尕、推㧐、几咱……湖北话常用词汇,您会写吗(第五批)○湖广渔夫·趣说方言○“我的女婿一滴尕(嘎)”图片来自网络鸦雀子嘎几嘎,老鸹子哇几哇,人家的女婿多么大,我的妈妈子哟,我的女婿一滴尕。
说起他一嘀尕,他人小鬼又大,……这是湖北有名的民歌《小女婿》里的歌词。
方言天天说,会说不会写。
今天,湖广渔夫与大家聊聊,滴尕(滴嘎)、推㧐(耸)、这咱(攒)、发泡等湖北话常用词汇的正确写法及来由。
图片来自网络(一)滴尕dī-gǎ滴尕dī-gǎ,就是数量很少,或特别小,即点点、丁点之意。
人们常写为“滴咔”,或“低嘎”,不妥。
为什么应写为滴尕?切义切音。
据《新华大字典》,滴dī,字义之一,可比喻特别小的东西。
“点滴”一词,形容零星微小。
尕gǎ(嘎字三声),本义小儿,方言常表示数量少。
一尕尕、一点尕(一点点)。
从字音讲,ka与ga音相近。
方言ka、ga两种发音都有。
同字不同音,词汇尾音音变,是正常现象。
尕,会意字,直观、形象。
上部“乃”,下部“小”。
还有一个表达小的字“奀”,《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大字典》只注音为en音。
但据《汉语大字典·大部》,奀,两个读音。
广东方言奀ēn,表“瘦小”义。
常用作人名。
奀,方言也读dí,用来指物件小。
写成“奀尕”也是可以的。
有网友分析词汇来源,提出写为“滴卡”,从字义与读音,不太妥。
(二)几咱zan咱zan,表示时间,在这里读轻声,音似簪或攒。
这咱,是北方方言,但也是湖北方言口语。
但湖北习惯用几、多。
这咱,或正咱——现在。
几咱?多咱?几么咱?——什么时候,几时。
“你多咱来的?”“多咱”意即“什么时候” “几时”。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咱”字的时间含义,并解释:“咱zan”,是“早晚”的合音。
“你多早晚来的?”“多早晚”,读快了,就成了“多咱zan”。
“多早晚”,读快了,就成了“多咱zan”。
而“早晚”连用,表示“何时”,已有上千年历史。
元代初期文人刘壎写的《隐居通议·礼乐》——“急呼其子曰:'此曲兴自早晚?’对曰:'顷来有之。
口葛怎么读

口葛怎么读
噶的拼音是ga,第二声。
噶,四川地区常作为语气助词,意思为“是吧?”“是嘛”;噶,山东方言,意为“一起”。
例:噶伙——一起去做某事;噶,湖南西部地区方言,与“了”的作用一模一样;噶,江西方言,意思是“那”;噶,湖北随州地区方言,意为“吃”。
基本字义:〔噶伦〕中国原西藏地方政府的主要官员。
〔噶厦〕藏语“发布命令的机关”,即中国原西藏地方政府,由噶伦四人组成,一九五九年后解散。
《新华字典》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最早的名字叫《伍记小字典》,但未能编纂完成。
自1953年,开始重编,其凡例完全采用《伍记小字典》。
从1953年开始出版,经过反复修订,但是以195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作为第一版。
原由新华辞书社编写,1956年并入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新华字典》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历经几代上百名专家学者十余次大规模的修订,重印200多次,成为迄今为止世界出版史上最高发行量的字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搞笑的随州话
在湖北随州,有一种(表现)叫(装逼),有一种(挑衅)叫你(骚沃遭),有一种(离开)叫(跟我滚七走),有一种(不相信)叫(日大侠),有一种(倔强)叫(夹森),有一种(得意)叫(能豆儿),有一种(约定)叫(你跟老子等到)。
有一种(难受)叫(心里不得过),有一种(理想)叫(我看你还想上天哦你)。
有一种(打)叫(铲),有种(可怜)叫(遭力),有种(笨蛋)叫(哈巴半吊子),有种(睡觉)叫(睡括水),有种(被子)叫(被窝),有种(麻将)叫(拳打脚踢),有种(疑问)叫(你在日白吧),有一种(开始)叫(噶做),有种(肯定)叫(阔以),有一种(恶心)叫(刺人),有种(倒霉)叫(背时),有种(惊吓)叫(你黑我哟),有一种(丢人)叫(出洋相),有一种(胡说)叫(乱嚼),有一种(什么)叫(莫斯)。
有一种(吃饭)叫(尬饭),有一种(朋友)叫(拐子),有一种(能耐)叫(有板眼)。
有一种(好看)叫(排场)。
有一种(恶心)叫(词嘈),有一种(结束)叫(去求),有一种(询问)叫(你在搞么家伙啊)。
有一种(聊天)叫(散跨)。
有一种(鞋子)叫(孩子),有种(袜子)叫(水袜)。
有一种(傻子)叫(弄送),有一种(勺子)叫(条盖),有一种(轮子)叫(滚斗),有种(腿)叫(垮子),有一种(膝盖)叫(磕几包),有一种(腋窝)叫(黑警车)。
有一种(毛巾)叫(服子),有一种(硬币)叫(鸽娃儿),有一种(青蛙)叫(克蚂)。
有一种(蚯蚓)叫(仇山)。
有一种(裸体)叫(打条胯),有一种(厕所)叫(茅丝),有一种(上厕所)叫(改大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