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译文
八上文言文翻译苏教版
![八上文言文翻译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186a26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f.png)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译文:孟子说:“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情,而称王天下并不在其中。
父母都健在,兄弟之间没有纠纷,这是第一件快乐的事情;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这是第二件快乐的事情;得到天下的英才并加以教育,这是第三件快乐的事情。
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情,而称王天下并不在其中。
”《庄子·逍遥游》逍遥游,其义或在于无待乎?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译文:逍遥游的意义或许在于无所期待吧?如果能顺应天地之道,驾驭六气的变化,而游走于无穷无尽之中,那么他们还期待什么呢?所以说:“至高无上的人没有自我,神明的人不求功名,圣人不求名誉。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孔子率之以正道,万物得其正,而天下平。
译文:孔子说:“君子的品德如同风,小人的品德如同草。
风吹过草地,草必然倒伏。
”孔子以身作则,遵循正道,万物得以端正,从而天下太平。
《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所学来得有益;我曾经踮起脚跟远望,却不如登高所见来得宽广。
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变长,但是看到的人却很远;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变快,但是听到的人却很清楚。
君子的资质并不是与众不同的,只是善于借助外物而已。
《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曰:“王者无外,则天下一家,海内为室。
”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故王者以德服人,不以力服人。
译文:董仲舒说:“君王没有疆界,那么天下就是一家,四海之内都是家庭。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d2421d77f1922791688e84b.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翻译及赏析(上)《桃花源记》1、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渔人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桃源人)见了渔人,竟然感到十分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看到)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见。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率领妻子儿女同乡的人来到这个跟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渔人一五一十把自己所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他们。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个朝代了。
九、《陋室铭》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这间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没学问的人。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可以弹奏朴素的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公文使身体劳累。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十、《爱莲说》1、世人盛爱牡丹。
译:世人大部分都喜欢牡丹。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我惟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到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八上语文文言文译文
![八上语文文言文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b9cd87c1d15abe23482f4d63.png)
风尘烟霭全部散尽,天空与山峰显露出同样清澄的颜色。
让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任凭它或东或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水路,奇峭的山峰奇异的流水,天下独一无二。
江水全都呈现出一片青苍之色,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
游动的鱼和细细的卵石,都可以看得十分清楚。
湍急的流水快于飞箭,汹涌的江浪势如奔马。
两岸夹峙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耐寒常青的树木。
山依恃地势争着向上,互相比高比远。
争着向高处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峰峦。
泉水冲击着石块,发出泠泠的声响;好鸟彼此和鸣,织成嘤嘤的谐美旋律。
蝉儿则无休止地鸣叫不停,猿猴则千百遍地啼叫不绝。
在仕途上鹰一般冲天直上的人,望一眼这么美的峰峦就会平息热衷名利的心;整天忙于筹划治理世俗事务的人,看一看如此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方遮蔽天日,即使白天也像黄昏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会漏下一些光斑。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
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
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
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中于发财做官。
”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世上先有了像伯乐那样擅长相马的人,然后才有日行千里的马被发现。
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所以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称之为千里马。
八上语文文言文翻译
![八上语文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59b15b1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64.png)
【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酿泉之上,其土润沃,田尝植禾。
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翻译】滁州四周都是山。
它的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美丽,看上去树木茂盛、深远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
酿泉的上方,那里的土地湿润肥沃,常常种上庄稼。
泉水香甜,酒水清凉,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面前的是太守的宴会。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丝竹乐器,射箭的人射中了,下棋的人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在山后,人影散乱,太守回家,宾客跟随着。
树林里的枝叶茂密,鸟儿在上下飞翔,游人们离开了,鸟儿却很快乐。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字来记录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太守是谁呢?是庐陵人欧阳修。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3eebba5284ac850ad024228.png)
晏子使楚《晏子春秋》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去,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侮辱他一下,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你面前走过。
大王就问,这是做什么的人?我们就说,是齐国人。
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说,犯了偷窃罪。
”(第一段,写楚国君臣事前的密谋策划。
)晏子来了,楚王请晏子喝酒。
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
楚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小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
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
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第二段,晏子机智地挫败了楚国君臣的阴谋。
)中心意思: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阴谋的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
人琴俱亡刘义庆《世说新语》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而子敬先死了。
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说话时完全不悲伤。
(他)就要了顶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竟然没有哭。
子敬向来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小石谭记柳宗元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听到流水的声音,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喜欢听到这种声音。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014f1c78011ca300a6c39088.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译文22 古代神话三则夸父逐日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精卫填海原文: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译文: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女娲补天原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
火爁(lan)焱(yan)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zhuan)民,鸷(zhi)鸟攫(jue)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ao)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译文:久远的过去,支撑天地四方的四根柱子倒了,大地裂开;天不能普遍地覆盖万物,地不能全面地容载万物;火烧猛烈而不熄灭,水泛滥成灾而不停止; 凶猛的野兽吃善良的百姓,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人和小孩。
在这时,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的漏洞,砍断巨龟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擎天柱,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芦灰来堵塞洪水。
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了,中华的大地上恢复了平整。
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生存下来。
23 愚公移山原文:太行(háng),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rèn)。
本在冀(jì)州之南,河阳之北。
语文 八年级上册 文言参考译文
![语文 八年级上册 文言参考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f81146514431b90d6c85c749.png)
9 三峡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如果不是在中午,就看不见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到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
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
空荡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0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了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吧。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苏教版语文8上文言文解析(非常好)
![苏教版语文8上文言文解析(非常好)](https://img.taocdn.com/s3/m/b184a0ba76eeaeaad1f330e7.png)
八年级上册】一、文学常识1.晏子,(公元前-500年)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夷维(山东高密)人。
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2.《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
相传为晏婴撰,现在一般认为是后人集其言行轶事而成。
二、重点字词 1.字音缚( ) 赐( )酣( )诣( )枳( )耶( )2.词语解释3.一词多义辞 齐之习辞者也 言辞为 为其来也 在辞去 告辞 何为者也做生于淮北则为枳 变成病 寡人反取病焉 辱 坐 王曰,何坐 犯罪则久已病矣 困苦不堪 置之其坐 同“座”座位 固 齐人固善盗乎 本来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所以 所以然者何 ……的原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用来……的事 4.古今异义字:王曰,何坐 古:犯罪 今:把臀部放在椅子或其他物体上,支撑身体的重量;乘,搭。
其实味不同 古:它们的果实 今:副词,表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含转折) 寡人反取病焉 古:辱 今: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不正常状态。
5.通假字: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曷”通“何”:什么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通“嬉”:开玩笑 6.词类活用:齐人固善盗乎 形容词用作动词, 善于、擅长。
三、重点语句翻译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八年级苏教版语文文言文有那些
![八年级苏教版语文文言文有那些](https://img.taocdn.com/s3/m/028c127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6.png)
八年级苏教版语文文言文有那些推荐文章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带答案热度:八年级文言文语文阅读练习题热度:八年级语文文言文上册重点热度: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总结热度:初二语文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文言文习题答案热度:文言文在语文的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那么八年级苏教版语文文言文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苏教版语文文言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八年级苏教版语文文言文篇一《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八年级苏教版语文文言文篇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wàn),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论诗》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fbbf698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3.png)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译文天时比不上地利,地利比不上人和。
(比如一座小城)内城方圆三里,外城方圆七里,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破,必定有得天时之处,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天时比不上地利啊。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地利比不上人和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去攻打连亲人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2.《富贵不能淫》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儿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妇女之道。
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
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舜从田野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自鱼盐贩卖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任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召为相,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赎出而用为大夫,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憾,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906d628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63.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导语】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年龄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作者搜集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期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篇一】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着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翻译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常有,可是伯乐却不常常有。
因此即便着名贵的马,只是屈辱在仆役的手上,(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用"千里马"称呼它。
千里马,吃一顿有时吃尽一石食粮,喂马的人不知道(依照)它能够日行千里(的本领)来豢养它。
这样的马,即便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优点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鞭打它不依照(促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豢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知晓它的意思,拿着鞭打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篇二】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众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苏教版八上古文翻译
![苏教版八上古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7d76dc74028915f804dc2f6.png)
八年级上文言翻译《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翻译:晏子将要出使楚国。
楚王听到这件事,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将要来了,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在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人?(我就)回答说,(他)是齐国人。
大王(再)问,(他)犯了什么罪?我(就)回答说,(他)犯了偷盗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赏赐晏子一杯酒,喝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
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罪。
”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道:“我听说这件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只是叶子形状很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相同。
(橘变成枳)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水土不一样。
现在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让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人琴俱亡》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苏教版2017新教材语文八年级上《湖心亭看雪》教参原版翻译共98页PPT
![苏教版2017新教材语文八年级上《湖心亭看雪》教参原版翻译共98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983337c8bcd126fff6050ba3.png)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7新教材语文八年级上《湖 心亭看雪》教参原版翻译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f9fa375227916888486d7b6.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导语】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篇一:《马说》】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翻译: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上,(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用"千里马"称呼它。
千里马,吃一顿有时吃尽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按照)它能够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优点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打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篇二:《小石潭记》】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三行对译八上语文文言文
![三行对译八上语文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e4fa9560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8.png)
三行对译八上语文文言文根据指示,以下是《语文教材》第八册上学期中文课文的三行对译。
这些文言文课文包含了不同类型的文章,例如议论文、叙事文和夸奖文等。
第一课:《论语选读》(列御寇让于茂陵)四皓甫出,上黄宫以侍明主。
诸侯至,万国来献。
海内称其柔亲仁厚,万邦共其礼义尽。
第二课:《大贤》(《封神榜序》)然而神仙之杰出,则其主厚待之,齐天之及冑,则人望萃焉,凡民无不愿为之痛哭;其行事显赫,则声闻于海内,智士争归之下,猛士争蓍龟焉;其仪表端正,则凡民上升降,神明体仁佞以阐其德,民之右则灾异,而人愈怀之矣。
第三课:《困才》(戒赋)其利常忧其害,其欲常思其祸,其仁三月而愀焉,其勇二日而惧焉,其恭一旦而困焉。
屈己就人,则谓是众人之所为也;正己以人,则谓能与众人也。
故使道者屈己就之,而道自正之;使得道者正己以之,而己亦若因之。
人之行之,道之始也。
第四课:《颂古文》(吾尚有眇之福)汝且当宽衣而食,暖袍而寝。
虽有以言,言未可用也;虽有以事,事未可桉也。
且从容暂学隐者之乐,未卜来余乐也。
第五课:《乐毅论兵》(南阳乐毅,魏之名将)服秦之王者,信义之冠王。
南阳乐毅,魏之名将。
任魏王以为将,一身赴国难;与人乐王富贵之事,以为心甘。
天王以为相,数终魏家;经三围之战,武昌、櫟陽,皆破秦兵。
第六课:《归田赋》(赋得虞美人)晨参于罗,乘肥驰骏,啮芳辅车,薄言邀禽。
美人如云,齿如【月山】之雪,买神游之孫、白公之尼,逞心而行,罔闷于闺。
第七课:《语重心长》(东方朔告知王武子书)朕领秩宝,倏而不见。
卿徒不肖,闻兹省亡。
恭请檌烟俗庙,使巾栉中贤出将。
正材任能,立新法度。
为朕请烽烟俘人,教草刍之歌。
第八课:《马蹄蛋史》(蜡梅谷)然兹物者,非夫小小至焉,不惧存者之取乎。
王莽则苟阙其身,张骞乃西师之使,徐福顾不世出。
隆霜之士安思中国,奇仗之才方望而明论;岂唯化茂江笑之臣,授刻苍晖之学哉!这八篇文言文课文涵盖了不同主题,包括官员的义务与行为,人物的赞颂与描述,智者的教导与指导,以及战争和政治的讨论。
苏教版八年级文言文课文
![苏教版八年级文言文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b340f009bed5b9f3f90f1c66.png)
1、晏子使楚《晏子春秋》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
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人琴俱亡刘义庆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3、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4、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治水必躬亲钱泳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文及翻译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aa21bb9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d.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文及翻译古文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重要部分,通过研究古文,可以帮助同学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下面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的古文及翻译内容。
第一课:《古人云》古人云:“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此句意味着想要追求成功,就不能急躁,而是需要有耐心和毅力。
只看重眼前的小利益,往往会导致大事不成功。
第二课:《夜泊牛渚怀古》夜泊牛渚怀古,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夜晚在牛渚江边停船的情景,并怀念古代的辉煌历史。
通过描绘江水、山峦等景色,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过往文明的向往之情。
第三课:《小石潭记》小石潭记讲述了作者在南京游览时发现的一座小石潭的经历。
通过对潭水、鱼儿等细致观察,传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
这篇文章强调了人与大自然的共同存在和和谐共生。
第四课:《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是一本关于古代文学作品的选集,包括了各个朝代的文人名篇。
通过阅读其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布局等内容,可以拓展同学们的文化视野,提高他们对古代文学的理解能力。
第五课:《蜀道难》蜀道难是一首描写古代蜀道艰难险阻的诗歌。
诗中描绘了艰苦的山路、危险的天气等情景,表达了作者面临困难时的坚持和勇气。
通过研究这首诗,同学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人在艰难困苦中的奋斗精神。
第六课:《逍遥游》逍遥游是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诗歌。
诗中通过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内心感受,表达了追求心灵自由、超越世俗的境界。
这也是对古代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的倡导。
以上是八年级语文上册古文及翻译的内容概要。
通过学习这些古文作品,同学们可以提升语文水平,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_绝对完整_精心编辑)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_绝对完整_精心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dfc0bae15022aaea998f0fa8.png)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绝对完整,精心编辑)七年级上册81《郑人买履》2《刻舟求剑》3《幼时记趣》4《三峡》5《以虫治虫》6《梵天寺木塔》7《论语八则》8《狼》七年级下册69《赵普》10《黄鹤楼》11《于园》12《黔之驴》13《爱莲说》14《两小儿辩日》八年级上册515《晏子使楚》16《人琴俱亡》17《小石潭记》18《记承天寺夜游》19《治水必躬亲》八年级下册720《马说》21《陋室铭》22《活板》23《核舟记》24《口技》25《送东阳马生序》26《山市》九年级上册727《陈涉世家》28《桃花源记》29《与朱元思书》30《捕蛇者说》31《岳阳楼记》32《醉翁亭记》3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九年级下册834《曹刿论战》35《邹忌讽齐王纳谏》36《鱼我所欲也》3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8《愚公移山》39《出师表》4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1《田忌赛马》七年级上册课文1《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他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
”就返回家去拿尺码。
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2《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止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3《幼时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译文
晏子使楚《晏子春秋》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去。
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侮辱他一下,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你面前走过。
大王就问,这是做什么的人?我们就说,是齐国人。
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说,犯了偷窃罪。
”
晏子来了,楚王请晏子喝酒。
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
楚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小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说过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
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
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
人琴俱亡刘义庆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
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说话时完全不悲伤。
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
”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山岗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见水声,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喜欢它。
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往下见到一个小水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潭)由整块的石头形成潭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小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
阳光向下一直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览的人逗乐。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有的地方露出来,有的地方被掩没了,隐隐约约可以看得出。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坐在石潭上,四下里竹子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一同去游览的人: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
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治水必躬亲钱泳
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
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浅,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苦,不怕吃苦。
以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行勒索一文钱财。
必须像这样,以后才能做成事情。
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