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的现场急救ppt课件
中暑急救知识班会课件 (共24张PPT).ppt
![中暑急救知识班会课件 (共24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e9811462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6.png)
方法三
散热障碍或产热增加
中暑病因征兆
中暑病因征兆
PART - 02
中暑临床 表现
Early childhood accident first aid knowledge
中暑临床表现
我国在2002年出台了一个《职业性中暑的诊断标准》将中暑分为二级。
先兆中暑(观察对 象):感到头昏、头 痛、口渴、多汗、全 身疲乏、心悸,注意 力不集中,动作不协 调,肢体麻木
迅速体外降温
将患者搬到阴凉通风环境
呼救120
PART - 04
中暑急救 措施
Early childhood accident first aid knowledge
中暑急救措施
1
对无循环虚脱的中暑患者,可用冰水擦浴或将躯体浸 入27~30°C 水中传导散热降温。 (3)对循环虚脱者,可采用蒸发散热降温,如用 15°C 冷水反复擦湿皮肤,或同时用电风扇、空气调 节器。
01
山楂汤:山楂片100克、酸 梅50克加3.5千克水煮烂, 放入白菊花100克烧开后 捞出,然后放入适量白糖,晾 凉饮用。
02
百合绿豆汤:绿豆清洗干净,放 入煲内,加入600ml凉水,大火 烧开后转小火慢慢烧煮。干 百合清洗干净,至绿豆煮开花 时也放入煲内,继续熬煮。
03
防暑三豆汤:绿豆、赤豆、 黑豆洗净,放入小煮锅中,加 入600ml水,用大火将水烧 开,转小火继续加热40分钟。 待锅中的汤变少至大约 300毫升时,离火,放凉,即可 连豆带汤食用。
中暑急救方法
1、搬移
中暑初期应迅速到通风阴凉的地方,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 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降温,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酒 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 散热。
中暑的预防和现场急救知识课件
![中暑的预防和现场急救知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57b1d9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be.png)
老 年 人 、 体 弱 者
左 右 水 中 , 以 浸
将 患 者 躯 体 呈
能 耐
和 心
没 乳
度
中暑的急救
未即肤浸 五
受 严
可 把
擦 红
在 水
、
重体,中 擦
损温一的
害降般患 四
者至擦者 个
15—30 37—38℃
多
身人
能
体同
迅
四时
速 分周 用 清,钟, 毛 醒大左把 巾 。脑右皮 擦
,
中暑的急救
, .
可 用 冷 水 毛 巾 敷 头
中暑的急救
停热扩并 三
止 降
。 待
张 ,
按 摩
、
温肛加四 促
。
门 温 度 降 至
速 血 液 循 环 ,
肢 皮 肤 , 使 皮
将 病 人
置 于
4℃ 38℃
促肤
,进血 水
可散管 中
,
中暑的急救
受血头 浸 四
45 18℃
。
管 病
为 度
在
、
患。 浸
者 , 水 温 过 低 不
保护胃肠之功效。对于心烦口渴、小便短黄或吐泻者 有良好效果,但阴虚、内无湿热者及孕妇忌用。
夏季防暑小窍门
五、暑症片 具有祛暑解毒、化痰开窍、调和胃肠之功能,多
一.夏用成季于药生中细活暑辛的昏、十迷 皂个“的 角最急 等佳救 成”, 分苏 ,醒 也后 可即 将可 片停 研药 成。 细因末其置含于有鼻中腔 内。但此药孕妇忌用。
中暑的病因
中暑的临床表现
(一)热痉挛 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活动停止后常发生
肌肉痉挛,主要累及骨骼肌,持续约数分钟后缓解,无明显体 温升高。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 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
现场急救之中暑急救小常识课件PPT
![现场急救之中暑急救小常识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d701294f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c4.png)
中暑的症状
重症中暑分类症状
热痉挛症状
特点: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 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 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这类中暑 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 挛的疼痛。
热衰竭症状
特点:这种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人 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 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 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 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正常 或稍微偏高。
发生中暑的气象条件
中暑的发生不仅和气温有关,还与湿度、风速、劳动强度、高温环境、曝晒时间、体制强弱、 营养状况及水盐供给等情况有关。
诱发中暑的因素很复杂,但其中主要因素还是气温。根据气象特点,可将发生中暑现场小气 候分为两类:一类是干热环境,这是以高气温、强辐射热及低湿度为特点,环境气温一般可 较室外高5-15℃,相对湿度常在40%以下;另一类为湿热环境,即气温高,湿度高,但辐 射热并不强。由于气温在35-39℃时,人体2/3余热通过出汗蒸发排泄,此时如果周围环境 潮湿,汗液则不易蒸发。
热射病症状
特点:还有一部分人在高温环境中从事 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 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 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 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 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 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 等。
PART 03
儿童中暑急救方法
什么是中暑
热疲劳(heat exhaustion) 热失神(heat syncope) 热痉挛(heat cramps) 热射病(heat stroke)
中暑类型—从病情的差异 大致上可分为四类
什么是中暑
01
热失神 (heat syncope)
原因:在直射日光长时间照射的情况下睡醒。由于流汗引 致的脱水和末端血管的扩张,全身的血液循环降低 而导致。
现场急救之中暑救护PPT课件
![现场急救之中暑救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ce82c1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31.png)
预防的重要性
预防中暑是降低中暑发生的关键,应重视采 取有效措施,如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合理安 排作息时间、保持充足水分等。
提高公众对中暑的认识与应对能力
公众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中暑的认识,了解 中暑的症状、预防措施和急救方法。
培训与演练
中暑的症状与表现
症状
中暑的主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 心、呕吐、乏力、口渴、心悸、注意 力不集中等。
表现
中暑患者可能出现体温升高、脉搏加 快、呼吸急促、皮肤湿冷、多汗或无 汗等症状。
中暑的危害与后果
危害
中暑可能导致人体多器官功能受损,如脑、心、肝、肾等,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后果
中暑的后果包括高热惊厥、休克、昏迷等,甚至可能导致永久性脑损伤或器官 衰竭。
立即转移至阴凉处
总结词
将患者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以降低体温并减少热量的吸收。
详细描述
中暑的根本原因是体内温度过高,因此将患者转移到阴凉处可以有效地降低体温 ,减少热量的进一步吸收。同时,保持通风良好有助于散热。
保持呼吸道通畅
总结词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避免因呕吐物 或分泌物导致的窒息风险。
详细描述
中暑可能导致患者意识不清或呕吐, 因此保持呼吸道畅通至关重要。应将 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以便呕吐物和分 泌物能够顺利流出,避免窒息风险。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总结词
给患者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以维 持身体的水电平衡和恢复正常的生理功 能。
VS
详细描述
中暑会导致身体大量出汗,水分和电解质 流失严重。因此,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 质对于恢复身体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在补 充时应注意适量,避免过量引起水中毒或 电解质紊乱。
中暑急救课件ppt
![中暑急救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b458e07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7d.png)
使用风扇吹拂中暑者,加速汗 液蒸发,下落体温。
保持呼吸道通畅
01
02
03
清算口腔异物
中暑者可能会出现呕吐、 口吐白沫等症状,应及时 清算口腔内的异物,保持 呼吸道畅通。
抬高头部
将中暑者的头部抬高,有 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防 止呕吐物误入气道。
吸氧
对于呼吸困难的中暑者, 可以给予吸氧治疗,以缓 解症状。
注意事项与误区
不要过度依赖空调
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或生活,容易造成 身体适应不良,导致身体抵抗力降落。
不要轻视中暑症状
中暑症状可能因人而异,如果出现头晕、头 痛、恶心等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
注意室内外温差
尽量避免从高温的室外突然进入温度过低的 室内,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避免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会使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抵抗力降 落,容易中暑。
202X
PART 04
中暑相关疾病与并发症
REPORTING
热射病
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由于体内热量过度积蓄,导致体温调节失衡,引 发神经器官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热射病的症状包括高热、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
热射病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紧急处理和降温,以下落体和蔼减少体内热量积蓄。
苏和抗休克治疗。
及时就医
在现场急救的同时,应尽快拨 打急救电话,将中暑者送往医
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快速降温
冷水浸泡法
将中暑者身体浸入冷水中,水 温不宜过低,以免引起寒战和 不适,同时要注意头部露出水
面。
冰敷法
用冰袋或冰块敷于中暑者的额 头、颈部、腋下等部位,以下 落体温。
酒精擦拭法
用酒精擦拭中暑者的四肢、躯 干等部位,以促进散热。
小学急救知识培训课件
![小学急救知识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cc810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7.png)
溺水的急救知识
溺水者被救上岸后急救方法步骤如下
施救者跪在溺水 者一侧,一手压 前额,一手提下 颌,打开气道, 清除溺水者口鼻 中的泥沙、水草、
假牙等异物
排除异物
救生者一腿跪地, 另一腿屈膝,将溺 水者腹部搁在屈膝 的腿上,然后一手 扶住溺水者的头部 使口朝下,另一手 压溺水者的背部,
使水排出
排除水
PART SEVEN
人身意外伤害急 救知识
人身意外伤害急救知识
➢ 立即挖出伤员,注意不要再 度受伤,动作要轻,准、 快,不要强行拉。如全部被 埋应尽快将伤者的头部优先 暴露出来,清理口鼻泥土砂 石、血块,松解衣带,以利 呼吸;
➢ 使伤员平卧,头偏向一侧, 防呕吐物堵塞呼吸;
➢ 伤口出血时应用布条止血和 净水冲洗伤口,用干净毛巾 包扎好以防感染;
人身意外伤害急救知识
电梯发生故障时应急要点
0 1 电梯速度不正常时,应两腿微微弯曲,上身向前倾斜,以应对可能受到的冲击
0 2 创电梯突然停运时,不要轻易扒门爬出,以防电梯突然开动
03
被困轿厢时,应保持镇静,不要惊慌,立即用电梯内警铃、对讲机或电话与有关人员联 系,等待外部救援。如果报警无效,可以大声呼叫或间歇性地拍打电梯门
学会急救知识 守护生命安全
小学急救知识培训PPT课件
健康膳食
乐享美味
目录
01、气道异物阻塞急救知识 02、溺水的急救知识
03、触电的急救知识
04、中暑的急救知识
05、交通事故的急救知识 06、烧烫伤的急救知识 07、人身意外伤害急救知识
前言
什么是急救?
“急救即紧急救治的意思,是指当有任何意外或急病发生时,施救者在医护人员到达前,按医学护理 的原则,利用现场适用物资临时及适当地为伤病者进行的初步救援及护理,然后从速送院。”
中暑的现场急救
![中暑的现场急救](https://img.taocdn.com/s3/m/9484371ba8114431b90dd88f.png)
• 中署高热(热射病) 中署高热(热射病)
六、诊断
• 热射病要与乙型脑炎、胸膜炎、中毒性痢疾、中毒性肺炎 热射病要与乙型脑炎、胸膜炎、中毒性痢疾、 等发热性疾病相鉴别。 等发热性疾病相鉴别。热痉挛伴腹痛要与各种急腹症相鉴 热衰竭要与消化道出血、异位妊娠、低血糖等相鉴别。 别。热衰竭要与消化道出血、异位妊娠、低血糖等相鉴别。 • 根据《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 11508-89),将中暑分 根据《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 ),将中暑分 ), 为以下3级 为以下 级: 1、先兆中暑 患者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 患者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定时间后, 、 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 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 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2、轻症中暑 除有先兆中暑症状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 除有先兆中暑症状外,出现面色潮红、 、 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C以上。 以上。 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 以上 3、重症中暑 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种类型。 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3种类型 种类型。 、
二、人体产热与散热的调节
• 通常室温(15-25˚c)下,人体散热分别依靠辐射 通常室温( 人体散热分别依靠辐射(60%)、蒸 ) 、 )、对流 )、传导 发(25%)、对流(12%)、传导(3%)。 )、对流( )、传导( )。 产热增加 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扩张 散热增加 经皮肤血 管的血流 增加
七、急救处理
• 重症中暑
• 热痉挛 在补足体液情况下,仍有四肢肌肉抽 在补足体液情况下, 搐和痉挛性疼痛,可缓慢静注10%葡萄糖酸钙 搐和痉挛性疼痛,可缓慢静注 葡萄糖酸钙 10ml。 。 • 热衰竭 快速静滴5%GNS2000-3000ml。如血 快速静滴5%GNS2000-3000ml。 压仍未回升,可适当加用多巴胺、 压仍未回升,可适当加用多巴胺、阿拉明等升 压药,使血压维持在12kPa以上。 以上。 压药,使血压维持在 以上
应急救护专题培训之中暑急救课件PPT
![应急救护专题培训之中暑急救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01b61f10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16.png)
PART 02
中暑的症状
Symptoms of heat stroke
警惕高温 预防中暑
中暑的症状
中暑根据轻重程度分为三级: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
先兆中暑症状 轻度中暑症状 重度中暑症状
高温高湿环境下出现多汗、口渴、乏力、头晕、头痛、眼花、耳鸣、 恶心、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高。
PART 03
应急救护的原则
Principles of emergency rescue
警惕高温 预防中暑
应急救护的原则
1.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或温度较低的环境(如空调房等)。 2.口服淡盐水或含盐清凉饮料,还可服用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人丹等。 3.体温升高者,可采用冷敷、擦浴(同时扇风)全身(除胸部)。不断按摩其四肢及躯干。用冰袋冷敷双侧腋 下、颈部及腹股沟区等部位。 4.重症中暑
PART 04
防暑降温小常识
Tips for preventing heatstroke
警惕高温 预防中暑
防暑降温小常识
防暑小口诀
湿热天气暑难当,预防中暑不能忘; 出门带上遮阳帽,疲劳出汗找阴凉; 淡盐水、酸梅汤,解暑补水来预防; 未渴先饮备足水,急救中心做保障; 长期工作在楼房,很少机会晒太阳; 心肺脑肾有疾患,耐受性差要先防; 暴晒时间不能长,避免中暑把人伤; 自知之明不逞强,量力而行保健康。
(1)现场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低温环境,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①热痉挛:可饮用果汁、牛奶等,有条件静脉补充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 ②热衰竭:及时补足液体容量,防止血压下降。 ③热射病: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低温环境,可给予吸氧;头部降温
可采用冰帽,或用装冰块的塑料袋紧贴颈部两侧。 (2)经降温处理后及早启动急救系统,获得专业急救。
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
![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f5937d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d.png)
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引言概述:中暑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病症,通常是由于暴露在高温环境下,身体无法有效散热而引起的。
中暑的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帮助人们在遭遇中暑时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一、及时转移到阴凉处1.1 寻找阴凉环境:当发现有人中暑时,首先应该迅速将中暑者转移到阴凉处。
可以选择树荫下、室内空调房间或者使用遮阳伞等方式来避免阳光直射。
1.2 保持通风:在转移到阴凉处后,应确保有足够的通风。
打开窗户、使用电风扇或者其他通风设备可以帮助降低环境温度,促进中暑者身体散热。
1.3 避免进一步受热:在转移到阴凉处后,应尽量避免中暑者再次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关闭门窗,拉上窗帘,避免阳光直射进入室内。
二、给予足够的水分2.1 补充水分:中暑者身体会大量流失水分,因此及时补充水分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给中暑者提供适量的清凉饮品,如白开水、果汁或者电解质饮料,帮助中暑者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2.2 避免饮用含咖啡因和酒精饮品: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饮品会加重中暑者的脱水症状,因此应避免给中暑者饮用这些饮品。
2.3 注意饮食搭配:在给予中暑者水分的同时,也应注意合理的饮食搭配。
可以提供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米粥等,以帮助中暑者恢复体力和补充营养。
三、降低体温3.1 使用冷毛巾:将冷毛巾敷在中暑者的额头、颈部和腋下等部位,可以帮助降低体温。
冷毛巾可以通过蒸发散热的方式帮助中暑者降温。
3.2 冷水浸泡:将中暑者的手脚浸泡在凉水中,或者给中暑者冷水擦浴,可以帮助降低体温。
但要注意水温不宜过低,以免引起其他问题。
3.3 使用降温药物: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降温药物,如布洛芬等,但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注意用药剂量。
四、保持休息和观察4.1 让中暑者休息:中暑者需要充分休息,减少身体活动,以帮助身体恢复。
4.2 观察症状:在急救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中暑者的症状变化。
现场急救之中暑的救护ppt模版课件
![现场急救之中暑的救护ppt模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4a7ce6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f.png)
中暑的预防
保持水分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确保 充足的水分摄入。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
尽量减少在日光下活动的时间 ,特别是上午10点到下午4点。
穿着适当
穿着轻便、透气的衣物,尽量 减少暴露在外的皮肤面积。
了解症状
了解中暑的症状,以便及时采 取措施。
03
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
迅速转移至阴凉处
01
迅速将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 到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并发其他疾病,如热射病、热衰竭等,以 便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预防再次中暑
避免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 间停留,如需工作或活动,应 尽量安排在早晨或傍晚时段。
注意补充水分,避免脱水,尤 其是在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时, 应定时休息并适量饮水。
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尽量避 免过度劳累,以免身体过度疲 劳而容易中暑。
现场急救之中暑的救护
目录
• 中暑的概述 • 中暑的原因与预防 • 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 • 中暑的后续处理 • 中暑的案例分析
01
中暑的概述
中暑的定义
定义
中暑是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 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引起的 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 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病因
中暑主要由于体内热量过度蓄积 ,无法及时排出,导致体温调节 中枢功能障碍。
中暑时心血管系统症状。
02
中暑的原因与预防
中暑的原因
01
02
03
04
环境因素
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 中,导致身体无法有效散热。
生理因素
老年人、儿童、孕妇、身体虚 弱或长期患病的人,容易发生
中暑。
穿着因素
穿着过多或不透气的衣物,导 致身体过热。
养老院老年人中暑的急救措施ppt课件
![养老院老年人中暑的急救措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88dff6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c.png)
总结
01
了解中暑的成因和危害
中暑是由于高温环境或过度劳累导致身体热量流失过多,引发的一系列
症状。对老年人来说,中暑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02
掌握急救措施
在发现老年人中暑后,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如迅速转移至阴凉处、补
充水分、降低体温等。
03
加强预防措施
预防中暑的关键是保持室内通风、提供足够的水分、合理安排活动时间
经过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患者症状逐渐缓解, 最终成功脱离危险。
案例分析
中暑原因
养老院室内温度过高,通风不良,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高温 的耐受能力较弱。
急救要点
及时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给予冰袋降温,补充水 分和电解质。
预防措施
加强养老院的通风设施,定期检查室内温度,提供防暑降温的措施 ,如风扇、空调等。
总结
• 通过成功救治养老院老年人中暑的案例分享,我们了解到中暑 的原因、急救要点和预防措施。在养老院中,应加强通风设施 ,定期检查室内温度,提供防暑降温的措施,以减少老年人中 暑的风险。同时,对于疑似中暑的老年人,应立即采取急救措 施并及时就医。
06
总结与展望:提高养老院老年 人中暑救治水平的建议和展望
。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增强防暑意识
向老年人宣传防暑知识,提高自我保 护意识。
合理安排活动时间
备好急救药品
在老年人居住区域备好急救药品,如 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以备不时之 需。
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尽量 安排在凉爽时段进行。
05
案例分析:成功救治养老院老 年人中暑的案例分享
案例背景
养老院环境
养老院通常位于室内,通风不良 ,温度较高,容易导致中暑。
《现场急救》课件
![《现场急救》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4eb5f5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e4.png)
科学施救
遵循急救科学原理,根据伤病 情况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避 免加重伤情或造成二次伤害。
保护现场
在急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现 场,避免对伤病员或救援人员
造成二次伤害。
现场急救的步骤与流程
评估现场情况
确保自身安全,评估 现场环境是否安全, 是否有潜在危险。
初步检查伤病员
快速检查伤病员的生 命体征,包括呼吸、 心跳、意识等。
如有可能,应使用灭火器或灭火器材扑灭 初起火灾。
地震现场急救
检查伤情
寻找安全区域
在地震发生时,应迅速找到安全 区域躲避,避免被掉落的建筑物 或飞溅的碎片伤害。
迅速检查自己和周围人的伤情, 判断是否存在致命伤或骨折等。
止血处理
对于出血部位,应迅速采取止血 措施,如加压包扎、止血带等。
总结词
掌握地震现场急救知识,能够为 地震受害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 。
烧伤与烫伤处理
总结词
烧伤与烫伤处理包括立即脱离热源、冷水冲洗、保护创面等步骤,以减轻疼痛和预防感 染。
详细描述
对于烧伤和烫伤,首先应立即脱离热源,避免持续损伤。随后用冷水冲洗创面,以降低 皮肤温度,减轻疼痛。最后,保护创面免受感染,可用干净的纱布包裹创面。
注意事项
切勿在烧伤或烫伤后立即涂抹药膏或冰敷,这可能会加重损伤。应保持创面的清洁和干 燥,避免细菌感染。
遵守安全规则
遵守安全规则是预防意外伤害的 重要措施之一。应遵守各项安全 规则和操作规程,如戴安全帽、 不乱扔垃圾等,以减少意外伤害
的发生。
THANKS 感谢观看
如患者出现严重症状,如 昏迷、抽搐等,应立即拨 打急救电话,并按照急救 人员的指示进行操作。
05 现场急救的注意事项与预防措施
《中暑急救措施》ppt课件
![《中暑急救措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83d95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6e.png)
注意事项二
中暑症状较重时,应立即就医。在等待救援时,可以让患 者平躺,尽可能多喝水,但不要强迫患者喝水。
注意事项三
避免在高温天气下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尽量减少户外活 动时间。
注意事项四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 如果必须在户外工作或活动,应尽量选择阴凉处并做好防 晒措施。
05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与轻度中暑一样,中度中暑患者也应立即 离开高温环境。
给患者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水电解 质平衡。
降温和休息
观察病情和就医
使用物理降温方法,如冰袋、湿毛巾等, 降低患者的体温。同时让患者休息,避免 过度劳累。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果出现抽搐 、意识障碍、呼吸急促等症状,应及时就 医。
适当补充水分
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可以预 防中暑发生。
特殊人群的预防措施
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高温环 境适应性较差,应尽量避免在高 温天气外出,如需外出,应携带
必要的防暑药品和防晒用品。
儿童
儿童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对高温 环境适应性也较差,家长应尽量 避免让孩子在烈日下长时间活动 ,并注意孩子的饮食和饮水安全
。
慢性病患者
慢性病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容易 受到高温影响而引发各种疾病, 应注意防暑降温,及时补充水分 ,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活动和
饮食安排。
预防中暑的饮食建议
多吃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富含水分和营养物质,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和营养 ,预防中暑发生。
适量摄入蛋白质
适量的蛋白质摄入可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力,有助于预防 中暑。
总结与展望
总结中暑急救措施
01
定义和表现
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
![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b870dc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ff.png)
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中暑是指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身体无法有效散热而导致的热应激病。
中暑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了解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以帮助您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
1. 确认中暑症状:中暑的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皮肤潮红、体温升高、心率加快等。
如果有人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怀疑中暑并采取相应措施。
2. 将患者转移到阴凉处:首先,确保患者远离高温环境,将其转移到阴凉处,如室内空调房间或树荫下。
避免暴露在阳光下或高温环境中。
3. 保持通风和循环空气:确保患者所在的环境通风良好,打开窗户或使用风扇等设备,以便空气流通,帮助散热。
4. 降低体温:采取措施降低患者的体温,可以采用以下方法:a. 使用冷毛巾或冰块敷在患者的额头、颈部和腋窝等处,帮助散热。
b. 给患者喝冷水或低温的电解质饮料,补充体液和电解质,帮助降低体温。
c. 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可以用温水擦洗患者的身体,但避免使用冷水或冰水,以免引起血管收缩。
5. 让患者休息:中暑后,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让患者平躺或半坐位休息,以减轻身体负担。
6. 监测体温和症状: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和症状变化。
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症状加重,应立即就医。
7. 补充体液和电解质:中暑后,患者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可能严重缺乏,因此需要及时补充。
可以给患者喝适量的电解质饮料,如运动饮料或含有盐分的果汁。
8. 寻求医疗帮助:如果患者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专业医生能够给予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措施仅适用于轻度中暑症状,对于严重中暑病例,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送往最近的医院进行救治。
总结起来,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包括将患者转移到阴凉处,保持通风和循环空气,降低体温,让患者休息,监测体温和症状,补充体液和电解质,寻求医疗帮助。
在紧急情况下,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并避免进一步的健康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步蓄积,体温调节中枢失控,心功能减退,心输出量减少,
中心静脉压升高,汗腺功能衰竭,使体内热进一步蓄积,
体温骤升,引起以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为临床特征的热
射病。实验证明,体温>42˚C时蛋白质可变性,体温>50˚C时, 数分钟后所有细胞均死亡。尸检发现脑、神经细胞、心肌
细胞、肺、肝、肾等有病理改变,胸膜、腹膜、小肠等有
2. 传导与对流 通过对流,接触和靠近皮肤的冷空气变 暖,变热的热物质分子离开,而较冷的物质分子则取 而代之,逐渐又变热,如此反复进行。水传导较空气 快240倍。
3. 蒸发 每蒸发1g水,可散发2.4kj(0.58kcal)的热量3。
二、人体产热与散热的调节
• 通常室温(15-25˚c)下,人体散热分别依靠辐射(60%)、蒸 发(25%)、对流(12%)、传导(3%)。
• 热衰竭
热衰竭可因过多出汗,导致失盐失水 均较严重;也可由于人体对热环境不适 应,从而引起周围血管过度扩张,循环 血量不足,发生虚脱、 休克症状。
9
五、临床表现
• 热痉挛 常发生在高温强体力劳动后,患者常先大量出汗,后突然出
现阵发性四肢肌肉、腹壁肌肉,甚至肠平滑肌痉挛和疼痛。有低钠、低氯 血症和肌酸尿症。
产热增加
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扩张
散热增加
心跳加快心肌 收缩力加强
心输出 量增加
经皮肤血 管的血流 增加
4
三、病因及诱因
• 在高温(室温>35˚c)或在强热辐射下从事长时间 劳动,如无足够防暑降温措施,可发生中暑;在气 温不太高而湿度较高和通风不良的环境下从事重体 力劳动也可中暑。
• 诱因:年老、体弱、营养不良、疲劳、肥胖、饮酒、 饥饿、失水失盐、最近有过发热、穿紧身不透风衣 裤、水土不服;及甲亢、糖尿病、心血管病、广泛 皮肤损害、先天性汗腺缺乏症、震颤麻痹、智能低 下者、应用阿托品等常为中暑诱因。此外,长期大 剂量服用氯丙嗪的精神病患者在高温季节易中暑。
中暑的现场急救
1
一、定义及概述
• 中暑(heat stroke)是由高温环境引起的体 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或) 水、电解质丢失过量所致疾病。分为三型:
1、热射病(heat stroke, hyperpyrexia),是因高 温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热平衡失调使体内 热蓄积,临床上以高热、无汗、昏迷为主要症状;
5
四、发病机制
• 机体由于种种原因产热大于 散热或散热受阻,则体内有 过量热蓄积,引起器官功能 紊乱和组织损害。
6四、发病机制来自• 热射病由于人体受外界环境中热原作用和体内热量不能通过正
常生理性散热达到热平衡,致使体内热蓄积,引起体温升
高。起初,可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以增加心输出量和
呼吸频率、扩张皮肤血管等加快散热;以后,体内热进一
• 热衰竭 常发生在未适应高温作业的新工人和体弱者。常无高热。患
者先有头痛、头晕、恶心,继有口渴、胸闷、脸色苍白、冷汗淋漓、脉搏 细弱、血压偏低。可有晕厥、抽搐。重者出现循环衰竭。可有低钠、低钾 血症。
• 热射病 典型表现为高热、无汗、昏迷。严重患者可出现休克、心力
衰竭、肺水肿、脑水肿、肝肾功能衰竭、DIC。WBC总数和中性比例增多, 蛋白尿和管型尿,血尿素氮、ALT、AST、LDH、CPK增高,血pH降低, β-EP升高。可有各种心律失常,ST段压低,T波改变。太阳辐射引起的称 日射病。
12
七、急救处理
• 重症中暑
• 热痉挛 在补足体液情况下,仍有四肢肌肉抽 搐和痉挛性疼痛,可缓慢静注10%葡萄糖酸钙 10ml。
• 热衰竭 快速静滴5%GNS2000-3000ml。如血 压仍未回升,可适当加用多巴胺、阿拉明等升 压药,使血压维持在12kPa以上。
13
七、急救处理
• 重症中暑
• 热射病 预后严重,死亡率可达30%,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散在出血点。
7
四、发病机制
• 热痉挛
在高温环境中,由于大量出汗,使水和盐丢失 过多,如仅补充大量水而补盐不足造成低钠、 低氯血症,导致肌肉痉挛,并可引起疼痛。高 温下劳动者的出汗量可在10L以上,汗中含氯 化钠约0.3%-0.5%,大量出汗后仅饮不含盐的饮 料,可致失盐>失水,从而引起热痉孪。
8
四、发病机制
• 物理降温:将患者浸浴在4˚C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加速 血液循环,促进散热;每隔15,测肛温,肛温降至38.5˚C停 止降温,移至空调室观察。年老体弱及心血管病患者移至 空调室酒精擦浴。用空调车转运。
• 药物降温: 氯丙嗪25-50mg加入500ml溶液,静滴1-2h观察 血压。低血压时酌情加用间羟胺等α受体兴奋剂。
10
六、诊断
• 热射病要与乙型脑炎、胸膜炎、中毒性痢疾、中毒性肺炎 等发热性疾病相鉴别。热痉挛伴腹痛要与各种急腹症相鉴 别。热衰竭要与消化道出血、异位妊娠、低血糖等相鉴别。
• 根据《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 11508-89),将中暑分 为以下3级: 1、先兆中暑 患者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 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 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2、热痉挛(heat cramp)是由于失水、失盐引起 肌肉痉挛;
3、热衰竭(heat exhaustion)主要因周围循环不
足,引起虚脱或短暂晕厥。
2
二、人体产热与散热的调节
人体适宜的外界温度是20-25˚c,相对湿度为 40%-60%,通过以下方式散热:
1. 辐射 是散热最好途径。气温15-25˚c时,辐射散 热约占60%,散热最多部位是头部(约50%),其 次为手及足部。温度33˚c时,辐射散热降至零。
2、轻症中暑 除有先兆中暑症状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 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C以上。 3、重症中暑 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3种类型。
11
七、急救处理
• 先兆与轻症中暑
立即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处或电扇下, 最好移至空调室,以增加辐射散热。给 予清凉含盐饮料;可选服人丹、十滴水、 开胸顺气丸、藿香正气片等,用一心油、 风油精涂擦太阳穴、合谷等穴;体温高 者给予冷敷或酒精擦浴。必要时可静滴 5%GNS1000-2000ml。经上述处理后 30min到数小时内即可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