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循环ASPECT评分及脑梗塞预后关系的研究

合集下载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 222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年2月 第22卷 第2期 ChinJGeriatrHeartBrainVesselDis,Feb2020,Vol22,No.2
·综述·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蔡 俊 秀 ,辛 岳糖 尿 病 ;高 血 压 ;冠 心 病 ;椎 底 动 脉 供 血 不 足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磁 共 振 成 像
急 性 后 循 环 脑 梗 死 (acuteposteriorcirculationinfarction,APCI)是一种与后 循 环 动 脉 (包 括 颅 内 外 椎 动 脉、基 底 动脉、大脑后动脉及 其 分 支)狭 窄、灌 注 不 足、原 位 血 栓 形 成 或栓塞相关的急性缺血性临床综合征,占所有急性缺 血 性 脑 卒 中 的 20% ~25% 。 [1-2] 与 前 循 环 比 较 ,后 循 环 的 解 剖 结 构 更为复杂,其中以脑 干 最 为 特 殊,因 为 走 行 于 脑 干 的 运 动 及 感觉神经纤维分布密集、核团多[3]。并且后循环的血 管 变 异 更为常见,如椎动脉发育不良、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基 底 动 脉 弯曲 、椎 动 脉 直 接 延 续 为 小 脑 下 后 动 脉 等 。 [4-6] 有 研 究 显 示 , 急 性 前 循 环 脑 梗 死 与 APCI在 病 因 和 危 险 因 素 方 面 存 在 较 大 差 异[7]。与 前 者 比 较 ,后 者 远 期 预 后 差[8]。 有 研 究 显 示 , 定量磁共振血管成 像 测 量 症 状 性 椎 动 脉 和 (或)基 底 动 脉 狭 窄率≥50%或闭塞患者后循环区域大血管的血流状 态,是 评 估其预后的有力 指 标[9]。 另 外,高 分 辨 率 MRI作 为 一 种 新 型成像工具,不 仅 可 以 清 晰 的 显 示 基 底 动 脉 管 壁 斑 块 的 位 置,有助于鉴别 脑 桥 梗 死 的 病 因 分 型,还 可 以 评 估 APCI患 者 疾 病 严 重 程 度 及 预 后 。 [10-12] 以 上 的 影 像 学 进 展 为 我 们 进 一 步研究 APCI提供了可能性。现将 APCI患者疾病严重程 度及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血管形态与变异 1.1 基底动脉弯曲 血管形态异常也会增加后循环 缺 血 性 脑卒中的风险,陆续有研究者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 共 振 血 管成像观 察 椎 基 底 动 脉 的 形 态,他 们 提 出 如 下 观 点,Jeong 等[6]的研究纳入338例健康受试者和78例脑桥腔 隙 性 脑 梗 死患者,该研究发现,与健康受试者相比较,脑桥腔隙 性 脑 梗 死 患 者 的 椎 基 底 动 脉 夹 角 更 大 。 此 外 ,Kim 等 关 [13] 于 脑 桥 梗死的研究发现,冠 状 位 观 察,在 基 底 动 脉 中 段 最 凸 处 分 别 与基底动脉起始点(即 双 侧 椎 动 汇 合 点)和 椎 基 底 动 脉 远 端 大脑后动脉分 叉 处 做 连 线,2 条 直 线 形 成 的 锐 角 越 大,越 容 易导致基底 动 脉 侧 面 斑 块 的 形 成,引 起 脑 桥 中 部 外 侧 脑 梗 死;矢状位观察,从基 底 动 脉 起 始 点 分 别 沿 基 底 动 脉 和 优 势 椎动脉走行方 向 做 2 条 线,2 条 连 线 所 形 成 的 锐 角 越 大,越 容易导致基底动脉背侧斑块形成,引起脑桥下部旁正 中 脑 梗 死。以上研究结果可能与解剖学特征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 化 有 关 ,双 侧 椎 动 脉 汇 合 形 成 基 底 动 脉 ,在 它 们 交 汇 处 血 流 紊

脑梗死患者颅内侧支循环与预后的关系探讨

脑梗死患者颅内侧支循环与预后的关系探讨

脑梗死患者颅内侧支循环与预后的关系探讨陈惠灵;何艳;崔穗晶【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gnosis and the collateral circulati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severe unilater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or occlusion. Methods TCD was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collateral circulation of 80 patients with sever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or occlusion. The method of treament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THSS) score was used both on the first time when the patients were delected and on the sixth month. 8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unilateral with collateral circulation, unilateral without collateral circulation). The resul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CD showed collateral patency of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in 70%,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was 39%, and ophthalmic artery was 35%. Absence of collateral circulation was found in 11 patients (14%.). The group with collateral circulation scored (12.66±6.64) and (6.38±3.34); the group without, collatera l circulation scored (1 6.82±6.87) and (14.45+6.39).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not only between the score of the first time (P < 0.05), but also the score on the sixth month of the two groups (P < 0.01).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cores of the first time and that on the sixth month of the group with collateral circulation (P < 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cores of the first time and that on the sixth month of the group without collateral circulation (P > 0.05). Conclusion Collateral circulation is closely associatedwith prognosi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目的探讨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颅内侧支循环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0例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70%)以上或闭塞患者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了解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初次检查及经神经内科正规治疗6个月后依据美国国立卒中量表(NIHSS)分别进行评分;有侧支循环开放者为一组,无任一侧支循环开放者为一组,每组治疗前后、两组治疗后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80例患者,56例(70%)前交通枝(ACOA)开放,31例(39%)后交通枝(PCOA)开放,28例(35%)眼动脉侧支开放,11例(14%)无任一侧支循环开放.有侧支循环开放组两次评分分别为:(12.66±6.64)、(6.38±3.34)分;无任一侧支循环开放组两次评分分别为:(16.82±6.87)、(14.45±6.39)分.两组治疗前评分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评分差别亦显著(P<0.01);有侧支循环开放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无任一侧支循环开放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颅内侧支循环与预后关系密切,对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2(009)014【总页数】3页(P186-187,190)【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狭窄;侧支循环;TCD;预后【作者】陈惠灵;何艳;崔穗晶【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惠州,516001;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惠州,516001;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惠州,51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4脑梗死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原因,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是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关键。

脑梗塞的预后评估与指标

脑梗塞的预后评估与指标

脑梗塞的预后评估与指标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是由于脑血管堵塞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引起脑部组织损伤的疾病。

脑梗塞的预后评估和指标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脑梗塞的预后评估方法和相关指标,以提供给读者有关该疾病的更深入了解。

一、预后评估方法1. 神经系统评估在脑梗塞患者中,神经系统受损严重程度是评估预后最直接的指标之一。

通过对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评估,可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语言障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等,并且可以评估其恢复情况。

2. 影像学评估影像学评估是脑梗塞预后评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头颅CT 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脑部梗塞的范围、程度和影响的血管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确定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方案。

3. 体征评估体征评估是指通过测量患者的身体指标,如血压、血糖、体温等,来评估患者的生理状况。

这些指标在脑梗塞预后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反映患者的全身状况及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

二、预后评估指标1.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NIHSS是一种常用的评估脑梗塞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工具。

通过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和功能障碍程度,确定患者的预后状况。

2. Modified Rankin Scale(mRS)mRS是一种评估患者功能障碍程度和康复状况的工具。

它通过评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力,判断患者的康复和预后情况。

3. Barthel指数Barthel指数是用于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的指标。

通过评估患者的饮食、洗漱、穿衣、上厕所等方面的能力,判断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预后情况。

4. 循证医学评估循证医学评估通过对大量研究文献的综合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判断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方案。

这种评估方法能够提供更加客观和科学的指导。

三、预后评估的意义脑梗塞的预后评估和指标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CTP-ASPECTS评分在前循环梗死患者急性期预后判断中的应用

CTP-ASPECTS评分在前循环梗死患者急性期预后判断中的应用
【关键词 】 中风 ;ASPECTS评分 ;头颅 多模 CT;预后
在 时间窗 内溶栓 治疗是急 性脑梗死 最确 切 、有效 的治疗方法 ,最近 的延长溶栓时 间窗 的研 究表 明 ,起 病 时间在 4.5 h内的患者 仍 能从溶 栓 治疗 中获益 J。 影像 检查技 术为了解急性脑梗死后脑灌注情 况及急性 脑梗 死后“缺 血半 影 区”的评估 提供 了确 切有 效 的方 法。通过评 估 有无 溶栓 治 疗 的靶 组织 ,即“缺 血 半影 区”,作 为选择溶栓病例 的标 准 ,成为 未来 溶栓 治疗研 究 的方 向 。已证 实 Alberta卒 中项 目早 期 CT评 分 (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是 一 种 简单 、可 靠 和 系 统 的 早 期 缺 血 改 变 (early ischemic change)评 价 方 法 ,能 快 速 定 量 评 价 梗 死 程 度 和 预 测 临 床转 归 ,有助 于指 导溶 栓选 择及 判 断 预后 一 。多模 式 CT的发展进一步提 高 了其 适用 范围及 其预测 准确 性 。本研究通 过对 我 院收 治 的起病 4.5~8.0 h由于 颈 内动脉或 大脑 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造成 大脑 中动 脉供血 区动脉 粥 样硬 化性 脑 梗死 患 者 头颅 血 管 造影 (CTA)、CT灌 注 成像 (CTP)各 参数 及 CTP各 参数 的 ASPECTS评分进行分析 ,分析 CTP各参数 的 ASPECTS 评分 与前循 环梗 死患者 急性期 转归 的相关性 ,为急性 脑梗死 的溶栓选择及评估 提供依 据 。 1 资 料 与 方 法
广东医学 2012年 5月 第 33卷第 9期 Guangdong Medical Journ ̄ May.2012,Vo1.33,No.9

ASPECT及NIHSS评分对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评估价值

ASPECT及NIHSS评分对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评估价值

2 结果
①对照组 CT 疗效评估中符合 15 例、基本符合 10 例、不 符 合 1 5 例 ,观 察 组 A S P E C T 及 N I H S S 疗 效 评 估 中 符 合 2 0 例 、基 本 符 合 1 8 例 、不 符 合 8 例 ,观 察 组 疗 效 评 估 准 确 性 8 2 . 6 1 % 明 显 高 于 对 照 组 准 确 性 6 2 . 5 0 % ,差 异 显 著( χ 2= 4.4159,P<0.05);②结束治疗后 3 个月时两组复发 率无明显差异性,但 6 个月时观察组复发率 19.57% 明显低 于对照组复发率 40.00%,差异显著(P<0.05),见表 1。③观 察 组 患 者 满 意 度 评 分(90.5±1.6)分,明 显 高 于 对 照 组 患 者 满意度评分(84.6±1.9)分,差异明显(t=15.6329,P<0.05)。
①血管介入治疗方法:首先进行急诊血管造影,在 CT 扫 描 下 判 断 疾 病 情 况,取 得 家 属 同 意 后 做 主 动 脉 弓 造 影,针 对 性 疏 通 主 要 受 累 血 管;其 次 通 过 机 械 性 破 碎 处 理 血 管 内 血 栓,应用麻醉药辅助。最后,术后复查 CT,了解脑出血、梗死 情 况,血 管 开 通 完 全 者 要 控 制 血 压,避 免 各 个 组 织 器 官 血 液 重新分布时引起灌注损伤。②疗效评估方法:对照组应用 CT 扫描评估血管介入治疗效果,并依据 CT 检查结果调整后续 治疗方案。观察组则应用 ASPECT 及 NIHSS 评估手段来判 断其疗效情况,从而调整后续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4 年至 2019 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 86 例急性

ASPECT评分的临床应用进展

ASPECT评分的临床应用进展

ASPECT评分的临床应用进展金灿;王苇【摘要】The 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 (ASPECTS) is a simple, reliable and systematic approach for evaluating early ischemic changes in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territory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ASPECTS is helpful in predicting thrombolytic effect and long-term prognosis. The developments of CTA, multimodal CT and MRI techniques and the posterior circulation ASPECTS have enriched the application scope of ASPECTS and have improved the reliability of disease judgment.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ed the ASPECTS, its reliability, different models and applications in diagnosis, therapy and prognosis of acute stroke.%Alberta 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是一种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早期缺血性改变的简单、可靠、系统化方法,有助于预测溶栓效果和远期预后。

CTA及多模态CT/MRI和后循环ASPECTS评分拓展了ASPECTS的应用范围,提高了病情判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对ASPECTS的方法、可靠性、不同模式及其在急性脑卒中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情况。

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在入院后采用头颅CT或者是MRI、心脏超声、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头颅CTA或者是DSA等检查,并且在入院时、4周后、8周后采用Barthel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了解,并且对其病变部位、危险因素、以及DSA表现以及预后的关系进行评价。

结果: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中,8周后患者的Barthel评分大于85分的有65%(39/60),小于85分的患者有30%(18/60),发生死亡的有3例,死亡率为5%。

结论: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对其实施检查的比较有效的手段就是采用CT或者是MRI,而且及时的对患者进行cta检查或者是DSA检查,可以尽快的了解患者的病变范围和具体位置,以便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段的进行治疗,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后循环脑梗死;临床特点;预后【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2-0113-02临床上后循环脑梗死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都比较高,而且患者的预后比较差,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威胁[1]。

临床上讲后循环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这种系统是由椎动脉、基底动脉以及大脑后动脉组成的,主要作用是给脑干、小脑、丘脑、海马、枕叶、部分的颞叶以及脊髓提供充足的供血。

因此发生这种疾病后,一定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才能对患者的预后提供帮助[2]。

本次研究特选取2014年4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患者60例,主要探讨分析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情况。

现将具体过程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患者60例,且所有患者的发病时间不超过3天。

后循环脑梗死例临床与预后探究实践

后循环脑梗死例临床与预后探究实践

后循环脑梗死例临床与预后探究实践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156例临床与预后情况。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56例进行分析,给其采用X线片或CT 检查,采用Barthel评分进行评估,分析其危险因素,观察其病变部位以及预后情况。

结果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酗酒、高血糖、心脏病以及既往卒中病史。

患者Barthel评分有104例>85分,占比为66.7%,有45例≤85分,占比为28.8%,有7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4.5%。

结论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需要及时采用CT或X线片诊断,确定病变部位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提高其预后效果。

标签:后循环脑梗死;临床表现;预后情况【Abstract】Objective The clinical and prognosis of 156 cases of posterior.Methods 15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6 to March 2017 were analyzed. X-ray and CT examination were performed. Barthel score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risk factors,and the location and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risk factors were hypertension,hyperlipidemia,smoking and alcoholism,hyperglycemia,heart disease,and past history of stroke. There were 10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Barthel score >85 points,accounted for 66.7%,45 cases of less than 85,accounted for 28.8%,7 patients died,the mortality rate was 4.5%.Conclusion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posteriorIt needs to be diagnosed by CT or X-ray in timeTo determine the site of the lesion and to give effective treatment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Key words】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Clinical manifestation;Prognosis后循環的组成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和椎动脉,又被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其作用是为小脑、脑干、丘脑、枕叶、海马、脊髓以及部分颞叶提供血液。

后循环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后循环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J i a o — d a n , L I UMi n g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N e u r o l o g y , S i c h u a n U n w e m i t yA il f i a t e dH u a x i H o s p i t a l , C h e n g d u 6 1 0 0 0 0, C h i n a
n e s s ( 4 3 . 6 %) , s l u r r e d s p e e c h ( 3 9 . 7 %) , c r a n i l a n e r v e p l a s y ( 3 8 . 1 %) , u n i l a t e r a l l i mb n u m b n e s s ( 3 3 . 3 %) e t c .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 i s t i c 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o f b r a i n s t e m s y n d r o m e w e r e o n l y 1 3 c a s e s . I m a g i n g m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 p o n s ( 4 7 . 6 %) t h e m o s t c o m m o n , o f l — l o w e d b y t h e c e r e b e l l u m( 2 7 . 0 %) , o c c i p i t a l ( 2 3 . 8 %) , m i d b r a i n ( 1 6 . 7 %) a n d s o o n . 1 2 6 p a t i e n t s , c l i n i c l a 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o f a

脑梗塞的预后评估和预后指标

脑梗塞的预后评估和预后指标

脑梗塞的预后评估和预后指标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又称脑缺血性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内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的大脑组织缺血坏死的病变。

脑梗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针对脑梗塞患者的预后评估和预后指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实际意义,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一、脑梗塞的预后评估脑梗塞的预后评估是对患者在发病后的康复和生存情况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旨在预测患者的恢复情况,并为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脑梗塞的预后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神经功能评估:通过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包括感觉、运动、言语等方面的功能,来判断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和恢复情况。

2. 影像学评估:通过脑部CT、MRI等影像学检查,评估患者脑部组织的缺血和坏死情况,以及血管通畅度等指标,对预后进行判断。

3. 神经电生理学评估:通过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如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等,评估患者脑电活动状态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对预后进行评估。

4. 心血管评估:脑梗塞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因此,对患者的心血管状况进行评估,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可以提供预后评估的重要信息。

二、脑梗塞的预后指标脑梗塞的预后指标是指通过对患者临床、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等多种指标的综合评估,来预测患者的康复和生存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脑梗塞预后指标:1.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NIHSS评分是一种用于评估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通过对患者的意识、语言、运动等方面进行评估,一般评分范围为0-42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越严重。

2. 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mRS评分用于评估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残疾程度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评分范围为0-6分,0表示无症状,6表示死亡。

基于磁敏感加权成像的pc-ASPECTS评分对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预测价值

基于磁敏感加权成像的pc-ASPECTS评分对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预测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value of posterior circulation ASPECTS (pc-ASPECTS) based on SWI in predicting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circulation 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 Methods The clinical and imaging data of posterior circulation AIS patients who were not treated with endovascular recanalization and intravenous or intra-arterial alteplase were analyzed. The prognosis at 3 months after symptom onset was assessed by mRS, good prognosis was defined as mRS 0-2, and poor prognosis was defined as mRS 3-6.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clinical outcome. 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the pc-ASPECTS based on SWI for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circulation AIS. Results A total of 63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circulation AI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42 (66.7%) patients had a good prognosis, and 21 (66.7%) patients had a poor prognosis. The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IHSS on admission (P<0.001) and pcASPECTS (P<0.001) between good and poor prognosis groups. The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c-ASPECTS≥6 could independently predict favorable outcome in posterior circulation AIS patients (OR 2.03; 95%CI 1.04-3.95, P=0.039). ROC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area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动脉再通后24h ASPECTS的变化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动脉再通后24h ASPECTS的变化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关键词 ] Alber ta脑梗死项 目早期 CT评分 ;急性 缺血性脑梗死 ;动脉再通 [中图分类号] 1174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5-9202(2018)11-2573-03;doi:10.3969/i.issn.1005-9202.2018.11.005
Alberta脑 梗 死 项 目早 期 CT评 分 (ASPECTS)系梗 死 引起 的脑 组 织 变 化 的方 法 ¨ 。 已经 确 立 CT成 像 的 As— PECTS为经 过 多 方 治疗 策 略 包 括 再 灌 注 治 疗 后 临 床 结 局 的可 靠 预 测 指 标 。 。 这 样 的 大脑 内部 区域 的 数 目或 程 度 的半 定 量 信 受 到 有 ASPECTS提供 的迅 速缺 血 影 响 ,可 用 于 选 择 最 佳 血 管 内 治 疗 方 案 。 基 于成 像 的信 息 可 以 用 来 预 测 临 床 预 后 ,但 治 疗 24 h 后 的 ASPECTS还 可估 算 血 管 内治 疗 的早期 疗 效 。因 此 ,从 基 线 到 再 血 管 化 24 h后 成 像 的 ASPECTS变 化 ,可 能 是 治 疗 成 功 或 失 败 的 早 期 生 物 标 志 物 。 本 文分 析 接 受 动脉 内 Solitaire FR支 架 血 管 内取 栓 治 疗 的急 性 缺 血性 脑 梗 死 患者 的基 线 处 和治 疗 后 24 h的 CT影 像 的 ASPECTS变 化 ,以确定 这 种 方 法 在估 测 临 床 预 后 中 的价值 。
柯 伟 等 急 性 缺血 性 梗 死 中 动脉 再 通 后 24 h ASPECTS的 变 化对 患 者 预后 的预 测 价值 第 11期
急 性 缺 血性 脑 梗死 动 脉 再通 后 24 h ASPECTS的 变化对患者预后 的预测价值

ASPECTS评分

ASPECTS评分
ASPECTS评分在临床的应用
ASPECTS(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 )
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
超早期溶栓被公认为脑血栓形成最有效的治
疗手段,但是,什么样的患者最适合溶栓治
疗,目前还没有一种公认的标准。有学者 (2000年,Barber等)提出用一种基于CT早 期缺血性改变的半定量方法——Alberta早期 CT评分(ASPECTS)来选择适合溶栓治疗 的患者。[1]
A=anterior circulation; P=posterior circulation; C=caudate L=lentiform; IC=internal capsule; l=insular ribbon; MCA=middle cerebral artery; Ml=anterior MCA cortex; M2=MCA cortex lateral to insular ribbon; M3=posterior MCA cortex; M4,M5, and M6 are anterior, lateral, and posterior MCA territories immediately superior to Ml, M2, and M3, rostral to basal ganglia. Subcortical structures are allotted 3 points (C, L, and 1C). MCA cortex is allotted 7 points (insular cortex, Ml, M2, M3, M4, M5, and M6).
颅 底 层 面
鞍上池层面
第三脑室下部层面
第三脑室上部层面

后循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后循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后循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朱琳;王真;罗中明;舒丹;张颖;秦鸣【摘要】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将379例脑梗死患者按梗死部位不同,分为后循环梗死组( n =172)和前循环梗死组( n =207);按入院时Barthel指数,172例后循环梗死患者为可能预后良好组( n =56)和可能预后不良组( n =116)。

收集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HBA1C≥8.5%是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房颤史为前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HBA1C≥8.5%、纤维蛋白原≥4 g/L、年龄>60岁是后循环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

结论后循环脑梗死发生与HBA1C≥8.5%关系密切,纤维蛋白原、年龄、HBA1C影响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

【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6(038)017【总页数】3页(P2694-2696)【关键词】后循环脑梗死;危险因素;预后【作者】朱琳;王真;罗中明;舒丹;张颖;秦鸣【作者单位】334000 江西省上饶市,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内科教研组;江西省上饶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西省上饶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西省上饶县人民医院急诊科;334000 江西省上饶市,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内科教研组;334000 江西省上饶市,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内科教研组【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5后循环脑梗死往往发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1]。

多数研究认为,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与其他缺血性卒中疾病一致[1,2]。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传统的卒中危险因素并不能反映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情况[3]。

本文通过对上饶县人民医院近年来收治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后循环脑梗死可能的危险因素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报告如下。

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刘猛;练学淦;吴坚;盛世英【摘要】目的探讨高龄(年龄≥80岁)后循环脑梗死(PCI)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33例高龄P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3个月后的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之间的差异,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为66例(28.33%),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心房纤颤(31.82%)和卒中/TIA史比率(27.76%)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17.96%,14.37%)(均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多元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OR=1.181,95% CI:1.054 ~1.325)、血LDL-C(OR=1.815,95%CI:1.085~3.039)和Fib(OR=2.106,95%CI:1.319 ~3.361)水平是高龄PC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高龄PCI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入院时NIHSS、血LDL-C和Fib水平是高龄PCI患者发病3个月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期刊名称】《临床神经病学杂志》【年(卷),期】2016(029)003【总页数】3页(P172-174)【关键词】高龄;后循环;脑梗死;预后;危险因素【作者】刘猛;练学淦;吴坚;盛世英【作者单位】213003 常州,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213003 常州,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213003 常州,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213003常州,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高龄(≥80岁)脑梗死患者越来越多见。

后循环脑梗死78例临床及预后分析策略

后循环脑梗死78例临床及预后分析策略

后循环脑梗死 78例临床及预后分析策略【摘要】目的:后循环脑梗死78例临床及预后分析策略。

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的78例患者,所有患者全部经头颅CT或者MRI检查证实,并进行心脏超声、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等血管评价。

结果:经过头颅CT或者MRI检查显示,在78例患者中有47例单发病灶病变,多发病灶组27例。

头MRA结果显示,在78例患者中,基底动脉主干狭窄为14例,狭窄率为56%-78%。

结论: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复杂,但是诊断困难,因此应认真详细查体,及时性头颅MRI及MRA检查是,是及早进行该疾病诊断的关键。

同时通过采取积极的治疗方式,对于提升后循环脑梗死的远期预后非常有帮助。

【关键词】后循环脑梗死;78例;临床;预后分析;策略Clinical and prognostic analysis of 78 patients with posterior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Qiao Zhongqiu(Harbin General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150046,Heilongjiang)[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nd prognostic strategies of 78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78 patients from December 2019 to Dec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in this study. All patients were confirmed by head CT or MRI examination, and were evaluated by heart ultrasound, neck vascular ultrasound, transcranial Doppler and other vascular evaluation. Results: after the head CT or MRI examination, there were 47 cases of single lesion in 78 patients, 27 cases of multiple lesion group. HeadMRA results showed that in 78 patients, 14 cases of basilar artery stenosis, stenosis rate was 56% - 78%.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are complex, but the diagnosis is difficult. Therefore, careful anddetailed physical examin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Timely head MRI and MRA examination are the key to early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 At the same time, active treatment is very helpful to improve the long-term prognosis of 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Key words] 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78 cases; Clinical; Prognosis analysis; strategy后循环又被叫做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包括椎动脉、基底动脉以及大脑后动脉[1]。

ASPECT评分

ASPECT评分

ASPECT评分Alberta卒中操作早期急性卒中分级CT评分(ASPECT)1.介绍Alberta卒中操作早期CT评分(ASPECT)是急性前循环卒中的标准CT分级系统。

2.内容CT检查:⽪层下结构区域:(1) 尾状核(C)(2) ⾖状核(L)(3) 内囊(IC)⼤脑中动脉⽪层:(4)⼤脑中动脉前⽪质区(M1 )(5) 岛叶⽪质(I)(6) ⼤脑中动脉岛叶外侧⽪质区(M2)(7) ⼤脑中动脉后⽪层区(M3)(8) M1上⽅的⼤脑中动脉⽪层(M4)(9) M2上⽅的⼤脑中动脉⽪层(M5)(10) M3上⽅的⼤脑中动脉⽪层(M6)(11) ⼤脑前动脉区(A)(12) ⼤脑后动脉区(P)(13) 脑⼲区,包括延髓,桥脑和中脑(Po)(14) ⼩脑区,包括⼩脑半球、蚓部(Cb)评分:最初分值:14分早期缺⾎改变每累及⼀个区域减1分ASPECTS评分=14-所有14个区域总分3.解释(1)最低分:0;最⾼分:14;得分越⾼,预后越好。

(2)前10项评分总分为10分。

0分提⽰弥漫性缺⾎累及整个⼤脑中动脉。

评分>7提⽰病⼈3个⽉后很有希望独⽴⽣活,⽽≤7提⽰病⼈不能独⽴⽣活或死亡的可能性⼤。

如果溶栓治疗后ASPECTS分≤7,其脑出⾎的危险性是评分>7的患者的14倍。

(3)ASPECTS评分对功能结果评价的敏感度为0.78,特异度为0.96。

4.参考⽂献Barber PA Demchuk AM et al.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a quantitative compute tomography score in predicting outcome in hyperacute stroke before thrombolytic therapy. Lancet. 2000; 355: 1670-1674.。

后循环梗死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后循环梗死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后循环梗死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董俊杰;朱沂【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年(卷),期】2014(000)021【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后循环梗死预后因素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在预后评价中的作用。

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在神经内科及干部病房住院的经MRI确诊为后循环梗死患者139例,根据患者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 mRS)评分将患者分为转归良好组( mRS评分0~2分)和转归不良组( mRS评分3~6分)。

围绕患者短期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做单因素比较、多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后循环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预后不良组年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脉压、传导阻滞发生率等均高于预后良好组( P<0.05);GCS评分预后良好组高于预后不良组( P<0.05);预后不良组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冠心病史存在率要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脉压增高、既往冠心病史、GCS评分、NIHSS评分是影响后循环梗死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NIHSS作为早期判断预后灵敏度及特异度较好。

结论冠心病、脉压、高血脂对后循环梗死患者预后存在较明显影响,应在临床上加以重视, NIHSS评分在对后循环梗死患者预后预测中有较明显的应用价值,可以在临床上加以应用,对NIHSS评分较高者提前做好积极治疗并及时与家属进行沟通,降低纠纷发生率。

【总页数】3页(P6024-6026)【作者】董俊杰;朱沂【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干部保健三科;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相关文献】1.不同肝病基础的重症酒精性肝炎患者短期预后评估及其影响因素 [J], 朱萍;赵和平;韩涛;叶青;李庭红;向慧玲2.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循环梗死预后及影响因素研究 [J], 靳颖;李春颖;鞠东升;刘强;刘红超3.伴微血管侵犯原发性肝癌根治术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J], 刘建;李权;王松4.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微创穿刺引流治疗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J], 印佳;方涛;吕远;季海明5.恶性肿瘤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J], 张力苹;谢维宁;林卉;马丽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论文 前日言U吾........................................................................................................................66
材料和方法….……........……...……..........………..7 结果............................…........................…..9 讨论.........…................….................…….....15
根据TOAST分型对起病类型进行统计,大动脉硬化41例(36.6%),小动脉 硬化49例(43.8%),心源性栓塞7例(6.3%),不明原因15例(13.4%).病变类 型间经方差分析未见统计学差异。
三、多元回归分析
将P<0.1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将回归分析中P<0.05变量再进行回归分析。 NHISS、pc—ASPECTS、END、同型半胱氨酸和空腹血糖:
指导教师签名:

期:
目录
。、摘要 中文论著摘要....................................................1 英文论著摘要....................................................3
二、英文缩略语.………….......……..…..…..………….…5
二、两组影像学比较
大脑后动脉分布区8例,丘脑18例,中脑1例,小脑8例,脑桥53例,多

万方数据
瘸灶24例.其中腩桥累及次数最多: 独立病灶72例(64.3%),同血管多病灶(三2)1 8惋(16.1%),多血管瑟:多
病灶22例(19.6%),预测不良组彳i同m管区多病灶为=;}i(69%,p<0.001),预后 良好组多单独病灶为主(71%),病灶特点经方差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
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申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 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我校或 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 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结论...........................................................1 8
展望........................……..................….....…18 四、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19
五、参考文献.......................................................20 六、附录
综j签..................................................………22
在学期问科研成绩...............................................29
实验结果 一、两组基本情况比较
共112例患者列入研究中,预后良好组96例,预后不良组16例。除TIA或 卒中史外,其他既往史因素两组之问无统计学差异。预后良好组相对于预后不良 组,年龄较轻、病情程度较轻(更低NHISS评分)、较少END、较高ASPECT评 分、较高Glasgow昏迷评分、较低同型半胱氨酸。
致谢........………….....………….......……….…..30
个人简介.......................................................31
万方数据
·中文论著摘要·
后循环ASPECT评分与脑梗塞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
评价后循环ASPECT评分对急性后循环脑梗塞患者预后(3个月)是否有预 测价值。
四、后循环ASPECTS分布特点
92.9%pc-ASPECTS至8患者预后良好,64.3%pc—ASPECTS<8患者预后不良。 入院后循环ASPECT评分与预后(3个月时mRS)呈负相关性(r=一0.551,D<O.01)。
材料与方法
收集2013年5月1同一10月1 R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后循环 梗塞患者112例。所有患者入院1周内行1.5T磁共振或3.0T磁共振检查。根据 MRI中DWI上病灶部位评价出后循环ASPECT评分。
根据mRS评分评估预后,共0-6分(0:无症状;1:有症状,未见明显残障; 2轻微残障,不能完成以前所有事物;3:中度残障,需要协助,行走可;4:重 度残障,离开他人协助不能行走;5、严重残障,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需护理; 6:死亡),0-2分为预后良好组,3-6分为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96例) 和预后不良组(16例)基本情况、危险因素、入院NHISS、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影像学资料。t检验用于符合『F态分布的计量资料,Mann.Whitney U用于非『F态 分布的计量资料,卡方检验(X2检验)用于计数资料。将p<0.1因素进行多元回 归分析。对后循环ASPECT评分进行ROC曲线分析。
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笸世 日期: ≯|峰一I一}g
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医科大学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即:研究生在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中国医科大学。本人保证毕业离 校后,发表论文或使用论文工作成果时署名单位为中国医科大学,且导师 为通讯作者,通讯作者单位亦署名为中国医科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 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内容除外),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其他手段保存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