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毛概期末考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毛概期末考试题答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非常丰富,主要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和中国的现实有很大差别,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经济和文化都比较落后。

在这样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是不可能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

同样,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也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做教条,也无法照抄别国经验。

而要真正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制定出正确的方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中去,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民族化、具体化、从而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的具体实践。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关起门来搞纯粹的理论工作,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它的基础是中国人民的实践,是在实践中引用、发展和升华。

在解决中国问题的过程中,必须会产生许多具有独创性的实践经验,通过对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就会创造出新的东西,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毛泽东曾严肃地指出:“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传入中国,要使它能为中国人民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并进而达到融合。

在这个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文化进行认真的清理,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又用中国优秀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来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这样做的结果,就使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这中并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

2. 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他们之间是
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再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1)总体来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生态文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故从而可知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基础。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需摆在首要位置的,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只有生态文明建设好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建设才是有意义的。

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建设是建立在生态文明建设之上的,人们只有处理好了人与自然地关系,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性,在积极努力改造和利用自然地同时,懂得保护自然,优化和改善自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节约为先,保护为先,自然恢复为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在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那么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建设随之而来,才能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3)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建设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者缺一不可,都是把我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

然而没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空谈生态文明建设也毫
无意义可言。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
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
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
关系。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立足于当然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经济发展
水平、文化建设状况、社会政治条件以及人口素质等,走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生
态文明建设道路。

(4)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人们生活在地球上,自然是根本,可以说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可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中国人民已经意识到以前的不顾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只顾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破坏了自然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后果,那样的后果是没有人可以承受的,而且也是没有必要的。

人们只有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下,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这样才是正确的选择,得到了双赢的结果。

总而言之,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建设的基础,五者却又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都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建设离不开生态文明的建设,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一、台湾问题
自1972年上海公报发表以来,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两国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导致中美之间风波迭起的重要因素。

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国家的统一,是中国根本的国家利益之所在。

因此,在台湾问题上中国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

但是,长期以来,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屡造事端,不恪守诺言,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增添了许多人为的障碍。

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错误做法主要表现为支持和纵容态度实力、对台军售两个方面。

二、意识形态上的冲突
中美在意识形态上的冲突主要集中在社会形态和人权两个方面。

中国式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则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代表,是西方民主制度的典范,两国在社会制度上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它在坚持追求社会公正、消灭剥削、共同富裕及建立社会保障等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的同时,又吸纳了西方资本主义在发展生产力、建立市场经济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因此,中美两国虽然社会制度有着较大的差异,但两国并不存在对抗的必然。

但美国却有部分人执着于两国社会形态的差异,夸大中美间的冲突因素,制造“中国威胁论”。

在他们看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以摧毁美国为目的的。

虽然中国进行了经济政治方面的改革,但却远没有达到美国所希望的那种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由于恐怖主义上升为美国安全首要考虑因素,所以,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特色。

美国“接触与遏制”并举的对华战略在短期内是不会改变的。

由于中美国情迥异,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差异较大,因此对人权问题的认识及处理上有所不同是在所难免得。

美国借口“人权外交”对中国进行帮助,实质上首要把中国纳入西方资本主义的轨道,接受美国式民主。

三、经济上的冲突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全球化的主要标志是建立在资本、生产、通讯、技术一体化之上的经济全球化。

中美间经济利益的冲突是以全球化为背景,并由经济全球化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随着总没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两国间贸易摩擦逐渐增多。

美国采取经济霸权主义对经济资源的强力垄断,是中美经济利益冲突的有一方面。

中古要走向世界,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就必然要与美国的经济霸权主义发生冲突。

四、两国对未来国际新秩序的战略构想上的分歧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两极格局终结,而新的国际格局尚未形成。

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中美两国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想的分歧,反映了两国在世界形势的判断、价值观、信念上的不同,与两国在未来世界中的国家利益时密切相关的。

美国主张的“单极世界”,实质是“霸权主义”。

而中国积极倡导和推动的“多极世界”,则是希望世界各国能独立自主、平等相处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是反对霸权主义的,所以必然会对两国关系发展产生和重大影响。

综上所诉,这四个方面是阻碍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台湾政治的演变过程?
1949年以来台湾政治的演变过程,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一)4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国民党政权在台湾重建与强化专制统治。

(二)70年代至80年代中后期,台湾当局为应付新的国际形势及台湾社会的变化,开始向标榜实行西方式的政治制度过渡。

(三)80年代末以后,国民党政权迅速“本土化”,台湾当局标榜实行西方民主制度,推行制造“两个中国”的分裂政策。

历史上,台湾同胞饱受殖民主义的奴役之苦,加之1949年后遭受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军事戒严体制的压迫,希望真正能够自己当家作主。

由于台湾当局长期进行反共宣传,台湾分裂势力一再煽动仇视大陆的情绪,并且由于两岸同胞隔绝了近4O年,相互交往的时间不长,使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不够了解,有一定程度的疏离感和不信任感。

同时,由于两岸经济发展
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目前还存在差异,一些台湾同胞对台湾经济发达、自身生活水平有优越感。

在国家统一问题上,大多数台湾同胞反对分裂,反对“台独”,希望发展两岸关系,但又不急于统一,希望维持现状。

这种态度将随着中国大陆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健全和完善、两岸同胞接触的增加和香港、澳门“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而逐步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