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因子杂交

合集下载

单因子杂交实验报告

单因子杂交实验报告

单因子杂交实验报告单因子杂交实验报告引言:杂交是生物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个体进行交配,观察其后代的表现,可以揭示遗传规律和基因的传递方式。

本实验旨在通过单因子杂交实验,探究遗传因子对性状表现的影响,并验证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使用豌豆为实验材料,选取具有明显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系(纯合系A 和纯合系B),分别为绿色豌豆和黄色豌豆。

2. 实验方法:(1)杂交:将纯合系A的花粉授粉到纯合系B的雌蕊上,得到F1代。

(2)自交:将F1代的花粉授粉到F1代的雌蕊上,得到F2代。

结果与讨论:1. F1代的表现:经过杂交后,观察到F1代的豌豆全部呈现出绿色。

这与孟德尔的第一定律(也称为分离定律)相符,即杂交后代的表现由一方的性状主导,另一方的性状被隐性遮蔽。

2. F2代的表现:观察到F2代的豌豆出现了绿色和黄色两种颜色。

根据观察数据,绿色豌豆的数量约为黄色豌豆的3倍。

这一结果符合孟德尔的第二定律(也称为分离定律),即在自交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以3:1的比例出现。

3. 遗传比例的解释:根据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我们可以推断F1代的绿色豌豆是由纯合系A的显性基因与纯合系B的隐性基因组合而成。

而在F2代的自交过程中,绿色豌豆可能有两种基因型(AA和Aa),而黄色豌豆只有一种基因型(aa)。

因此,绿色豌豆的出现频率是黄色豌豆的3倍。

4. 遗传规律的解释:通过本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解释遗传规律中的“分离”和“组合”现象。

在杂交过程中,两个纯合系的基因组合,使得F1代的表现只有一种性状。

而在F2代的自交过程中,基因重新组合,导致显性和隐性性状以一定比例出现。

结论:通过单因子杂交实验,我们验证了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并揭示了遗传因子对性状表现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遗传因子的传递方式符合孟德尔的第一和第二定律,即性状的表现受到显性和隐性基因的控制。

本实验为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也为农业育种和人类遗传疾病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实验一__果蝇的单因子实验

实验一__果蝇的单因子实验

实验一 果蝇的单因子实验一:目的1. 理解分离定律的原理;2. 掌握果蝇的杂交技术;3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的方法。

二. 原理1)、黑腹果蝇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是被人类研究得最彻底的生物之一。

是一种原产于热带或亚热带的蝇种。

它和人类一样分布于全世界各地,并且在人类的居室内过冬。

在遗传,发育,生理, 和行为等的研究方面,果蝇是最常见的研究对象之一。

原因是它易于培养, 繁殖快,使用经济: 它在室温条件下, 十天就可以繁殖一代; 且只有四对染色体, 易于遗传操作; 还有它有很多突变体可以利用。

中文学名: 黑腹果蝇 拉丁学名: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别称: fruit fly 二名法: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纲: 昆虫纲 Insecta 亚纲: 有翅亚纲目: 双翅目 Diptera 亚目: 长角亚目、短角亚目 科: 果蝇科Drosophilidae 属: 果蝇属Drosophila 亚属: Sophophora 种: 果蝇 分布区域: 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 2)、果蝇的生态学特性果蝇又称小果蝇(Drosophilidae 科,Drosophila 属),英文全名 fruit fly 。

它和危害农作物的果实蝇(Trypetidae 科,Bactocera 属)不同,果实蝇危害瓜果类果实非常严重,是农业技术上的一大隐忧.刚形成的蛹呈微黄色,之后颜色逐渐加深,羽化前呈深褐色。

果蝇类昆虫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以腐烂的瓜果等为食,可为害多种瓜果蔬菜及许多植物的多汁器官,甚至连甜酒也成为取食对象n]。

研究表明,果蝇具有强烈的趋化性,嗅到水果发出的气味就会飞来取食、交尾和产卵[7]。

果蝇对不同水果嗜好程度有差异,该试验表明,黑腹果蝇对几种水果嗜好性顺序依次是葡萄、苹果、香蕉、桃、梨。

果蝇遗传系列杂交实验

果蝇遗传系列杂交实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验步骤
1.在杂交前19-20天按杂交组合数量,计划和 培养好亲本。
2.收集处女蝇:一般选择在晚上9点钟把亲本 (种蝇)全部活的成虫转出处死(一个都不能 剩),第二天9点钟前(12小时内,最好8- 10小时内)把培养瓶里羽化的成虫转出,并 按♀、♂分开培养,所得的♀蝇即为处女蝇。
3.按各杂交组合需选的果蝇品系,每瓶放入3 -5对,塞好瓶塞,贴好标签,置于25℃恒 温培养箱中培养。
2. 挑处女蝇时, 每次只挑12小时内羽化成 虫,超过12小时的成虫已逐渐 有交配能力,必须一只不留地倒
出处死,才能进行第 二次挑选
3. 刚羽化的果蝇色淡白,体软绵, 难辨♀♂,务必小心区别
4. 使用毛笔和瓷板,要用酒精棉球 消毒,同时必须凉干才能使用。
5. 每个杂交组合放果蝇 2-3对,用毛笔把果蝇扫进 试管,试管要平放,待蝇醒后, 方能竖起,避免果蝇粘在培养
基上被闷死,杂交组合配 好后,放回培养箱。
6. 培养箱温度保持在25℃, 不要随意更改或调整其他旋
钮,以免影响整个实验。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统计
1.把各杂交组合的果蝇成虫分别倒出试管, 并逐个组合麻醉,观察性状,做好记录。
2.样本自由度为n-1
4.根据实际观察数计算理论值。 5.计算2 值,结果必须与显著平准作比较
系列杂交实验内容
1.果蝇的单因子实验杂交组合
18#♀ x 2 #♂ (正交) 2#♀ x 18#♂(反交)
2.果蝇二对因子自由组合实验的杂交组合
e♀ x 2#♂ (正交)
2#♀ x e#♂ (反交)
3.果蝇的伴性遗传杂交组合
18#♀ x 22#♂ (正交) 22#♀ x 18#♂ (反交)

果蝇的单因子杂交

果蝇的单因子杂交
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两对相对性状在杂种第二代是自由组合的,呈现9:3:3:1的表型分离比。 用具:显微镜、双筒解剖镜、放大镜、镊子、麻醉瓶、白瓷板、毛笔、载玻片、盖玻片等。
5 F1互交:在新培养瓶内,放入3~5对F1果蝇,培养。 2 杂交:野生型果蝇和白眼果蝇杂交,正反交各做一瓶。 3 移走亲本:待F1幼虫出现即可放掉亲本。 1 选择处女蝇:放出并杀死培养瓶中的全部成蝇,然后羽化后未超过8小时的雌蝇即为处女蝇。 1 选择处女蝇:放出并杀死培养瓶中的全部成蝇,然后羽化后未超过8小时的雌蝇即为处女蝇。 2 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 用具:显微镜、双筒解剖镜、放大镜、镊子、麻醉瓶、白瓷板、毛笔、载玻片、盖玻片等。
1 掌握果蝇单因子的杂交方法和杂交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
实验7 果蝇的两对因子的自 由组合
实验目的:
1 掌握果蝇两对性状的杂交方法和杂交结果的 统计处理方法;
2 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
实验原理: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在减数分裂 形成配子时可以自由组合;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 两对相对性状在杂种第二代是自由组合的,呈现 9:3:3:1的表型分离比。
实验报告:
1 详细记录果蝇两对因子杂交实验结果; 2 统计分析实验结果是否与自由组合定律相符。
结果与讨论:
1 预期结果
P
长翅 灰体 × 残翅黑檀体
F1
长翅灰体
F2 长翅灰体 :长翅黑檀体:残翅灰体:残翅黑檀体
9
3
3
1
2 讨论:
① F1是否要选处女蝇?为什么? ② 分析实验成功的经验,失败的原因。
实验目的:
1 掌握伴性基因与非伴性基因在遗传现象上区 别,验证并加深理解伴性遗传规律;
药品:乙醚等。

单因子杂交实验

单因子杂交实验

单因⼦杂交实验单因⼦杂交实验⼀、实验⽬的通过野⽣型果蝇与⿊体果蝇的杂交(正交和反交)来观察其所得的F1的性状和F2中两种果蝇所占的⽐例。

⼆、实验原理纯种的野⽣型果蝇与纯种的⿊体果蝇杂交,由于野⽣型果蝇的性状全部为显性,所以杂交所得的F1全部表现为野⽣型的性状。

再将F1⾃交,所得的F2中显性⽐隐性的⽐例应该为3:1故野⽣型:⿊体为3:1。

三、实验器材及动物经过消毒灭菌已经装⼊培养基的果蝇培养管若⼲只。

纯种的野⽣型雌雄果蝇和纯种的⿊体雌雄果蝇若⼲只。

⽑笔,⿇醉瓶,⼄醚,镊⼦,恒温培养箱。

四、实验步骤1、从⽼师那⾥分别取⼏只纯种的野⽣型果蝇和⿊体果蝇(保证有雌有雄),分别将其装⼊不同的培养瓶后贴上标签。

放⼊恒温培养箱培养。

2、⼀星期以后,从培养箱中拿出瓶⼦,观察到培养瓶中有⾜够多的蛹后⽤⿇醉瓶加⼊⼄醚将其亲本除去。

3、将除了亲本的两个瓶⼦和两个装了培养基的空瓶⼦带回寝室收集野⽣型和⿊体的处⼥蝇,收集到后贴上标签。

(处⼥蝇必须在果蝇出⽣的12⼩时之内收集,判断果蝇的雌雄是背部有5条杆的是雌性,有3条杆的为雄性且其最后⼀条⿊⾊很粗)4、⽤⿇醉瓶将源培养瓶中的果蝇全部⿇晕,从中找出雄果蝇。

将⿊体雄果蝇放⼊野⽣型处⼥蝇瓶中,将野⽣型雄果蝇放⼊⿊体处⼥蝇的瓶中。

贴好标签,放⼊培养箱。

5、⼀周以后,将培养瓶从培养箱中取出,观察其中有⾜够多的蛹后,⽤⿇醉瓶加⼄醚将亲本处死。

再将培养瓶放⼊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6、⼀周以后,将培养瓶再次从培养箱中拿出,将⾜够多的F1转移到⼀个新的培养瓶中,贴上标签,放回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7、⼀周以后,将培养瓶再次从培养箱中取出,观察到有⾜够多的蛹以后,⽤⿇醉瓶加⼊⼄醚,将F1处死,在标签上注明F1已清后,将培养瓶放回去继续培养。

将处死的F1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性状。

8、⼀周以后,将培养瓶从培养箱中取出,将所有的果蝇处死后,分辨出果蝇的雌雄以及是⿊体或者野⽣型,并数出每⼀种的个数。

9、如果⼀次数的所有果蝇不超过100个,则将培养瓶继续培养⼀周后,再数出各种果蝇的个数,与上⼀次所得相加。

果蝇综合大实验

果蝇综合大实验

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实验报告组员:杨朝雄张晓旭赵慧佳杨明月徐聪吴燕张玮单因子、双因子杂交、伴性遗传和三点测交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果蝇的杂交实验,正确理解分离定律的实质,并验证与加深理解三个的遗传规律;2、认识伴性遗传的正、反交差别,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3、掌握绘制遗传学图的原理和方法,加深对重组值、遗传学图、双交换、并发率和干涉等概念的理解;4、掌握果蝇的杂交技术,并学会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的方法;二、实验器材:1、材料: 6号果蝇灰体白眼短翅卷刚毛和26号果蝇黑檀体红眼长翅直刚毛2、试剂:乙醇、乙醚、果蝇培养基等3、器具:麻醉瓶、酒精灯、白瓷板、毛笔、镊子、培养管、棉球等三、实验原理:果蝇具有生活史短、繁殖率高、饲养简便、染色体数目少2n=8和突变性状多等特点,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本次设计实验就是利用果蝇进行一系列的遗传学验证实验和染色体基因相对顺序和距离的测定;1、双因子杂交:果蝇的灰体基因E与黑檀体基因e为一对相对性状,而长翅与短翅为另一对相对性状;这两对基因是没有连锁关系的,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因此非同源染色体的这两对非等位基因可以很好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规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非等位基因,其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非等位基因可自由组合进入同一配子,结果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若显性完全, F1自交产生F2代表现出4种表型,比例为3:3:1:1;双因子杂交的遗传规律:双因子杂交正交6♀×26♂灰长黑短F1 灰长2、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叫作伴性基因,其遗传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有一定差别,它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方式与雌雄性别有关,伴性基因的这种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单基因控制,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之间的关系为红眼对白眼完全显性;当白眼果蝇♀和红眼果蝇♂杂交,F1代中的雌果蝇为红眼,雄果蝇却为白眼;F2代中红眼果蝇∶白眼果蝇=1∶1,在雌果蝇或雄果蝇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比例均为1∶1;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X w X w X+Y♂白眼♀红眼F1: X+X w X w Y♀红眼♂白眼F2: X+X w X w X w X+ Y X w Y♀红眼♀白眼♂红眼♂白眼3、三点测交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的,而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会发生一定频率的交换,使子代中出现一定数量的重组型;重组型出现的多少反映出基因间发生交换的频率的高低;而根据基因在染色体上直线排列的原理,基因交换频率的高低与基因间的距离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基因图距就是通过基因间重组值的测定而得到的;如果基因座位相距很近,重组率与交换率的值相等,直接将重组值作为基因图距;如果基因间相距较远,两个基因间往往发生两次以上的交换,必须进行校正,来求出基因图距;通过一次三点测验可以同时确定三个连锁基因的位置,即相当于进行三次两点测验,而且能在试验中检测到所发生的双交换;如果两个基因间的单交换并不影响邻近两个基因的单交换,那么预期的双交换频率应当等于两个单交换频率的乘积,但实际上观察到的双交换值往往低于预期值,因为每一次发生单交换,它邻近也发生一次交换的机会就减少,这叫干涉; 三点测交6号♀wsnm/wsnm ⨯ 26号♂+++/Y白卷短 红直长统计F2代各类型及数目填入表格四、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将麻醉瓶和器具白瓷板、毛笔等领取培养管6支,填写标签并贴在培养管上; 标签写法举例如右:选取6号处女蝇和26号雄蝇:实验前2-3天陆续按组合收集8小时内羽化的果蝇,分离♀♂2果蝇杂交:转移5-6对亲本,记录杂交日期和亲本组合名称; 4、去亲本:杂交后7-8天;F1: ♀+++/wsnm ♂wsnm/Y 红直长 白卷短⊗5、F1代性状观察及自交:去亲本后4-5天进行,连续检查2-3天;移5-6对进行自交无需处女蝇;6、再去亲本:自交后7-8天7、记录结果:去亲本后4-5天进行,连续统计7-8天五、实验记录:记录了11月12日到11月20日的数据;数据总数表一表二表三六、实验数据分析:1、单因子杂交的实验数据分析1预期F2的表型与比例灰体:黑檀体=3:1单因子杂交的χ2测验df=2-1=1;α=;χα2=结论:χ2<χα2;观察值与预期值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果符合3:1的分离比;2、双因子杂交的实验数据分析1预期F2的表型与比例:灰长:灰短:黑长:黑短=3:3:1:1双因子杂交的χ2测验df=4-1=3;α=;χα2=结论:χ2<χα2;观察值与预期值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果符合3:3:1:1的分离比;3、伴性遗传的实验数据分析1预期F2的表型与比例:红眼雌:白眼雌:红眼雄:白眼雄=1:1:1:1伴性遗传的χ2测验df=4-1=3;α=;χα2=结论:χ2<χα2;观察值和预期值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果符合1:1:1:1的分离比4、三点测交的实验数据分析:两端的基因间距离进行校正:%+2×%=%据本次实验结果算出的三个基因的相对顺序和距离w-sn-m三个基因的遗传学图单交换率分别为%和%;双交换率为%并发率=%/%×%=,干扰==;意味着13%的双交换被干涉掉了,说明染色体的一个区段的交换抑制了邻近区段的另一次交换;七、结果讨论:本次遗传学综合大实验历时一个多月,并分为单因子、双因子杂交、伴性遗传和三点测交四个部分;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并且分配好每个人的任务,在观察和统计的过程中要认真、细心;就实验结果来看,一个小组的实验数据是远远不够的,实验数据少导致了在验证伴性遗传、自由结合定律的时候与预期比例有偏差;但是总体来说,本次的实验还是成功的;。

综合实验论文:果蝇的培养、遗传性状的观察及单因子遗传分析

综合实验论文:果蝇的培养、遗传性状的观察及单因子遗传分析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目录引言 (1)1 果蝇生活史 (2)2 果蝇雌雄的鉴别 (3)3 实验材料 (3)4 培养基的配制 (4)5 实验方法 (4)5.1 麻醉 (4)5.2 选果蝇 (5)5.3 果蝇交配 (7)5.4 观察 (7)6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7)总结 (9)参考文献 (10)果蝇的培养、遗传性状的观察及单因子遗传分析xx(指导老师:xx)(湖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1003班湖北黄石435002)摘要:由于果蝇饲养简单,生长繁殖快,生命周期短,突变种类多,相对性状突出,因此,是用来研究孟德尔遗传分离定律的良好材料。

利用黑腹果蝇常染色体上的单对等位基因,如黑腹果蝇的长翅(+)和残翅(vg)基因,我们可以验证孟得尔这个分离定律的正确性。

方法:残翅黑腹果蝇品系的处女蝇与野生型品系(长翅)的雄蝇杂交,获得F1,对F1进行统计分析。

关键词:果蝇;培养;遗传性状;分离定律;单因子杂交Cultivation of Drosophila、Observation on the genetic characters andSingle Factor Crossxx(Tutor:Yxxx)(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department, xxxx)Abstract: Drosophila due to simply raising, growth and propagation of fast, short life cycle, variation of many types, relative character prominent, therefore, is used to study the Mendel genetic segregation law of the good material.We can use the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chromosome single allele, such as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long winged (+) and vestigial winged (vg) genes to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Mondor's law of segregation. Methods: the winged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strains of virgin female and wild type strains (wings) male fly hybridization F1,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F1.Key words: fruit fly ; cultivation; the genetic characters; law of segregation ; Single Factor Cross果蝇的单因子杂交xx(指导老师:xx)(xxxx)引言近一个世纪以来,果蝇在生物学研究的舞台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种理想的模式生物。

遗传学实验实验四果蝇的单因子试验

遗传学实验实验四果蝇的单因子试验
01
03 02
推断果蝇的基因型
根据实验数据,推断 出果蝇的基因型。
确定单因子对果蝇表 型的影响,以及其在 遗传中的作用。
利用遗传规律,分析 不同基因型果蝇之间 的组合关系。
验证单因子试验的可靠性
01
通过重复实验,验证单因子试验的可靠性。
02
比较不同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分析可能的 影响因素。
进行实验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单因子试验, 观察并记录果蝇在不同条件下的 生长和繁殖情况。
数据记录
详细记录每组果蝇的数量、生长 状况、繁殖情况等数据,以便后 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04
结果分析
分析实验数据
分析数据,确定表现型与 基因型之间的关系。
统计每个杂交组合中不同 表现型的果蝇数量。
观察并记录果蝇在不同杂 交组合下的表现型。
实验所需的果蝇品系
野生型果蝇
标记品系果蝇
作为实验对照,用于观察突变型果蝇 的表型差异。
用于追踪和鉴定特定基因型的果蝇。
突变型果蝇
具有特定遗传突变特征的果蝇,用于 单因子试验。
03
实验步骤
准备果蝇培养环境
01
02
03
准备果蝇培养瓶
选择适当大小的玻璃培养 瓶,清洗干净后晾干,加 入适量培养基。
控制培养环境
选择实验所需的果蝇品系
选择品系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具有不同遗传背 景和特征的果蝇品系,以便更好地观 察和比较实验结果。
遗传标记
利用已知的遗传标记,确定果蝇品系 的基因型,以便在实验中对果蝇进行 准确的分类和鉴定。
进行单因子试验并记录数据
设计实验
根据实验目的和果蝇品系的特征, 设计单因子试验方案,确定实验 组和对照组。

阶段检测(一)(第1章~第3章)(解析版)

阶段检测(一)(第1章~第3章)(解析版)

阶段检测(一)(第1章~第3章)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遗传学发展史上4个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的单因子杂交实验证明了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B.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证明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D.肺炎链球菌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1.D 【解析】孟德尔的单因子杂交实验没有证明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当时人们还不认识染色体,A错误;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只研究了一对等位基因,不能证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错误;肺炎链球菌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即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D正确。

2.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对子代性状分离比情况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若子代出现4∶2∶2∶1的性状分离比,则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能存活B.若子代出现15∶1的性状分离比,则显性个体中纯合子占1/5C.若子代出现9∶3∶4的性状分离比,则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为1∶1∶1∶1D.若子代出现9∶7的性状分离比,则存在杂合子能稳定遗传的现象2.C 【解析】若子代出现4∶2∶2∶1的性状分离比,则存在AA、BB纯合致死现象,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能存活,A正确;若子代出现15∶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具有A或B基因的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则显性个体中纯合子(AABB、aaBB、AAbb)占1/15+1/15+1/15=1/5,B正确;若子代出现9∶3∶4的性状分离比,说明某一隐性基因成对存在时表现为双隐性状,则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为1∶1∶2,C错误;若子代出现9∶7的性状分离比,表明只有同时存在A基因和B基因时才会表现出显性性状,则存在杂合子(如Aabb)能稳定遗传的现象,D正确。

3.下图为选育低植酸抗病水稻品种的过程。

遗传学名解

遗传学名解

二、遗传三大基本定律杂交(hybridization):遗传学中经典的也是常用的实验方法,通过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而取得某些双亲基因重新组合的个体的方法互交(reciprocal cross):甲乙两种具有不同遗传特性的亲本杂交回交(back cross):子一代与亲本之一相交配的一种杂交方法测交(test cross):杂种子一代与隐形纯和类型交配,用来测定杂种F1遗传型的方法纯种(true breeding):指相对与某一或某些形状而言在自交后代中没有分离而可真实遗传的品种显性性状(dominant character):具有相对性状的双亲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中得到表现的那个亲本性状隐性性状(recessive character):没有得到表现的那个亲本性状基因型(genotype):指所研究性状所对应的有关遗传因子表型(phenotype):指在特定环境下所研究的基因型的性状表现纯合体(homozygote):由两个相同的遗传因子结合而成的个体杂合体(heterozygote):由两个不同遗传因子结合而成的个体等位基因(alleles):指一对同源染色体的某一给定位点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单因子杂种(Monohybrid):the offspring of two parents that are homozygous for alternate alleles of a gene分离定律:配子形成过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相互分离,结果,如在杂合体中,半数的配子带有其中一个遗传因子,另一半的配子带有另外一个遗传因子共显性(codominance):宏观上呈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状,在分子水平上却呈共显性关系,即二者的基因都表达从而产生两种不同的蛋白质自由组合规律: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以同等的机会在配子内自由组合,通过不同基因型配子之间的随机结合,形成F2的表型比例连锁与交换定律:处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遗传时,联合在一起的频率大于重新组合的频率;配子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发生局部交换的结果导致重组类型的产生交换值(crossing-over value):大小用来表示基因间距离的长短表型模写(phenocopy):环境改变引起的表型改变,有时与某基因引起的表型变化很相似外显率(penetrance):某一基因型个体显示其预期表型的比率,是基因表达的另一变异方式表现度(expressivity):基因的表达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描述基因表达的程度三、染色体与遗传基因型性别决定系统(genotypic sex determination system):与染色体或基因型有关的性别决定系统异配性别(heterogametic sex):产生两种不同的配子同配性别(homogametic sex)性染色体(Sex chromosomes):与性别决定有明显而直接关系的染色体常染色体(Autosomes):性染色体以外的所有染色体巴氏小体(Barr body):又名性染色质体(sex-chromatin body)是一种高度浓缩的、惰性的、异染色质化的小体,它就是失活的X染色体性反转(sex reversal):指生物从一种性别转为另一种性别的现象初级例外子代(primary exceptional progeny):例外子代与它们同一性别的亲本一样,雌蝇偏母,雄蝇偏父,次级例外子代:初级例外雌蝇的例外子代性相关遗传(Sex-related inheritance):指和性别相关连的遗传现象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遗传学上,将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方式交叉遗传(criss-cross inheritance):男性所拥有的来自母系的X连锁基因将来只能传给他女儿的遗传现象限性遗传(sex-limited inheritance):有些基因并不一定位于性染色体上,但它所影响的特殊性状只在某一种性别中出现的遗传方式从性遗传(sex influenced inheritance):有些基因虽然位于常染色体上,但由于受到性激素的作用,因而使得它在不同性别中的表达不同的遗传现象剂量补偿效应(dosage compensation effect):指在XY性别决定机制的生物中,使性连锁基因在两种性别中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效剂量的遗传效应假显性(pseudo-dominance):又称拟显性,一条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缺失,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隐性等位基因(非致死)表现效应交换抑制突变(crossover suppressor mutations):由于染色体倒位所造成交换抑制因子(crossover represspr)平衡致死系(balanced lethal system):又称永久杂种(permanent hybrid),紧密连锁或中间具有倒位片段的相邻基因由于生殖细胞的同源染色体不能交换,所以可以用非等位基因的双杂合子,保存非等位基因的纯合隐性致死基因的品系罗伯逊易位(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又称着丝粒融合或整臂融合,发生于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之间的特殊易位方式基数:一个染色体组内含有的染色体数又称基数,用x表示整倍体(euploid):含有一套或多套完整染色体组的个体多倍体(polyploid):超过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非整倍体(aneuploid):染色体组内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减,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不成完整的染色体组倍数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内具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n)的个体,它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人工诱变或培育的四、遗传图的制作和基因定位图距(map distance):即两个基因在染色体图上距离的数量单位,它以重组1%去掉%号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一个距离单位,即某基因间的距离为一个图距单位(map unit, mu),现用厘摩(cM)基因定位(gene mapping):指将基因定位于某一特定的染色体上,以及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的顺序与距离两点测交(two-point testcross):指每次只测定两个基因间的遗传距离,这是基因定位的最基本方法三点测交(three-point testcross):就是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同时确定三对等位基因(即三个基因位点)的排列顺序和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干涉(interference):每发生一次单交换时,它的临近基因间也发生一次交换的机会就减少并发系数(coefficient of coincidence,c):干涉的程度,其值为:实际双交换值/理论双交换值负干涉(negative interference):并发系数大于1,即一次交换的发生使第二次发生交换的频率增加了染色体干涉(chromosomal interference)就一个完整的染色体为单位来说的,第一次交换发生后,第二次交换可以在任意两条非姊妹染色单体间进行。

单因子杂交实验报告

单因子杂交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1. 验证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2. 掌握果蝇单因子杂交的方法和杂交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

3. 理解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规律。

实验原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指出,在杂合子(如Aa)的个体中,两个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分离,独立地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因此,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应为3:1(显性:隐性)。

实验材料:1. 野生型黑腹果蝇(显性基因A)。

2. 黑体果蝇(隐性基因a)。

3. 酒精、甘油、棉签、培养皿、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1. 将野生型黑腹果蝇和黑体果蝇分别饲养在培养皿中,保证其生长环境适宜。

2. 待果蝇成熟后,挑选健康的雄性和雌性果蝇进行杂交。

3. 将杂交后的果蝇放置在培养皿中,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水分。

4. 观察并记录F1代果蝇的表现型,统计野生型和黑体果蝇的数量。

5. 将F1代果蝇进行自交,收集F2代果蝇。

6. 观察并记录F2代果蝇的表现型,统计野生型、黑体和杂合子(Aa)的数量。

实验结果:1. F1代果蝇中,野生型和黑体果蝇的比例约为3:1。

2. F2代果蝇中,野生型、黑体和杂合子(Aa)的比例约为9:3:4。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F1代中,野生型和黑体果蝇的比例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即3:1的比例。

2. 在F2代中,野生型、黑体和杂合子(Aa)的比例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即9:3:4的比例。

3. 这表明,在果蝇的单因子杂交实验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规律是成立的。

讨论:1. 本实验验证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说明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确实会分离,独立地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2. 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确保果蝇的生长环境适宜,避免因环境因素导致实验结果偏差。

- 在统计结果时,要尽量减少人为误差。

- 对于实验数据,要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讨论。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并掌握了果蝇单因子杂交的方法和杂交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

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遗传规律奠定了基础。

遗传学实验

遗传学实验

作业 1、雌雄果蝇区别归纳 2、培养基配制过程及果蝇培养中的注意事项
果蝇幼虫唾腺染色体的观察
实验目的 • 1.练习取出果蝇等幼虫唾腺的技术和制作唾 腺染色体标本的方法。 • 2.观察多线染色体的特征:a.巨大;b.体细 胞配对,所以染色体只有半数(n);c.各 染色体的异染色质多的着丝粒部分互相靠 拢形成染色中心;d.横纹有深浅、疏密的不 同。
作业 统计全班的atd角及总嵴纹数数据,求出平均 值。也可对不同性别的数据分别求平均值。 再分析性别之间有无差异。
人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 实验目的 • 了解人类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分类,学习 染色体组型的分析方法。
• 实验原理 • 一个物种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数目反映了 种属的特异性。一般根据染色体大小、形 态、着丝点位置(中间或亚中着丝粒、近 端或端部着丝粒)、两臂的相对长度、次 缢痕、随体的有无、性染色体等特性进行 核型分析。 • 人有46条染色体。找出同源染色体进行配 对。
3.将双手洗净,然后将一只手涂上适量的印 油,五指分开,将左手手纹按在白报纸的 左侧中上方,印出全手的皮纹。 4.在左手全手手纹下,印制单个手指的指纹, 顺序与全手纹中各手指的顺序相同 。
5.依同样的方式在白纸的右侧印制右手的全 手手纹。 6.在每一指纹旁,标注指纹类型,在有三叉 点的指纹图中,画出从指纹中心点至三叉 点的联接直线,数出直线所经过的嵴纹数 目,再计算出总嵴纹数。 7.找出掌纹上的a、d、t三个三叉点,作at、 dt两条直线,用量角器测出atd角,注在掌 纹图旁。
遗传学实验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实验目录
实验一 有丝分裂 实验二 减数分裂 实验三 植物多倍体的诱发及鉴定 实验四果蝇的性状观察与饲养 实验五 果蝇唾腺染色体的观察 实验六 单因子杂交实验

遗传学实验四:单因子杂交

遗传学实验四:单因子杂交

实验四单因子分离规律验证王媛媛111140084 生命科学学院拔尖班一、实验目的1、熟悉以果蝇为材料进行遗传学杂交实验的基本方法;2、验证遗传的基本规律——分离规律。

二、预备知识遗传是自然界极其复杂的生命现象,只有通过少数有相对性状差异的类型之间进行杂交,并分析这些性状在亲本和杂种子代中的表现,才易于在复杂的遗传现象中找到遗传的基本规律。

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连锁规律等都是采用这种杂交实验的方法发现的。

在果蝇杂交中,有相对性状的品系之间进行杂交,杂种F1表现为显性,杂种F1形成配子时,带有显隐杂合等位基因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对等分离,等位基因也随着分离,产生两种不同配子,因此,不论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都将在F2中按一定的比例在不同的个体上重新出现。

杂交方法的要点如下:1)进行杂交的亲本必须是纯种,自交不产生分离,这样的个体才能作为杂交的亲本。

2)必须防止意外的杂交,雌蝇应选用孵化后12小时内的处女蝇。

3)正确记录杂交子代每种类型的个体数,并且尽可能获得较大的杂交群体,以正确可靠地反映出遗传规律。

4)保持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使杂交性状的表现不致因不同的条件影响而改变。

三、实验材料材料:野生型黑腹果蝇、黑体果蝇器材:解剖镜、毛笔、麻醉瓶、白瓷板、标签、吸水纸、培养瓶(4瓶/人)药品:乙醚、75%乙醇四、实验步骤1、亲本果蝇的培养。

2、处女蝇的收集:清除成虫后10小时内进行收集,收集的处女蝇分品系单独培养,如一次收集数量不够,可再作第二、第三次收集。

3、选处女蝇分正交(++♀/bb♂)反交(bb♀/++♂)两个杂交组合,分别置于新鲜培养瓶中,每瓶5~6对,贴上标签,注明亲本类型,实验日期,姓名,学号等,然后置于22℃~25℃培养箱中培养。

4、一周后,清空亲本果蝇。

5、二周后,观察F1果蝇体色,看是否与预期结果相符。

6、取5-6对F1果蝇放入新鲜培养瓶中,每种组合放两瓶。

7、三周后,清空F1果蝇。

8、四周后,F2成蝇长出,统计各类果蝇数,2~3天后再统计一次,统计过的果蝇处死。

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遗传定律

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遗传定律
形态特征:豌豆的高和矮 生理特征:小麦的抗锈病和不抗锈病
相对性状:指同一性状的相对差异 • 34个豌豆品种,选出22种试验,最后选出7对相对性状
–Height: tall vs dwarf –Seed shape: round vs wrinkled –Seed color: yellow vs green –Flower position: axial vs terminal –Pod color: green vs yellow –Pod shape: inflated vs constricted
对独立有差别的相对性状,求杂交后代中出现
AABbCCDdeeffgg的个体的概率是多少?
六、自由组合规律的意义
1、理论上:
从一个角度揭示了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所在。
2、实践上:
对育种工作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根据自由组合规律,预测杂种后 代各种类型出现的比例,确定育种的规模,适当安排群体的大小。
3、在遗传病的研究上:
例题
研究正常性状或遗传病的传递,并可预期一定婚配后其子女各
种类型出现的频率。
例题
• 水稻无芒抗病品种的选育。已知有芒A对无芒a为显性, 抗稻瘟病R对染病r为显性,现选用真实遗传有芒抗病 和无芒不抗病为亲本进行杂交,问要在F3中得到10株 无芒抗病的能真实遗传的植株,至少需要种植多少F2 植株?
• 父亲是并指患者,母亲正常,婚后生过一个先天性聋 哑患儿,现问以后所生子女的发病情况及父母的基因 型(并指是显性性状,用S表示,聋哑是隐性遗传病, 用d表示)。
3 green and round
yyR_ : yyRR yyRr
1 green and wrinkled yyrr

三、自由组合假说的验证

单因子杂交

单因子杂交

果蝇唾液腺染色体的制片与观察邓晓娟13941201一、实验目的1、练习果蝇唾液腺的分离方法2、掌握唾液腺染色体的制片技术3、观察了解果蝇唾液腺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二、实验原理1、双翅目昆虫(果蝇)幼虫期的唾液腺细胞很大,其中的染色体称唾液腺染色体,相当于一般普通染色体的100-150倍,又称巨大染色体。

2、在幼虫发育过程中,唾液腺染色体仍进行复制,但细胞只生长不分裂,从而产生多线染色体。

多线染色体经染色后,出现深浅不一、宽窄不同的横纹,这些横纹的数目和位置是恒定的,代表着果蝇等昆虫的种的特征。

如果染色体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结构变异时,很容易在唾腺染色体上识别出来。

3、多线染色体的特征:a 巨大;b体细胞配对,所以染色体只有半数(n=4);c 各染色体的异染色质多份额着丝粒部分相互靠拢形成染色中心;d 横纹有深浅、疏密的不同,各自相应排列,这意味着基因的排列。

三、实验材料和用品实验材料:黑腹果蝇的三龄幼虫实验用品:显微镜、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滤纸。

生理盐水、 1%醋酸洋红。

四、实验步骤取唾液腺:(1)挑取三龄幼虫。

用解剖针从培养瓶中挑取行动迟缓、爬上管壁但未蛹化的肥大幼虫,体长约5mm。

个体肥大的幼虫是制作唾腺染色体的基础。

(2)区分幼虫的头部。

虫体尖细的一端为头部,有呈黑色的口器。

另外,果蝇的头部引领身体一伸一缩向前挪动。

(3)拉取并剥离唾腺。

左右两手各执一根解剖针,分别扎住幼虫的头、尾的1/3处,右手迅速向左拉开。

在显微镜下找出唾腺,并用解剖针把周围不需要的组织拖离唾腺,用吸水纸擦去,尽可能剥离附着在唾腺上的脂肪组织,然后滴一滴生理盐水于载玻片上(4)、加一滴1mol/l,室温下水解2min,把多余的盐酸吸干。

(5)、滴一滴苯酚品红在载玻片上。

染色3 分钟,盖上盖玻片,用滤纸轻压一下吸去多余的染色液,然后平放在桌子上,用大拇指适当均匀用力压住,并横向揉几次(勿使盖玻片移动,用力和揉动是一个方向,不能来回揉!)。

果蝇的杂交

果蝇的杂交
(2)7—8天后移出全部亲本,观察核对亲本的性状。 (3) 待培养瓶中成蝇孵出后,检查F1代的有关性状。每
2—3天检查一次,并作记录,共检查3次,约40—100 只,检查后的果蝇移去处理。 (4)选取F1代果蝇3—5对移入新培养瓶中,进行兄妹交 配繁殖。(此时不一定用处女蝇,为什么?)
同时选F1代的处女蝇与隐性亲本的雄蝇(残翅型) 各3—5只,移入另一个新培养瓶中,进行测交实验。
(2)7—8天后移出亲本,并观察核对亲本的性状。
(3)待出现F2成蝇后,观察有关性状的表现及数量。以 后每隔两天统计记录一次,要求达到60—120只。 检查记录过的果蝇要及时移去处理。
(4)取F1雌雄蝇4—5对移入一个新培养瓶中,使其交配 繁殖。
(5)7—8天后移出F1雌雄蝇,待F2成蝇孵出后,每隔两天
两对性状的表现,忽视白眼、红眼性状的存在; 当做伴性遗传实验时,只看红眼、白眼这对性状的表现,
忽视残翅、长翅和个杂交组合,只需观察一个实 验,相对省时省事;还节省实验材料,解
决培养设备资源紧缺的问题。
作业:
一、实验分组进行,10人一组,两人做一个杂交组 合。每人要参加全部实验过程,但均有自己侧重负责的 内容,既要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又要实现同学间的互 补,培养团队精神。实验数据资源共享.组长负责安排、 检查和督促。
通过这一个实验同时进行上述3个实验的观察(各取所需): 当做单因子杂交实验时,只看残翅和长翅这对性状的表
现,忽视白眼、红眼和黑檀体、灰体性状的存在; 当做双因子实验时,只看黑檀体、灰体和残翅、长翅这
两对性状的表现,忽视白眼、红眼性状的存在; 当做伴性遗传实验时,只看红眼、白眼这对性状的表现,
忽视残翅、长翅和黑檀体、灰体性状的存在。
选取具有非同一连锁群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果蝇,如长 翅黑擅体与残翅灰身杂交,观察后代中这两对相对性 状的遗传表现,从而验证孟德尔自由组合规律。

果蝇伴性遗传与单因子杂交实验报告

果蝇伴性遗传与单因子杂交实验报告
但是经过这次的实验我们从中知道了很多道理,比如,做这种实验要有耐心和毅力,不然坚持不下来,这次的锻炼为我们以后做更加复杂的实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评语及评分:
签名:年月日
本科学生综合性实验报告
学号姓名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
实验课程名称伴性遗传与单因子杂交实验
教师及职称
开课学期2016至2017学年第二学期
填报时间2017年6月20日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一.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序号
实验九
实验名称
果蝇伴性遗传与单因子杂交实验
实验时间
实验室
1.实验目的
(1)了解果蝇生活史,观察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学会辨认果蝇的雌、雄蝇。
(5)贺竹梅;《现代遗传学教程》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
二.实验报告
实验数据处理
由于单个小组的实验数据有限(我们组为第三组),在统计上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基础,因此实验数据的分析过程中的观察值和预期值都是参考其他小组实验结果的总计数据。对单个小组进行数据分析意义不大。
伴性遗传的实验数据分析
伴性遗传正反交的表型不同。预期结果:正交时,F1均为红眼,F2代中红眼∶白眼=3∶1,但在雌果蝇中全为红眼,在♂中红眼∶白眼=1∶1。当反交时,F1代中的雌果蝇为红眼,雄果蝇却为白眼,F2代中红眼果蝇∶白眼果蝇=1∶1,在雌果蝇或雄果蝇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比例均为1∶1。下表对统计数据进行χ2测验,以确定观察值与预期结果的符合程度。
3.实验设备及材料
黑腹果蝇品系
野生型(红眼)wild type (+)
突变型(白眼)white eye(w)
毛笔,乙醚,三角瓶、果蝇培养基、放大镜、显微镜。
4.实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遗传学实验

遗传学实验

• 实验报告:
绘制所观察到的分散较好的唾液腺染色 体图像。
实验四:核型分析
• 实验目的:
掌握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技术; 了解和掌握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
• 实பைடு நூலகம்原理:
秋水仙素是一种生物碱,它能抑制细胞分裂时 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走向两极而被阻止在分 裂中期,这样细胞就不能继续分裂,从而产生染色 体数目加倍的核。若染色体加倍的细胞继续分裂, 就能形成多倍性的组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染色 体制成片子,就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和鉴定染色体的 数目。
后期II: 着丝粒纵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末期:染色体解旋,核膜重建等。
实验报告
• 根据你所观察的结果绘制蝗虫精巢减数分
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图像
实验二:果蝇杂交实验
1、果蝇培养及主要性状观察
一、遗传学实验常用的五个果蝇品系:
• 品系
• • • • •
体色 翅形
眼色
刚毛
野生型: 灰身、长翅(翅过体)、 红眼、 直刚毛
1.非显带染色体的识别 1968年以前,不通过带纹,而从染色体整体分析。 1960年,丹佛会议上,提出了人类有丝分裂染色 体命名标准体制草案,为以后的所有命名报告奠定了 基础。 1963年,伦敦会议上,正式批准Patan 提出的A、 B、C、D、E、F、G七个字母表示七组染色体的分类 法。 1966年,芝加哥会议上,提出人类染色体组和畸变速 记符号的标准命名体制。
煮沸后加约1毫升丙酸(抑菌),待稍冷却后 再加入C,搅拌均匀后分装。
三、果蝇培养基的配制
(三)注意事项:
• 配制培养基前先要对指管及棉塞进行消毒处理,
121℃ 25分钟;
• 分装时培养基不要碰到管壁; • 酵母粉可以等到玉米粉煮沸后再加,这样可以避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蝇唾液腺染色体的制片与观察
邓晓娟13941201
一、实验目的
1、练习果蝇唾液腺的分离方法
2、掌握唾液腺染色体的制片技术
3、观察了解果蝇唾液腺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1、双翅目昆虫(果蝇)幼虫期的唾液腺细胞很大,其中的染色体称唾液腺染色体,相当于一般普通染色体的100-150倍,又称巨大染色体。

2、在幼虫发育过程中,唾液腺染色体仍进行复制,但细胞只生长不分裂,从而产生多线染色体。

多线染色体经染色后,出现深浅不一、宽窄不同的横纹,这些横纹的数目和位置是恒定的,代表着果蝇等昆虫的种的特征。

如果染色体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结构变异时,很容易在唾腺染色体上识别出来。

3、多线染色体的特征:a 巨大;b体细胞配对,所以染色体只有半数(n=4);c 各染色体的异染色质多份额着丝粒部分相互靠拢形成染色中心;d 横纹有深浅、疏密的不同,各自相应排列,这意味着基因的排列。

三、实验材料和用品
实验材料:黑腹果蝇的三龄幼虫
实验用品:显微镜、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滤纸。

生理盐水、 1%醋酸洋红。

四、实验步骤
取唾液腺:
(1)挑取三龄幼虫。

用解剖针从培养瓶中挑取行动迟缓、爬上管壁但未蛹化的肥大幼虫,体长约5mm。

个体肥大的幼虫是制作唾腺染色体的基础。

(2)区分幼虫的头部。

虫体尖细的一端为头部,有呈黑色的口器。

另外,果蝇的头部引领身体一伸一缩向前挪动。

(3)拉取并剥离唾腺。

左右两手各执一根解剖针,分别扎住幼虫的头、尾的1/3处,右手迅速向左拉开。

在显微镜下找出唾腺,并用解剖针把周围不需要的组织拖离唾腺,用吸水纸擦去,尽可能剥离附着在唾腺上的脂肪组织,然后滴一滴生理盐水于载玻片上
(4)、加一滴1mol/l,室温下水解2min,把多余的盐酸吸干。

(5)、滴一滴苯酚品红在载玻片上。

染色3 分钟,盖上盖玻片,用滤纸轻压一下吸去多余的染色液,然后平放在桌子上,用大拇指适当均匀用力压住,并横向揉几次(勿使盖玻片移动,用力和揉动是一个方向,不能来回揉!)。

(6)、显微镜观察,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分散好的
染色体图像,再高倍镜观察。

五、实验结果
(一)、唾液腺
图1 果蝇幼虫唾腺(含消化道前端)体视显微图(4×10)
如图我们可以看出唾液腺呈半透明状,球棒状,前端较细,后端粗钝,有时成对黏在一起成“V”字形,其外侧有乳白色的脂肪、肠管也是半透明的
(二)、果蝇唾液腺染色体
之前由于压力不够,有的染色体无法分开,有的分开较明显(A )
用力适当,染色体分开良好,但压片未能排除气泡(B )
图2 果蝇幼虫唾腺染色体显微图像(10×40) 唾液腺染
色体不分

唾液腺染
色体分开
明显
唾液腺染
色体分开
明显但染
色较浅
染色
清楚地看到染色中心向四周放射状地伸出5长1短的6条臂(C)图2 果蝇幼虫唾腺染色体显微图像(10×40)
本次实验结果中染色体臂较为舒展,染色中心明显。

不足在于图2 A中染色体臂末端有所缠,未能完全分开,图2 B中的标本染色较浅,又限于放大倍数原因,未能对染色臂末端胀泡结构进行观察与辨认。

图二C中染色结果较理想。

六、注意事项
注意补加生理盐水,剥离出唾腺后及时将玻片移出体视镜灯光,否则唾腺及盐酸、染液易干。

同时水不可太多,否则幼虫会漂浮而且活跃。

剥离标本后如生理盐水多了,可将玻片略倾斜令液滴缓慢流至边缘吸去,使标本附着在玻片中心,以防将唾腺一起吸走。

染色液勿过多,否则压片时唾腺易随染色液漂走。

如染色时间到后,染色液量少,应再加少许染色液,再盖上盖波片,避免气泡产生。

压片时要均匀单向用力,避免盖玻片移动。

七、讨论
1. 要想顺利地找出唾腺就要抓住以下特征:
①位置,在幼虫体前约1/3处;②形状,一堆囊状结构,上小下大,常附着不透明的带状脂肪;③染色,半透明,比周围组织都透明,略带白色;④细胞特征,唾腺上的细胞较大,轮廓清晰。

2.果蝇唾腺染色体特点:巨大;
核内有丝分裂:果蝇幼虫的唾腺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细胞核内的DNA 多次复制,但并未发生细胞核分裂,复制后的子染色体彼此不分开,形成了多线染色体。

体细胞配对:同源染色体相互靠拢在一起呈现一种联会状态,使其比一般的体细胞染色体粗大。

横纹结构:染色质丝的不同部位螺旋化程度不同。

其中螺旋化程度较高的形成染色较深的暗纹,螺旋化程度较低的部位形成了染色较浅的明纹。

横纹数量巨大,在黑腹果蝇中可达5000多条。

这些深浅不一,疏密各异的带纹遍布整条唾腺染色体。

3.果蝇唾腺染色体的作用:
唾腺染色体广泛应用于细胞遗传学、发生遗传学、进化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的研究中。

唾腺染色体经染色后,出现深浅不同、密疏各别的横纹,这些横纹的数目和位置往往是恒定的,代表着果蝇等昆虫的种的特征;如染色体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很容易在唾腺染色体上识别出来。

唾腺染色体的带纹与某些特定的基因相联系。

某染色体上出现的变异,在唾腺染色体相应的臂上就能反映出来。

这样这些横纹就成了精确基因定位的“坐标”。

将野生型果蝇的带纹与缺失、重复、倒位等突变体的带纹进行比较,就可以将一些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细胞学图。

在个体发育的某个阶段或某些化学物质的诱发下,多线染色体的某些带纹变得疏松膨大而形成胀泡。

最大的胀泡叫做巴尔比安尼氏环。

八、实验体悟
此次实验的原理并不难,我认为难在于怎样让染色体尽可能地分散开,我一共来回共做了8次重复实验,其间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首先,关于唾液腺的拨取,在取唾液腺的时候注意严格按照身体三分
之一与头部拉扯,并在头部断开,恰好将唾液腺拉出,实施上可以再身体三分之一处用比较钝的解剖针,在头部位置使用锋利的解剖针,可以很轻松地实现断裂点的定位。

其次,怎样有效地去除唾液腺上粘连得脂肪,鉴于脂肪颗粒十分微小,而解剖针相对粗大,不易去除脂肪。

我采取的方法是一只手用解剖针按住一些小的脂肪粒,另一手用解剖针撕扯,拨动唾液腺。

然后,去除脂肪后的唾液腺十分微小,很容易在用滴管滴加试剂的时候被吸走,导致前功尽弃。

之前有三次实验中,成功拨取唾液腺,但是分别在吸干生理盐水时吸走一次,在吸走染色液时吸走一次,漂洗后吸走水分吸走一次。

所以后面做实验时,我在实践中发现,可以采取将试剂滴在唾液腺的旁边,然后用解剖针引流的方式来使试剂浸润唾液腺,有效地避免了唾液腺被吸走的现象。

最后,最关键的压片。

我之前做的大概5次试验都没有很好的结果,原因都是染色体没有展开,有的染色体染色时间不够,有的未能分开,可能是压力不够,有的如图二一样,未能清除掉气泡。

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

在后期试验中,我采用了老师讲的用刀片垫着盖玻片反复按压激荡水流使染色体分开的方法,效果显著,最后几次实验中染色体都分散得较好。

总之实验要严谨,认真,耐心。

从一次次失败的教训中寻找问题,寻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并持之以恒。

九、参考文献
[1] 王金发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实验教程, 果蝇唾腺染色体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