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植物配置文化分析
新中式园林植物配置探析——以武汉元舍项目为例
![新中式园林植物配置探析——以武汉元舍项目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37d0663f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0.png)
武汉元舍项目定位为区域的中式豪宅标杆项目, 建筑风格为新中式,整体以简约的线条融入中式文化 元素,创造人居空间的归属感和人文认同感。
项目的核心理念是以东方元素的视角为切入口,运 用本地特色文化的设计元素,与建筑联动呼应,意图打 造出一幅立体的、有浓厚中国文化内涵的东方画卷,从 而塑造彰显武汉当地文化内涵的中式豪宅雅居生活。 3.3 项目植物配置原则
(2)植物树形。《园冶》中,计成曰“摘景全留杂树”[3],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树形多自然、舒展、朴实,为此,元舍 项目中在选择苗木树形时,会尽可能选择接近这一特 质,选择舒展、自然形态的,生命力旺盛,具有季相变化 的品种。因此,类树形散发着自然环境中植物自由生长 的调性,又不乏内敛精致,是对自然原生之美的一种匠 心提炼与艺术化再现,更是古典园林精髓的一种延续。
武汉元舍项目占地面积约 10 万 m2,位于武汉东西 湖区,武汉未来城市门户—— —临空产业聚集区内,包括 了多种建筑业态,致力于打造该区域的文化艺术与商 业中心。项目地块周边交通配套齐全,自然资源丰富, 临近 40hm2 的湖泊绿带。为此,奠定了打造中高端住宅 小区的禀赋基础。 3.2 景观设计核心主题
本项目的植物配置,需实现其服务住宅的根本功 能,即:新中式住宅小区景观植物配置设计必须服从整 体设计框架,充分体现传统和现代融合的文化特征和形 象意蕴[2]。在此前提下,为实现对中式园林景观韵味的延 续和传承,植物景观配置,主要从如下 4 个原则来展开。 3.3.1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布局、 配置、造型都往往模仿自然,以实现“天人合一,返璞归 真”效果。为此元舍项目,遵循明代造园大家计成在其 著作《园冶》中的论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所有植物 的布局、配置,整体都尽量保持其自然原生态,模拟自 然,以求极致体现其师法自然的效果。 3.3.2 小中见大,构筑无限空间。中式园林景观的精髓 在于模拟大自然,在面积有限的园林里,讲究通过对空 间的处理,比如框景、对景、夹景等构景手法,增加空间 的层次,达到“咫尺山林”的意境。在元舍项目中,除了 借用一些园林景观要素来实现空间的转换关系外,还 通过植物的巧妙配置、道路的曲折、地形的堆坡等手 法,来实现在有限空间内,创造无限延展的空间效果。 3.3.3 注重季相变化。清代陈昊子在其著作《花镜》中就 曾提到:“使四时有不谢之花,方不愧名园二字”。通过 对客户需求研究发现,居住区植物能够呈现季相变化, 实现四季皆有景观的效果,是中高端项目居住人群对 小区景观要求的一个共性,为此,要实现新中式植物景 观的品质感,植物的季相变化不可忽视。 3.3.4 植物的文化意韵。通过植物表达寓意,是延续传 统古典园林景观特色和人文内涵的重要处理手法。如 元舍项目巷道里种植的红梅,独树一帜,枝干遒劲弯 曲,花香清幽,是寒冬里最耀眼的明星,具有较高的观 赏价值和文化涵义;古朴苍劲的朴树、榉树,与“前举后 仆”谐音,寓意高中举人,家有仆人的寓意;假山上潺潺 流水,模拟古代咫尺山林的意境,两侧种植一高一矮两 棵造型油松,一仰一合,相互呼应。傍晚时分,明月当 空,听着潺潺流水,有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 意境。入户门前点缀 2~3 株刚竹,清新秀丽,象征了古 人高贵不俗的品格。
园林植物配置及造景设计要点分析
![园林植物配置及造景设计要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e00d82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6f.png)
园林植物配置及造景设计要点分析摘要:为进一步提升景观设计的质量和水平,文章就植物配置和景观设计的重点和重点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就如何进行合理的规划和优化,以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造景设计一、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和造景设计的必要性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迅速,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现代社会,园林植物绿化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园林植物中,高大的树木与灌木、花卉的巧妙搭配,既可以改善景观,又能满足人们对观赏、休闲娱乐、植物科普的需要。
另外,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大气中的CO2,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城市的环境。
(一)改善生态环境通过植物来改善环境,净化空气,保护环境,使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得到改善。
此外,在园林设计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各种植物进行配置,强调其生态特征和景观效果;提高园林绿化的绿色、环保性、艺术性和舒适性,达到防火、防震、防水土流失的效果。
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公园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作用。
(二)满足人们观赏需求园林的设计不但可以抚慰人的心灵,而且可以使人在欣赏自然和艺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
比如,在园林的规划中,植物的精心布置,可以使人在欣赏园林的同时,获得心灵的愉悦;给人以足够的视觉乐趣。
在花园中,人们可以暂时抛开烦恼,远离都市的喧闹,陶冶情操,舒缓身心。
(三)弘扬传统文化园林设计是一种既能满足特定审美要求的艺术形式,又能有效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设计思想和文化符号,从而为人民营造出富有中国特色和中国传统韵味的园林景观。
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和传统文化,对植物、树木进行艺术化的修剪,赋予其一定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意义,既可以深化园林的文化内涵,又可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四)陶冶身心情操在生活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搭配、造景,既可以让人感觉到周围的环境与植物的和谐,也可以让人忘记那些机械化、程序化的生活,给这座城市带来一种生机,让人与大自然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逐步改善生活品质。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文化意蕴探讨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文化意蕴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7f99db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4.png)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文化意蕴探讨【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融合了丰富的文化意蕴,反映着古代中国人对自然与美的追求。
古代中国园林中种植的各类植物,如松、竹、梅等,都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体现着人们对品格高尚、坚贞不屈、清雅高洁的向往。
园林植物景观配置遵循着审美原则,追求自然、淡雅、寓意的美感。
在古典园林中,每一种植物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如梅花的坚贞、竹的洒脱等,展现了植物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园林植物景观的精心布置也成为文人墨客表现情怀的重要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传承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同时也融入了创新的元素,为中华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在古代中国文化中,园林植物景观具有重要地位,将植物景观与文化内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独特的美学和精神价值。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文化意蕴、种类、象征意义、审美原则、文化内涵、情怀表现、文化传承、创新、重要地位、统一性。
1. 引言1.1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文化意蕴探讨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蕴。
园林植物在古代中国园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不仅是园林景观的主要元素,更是文化符号和情感寄托。
通过对园林植物的种类和特点的研究,可以窥探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的理解和审美取向;园林植物在古代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反映了人们对生活、道德和精神追求的理解;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审美原则则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理解;古典园林中常见植物的文化内涵展示了人们对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向往;园林植物景观配置与文人墨客的情怀表现揭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
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文化意蕴进行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
2. 正文2.1 古代中国园林植物的种类和特点古代中国园林植物的种类和特点非常丰富多样,反映了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古代中国园林中,植物种类繁多,包括松、竹、梅、柳、桃、牡丹等常见植物。
《2024年杭州西湖园林植物配置研究——植物群落功能、种类组成与案例分析》范文
![《2024年杭州西湖园林植物配置研究——植物群落功能、种类组成与案例分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dfccba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3f.png)
《杭州西湖园林植物配置研究——植物群落功能、种类组成与案例分析》篇一一、引言杭州西湖作为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其独特的园林植物配置为国内外游客所称道。
本文旨在研究杭州西湖园林植物配置的植物群落功能、种类组成,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深入探讨其配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植物群落功能1. 生态功能:杭州西湖的园林植物配置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形成了丰富的群落结构,有效提高了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同时,植物群落能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为游客提供一个宜人的游览环境。
2. 景观功能:园林植物配置是构成景观的重要因素。
杭州西湖的植物群落通过色彩、形态、季相变化等元素,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
3. 文化功能:杭州西湖的园林植物配置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许多植物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如松、竹、梅等,它们在园林中得到了合理的配置,体现了中国园林的文化特色。
三、种类组成杭州西湖的园林植物种类繁多,包括乔木、灌木、地被植物、水生植物等。
其中,乔木如香樟、朴树、广玉兰等,为园林提供了层次感和空间感;灌木如红枫、紫薇等,丰富了园林的色彩和形态;地被植物和水生植物的配置则使园林更加生动和自然。
此外,杭州西湖还引种了许多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品种,如造型独特的盆景、珍稀的花卉等。
四、案例分析1. 断桥残雪:断桥作为杭州西湖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其植物配置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在桥的两边,种植了不同种类的植物,如柳树、桃树等。
春天时,桃花盛开,与残雪相映成趣;夏天时,柳树成荫,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清凉的环境。
这种植物配置不仅美化了景观,还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四季的变化。
2. 曲院风荷:曲院风荷是杭州西湖著名的赏荷景点。
这里通过合理配置不同种类的荷花及搭配其他水生植物和岸边植物,形成了优美的水景景观。
每当夏秋时节,荷花盛开,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
同时,这种植物配置也体现了中国园林的意境美和诗情画意。
颐和园的植物配置
![颐和园的植物配置](https://img.taocdn.com/s3/m/9cd378e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7.png)
颐和园的植物配置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杰作,位于北京市西北郊,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
它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和独特的植物配置而闻名于世。
颐和园的植物配置丰富多样,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植物种类和布局,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观赏价值和美的享受。
颐和园的植物配置以花卉为主,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花卉盛开。
春天,樱花、杜鹃花等绽放在园中,给人们带来一片粉色和红色的海洋。
夏天,荷花盛开,湖面上漂浮着成片的荷叶和荷花,给人们带来一片清凉和宁静。
秋天,菊花盛开,五彩斑斓的菊花遍布整个园区,给人们带来一片花海的美景。
冬天,梅花开放,它们傲雪凌霜,给人们带来一丝清香和温暖。
颐和园的植物配置以树木为主要景观。
园中的树木种类繁多,有古树名木,也有各种各样的花木树种。
其中,最有名的是万寿山上的“佛龛松”,它是一颗千年古树,枝繁叶茂,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此外,园中还有一些珍稀的树木,如红豆杉、樟树等,它们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保护环境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颐和园的植物配置以水景为主要特色。
园内有多个湖泊和水池,其中最有名的是昆明湖。
昆明湖面积广阔,湖水清澈,湖边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湖中还有一座精巧的石桥,名为“十七孔桥”,它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每当游船经过桥下,悠扬的歌声和水波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愉悦和享受。
颐和园的植物配置还包括各种各样的盆景和花坛。
园内的盆景精致而雅致,它们以不同的形状和色彩展现出中国传统园林的魅力。
花坛则以各种花卉和绿植组合而成,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每当季节更替,花坛的花卉也随之变化,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视觉享受。
总的来说,颐和园的植物配置丰富多样,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色和花卉盛开。
无论是花卉、树木还是水景,都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观赏价值和美的享受。
颐和园的植物配置展现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独特魅力,也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配置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配置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9ff2487be1e650e53ea99c1.png)
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配置的特点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博大精深,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一定的艺术特征。
然而,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特点,使我们通过分析其植物景观构成来研究其多样的表现形式与丰富的精神内涵。
文章介绍了植物配置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作用,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配置的特点,探讨了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对现代园林的启发。
关键词:园林植物;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引言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悠久的造园历史和精湛的造园艺术,在世界园林艺术中素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称。
植物造景是中国园林的五大构成要素之一。
它是园林空间的弹性部分,可按人们观景审美的需要,随心所欲地进行布局,成为园林中极富变化的动景。
植物还增添园林的无穷生机和野趣,正如已故著名园林家童寯先生所说:“园林无花则无生气,盖四时之景不同,欣赏游观,怡情育物,多有赖于东篱庭砌,三径盆栽,俾自春至冬,常有不谢之花。
”一、植物配置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作用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让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宁静、深远、优雅、含蓄、内敛之美使中国古典园林散发出别于他物的魅力,园林中配置的植物则更好地营造出了丰富的意境,提升了中国古典园林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品种较少,但其通过不同的种植方式,巧妙的搭配手法以及植物本身的独特特性创造了极为丰富的庭院空间,从而渗透和演绎了中国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不难发现,植物在配置手法上突显了一致的原则。
二、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配置的特点1、因地制宜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最高境界“宛如天成”,即将人造的产物和大自然的产物相吻合,抹去人为的痕迹,将人的审美与自然的美结合起来。
在我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中,也考虑到了土壤质量对种植植物的影响。
在同一地域中,不同的土壤质量也要区分开,根据植物的喜好来种植。
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要根据它们的特点来种植。
2、因时制宜春耕夏耘和秋收冬藏是我国古代在种植业和农业中最主要的思想,这一思想也同样应用于园林植物配置中。
园林设计中地域性及其植物配置研究
![园林设计中地域性及其植物配置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caecb81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9.png)
园林设计中地域性及其植物配置研究园林设计是一门融合了自然、艺术和文化的学科,其设计理念和手法受到了地域性的影响。
地域性是指地域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是园林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园林设计中地域性及其植物配置的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充分利用地域特色和环境特点,使园林设计更具有地方特色和艺术价值。
一、地域性对园林设计的影响地域性对园林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两个方面。
1.自然环境地域自然环境的特点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
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存在差异,如北方寒冷干燥,南方温暖湿润,山地起伏,平原开阔等。
这些自然环境特点直接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也影响了园林景观的呈现方式和设计手法。
2.文化特色地域文化特色是指各地独有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
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是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南方的水乡文化、北方的园林建筑风格、西部的草原文化等,都是园林设计中可以融入的地域文化元素。
二、地域性在植物配置中的体现地域性在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中有着重要的体现作用,植物是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植物的选择与搭配必须考虑到地域性的因素。
1.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植物园林设计中应当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比如北方的桦树、柳树,南方的榕树、竹子等。
这些植物不仅可以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同时也能够在园林中营造出地域特色的景观。
2.融入当地的文化意蕴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也应当融入当地的文化意蕴,如在园林中使用当地特色的花木,或者布置以当地文化为主题的景观区域。
这样可以使园林景观更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3.注重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在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选择还应当注重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即植物在当地生态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植物的生态适应性不仅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也影响了园林的生态环境。
地域性是园林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设计元素,它能够使园林设计更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也能够提升园林设计的艺术价值。
1.体现地方特色园林设计应当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使园林设计更贴近当地的地方特色,体现出当地独有的风格和气息。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手法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92ade433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a9.png)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手法一、植物空间的营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通过不同种类、高度、质感的植物以不同的配置方式结合地形设计,对空间进行一定的围合与划分,营造出特定景观或特殊的环境气氛,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根据植物不同的围合方式,所营造出来的植物空间主要分为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覆盖空间、垂直空间和封闭空间。
1、开敞空间开敞空间的营造主要是利用低矮的灌木及地被作为空间的限制因素,人们身在其中,视线开敞不受阻,心情较舒畅。
这种外向的开敞空间属于友好型集体活动场所,不需要私密性。
该类空间多用于公共活动空间,如公园大草坪、河边草坡等。
2、半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与开敞空间相比,视线一面开敞一面受阻,方向指向性强,障景效果好,给人一定的空间领域感,此类空间在公共绿地中受欢迎程度与利用率都较高。
封闭面植物配置宜采用"乔、灌、地被、草"复层搭配的方式,增加空间的围合感。
多用于公园、小区等半开敞空间的营造。
3、覆盖空间覆盖空间一般是指冠大荫浓的大乔木或攀援植物覆盖的花架、拱门等,构成顶部覆盖、四周开敞的下部活动空间。
这类空间比较凉爽,视线通透,下部只有树干,活动空间较大,遮荫效果好。
多用于林荫道、花架等绿化。
4、垂直空间利用植物封闭两侧垂直面,放开上部顶平面,具有"夹景"效果的空间即为垂直空间。
该类空间的遮蔽性较强,引导性也强,加深了植物的空间感,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景观氛围。
一般使用分支点较低、树冠紧凑的中小乔木形成树阵,或由修剪整齐的高篱围合。
多用于公路、河流两岸、陵园绿化等。
5、封闭空间封闭空间指四周、顶面都有植物围合、遮挡的空间,与覆盖空间相比,其垂直面用中小型植物进行封闭,围合感很强烈。
这类空间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隔离性,同时释放大量的负氧离子,空气清新,多建于风景游览区、森林公园、植物园等。
二、植物色彩的搭配在园林景观中,色彩是人们对景观的直接感受,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807f328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0.png)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其特点之一就是植物配置的精
心设计。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审美理念和哲学思想。
首先,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注重四季变化。
根据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四季
各有特色,所以古典园林一般采用四季常青和落叶植物交替搭配的方式,使得园林在不同季节展现出不同的景致。
春季常见的花卉如梅花、桃花和杜鹃等点缀园林,夏季常见的植物如竹子和荷花等为园林增添清凉和雅致,秋季的菊花和枫叶让园林呈现出淡雅的秋意,冬季则以松树和梅花等落叶植物为主要景观,营造出寂静而清冷的美感。
其次,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追求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
古典园林一般采用
自然山水、树木、花草等元素进行布局,但同时也注重人为的修剪和雕塑。
这种人工的介入是为了强调植物的品种、形态和颜色,以及创造出独特的园林景观效果。
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园林能够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给人们带来宁静、舒适和愉悦的感受。
第三,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讲究意境的营造。
古典园林通过对植物种类、组
合和摆放方式的精心打造,以及与建筑、水景等元素的有机结合,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这种意境可以是山水的宁静与壮美,也可以是季节的变幻与流转,又或是情趣的幽雅与浪漫。
通过植物配置的巧妙组合,中国古典园林成功地营造出了让人沉浸其中、陶醉其中的独特氛围。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特点包括四季变化的精心安排、自然与人工的
和谐统一,以及意境的营造。
这些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审美追求和人文思想,使得古典园林成为独具魅力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之植物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之植物](https://img.taocdn.com/s3/m/13d13b024a7302768e993930.png)
二、趋吉心态的物化
• 如颐和园“乐寿堂”,前后庭院遍植玉兰 、海棠和牡丹,寓意“玉堂富贵”。苏州 狮子林燕誉堂庭院置有花台、石笋、牡丹 、两株木兰,每到春天,构成题意为“玉 堂富贵”的图画。苏州网师园“清能早达 ”大厅南庭院植两株玉兰。后庭院植两棵 金桂,合“金玉满堂”之意。还有南方住 宅前后所植有“前榉后朴”的习惯。
1、“三教”共赏之竹
• 竹,秀逸有神韵,长青不败,象征青春永驻,年 轻; • 竹子潇洒挺拔、清丽俊逸,翩翩君子风度; • 竹子空心,象征谦虚;
• 竹的特质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柔中有刚的 做人原则; • 竹节必露,竹梢拔高,比喻高风亮节; “高节人 相重,虚心世所知”。
竹为春天的象征
• 竹为春天的象征,扬州“个园”,以 颂竹为主题。“个”为一片竹叶之状 ,“个”园单取一根竹,更含有独立 不倚、孤芳自赏之深意。园内大片竹 林,又以竹造“春山”。苏州春在楼 廊间柱子全为竹竿式样,以符“春长 在”之意
二、花木的“天造”风格
• 注重保持花木的“天造”风格,更 注重在山、水、建筑、人、天、地 相契相合的气氛中,赋予花木一种 精神性的“合一”色彩。所以,中 国园林花木,注重传统的民族特色
一年无日不看花
• “一年无日不看花”,所以都种植四季花卉 ,突出季相变化。如拙政园,春日到海棠 春坞赏海棠,夏天在远香堂上看荷花,秋 上待霜亭观橘,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雪香云蔚亭看梅花。 承德山庄植物品种繁多,现存的各种植物 就达一千二百余种。植物的花期和叶色变 化,使园林风景既有色彩变化,又突出了 季相交替,使人们领略到山庄四季的不同 景色。
“青青翠竹,尽为法身”
• 竹子是佛教教义的象征,所谓“青青 翠竹,尽为法身”:如节与节之间的空 心,是佛教概念“空”和“心无”的 形象体现。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https://img.taocdn.com/s3/m/e4b3fbf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6f.png)
运用效仿自然手法造景
现代城市休闲类景观也经常借鉴古典园林植物的造景手法, 在植物配置上注意植物的自然形态,让观赏者在城市植物 景观中更多地感受自然。
03
运用单一植物题材
古典园林中使用单一品种植物造主题园的手法非常常见, 比如圆明园的曲院风荷、梧桐树屋,拙政园的枇杷园等, 这一造景手法在现代景观也经常运用,运用传统手法比较 成功的案例有襄阳的中华紫薇园,还有北京的紫竹院公园 里面的风荷夏晚、竹院春早等等。
以植物的
和生长习性为前
提,模拟、仿照自然,致力于创造
出人工自然。另外,在景观的组织
方面古人也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
方法,如利用借景将自然山川纳入
园中,或者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
手法,造成视觉错觉,即使是在很
小空间中,也可以利用“三五成
林”,创造“咫尺林”的效果。
如图1-1 沧浪亭周围均衡配置有五六株大乔木,更显山林之清幽,古亭之韵味。 如图1-2 庭外大乔木即可打造“山林”的景观意境,这种“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造景手法确实是精妙。
02
植物与山石的配置
植物和山石的配置也常常出现在古 典园林中,这种配置又分石包土的 假山和土包石的假山。
土包石的假山是山石外部包裹着厚 厚的土壤,在此基础上种植植物, 植物配置常采用混交的种植方式, 人工痕迹不明显,旨在营造出像是 自然山林中的景观,比如拙政园"放 眼亭"中的假山,还有艺圃的假山等。
01
视觉上
古典园林为了让园子在四季都可以有视觉美感,所以在植 物配置上非常注重植物四季的变化,季节的变化会改变园 林中的意境,并给人不同的的感受,而这些一般都是通过 以植物配置为媒介发挥其作用的。
花木配置按高度、花期时间和植物颜色来搭配,使园中有 四季不谢之花。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案例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eb4150d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09.png)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案例那我就来说说苏州拙政园的植物配置案例吧。
一、拙政园概况。
拙政园那可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大明星。
它就像一个绿色的大舞台,植物们在这儿各显神通。
二、植物配置妙处。
1. 以水为中心的植物搭配。
你看那水边,种了好多垂柳。
就像一个个长发飘飘的姑娘在水边梳妆呢。
垂柳细长的枝条垂到水面上,风一吹,那画面就像在给水面挠痒痒,水波跟着笑个不停。
而且垂柳的绿色和水面的波光粼粼搭配起来,简直就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除了垂柳,水边还有大片大片的荷花。
到了夏天啊,那荷花一朵朵地冒出来,有白的像雪,有粉的像霞。
荷叶呢,就像一个个大盘子,托着那些娇艳的荷花。
荷花和荷叶把水面遮得严严实实的,你要是划个小船在里面,就感觉自己像钻进了一个绿色和粉色的童话世界。
而且荷花的清香啊,弥漫在整个园子的空气里,闻着就叫人心里舒坦。
2. 庭院中的植物组合。
在拙政园的庭院里,常常能看到竹子和芭蕉的搭配。
竹子嘛,直直地挺立着,就像一个个守卫园子的士兵,节节高升,有着一种坚韧不拔的劲儿。
芭蕉呢,它的叶子又大又宽,就像一把把大扇子。
下雨的时候,雨滴打在芭蕉叶上,滴答滴答的,就像在演奏一场大自然的音乐会。
这竹子和芭蕉一刚一柔,放在一起特别和谐。
还有梅花树也常常出现在庭院里。
冬天的时候,别的花都谢了,梅花却迎着寒风盛开。
那一朵朵小小的梅花,红的像火,白的像玉,散发出淡淡的幽香。
在古色古香的庭院建筑映衬下,梅花就像一个冷艳的佳人,给园子增添了一份高洁的气质。
3. 不同季节的植物变换。
春天的时候,拙政园里的桃花开了。
那满树的桃花,就像天边的云霞落到了园子里。
桃花树下还常常搭配着一些小草花,像荠菜之类的,星星点点的小花和艳丽的桃花相互映衬,充满了生机。
到了秋天,园子里的银杏树叶变黄了。
那满树金黄的银杏叶就像一把把小扇子在空中飞舞,落在地上就像铺了一层金色的地毯。
旁边的枫树呢,叶子红得像火,红与黄交织在一起,就像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美不胜收。
拙政园的植物配置就是这么巧妙,通过不同植物的搭配,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美景,就像一个永远不会落幕的自然大戏台。
中式庭院的植物形态
![中式庭院的植物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26b47b5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71.png)
中式庭院的植物形态
中式庭院的植物形态:
1.中式庭院植物配置讲究运用中国传统植物,外来植物引用较少;
2.植物形态上追求自然,很少修剪整齐;
3.植物应用中注重乔灌木的合理搭配体现出植物立体空间层次感。
常用植物
乔木:乌桕、桂花、垂丝海棠、石榴、腊梅、罗汉松、胡柚、鸡爪槭、紫薇、枇杷等。
花灌木:迎春、含笑、小叶黄杨、火棘、无刺枸骨、棕竹、红花继木,美人蕉等。
造园手法上,中式庭院“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充分运用自然要素造景,将山水、植物、建筑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https://img.taocdn.com/s3/m/7861b816aaea998fcc220ef4.png)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一、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特色(一)植物配置的艺术特色古典园林花木的应用往往较少考虑生态功能,而是着重利用其审美价值。
园林植物个体的姿态、色彩、香气、风韵及花木群体组合形成的风景美、田园美能够产生使人愉快的效果;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四季的更替,园林花木还在不断变化着形象、色彩,形成丰富的迹象景观,这些特点在园林中形成了视觉、嗅觉与听觉等诸多方面的美感,成为古代园林设计者乐于应用的主要着力点。
古典园林凭借花木配置创造出生机盎然的“木欣欣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自然美景,融入造园家的笔触和个人风格创造出借景抒情的艺术美境界,将花木人格化,进而表达出认得思想、品格、抱负等理想美的境界。
古典园林以花木为主题、主景的实力很多。
苏州的拙政园31景中有24景以花木为主景,其中“十八曼陀罗花馆”以传统的名种山茶花“十八学士”为主要观赏对象,其主景的确定已经上升到种类欣赏的高度;“看松读画轩”、“竹外一枝轩”、“小山丛桂轩”、“殿春簃”分别以柏树、罗汉松、黑松、慈孝竹、桂花、芍药为主景;无锡梅园则是以梅花为主题的专类园,扬州个园是以珠子为主景的私家花园;扬州瘦西湖则利用地形进行花木栽植,形成了平坡小板、丛林曲水、烟渚柔波、幽静古朴的典型境遇;苏州沧浪亭未入门便有“花木泉石之胜”,门前曲水回环、池岸山石嶙峋、古木苍翠、夭矫古拙,使沧浪亭掩映在林木之中,成为风景如画的园林景观。
拙政园案例1、海棠春坞竹子海棠种植海棠、竹等,并以海棠为主要观赏对象。
此外,还在院的东南角植高大榆树一株以作点缀2、绣绮亭香樟黑松位于山石之上,较大的五株乔木按近大远小的原则配置,从而保持了不对称的均衡。
3、雪香云蔚亭腊梅位于园的中部的一小丘上,周围除有几株高大乔木外,还种植了许多腊梅,每当岁寒之时,斗雪的腊梅开得最盛,花香与瑞雪交相辉映,为园中观赏冬景的佳处玉兰桂花共有乔木两株,一大一小,分列左右两侧。
大者为玉兰,是院内主要观赏对象,小者为桂花,起烘托陪衬的作用5、拙政园听雨轩庭院桂花树芭蕉院内一角遍植芭蕉,借雨打芭蕉而产生的声响效果渲染雨景气氛。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配置艺术特征及方法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配置艺术特征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b6886019ec3d5bbfc0a7431.png)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配置艺术特征及方法摘要; 我国造园历史悠久,从商周时期园林的起源到隋唐时期的发展再到两宋清初的成熟。
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其自然情趣和人文内涵上。
植物作为园林四要素之一,具有四大艺术特征:自然性、文化性、精炼性、生态性。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特征,总结中国古典园林配置方法,从而对当今园林植物配置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配置、艺术特征、配置方法1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概述周维权先生总结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1)本于自然又高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3)诗画的情趣(4)意境的含蕴[1]。
这些特点通过园林四要素:山、水、植物、建筑所体现。
这四要素对应着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四项主要工作。
当今我们经常听到的园林城市、花园城市、生态城市等,同时国家规定综合公园绿地率在75%以上,由此可见植物造景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至关重要一环。
总结我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大都具备了自然性、文化性、精炼性、生态性四大艺术特征,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四大原则。
中国传统造园手法中无论是植物还是山石、建筑、水体的营造都紧紧围绕着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并且又通过他们的营造以及他们之间相互的配置具体的传达了园林的四大特点。
2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四大艺术特征2.1自然性中国古典园林区别于西方园林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它的自然性,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主要通过植物种植时模仿自然的感觉,而不像西方园林修剪的非常的整齐。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的是自然,这就要提到“隐逸”的思想,隋唐时期私家园林兴起,文人在造园时,希望他们的园子像田园山林一样,即使在市井之中也能享到隐逸的乐趣,所以在植物配置上尽可能的模仿自然,不显示一点人工的痕迹。
2.2文化性隋唐时期我国私家园林开始兴起,此时文人、士大夫参与造园,如杜甫浣花溪草堂,庐山的白居易草堂、王维的辋川别业等等。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特点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0839c0276c66137ee061978.png)
于山水画 的指导 , 运用造园技 巧, 把理想 的景观 在适宜 的位置 营
造 成园林 。 还有 的造 园者按 诗文 、 楹 联取裁植物景观 。 中国的园
二、 檀物 的季相 变化—— 四季有量 在时间流程 中显现 出春 、 夏、 秋、 冬 四时周 而复 始的运 动, 除 了显, 都可以称为季相美 。园 中的植 物随着春夏 秋冬 四时交替 , 雨雪 阴晴天气变化 , 改 变意境而影 响到人 的感受 。传统 园林植 物配
其中松 、 竹、 梅 又因其耐寒 习性 而被誉为“ 岁寒 三友” , 深为人 f f :
中国园林空 间多围成既小 又封闭 的院落 , 包括建筑 、 游廊 、 墙垣等 , 如果花木 过于茂盛 , 就会显得局促 拥挤 , 但是 如不培植
花木 , 势必光秃单调 。这样的环境 中从视觉 的观点看 , 点种 的树
新 中国古典 园赫植物配置特点
黑龙江 赵敏
中 国古典 园林的植物 配置兼顾 了植 物的形神之 美 , 注重植 物的 自身特性 及在 中国传统 文化 中被赋 予的文化意 蕴。因此 , 中国古典 园林植 物配置特点是 自然美和寓 意美的艺术组合 。
一
色象征丰收与喜悦 ; 冬 的白色象征光明 、 洁净 。 大 自然和植 物 合而成的景观一年 四季 、 一 日之时各不相同。 对 四季来说 , 春 明媚 , 夏 日灿烂 , 秋天清 朗, 冬 日严寒 。对 一 日来说 , 日出朝霞 、
音 乐重旋律 , 书画 重笔意 , 花木重 姿态 , 中国园林 中的花 革 树 木审美按色彩 、 姿态取裁方法 居多。园林艺术 之源是线条 的 艺术 : 树 木本身 就是 自然 的线条, 或 硬 朗或 柔和 , 从灵 动的线 条
条直线 。 此外 , 还需 要配置灌木 、 花草 , 作 为乔木的陪衬 。 随着
颐和园的植物配置
![颐和园的植物配置](https://img.taocdn.com/s3/m/026110b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06.png)
颐和园的植物配置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它位于北京西北郊,占地面积约290公顷。
颐和园以其独特的植物配置而闻名,这些植物不仅丰富多样,而且精心布置,为游客营造出一种宜人的环境氛围。
颐和园的植物配置主要分为四个区域:大致为前门到后门的中轴线上是“千山水韵”,左侧是“绮丽花海”,右侧是“亭台楼阁”,后门及后湖区域则是“山青水秀”。
让我们来看看“千山水韵”区域的植物配置。
这个区域以山和水为主题,通过巧妙的布局和植物选择,打造出一幅宜人的山水画卷。
沿着中轴线,我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树木和花草,如垂柳、红叶李、红藤等。
这些植物不仅增添了园林的绿色,还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清凉的休憩场所。
我们来看看“绮丽花海”区域的植物配置。
这个区域以花卉为主题,色彩斑斓的花海让人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中。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卉,如牡丹、月季、郁金香等。
它们不仅各具特色,而且花期错落有致,使整个区域时刻都洋溢着花香。
接着,我们来看看“亭台楼阁”区域的植物配置。
这个区域以建筑和亭台为主题,植物则是为建筑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背景。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树木和灌木,如松树、柏树、丁香等。
它们不仅给亭台楼阁增添了一份青翠,还为游客提供了一个遮阳的场所。
我们来看看“山青水秀”区域的植物配置。
这个区域以山和湖泊为主题,通过山水的配置和植物的选择,创造出一个自然而又宜人的环境。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树木和水生植物,如杨树、荷花、莲藕等。
它们不仅增添了园林的美感,还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欣赏自然风光的机会。
总的来说,颐和园的植物配置丰富多样,精心布置。
无论是山水、花海、亭台楼阁还是山青水秀,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特色。
这些植物不仅增添了园林的美感,还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宜人的环境氛围。
在颐和园漫步,仿佛置身于一个独特的自然世界中,让人心旷神怡。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1cd40fd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64.png)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植物配置而闻名于世。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依山傍水:中国古典园林通常建在山水之间,利用自然地形和水景来营造一种愉悦的环境。
植物配置要与山水融为一体,形成和谐的景观效果。
在山脚下种植一些高大的树木,可以起到遮阳挡风的作用,同时也能为园林增添绿色。
在湖泊和池塘周围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莲花等,可以增加园林的静谧与雅致。
2. 追求自然:中国古典园林追求自然的审美理念,追求自然景致的呈现。
植物配置要尽量做到自然、随意,不刻意修剪或雕琢。
例如,在园林中可以种植一些常绿乔木或灌木,让园林四季常青,同时还可以种植一些开花植物,如牡丹、梅花等,以增加景观的多样性和美感。
3. 反映哲学思想: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常常反映哲学思想,通过植物的选择和摆放来表达主人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在园林中常常会种植一些寿桃、松树等寓意长寿和坚韧不拔的植物,以表达对美好生活和坚强意志的追求。
4. 追求平衡和谐: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追求整体的平衡和谐,注重色彩的搭配和形态的对比。
植物的选择要根据其色彩和形态的特点来搭配和组合,既要注重植物单独的美感,又要注重植物之间的协调和统一。
例如,可以将色彩鲜艳的花卉和叶片比较淡雅的植物搭配在一起,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奇特美。
5. 追求意境和情调: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追求意境和情调的营造。
通过特定的布局和植物的选择,营造出一种富有诗意和抒情的氛围。
植物的配置要顾及空间的变化和流动,形成一种动静结合的效果。
同时,还可以通过植物的音响效果来增加园林的情调,比如种植一些会发出轻微声响的竹子等。
以上是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一些艺术手法参考内容,通过合理的选择和布局植物,可以为古典园林增添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也反映了中国文化和哲学的丰富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园林植物
• 瑞香。宋陶谷《清异录 》: “庐山瑞香花,始缘一比丘,昼 寝磐石上,梦中闻花香酷烈, 及觉求得之,因名睡香。四方 奇之,谓为花中祥瑞,遂名瑞 香。”后人称之“闺客”。明 代因花气浓郁,不符合淡雅风 尚,而被文震亨贬为“花贼”。
中国园林植物
中国园林植物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的文化含义也发生
有花木2000 多种。
中国园林植物
一、中国古代园林植物应用简述
• 魏晋六朝。一面是园林向自然山林发展(竹林七贤)、
远志与小草,一面是东昏侯这样的反季节园艺。
中国园林植物
一、中国古代园林植物应用简述
• 唐代: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
风吹。
中国园林植物
一、中国古代园林植物应用简述
中国园林植物
• 《诗经》中有“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 莫如兄弟”。
中国园林植物
• 《庄子》:鹓雏(凤凰) “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
中国园林植物
• 紫藤、葫芦枝蔓延展、多花多籽,以比喻家族人 丁兴旺。
中国园林植物
• 玉兰因色白,而被看做美女贵妇,与之同科的木 兰,花为紫色,被认为是婢女。
• 宋代:《洛阳名园记》中,大面积种植牡丹、芍药,及
其他药用植物和木本植物。
中国园林植物
一、中国古代园林植物应用简述
• 中国园林植物对于世界的意义非常重大,大量的植物被
引种到国外,为世界的园林贡献了植物材料。英国植物
学家威尔逊1929年出版《China,Mater of Gardens》,
称中国为“世界园林之母”。威尔逊本人就引种了中国
园林植物达1000 多种。
中国园林植物
中国园林植物
二、园林植物的自然美
• 营构自然美、创造山花野鸟之间那种朴野气息。
• 提供人类需要新鲜而洁净的空气、安静而美好的环境。
• 绿色植物具有调节改善小环境的气候、保持水土、过滤
灰尘以净化空气、杀菌、吸毒吸收噪音等作用,对人类
有医疗保健功能。
• 植物不但能通过光合作用和基础代谢,呼出氧气。
中国园林植物
• 菊花,别名菊华、秋菊、 九华、黄花、帝女花等, 是中国传统名花。菊花不 仅有飘逸的清雅、华润多 姿的外观,幽幽袭人的清 香,而且具有“擢颖凌寒 飙”、“秋霜不改条”的 内质,其风姿神采,成为 温文尔雅的中华民族精神 的象征,菊花也被视为国 粹,自古受人爱重。
中国园林植物
• 祭 祀 迎 神 的 圣 洁 之 花 ——“ 春 兰 兮 秋 菊 , 传 葩 兮 代 苞……”(《九歌·礼魂》)春兰高洁清雅,秋菊隽美 多姿,是上古人民祭祀迎神的圣洁之花。 • 人格修养之佐餐——菊花不以娇艳的姿色取媚于时,而 是以素雅坚贞之品性见美于人。“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秋菊之落英”为人 格修养之佐餐。 • 花之隐逸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采菊东篱,抬头悠然见山,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这种 自然、平和和超逸的境界,犹如千年陈酒,让人品味无 限韵味。这是中国文化人生存意义上的美学观,一种生 存哲学。菊花也被称为 “花之隐逸者”。
中国园林植物
明唐寅《赏菊图》
• 画面上二株长松,前后遥接,间以点点红枫, 写出一片秋意。长亭坡间石上,二翁并坐, 一人扬手欲语,一人穆坐似聆听然。右侧右 石桌,罗列杯盘,一童生火,二童正料理品 茗,另一童则捧瓶灌溉。数丛秋菊散植岸边, 以朱黄二色点出满园金黄。 满地风霜菊锭金, 醉来还弄不弦琴。 南山多少悠然趣, 千载无人会此心。
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园林植物
• 在文化历史上,花木常常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 号:菊以之于陶渊明,梅之于林和靖,竹之于王 子猷,莲之于周敦颐,桃之于避秦人,杏之于董
奉,……荔枝之于杨贵妃,茶之于卢仝、陆羽,
香草之于屈原,莼鲈之于张瀚,芭蕉之于怀素,
瓜之于邵平。
中国园林植物
民族、江山的象征 • 古代某种树木的文化 品格,常被看作民族 的象征,如《论语· 八 佾》:“哀公问社于 宰我,宰我对曰:夏 后氏以松,殷人以柏 ,周人以栗。”松、 柏、栗遂成夏氏、殷 、周的社稷之木。
陶菊
中国园林植物
• 宋檀道鸾《续晋阳秋》载:“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 边东篱下菊丛中,采摘盈把,坐其侧。未几,望见白衣 人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 东篱菊成为菊花圃的代称,象征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 腰的傲岸骨气。 陶菊的人格化: 宁可抱香株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朱淑真;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冷霜留晚节,殿 岁夺春华”,一身傲骨。“不是花中独爱菊,此花开尽 更无花”。
中国园林植物
消音作用
投射到树木叶层的噪声,一部分被树叶向各个方 向不规则反射而减弱,一部分因声波造成树叶微 振而使声音消耗(即被吸收),因而使环境变得 安静。常绿阔叶树具有良好的减噪效果,浓密的 人工林带可降低噪声10-20分贝。
• 植物本身是一种多孔材料,具有一定的消音作用,
中国园林植物
滤菌、杀菌与养生功能
• 竹子是佛教教义的象征,所谓“青青翠竹,尽为法身” : 如节与节之间的空心,是佛教概念“空”和“心无”的 形象体现。
中国园林植物
竹与佛教
中国园林植物
竹与佛教 贝 叶 门 洞 中 的 竹 子
中国园林植物
竹与道教
• 陶宏景认为在园内北宇植竹可使子嗣兴盛,并据 五行之术解释道:“竹者为北机上精,受气于玄 轩之宿也。所以圆虚内鲜,重阴含素。亦皆植根 敷实,结繁众多矣。公(简文帝为相王时)试可 种竹于内北宇之外,使美者游其下焉。尔乃无感 机神,大致继嗣,孕既保全,诞亦寿考。”
待 霜 亭
海棠春坞
中国园林植物
四、园林植物的“人格”特征
• 比兴手法——花木又是人们寄寓丰富文化信息的
载体,托物言志时使用频率很高的媒介。古代哲 人意识到了人的伦理道德精神生活同自然规律有
一种内在的密切联系,两者在本质上是互相渗透、 协调一致的,自然也具有社会精神的意义。
中国园林植物
秀逸有神韵,长青不败,象征青春永驻,年轻; 潇洒挺拔、清丽俊逸,翩翩君子风度; 空心,象征谦虚; 特质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 竹节必露,竹梢拔高,比喻高风亮节; “高节人相重,虚心 世所知”。
中国园林植物
听雨轩
• 风雨与花草树木形成的声音,是最富于自然意境的。南
唐李中《赠朐山杨宰》诗: 听雨入秋竹,留僧复旧棋。 得诗书落叶,煮茗汲寒池。 • 轩前有碧池睡莲,轩后池边,有翠竹芭蕉,雨中居此, 趣味横生。 • 古诗曰:“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苏州 几株芭蕉,均是借听雨声的最好的琴键。
中国园林植物
松风水阁
中国园林植物
流 莺 已 向 树 边 啼 。
野 客 未 来 枝 畔 立 ,
树 树 枝 枝 尽 可 迷 。
山 花 照 坞 复 烧 溪 ,
中国园林植物
2.2.花木自然形态与习性的造景功能
• 花木的“天造”特质,会成为一种自然风格, 进而成为人表达对某种品格、愿望追慕的 自 然载体,成为园林造景的自然要素。
• 花木的滤菌、杀菌、驱虫功能。 • 空气离子,尤其是负离子对人体有良好作用。它 促进人体的生物氧化和新陈代谢,缩短神经肌肉 传导时间;改善呼吸、循环系统功能,负离子使 血管壁松弛,加强管壁纤毛的活动等。 • 有人将空气离子的良好作用比喻为“空气维生素” 或“空气长寿素”。
中国园林植物
三、园林植物的自然造境功能
中国园林植物
• 小山丛桂 —— 桂花生于深山,香气芬芳,犹如 隐居的高士。
中国园林植物
•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乱世 佳人与高洁之君子。
中国园林植物
• 杨树在秋风中叶煞黄、声 萧瑟,李白:“悲风四边 来,肠断白杨声”。汉乐 府:“白杨多悲风,萧萧 愁煞人”。据说:唐大明 宫初建时在庭前种植白杨,
中国园林植物
柏树和樱花的误用
中国园林植物
文 徵 明 手 植 藤
中国园林植物
司徒庙
苏州邓尉庙里的四 枝汉柏,相传为东 汉大司徒邓禹手植, 历劫磨难,仍势极 蟠曲,风姿各异, 乾隆皇帝南巡至此, 大为叹服,题为 “清、奇、古、 怪”。
• 笼罩景象,成荫投影、分隔联系,含蓄景深、装 点山水,衬托建筑、渲染色彩,突出季相、表现 风雨,借听天籁、散布芬芳,招蜂引蝶等,都可 以说是为了营造人化的自然环境,就是生机勃勃 的生态环境 。
中国园林植物
2.1.声景
• • • • • •
借助大自然天籁之音创造 “声景”,如: 松涛竹韵; 桐雨蕉霖; 残荷听雨; 柳浪闻莺; 高槐蝉唱; 苔砌蛩吟等。
• 能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气等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中国园林植物
降温作用
◎炎夏炽热,经树冠阻挡阳光、吸收余热,蒸腾
散热后,只有一部分辐射热可以射到地面。而绿
化植物根系还能二次蒸腾(一株中等大小的榆树,
一天至少可蒸腾100升水。相当于1.5P室内空调机
每天运转100小时)。
◎造成区域性气温高低差异,促进空气流通。
后有大臣据此诗句反对,
便以梧桐替代白杨。
中国园林植物
• 李白:“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柳成为赠 别和相思的代名词。
中国园林植物
• 《诗经 ·有女同车》:“有 女同车,颜如舜华” (舜 即木槿)。木槿因此在春秋 时代象征美女。明代文人崇 尚淡雅,木槿因花色艳丽而 被贬斥,《长物志》说“此
花最贱”。
变化。拙政园:春日海棠春坞赏海棠,夏季远香堂赏荷,
的花期和叶色变化,使园林风景既有色彩变化,又突出
了季相交替,使人们领略到山庄四季的不同景色。 海棠、桃、李、橘、杏、红梅、碧桃、芙蓉九种花木, 各植一径,命曰三三径。”